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8 08:30: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突破单纯的造价管理,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当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一、毕业设计的作用与目的
工程造价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调研显示,大多数高校本科培养计划主要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模拟仿真训练的机会并不多。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是以学好《建筑制图》、《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为前提,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专业素养的一种方式。同时,作为学校与市场的过渡,也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现行毕业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盲目,对毕业设计内容认识不足
通过对多地高校调研发现,目前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在内的诸多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是由指导教师给出,经教研室审核通过后公布,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方向进行选题。[1]这种模式虽然能保证毕业设计按部就班的推进,但也有其弊端。首先,教师出题,很难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思考设计的内容,在选题之初仅靠一时兴趣或对某位指导老师的偏爱进行盲目选题,到后期发现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再临时调整题目,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周期被大打折扣。其次,每一年均需提供至少十个不同的题目及相配套的设计图纸,并保证项目规模、设计深度相当,这对于老师而言也是有难度的。最后,老师出题,学生大多对工程实际情况不甚了解,无法跟进项目,因此缺少实战演练的机会。
(二)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于管理
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是大四第一个学期进行选题、开题,第二个学期全面开展设计工作并进行答辩。对于大多数选择就业的同学而言,这期间正是实习和找工作的关键时刻,因此常常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2]另一方面,老师经常在学校无法联系上学生,更谈不上针对毕业设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毕业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四川师范大学设计了一套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初衷本是想有效地控制学生按时、按量、保质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但运行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重视程度并未因此提高,反而是老师成了被督促和监督的对象。与此同时,利用这个网络平台,老师更难见到学生,无法掌握其真实进度及成果的真伪性。
(三)学生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从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一直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老师灌输为主,而进入大学后,则更加提倡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多领域、多方向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许是惯性思维,也可能是目前高校毕业率的控制范围小,毕业很容易,所以无论老师如何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学生依然置之不理。这种现象直到四年级依然十分突出。作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初稿中工程量计算出现偏差,作者指出问题所在,学生竟让其明示是偏大还是偏小,以及偏差的百分比。目前,在各高校、各专业中这类学生并不少见,当然,这与我国高校“严进宽出”的培养体制密不可分。
(四)学生动手能力差
在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很难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毕业设计上,常常是拿到设计题目无从入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设计任务认识不足。第二,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软件,只知道如何将图导入计量软件汇出成果,却不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因此出现漏项或者结论偏差较大时,也不清楚是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手算能力极差。
(五)指导教师责任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学生不认真对待外,部分老师也是存在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而其他组老师若是严格把关,学生便会进行横向对比,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自己的导师过于严格,别组老师如何宽松,而最终认真与不认真、刻苦与不刻苦都会顺利毕业,甚至毕业成绩相当。这种现状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会让尽职的老师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质疑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的评价标准。如果教师中产生了大量的价值观的自我否定,那么专业发展必然无法有序、良性的运行。
三、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一)选题应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选题上,除了老师命题的方式外,也可以提倡学生自主命题,让学生利用在外实习的机会,结合自身实践,选择自己可跟踪项目,将实际工程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其仿真性更高。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命题,可有效减少毕业设计的盲从性,在思考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也架构出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与大致内容,使得设计任务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当然,在学生自主命题的过程中,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需要对题目所涉及的项目规模、类型等给出学生合理的建议,并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毕业设计的可行性。
(二)毕业设计模式可多样化
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多是以编制工程量清单及计价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模式的探讨。一方面,可鼓励学生采用论文的形式,抓住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造价领域某些方面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针对即将进一步深造的同学而言,理论水平的提高与升华也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可构建系统化的毕业设计程序,学生从二年级的《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开始,自己设计建筑方案,并进行结构配型,最终以该设计方案作为毕业选题完成计量计价的设计任务。这种模式虽然周期较长,却能在各个环节得到相关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整个过程中,毕业设计与课程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而非为了设计而设计。
(三)规范过程管理,提高学生重视程度
许多学生对于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如果只根据最后的成果和答辩表现进行评分,而忽略过程管理,则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因此,对于毕业设计的成绩应进行综合评定,由平时成绩、设计成果、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老师通过指导日志,做好平时指导记录,给出合理的平时成绩,做记录可有效反映学生的实际工作量及进度。同时,在开题之初,指导教师应配合学生制定严格的进度计划安排表,其中包括提交初稿、修改稿、定稿的期限,以及每个环节设计成果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各阶段任务。此外,设计过程中可增加一些监督环节,如中期答辩、预答辩等,通过这样一种监控手段既可以严格控制学生进度,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提问的机会。但是,这样的监控不能只成为一种形式,答辩后需要给出一个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让部分同学推迟毕业答辩,从而引起重视。当然,答辩的方式可灵活多样,比如采用模拟招投标现场的形式,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报价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的核心,同时也是对学生一次比较系统的检验。[3]
