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23:46:5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计算机教室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工作室制 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在相应增长,全国各高校为顺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已经成规模化状态。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走向市场,市场已从IT人才的需求饥渴型转化为理智的选择。当前,一方面是大量的用人单位对可以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的“一将难求”,另一方面是大量应届毕业生专业操作技能薄弱而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多年来被人才需求掩盖的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显现,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与教学进行反思。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1.学生基础偏弱,参差不齐,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和民办院校越来越普及,学生的生源越来越少,导致招收的学生普遍基本功较差,不愿意主动接受理论专业知识。显然,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一现实状况。
2.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机房为场所组织教学,学生缺乏操作能力。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大都是在机房完成的,社会实践环节较少,学生接触不到企业项目开发的实际流程和相关的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3.专业内容过于广泛,学生的就业目标不明确。随着IT行业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从每样都懂一些转向精通某一具体方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开设大量的课程,采取“大锅饭”似的教学方法,导致在就业上没有凸显自己的能力。
面对以上现存问题,如何应对呢?我们尝试建立“工作室制”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这将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目前用人单位对IT人才的需求是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化解计算机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能够填补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空白。下面着重介绍构建计算机专业工作室的设置形式、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
1.工作室的设置形式。通过对专业培养方向、专业岗位群的职业工作岗位分析,在确立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与专业职业岗位方向相对应的,以教学、科研、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以个人负责制或项目负责制互为依托的专业教学工作室。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我们将分别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室、网站开发与维护工作室、动漫开发工作室和多媒体制作工作室。各个工作室以项目中不同岗位和顶岗实习为主要教学内容,建立以具体项目案例为主轴,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岗位角色鲜明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各环节的作业要领、作业内容和考核办法的明确化,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化。
2.工作室的运作方式。在进入工作室学习之前,建立“工作室制”专门领导小组,向师生推广“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工作室制”实施办法及各项管理制度。
首先,开展“工作室”导师申报,组建工作室。工作室的申报内容包括工作室建立的价值与意义、建立工作室的基本思路、工作室专业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室”年度工作计划、聘期内应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室预期成果等。
其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申请加入工作室。工作室教学实行双向选择的形式,工作室在学生进入前应向学生宣传和公布工作室的职业岗位方向及教学课题项目。
具体的组建过程如图1所示。
3.工作室的管理模式。在构建工作室之初,需要制定工作室的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绩效评估、奖惩等方面进行细化,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为“工作室制”提供制度保障。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师要从原先担任一到两门课程的教学转向全面负责或协助指导项目设计和企业实践。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安排相关教师到企业一线兼职和挂职锻炼,让这些教师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掌握本专业方向较新的技能和方法,为有效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2.项目来源的保证。在计算机专业中应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充足的项目作为工作室运作的基本保障。这些项目应该尽量采用来自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项目,只有通过真实项目的设计和分析,才能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工作情境,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3.工作室实践环境建设。工作室的实践环境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工作室的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初期,学院应提供教学、试验场地、办公等基本运作条件和一定的启动经费支持,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四、结语
“工作室制”这一教学模式是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信息工程系经过一年的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验,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有了很多变化,2013年毕业的12级学生对口就业率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上了一个层次,教学互动明显增强。由此可知,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无疑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111-112.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题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基层电大教师;电算化会计;辅导工作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95-02
《电算化会计》是电大系统财会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对于此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能上机操作一种会计软件。本课程在教材和相应的配套材料中,用了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付得一教授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指定教材,并附有一张用友公司开发的教学用软件光盘。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大将此课程的考试方式变成了网考科目,提供的试题有15套,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两部分。考核方式的转变相应地增加了本课程考试难度。作为一名基层电大《电算化会计》课程的辅导教师,在这儿我想谈谈工作中就此课程的辅导经验。
