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31 22:30: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经验,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主要做法
(一)构建廉政风险管理基本框架。以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内控管理、工作行为“四个重点”,两个不发生、三个明显减少、四个明显提高的“三个目标”,公司领导班子、职能部门、班组“三个层级”等要素确立了公司廉政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公司成立风险防控管理专项领导小组。积极借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经验,认真吸取近年来营销管理发生的违规违纪教训,做好宣传发动及阶段工作安排,统一思想,明确要求,紧紧围绕“识别、防范、控制”,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深入“风险点”查找、分析和防控管理三个阶段工作。
全员参与,全面梳理。开展风险查找,公司每位员工人人参与,自下而上,层层负责,实施员工岗位自查、前后工序互查、职能部门评查、分管领导评查。
廉政风险点“问题库”的建立。根据风险出现的概率、频率、潜伏期和波及面探索推进廉政风险分析、防控工作,建立风险点“问题库”:一是建立逐级分析制。二是建立等级分析制(对廉政风险点进行等级评定评估)。三是建立常态分析制。四是建立分析制。
(二)建立廉政风险管理运行及防控机制。建立风险管理工作与责任机制。对照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性质,逐条细化作为各部门、基层所站《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底考评并与业绩考核挂钩,明确业务部门风险防控方面的责任,形成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和“上一环节对下一环节负责,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监督”的廉政风险管控责任机制,有利工作载体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廉政”要求,通过风险识别、评估、监测,由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组织协调,通过分级防控、易发腐败关键点防控以及联合管控等办法规避风险、降低风险等级,加强前期防范、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
(1)分级防控。一星级风险防控重点是对可能发生的习惯性违章进行防控;二星级风险防控主要是对违章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制度建设;三星级风险防控主要是对可能存在的违法违纪线索进行调查处理。(2)关键点防控。针对梳理出的风险易发范围、环节以及时间,界定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关键部位和敏感时期,按照管理权限和业务范围,落实责任人、防控措施和整改期限,重点加以防控。(3)联合管控。整合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工会等内部监督资源,开展效能监察、明查暗访、经济责任审计、“五五普法”、厂务公开等活动,形成“大监督”工作平台,实现监督重点从偏重“监事”向“监权”转移,监督方法从偏重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过程监督拓展。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10月以来,我局结合实际,在全市国土房管系统全面部署开展了“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为切实抓好自查自纠和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我局研究制定了《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以减少廉政风险、提高行政效能、提升作风形象为目标,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把廉政监察与效能监察工作统一起来,充分“渗透”到土地房屋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在全局范围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
为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我们重点选取了土地整治、征地拆迁、土地评估、测绘管理、地质调查等职能单位,围绕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和效能梗塞点,着眼健全内控机制建设,开展了廉政风险点查找试点工作。通过及时将试点单位的经验和成果在全局进行宣传推广,统筹指导全局深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
一、廉政风险查找主要做法
我们突出围绕“找、防、控”三个环节,从个人岗位和职权运行流程“两条线”入手,将廉政风险点排查工作落实到“五个一”,即:一份岗位风险表格、一张业务流程及风险分析图、一份职权风险等级及防范措施目录、一系列风险情景案例,形成一本《廉政风险点防范指南》,构筑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一体化风险防控体系。
(一)以岗为点,分类确定廉政风险点,编制岗位风险表。突出强化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岗双责”制,明确并区分三类廉政风险,即:廉政风险点、效能风险点和领导责任风险点。其中,廉政风险点主要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效能风险点主要是在政风行风、工作效率方面的风险;领导责任风险点主要是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监管风险等。在区分三类廉政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职责划分,编制两种《个人岗位廉政风险表》: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岗位廉政风险表,重点针对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要求,结合主管或分管职责,从法律政策、社会环境、体制机制、权力运行、制度建设、人员管理等环节中查找出领导岗位的廉政风险和责任风险,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执行“三重一大”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二是非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岗位廉政风险表,重点针对个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社会交往以及行使自由裁量权和内部管理权等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和效能风险点。
(二)以程序为线,科学划分廉政风险等级,编制业务流程及风险分析图。我们综合职权性质、重要性和廉政风险发生的机率等因素,按照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将廉政风险点分为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风险:主要针对在职权运行中可能违反法律法规或处置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和的廉政风险。b级风险:主要针对在职权运行中可能违的纪律规定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发生的廉政风险。c级风险:主要针对职业道德风险、作风不实和工作效率低下等情况。
在划分风险等级的基础上,依托业务流程,查找职权运行中各环节的廉政风险。具体做法是:各单位对本单位的所有职权(包括行政执法权和内部管理权)进行清查梳理,制定职权目录,逐项编制职权运行流程图。同时,对照梳理出来的各个流程图,评估确定各个风险点及其风险等级,并在流程图上一一标注,从而形成一张职权运行流程、廉政风险点和风险等级“三位一体”的业务流程及风险分析图。
(三)以权定责,实行层级负责制,全面深入查找廉政风险。在查找风险点过程中,我们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层级审核制。在查找方法上,采取横向查找和纵向查找相结合,通过四个步骤,力求风险点查准、查实、查透:一是自己找。每一个工作人员对照岗位职责,全面查找各自廉政风险点,认真分析风险点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填写《个人岗位廉政风险表》;二是群众帮。各部门召开内部讨论会,相互点评各自岗位风险点是否查找准确到位、全面细致;三是集中评。各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召开评析会,由各部门负责人汇报本部门岗位风险和工作流程风险排查情况,并在会议评析,对于一些查找不准确、不深入或有遗漏的,要求限期改进;四是组织审。各单位领导以及各岗位风险点查清以后,将廉政风险点登记汇总、建立台帐,由本单位领导班子审定后,在一定范围内公示。通过逐级、广泛深入的查找,7个试点单位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351个。