(四)突破一对一的固定模式,实现导师组
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多方面专业问题,而所谓术业有专攻,老师也是专业领域各有所长。因此,突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以导师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组成员专业涵盖多方向,以组长牵头,进行系统的指导。这种模式中,为了核定工作量,学生应有一位主要负责导师,其他老师均为其副导师。设计过程中的每次讨论、答辩,其他老师均可给出分数,避免了一位老师给成绩而造成的武断。另一方面,导师组也是对指导老师的一种监督,组长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老师工作量的真实性进行评价,而以往的模式中,各个指导小组自成一体,小组间没有横向联系,指导老师谁也不清楚谁究竟真正的完成了多少工作,没有量化的评价指标。同时,历年对于指导教师的鉴定和考核,只评价了优秀的、有突出贡献的工作者,却没有建立一整套制度去约束消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导师组是一项双赢的策略。
(五)设计过程强调手算与电算结合
盲目依赖计算机进行设计,使得大多数同学未能真正掌握造价专业的核心理论依据,甚至连结论的准确性都无法评判。面对偏差较大的结论,却不知错在何处、漏在何处。因此,在选题规模上,不鼓励选择规模过大或层数过多的建筑类型,宜选择一些规模、复杂程度适中的建筑,先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再结合手算进行验证,判断结论的合理性。这种方式,既不脱离市场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又巩固了学生自身理论水平及专业修养,同时手算稿还可作为老师评判成绩的参考依据,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毕业生走出校门的最后一道“深加工工序”,[4]进行毕业设计模式的思考与改革,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毕业前再接受一次系统的、全面的训练,是我们教育者应经常反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薇,董家辉.浅析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2):146-149.
[2]谢建波,王炳英.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82-84
[3]唐杰,丁舒媚.基于招投标模拟实训的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城市建筑,2013(16):267.
题目名称
天麓府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题目来源
科研课题 社会生产实际 教学实践(含实验)其它
预期成果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硬件 软件 图纸
学生姓名
xx
专业班级
xxxxxxx
学号
xxxxxxx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主要参考文献
1.选题依据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我选择《天麓府(11#)工程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一方面是基于对该在建工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参与了一段时间的工程建设。天麓府11#楼为高层住宅楼,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高度53.90,建筑面积11091.44㎡,地下1层,地上18层。符合毕业设计对象的工程要求。同时我对该工程进度和施工工艺以及部分分项工程的材料采购等有所了解。便于我在毕业设计中对该工程(11#楼)进行三维建模、清单计算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2.目的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综合了我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及自身的实习经历,是对自己大学期间所学所获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未来从事造价相关行业的一次深入实践。选择工程造价为题更能体现自己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素养。
3.主要参考文献
⑴. 程建华.《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全国消耗量定额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⑵.《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S]
⑶.《河南省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上下册)(HA01-31-2016)[S]
⑷.《混凝土结构施工图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S] 二、毕业设计(论文)研究内容、进度安排、特色或创新点
1.研究内容
研究建设项目的建筑和结构图纸、建设单位及招标有关文件、广联达土建计价软件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2.进度安排
第1-4周:熟悉毕业设计任务书,明确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收集图纸资料,初步选题。
第5周:确定工程项目,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提交开题报告。
第6周:学习、分析碧桂园天麓府11#楼项目施工图纸和建设管理资料;收集、整理、学习国家现行基本建设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工程设计及施工的相关规范、规程等基础资料。
第7-10周:学习掌握广联达计价软件的建模算量功能,进行图纸三维信息建立。
第11-13周:结合广联达算量模型,计算出工程清单量,给出招标控制价。
第14周:编制招标文件。
第15周:整理毕业设计成果,整理成档,装订成册。
第16周:准备毕业答辩。
3.特色及创新点
该毕业设计是以实际在建工程为对象,结合自己亲身参建经历,运用广联达BIM土建计量平台 GTJ2018对该工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编制完整的招标控制价文件,以起到对建设单位投资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之作用。
三、审批意见
可行性:是 否 任务量大小: 较大 适中 偏小
是否同意开题:是 否
指导教师签名:
根据计价方式和建设项目对工程造价要求,可以将我国工程造价软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阶段:定额计价时,以手工算量为主、Excel等软件为辅;随着定额计价向清单计价改革,以图形算量、钢筋算量、清单计价为主要内容的工具型造价软件应运而生,并快速发展,进入了以软件算量为主,手工算量为辅阶段;随着建筑工程信息化、集成化和全过程成本控制技术的需求,BIM技术开始推广,以算量、计价、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型造价软件正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影响着工程造价软件的革新。目前,熟练操作工程造价软件是工程造价岗位的必备能力,而高校作为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工具型造价软件已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管理型造价软件正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但现代软件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矛盾,如何改善工程造价软件课程教学方法,实现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软件掌握能力,值得思考。
1 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1.1 课程特点
以该校为例,工程造价软件作为一门工程造价的核心专业课程开设在第5学期,在此之前已完成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定额原理与实务等专业基础课程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施工组织与精度管理等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在机房授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高。
1.2 教学现状
该校使用工具型造价软件教学,该课程的教学包括钢筋算量、图形算量、计价软件三个模块,前两个模块需根据图纸建模,计算工程量,计价软件模块需根据分部分项工程量进行计价。软件课程教学主要以老师依靠软件讲授软件的操作,学生学习并练习为主。在工程造价软件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2.1 工程造价软件频繁更新
