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超声医学8篇

时间:2022-07-13 15:39: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超声医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超声医学

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Clinical Medicine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重庆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6978

国内刊号:50-1116/R

邮发代号:78-11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关键词:超声医学发展趋势教学探讨

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对医学教育中教学工具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本专业年轻、发展迅速,导致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超声诊断学教育未能跟上这种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思路,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在影像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示教课程具有连接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的“桥梁”作用,因此,如何在医学生的示教过程中应用不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理解并掌握超声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并为进一步的临床实习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打好基础,值得探讨。

一、超声诊断学发展趋势

20世纪40年代,超声技术开始用于人体检查,并研制出了最早的一维超声技术仪―――A型超声仪,从此揭开了超声医学的历史篇章。随之至60年代初,相继研制出了超声光点扫描诊断法―――M型超声、超声显像诊断法―――B型超声、多普勒技术―――D型超声。70年代初,超声被应用于心脏结构的检查。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成像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其在显示组织的微细结构、血流等方面彰显出了巨大的优势,所提供的诊断信息越来越准确、可靠,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对超声的依赖越来越大,超声诊断技术目前已成为在临床上应用最为�V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二、超声仪器旁现场示教的应用

单纯的课堂演示和超声图片会让学生感到抽象,不易理解,因此示教过程中超声仪器的现场操作必不可少。常规示教课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可认识和熟悉超声诊断仪器,了解超声科的就诊流程和科室概况,以及实际工作中如何操作成像、各个扫查切面的手法和超声诊断仪器上图像的识别,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很好地结合,提高了学生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更好地掌握超声检查在临床中的基本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但由于现场示教课时短暂,以及示教课上临床科室超声诊断仪器的使用受限,减少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导致进入临床后需要更多操作技能的培训。

三、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需加大对实践性教学重视的力度。要让学生通过见习和实习过程中的观摩、上机操作,亲身体验获取所需图像,即让学生从患者的上感受探头的位置、方向、角度和施加在探头上的力度,以及图像清晰度的调节。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巩固书本上的知识,使书本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加深对图像的理解。同时,学生与患者广泛接触,并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1报告书写规范化

超声报告是临床医生诊断患者的依据,更是患者的法律文书。因此,超声报告规范化书写十分重要。超声报告的书写过程是一个思维的逻辑推断过程,超声医师根据影像所见,通过全面分析、判断,然后做出诊断。所以超声报告可以直接反应对疾病的认识,一份规范的超声报告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也便于学生以后对相类似的病症进行比较。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报告的规范化教育,做到描述准确,层次分明,使报告具有参考性。

1.2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人际沟通能力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在诊疗时深入了解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具体可选用医疗实践中具有特点的病例,通过临床跟踪,及时反馈病例情况,展开专题讨论,形成诊断结果。在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要有专人进行记录,并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

1.3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

近年来针对超声造影、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超声引导下活检和介入治疗的科研方向,进行了相关设备的配备和投入。通过申报自然科学基金,来满足医院实验室做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基础研究的资金需求。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调研,参加学术会议和课题研究,并向学生介绍超声医学学科的前沿知识、先进成果和发展动态,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等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并完成一些英文摘要及综述的书写。通过这一系列科研实践的过程,促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增强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意识。

四、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改革策略

1.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

1.1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发展方向,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

1.2熟悉常用超声专业用语,能正确解读、分析超声诊断报告。③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

1.3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

2.高等医学院校应当对临床医学生的超声诊断学教育进行改革

2.1思想上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临床医学生的课程设置需符合医学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2.2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完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

2.3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增加学时及上机观摩、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加强对超声成像的理解和应用体会;

篇3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0101

国内刊号:11-2110/R

邮发代号:82-15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4

1.1超声诊断学课程设置不足

超声诊断技术作为一门年轻但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临床应用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公共的前沿诊断方法,也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必备部分[4]。但是由于医学界乃至社会上对超声重要性的误解或观念的落后,导致超声诊断学在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影像诊断技术或物理诊断学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小[5,6]。有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中涉及超声的课程只有4-6个学时,往往在诊断学中一带而过;有些院校临床医学生课程内容中根本就不安排超声诊断学,或者将其纳入考查课、选修课,导致学生认为其“可学可不学”;更不要说安排见习、实习课。而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上机观摩或实践课,学生会觉得超声诊断非常抽象、晦涩难以理解,基本上达不到学习效果。

