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0 03:32: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民营企业调研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贯彻落实##省档案局关于《##省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的意见精神,为更好的发挥档案部门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更好的为民营企业服务,5月13日##区档案局联合区工商联组成调研组,深入民营企业,就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有何需求、档案工作如何有效服务于民营企业进行调研。
调研组走访了##矿山机械公司、##省博文物资贸易(集体)公司、##烧鸡厂等民营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与企业高层深入探讨、了解情况等多种形式,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就“档案工作如何服务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对档案管理部门有何需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等主题展开了重点调研。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滞后,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档案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才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区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渐突出,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大,从整体来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概括起来存在以下问题:
1、 民营企业档案归档情况不理想。
一是企业缺乏档案意识。##区现有民营企业按照规范标准建立档案的几乎没有,即使建立档案的企业也仅仅是将部分文件材料初步进行收集保管,或把认为重要的档案进行初步整理保管,如财务档案、人事档案等,但管理分散并未进行集中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二是没有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档案管理员缺乏档案专业知识,且得不到系统的专业培训与指导,致使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及其工作方法、工作成效难以适应档案管理的要求。一些企业、个人仅凭经验办事,档案管理随心所欲没有章法,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
三是民营企业档案资料面临流失、泄密的严重局面。由于企业法人及其经营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放在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致使一些档案资料人为遗失或毁坏,或者平时不注意保管、收集,导致档案资料的流失;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相对固定的档案人员,一般都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客观上造成事无人做、责无人担;日常形成的原始材料大多数留存在各办事人员手中,未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造成了档案材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上的随意性;企业生产、产品、研发、经营、销售等档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增加了流失、泄密的危险性。
分析造成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民营企业经营者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档案部门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仍置于次要位置。二是企业自身情况的影响。民营企业经营灵活,规模小,流动性大,从业人员成分复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档案宣传、制度监管不到位。档案部门对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的了解与解决,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遇到困难不知找谁解决,致使档案部门和民营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很难实施有效的互动和联系。
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对策
1. 加强法制宣传,推进依法治档。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服务”的角度,加大对民营企业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档案部门深化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努力扩大档案法规宣传覆盖面;增强民营企业管理经营者的档案意识,提高其依法管理、保管档案的水平,引导民营企业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民营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2. 建设工作平台,打牢档案基础。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要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投入。在档案人员选配上,尽可能选配文化层次较高、工作责任心强、能胜任档案工作的人员,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要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对各门类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3. 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开展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既是档案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也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具体体现。要站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档案管理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适
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规章制度,将本区域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计划,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提出不同的要求。档案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监督与指导,积极地为民营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指导,主动上门服务,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健康发展。4.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员素质。要加强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培训,针对民营企业特点,制定培训计划,选择培训内容,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培训等各种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业务培训工作,逐步提高民营企业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和管理本领,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根据市政协要求,我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形式,就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民营经济进行了调研。委员们认为,我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对促进全镇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委员们还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就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重点镇,地处苏**两省、三市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9个村和4个社区,人口4.2万。20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3亿元,财政收入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80元,出口创汇8816万美元。
**民营经济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纷纷开展二次创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步伐,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截止20xx年6月底,全镇个体工商户172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68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6%,新发展的个体工商户分别由36名农民、1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14名企业销售人员发展而来),私营企业41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16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0%,新发展的私营企业分别由2名农民、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5名企业销售人员和1名大中专业毕业生发展而来)。
全镇成长型重点骨干企业上半年发展态势喜人。富华电子销售收入5500万元,同比增减5.7%,新上项目投入8000万元,技改投入4000万元,入库税金1261万元,同比增长26.6%;天富电子销售收入35964万元,同比增减46.5%,新上项目投入5000万元,技改投入3000万元,入库税金210万元,同比增长10%;百盛电子销售收入10272万元,同比增减9.7%,新上项目投入4000万元,技改投入20xx万元,入库税金80万元,同比增长39%;英发电子销售收入8142万元,同比增减115.9%,新上项目投入20xx万元,技改投入800万元,入库税金176万元,同比增长4.8%;兴业科工贸销售收入11532万元,同比增减18.8%,新上项目投入1000万元,技改投入400万元,入库税金178万元,同比增长29.9%;天星光纤销售收入5670万元,同比增减49%。
全镇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玩具、光伏、光电、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五大产业,其中,电子产业有企业近700家,围绕回扫变压器和遥控器两个主导产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xx年高压包的生产量在1.5亿只以上,遥控器的生产量在4.5亿只以上,形成了60万只高压包、200万只遥控器的日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零售市场90%和35%的份额。20xx年 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5000万元,被命名为**省电子产业集群专业镇玩具企业43家,去年实现销售5亿元,税收1000万元;光伏企业8家,主要从事单晶硅棒、单晶硅切片、石英坩埚等产品的生产,并正向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等环节延伸,目前有石英坩埚生产设备2台套、单晶炉77台、切片机20台、破方机1台,已形成年产400吨单晶硅、3000万硅片的生产能力。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1200万元,已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光伏产业生产基地。
光电产业,现有4家企业,主要生产led元器件、led显示屏、led室外照明和城市景观灯等产品,已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汽车零部件产业,现有企业6家,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电子产品以及汽车刹车片、汽油机缸体、汽车铸造件等配套产品,正在形成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电子企业针对自身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纷纷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部分企业已与中国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30多所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由他们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研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富华、佳华、兴业、华宇、天富等企业还兴办了研究所,进行产品研发,先后开发生产出多功能遥控器、烧录遥控器、可视门铃、微型变压器、微型电视、pc生成软件等新产品。