工程造价软件是在平法图集、计量规则等文件基础上开发,而平法图集、计量规则等更新会引起造价软件技术和功能变化,需要软件升级,软件功能逐步完善,三维动态能力越来越强以适应新规范、新要求。但新的知识和软件功能可能与学生已学知识存在差异,带给学生学习压力,对于老师的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要求较高。
1.2.2 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更新周期长
目前,高校实训室大部分为工具型造价软件,而BIM技术的运用应会逐步推动管理型造价软件取代工具型造价软件。高校建立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需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从申报、审批、采购、安装到使用周期较长,且管理型造价软件虽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还未全面的落实到建设项目。如何在软件交替时期,既让学生掌握工具型造价软件,又了解管理型造价软件,给工程造价软件教学带来了挑战。
1.2.3 软件成果较难反映学习效果
工程造价软件是以计算机为载体,完成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以电子化形式得到成果。电子化成果很容易复制、修改,学生抄袭现场严重,因此,不易通过学生提交的软件成果正确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软件作业和考试较难反映该课程的学习效果。
1.2.4 课时安排不合理
该校工程造价软件共40课时,软件学习3个模块中,图形算量和钢筋算量需根据图纸建模计算工程量,各分项工程操作讲解、练习占用约32课时,导致工程计价软件学习时间较少,而工程计价比较抽象,且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对相关取费等文件不够熟悉等,因此,工程计价模块是本课程的难点,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1.2.5 教学与实践未统一
在工程造价软件教学中,注重软件操作技能,减弱了实际项目的应用培养,教学与实践未合理结合,学生缺少实际项目的练习,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项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改善工程造价软件教学方法的建议
2.1 增加教师培训,更新教学内容
软件的频繁更新都起因于取费文件、平法图集等更新,老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应该第一时间更新自己的知识,而在新的文件颁布后,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就十分必要。
在工具性软件和管理型软件的过渡期,而学校现有教学软件为工具型软件时,更需教师在已掌握工具型软件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型软件学习,并总结两者之间的异同和学习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讲解管理型软件,让学生了解最新的造价软件发展趋势,并学会与工具型软件类似的操作方法,为学生学习管理型软件奠定基础。
2.2 改变评价方式
学生软件成果存在抄袭现象,应加强过程考核,以便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教学调整。软件课程学生练习时间较多,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可巡查和加强沟通,同时,记录学生询问较多的问题以及各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和整体掌握情况,判断学习效果。
一次考试改为多次考试,在单个模块内容完成后,可利用学生练习时间组织考试,综合多次考试成果,让学生检验自身的学习情况。
一卷改为多卷,利用教学团队累计的图纸资料,尽可能多的发放给学生进行考试,防止学生电子化考试复制的现象。
2.3 调整教学课时
该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前十周,后八周用于学生毕业设计,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为编制某项目的工程量清单文件,建议将该课程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增加本课程的实践性。毕业设计分算量、计价和成果完善三阶段,为加强学生对计算原理的理解,算量可以采用软件与手工算量结合,计价部分采用软件计价软件,在计价阶段,统一安排12课时计价课程,结合学生算量成果对计价部分细化讲解,完成工程计价。在毕业设计中安排该课程,学生既可以强化算量部分的学习效果,加强对该课程计价这个难点部分的掌握,又可以根据将该课程与实践项目结合,这样学生在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时,也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加强校企合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工程造价岗位的专业性较强,掌握软件操作又是必备技能,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咨询共享,让学生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通过企业多获取相关的资料,以企业具体项目为载体贯穿于软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形成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即学习专业知识,又有项目实践,培养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切实明白了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时,亦会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建构主义;职业技能竞赛;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58-02
2007年以来,教育部连续五年组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良好局面,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积极的、深远的重要影响。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竞赛因受各方面限制,开展程度和参赛质量不理想,在技能竞赛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需要逐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如大赛与教学结合度不高,“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实习实训设备不够完善;重竞赛结果,轻教学过程;重竞赛的选拔性,忽视教育的普及性等等。因此,突破原有职业技能竞赛实施的窠臼,基于建构主义视域构建新型职业技能竞赛的范式这一课题履待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改革,就是要着力实现从对职业技能的考查向全面关注解决真实工作问题考查的转变,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导向功能,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和学生就业竞争核心能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1‘建构主义’对开展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启发
建构主义又称为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通过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并赋予意义的。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处在中心位置的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情境”以及“教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视域下教学过程的三个核心要素[1]。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职业技能大赛摒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方法,能大幅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竞赛的开展可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集中在能够完成竞赛作业的学习上。竞赛必然会有一个结果,当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更快地完成竞赛任务、取得好的竞赛成绩时,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自主学习的动机。[3]
1.2学习具有情境性: 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一般是依据行业最新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或职业资格标准设置的,再现实际工作情景或是工作情景高仿真模拟。职业技能竞赛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让学生真切感受技能竞赛离专业工作很近,提升学习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1.3教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举行技能大赛出发点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教有所用”。在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上,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以竞赛形式加以组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竞赛项目的完成情况、团队合作状况、答辩表现等方面综合评价每个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成绩[2],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2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改革实施案例