1.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知识掌握现状

由于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超声诊断学课程的培训,导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知之甚少,不了解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用途,不清楚超声检查的原理及优势,甚至看不懂超声报告单,认为其只是辅助诊断,更不用说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和趋势。殊不知超声诊断目前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产科、浅表组织器官、心脏、肌腱韧带、关节、神经、器官移植以及大血管等。据统计,所有的临床学科都与超声医学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有研究者对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针对超声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4%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其对超声知识的掌握,73.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的了解差,仅24.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超声知识了解一般;在问及对超声报告的认识上,38.7%学生认为他会关注超声报告中描述内容,32%学生会关注部分与自己专业相关较强的报告内容,仅17.5%学生认为自己能读懂描述内容,46.5%学生表示完全不能读懂报告描述内容[6]。由此可见,临床医学生对超声诊断学知识了解严重不足。

1.3超声诊断学教学师资现状分析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年轻的、但发展非常迅速的技术,专业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尤其缺乏高学历、高年资、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一些医学院校从事超声诊断学理论授课的教师仍多为本科或大专学历,缺乏硕士以上学位人员,有些甚至是技术员转行,其学历层次、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同时,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带教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临床超声医师队伍整体偏年轻,缺乏超声诊断学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年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教师,加之带教医师一般都缺乏技术规范化培训,带教过程中教学内容分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规范性,带教过程中常夹杂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策略

为满足现代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和社会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实现现代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改革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弥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超声诊断学专业教育上的不足。

2.1结合当今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发展的需要,重视超声诊断学课程教育超声诊断技术由于其发展迅速、易于普及、实用性佳,不仅成为各大医院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人群健康检查中更是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而且由于其便捷、价廉、无放射性、应用广泛,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是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虽然具有分辨率高、诊断价值大等优势,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或有放射性等缺点难以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普及。随着近期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即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的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易于推广的影像学技术,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因而改变超声诊断是辅助诊断的陈旧观念,在临床医学生中普及超声诊断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2组织编写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目前的超声诊断学教材主要是面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因而编写一本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材至关重要。临床医学生学习超声诊断学的目的主要为:第一,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特点、发展方向、前沿技术,从而能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不同要求正确选择超声检查方法。第二,了解超声成像的常见干扰因素,并能向患者解释某些组织器官超声检查前特殊准备的意义。第三,能正确分析超声诊断报告。第四,能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超声诊断优势,不断拓展超声诊断应用范围。这就要求教材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超声诊断的成像原理、类型、技术优势、常见病诊断要点、临床应用,并结合解剖、病理病生、主要临床表现等内容,将基础、临床、影像学科相结合,同时将高频超声、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等当前临床应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加入教材中,广征博引,力求知识的先进性[5]。

2.3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增加实践课超声诊断既是一门独立的技术,也是一种公共的、通用的、临床多学科涉及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临床各学科疾病的诊断中所占比重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包括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系统,超声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上已取代了其他影像学方法而成为首选或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7]。因此,教学主管部门应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合理分配教学课时,临床医学生超声诊断学的学时数应不少于30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超声技术的原理、类型、优势、临床应用范围及当前发展方向和前沿技术,更好地为日后开展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技术。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医、理、工交叉结合的专业课,基础理论较抽象;相比于X线、CT等影像学方法,图像是实时动态的,不同的切面、不同的方向得到的图像千变万化,实践性非常强,所以超声诊断学的见习、实习课程显得尤为必要[5,8];临床医学专业该课程见习课不少于8学时,实习时间不少于2周。开展好实践教学,有助于加强影像与临床学科的结合,培养横向思维,避免基础、临床、影像学科之间的知识脱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成像特点、优势,将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理论,有助于临床医生读懂超声报告。