目前,全镇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民营科技企业35家,各类科技人员500多人,专利42项,电子产业的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2%。同时,**的民营企业不断加大项目投资和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全镇民营企业就累计实施各类项目47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20xx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欧达机电娱乐器材、安尔达汽油机缸体、恒盛医疗器材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截止6月底,全镇固定资产投资6.54亿元,同比增长43.74%;完成工业总产值3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2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4%和30.93 %;实现工商税收3199万元,增长20%。
二、镇党委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做法
第一,抓规划引导。
镇紧密联系**的产业基础,已先后编制了**镇电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省光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去年上半年通过专家评审,今后,将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修编和完善规划,力图通过规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升电子、光伏产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抓难题破解。
与其他地方一样,xx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用地指标难、融资难、招工难、人才缺乏等发展瓶颈问题。为打破瓶颈制约,在用地指标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每年置换用地面积100公顷以上;在融资方面,加大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每年新增融资额度1亿元以上;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出资聘请专家对企业老板、中层干部分别培训两次以上,组织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各类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去年政府补贴12名企业老板各1万元参加南京大学emba培训班;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外向型企业招聘优秀管理人才,去年补贴8家企业各1万元;在招工方面,充分发挥电子商会和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帮助企业招工。
第三,抓平台建设。
主要是抓好xx经济开发区建设。一是拓展开发区规模,每年拓展开发区面积100公顷以上,提高开发区的产业承载能力;二是编制开发区扩区规划,并按扩区后的规模编制开发区控制性详规和开发区区域环评;三是按照地征到哪里,路网等配套设施就建到哪里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开发区配套水平,每年均投资300万元以上,建设路网、供排水、供电、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四是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正在着手筹建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促进中心,计划在开发区中心位置划地100亩,建标准厂房及生活服务设施6万平方米以上。
第四,抓招商引资。
在大力推进外向型企业二次创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省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计划每年招商引资额在10亿元以上,入园企业在40户以上,今年截止到6月底,全镇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8个,协议投资9.68亿元,已到位资金5.08亿元,有13户企业已在****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同时,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将支持政策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第五,抓优化服务。
把整治和改善发展环境作为做大电子、光伏产业的突破口,全面开展经济、社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紧紧抓住《**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出台的契机,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方便投资者。切实兑现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取信于投资者。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扩大一站式服务内容,深化厂门内的事由企业负责,厂门外的事由政府服务和在服务中管理,在发展中规范、企业办事,政府服务的服务理念,着力为企业做好服务,为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以好又快发展。
三、xx镇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xx的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规模扩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成长难题。
1、技术创新不够。
从调查情况来看,全镇民营企业能够进行自主开发企业为数不多,占企业数的2%还不到,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模仿创新阶段,缺乏企业技术中心这样的创新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是中小企业为占领市场,不惜打价格战斗,形成恶性竞争,这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2、管理方式落后。
不少民营企业沿用的还是简单粗放的家庭式经营管理方式,为数不少的企业重营销而轻管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略了科学管理,造成内部管理薄弱。主要表现:组织形式的血缘性浓厚,股权结构单一,决策权、经营权、管理权高度集中;人治色彩浓重,企业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大,难以做到用人唯才是举;创业者集大权于一身,但其个人不可能擅长任何一个新领域的工作,导致纠错机制难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用工矛盾的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3、功能退化。
xx镇民营企业曾于20xx年9月份自发组织成立了电子商会,力图帮助实行行业自律,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以及在制止互相压价倾销等不正当经营行为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成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该商会成立之后其功能仅仅是停留在诸如组织会议、收发传真之类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加强行业自律、制定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的等功能未能发挥。同时,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措施,无法真正履行其职能。
5、资源性要素紧缺。
随着xx镇经济外向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严重影响着**的经济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门槛的提高,对**镇主导产业特别是玩具行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调查中,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大部分玩具企业的订单量比往年减少2030%以上,部分电子企业也存在订单减少或者有单不敢接的情况。据悉,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就会减少45个百分点。
四、加快**镇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xx镇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既有客观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源于企业的不足,应当主要靠挑战自我、改变增长方式、转型经营加以解决。
1、加速产业升级。
要根据制定的光伏、电子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民营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加大光伏、光电、汽车零配件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用工量少等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和企业。同时密切关注市场,随市场变化而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适时更新换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技术中心,企业要加快推进产品信息化、生产信息化、营销信息化,适应自身做大做强的需要和市场对企业的标准化要求。
2、积极转型经营。
转型目标是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规模的企业应当积极采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切实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设置并发挥其应有作用,使现代法人制度的优势得到发挥,乐于吸引外来人才,乐于接受职业经理人。建立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如高新技术入股、股权奖励、人才资本入股等方式应得到足够重视,这样既利于优化股权结构,又可以引进和留住人才。
3、优化政策环境。
要对重要行业和重点企业要制定细化的专项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努力争取本地民营企业在新上投资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实行与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
4、提升承载能力。
加快工业园区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企业的生产、生活平台;争取建立统一的物流机构,以节约企业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比如**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迫切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建设一个与**电子产业集群相配套的大型物流平台。另外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人才、培训、法律、会计、咨询等机构。
5、构建人才队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运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采取灵活方式,为企业进人才提供服务。努力引进高层人才,满足企业扩张规模、转型经营的需要。同时,也不能忽视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人才培训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全员综合素质。
6、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争取各类金融机构降低门槛,在**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简化手续,降低贷款成本。充分发挥金融担保机构的功能,特别是要促使增强诚信度,积极还贷,实现双赢。二是借助外资,善于利用外来资本,加快发展自己。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也是拓宽融资渠道的有效办法。盘存量、扩增量、挖潜力、破难题,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合作经营,同样也能实现扩张规模、跨越式发展。