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学校(以下简称我校)选取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解构与重建,形成工程算量技能竞赛、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技能竞赛项目。
2.1改革思路与路径: 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将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使教学改革、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2.1.1课程设置与技能大赛对接: 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将建设类职业技能大赛纳入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计融入技能竞赛的方法,有效地将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技能大赛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技能大赛的对应关系(截表)
2.1.2课堂教学引用工程实例,实行模块化、情境化教学;运用竞赛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检查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学生构建实际工作情境,可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为例,课程教学设计(表2,含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如下所示。
表2 教学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以往考量教学效果的方式侧重的是老师是不是把指定教学的内容教完了,改革后,采取通过竞赛考量学生计算结果与标准答案的偏差来检查老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并改善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下一轮教学质量的提升。
2.1.3将行业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纳入教学和竞赛内容: 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在课堂教学时实时更新补充行业新规范、新标准内容,及时将行业新技术纳入教学和竞赛范畴。
如将11G系列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2011年7月21日启用)代替原03G系列;神机妙算、PKPM、广联达、智多星等国内生内知名品牌计价软件被引入《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教学,从一开始就结合计价软件操作进行授课,分阶段实施软件操作技能竞赛;业内采用软件算量已经很普及,我们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入了应用较为广泛的广联达图形算量和钢筋抽样软件算量模块课程,并根据教学情况反馈,将原来3周的实训教学模块周时间增至4周;在毕业设计阶段,对部分CAD技能掌握好接受能力强的同学辅以清华斯维尔算量和计价软件学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采用广联达或斯维尔软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中算量环节。
2.2竞赛改革效果评价。
2.2.1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得到提升,学习的重要性得以强化,团队合作与有效沟通的意识得以加强。 从2010年开始,我校举行一年一度的技能节职业技能竞赛,工程造价专业将毕业班毕业设计与技能节算量竞赛结合进行,采用的是实际工程施工图纸(校企合作项目)作为任务载体,学生分小组完成某一具体栋号的算量和计价工作。在指导中,教师们惊喜的发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大为增强,课堂内外呈现“我要学”“我要做”的局面。
指导教师另外一个发现就是学生做到了自我超越,相互促进。学生遇到问题的解决途径是,先自己(通常是2个人,按分工2人完成一个分解的项目,如算某一层)思考,如果是软件操作问题,自己播放学习视频进行学习,寻找答案;如果是图纸问题通过2人考虑仍拿不准,会和小组其他同学讨论,确认后进行往下进行,本小组不能确认的和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仍不能解决,记录下来,等到老师来的时候问,老师未能及时解决,带到周六的预汇报上提出来。小组内学生分工协作,不懂的问,知道的乐意教,小组之间即竞争又互助,工作紧张有序,气氛和谐美好,学生说虽然累点,但是非常开心。
因为是实际工程项目,为保证进度和完成质量,指导教师除按常规定毕业设计计划时间到工作室指导外,每周六要求各小组进行预汇报(预答辩),汇报内容包括:每阶段小组人员的分工,本周完成工作进度,遇到已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预汇报的效果常常让指导老师感到欣喜,这个小组遇到的问题,在下个小组的汇报中得到了解答,如别墅工程圆形斜屋顶,多个小组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而07造价二班的天天向上小组找到了(老师们都没想到的)利用CAD阵列方式解决了此问题,老师会请该组浣欢同学做了操作演示,其他同学都掌握了此方法。每周通过预汇报,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存着问题,指出下一步应该注意的关键点,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培训、指导,保证了该项目的圆满完成。
2.2.2改革实效显著,校企合作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校工程造价专业通过毕业设计和技能竞赛完成造价咨询项目总建筑面积270466m2,工程造价28563万元
1)沙河世纪城一期工程三标段造价咨询,该项目建筑面积38898m2,由5-5至5-10六栋(同一套图纸)11层的小高层住宅(建筑面积20411m2)、地下车库(一层,建筑面积5672m2)和10栋联排别墅(有七套图纸,建筑面积12815m2),土建造价咨询金额4135万元;
2)中建麓山和苑二期工程9栋25层的高层住宅,建筑面积137310m2,土建造价咨询金额15262万元;
3)中建岳阳中心工程3栋高层住宅(4#栋29层,5#栋30层,6#栋18层),1栋幼儿园,1
4)栋商业楼,建筑面积49686 m2,土建造价咨询金额5037万元;
中建芙蓉嘉苑工程4栋高层住宅(9#、10#栋16层,15#、16#栋17层),建筑面积44572m2,
土建造价咨询金额4129万元;
部分获奖作品展示:
沙河世纪城5-18栋别墅工程,地下1层,地上3层局部4层,建筑面积1495.84 m2,土建工程造价1698672元,由07级造价2班浣欢、王芳(采用斯维尔算量软件)合作完成
沙河世纪城地下车库工程,地下1层,建筑面积5482m2,土建工程造价7892782元,由07级造价2班阎琰、陈金、彭梦娴(采用斯维尔算量软件)合作完成
麓山和苑二期4#栋,地下1层,地上25层,建筑面积17649m2,土建工程造价19750847元,由08级造价1、2班肖洁、余泽华、朱送太、聂志敏(采用斯维尔算量软件)合作完成。
中建岳阳中心工程地下车库,地下1层,建筑面积15453m2,土建工程造价26067858元,由09级造价班王一虎、黎江、金珊(采用广联达算量软件)合作完成。
芙蓉嘉苑9#栋,地上16层,建筑面积14349m2,土建工程造价13151356万元,由10级造价2班付容、杨波、向湘东、刘铮、梁婷(采用广联达算量软件)合作完成。
通过毕业设计和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模式,与湖南中堂项目管理公司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时通过大赛的历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使用者,更应该是未来技术创新的潜在参与者。实践证明,基于建构主义视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有效载体,将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与拓展。
参考文献
[1]杨冬旭 石虹,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基于建构主义视角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工程管理 指导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训练,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程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实习。因此,如何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就成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必须思考的课题,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尝试与努力,特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参考。