一、本课程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课程考核涉及到理论考核和上机操作考核两个部分,考试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教材所有章节,针对这种考核方式,相应地就要求老师对学生从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两个方面辅导,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
(一)教学软件安装问题
此课程在教学和学习中用的是用友公司开发的教学版软件,学生在学习与考试过程中,必须学会安装此软件。此软件在安装过程中非常顺利,但此软件卸载却有一定困难――数据库的删除,此软件在安装时要求安装数据库,但在卸载时数据库非常难删,特别是此软件第一版,数据库在删除时要找相应地数据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会计教师一般是不会的或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才能删除。而对于会计专业学生,他们往往只能装软件却不能删此软件。若本课程考核通过了,学生不想再要计算机中的数据库了,那么此数据库的删除就成问题了。本课程在教学、学习和考试时都要求安装教材中提供的用友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各级电大中相关的会计专业教师和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学生学习和考试时,由于学生要进行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练习和网上实践部分考核的操作,特别是考核时有关的试题需要不停地卸载和安装,而且有的时候还必须重启计算机,安装的试题才能操作,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显得比较繁琐。
(二)课程考核次数比较多,试题难度比较大,过关比较难
在2006年以前,本课程考核只有期末考核,每个学生一套试题,只要把这套试题做过关了,本课程考核就达标了。在2006年之后,本课程考核试题多达十五套之多,针对理论部分的考核只有一次,针对上机操作部分的考核多达十四次,有些题目还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和考核过关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对于理论考核部分,也就是本课程第一次考核,只要考60分就可以过关,可以进行上机操作部分的考核了,但对于上机操作部分的十四套考核都要求必须达到100%正确,否则本套考核题就不能过关,下套考核题就不能做,也就谈不上本课程过关了,本课程学分就拿不到了。
二、做好《电算化会计》课程辅导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做好本课程理论辅导
由于本课程考试时第一次网考题是针对理论部分进行的,所以做好理论辅导是很有必要的。本课程理论考试部分重点是前四章,也就是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章系统管理、第三章账务处理子系统和第四章报表处理子系统。其他章节也有所涉及,但考题不多。所以辅导时,辅导教师要有所针对地做好前四章部分理论辅导。其中,第一章考的比较简单,主要有计算机产生的几个重要时间、计算机会计工作基本内容、数据和信息的概念以及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来源和概念以及特点、系统和系统的基本构成、传统会计的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分类、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的三个部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方案和本课程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理论考核就比较复杂了,在辅导时这三章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其它章节比较简单,都是一些比较容易掌握的内容。对于第五章主要是工资管理子系统的特点和工资系统代码、工资项目定义、工资系统数据输入的快速操作、职工工作调动的处理。第六章主要是固定资产子系统的特点、固定资产系统的代码、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初始设置(其中固定资产卡片项目定义要重点讲解一下)、固定资产子系统的代码。第七章主要有采购与应付的管理、采购与应付子系统的特点、本系统的数据文件和编码及各个单据的互相生成。第八章主要有销售与应收子系统的特点、编码,销售业务数据输入处理和一些单据的互相生成。第九章主要有存货管理子系统的编码、初始设置以及特殊业务的处理和成本计算。第十章有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的原则、内容,会计软件的分类及应用策略,选择会计软件时应考虑的因素,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软件平台,人员构成及对不同人员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内容,软件实施的组织,培训。第十一章主要有ERP的管理思想、产生基础。CRM的基本活动及其基本组成。SCM的特征、管理思想。
在本课程理论考试中除了考章节内容之外还有从实验一到实验九实验资料中的“注意”和“提示”部分,所有这些都是理论考试重点内容。掌握这些内容,本课程理论部分考核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在本课程理论部分辅导中,我认为辅导教师不用所有内容都讲到,可以在给学生串线的基础上把重点部分点到就可以了。因为本课程考核重点在实验部分,理论部分只有一次考核,而实验部分却有十四次之多,考虑到本课程辅导时间的安排,我认为对于理论部分辅导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串串线就可以了。
(二)耐心细致地带领学生做好实验实习
在本课程考核中,有十四次考核是针对于实验部分进行的,所以在本课程辅导中,辅导教师就很有必要带领学生把教材后面附录4中实验内容从实验一到实验十四全部认真仔细地做一遍。根据本课程考核特点,学生在做到考核十并通过考核十之后,本课程考试成绩就过了60分,也就是说学生在通过考核十之后,就基本上通过了本课程考试,从考核十一到考核十五,学生可以选做,做了并通过了,学生本课程考核成绩就高一些。而考核二到考核十是针对于教材书上实验一到实验九进行的,这也和理论考核部分是相对应的,在前面我提到过本课程理论考核重点是教材中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而教材中实验一到实验九就是和教材第一章到第四章内容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说本课程在所有考核内容中,重点就是前四章。因此我认为在本课程辅导中教师有必要在要求学生做了一遍实验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自己对实验一到实验九的内容反复操作一遍,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演示教学光盘安装过程
本课程教材里附带有一张教学光盘,本光盘安装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因为在做实验时,就必须先安装这张光盘才能做实验,在考试时也是先将教学光盘里有关内容安装好后才能安装考试系统。辅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安装本教学光盘时一定要告诉学生装的是MSDE(也就是数据库)和用友通10.1版,因为在本光盘中还有个用友通,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在安装完用友通10.1版之后,系统要求重启计算机,就必须重启。对于数据库MSDE,一般装一次之后就可以长期使用了,每次在删除用友通10.1版时,数据库并不删除。所以在以后的安装过程中,可以不用再安装数据库了。数据库安装完并重启计算机之后在计算机任务栏有一个小图标,这个小图标上有个三角形,若这个三角形是绿色的,就标志着数据库可以使用,否则得上程序―用友通系列管理软件里去调试。这个软件卸载还是比较顺利的,只是卸载之后要重启计算机。但在本软件卸载后,数据库并没有删除,在做教材实验和进行考试时,只要安装一次数据库就可以了,但若考试完了,不想再要数据库时,就只能找个比较专业一点的计算机工作人员才能删除了。
(四)演示考试系统的安装
本课程的考核一在网上就可以作答,但考核二到考核十五必须下载安装之后才能进行,而且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因此,辅导教师给学生演示一遍考试系统的安装是很有必要的。
(五)随时组织学生在学校做考核题
电大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分散,而且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对于这一部分学员来说一般他们单位或家里会有计算机,他们做考核题时就有条件了,可以在单位或家里做。但也有一部分学员没有正式的工作或家里没有电脑,对于他们来说做考核题比较困难,而且网吧一般是不会让学生安装这种考核系统的,因此各电大学校就有必要准备几台计算机来帮助学生,一般学校也会有这样的条件,只是要让《电算化会计》课程的辅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