篇5

随着计算机领域和信息领域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工具已从以前的黑板、粉笔发展到如今的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媒体并重的阶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自己收集资料进行讲授(包括照片、影音及制作Powerpoint演示课件等),虽然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教材相关的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但是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看与听,并没有实现主动地学习,并且教学内容仍受教学时间的限制而不能有效丰富。网络教学形式灵活,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助于形成“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上述不足。什么是网络自主教学?其概念是指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讲授理论知识,课余时间由学生登录学科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并对所学内容进行在线自测,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网络课件中有多种多媒体手段:视频、Flash、图片、PPT等,文字部分主要简述各系统疾病的解剖、病理、声像图的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的要点。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真正体现超声的特点,其中插入了大量的解剖图、病理图及典型的声像图,还可根据讲述内容适当插入简短的动态图像,强烈的视觉效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网络课件的学习,教学时间不受课堂教学学时的局限,教学内容可以大大丰富。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自主选择和查找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学习主动性得以提高,这对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课件自主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

网络课件自主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包括:①资源性。多媒体网络课件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适合不同级别学生的需要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不但能够为教师备课提供资源,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即学生在学习超声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查阅其相关信息,从而拓宽知识面,增强对超声医学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需具大量的学科素材,便于快捷方便地进行查询;②自主性。网络教学因无老师现场指导,需凭学习者自主控制教学进程,随机性很强。学习者所遇到的情境也会多种多样。这种自主学习无疑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但同时对于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而言,自主学习又可能造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困难,这就对网络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交互性。这一点尤其重要。尽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老师请教有关问题,但大多数时间,还是通过网络课件和教案进行自主学习为主。因此,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需要有较强的交互性,要适合学生自学,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途径,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行调控,并随时验证学习的成效。

三、网络教学课件模块组成

网络教学课件模块组成包括:①教学内容模块。这个模块为教师上课时的PPT课件,可供学生提前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课后下载复习。学生上课不用单纯忙于记笔记,进而花更多的时间听课、记忆与思考;②教学相关资源模块。提供从互联网搜集的全国优秀教学课件、精品教案及教学录像视频等网上教学资源;③教学图片模块。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图片,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④试题库模块。提供以选择题为主的练习,目的让学生随时检测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⑤在线论坛模块。主要是通过网站让师生进行互动,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及时向教师咨询。

四、网络课件制作体会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17例,男101例,女11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3岁,平均(32±12.72)岁,患者均有多种病因或意外创伤突发性剧烈腹痛,部分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胸部疼痛等症状。其中外伤性胸膜腔积血6例;肝裂伤6例;脾裂伤9例;肾裂伤8例;可疑胰腺损伤1例;胆结石嵌顿颈部并发急性胆囊炎7例;胆总管结石梗阻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1例;急性胰腺炎8例,可疑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阑尾炎8例,可疑急性阑尾炎3例;肠梗阻13例;胃十二指肠穿孔4例,可疑胃十二指肠穿孔1例;腹股沟嵌顿疝9例,可疑腹股沟嵌顿疝2例;扭转2例,可疑扭转1例;输尿管结石23例,尿道膜部结石2例,异位妊娠20例。黄体破裂出血4例,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先兆流产31例,盆腔炎性包块15例。外伤性肠破裂误诊1例,漏诊1例;急性阑尾炎误诊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误诊2例;自发性肠穿孔漏诊1例;异位妊娠误诊3例;黄体破裂出血误诊1例,漏诊1例;盆腔炎性包块误诊3例。全部病例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36例,其余81例分别由临床、临床穿刺、CT、X线或检验证实。

    1.2方法使用LOGIQ400、LOGIQ5、迈瑞MA77-0786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7.5MHz,本组病例不能要求空腹准备,盆腔检查要求憋尿或采用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充盈,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常规行全腹部多切面探查,胸膜腔探查时患者采取坐位。1.3判断符合和基本符合的标准符合指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基本符合指超声仅见腹腔积血或积液或者仅见游离气体或者仅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显示病灶区血供减少。1.4统计学方法x2检验。

    2结果

    2.1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结果比较见表1。超声诊断符合率占86.63%,基本符合率占4.61%,误诊率占7.37%,漏诊率占1.37%。

    2.2性别与病因分布217例患者不同性别病因分布见表2,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即男性外伤显着高于女性,而女性急性病明显高于男性。