1.科学合理地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一个良好的课题能强化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因而毕业设计选题要注重课题的实用性、教学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能使知识承上启下,一方面丰富原有知识,另一方面保证知识的前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原有知识,提高自己。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综合学生所学知识。
(2)能结合学科特点。
(3)尽可能联系实际。
(4)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根据以上要求和鉴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多集中在工程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工程造价确定与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编制方面,因而笔者认为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其工作量在满足要求的同时,能使学生在工程造价的确定和项目管理某一阶段的实际工作方面得到锻炼。所以学生选题应切实遵循来源于实践并考虑其教学性的原则。
(1)教师参加的产学研横向课题,真题真做,为委托单位提供服务;
(2)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真题真做,切实为实习单位提供服务;
(3)教师挑选的工程规模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假题真做。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团队应注重课题资料的积累,尽量选取最适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生产实际的课题,完成资料库的建设,为今后课题的不断完善打好基础。
在确定选题时还要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学生不可避免地在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课题的预备应有层次性。否则,太简单的课题将使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轻视的态度,草草了事,或过早地完成设计而影响其他学生;而太难的课题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产生畏惧感,最后由教师手把手地教,甚至由教师一手包办,使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分组时应该合理安排,而在布置课题时,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的设计课题应有所不同,尽可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及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要求。
2.为学生落实好对口实习单位,以便学生扎实实习,充分调研。
通过实习(调研)为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在资料收集、方案确定、资料查询等环节获得必要的训练。也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初选毕业设计题目。
为使学生能够做好实习工作,并受到适应现场、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以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筛选落实好对口实习单位,使实习能够达成下列实习(调研)内容与要求。
(1)了解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生产、科研的实际,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提高工程管理素质。
(2)独立深入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单位、部门了解课题的来源及提出的依据,了解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实际知识。收集有关的数据、图表、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及研究,对课题设计方案起到指导作用。
3.构建高效教师指导团队和指导模式。
(1)逐步建设高效精干的毕业设计指导团队
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因而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鉴于目前部分教师一直在校学习到博士毕业,缺少工程管理实践经验这一现状,要提高毕业设计指导质量,有必要组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互补的指导团队以满足设计需要。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指导模式是目前最高效的指导模式,学生既可以得到理论提高,又能很快得到工作能力的提升,满足就业需要。因此,学校应该考虑聘请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加入指导团队。
(2)构建互动式的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布置给学生任务后,要指导学生分析课题,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书。学生设计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指导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及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启发其独立思考。在设计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设计完成后应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对自己的设计过程做全面总结。
因此,要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要实施全过程监控,分阶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构建互动式的指导模式,把指导过程看做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指导教学看做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指导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想所知,了解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难题,尽早引领学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从而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
4.认真组织好答辩环节。
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次“口试”,也是学生在校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检验环节。通过这一形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总结设计过程,检验其应变能力及自信心,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答辩主要考查学生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答辩的过程实际是帮助学生总结的过程。所以在答辩过程中,答辩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在设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分析设计效果,找出不足及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把实践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答辩,有助于学生提高应变能力及自信心,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5.建立实际可行的评价指标与标准,严格做好成绩评定工作。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7-0038-01
工程造价专业的内容融合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毕业生可以在房地产企业以及建筑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等就业,而且还可以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支持,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进步的需要。
一、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涉及的学科广泛,除了工程估价类的课程,还有结构、房屋建筑学方面的基础课程,工程经济学、项目投资与融资方面的经济学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是从事造价行业的基础[1]。在信息化相关的课程设置中,应该促进软件教学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信息软件的操作知识进行讲解传授,而是需要在讲解信息化知识的时候,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学习钢筋抽样软件操作中,可以结合结构以及平法标注的相关知识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全面地理解钢筋抽样知识的具体方法;而在讲解图形算量软件过程中则可以加入工程估价中的计价规则等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将软件算量中运行的基本原理理解明白。按照这种专业知识与信息化知识的结合教学方式,两者得到充分结合开展的教学,可以使信息化教学课程在工程造价专业课学习中发挥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连贯性设置