(四)以制度为面,制定防控措施,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进一步对确定的廉政风险点进行防范措施的落实,力求从点到面、从横向到纵向,实行承诺制、情景案例教育制等,全方位强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一是签署一份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承诺表。针对岗位廉政风险,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组织每一个工作人员签署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承诺表,提出岗位廉政行为规范,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和防控观念。二是要求各单位编制一份风险等级及防范措施目录。通过确定职权运行风险点及其等级,明确责任人,分析现有制度漏洞,制定和完善预防各类廉政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制度,统计编制《职权运行廉政风险等级及预警防范措施目录》,固定风险点和防控措施。三是编写一个风险情景案例。要求各单位岗位风险相关人,针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采取自编自学的方式,编写岗位廉政情景案例。试点单位共编写风险情景案例112个。同时,召开案例点评会,每个人说明和演示自己所编撰的情景案例,并对别人编写的案例找漏洞、提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充实案例。四是组织测试,以案说法。将案例汇编成册,从中选取典型案例,结合《廉政准则》,编制试题,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测试,并将情景案例教育运用于日常会议、学习活动中。五是编制一本单位廉政风险防范指南。以处室、科室为单位,将本处(科)室的职责、所有的职权目录、业务流程表、各廉政风险点以及相对应的防范措施和责任人,等等,形成融“职责、职权、廉政风险及其防控措施”为一体的《廉政风险防范指南》。
二、工作体会
此次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我们按照部里和省、市的要求,把廉政风险点的排查工作融入到具体业务工作,实现廉政风险防范工作与行政执法、依法行政有机结合。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有四点切身体会:
一是要注重领导垂范、带头指导。我们将“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落实纳入廉政责任,
局长带领局领导班子成员与派驻纪检组签订廉政承诺书(开创了我市直属单位领导班子从自觉接受监督到主动要求接受监督的先例),与各位分管副局长签订廉政责任书;各副局长与其分管的机关处室、局属单位负责人签订廉政责任书。通过签订层级廉政责任书,一层抓一层,督促各级领导带头推进工作、切实履行责任。局领导带头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查找,从分管工作的高度,查摆和分析行政管理、业务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廉政风险的个性和共性问题,明确廉政风险梳理框架,强化全程指导督促。同时,我局研究出台了《加强效能建设增强执行力提高服务能力的内部问责规定(试行)》,推动全局系统以准确、规范、高效、负责的标准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二是要注重全员参与、全程互动。“全员参与”是指:全员参与风险点查找、风险点分析梳理、工作流程图制作、情景案例编写、案例讨论交流。“全程互动”是指:工作流程图制定过程中的互动式征求意见,案例编写过程中的互动式相互启发,案例修改过程中的互动式问题聚焦,领导审议的互动式集体讨论。通过一系列的全员参与、全程互动,真正做到“风险定到岗、教育落到岗、责任落到人”。
三是要注重创新形式、教育同步。廉政风险排查工作与岗位廉政教育密不可分。我们以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组织每一位干部职工编写情景案例,使“人人知晓廉政风险、人人防范廉政风险”的意识深入人心。采取“边学边做”的方法,先由试点单位领导小组编撰范本供大家学习,鼓励大家在内部网上挂出自己编写的案例,发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作用。
2011年12月22日,就在这片林立的摩天大厦中间,被誉为陆家嘴新地标的“上海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工地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赠书仪式,5000本《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警示与预防》被免费赠送给了上海中心大厦的项目业主、总包方、各参建单位。
“双优”建筑领域廉政品牌
据出版者介绍,《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警示与预防》一书是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纪委、上海市城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三方为共同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廉政文化建设,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导干部和广大从业人员提供较系统的学习素材和资料而共同编写的书籍。
全书分调研、警示、预防、法规四个篇章,在全面梳理、回顾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和创“双优”工作的基础上,对近年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廉政风险进行了预警分析并提出防控建议,是目前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和创“双优”工作方面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一本读物。
赠书仪式后,在工程创“双优”总结交流座谈会上,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建工集团总承办项目部联合党委交流了上海中心项目“创双优”工作情况,市纪委、市检察院、市创“双优”联席办有关领导做了发言,表示将充分运用现有的工作平台,加强联系,实现信息互通,并不断丰富合作形式,充实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创造出更好的预防职务犯罪和创“双优”工作经验。
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创“双优”活动,是上海检察机关自1992年始,会同众多部门和建设、施工单位共同在全市推广的一项预防机制。在上海市诸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中,检察官的身影频频出现。
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期间,上海检察机关选派了13名资深检察官到世博局担任监察部门负责人等职位,直接参与世博局监察和审计工作,以“零距离预防”的形式保障了世博场馆、世博配套设施等工程的廉洁施工,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1年上半年,浦东新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们与浦东新区建交委同志协作,共赴迪士尼A1动迁安置房配套项目建设工地,了解工程建设单位创“双优”廉洁保障工作落实情况,加强和落实对招投标、采购、安全防范等领域和环节的防控和监督措施,为备受瞩目的迪士尼工程筑牢反腐防线。
“双零成效”上海中心建设目标
为在“三公”大型国有企业深入推进廉政保障机制,深化预防廉政风险协作,2011年,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与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投总公司)签订了一份“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共建协议”。
作为城司参与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上海中心大厦由此成为贯彻检察机关与城司“共建协议”,探索完善双方协作机制的一块重要“试验田”。
据了解,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人第一次将高楼盖到600米以上,建成后的上海中心将不仅成为上海新的地标,还将代表未来的城市精神,见证上海利用设计理念和技术创新迎接全球城市环境挑战的努力。
为给上海中心铸造廉政的钢筋铁骨,保障这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顺利竣工,早在2008年11月工程开工伊始,上海中心大厦公司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就共同开展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创“双优”活动。
针对“上海中心”社会关注度高、投资规模大、施工建设周期长、工程要求严、施工难度大、参建队伍多等特点,双方以“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为工作理念,以对职务犯罪的“零容忍”氛围以及“零职务犯罪”的“双零成效”为工作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紧密协作。
“组织、机制、人才”一个都不能少
在组织保障上,上海中心大厦公司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共同组建了两个工作平台,分别组织开展风险预警、廉洁从业保障活动和创先争优立功、竞赛活动,从组织领导上保障创“双优”工作的扎实推进。
在机制建设上,上海中心项目构建了指导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管理制度顶层设计机制,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三权分立的决策机制,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机制,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覆盖的资金监控机制,设计单位、顾问单位、业主部门、施工单位分工配合的动态投资控制机制以及全面的防范从业风险机制这六大风险预防机制。