总之《电算化会计》是一门操作能力很强的课程,需要本课程辅导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授课过程。
参考文献
[1]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中央电大.电算化会计网上视频教学活动文本/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13712,2006,(9).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基于工作过程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206-01
现在我院上下正处在学习“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热潮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生的活动越来越充分,似乎教师的作用正在慢慢淡化。其实不然,我觉得这种情况之下的教师更是不易担当,既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可过多地表现自己。那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的教师又该如何去做?
为了积极响应我院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信息工程系四位同志担任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C/S结构项目开发》课程的课改工作,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工作。下面以C/S结构项目开发为例,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主要做法
通识性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1.教学思想理念的培训
积极组织学习学院课改教改精神,进一步思考我院暑期的课程改革培训学习所得,结合我系“谈专业,说课改”的活动,充分调动教学团队中每一位教师思考课改、参与课改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实实在在地走近课改,感受课改,提升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
2.注重培训的交互参与
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具体的问题,依据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用新理念去组织教学活动,然后交互评课,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组织老师进行案例分析,实现老师具体教育操作的优化,促进教师实现课程改革理念的内化。
3.狠抓课堂
课程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对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项目,制定每一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教学单元,最后详细设计每一个教学单元,从而细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特点,本着“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
4.强调教学的反馈与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每一个项目阶段,我们时刻加强教师间,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积极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整,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日常行为,这样老师们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自己,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组织老师进行课改心得交流,新理念教学案例分析,叙述自己的教学故事等活动,将课改引向纵深。
二、课程实施
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
(1)课程设置。课程实施项目设计:课程基于11个项目,共包含26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作为对应相应教学单元进行设计,共设计了17个教学单元,具体实施以每一个教学单元进行。
(2)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驱动”“讨论法”“引导文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灵活运用QQ、微信以及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具体为:课程成绩(100%)= 平时项目完成成绩(70%)+期末考核成绩(30%)。平时项目的考核除了技能点的考核外,更多的还注重课堂的出勤率、学习的态度及小组中交流和问题回答情况等,期末考核更是可以采用答辩、抢答等多种形式,这样保证了课堂考核要做到全面化,真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高。
三、成效显著
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师生内心,本次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教学团队的每一位老师来说就是一场关于教育理念、教学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受惠于课改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老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和对学习的态度。有这么一句话形象地描述道:“教师的胆子越来越小,学生的胆子越来越大”,这是课改,特别是本次课改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以来所取得的令人欣慰的成效。
参考文献:
远程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一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是成人教育学历中的一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范文_学校远程教育工作年度个人计划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远程教育工作计划”相关文章推荐 农村远程教育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远程教育培训计划范文五篇
社区远程教育年工作计划
小学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计划
远程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一)为切实加强我校远程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让远程教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县局相关精神和我校实际,拟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推广,让我校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做好教学资源的下载与登记。
2、做好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卫星资源接收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
3、做好多媒体课件技能的培训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充分开发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抓好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培训。
三、具体措施:
(一)开展校本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使每位教师能够掌握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初步应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倡导积极应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实施并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定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和媒体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使用水平,丰富课程整合的内涵,使全体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形成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将优秀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的自觉性。
(二)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搞好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提高科研水平。本学期按照信息技术课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操作考核。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习过程的交互、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基本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维护管理工作
加强计算机室的管理、维护及学校局域网的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丰富学校网站内容,向社会上推荐学校,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形成全员参与学校网站建设的氛围,进一步规范完善学校网站建设。
(四)加快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加快我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解决网络教学应用的“瓶颈”问题,通过资源库的建设,督促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学习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时间,特别是在培训、教研活动中,积极组织教师收看优秀示范课。
2、引导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和互联网的丰富资源,下载积累各种资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做好资源的使用记录。
3、本学期要继续组织教师进行课件的制作、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加强远程教育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对远程资源和互联网资源的应用经常化、习惯化、主动化。
四、具体要求: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远程教育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
(1)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利用远程资源上一节优质课。
(2)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在原有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操作水平,为了培训不走过场,学习有成效,培训期间做好培训记录,对培训人员进行考勤记载,对实际操作进行考核。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二)为切实加强我校远程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让远程教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学校计划及我校工作实际,拟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远程教育精神、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卫星数据接收、计算机网络设备,把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送到教师手里,使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积极配合党委政府,作好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的培训。
二、具体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远程教育主要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接收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使广大教师能够及时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利用卫星传输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领导,分工明确
学校领导到每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学校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来专门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并做到任务分工明确,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师生服务。
3、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模式,逐步推进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信息量大,资源范围广,可利用价值高。我们如何把这些资源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来,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为此,我校准备从以下方面来抓:
①抓好教师培训工作
要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此,我校在本学期继续大力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每位教师在原有"计算机全员培训"操作技能基础上,提高操作层次,都熟悉远程教育资源各版块内容。
②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率
为使远程教育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校要制订远程教育资源利用教师课程表,每位教师按表上课,并不断总结经验,使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实际教育现状达到互融地步。
③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
我校地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上同样有许多能为农业提供帮助的知识。学校要配合镇政府对农村党员、农民进行远程教育培训,使他们能通过远程教育学到致富信息,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让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
④做好计算机教室与远教资源的整合
把远教的资源共享到网络教室,每天开放微机教室,使每个教师都到微机教室里面学习到更多、更新的知识。
三、工作安排及要求
1、积极配合学校领导、各有关人员把教学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料接收下来,进行数据的保存、整理、刻录,按要求整理好后投入使用。
2、仪器、设备保管完好、干净,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管理各种仪器、设备、机器的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熟悉各种仪器的保养和维修要求,并动手保养和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3、按时去完成远程教育教学工作,上好信息技术课,将远程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4、经常向师生进行远程教育仪器和遵守管理制度的宣传与教育,制止一切不规范行为。
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电源、门窗、计算机等设备随时检查。
6、建立健全档案,认真填写各种记录。
7、组织培训全校教师使用计算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实际上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做到让每一位教师都学会使用电脑(必须会浏览网站),以更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8、把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连接起来,通过指定的IP地址来访问远程教育资源。