如果在信息化课程以外,建立一系列连贯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则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2]。这种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先具备先进的教学平台以及充足的网络资源、教学软件,使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或者用来开展实践活动。另外还要在体系构建中增加工程造价相关的图纸资料以及建筑图表等的收集,可以为学生在实践以及课堂学习、毕业设计中提供可用的资源。然后将收集的图纸设计资料与信息软件进行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以及企业经营的结合。
三、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分析
信息化教学与单纯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有一定的差别,既需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重视对技术操作的具体应用,也就是使学生可以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软件操作中,这样案例教学就成了其核心的教学构成,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为案例的学习服务的,从而增强教学的完整性。另外,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还要增强学生主体性,可以实行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以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一些实践、竞赛、实习活动等开展信息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实际的工程建筑企业中实地考察,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总结经验,加深学生对工程造价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信息化发展属于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工程造价信息化教学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结合,利用相应的教学平台以及资源,促进信息化教学的系统化发展,合理安排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结构与内容,使学生既获得专业知识的增加,还能够充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邹颖,赵丽艳.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本文分析以往“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从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出“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13-03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陆红梅(1979—),女,江苏南通人,新疆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研究。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筑工程概预算’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JG-2012-049)
“土木工程概预算”是土建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应用性课程,主要研究建筑产品的实物形态在其建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在价值规律指导下建筑产品造价的构成因素,涉及较广泛的经济理论、经济政策、施工技术及管理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经济学科。
本课程以建设工程定额应用为导向、以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为主线。在阐述建设工程定额的组成和编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定额的应用、工程造价的计算和工程量计算规则,最后以一般土建工程施工图预算文件的编制为总结。随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逐步推广,本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新的计价规范,努力结合市场需求,坚持适用性强为原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以适应行业市场的需求。
一、“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现状
“土木工程概预算”(原“建筑工程概预算”)是石河子大学工程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从1998—2002年,将“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建筑工程专业开设,2002—2009年,随着学生就业途径的拓宽,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学生就业的方向之一,“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相关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由原先的2名主讲教师发展到3名主讲教师,相应的实践教学手段不断丰富:电算化软件课程开设;由主讲教师主编的用于指导学生电算的广联达软件的相关教材投入使用;结合实际工程的施工图纸,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2009年以后,由于2011年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增道路桥梁专业,“建筑工程概预算”更名为“土木工程概预算”,成为石河子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和道路桥梁方向的一门主干专业必修课。目前,该课程理论总课时32学时,总学分2个学分,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其中课程设计时间为1.5周,毕业设计时间为2周。
二、“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2010年之前,本门课程在学院的名称为“建筑工程概预算”,主要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第七学期开设,前期36学时理论学时结束后,进行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第八学期与工程概预算相关的毕业设计时间为2周。笔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和2周的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计时间紧迫,质量参差不齐
以往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师基本以书本上的知识点结合书上极少的例题进行讲解,基本没有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学生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课后作业资源极少,学生缺乏实践动手的机会,基本没有为课程设计奠定实践动手能力基础,因此学生在课程设计开始的一两天内,基本无从下手,教师费时费力,需要将学生从零动手基础引入课程设计,造成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时间紧迫,课程设计质量参差不齐。
(二)课程设计资源匮乏,学生积极性不高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任务是,学生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完成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图预算,需要教师提供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作为课程设计资料,另外,还需要施工设计图纸中使用的图集、规范等配套资料。以往本课程的课程设计由主讲教师整理收集了三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及相关的配套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施工图预算。对于一百多名学生,三套施工图纸及配套资料显得相当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课程设计的积极性,课程设计的效果难以达到。
(三)课程设计环节孤立,未达到预期效果
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设计联系紧密,通过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应做到学生通过概预算课程中的算量,为施工组织安排人力资源提供工程量数据,从而达到建立相关课程联系性,建立学生专业素质的效果。但是由于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在学院是第六学期开设,无法与本课程设计进行衔接,造成这两门课程设计之间孤立,使本课程设计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施工图预算是进行工程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往的课程设计环节缺乏建立学生专业系统素质的思考,也造成未能达到本门课程设计的效果。