关键词:工程服务类招标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防控
招标采购工作纷繁复杂,从计划申报开始,经过采购策略制定、招标文件编制、开标、评标、授标、定标等环节,最终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在整个招标采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规避,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总部在“十三五”物资管理专项规划中,明确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未来五年专项规划重点,并从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三种途径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如何通过规范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业务流程,制定风险防范策略,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整个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风险防控体系,最大程度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防患于未然,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招标风险防控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开展招标风险分析和防控研究工作。他们认为任何工程都存在不确定性,会产生风险,无论约定风险由谁承担,最后一般都是由建设单位承受,会影响企业投资及效益。因此需对风险进行预测并量化。在招标前,对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对可能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量化。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招标风险防控不仅理论研究成熟,而且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招标风险防控体系,对控制项目安全、质量、工期和造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项目招标风险防控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关于招投标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和问题、招投标方式方法和策略以及招投标的风险评估三个方面,对于招投标风险因素的识别、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粗浅,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二、基于流程的风险点识别与评估
(一)业务流程风险识别
本文采用流程分析法,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对涵盖开标前、开标、评标、授标、定标、资料归档等各环节的全流程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整体业务进行梳理,辨识各环节的风险点,并对风险点进行分类。风险识别路径如下:
第一步,梳理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业务内的风险相关流程(环节)。
第二步,针对风险相关环节,梳理、分析环节内风险涉及的工作任务。
第三步,针对风险相关的任务内容识别风险点,即产生风险的具体业务行为或业务行为方式。
在此基础上,邀请相关专业资深专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采用德尔菲法,对梳理的风险点进行头脑风暴。
结合流程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分析结果,共识别风险点30个,其中开标前环节风险点9个,开标环节风险点6个,评标环节风险点9个,定标及资料归档环节风险点6个。
(二)业务流程风险评估
为更好地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管控,避免分析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文章参考概率风险分析模型,结合风险值量化理论,意将相关风险要素(主要考虑风险的不确定性,不利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程度等)进行量化处理,以各风险要素的乘积来表示风险,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过程的整体风险即为各环节的风险值的代数和。
本文结合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业务特点,将风险损失类型划分为效率风险、法律风险、舆情风险及信息安全风险,以风险值量化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风险发生频率、风险造成损失以及风险点对整个流程的影响程度三个因素,设计风险评估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R=∑i(fi×di×kj)]
[fi]=发生风险事件的频率;[di]=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kj]=该风险点对业务流程链的影响程度;[R]衡量的是一定时间段内多个批次招标中形成的风险,通过对[R]值的分析对比,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以开标前环节任务分配风险点、开标环节投标文件接收风险点、评标环节澄清风险点、定标及资料归档环节中标异议违规风险点为例,结合对历史资料数据的分析和专家综合打分,各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如下表:
以此类推,依次计算出其余二十六个风险点的R值,从而得出全流程所有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同时,结合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影响等级对采购风险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估,可绘制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全过程风险一览表,明确风险管理的重点,为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三、风险防控措施研究
针对风险管理中的监控焦点,本文重点从制度修订、技术完善以及人员培训三方面强化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过程管控,分析研究如何在采购过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影响。
(一)建立招标活动责任落实制
建立覆盖招标采购全业务流程的内部风险制度体系,将风险管理与管控融入集中采购流程、制度、职责等方面,从管理体制上控制风险,使得招标全过程实现科学管控、廉洁公正。
1、明确公司与委托招标机构各自法律义务
严格考核机构,建立连带的责任追究机制,责任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越权操作奖惩办法,杜绝招标现场项目经理临时交叉替代现象。
2、定期维护专家库及配套机制
及时清理、定期维护评标专家、供应商资质业绩核实或评估专家、供应商产品质量监督专家、监察部监督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的专家库,完善考核、评估、奖惩制度,确保参与活动的专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及时通知到人。
3、建立过错问责机制
对招评标工作中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行为及时查处,严格问责;对监督工作中推诿扯皮、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实行“零容忍”,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与行政处罚。
(二)推进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
随着集中采购管理不断深化,采购全流程各环节涉及的对象、数据、信息等不断变更,采购过程管控不足以及业务功能模块的缺陷导致了招投标系统应用效率低下,有必要通过对系统进行定期测试、改造以完善系统功能,确保信息系统在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过程中的高效应用。
1、用例库建立
在招投标系统测试中,用例库的建立与测试能够快速发现系统中隐藏的问题,直接决定着系统测试的结果和效率。在用例库建设时,首先要对系统需求及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便于指导用例设计;其次,将测试用例进行分类,且尽量考虑边界、异常、性能的情况,便于发现更多的隐藏问题;随后,建立测试用例库,并进行测试用例的评审,以确认测试过程和方法是否正确。
2、动态更新机制
招投标系统因新增功能或更新需求会使得已有用例库无法满足现阶段要求,因此用例库必须要按时进行配套更新。在已有用例库基础上,建立用例库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丰富系统用例库,便于工作人员快速、便捷的进行用例管理、变更未付、关联复用,从而完善系统测试功能,提升信息系统应用效率。