根据市政协要求,我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形式,就如何又好又快发展民营经济进行了调研。委员们认为,我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对促进全镇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委员们还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就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全国重点镇”,地处苏**两省、三市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辖9个村和4个社区,人口4.2万。20xx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3亿元,财政收入7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80元,出口创汇8816万美元。
**民营经济起步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在政府积极引导下,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民营企业纷纷开展“二次创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步伐,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到生产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截止20xx年6月底,全镇个体工商户172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68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6%,新发展的个体工商户分别由36名农民、1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14名企业销售人员发展而来),私营企业414家(其中20xx年上半年增长16家,与去年同期增长20%,新发展的私营企业分别由2名农民、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5名企业销售人员和1名大中专业毕业生发展而来),其中工业企业和加工制造个体户922家(企业372,个体550),从事电子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就达752多家。到20xx年6月底,全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46家(比20xx年底112家增长31%),超1000万元的95家,超亿元企业9家,拥有7家省级企业集团,8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38家企业通过美国ul和欧盟ce认证,企业注册商标超过300件。民营企业20xx年上半年销售收入381050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30.9%,上半年新上项目投入5540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52.2%,上半年扩建技改投入32600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56.4%。目前全镇有100多家企业从事对外出口生产经营业务,69家企业拥有进出口自营权,20xx年出口创汇1.02亿美元,20xx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到8816万美元,今年1—5月出口形势回升,实现出口3838万美元,同比增长22.46%。
全镇成长型重点骨干企业上半年发展态势喜人。富华电子销售收入5500万元,同比增减5.7%,新上项目投入8000万元,技改投入4000万元,入库税金1261万元,同比增长26.6%;天富电子销售收入35964万元,同比增减46.5%,新上项目投入5000万元,技改投入3000万元,入库税金210万元,同比增长10%;百盛电子销售收入10272万元,同比增减9.7%,新上项目投入4000万元,技改投入20xx万元,入库税金80万元,同比增长39%;英发电子销售收入8142万元,同比增减115.9%,新上项目投入20xx万元,技改投入800万元,入库税金176万元,同比增长4.8%;兴业科工贸销售收入11532万元,同比增减18.8%,新上项目投入1000万元,技改投入400万元,入库税金178万元,同比增长29.9%;天星光纤销售收入5670万元,同比增减49%,新上项目投入20xx万元,技改投入1000万元,入库税金109万元,与去年同期127万元减少18万元,同比减少14.2%,但是下半年形势很好,预计全年税收将有大幅度提升;华宇电子销售收入9273万元,同比增减35.5%,新上项目投入1200万元,技改投入600万元,入库税金102万元,同比增长29.1 %,但是下半年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工人流失严重,有部分生产线没有运转。
全镇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玩具、光伏、光电、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五大产业,其中,电子产业有企业近700家,围绕回扫变压器和遥控器两个主导产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xx年高压包的生产量在1.5亿只以上,遥控器的生产量在4.5亿只以上,形成了60万只高压包、200万只遥控器的日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零售市场90%和35%的份额。20xx年 电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收5000万元,被命名为“**省电子产业集群专业镇”;玩具企业43家,去年实现销售5亿元,税收1000万元;光伏企业8家,主要从事单晶硅棒、单晶硅切片、石英坩埚等产品的生产,并正向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等环节延伸,目前有石英坩埚生产设备2台套、单晶炉77台、切片机20台、破方机1台,已形成年产400吨单晶硅、3000万硅片的生产能力。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1200万元,已被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光伏产业生产基地”。光电产业,现有4家企业,主要生产led元器件、led显示屏、led室外照明和城市景观灯等产品,已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汽车零部件产业,现有企业6家,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电子产品以及汽车刹车片、汽油机缸体、汽车铸造件等配套产品,正在形成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电子企业针对自身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纷纷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部分企业已与中国科技大、合肥三十八研究所、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30多所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由他们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研发和管理中遇到的难题。富华、佳华、兴业、华宇、天富等企业还兴办了研究所,进行产品研发,先后开发生产出多功能遥控器、烧录遥控器、可视门铃、微型变压器、微型电视、pc生成软件等新产品。目前,全镇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民营科技企业35家,各类科技人员500多人,专利42项,电子产业的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2%。同时,**的民营企业不断加大项目投资和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全镇民营企业就累计实施各类项目47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20xx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欧达机电娱乐器材、安尔达汽油机缸体、恒盛医疗器材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投产。截止6月底,全镇固定资产投资6.54亿元,同比增长43.74%;完成工业总产值38.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2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4%和30.93 %;实现工商税收3199万元,增长20%。
二、镇党委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做法
第一,抓规划引导。镇紧密联系**的产业基础,已先后编制了“**镇电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省光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去年上半年通过专家评审,今后,将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修编和完善规划,力图通过规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提升电子、光伏产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抓难题破解。与其他地方一样,**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用地指标难、融资难、招工难、人才缺乏等发展瓶颈问题。为打破瓶颈制约,在用地指标方面,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每年置换用地面积100公顷以上;在融资方面,加大与金融部门的联系,每年新增融资额度1亿元以上;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出资聘请专家对企业老板、中层干部分别培训两次以上,组织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各类“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去年政府补贴12名企业老板各1万元参加南京大学emba培训班;在人才引进方面,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帮助外向型企业招聘优秀管理人才,去年补贴8家企业各1万元;在招工方面,充分发挥电子商会和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能,帮助企业招工。
第三,抓平台建设。主要是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一是拓展开发区规模,每年拓展开发区面积100公顷以上,提高开发区的产业承载能力;二是编制开发区扩区规划,并按扩区后的规模编制开发区控制性详规和开发区区域环评;三是按照地征到哪里,路网等配套设施就建到哪里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开发区配套水平,每年均投资300万元以上,建设路网、供排水、供电、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四是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正在着手筹建开发区中小企业创业促进中心,计划在开发区中心位置划地100亩,建标准厂房及生活服务设施6万平方米以上。
第四,抓招商引资。在大力推进外向型企业“二次创业”的同时,充分利用省级开发区的“金”字招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计划每年招商引资额在10亿元以上,入园企业在40户以上,今年截止到6月底,全镇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8个,协议投资9.68亿元,已到位资金5.08亿元,有13户企业已在****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同时,认真研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尽快将支持政策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第五,抓优化服务。把整治和改善发展环境作为做大电子、光伏产业的突破口,全面开展经济、社会秩序集中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紧紧抓住《**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出台的契机,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方便投资者。切实兑现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取信于投资者。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扩大“一站式”服务内容,深化“厂门内的事由企业负责,厂门外的事由政府服务”和“在服务中管理,在发展中规范”、“企业办事,政府服务”的服务理念,着力为企业做好服务,为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以好又快发展。
三、**镇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规模扩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均取得可喜进展,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成长难题。
1、技术创新不够。从调查情况来看,全镇民营企业能够进行自主开发企业为数不多,占企业数的2%还不到,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模仿创新阶段,缺乏企业技术中心这样的创新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是中小企业为占领市场,不惜打价格战斗,形成恶性竞争,这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