    3讨论

    急危重病常可危及生命,及时正确的诊断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自从超声作为急诊患者的检查手段以来,为急诊患者赢得了及时确诊和有效救治的时间,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本组肝脾胰肾裂伤24例,其中脾脏裂伤最多占9例,与文献报道一致[1]。超声显像表现[2-3]为:(1)肝裂伤见肝包膜中断,肝实质回声不均,在损伤部位的肝叶内可见局限异常回声区,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内部为增强回声,分布不均,伸入至肝包膜下,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2)脾脏裂伤见脾切面形态失常,脾包膜中断不齐、边缘不整,脾实质回声不均,大小不等,内部为低回声伴无回声小区,周边不清晰,似与包膜中断处相连,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3)肾裂伤见肾脏弥漫局限性肿大,肾包膜局部向外膨出或连续性受损,其内无回声或回声差,肾实质显示边界不规则的低回声区或内部结构不完整,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暗区,肾窦或肾盂因出血的凝血块而扩大、外形不规则或低回声紊乱。

    肾包膜与肾皮质分界不清。血块阻塞肾盂出口处或阻塞输尿管引起肾盂大量积血,表现为无回声中浮动着点状回声或低回声团块。肾蒂损伤除上述超声图像外,还呈现混合杂乱的团块,模糊不清。其中1例脾实质无回声内CDFI显示与脉搏一致的喷射状花色血流,手术证实为脾脏实质内动脉破裂。24例均进行CT检查为阳性。对实质性脏器破裂超声显像与CT检查虽有同等的诊断价值,但在经济上及观察脏器的血流时,超声显像加上CDFI较CT更具有优势。手术证实为外伤性肠破裂2例,1例误诊为胃损伤,另1例漏诊。本组超声确诊胆结石嵌顿颈部并发急性胆囊炎7例,其声像图表现胆囊明显增大,胆囊壁明显增厚,于胆囊颈部可见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胆总管结石声像图表现肝内外胆管扩张,在扩张的胆总管内可见强回声团后伴声影。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声像图表现增厚之胆囊壁连续性中断,并在该处可见不规则低回声团,边界不清,周围可有不规则液性暗区。急性胰腺炎声像图表现[3]:急性胰腺炎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声像特征,重症坏死性胰腺炎则表现为胰腺肿大,形态极不规则,呈不规则低至混合性回声区,由于胰腺脂肪组织坏死和胰周炎性渗出,超声可见胰周积液等。轻症急性胰腺炎因间质水肿、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使胰腺肿大,超声常表现为胰腺体积增大,回声减低,边缘毛糙,轮廓稍模糊,但在探查中应考虑年龄因素;老年病人胰腺大小可在正常值范围内,甚至显示不清;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明显增高。