(三)招标风险防控培训
为了更好地提升风控工作水平,加强风险防控力度,定期对业务人员组织培训和教育显得十分重要。结合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全过程风险一览表,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总结风险防控培训如何覆盖且有效解决现有及潜在的业务风险点,将风险事件作为实际案例在培训中加以分析,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宣贯,形成长效的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公司每年采购规模巨大,涉及众多供应商的切身利益,公司集中采购一直是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公司廉政建设的难点,也是政府监管及审计监督检查的重点。随着集中采购集约程度的不断扩大,集中采购资金量大、流转环节多,涉及部门及人员广,风险贯穿于集中采购全过程。因此,必须对电力企业招标采购业务风险加以科学识别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实现对采购全过程的有效管控,为持续提升物力集约化管理水平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赖业宁,薛禹胜,王海风.电力市场稳定性及其风险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
对政府开放,让支部党建底气十足
新湖中心税务所把“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支部创建目标,与地方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中心搞党建,让党建活动指向明确,底气十足。
一是积极参与地方党委政府党建活动。按照德城区政府组织的“互学共建”和“红色双引擎服务群众”活动,把支部党建自觉纳入到地方党委政府党建的大盘子中,与德城区优秀党支部城隍庙社区党支部对接共建,扎实开展了“红色双引擎服务中心”活动,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对党建活动的指导。
二是开展“地税工作您评议”活动,积极主动报请党委政府评议支部工作。每季度形成党支部工作报告,报请党委政府从8个方面对工作评议打分。
三是主动上报支部工作制度。支部先后建立健全了支部学习会议制度、交心谈心制度、党务工作经验交流制度等十余项制度,并汇编成册,包括党支部工作手册、书记工作手册、党支部工作流程图册等,主动呈报地方党委政府,保证党建工作规范运行的同时,自觉接受监督。
对社会开放,让支部党建朝气十足
坚持党建活动全方位向社会开放,以外力促内力、提动力、出活力,使党建工作生气勃勃充满朝气。
一是坚持创新开放服务新载体,构建以服务、监督、宣传功能为一体的“我的党支部”新媒体服务平台,实现党群之间有效互动。
积极探索“互联网+服务型基层党支部”工作新路径,“我的党支部”平台由手机微信公众号、党建智慧平台组成,主要功能为“党建教育宣传+服务干部职工+对纳税人精准服务”,架起党建工作对社会开放的“新桥梁”,强化社会各界特别是纳税人与党支部的互动。
二是坚持全方位开放联系服务制度,创造性地开展“点题服务”、“一亮三带”活动,让党建工作充满活力。
“点题服务”是指“纳税人点出服务题目――党支部负责协调分析――党员干部专人专职负责具体落实――最后由点题人监督评议”的四步工作模式,以问题为导向,摸排纳税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掌握税源结构及征管现状,为企业排忧解难,涵养税源。
“一亮三带”:“一亮”就是党员通过佩戴党徽和设立标识向纳税人主动亮身份;“三带”就是党员要带头干好工作、带头学习、带头清廉,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意识。
三是坚持学习交流对外开放。党支部设立了共享课堂同时开展税企共建、与政府对接,将开放式的党课与企业党支部、纳税人代表、办事处党支部对接,共同学习交流,互相促进提高。
四是坚持支部会议向社会开放。党支部会、问题分析会、述职述评会召开时,邀请纳税人代表等到场旁听监督。
对同事开放,让支部党建正气十足
坚持把“一二三四”党支部工作法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向非党员干部职工开放,通过规范化监督、制度化管理,树立干事创业的正气。
一是监督管理制度向非党员干部职工开放。党支部设立了谈心室,按照”五必谈一必访”的要求与“点题服务”相结合开展个性化谈心,收集意见建议,解决思想问题,帮助解决党员干部及其他职工的困难。
二是学习交流制度向非党员干部职工开放。按照学习制度,采取“人人都是学员、人人都是老师”,轮流备课上课,既有党建知识,又有业务总结,建立共享笔记,全员一册,每周集中学习后要轮流写心得,促进共同提高。
三是以活动提升开放参与度。通过“今天我是支部书记”、“今天我是纪检监察员”等换位体验活动,增强了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党建知识水平,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四是工作品牌建设增加包容性。严格按照要求维护好党建智慧栏目和要求,根据个人工作全员进行总结提炼,由宣传委员把关后上报,平均每季度发表图文信息30余篇。
五是人人都有“责任清单”。支部每个人责任清单上墙,做有目标、干有方向、赶有杆;非党员干部职工结合岗位职责通过个人规划列明责任清单,按时限节点对照考评。
对家人开放,让支部党建清气十足
新湖中心所把党建工作向干部职工家庭成员开放,邀请家人弥补八小时外监督空白,树立廉洁正气。
一是坚持邀请家人参与“风险防控”。支部以执法360软件考核指标为参考,将廉政风险与业务执法风险相结合,归集了七大岗位的31个风险点,并制定了对应的35条防控措施,编制成册发放到每名干部职工以及家庭成员,实现了全时空监督。
二是开展“党建与亲人共建”活动。通过书信和“我的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及短信、微信群等互联网平台与党员干部家人实现互动。同时,还开展了“给家人一句廉洁寄语”活动,由家人给干部职工写一条廉洁寄语,并张贴在办公桌醒目位置。
一、发挥部门整体合力,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
2012年,市平台共受理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203宗,交易总额达55.98亿元,增收节支金额3.86亿元。其中:建设工程招投标项目158宗,成交金额达37.01亿元,节约造价资金3.23万元;政府采购970宗(其中协议采购857宗),成交金额2.54亿元,节约资金0.29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37宗,成交金额15.72亿元,超过起始价3030亿元;产权及其它类交易38宗,成交额0.71亿元,增收0.03亿元,在增收节资、源头反腐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另外,镇(街道)小型平台共受理项目160宗,成交金额14879.35万元,增收节约资金1490.61万元,其中村级项目74宗,成交金额3849.44万元。受理开发区新城公司空调设备采购有效投诉1宗,由于采购单位有定向采购意图,导致《招标文件》中的部分内容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投标人反响强烈,投诉后相关部门查明事实,做出重新采购的决定,并对评标标准进行科学、合理设计。最终,在采购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采购人的意向供应商在降价40万元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中标。
(一)梳理出台规范性文件。为构建镇(街道)小型平台统一的运行模式、交易规则和程序内容,经市府办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作的通知》,促各镇(街道)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整体合力,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协同市监察局出台《市村级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针对村级项目监管“盲区”,明确村级项目审核备案、民主决策、招标方式及程序等内容,保障农村各项公共事业顺利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外修订了投标保证金缴付须知、工程招标下浮率指导性区间、招标(采购)业务费收费标准等规定。编印发放了100册《市公共资源交易文件汇编》,将近年来实施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及镇(街道)平台建设等有关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汇编用于指导公共资源交易工作。
(二)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明晰部门职责划分,理顺部门关系,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交管办综合监管和行业招标办专业监管的力量。我办共组织“3+X”联席会议39次,印发会议纪要8篇,开展部门间其他非正式交流沟通数十次。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考察南京建设工程“e路阳光”电子招投标系统,开展镇(街道)小型示范平台考察,下镇(街道)小型平台调研指导15批次,另外还邀请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来召开座谈会,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借鉴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创新交易机制,破解交易领域热点难点问题。
结合“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办拓宽思路,创新交易方式方法,以制度、技术手段,深入破解存在于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遏制借资质、串标围标行为,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高招投标工作质量。