3、管理方式落后。不少民营企业沿用的还是简单粗放的家庭式经营管理方式,为数不少的企业重营销而轻管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略了科学管理,造成内部管理薄弱。主要表现:组织形式的“血缘”性浓厚,股权结构单一,决策权、经营权、管理权高度集中;人治色彩浓重,企业决策的主观随意性大,难以做到用人唯才是举;创业者集大权于一身,但其个人不可能擅长任何一个新领域的工作,导致纠错机制难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用工矛盾的事件时有发生等等。
4、行业协会功能弱化。**镇民营企业曾于20xx年9月份自发组织成立了电子商会,力图帮助实行行业自律,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以及在制止互相压价倾销等不正当经营行为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成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该商会成立之后其功能仅仅是停留在诸如组织会议、收发传真之类的事务性工作,对于加强行业自律、制定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的等功能未能发挥。同时,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措施,无法真正履行其职能。
5、资源性要素紧缺。随着**镇经济外向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严重影响着**的经济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贸易门槛的提高,对**镇主导产业特别是玩具行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调查中,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大部分玩具企业的订单量比往年减少20—30%以上,部分电子企业也存在订单减少或者有单不敢接的情况。据悉,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就会减少4—5个百分点。
四、加快**镇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镇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既有客观大环境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源于企业的不足,应当主要靠挑战自我、改变增长方式、转型经营加以解决。
1、加速产业升级。要根据制定的光伏、电子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民营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积极发展上下游产业,加大光伏、光电、汽车零配件等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用工量少等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通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和企业。同时密切关注市场,随市场变化而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适时更新换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技术中心,企业要加快推进产品信息化、生产信息化、营销信息化,适应自身做大做强的需要和市场对企业的标准化要求。
2、积极转型经营。转型目标是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规模的企业应当积极采取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切实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设置并发挥其应有作用,使现代法人制度的优势得到发挥,乐于吸引外来人才,乐于接受职业经理人。建立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如高新技术入股、股权奖励、人才资本入股等方式应得到足够重视,这样既利于优化股权结构,又可以引进和留住人才。
3、优化政策环境。要对重要行业和重点企业要制定细化的专项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努力争取本地民营企业在新上投资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实行与招商引资同等优惠政策。
4、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工业园区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企业的生产、生活平台;争取建立统一的物流机构,以节约企业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比如**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迫切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建设一个与**电子产业集群相配套的大型物流平台。另外要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人才、培训、法律、会计、咨询等机构。
5、构建人才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运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采取灵活方式,为企业进人才提供服务。努力引进高层人才,满足企业扩张规模、转型经营的需要。同时,也不能忽视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人才培训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全员综合素质。
6、拓宽融资渠道。一是争取各类金融机构降低“门槛”,在**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简化手续,降低贷款成本。充分发挥金融担保机构的功能,特别是要促使增强诚信度,积极还贷,实现双赢。二是借助外资,善于利用外来资本,加快发展自己。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的关键,也是拓宽融资渠道的有效办法。盘存量、扩增量、挖潜力、破难题,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合作经营,同样也能实现扩张规模、跨越式发展。
一、近两年我市民营经济投资和注册资本的基本情况
1、民资投入成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根本力量。两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长,200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07亿元,增长50.81%,其中民资投入完成73.32亿元,占总额的69.1%,增长70.9%;2003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12亿元,增长62.26%,其中民资投入完成108.62亿元,增长48.15%,占总额的63%。
2、民营企业迅速增加,注册资本逐步扩大。两年来,随着民资投入的强势增长,全市民营企业数量增速加快,主要特点是小型企业急剧增加,注册资本逐步扩大。2002年全市登记在册私营企业7212家,增长74.4%,注册资本71.46亿元,增长59%,户均注册资本99万元,下降9%;2003年登记在册私营企业10011家,增长38.8%,注册资本120.6亿元,增长68.8%,户均注册资本120万元,增长21%。全市民营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3、民营企业规模结构偏弱,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差距较大。2003年新增民营企业2682家,注册资本33亿元,其中:注册资本在50万元及以下的1903家,占企业总数的71%,注册资本合计7.77亿元,占注册资本总数的23.5%;注册资本在50—100万元之间的372家,占企业总数的13.9%,注册资本合计3.64亿元,占注册资本总数的11%;注册资本在100—500万之间的321家,占企业总数的12%,注册资本合计9.08亿元,占注册资本总数的27.5%;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86家,占企业总数的3.21%,注册资本合计12.51亿元,占注册资本总数的38%。不考虑增资因素,2003年新增注册资本与民资投入之比为1:3。可以看出,我市民营企业面广量大,但注册资本结构规模较小,与投资总量落差较大。
4、与民营企业注册资本有关的政策规定和行政收费制度。
民营企业工商登记管理要求:一是生产经营或批发性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法》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万元。二是个人独资企业,工商登记对注册资本一般无特别要求,但税务部门规定申请一般纳税人的,注册资本必须达到40万元以上。三是集团型规模企业、科技类或实业发展等综合性大企业、有生产经营资质等级的企业,工商登记时一般有200万元、500万元等不同档次的注册资本要求;冠名“*”、“江苏”字样的企业也有100万元、200万元和500万元不等的注册资本要求。
银行信贷客户管理要求:对企业的注册资本有相关规定,如农行*分行苏市农银发(2003)10号文件规定:对信贷客户的等级评定中,要求黄金客户企业净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资本必须在2000万元及以上;重点客户企业净资产总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资本必须在1000万元及以上,或净资产总额在40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资本必须在500万元及以上;优质客户企业净资产总额在300万元及以上且注册资本必须在100万元及以上,或净资产总额在500万元及以上。同时规定私人企业或私人控股企业必须是符合优质客户及以上等有关条件的才能纳入银行的企业法人客户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均纳入自然人与私营企业生产经营性贷款管理。
工商登记收费管理规定:一般采用比例收取或定额收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按0.8‰、1000万元以上的按0.4‰超额累进收取,超过1亿元的以上部分不再收取;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分公司、分支机构设立定额300元收取。
二、对我市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的一些分析
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和引导下,我市民营企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民营经济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占全市总投入的比重已经达到63%。但伴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民营企业注册资本相对来说增长缓慢,也影响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1、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市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规模趋小。2003年,我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累计总额120.6亿元,户均注册资本120万元,个体工商户累计注册资金7.2亿元,自我而言,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比于*和其他县市民营经济却有着下降的趋势。去年*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122万元,我市落后于大市平均水平,上规模大型民营企业也落后其他县市。去年常熟市新办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超过180万元,累计注册资本突破160亿元,涌现一大批规模型、实力型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181家,3000万元以上32家,5000万元以上20家。绍兴县私营经济正在完成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转移,社会资金在向私营经济集聚,零散的个私经济正在向成熟市场型的规模民营经济转型,从私营企业和注册资本看,私营企业的数量增长速度趋缓,但注册资本则呈现增幅不断提高的态势,去年底累计户均注册资本超过140万元。
2、许多行政事业性、中介服务性收费与企业注册资本不相关。不考虑股份公司,企业开办、变更、分支机构设立的工商登记中,仅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收费按注册资本比例收取,其余实行定额收取。除此以外,绝大部分收费与注册资本无关,像企业开办时中介机构验资收费,是按照资本总额大小来计收的,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企业整体评估等均以资产总额来计收,像用地费用、公共事业性费用、资质审查、信用评级等内容的收费一般不以注册资本多少来确定,而与项目规模挂钩,或与资产总额挂钩,或与企业等级挂钩等。
3、民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项目联系不紧密。开办民营企业,一般先进行企业工商登记设立,然后开始项目筹资建设,投资与注册资本不挂钩。目前,企业设立时,一般按照工商登记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来注册,要求先成立一个企业,取得资格再发展,以后项目投资、生产建设时,筹资投入不再关注注册资本,其中项目审批、用地指标与企业注册资本关联也不很密切,用地指标计划基本上根据投资规模、用地规划进行审批。与民资企业注册资本管理不同的外资企业,国家工商局对其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有明确规定,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及以上,注册资本至少占十分之七;投资总额在300万美元以上、1000万美元及以下,注册资本至少占二分之一,但不低于210万美元(其余规定略)。所以,内资企业不同于外资企业,使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出现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极不相称的现象。
