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07:00: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生活;源泉;阅读;基石;情境;兴趣;欣赏;肯定;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四点体会。
一、作文碓从谏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中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通过学习我领会了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如开展活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四、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中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
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小学生在写作时,读书少,写作经验不足,所以写起作文来,一般都会遇到种种困难。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费时费力,收效甚微,因此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学语文老师经常探讨的问题。现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体会。
引导阅读,唤起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注重观察,教授写法。学生写好作文还有一些重要方法,如多观察、多体验、多写、多说等。这些方法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实际观察与生活体验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指导学生实际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点滴情趣是培养与训练他们写作基本功的重要方法,这一训练应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通过处处观察和体验周围生活的人、事、物,将会得到许多作文的好材料,也将会把文章写得更生动、更细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各种动植物,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生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和亲身体验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真正体会到了写作的无穷乐趣。多说多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说多写。写是积累,说是提高,只有说与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秦艳平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中央东路小学校
关键词:生活 观察 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那么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引进源头活水呢?
一、在观察中记录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自然界的四季轮回、昼夜更替、春雨沙沙、秋风落叶……这一切都是大自然为孩子们早已准备好的习作“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观察生活,放飞他们的心灵,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怎样去积累材料呢?
1、从观察入手找素材。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不知怎么写才好,正所谓举笔千斤下笔难,原因何在?主要的就是没有注意观察生活,找不到写作材料。现实生活是五彩斑澜、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是作文取之不尽的素材。观察是获取材料的主要途径,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引用《课标》)。
2、从实践入手找素材。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引导学生用探究、好奇的目光去观察大自然充满的泥土气息,然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件,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举个例子说吧,春暖花开,可带领学生到校园苗圃里除杂草;双休日,组织学生养家禽、种蔬菜……事后趁热打铁,指导学生写简短的叙事、写人、写景、状物的文章。因为写作素材学生亲眼所见,就有内容可叙述,有感情可抒发。
3、从情境入手找素材。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为学生设置某种“需要”,让学生去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留意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悟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份纯真的友情;关注周围的每一件事,留心它们的发生和发展;饲养一只动物,在敬畏生命的同时,呵护所有的生灵;种植一棵花草,在体悟生命的同时,放飞绿色的心灵……让学生从这些乐趣无穷的“天堂”里,感知生动鲜活的写作材料,以“玩”为媒介,指导学生练笔,描述欢乐的场面,表达愉悦的心情,让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
4、从活动入手找素材。没有活动,孩子们就失去了活力。校园生活的单调枯燥是造成学生习作兴趣淡薄也是学生作文源泉枯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我们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有益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丰富习作的资源。
二、在体验中写出生活
著名作家孙犁说过:“作家不是教室里培养出来的。”课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社会是一个运动着、变化着的大课堂。教师要善于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积极引导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学校花园一年四季的变化,在学校的大柳树下捉毛毛虫、看蚂蚁搬食物,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自然地学会了在课堂外感受生活、积累素材,他们的习作中也就自然地多了生活的真实素材,多了生活的气息。
三、在“别人的生活”中积累素材
现在许多学校都营造了“书香校园”的氛围,师生共同捧读,人人手溢书香,多么令人欣喜啊!
1、指导孩子多读书。由于孩子们的个人生活空间所限,他们不可能直接去体验到生活各个层面的事物,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走进别人的生活”即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也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以他三十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少年时期学生除了教科书外什么都不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他在其他方面的兴趣。”由此可见,除了指导学生读好语文课本以外,我们还应该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刊,如报纸、杂志、童话、百科知识、名著等,增长学生们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就作品的思想倾向、感人的情节、优美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另外,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应该将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摘录下来,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2、引导孩子多背。对于一些经典名篇,不仅要让学生读,最好让他们能够熟读成诵,牢牢地背会。名篇背得越多,他们肚子里面的“货”就会越多,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熏陶,写起作文来也就会信手拈来,文章也自然会随之增色添彩。
写作情境小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情境写作能使学生受益匪浅,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情境写作的关键在于创设写作情境,让写作的情境寓主体素养的发挥之中。那么,我们在情境写作中应注意什么呢?