    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点[4]———(1)不同类型阑尾炎声像图特点如下: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肿大,直径>9mm,长轴呈腊肠样,根部与盲肠相续,末端见盲端,短轴呈双环状。阑尾管壁层次较清晰,从外到内呈高回声、低回声、高回声。腔内有积液,部分伴粪石。②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粗大,肿胀明显,形态仍可辨认,阑尾壁明显增厚,腔扩大,积液增多,并可见有少量斑片状的高强回声(此为腔内积脓的回声)。横切面呈强弱相间的环形回声或靶环征。③坏疽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大,管壁层次不清,腔内积液积脓增多,阑尾张力增高,周围可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④急性阑尾炎合并周围脓肿。阑尾无法辨认,右下腹可见类圆形团状回声,内部呈不均匀杂乱的低回声,呼吸时活动度消失,阑尾腔内可能有粪石或气体强回声伴声影,周围被肠管及大网膜包绕形成脓肿。⑤阑尾穿孔。声像图似化脓性阑尾炎,但阑尾浆膜层可见有连续性中断,腔内液性暗区由此通过,且穿孔部位多在近根部和尖部。(2)阑尾位置变化较大,常见位置为盲肠内侧回肠前位、后位、盆腔位、盲肠外侧位,盲肠外侧位显示较困难。笔者曾遇1例阑尾位于右肋下肝肾间隙患者,就是这种情况。(3)急性阑尾炎可合并周围淋巴结肿大及周围肠腔积液。(4)CDFI:肿大的阑尾根部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阑尾壁也可有点状血流信号,脓肿周围也可见血流信号。肠梗阻声像图表现:肠梗阻中,小儿肠套叠占首位。主要声像图表现:腹部混合性包块,呈现“同心圆征”及“套筒征”,肠壁厚度及少量肠内容物流动可以显示,部分能分辨出鞘部、套入部和头部,可与腹腔实性肿瘤区别;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肠梗阻,表现为上腹部可见大量的气体反射,肠腔明显扩张,内径约3.0-4.0cm,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往返运动,肠纤毛水肿,部分食物返流,肠蠕动明显减弱,X线透视可见气液平面。由于空腔脏器穿孔超声不易直接看到损伤图像[2],虽然在膈下肝或脾眼间隙见游离气体,但需仔细超声探查才能提高检出率。对于肠破裂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X线检查较超声更易发现腹腔内游离气体,易确诊,弥补超声的不足;而超声显像可发现腹腔内少量积液,在膈下肝或脾眼间隙见游离气体。腹股沟嵌顿疝声像图多表现为阴囊内肿块,疝囊内容物以肠袢最为常见,超声可显示增厚的肠壁、网膜及肠腔内无回声区(积液)以及蠕动明显减少或消失。CDFI:疝内容物血流信号较少。本组经手术证实为急性阑尾炎15例中4例误诊为消化道穿孔;胃十二指肠穿孔7例中有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自发性肠穿孔1例被漏诊。输尿管和尿道内结石超声分别可见强回声团。

    超声可行输尿管碎石监测和指导尿道小切口取石治疗。我们认为对胆道及泌尿道结石无需行X线造影,声像图表现强声团伴后方声影,较X线更具有优势,超声特异性强,快捷方便,在诊断上更具有价值。外伤性胸膜腔积血6例,超声检查极易发现胸膜腔内少量积血,声像图表现为“月牙形”无回声区(坐位背部探查),X线检查有肋骨骨折,但未发现胸膜腔内少量积血,故超声可弥补X线不足。109例女性急诊中异位妊娠23例,黄体破裂出血6例,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先兆流产31例,盆腔炎性包块20例。异位妊娠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无胚囊,常在子宫的一侧或附件区找到低回声或强回声或混合性团块。CDFI:团块区无血流信号,其声像图因发病时间、血块多少和发生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异,无典型图像,实性回声多为血块凝结,周围液性为积血,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可延伸至盆腹腔,其中1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二维超声可见细小光点流动的活动性出血。异位妊娠的声像图表现特征性强,由于病变周围有积血,可显示周围组织,结合患者多有明确停经史及不规则阴道流血。卵巢囊肿蒂扭转声像图均表现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数囊壁较厚,内部分布可均匀或不均匀,盆腔少量积液,探头压痛阳性。CDFI:肿块区血流信号较少或消失。先兆流产声像图表现:宫内妊娠囊内见胚胎或胎儿,大小符合孕周,有胎心博动,胚囊与子宫壁之间见云雾状暗区,为绒毛膜从宫壁剥离、局部积血。盆腔炎性包块在超声图像上多表现为附件区的混合性包块,以低回声为多,内有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包块边界欠清晰,部分患者子宫直肠陷凹内有少至中量积液,多为炎性渗出。也有表现为输卵管、卵巢脓肿时附件区可显示包块,包块形态不规则,壁厚,内为液性暗区及散在点状回声及纤维样分带等[5]。盆腔炎性包块与陈旧性宫外孕鉴别诊断:二者声像图表现相似,后者声像图上显示子宫较正常明显增大或稍大,宫内膜回声增强呈蜕膜样改变[6]。

篇7

教师是循证医学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更新医学教育观念,认识到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并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循证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循证医学资源分布与互联网检索,循证医学文献检索特点以及文献评价方法和原则,荟萃分析与系统评价的方法与原则,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程序与方法。要充分认识循证医学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掌握循证医学的教育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传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

以讲座的形式向实习学生讲授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使其认识到:

1.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将医生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现有的最佳临床研究结果及患者的选择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医疗决策。