4、银行贷款对大量的小企业注册资本硬性规定较少。如前所述,银行信贷客户管理对黄金客户、重点客户、优质客户的注册资本有较高的要求,其余视作一般性客户管理。而我市面广量大的小型企业争取银行贷款,一般采取抵押担保的形式向银行贷款,基本不看重注册资本大小。在银行以往的实际贷款操作中,优质客户、重点客户也常采用抵押贷款形式,没有和注册资本真正挂钩。
5、企业的相关评定、划分基本不以注册资本为参照。我市50家先进民营企业、50家行业排头兵评比中,以销售收入、实缴税金、工业投入三项指标评定综合得分来确定,没有把注册资本纳入评定指标体系。在大中型工业企业划分中,以销售额、资产总额、职工人数三项指标来划定,同样没有把注册资本纳入划分标准。在企业资信等级评估中,评为4A、3A级的企业对注册资本没有要求,评级也很笼统。还有其他一些评比中,对注册资本的要求均不突出。当然这50家先进企业、大中型企业、资信优级企业等的注册资本并不小,只是在相关的评定中没有作为重要指标予以考核。
6、注册资本的作用在企业经营中没有充分体现。目前的企业业务往来,往往凭老关系、老朋友,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对企业状况的了解较多,企业业务正常,也没有过多的关注对方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新客户交往,比较关注的是厂房大小、经营规模、资金状况、生产现场,而对注册资本不求了解。相反在与外商的交往和贸易中,外商对注册资本很重视,把它作为了解企业资信、规模的第一内容,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直观表现。这与内外资企业注册资本管理不一有很大的关系。
三、关于重视注册资本,提高民营企业自身质量的建议
注册资本是企业设立的必然前提,是企业资金和财产的第一体现。有限责任公司以投入公司的所有资本承担责任,注册资本的大小直接反应法人的财产状况。对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本虽然不作数额要求,但业主是以个人全部财产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注册资本的大小同样直接反应业主的经济实力。因此我市民营经济要实现“超越计划”,必须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综合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整体质量,注册资本作为反映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1、重视注册资本,做大民营企业。外商、外资企业对注册资本都十分重视,有严格的限额规定。相当的注册资本,是反映企业资信实力的一项具体标准,也是企业塑造自身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提高注册资本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等经营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行为。我市民营企业不能局限于国内、周边范围,必须放开视野,主动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注册资本,提高层次,参与竞争,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实现民营经济“超越计划”。
2、推动宣传,政策鼓励。以提高民营企业质量为目的,从做大做强产业板块出发,着眼于世界经济竞争,宣传外商外资企业的科学惯例,推动民营企业学人所长,增强素质,强化信用,树立形象。具体来说,按法律法规,出台一些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提高注册资本,如计划内用地指标的审批应与企业规模或注册资本挂钩,涉及产业政策的行业应注重企业的资质能力或注册资本,开发区建设规划中的企业应有相当的规模或注册资本。
一、员工队伍不稳定的原因分析
影响员工流动有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企业内部的因素引起的。一是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是否有好的企业文化,是否有好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企业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有强的凝聚力。二是企业发展前景。一个优秀的或渴望发展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关注。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会有发展,企业前景暗淡,员工看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对企业失去信心,而对企业没有信心的员工,选择离职成了必由之路。三是企业薪酬水平。薪酬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求职者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到年底,企业要总结,员工也要总结;企业要盘点收获,员工也要盘点收获。企业只有具备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才可能有效地留住员工。四是部分管理人员缺少人性化管理手段,态度生硬,方法单一,不能拢住人心。五是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认识不清,缺乏足够的信心。六是企业缺乏凝聚力。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凝聚力的所在,缺乏激励机制,员工会失去对企业的向心力,导致组织涣散,人心向背。一个缺乏凝聚力的企业,无论如何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的。七是在日常管理上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还存在家长式的工作作风。用命令的方式来影响下属行为的管理方法,只会带来员工强烈的抵触和反感。八是个别企业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生产安全性差,职工工作没有安全感。
以上原因在现代民营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有的还非常严重,直接威胁企业发展和稳定的根基,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性,立即采取强有力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稳定职工队伍,保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措施与对策:
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炼,独树一帜,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树立本企业的经营理念,极力营造企业内部的的文化氛围,给每个员工提供一个能实现自身价值和展示才能的舞台,鼓励员工学习进取与创新,构建充满活力的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达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培育提炼企业文化精髓,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发展蓝图,让员工对企业的前途有一个明确和良好的预期,努力培养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观,锤炼团队精神,凝聚人心,真正把企业建设成为员工信念、价值和发展的共同体,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发展。
二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要体现在安全管理、劳动组织、生产管理、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要有实实在在的内涵,企业靠职工生存,企业靠职工发展,对职工生产和生活上的人文关怀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的和最重要的工作。
三是安全工作是职工当前最在意的事情,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应该是已经满足了第一层次即生理需要,希望满足第二层次即安全需要,因此职工对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的安全与否格外关注。原来职工对安全环境的淡漠变得非常在意,应该说,职工对自己工作的环境的安全状况非常在行。所以说我们对安全工作的态度、安全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生产各系统的安全度等各方面是影响职工稳定很重要的因素。
四是让职工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也就是“企业增效,职工增收”,尽最大可能增加职工工资,增加职工工资表面看增加成本,从另一方面看,有可能由此增加的效益可以弥补甚至超过增加的工资成本;
五是努力给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一是要对骨干员工或重要岗位员工,要舍得付高薪。既使高出其它岗位较多也无所谓,要拉大岗位水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吸引住核心员工。可以说,普通员工流失,随时可以信手拈来,但重要的、核心的员工一旦流失,对企业将会产生严重的损失。二是要奖惩分明、重奖重罚。对企业有重大贡献的员工,不妨对之实行重奖,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对员工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作用,因为员工知道,只要有付出有贡献,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加卖力。
六是不断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员工大多处于生产第一线,枯燥单调的工作使他们在精神上的空虚在所难免,企业一定要应尽一切可能购置电视、大型阅报栏、文体用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来满足职工精神追求,使企业充满生机,职工不孤单不寂寞有温暖感,才能对这个集体产生留恋。
七是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给员工希望,给员工动力。没有希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对个别管理岗位要不断改变以往的任命制,而要通过完善的内部竞聘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让所有员工参与竞聘,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也让员工感受到在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增强他们向上的动力,这样既有利于激励员工,也给企业一个发现人才的机会,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也能很好地在企业里营造竞争氛围。二是要给员工提供足够多的培训机会。海尔的张瑞敏曾对他的管理人员这样说过:“员工刚进入公司素质不高,不是你们的错,但一段时间后,员工的素质还是不高,就肯定是你们的错。”可见,对员工的培训是多么重要。
八是改变管理者的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方法。严,对安全工作要求严,对违章者的处理要到位要严,要让他心服口服,让他永远记住教训。细,工作的安排要细,要认真负责地对待自己的职责,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取得第一手资料,工作不出现明显的失误,珍惜职工的劳动。暖,对待弱者,对待公伤病号,要体现单位的温暖。现在的职工很在意这些,很多流失的一线骨干是因为领导作风而引起的。
1.1民营企业的经济规模现状
*年以来,*民营企业的总体数量逐年增加,从*年的17097户,增加到20*年的38169户,20*年是*年的2.23倍,年均增长17.4%。20*年*民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为478.1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上规模民营企业有270家,比20*年增加36家,同比增长15.4%;营业收入过5000万元的有90户,比20*年增加48户,同比增长114.3%。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4户,比20*年增加15户,同比增长51.7%。
1.2民营企业的经济贡献现状
近年来,*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手段,投资总量由*年的4.62亿元,增加到20*年的52.54亿元,增加了11.4倍。民营企业还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发挥低成本制造的比较优势,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累计进出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0%。
1.3民营企业的就业规模现状
20*年,*省城镇从业人员比20*年新增24.8万人,民营企业新增投资与雇工人数为5.71万人,而国有单位、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却减少了2.73万人。*省城镇新增从业人员中,民营企业所吸纳的人数占到了23%。民营企业就业人数的稳步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良性互动,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1.4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从行业分布看,*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商业服务业、农产品食品加工业、建筑业等12个行业中。其中建筑业企业数量连续四年居各行业之首,占全部企业的24.4%。在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中,*省民营企业仍处于空白。在经济效益的行业分布排名中,商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建筑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营业收入位居前4位。