四、奖惩制度
按照学校制定的远程教育管理制度进行奖惩,远程教育活动开展情况与教师评优评先和年终考核挂钩。
五、工作展望
争取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培训,使我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熟练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将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配合学校、党委政府,为“三农”服务,为建设和谐文明的坪坝中学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三)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卫星收视教室的利用率,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卫星教学的研究和推广,让我校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市、县远程教育项目办的工作要求,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育技术、远程教育精神为工作指导。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卫星收视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卫星收视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拓展“为农服务”和“党员教育”工作。常规电教和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齐头并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二、本期的工作目标是:
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做好卫星接收机的远程教育资源下载和软件装入监管工作。
对卫星接收机设置密码,保证除管理员外任何人不可以开启动用卫星接收机。
2、按照有关远程教育接收、下载的要求,及时、准确、完整下载远程教育资源,并及时将资源到网站中,提供给任课教师使用。
3、根据教育教学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的需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接收、下载、处理、刻录。
并将资源按学科分类、编制目录,做好资源库的管理。
4、提前一周提供卫星电视节目节目预告。
5、及时开放卫星收视教室,安排教师、学生进入卫星收视教室上课或收看卫星电视及流媒体节目。
6、继续做好“党员教育”、“为农服务”的信息提供工作,确保“党员教育”、“为农服务”的工作顺利开展。
7、继续开展卫星收视设备的培训工作,做好卫星收视设备的保养、维修、维护工作。
8、管理员做好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接工作,并辅助任课教师填写好设备使用记录。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四)为了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网和电脑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全校教师对计算机的学习,充分利用教育网资源和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及推广,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巨大作用,让我校教师学生能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情况及机构设置:
我校现有教师42人,学生900余人。是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学校。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远程卫星接收教室、多媒体教室各一个及卫星教学播放点8个,还有比较完备的常规电教器材。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谢建华任组长,负责对学校远程教育作整体安排,副教导主任曹强为副组长,主要负责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具体实施工作。
二、指导思想:
按市、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和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为工作指导,以课题研究为目标,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常规电教和现代技术教学齐头并进,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三、工作目标任务:
本期的工作目标是:以课题研究为出发点,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的校本师资培训内容主要是:①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熟悉设备的操作方法;②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二次开发;③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及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
四、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整理与公示:
1、远程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做好对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与整理工作,并做好登记。
2、每周一及时预报本周将接收的教育教学资源,制作好资源目录,以供教师掌握教育教学信息,调整好课程,上好远程教育课。
3、对于接收到的零碎的教育教学资源,要做好整理工作,对于有长期使用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要进行光盘刻录,登记造册。
4、如因其他原因,造成资源接收不能正常,维护后,应尽快从其他项目学校拷贝未接收到的教学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资源的完整性。
5、做好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卫星资源接收室的常规管理和维护工作,严格管理,爱护并充分利用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正常运行。
工作期间一旦出现故障,及时上报并联系来人修理。教育学生爱护设备,保持机房和多媒体教室清洁,按照要求操作和学习。
6、制定好各种计划和制度,并按计划认真开展工作,填写好各相关的记录和表册。
7、重视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努力学习网站及课件制作和管理知识。
8、按时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及时整理和制作光盘。
五、具体措施:
1、本学期内,我校远程教育电教课计划每周不少于20节,任课教师参与度达到90%,用得好的达60%,骨干教师达10%以上。
鼓励教师利用电教媒体召开班会,主题中队会,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使全部学生能接受到远程教育,使学生能接受到全面的远程教育。
2、利用电教媒体开展学校教研活动,以提升学校教研品味,督促教师互相切磋,促进电教资源与课程的整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本学期基于远教资源开展的教研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所有教师“岗位练兵”课在远程教育设备室进行,鼓励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使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育人氛围,
3、本学期组织教师收看视频节目不少于40学时,每周组织学生收看一次影视节目,教师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上优质课2节以上。
所有任课教师要有远教工作计划,用有运资源的教案(电子、文本)、有反思。
4、积极向全校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宣传信息时代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生存危机意识、职业进取意识。
促使他们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校的现代远程信息技术教育。
5、搞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强力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为参加上级组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
