在选择《华北农学报》杂志审稿人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审稿人的专业性和公正性。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和策略:
一、明确审稿标准
首先需要明确审稿的标准,审稿人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稿经验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
二、利用数据库资源
通过SCI、SSCI、A&HCI、ISTP等学术数据库,可以检索到与《华北农学报》杂志领域相关的科学家和学者的信息。
三、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作者通常是该领域的专家或学者,他们的研究兴趣和领域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因此,参考文献作者可以作为审稿人的重要来源。
四、寻找杂志编委或学术会议主席
杂志编委和学术会议主席通常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们具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丰富的审稿经验。
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
如果杂志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作者应认真填写推荐理由,说明审稿人的专业背景、研究领域与论文内容的契合度等。
《华北农学报》杂志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主办单位: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六省市区农科院
国内刊号CN:13-1101/S,国际刊号ISSN:1000-7091
创刊时间:1986年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河北
出版语言:中文
审稿周期:1-3个月
主要栏目: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这些栏目不仅为不同农业阶段的研究者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满足了农业实践者对各类农业问题的探讨需求。
收录情况: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这些数据表明了该杂志在农业领域的学术价值和传播影响力。
期刊荣誉: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等,在农业学术理论界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对推动农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者姓名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贾秀领 | 50 | 冬小麦;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高产 |
刘大群 | 36 | 小麦;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菌;叶锈病;玫瑰黄... |
张改平 | 34 | 单克隆抗体;试纸条;人工抗原;胶体金标记;原... |
何孔旺 | 31 | 猪链球菌2型;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P1;... |
董金皋 | 29 | 玉米大斑病菌;玉米;灰葡萄孢;拟南芥;除草活... |
孙世友 | 27 | 土壤;重金属;硝态氮;蔬菜;镉 |
王璞 | 27 | 玉米;夏玉米;冬小麦;氮肥;华北平原 |
温立斌 | 27 | 猪圆环病毒;P1;猪圆环病毒2型;引物;肠出血... |
张丽华 | 27 | 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深松;半干旱区 |
王凌 | 26 | 重金属;土壤;蔬菜;硝态氮;镉 |
机构名称 | 发文量 | 主要研究主题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938 | 小麦;基因;玉米;冬小麦;性状 |
河北农业大学 | 537 | 小麦;基因;玉米;胁迫;克隆 |
河南农业大学 | 381 | 小麦;玉米;烤烟;基因;克隆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372 | 小麦;玉米;基因;性状;小麦品种 |
中国农业大学 | 354 | 小麦;玉米;土壤;冬小麦;基因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345 | 基因;胁迫;玉米;马铃薯;克隆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 324 | 小麦;玉米;基因;高粱;谷子 |
青岛农业大学 | 257 | 基因;小麦;玉米;土壤;胁迫 |
沈阳农业大学 | 233 | 玉米;水稻;基因;番茄;性状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187 | 基因;水稻;病毒;圆环病毒;猪圆... |
涉及文献 | 资助项目 |
140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60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372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341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
320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
239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
203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168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
140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125 |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
涉及文献 | 资助课题 |
22 |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CX12) |
17 |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CX11) |
14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BAD02A08) |
13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5) |
10 |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7) |
9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8351) |
9 |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CX13) |
8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064201000017) |
8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7B04) |
8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1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