(一)完善工程项目招投标措施。一是实施建设工程标后评估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招标评标活动,监督约束专家的评标行为,提高评标质量,我办借鉴市建设工程项目标后评估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推广实施建设工程标后评估制度的通知》,并于11月7日对市公共租赁房与人才公寓二期工程监理项目,邀请7名资深标后评估专家组织评估委员会进行标后评估,专家们作出了“基本通过”以上的评估标准。标后评估工作的实施,意味着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由注重标前防范和标中监管向标前、标中、标后全过程监管延伸,监管幅度进一步拓展,今后我们将把此项制度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二是应用工程量清单电子招投标系统。为提高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招投标效率和评标公正性,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经过前期的需求调研、设计、开发和测试,10月1日后在全市全面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标底)编制及招标方式。工程量清单电子招投标系统开发应用是我办在“破解难题专项行动中”的创新举措,对提高招投标文件编制质量和评标公正性、遏制借资质、串标围标等“顽症”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简化200万元以下小型施工项目的评标程,由业主单位提出经行业招标办备案同意,直接由业主代表、招标等专业人员组成项目评审小组进行评审。四是对标段招标价在2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性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在招标时,规定业主应在招标文件中设置“法定代表人到场的投标单位总得分另加1分”的条款。五是探索农居小区BT招标方式,由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投标。
(二)理顺政府采购管理体制。为理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职能,交管办、采购办、交易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包括集中采购项目一般由交易中心受理,对采购项目特殊,交易中心实施有困难的,由采购办委托采购机构进行采购;由交易中心受理的集中采购项目或委托中介机构的采购项目的采购文件,须经市采购办审核备案;评标专家由采购人提出组建申请,经采购办核准,由交易中心专家选聘室负责抽取。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我市政府采购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促进监管有力、集中采购机构运行有效方面提供了保障。
三、加大监督力度,提高招投标公平公正性。
(一)深入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针对我市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存在的借资质、串标围标、规避招标等“顽疾”,我办进一步建立健全专项治理长效机制,组织做好“回头看”工作,召开动员部署工作会议,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针对省委巡视组提出的工程领域招投标存在的三个方面问题,我办深入分析原因、组织调研,梳理了当前破解这些难题采取的一些做法,并进一步提出了其他具体整改意见,逐步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每年一度的工程建设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专项检查,重点彻查镇(街道)小型平台“七统一”工作落实情况和项目实施单位标后检查验收工作,通过专项检查以及日常督促指导,各单位照章、依法办事的意识有所增强,但还是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和薄弱环节,我办会同相关部门对这次检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拟定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抓好评标专家和招标动态考核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做好对机构和从业人员日常记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四、加强培训指导,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一)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增强培训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把学习培训作为工作任务抓紧抓好,坚持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学习和工作、生活分配好的原则,积极组织各类学习活动,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严格落实单位内部每周一上午工作例会和每周四下午集中学习制度,学习政策法规、交流工作经验,实现探讨式、互动式交流学习方式,实现从要我听到我要讲的转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组织参加招投标业务培训10批次,确保内部党员干部每年培训不少于3次,行业部门监管人员、招标、评标专家等招投标相关当事人不少于1次,把参加培训情况作为动态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培训内容涉及工程量清单、电子招投标系统、招标(采购)法规实务等。
(二)推行镇(街道)小型平台统一运作模式。推进镇(街道)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化建设,是加强落实基层廉洁工程、阳光工程的重要举措。去年底,我办调研实施“七统一”运作模式,并在江口街道试行,1月份经市府办发文正式全面推行。6月份,我办与市纪委协同组织了一次全市各镇(街道)小型平台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走访各镇(街道)进行实地指导,提高业务人员的实践能力。通过推行此模式,努力在各镇(街道)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镇(街道)小型项目交易的运作模式、交易规则和操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招投标交易当事人比较满意。出台了规范农村“三资”交易管理的文件,切实加强农村“三资”交易管理,具体运作把好“四个关”,即资料审核关、信息公开关、标的评估关和现场运作关,通过深化农村“三资”交易规范化管理,推进基层廉洁工程建设,保障村级各项公共事业的顺利开展,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强化内部管理,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一)围绕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发挥思想先导作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对照“五找八问”要求,强化党员干部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克服存在于队伍中的求稳怕难、多做多错心态,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风气。开展破解难题专项活动,让党员干部充分了解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存在的热点、难点、特别是广大招投标当事人关注的问题,增强危机意识,稳中求进,不断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方式方法。严格执行“干事对账”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奖勤罚懒,切实提高服务效能,让当事人满意,让群众放心,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社会公认度。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
一、内部审计在新常态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农村金融信贷环境尚未成熟,使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承担和面对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借助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安全和利益保障,实现风险信息的有效识别和风险问题的有效监控和预警。最后,随着我国四大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渗透,必然导致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与其他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业务范围、人员素质和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维持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市场,借助有效的内部审计实现转型升级,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已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迫切需求。