6、认真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教师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操作培训,使教师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远程教育设施设备,尤其是计算机、dvd播放机,必须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操作,减少对设备的损坏。
努力让全体老师早日学到相关知识,喜欢进入多媒体教室来上课。
6、做好常规电教工作。
管好用好常规电教器材。使它们继续在教学之中发挥作用,以弥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不足。协助学校行政和教导处,做好对全校教师电教、师资培训方面工作的考核、登记。
六、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
1、教师远程教育操作基本知识培训。
2、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开展岗位练兵教育教学活动。
3、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光盘,探讨利用远程
进行教学的新路子。
4、对学生进行电脑教学的常规教育。
四月:
1、组织教师利用远程教育技术设备及资源进行技能课评比。
2、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五月:
1、组织骨干教师上一节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研讨课,提高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进行教学的水平。
2、利用现有远程资源,组织师生观摩一次主题中队会。
3、组织教师观看卫星接收的教学录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office办公系统操作培训。
六月:
1、组织语数英青年教师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优质课评比。
2、观看电脑收的内容,并运用于指导学生的复习中。
3、继续开展远程教育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写出论文或心得体会。
4、教程教育校本培训考核。
学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计划(五)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已实施五年。五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刻苦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配备、管理、培训、应用等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骨干;建立了工作责任心强、技术相对娴熟的管理队伍、技术队伍;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师中得到了普及,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形成了由学校规定教师使用发展到教师要求使用的良好格局。根据20__年县教育工作会议和远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做好新学年的远程教育工作,实现“远程教育示范校”目标,特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贯彻两个文件,实施一项制度:
新学年重点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__]8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安徽省歙县教育局教电〔20__〕13号文件《关于印发〈歙县贯彻“关于全面推进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突出“农远”设备的管理、增配、使用,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发挥设备的教学效益。努力实施《安徽省中小学校现代教育装备制度》,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校现代教育装备制度》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修改、补充、完善原订的相关制度,重点是管理、应用、培训、考核等制度。使远程教育体现出规范化、制度化、效益化。
二、继续保证投入,强化设备管理: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始终确保了远程教育的经费投入,达到或超过了上级规定经费投入比例,保证了设备的正常应用。远程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家长的需要。因此,新学年我们将继续保证远程教育所需的经费投入,添置补充必要的设备,并进一步强化设备管理。
开学初全体管理员、技术员要齐心协力对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的设备及各村小、教学点的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除尘、维护、调试,有故障的及时维修。已损坏的报总务处,经校长室同意后补充更新。设备直接管理人要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管理要求和应达到的管理效果。
必须做到:一勤于整理设备储存室,保证室内干净整洁,设备分类摆放整齐、有序。二勤于为设备“洗澡”,随时为设备表面除尘,配合技术员定期为设备(主机、显示器)内部清除灰尘。三勤于收存,对于那些一时不用、有故障暂时未维修或已报废的部件等及时收入储存室保存。四勤于与技术员联系,便于让技术员随时可以维护、维修。
三、管理技术配合,提高应用效率:
校长坚持做到为远程教育保驾护航,鼓励教师、督促教师使用,为远程教育建章立制,为远程教育提供必需的经费,保证设备更新与补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分管校长做到敢于管理,善于管理,与管理员、技术员配合,充分调动管理员、技术员的工作热情。总务处做到主动与管理员配合,管理好设备,包括设备的存放、安全、整洁卫生,根据技术员的要求及时购置有关设备、资料。教务处做到妥善安排好、调节好各科、各教师的教学应用,并指导、督促教师使用,检查教师的使用情况,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活动,不断提高使用质量。
学校保证直接管理员的权益,在评先、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这几年来,学校都非常重视技术员的培养,新学年将继续培养技术员,使他们进一步提高管理、维护、维修技术,以满足设备故障多发期的维护、维修需要。
各科教师应达到或超过学校规定的应用课时,共青团、少先队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学校综治办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开展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疾病防控教育活动。做好各项使用记录,学校将把应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四、试行电子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1、学校将选用有技术、有能力、肯奉献的教师担任电子备课室管理员,制定管理办法。
规定4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实行电子备课,每个学科一台计算机(小学部2台),安排一名骨干教师担任组长,负责学科专用机的使用和资料整理,教导处安排好教师用机时间。教师根据远教办安排的上机规定进行备课,明确提出电子备课室的作用——只是用于备课,一切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科与资源的整合。
2、备课室内计算机并入校园局域网,教师可使用中央资源库、卫星接收资源、网上资源及光盘资源,进行备课,制作课件,也可进行课题材料及远程学习等。
教师制作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在电脑上必须有备份,管理员将教师的材料分学科分年级进行处理,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
3、电子备课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备课组教师共同参与备课。
学期初由备课组长负责分配教学设计量,具体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教学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材,明确目标,把握教学方向。每单元主备教师要提前一星期将教学设计存放入学科计算机,其他教师进行动态修改。上课教师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并署名存到相应的教学设计后。