2.循证医学的实践包括5个步骤:①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②系统检索相关文献;③严格评价文献质量,找出当前最佳证据;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⑤后效评价临床实践及结果。

3.循证医学证据根据其来源、科学性和可靠性分为5个等级(可靠性依次降低):Ⅰ级,所有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Ⅱ级,单个设计良好的RCT;Ⅲ级,单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Ⅳ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Ⅴ级,病例报告和临床总结及专家意见。

4.循证医学并不否定经验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三、指导学生获取循证医学证据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关键,证据的获取必须通过文献检索。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文献检索缺乏相关的知识,仅局限于用百度(baidu)或谷歌(google)等一般搜索引擎查找文献,因此所获得的文献资料较局限,专业性不强。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检索到合格的文献,首先向他们介绍一些循证医学资料数据库和网络资源,如Cochrane图书馆、Campbell协作网和Pubmed、Springerlink、Ovid及CHKD等电子数据库。并教会他们怎样用主题词、关键词、刊名、布尔逻辑(and、or、not)和文献类型等方法使用网络资源检索文献。由于医学文献检索中所获得的证据常常种类繁多、结果多样化,因此,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循证医学网站,查阅有关新研究、新技术的系统评价和二次摘要文库,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以便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更新、丰富医学专业知识体系。

篇8

【关键词】超声医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52102210339)、河南省教育厅基础前沿研究(15A180056)的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53-01

一、目前超声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超声医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学工程、医疗器械等专业也有超声医学的相关内容,它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常规诊断手段,但根据我们对一些医学高校相关课程的调查了解,发现超声医学在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进行改革,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教材内容滞后,介绍新知识的教材比如三维重建、介入治疗超声等新技术的较少。

2.超声医学相关课程学时较少,有的院校影像技术专业超声医学课时比例仅占总专业课10%左右,一本四百多页超声医学课本仅有48学时,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同时课程设置也较少,目前广泛开展的课程仅有医学影像设备学、超声诊断学等。

3.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单一,大都是满堂灌,考核重知识轻能力,动手能力不足训练方面缺乏,学生操作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超医学教学改革措施

以上现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学校和附属医院相关专业教师从积极转变学生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和设备开展教学,狠抓实践教学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1.完善课程设置

完善的课程设置是超声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应加强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电子技术等与现代医学影像学关系密切的教学,以上知识若欠缺,对超声医学专业课学习影响较大,超声中常见同病异征,单纯依靠超声知识在很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必须附加实验室检查结果加以鉴别。将来超声仪器可能会向微型、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所以加强学生的医学物理学、电子学学习非常重要。

2.利用先进超声设备开展教学

在超声医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超声典型图像信息系统进行教学 。把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病例图像进行保存 ,积累各系统有价值的超声影像资料,充分利用学生在医院进行见习时机,让他们通过工作站调阅并查获感兴趣的病例,并进行系统学习,促进学生把超声检查知识与临 床 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建立影像教学网络教室,利用网络教室的服务器直接调取影像数据,可直接在网络教室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了教学效果。引进实时三维/四维B超,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时超声检查的体验课,系统讲解实时超声的技术原理、功能、可以开展的项目等等,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利用实时三维/四维彩超的动态录制功能,把检查的整个过程录下来,让学生近距离观摩到老师操作的手法。邀请部分积极有兴趣的学生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进一步加深对相关专业超声医学知识的理解。

3.侧重能力培养,实习实行导师制度

为了突出能力培养,可以成立超声技能培训中心,并指派老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使学生可以进行见习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无缝衔接。导师制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既往由于没有专人管理,出现了人人都管,最后人人都不管的混乱局面。导师制是指由大影像各科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组成导师组,导师组共同制定实习生的大影像轮转计划,最后指定1名负责管理和考核实习生,实习中加强学生德育,培养良好医德。

4.采用PBL教学法[1]

超声医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几乎不涉及以问题为基础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己经滞后于高等教育,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提倡采用PBL教学方法。

三、总结

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超声医学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促使未来的超声医学向多学科相融合的方向不断发展,超声教学也必须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有用的超声医学检验诊断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贵平,金晨望,强永乾.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趋势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3(40):818-81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