首先,情境写作的关键在于创设写作情境,让写作的情境寓主体素养的发挥之中,就要加强主体素养。我们所说的写作主体,是指写作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因而,加强主体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写作能力的根本。离开了主体,或者说因为主体素养与能力的局限、欠缺,客观外物就无法被准确、深刻的反映和认识,写作的构思、文章的制作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加强主体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写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加强主体素养,主要指加强作者的生活素养、思想素养、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指观察与采集能力,感受与想象能力和思维与表达能力。
其次,情境写作的关键在于创设写作情境,让写作的情境寓主体素养的发挥之中,就要深入社会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如果没有社会生活做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所以说,生活是最主要的老师。我们学习写作,一定要投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感受生活,学会体验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生活的乐趣,从而获得写作的源泉。
诚然,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复杂的,社会生活总在不断演变,不断向前发展,学习写作要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的社会生活,只有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活经历,跟踪时代的步伐,捕捉生活的热点,寻找激情,才能保持新鲜的、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比如说,我们在讲“啊!我发现了……”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搜集生活素材,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情趣,不再为写作犯愁、犯难,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是自己愿意去写,愿意去做,愿意用它来表达倾吐自己的思想、情感、心声。
再次,情境写作的关键在于创设写作情境,让写作的情境寓主体素养的发挥之中,就要坚持多读勤写。我们要想写出好作文来,必须先要学会看人家写的好文章,琢磨人家的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感受生活的火热!阅读可以扩大人的知识视野,增强人的知识素养,培养人的生活情趣。牛顿就把书比作“巨人的肩膀”,并说自己许多成就就是在“巨人的肩膀”上得来的。诸多的名人作品其乐无穷,在阅读中寻找快乐,摘抄一些美好的句子,寓于自己的写作之中,并尝到写作是一种享受。还有,写作能力的获得最重要的是勤奋,不停地去写。坚持勤奋写作很重要,干什么都要有一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干好事业,干出成绩来。说实在的,提高写作能力,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劲头才行,平时要勤动笔、常练笔、不停笔。在写作中找到乐趣,找到,找到人生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生活里有无穷无尽的魅力之所在。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写作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然而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那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鼓励阅读,激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二、融入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实践证明,让学生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会使他们感到“胸有成竹”,写起作文来才能“信手捻来”,天长日久,自信心增强了,自然而然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观察;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从生活入手,以生活为实,以实践为主,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一、从农村生活中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丰富多彩,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小学生作文提供了丰盈不竭的源泉。特别是近年来新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农村孩子亲眼目睹的也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因此农村教师应就地取材,从农村生活中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
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我在作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写作外,还让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画面,使他们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如:每天上学、放学,留心一下地里庄稼的变化,路边小草的变化,山川、河流的变化……写花草树木的文章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色彩、形状,再摸一摸、闻一闻;写有关季节景象的作文时,让学生广泛搜集各个季节的资料,再走进大自然,亲自用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把大自然体验得更具体、更形象。这样多层次的活动观察,使学生经历了唤起表象、加深表象、更新充实表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另外,我还特别注意捕捉写作的契机,指导学生观察,落笔成文。如:学校搞大扫除,学生有的拔草,有的扫地,有的清理垃圾……个个满头大汗,这一场面学生写起来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一只大黄蜂飞进了教室,便成了观察课。师生们惊、躲、赶、打,目睹了它逃生的过程,写出的文章格外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新颖活泼。
三、在游戏中体验习作的乐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我把游戏作为攻克作文难的一把利器,适时创设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在玩中激活他们的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例如:游戏“盲人”雕塑家,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首先,让“盲人”雕塑家和蜡人戴上眼罩后,请模特摆出一个夸张的造型;其次,请“盲人”雕塑家通过用手触摸的方式来观察模特;接下来请“盲人”雕塑家将蜡人摆弄成与模特一样的造型,尽量保持一致;最后,请孩子们擦亮眼睛,仔细找“茬儿”,在原来100分的基础上,发现蜡人和模特每一处差异就扣10分,最后看看雕塑家能得到多少分。我在游戏中注意调控好课堂节奏,提醒孩子注意观察、倾听,引导参与者一边玩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让孩子们快速记录游戏过程。游戏结束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所见所感,由于他们或亲身参与到游戏中,或坐在台下为表演者呐喊加油,或密切关注着游戏的进展。每一个学生都是游戏的亲历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所以他们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变苦写为乐写。
四、亲身实践,体验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如:家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宿,家庭生活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主动与家人交流,参与家务劳动,亲身体验后就能把文章写得细腻而富有童趣。在《第一次杀鱼》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左手用力抓紧鱼,右手拿着菜刀,准备刨鱼鳞,刀刚碰到鱼尾,鱼儿不知哪来的劲,头尾都翘了起来,接着一挣扎,‘扑’的一声跳了起来,水全溅到我的脸上,鱼也跳到地上……”这段话一连用了好几个动作的词,生动形象。另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现实社会中去,获取习作的源泉,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农村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袤的生活空间,去捕捉和观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竭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性的写作环境,让学生爱上写作课。
参考文献:
[1]戎艳丽.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难点和对策[J].新课程,2009(1).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培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语文老师所探索和头疼的事。好多学生也因为写作水平差,而害怕上作文课。甚者,作文课上,学生迫不得已就会找本作文范文来应付;大考之前,老师也会给学生一些范文,让其背下来。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初中正是学生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初中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写作贵在积累,厚积薄发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
1.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
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
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四、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加强作文指导,做好批改、讲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五、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练习仿写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点滴感悟
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渴望成功,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我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3、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如开展活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