4、各备课组每学期开学初制定详细的备课分工计划,经教研组长审核后上报教务处。
教学设计和课件至少提前一周上传到学科备课计算机中,以便其他教师浏览参考。每篇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练习设计等等,使用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修改和整理,完全抄袭网络教案或无主体完善的网上_则视作无教案。学校对实行电子备课的学科进行随时检查,并记入档案。
电子备课室每周一至周五的8时至21时按根据安排表向教师开放。
五、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应用技术:
继续加强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在总结前几年培训效果的基础上根据据学校实际情况,针对各类信息技术教育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培训内容。以教_用作为培训重点,开展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应用知识、技能和操作方法等培训,提高管理、应用人员使用机器设备的知识和技术水平。把远教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内容之一,实施常规培训,不折不扣完成继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规定的学时。
继续选拔有关领导、管理员、技术员、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级培训,建设一支素质高技术强的管理应用骨干队伍。贯彻学以致用的培训原则,坚持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应用培训与各科目教育教学相结合。
九月份学校拟聘请县技术员为我校各模式的技术员进行一次技术提高培训,十一月份教务处结合远教月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卫星资源应用培训、PPT课件制作、动画课件制作、_制作培训。远教办积极配合、协助上述培训工作。全体教师要珍惜培训机会,认真参加培训,积极主动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应用技术,提高远程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效益。
六、加强教学应用,提高应用质量:
认真组织远教月活动。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开展送教下乡、远教活动月等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学年教务处将在远教月期间组织开展中心校小学部与村小相互送教活动,利用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远教月活动期间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远教公开课,撰写一则心得体会或教学小论文,制作一个颇具特色的教学课件,写一份特色教案,准备一节远教观摩课。活动后教务处将推荐优秀参加各级评选。
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学。通过前几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学校、教师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新学年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2节信息技术课(其中1节在地方课时中安排),七至九年级每周安排1节信息技术课,并在活动课中适当增加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每学期必须保证总课时的70%让学上机练习,同时注意指导学生上网学习。
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级评选。教师在教学应用中做到善于积累,善于总结,根据九项学术作品评选要求,撰写出有一定分量、一定价值的学术作品,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各级评比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及其他有相关爱好的教师要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电脑小制作活动,并推荐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参加竞赛评比。
搞好村校共用,发挥远教设备的双重效益。中心校及各村小的技术员要及时接收农村党员培训、农技培训、计生培训等资源,为乡镇、村的有关培训做好资源准备。学校应为乡镇、村的有关培训提供场所,中心校及各村小的管理员、技术员要热情做好培训的技术服务。真正发挥农远工程的“双重效益”,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规范档案资料实现示范目标:
收集学校五年来关于远程教育工作计划、总结,远程教育的管理制度、应用制度、考核制度等,整理汇编成“远程教育管理应用资料”。收集五年来远程教育课题组的优秀课题研究成果,教师的九项学术县级及以上的获奖作品,学生的县级及以上获奖电脑制作作品及相关的获奖通报文件,真理汇编成“远程教育应用成果资料”。并将上述汇编资料在学校内网。
一、措施与做法
1.“四争取”确保投入
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政府预算资金、至少10%的生均公用经费和社会各界捐赠等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3年来,县政府、县局和学校采用BT模式筹资3000余万元用于“班班通”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省厅电教馆和市局投入50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设备配置;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捐物共计100余万元,主要用于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根据县局“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的规定获专项建设经费1800万元。通过上述“四争取”措施共获资金5000余万元,使全县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并逐步实现“设施同配”。
2.“六到位”完善管理
资金到位――将“四争取”所获资金及时足额用于信息化建设,加速实现“设施同配”;人员到位――严格执行“高(职)中必须有2名以上专职管理员、初中和镇级小学必须有1名专职管理员、村级小学必须有1名兼职管理员”的规定,并定期对管理员进行相应考核;制度到位――采取措施制定制度确保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行,如采取和联想电脑售后服务公司签约的办法和实行以中小学专职管理为骨干的维护维修制度等,保障对远程教育设备进行定时、定点、定费维修,做到“随报随修”和“软件故障不出校、硬件故障不出镇、重大故障不出县”以保障信息化设备正常运转;培训到位――定期举办管理员培训班,重点对设备维护维修和档案资料管理等内容进行培训。3年共培训管理人员1800余人次;考核到位――拟定《余庆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年工作计划》和完善《余庆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考核奖励办法》,将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分类设奖进行表彰;督查到位――对管理员到岗情况、卫生状况、设备运行状态、活动开展记录和档案资料管理等进行不定期督查,做到“到校必查、月月抽查、点面普查”并对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3.“五抓好”提高效率