二、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时,审计主体一般由本单位的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组成。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时间较短,操作过程、内容和方法均处于探索阶段,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缺乏该领域的工作经验。在审计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时,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内部审计的对象是经济负责人所属的部门和单位,审计的对象是其所在部门和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在农村商业银行中,由于内部审计的主体和对象属于同一单位,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复杂,因此审计主体往往难以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就审计工作而言,相对良好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目前,农村商业银行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普遍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甚至部分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了审计委员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但仍存在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不明确、履职不到位甚至不履职的情况。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的内审机构只是管理部门之一,还要执行总务。未能与董事会形成紧密联系,未能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导致内部审计机构边缘化,审计监督评价作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缺乏科学的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社会各方对内部审计内容的认识存在差异。因此,各地采用的指标评价体系不统一,评价方法也不一致。选定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审计对象产生全面的量化评价。审计结论是片面的,多为绩效结果,很少有指标能够解释经济负责人能力的差异。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在选择指标时,注重对经济负责人的考核和奖励,而不是评价本部门和本单位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本部门的国有资产是否和单位已经失去,以及经济负责人的纪律守法、廉洁自律。这些经济责任评价指标重心的偏离将直接影响经济责任人的绩效评价,增加审计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完善程度与其治理结构、内部审计队伍素质、资源配置、技术水平和制度支持直接相关。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的前提下,并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审计组织无法发挥作用,这也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甚至缺乏必要的流程操作,导致审计判断失误严重。
(三)内部审计的目的有失偏颇
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责任,作为对有关部门的考核依据。一些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内部审计只是走个形式,不重视这项工作,使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一些领导也对内审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内审调查农村商业银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挖掘人才。这两种对内部审计不切实际的期望将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结论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仍然采用传统的以事后检查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仍然是检查合规性。受部门职能定位、人员结构等诸多因素影响,内审部门需要监督检查,同时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或者配合其他业务工作。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存在较大问题,无法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检查被审计方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被审计方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实际应用中,影响一个单位的财政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因素是复杂的。有些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有些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变化,这可能是人为的主观原因、单位的集体决策或历史遗留的问题。因此,很难通过在一个单独的时期内评估负责人的工作绩效来确定审计责任,而且定性结论在审计报告中占的比例太大。
(四)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仍在建设和改进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此外,在实施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在法律制度中存在一些操作困难,如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人的定义,公司法规定他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法定代表人。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往往被分开,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由经营者实施。因此,在确定内部审计负责人时,存在责任定义的问题。另一个例子是,目前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离职审计往往是负责人先离职,然后再进行审计。审计结论对如何追踪负责人没有明确的条款,很难界定内部审计的责任。
(五)缺乏高度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项目通常包括组织治理、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绩效、问题整改等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与其他国有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或者内部审计制度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难以在内部审计中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农村商业银行信息化审计水平较低,甚至很多工作还处于手工处理状态,导致审计时间过长,审计效率低下。
三、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对策