2*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障碍
2.1自身存在的问题
(1)资金约束。资金不足已经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年全国民营企业注册资金为61331.12亿元,而*省注册资金仅有478.13亿元,占全国注册资金的0.78%。*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信用度低,缺乏担保,财务状况无法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民营企业的主要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员工筹措等,致使企业融资数量少,成本高,纠纷多。
(2)结构约束。*民营企业产业结构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资金技术要求较低的传统日用消费品生产服务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行业中。据《20**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商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建筑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的营业收入位居全省民营企业行业经济效益前4位。这些产业结构层次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小,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外向型及民营科技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3)人才约束。*省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人才资源等软资源严重缺乏。突出表现为:①管理人才缺乏。企业人治的成分大,法制和文治的比重小;②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民营企业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很难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20*年*民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4%,中高级技术职称
的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7%;由于人才因素的制约,*省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缺乏管理经验、对市场不够了解、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低等问题。
(4)技术约束。*民营企业总体来讲企业规模小,技术层次低,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截止20*年,*省经科技厅认定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才有300多家,占*民营企业的总量不到0.8%,仅有少数企业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奇正藏药、海默公司的计量仪表等。技术力量薄弱导致*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初级产品加工比重大,潜在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5)企业家资源约束。企业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家的素质决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民营企业家学历层次普遍不高,据第六次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3。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及以下的占16.67%,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人少之又少。这必然导致企业家对市场环境的认知、洞察与适应能力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
2.2外部面临的障碍
(1)政策实施不到位。尽管“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的实施并不到位,软环境滞后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准入门槛仍然很高。在电力、交通、金融、卫生等将近三十个产业领域对民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②审批环节多,准入条件苛刻。民营企业在投资、生产和经营诸方面,仍面临较多的前置审批。③各种杂费政策不合理,税收尽管减少了,但杂费征收名目更多了。
(2)社会化服务平台不健全。社会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中介服务等。从*民营企业经营环境看,政府服务还不到位,社会化服务薄弱,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民营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缺乏深度,被服务的企业还非常有限,没有形成有效的服务支撑网络,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民营企业作用的发挥。
(3)思想观念滞后。*省资源丰富,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其原因在于社会对民营企业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虽然已成为主流,但仍然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思想不够解放。在对待民营经济问题上,部分人对民营企业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一些疑虑和偏见。一些干部也对民营企业发展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在战略上对发展民营企业重视和支持不够,缺乏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
(4)中、东部民营企业的广泛渗透。改革开放以来,东、中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到优先发展,近年来,东、中部企业积累了较为雄厚的资金并逐渐向西转移,以*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为例:截至目前,浙江企业占*民营企业总量的48%,在*的浙江籍人口约18万人,每年销售金额达700多亿元。外来企业的广泛渗透会导致*民营企业出现资金外流,企业周期短等问题。
(5)国际性企业的进入。入世后,*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民营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面对国内发达地区的竞争对手,还要面对国际上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产业选择、资源使用、企业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民营企业发展的起点更高。*民营企业起步较慢、实力较小,难以与国外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跨国公司抗衡。
3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扫清认识障碍。在全省努力营造一个关心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认识,认识到发展民营企业,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需要;是增强*经济实力的需要;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对民营企业实行“不看性质看贡献”“不看成分看发展”的政策,通过各种表彰活动树立民营企业的正面形象,使其在“社会上有地
位,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保障”。
(2)建立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和方式。①搭建政府、商会、银行、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银企合作;②建立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加大民营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实现企业低成本资本扩张和发展;③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立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全面提升民营企业信用度;四是加快担保体系的建设,构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信贷担保服务体系,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
(3)促进民企进行技术创新。长期以来,*大多数民营企业只热衷于在原有技术水平上通过增加资金和劳动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缺乏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应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①建立民营企业科技开发基金,通过采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技术创新。②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按照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创办、领办民营科技企业。③鼓励民营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技术改造,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xxxx市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xxxx市文化局)
根据省文化厅(xx文计函[2006]66号)文件要求,我局就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xxxx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音像业、演出业、印刷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xxxx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xxxx市民营文化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异军突起,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随着民营文化企业的不断扩大,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日益增多,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步成为一支“生力军”。这些民营文化企业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xxxx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基本情况
(一)市场构成。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电影和演出为主,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个以娱乐、演出、音像、电影、书报刊、艺术摄影、培训、网络、印刷等项目为主的综合市场体系。截至目前,共有各类民营文化产业单位700余家,其中歌舞厅67家,占总数的9.6%;网吧163家,占总数的23.3%;电子游戏厅116家,占总数的16.6%;图书发行零售142家,占总数的20%;图书vcd出租88家,占总数的12%;打字复印社120家,占总数的17%;婚纱摄影14家,占总数的2%,从业人员近万人,年营业收入约1.5亿元。另外,民营艺术培训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初步摸底约有30家以上,大多是家庭式培训,少有规模性。对这一领域,目前我市工商、文化等部门尚未管理起来。全市还有上百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和40余家流动电影放映队,主要活跃于农村乡镇,大多数是业余性质、家庭作坊式,基本没有工商注册。
(二)企业构成。此次调查全市共发放调查问卷表120张,回收116张。民营文化企业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有45家,占总数的38.8%,注册时间在3—5年的有36家,占总数的31.1%,注册时间在6—10年的有34家,占总数的29.3%,另有1家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0.86%。本次调查的民营文化企业大多数为个体性质,有85家,占总数的73.3%,私营独资有25家,占总数的21.6%,股份有限公司有6家,占总数的5.2%。