三、“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经过多年教学和工程实践,本课程组教师在强化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思考与改革,创立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本课程实践教学目标
1.本课程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学生建立专业系统素质的纽带。作为大学的专业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除了完成单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以外,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建立系统的专业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本门课程是在第七学期开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的实践性与相关课程联系紧密,通过本课程实践教学,逐步加强学生对本课程体系整体系统性的培养,从而转化为学生实践、创新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一方面是对学生第七学期之前所学相关专业课程与本课程加强系统联系,另外一方面是对第八学期学生毕业设计做理论铺垫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铺垫,具有重要枢纽的作用。
2.培养目标:重实践,强技能,夯素质。本课程学生所掌握技能是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除了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管理以外,从事工程造价管理也是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之一。本着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拓展培养目标,培养兼具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工程造价管理人才,是本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与改革
1.实施土木工程概预算课堂与课后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为了奠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坚实基础,在2013—2014及2014—2015第一学年,在土木工程2010—1、3班和2011—1、2、3、4班实施了课堂和课后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其中包括“引实际工程进课堂”、“拿实际工程当作业”,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另外,在理论课阶段,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堂后的学习,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为课堂教学的延展。
2.转换角色,课后学生收集实践教学基础资料,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分析以往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欠缺的原因,加之学生宿舍及教室网络环境的改善,突破了以往必须有纸质资料作为教学资料的限制,课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查阅需要的资料:图集、定额、规范等,一方面解决了资料欠缺的问题,另外一方面,通过查阅资料,学生积极动手,提升思考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更进一步将所学的专业课程系统联系起来,这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有益。
3.改革课程设计,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了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的改革,即通过工程招投标环节模拟,主要侧重点在商务标投标现场的模拟。本次课程设计改革中,设置了一个实践教学改革实验班,本班通过一个小组编制工程标的、三个小组编制投标报价,在指导教师的辅助下,进行招投标现场的模拟。由于实验效果的原因,学生较非实验班学生看图仔细,在编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互相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甚至超出了本次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效果良好。学生在组织招投标模拟现场的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精神,不断收集资料,使整体流程进展十分顺利,学生受益匪浅。通过本次实践教学改革,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地探索努力,从不同的源头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学相长,效果十分显著[2-4]。
4.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自土木2009级开始,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对于理论知识的课后习题,教师将收集的电子版习题,通过网络发给学生练习;对于应用型知识的课后习题,采用实际工程的案例图纸作为作业,学生进行系统联系;另外结合身边的建筑物为作业案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准备作业基础资料:动手量尺寸、找定额、翻图集,在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鉴于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开辟适合本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改革途径,即通过课堂教学实例化——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课程设计小组化、资源丰富化、环节增加场景模拟——毕业设计独立化——第二课堂丰富化的实践环节,分五步走强化实践教学模式[5]。此实践教学模式必须依托本课程建立的网络课程以及一类课程建设平台,为此模式顺利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素材和丰富的实践资料,确保有充足的学习材料和提供空间上的保障。
1.课堂教学素材实例化,奠定实践理论基础。本课程的课堂教学,突破仅仅讲授单一理论知识的条例化,引入实际工程作为课堂素材。对于工程计量章节,结合实际工程图纸讲解、讨论分部分项工程计量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实例讲解的过程中,将本课程与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相关课程知识点进行衔接及梳理,构建学生对该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2.课后作业形式多样化,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课后作业的布置形式多样,不拘泥于课本或者固定习题,以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为主要原则布置课后练习。作业内容主要考虑对课程基本理论加深理解与掌握。主要以实际施工图纸为主,辅以教师自编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量。例如,主讲教师认为在土石方工程和砌筑工程学习完之后,可以自设一道综合案例让学生思考并动手练习,练习内容包括:土石方计量、砌筑基础计量、回填土计量及余土或缺土的计量。通过此综合例题,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分部分项工程计量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这些项目中的细节问题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查找电子版的定额和图集来完成,此过程能够增加学生完成本门课程实践性练习的系统性,并提高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形式,巩固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基础,将课堂理论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实践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3.课程设计环节设计与改革。课程设计小组化,提高学生积极性。将所有学生分成5—6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构建小组时,小组长进行统一的安排组织工作,采用直线式管理。以5—6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优势互补。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做到“任务有人算,人人有任务”。小组式的单位使成员各尽其责,将总体任务分解,让每个成员自行承担某一部分任务,互相合作完成,克服惰性,使每一个学生有主人翁的责任使命感,奠定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资源丰富化,确保课程设计质量。克服以往由于只有三套完整施工图纸和相关纸质版图集、定额,学生做课程设计积极性不高,惰性大等缺陷,在2009—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时,收集增加了大量的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保证每一组使用独立的施工图纸,并且大大借助网络资源,借助本课程的网络课件和精品课程建设网站,保证施工图纸中所用图集、规范等相关资料充分,为学生课程设计扫清一切资源障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程设计质量,确保了课程设计效果。