(一)强化内部审计目标职能的准确定位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事后监督的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将其转型升级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评价协调联动的内部审计目标定位,以保证审计的充分独立性和权威性,实现风险防控的有效推进,进而将风险隐患控制在初始阶段。其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和组织架构的合理合规,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战略规划的实现。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密切相关,也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因此,有必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以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首先,要加强内部审计层级管理,将内部审计部门置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之下,充分保障其高级审计权威。其次,各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积极配合审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阻力。此外,审计部门必须配备高水平的专业审计人员,以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改变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内部环境,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由对内部审计的被动应对转变为积极配合。被审核方对内部审计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即通过内部审计,不仅可以展示本部门和个人的业绩和廉洁自律,还可以发现日常经济管理中存在的差距。有待完善,有利于整个农村商业银行平稳有序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要形成自上而下的网络管理体系,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组织、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协同工作,部门负责员工积极参与。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农村商业银行决策层要为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解决问题保驾护航。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具有更特殊的审计环境,审计手段相对有限,风险因素更多。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会影响到相关负责人的绩效评价,甚至可能影响到相关负责人今后的岗位晋升。因此,被审计方一般对审计报告持谨慎态度,以尽量减少对审计结论的不利影响。但是,如果审计人员没有披露发现的问题,就会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增加审计风险。为了预防和避免这些风险,我们必须“有明确的事实、可靠的依据、明确的责任和适当的评估”,并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应对可量化的经济指标尽可能补充详细的数据,定性结论应明确调查方法,形成对各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
(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职能
监督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但基于前瞻性审计和风险防范的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内部审计职能。首先,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流程并严格执行,提高内部审计的透明度、客观性和权威性;再者,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法律和业务知识和技能,引导和促进新的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形成,充分发掘潜在风险,避免损失。
(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
要从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员工信息技能等方面入手。比如,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系统,特别是借助审计问题模型,建立规范的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的整体处理能力。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审计信息化程度较低,关键在于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和员工信息,以达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信息审计技能培训,要求农村商业银行配备合适的审计信息技术人才,促进内部审计部门人员计算机业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运作能力,使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五)完善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外几乎没有有关内部审计的文献可以直接参考。国外对类似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上。我国政府的“内部审计”始于1985年的“厂长、经理离职后的内部审计”和2008年的《经济审计与审计条例》(曝光草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完善。然而,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一个复杂的国际转型之中,制度建设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实践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只有不断完善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为审计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审计员能够规范、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六)提高审计人员创新能力
通过推动审计创新,切实加强审计人才建设,努力培养审计人员的开拓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加强理论研讨,发挥内审协会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带动作用,不断强化科研保障、创新研究形式、拓展交流平台,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组织审计理论学术研究研讨会和交流会,充分调动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逐步培养一批能够进行前瞻性、针对性、应用性和学理性研究的审计人才,激发了审计人员的内在动力和研究兴趣,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应当为审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提供时间安排、经费保障等支持和保障。培训方式可采用讲授式、互动式、参观式等,提高审计人员在培训中的参与度,增强获得感。除了参加主管机构举办的培训外,内部也积极组织交流分享,鼓励审计人员分享外出培训、工作经验总结、自学等多途径获取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多元化、多形式、全方位、全过程地培训,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提高职业胜任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外,加大培训力度,针对新兴大数据软件与平台进行学习,掌握大数据内部审计的流程,提高审计人员的电子数据分析取证业务能力。扎实抓好“传、帮、带”工作,采取以老带新、以审代训等方式,由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带领新进人员共同参与审计项目,让新同志边学边干,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短期内业务技能快速提升的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对银行监管体制机制进行了不断完善,面对这样的发展新常态,银行机构必须进行针对性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经济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之一,其经过经营结构的不断完善,实现了经营效益的大幅提升。即便如此,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仍然较为低下,不利于自我监督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对其职能发挥与经济效益的提升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面对发展新常态,农商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实现有效的转型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与决策支持作用,推动农商银行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新华.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1):59-60.
[2]田正.新常态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J].财经界,2019(15):140-141.
[3]方温柔.新常态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升级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01):78-79.
[4]吴秀峰.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0(02):37-37.
[5]张丽云.浅谈审计中审计人员应保持的谨慎性原则[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290.