(三)地域分布。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大多集中在市区、城区及靠矿区的集镇。这些地区的文化企业起步早,发展也较快,偏远乡镇的文化企业相对就很少,发展也较慢。但是也涌现出了如临涣镇、百善镇、刘桥镇、南坪镇等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较快的亮点,主要是依靠自身特长,发展民间演出业。调查显示,文化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成正比,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充分说明和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总体分析,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在近5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展迅速,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集中于市区和城区,在偏远地区和农村相对较少,分布也不均衡。民营文化企业大多注册资本、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基本都是家庭式个体经营,尚无法律意义上的治理机构,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还有待发展。但是,近年来新注册的民营文化企业也有部分投入大、起点高的新型文化企业,大多集中在ktv量贩等歌舞娱乐场所,如阿里巴巴飚歌城、翡翠明珠娱乐会所、聚富圣会自助卡拉ok等,投入规模在400万以上,单个文化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近百人,年营业收入在500万-800万元左右。
在调查中,大多数的民营文化企业业主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持悲观的态度,民营企业业主对未来企业发展持“一般”、“不佳”、“不好说”的态度分别占29.3%、27.6%和15.5%,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仅占18.1%。
二、企业融资和资本运营
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的融资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自身积累(86.4%)和民间借贷(74.6%)上,银行借贷的比率仅为18.2%。民营文化企业存在较大的融资困难,有部分民营文化企业认为是企业资本金不足,找不到担保人,但大多数认为是管理不规范。所有接受调查的民营企业业主都认为各级政府都应该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包括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由于民营文化企业自身规模小,大多未介入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全市仅有原市电影公司由于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由原公司人员买断经营。
三、企业发展环境
有近八成的民营企业业主对企业发展环境总体评价尚可(很好类占12%,较好类占18%,一般类占66%,较差和差类为0)。但是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相比,在土地使用、专业技术职评、社会保障及劳动用工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税费方面还存在有关税收减免、奖励不能兑现,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和多头收费负担较重等问题,税费压力较大,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加之市场准入、融资难和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当民营企业遇到麻烦时,首选的解决途径也是找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或工商联,仅有2.91%的业主选择打官司来解决问题,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化服务方面主要集中在人才培训(占总数的62%)、信息咨询服务(占总数的42%)、技术服务(占总数的42%)和创业辅导(占总数的42%)。最希望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占总数的8%)、减少审批(占总数的42%)、人才培养(占总数的34%)、禁止“三乱”(占总数的24%)和提供信息咨询(占总数的20%)等方面提供服务。
就目前调查的状况看,民营企业对当前的社会化服务满意度尚可,较满意率达85%以上。此外,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对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了解少、信息闭塞等问题。有85%以上的企业认为2005年4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
四、存在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促进了文艺繁荣。但是,从我市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和较低水平,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还不协调,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还不适应。
首先是观念陈旧,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和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从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上来把握文化产业。
二是民营文化企业经营散、规模小。全市文化经营单位虽有700余家,但投资大多在50万元以下,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经营单位为数甚少,缺少大规模,连锁化的民营文化企业龙头。经营项目与内容单一,文化企业处于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的状态。
三是从结构上看,传统文化产业占较大比重,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慢,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差,经营项目与内容竞相模仿,大多停留在价格、硬件设施等低层次竞争上,缺乏服务内容的创新。
四是从区域上看,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区域不均衡,城市中扎堆,偏远乡镇断档,除部分发展较快的乡镇外,其他偏远乡镇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未起步,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
五是融资难。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意产业”,文化艺术行业人士常常有很多好的创意和想法,但总是缺少资金去实行或包装。大的企业可以继续发展得很好,但更多小企业处在艰难生存的状态,银行的大门几乎不向他们敞开,故民营文化企业只能靠“滚雪球”的办法来壮大自己的企业,这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文化企业的发展。
六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目前,民营文化企业经营者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学历占比例很少,学文化经营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几乎没有,加之员工流动性大,影响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七是信息闭塞。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政府缺乏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指导和引导,使得民营文化企业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法规了解甚少。加之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类型,对新技术和新科技的依存性较大,信息闭塞导致家庭作坊式的文化企业比比皆是。
五、意见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和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束缚,要树立文化经济化理念,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地同经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与xxxx在安徽率先崛起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开发文化力,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全面发展我市各项文化产业。
第二、进一步优化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要建设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发展民营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精神,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尽快制定出台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和推动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政策上保证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和民营文化企业的“国民待遇”,推动民营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在市场环境方面,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坚决打击盗版、造假等侵权行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整顿和规范文化产业市场秩序。
第三,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可将民营文化企业所得税地方分得部分,设立专项资金,创立“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重点民办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运用政策性贷款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每年由政府安排的政策性贷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将一定比例用于扶持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由政府的固定投入外,还可吸引那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外的资本投资入股。
第四、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研究制定xxxx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划中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纳入其中。整合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运用现代市场信息传播营销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促进文化产品的流通。着力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型文化产业。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第五、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培育良性互动的文化市场环境。要加快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文化领域资本、人力、信息、生产资料等集聚,为民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文化要素市场中,发展文化中介市场尤为重要,要积极培育立足市场、面向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与文化管理部门无直接行政隶属关系的独立经济实体,在政策上积极支持集体、个人及非文化性质的企业参与文化中介机构的组建。
(xxxx市文化局),
根据省文化厅(xx文计函[2006]66号)文件要求,我局就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xxxx市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音像业、演出业、印刷业、文化旅游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xxxx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xxxx市民营文化企业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强大的市场扩张能力异军突起,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随着民营文化企业的不断扩大,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日益增多,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正逐步成为一支“生力军”。这些民营文化企业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市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进xxxx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xxxx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基本情况