课程设计环节增加招投标场景模拟,奠定实践动手能力。在小组式的计算工程造价的基础上,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增加了模拟实际工程招投标现场的工作情景环节。在理论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成立一个招标小组,三个投标小组,在课程设计开始前20天左右的时间,由招标小组编制并发出招标公告,三个投标小组购买招标文件并在课程设计时间进行投标报价的编制,按招标文件中规定的日期提交投标文件。同时招标小组组织投标会议,进行投标现场模拟[6]。由于是学生自己组织模拟现场,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熟悉了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并且加强了本专业学生整体专业素质,为今后毕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毕业设计独立化,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毕业设计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由单人独立完成一套施工图纸的施工图预算工作。此套图纸是在建筑方案确定基础上,学生自行设计结构部分,然后完成施工图预算工作,学生对自己设计的图纸十分熟悉,通过查阅各种图集及规范,全国统一定额和地方定额,结合广联达预算软件,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第二课堂丰富化,培养实践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课程组教师从事科研和社会咨询服务的成果,结合本地建设工程具体实例、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工程项目可研报告案例及工程造价案例,引导学生组成团队进行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另外采用“项目导向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不断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土木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在水利建筑工程学院2009级及2010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改革试点班级中,由于借助网络课件,精品课程建设网站,扩大了实践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5—6人的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施工图预算,课程设计质量得到了保证,并且由于增设了工程招投标模拟环节,学生积极性大大提高,收获了本门课程知识,达到了本课程设计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保华,顾沛卿.人性假设与教育管理理论模式的演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2]唐艳娟等.土木工程专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1).
[3]马洁,刘小河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
[4]高素春.建立高校课堂教学的项目管理理念[J].中国建设教育,2008,(4).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概预算;四层次实践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10-02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工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直接在建设工程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的核心任务,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实践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使学生在达到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在获取大学专科学历的同时,还可获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如预算员岗位证、全国造价员证),毕业后能直接上岗,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课程,应积极推进和使用适应高职高专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结构内容细化,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为主线构建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中落实应知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应会内容(实践教学内容),突出该课程理论知识的应用和预算技能的培养,贯彻就业导向与职业导向,以适应社会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
通过能体现和涵盖职业功能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将实际的预算技能训练带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环境里,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完善的及有效的学习过程;着力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同时,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实现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注重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到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探索并构建四层次实践性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旨在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岗位需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应采取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习结合工程实践,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保证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有兴趣、有能力参与进来,而且教学进度安排不受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第一层次为基础层次,教师演示,学生照做,进行操作实训,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训(课中实训,以分部分项工程为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互换法,以学生熟悉的建筑物作为工程实例,如住宅楼、宿舍楼、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领着学生结合工程图纸,依次讲解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中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的计量与投标报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单纯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是结合具体分部分项工程项目,例如,分部工程土石方工程包括平整场地、挖基础土方、回填土、运土四个基本分项工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既要有计算过程的演示,又有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清楚是怎样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的,为什么要这样算,学生掌握了相应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和投标报价的方法后,教师布置课堂训练任务,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没有计算的部分。学习具有连贯性,结合前面学生已经计算过的分部分项工程,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计算的消耗量定额分部分项工程量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的计价程序计算定额或工程量清单两种计价模式下的投标报价。投标报价的一点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元的差值,甚至导致不中标。因为是身边的实际工程,学生在完成该工程的工程量计量与投标报价过程中,会有直观的认识,而且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会相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