一、供水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坚持教育为先
教育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只有抓好教育才能解决认识问题,只有抓好教育,才能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教育主要要抓好以下三点:
第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供水企业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要广泛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供水服务进万家”、“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地引导职工奋发向上,帮助职工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社会腐败生活方式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通过教育,使企业广大职工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热爱集体。
第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一是要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客服礼仪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文明素质,广泛开展“供水企业优秀员工”和“供水企业文明职工”评选活动,形成讲文明、懂礼仪、重诚信、团结友善、热情好客、亲和融洽的良好风尚。二是要充分利用、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举办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广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企业广大职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准则和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三是要设立供水企业“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载体,要求广大干部职工踊跃参与其中,通过活动,引导他们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企业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
第三,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要根植于职工群众之中,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就是要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宣传贯彻,使企业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把企业所有干部职工行为标准统一到企业文化的体系之中,成为企业职工的共同准则,共同追求。供水企业既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同时又是一个企业,供水企业的企业文化既要强化以服务为宗旨,同时也要注意关心关怀职工的利益,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理念,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精神文明真正步入以人为本的新境界。
二、供水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坚持服务为本
供水企业工作的核心是将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送到千家万户,其最终目的就是确保安全、正常、优质供水,确保人们生活之需。因此,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坚持服务为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一,要明确安全、正常、优质供水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做好供水服务工作,直接关系着广大用户的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之需。作为供水人,心中必须时时装着用户,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自觉体现到为用户办实事的工作中去,使广大用户深感供水人确保了安全、正常、优质供水。
第二,要组织开展供水服务进万家活动,成立“供水企业职工志愿服务队”,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志愿者进入市区各主要街道和社区进行现场解答市民关于供水节水等方面疑难问题,发放《用户手册》、宣传单以及宣传袋,上门帮助解决表内漏水、更换阀门等用水实际难题,经常性开展与用户零距离的服务。
第三,要加快推行“一户一表”改造措施,主动消除用户在水费征缴中的矛盾,倡导一种“水是商品,用水缴费”的经济意识,保证水费的回收率,达到“用水是权利,缴费是义务”的目的,推动供水事业的发展。
第四,要不断完善服务平台。一是做好一站式公开办事,设立一个窗口对外服务,并实行首问责任制;二是强化水费缴费短信提醒服务和短信催缴业务以及手机支付水费平台,配置“智能排队管理系统”、“服务评价器”、设置“服务监督台”、“服务引导员”,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三是对用户不厌其烦地热情接待,认真解释所指出的问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到“一脸笑容相迎、一张凳子请座、一杯清茶解渴、一声再见相送”;四是设立抢修专用电话,对外广告,设立一支专职维修队伍,做到24小时随呼随到;五是设立客户服务热线,实行24小时办公,为用户提供查询、咨询、报修报漏、投诉、举报等业务,做到即时解答、记录备案、有据可查;六是聘请企业供水服务社会监督员,对企业的服务、政风行风工作进行社会监督,并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探讨;七是兑现服务承诺,在保证安全、正常、优质供水的前提下,实现限时服务制。
三、供水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坚持载体为主
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除了日常指导以及融入企业各项工作外,还要把无形化为有行,用实实在在的载体活动把精神文明创建落到实处。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载体活动,包括长期性活动和岗位劳动竞赛、文明标兵评比、文明服务示范单位(部门)评选等,包括阶段性活动和企业文化节、企业运动会、企业文艺汇演、技术状元比赛等。这些活动展示了企业精神、文化创建的追求,提升企业精神,文化品位,激发广大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了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同时要不断创新载体活动。
第一,开展争优创先活动。以“心系用户创先进,优质供水当标兵”为题,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品牌工程”、“党员责任区”,有效推动“创先争优”深入开展。要坚持把评先评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大力宣传各基层先进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广大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第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一是以保证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为目的,总结、吸取其他行业廉政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本企业的岗位设置及职责,查找落实各岗位可能涉及的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从风险的危害程度、形成原因以及岗位职权大小来确定风险等级,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的活动,最终实现风清气正的工作作风和“令行禁止、民主决策”的廉洁环境,保护整体队伍健康发展,建成具有供水企业特色的惩防体系。二是持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和治理商业贿赂的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廉洁价值理念,强化道德教化功能,弘扬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创新职工文体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充分结合起来,经常性地开展读书交流、演讲比赛、体育竞技、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让每个员工心系企业兴衰,融入企业发展,实现健康文明,朝着企业发展轨道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而积极向前迈进。
第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开展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金秋助学活动,坚持与社区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在国家重大灾害事件中,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民众。通过社会公益活动,使社会的弱势群体得到关爱和救助,体现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形象。
四、供水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坚持职工为重
职工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体。供水企业在搞好社会服务的同时,要把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把关心和服务职工作为工作的主要职责;把职工的呼声和意见作为指导工作的主要信号;把职工的评价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要积极创造条件关心职工的工作和成长,只有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素质素养,全心全意地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真正树立职工的主体地位,才能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第一,要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供水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服务性的特征,要求企业职工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是要抓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引导职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要努力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素质。供水事业要发展就是要建立一支知识过硬、业务精良、思想政治素质高的供水人队伍。特别在人才问题上,既要选择思想政治素质好、专业知识强的优秀员工,又要注重学历和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起来;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既要注重经常性考试,又要结合时事政治、专业理论学习的考试;既要抓平常的专业知识培训,又要注重结合企业生产安全知识的学习。要有计划地安排员工到外地、先进地区的同行或非同行业单位参观考察学习,将先进的工作经验引进来,为谋求发展奠定基础。还要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提高供水人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服务技能,为供水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第三,要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融汇到内部科学管理的各个方面,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正常供水制度化、安全供水经常化、优质供水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把涉及广大用户切身利益、影响广大用户生活秩序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内容一起融进有关规范性文件、各项管理制度中去,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同时,在各种管理制度中,特别是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机地体现和结合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要求。把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应用于管理制度之中,渗透到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要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将精神文明建设与行为规范相结合,将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服务热情有机地统一,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管理人、教育人,使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到实、由软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