(一)市场构成。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电影和演出为主,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一个以娱乐、演出、音像、电影、书报刊、艺术摄影、培训、网络、印刷等项目为主的综合市场体系。截至目前,共有各类民营文化产业单位700余家,其中歌舞厅67家,占总数的9.6%;网吧163家,占总数的23.3%;电子游戏厅116家,占总数的16.6%;图书发行零售142家,占总数的20%;图书vcd出租88家,占总数的12%;打字复印社120家,占总数的17%;婚纱摄影14家,占总数的2%,从业人员近万人,年营业收入约1.5亿元。另外,民营艺术培训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初步摸底约有30家以上,大多是家庭式培训,少有规模性。对这一领域,目前我市工商、文化等部门尚未管理起来。全市还有上百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和40余家流动电影放映队,主要活跃于农村乡镇,大多数是业余性质、家庭作坊式,基本没有工商注册。
(二)企业构成。此次调查全市共发放调查问卷表120张,回收116张。民营文化企业注册时间在3年以下的有45家,占总数的38.8%,注册时间在3—5年的有36家,占总数的31.1%,注册时间在6—10年的有34家,占总数的29.3%,另有1家注册时间在1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0.86%。本次调查的民营文化企业大多数为个体性质,有85家,占总数的73.3%,私营独资有25家,占总数的21.6%,股份有限公司有6家,占总数的5.2%。
(三)地域分布。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大多集中在市区、城区及靠矿区的集镇。这些地区的文化企业起步早,发展也较快,偏远乡镇的文化企业相对就很少,发展也较慢。但是也涌现出了如临涣镇、百善镇、刘桥镇、南坪镇等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较快的亮点,主要是依靠自身特长,发展民间演出业。调查显示,文化产业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成正比,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充分说明和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总体分析,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在近5年左右的时间内发展迅速,新注册的企业占总数的70%以上,主要集中于市区和城区,在偏远地区和农村相对较少,分布也不均衡。民营文化企业大多注册资本、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基本都是家庭式个体经营,尚无法律意义上的治理机构,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还有待发展。但是,近年来新注册的民营文化企业也有部分投入大、起点高的新型文化企业,大多集中在ktv量贩等歌舞娱乐场所,如阿里巴巴飚歌城、翡翠明珠娱乐会所、聚富圣会自助卡拉ok等,投入规模在400万以上,单个文化企业吸纳就业人员近百人,年营业收入在500万-800万元左右。
在调查中,大多数的民营文化企业业主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持悲观的态度,民营企业业主对未来企业发展持“一般”、“不佳”、“不好说”的态度分别占29.3%、27.6%和15.5%,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仅占18.1%。
二、企业融资和资本运营
我市民营文化企业的融资方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自身积累(86.4%)和民间借贷(74.6%)上,银行借贷的比率仅为18.2%。民营文化企业存在较大的融资困难,有部分民营文化企业认为是企业资本金不足,找不到担保人,但大多数认为是管理不规范。所有接受调查的民营企业业主都认为各级政府都应该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包括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由于民营文化企业自身规模小,大多未介入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全市仅有原市电影公司由于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由原公司人员买断经营。
三、企业发展环境
有近八成的民营企业业主对企业发展环境总体评价尚可(很好类占12%,较好类占18%,一般类占66%,较差和差类为0)。但是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相比,在土地使用、专业技术职评、社会保障及劳动用工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税费方面还存在有关税收减免、奖励不能兑现,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和多头收费负担较重等问题,税费压力较大,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加之市场准入、融资难和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当民营企业遇到麻烦时,首选的解决途径也是找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或工商联,仅有2.91%的业主选择打官司来解决问题,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化服务方面主要集中在人才培训(占总数的62%)、信息咨询服务(占总数的42%)、技术服务(占总数的42%)和创业辅导(占总数的42%)。最希望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占总数的8%)、减少审批(占总数的42%)、人才培养(占总数的34%)、禁止“三乱”(占总数的24%)和提供信息咨询(占总数的20%)等方面提供服务。
就目前调查的状况看,民营企业对当前的社会化服务满意度尚可,较满意率达85%以上。此外,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对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了解少、信息闭塞等问题。有85%以上的企业认为2005年4月13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
四、存在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促进了文艺繁荣。但是,从我市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和较低水平,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还不协调,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率先崛起”的发展战略还不适应。
首先是观念陈旧,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和认识还不够到位,没有从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上来把握文化产业。
二是民营文化企业经营散、规模小。全市文化经营单位虽有700余家,但投资大多在50万元以下,投资100万元以上的经营单位为数甚少,缺少大规模,连锁化的民营文化企业龙头。经营项目与内容单一,文化企业处于经营散、投向乱、规模小、水平低的状态。
三是从结构上看,传统文化产业占较大比重,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较慢,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差,经营项目与内容竞相模仿,大多停留在价格、硬件设施等低层次竞争上,缺乏服务内容的创新。
四是从区域上看,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区域不均衡,城市中扎堆,偏远乡镇断档,除部分发展较快的乡镇外,其他偏远乡镇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未起步,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匮乏。
五是融资难。文化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意产业”,文化艺术行业人士常常有很多好的创意和想法,但总是缺少资金去实行或包装。大的企业可以继续发展得很好,但更多小企业处在艰难生存的状态,银行的大门几乎不向他们敞开,故民营文化企业只能靠“滚雪球”的办法来壮大自己的企业,这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文化企业的发展。
六是文化产业人才缺乏。目前,民营文化企业经营者大多是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学历占比例很少,学文化经营和经济管理专业的几乎没有,加之员工流动性大,影响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
七是信息闭塞。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政府缺乏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指导和引导,使得民营文化企业对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法规了解甚少。加之文化产业是新兴的产业类型,对新技术和新科技的依存性较大,信息闭塞导致家庭作坊式的文化企业比比皆是。
五、意见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和壮大民营文化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束缚,要树立文化经济化理念,把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地同经济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与xxxx在安徽率先崛起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开发文化力,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全面发展我市各项文化产业。
第二、进一步优化民营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要建设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发展民营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精神,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尽快制定出台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和推动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政策上保证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和民营文化企业的“国民待遇”,推动民营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在市场环境方面,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坚决打击盗版、造假等侵权行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整顿和规范文化产业市场秩序。
第三,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可将民营文化企业所得税地方分得部分,设立专项资金,创立“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重点民办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项目。运用政策性贷款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每年由政府安排的政策性贷款(低息贷款、贴息贷款),将一定比例用于扶持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由政府的固定投入外,还可吸引那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个人、企业,甚至国外的资本投资入股。
第四、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研究制定xxxx市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划中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纳入其中。整合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结合,运用现代市场信息传播营销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促进文化产品的流通。着力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开发新型文化产业。加强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第五、构建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坚持改革与创新并举,培育良性互动的文化市场环境。要加快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文化领域资本、人力、信息、生产资料等集聚,为民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文化要素市场中,发展文化中介市场尤为重要,要积极培育立足市场、面向社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与文化管理部门无直接行政隶属关系的独立经济实体,在政策上积极支持集体、个人及非文化性质的企业参与文化中介机构的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