抓好教学应用――为了克服“四重四轻”(重设施设备轻应用研究、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重公开观摩轻日常教学、重操作培训轻教学研究)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好卫星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和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在教育教学上的作用,并在考核方案中规定每套设备使用率必须达45%,做到“一机三用”(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节假日农民用)和“一室多能”(计算机教室作为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绿色网吧、教育培训中心等),实现“五进三不漏”(进计划、进课堂、进管理、进德育、进为农服务活动,不漏学校、不漏教师、不漏学科),形成“光盘播放班班通、卫星收视人人会、网络教室科科用”的先进应用模式;抓好业务培训――注重专业人才的补充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鼓励教学人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电子备课并能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正常教学,系统组织教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并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及农村农技知识培训等;抓好竞赛活动――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现场命题、临场制作、当场展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提高他们制作随堂课件的能力;抓好“三优”评选――组织好远程教育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和优秀课堂实录的评选和报送工作,做到“人人参与,校校选拔”以确保质量。3年来共有60余人次获省市表彰;抓好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课题研究,如凉风小学开展国家级课题“中小学全效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子课题“远程教育资源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和县级课题“小学英语光盘教学实验”研究、实验小学和大乌江小学申报开展十一五和十二五课题“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等。
二、成绩与亮点
(1)基本配齐计算机。镇级以上中小学建成计算机教室33间覆盖率达100%,村级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17间覆盖率达33%,全县小学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8.39台;初级中学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1.97台。
(2)基本建成“班班通”。730多间多媒体教室惠及全县82所中小学,镇级以上中小学“班班通”教室覆盖率达96%,有1/3的村级小学也率先实现“班班通”。
(3)基本达到“校校通”。镇级以上中小学全部实现10M以上光纤接入互联网,网络覆盖率达100%,43所村级完小中有39所通过光纤或宽带等形式接入互联网,网络覆盖率达93%。
(4)基本实现数字化。通过开通OA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教师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学成绩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等,搭建教育信息软件应用平台,降低了教育行政管理成本,逐步实现教育行政管理和课堂教学数字化及网络化。
(5)基本进入信息化。各校运用信息化设备开展教师培训打造信息化师资队伍,使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并帮助学生较好使用信息化设备以提高其信息化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课程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中职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学校所学的计算机课程不少,但一步入社会很难胜任与之有关的工作,学校培养的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都被当成简单的劳动力,少量学生在从事计算机技术、录入、文秘等工作。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他们目前的工作没有多大的用处,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学校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与实际应用脱离,学生所学内容不专。[1]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的学习现状
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性活泼、比较好动,对新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较文化知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要强。同时,他们也希望被理解、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也渴望取得进步。所以这更加要求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师要摒旧纳新,转变教学观念针对于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2.教材的分析
由于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而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更新慢,相应的内容更新速度也过于缓慢,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出现在教材上。教学内容也不能更好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内容的陈旧,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3.教学方法的分析
部分教师不能有效的、科学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时虽然摒弃了传统的纯板书教学方法,往往是先课堂讲授,后上机练习,不能充分将“讲”、“练”结合。不利于问题的发现及及时的解决。 还有些教师为了完全驾驭课堂,整堂课都采用课件演示教学。虽然教学更直观形象,但是由于缺少师生间互动,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
二、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水平的几点建议
1.根据学生特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BTEC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准确的表现教学内容,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可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水平。
2.合理选用和使用教材,研发适合的校本,因材施教
针对计算机教材的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的特点,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做到适时更新。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所学专业的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转换教学的切入点。开发校本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和深度备课的过程。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3.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如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本应是培养具备网络构建、布线、配置、维护等能力的技术人员,但由于设备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网络课程,如:局域网组建、网络设备使用与维护等,多是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要不就是用多媒体演示一下,学生很难掌握课程内容精髓,毕业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很多学生根本找不到与网络专业相关的工作。我们中职院校培养的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可是如果硬件设备满足不了学生的动手学习机会,“技”从何而来?计算机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而足够的实践练习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授课时,教师尽量将时间留给学生。课前,教师设置情境,提出操作任务,学生自主实际操纵,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巡回检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反馈及时、准确、直接。教学效果明显。[2]
4.合理运用现有设备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般情况下,传统课堂讲授不适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大多计算机教师会将授课地点选为多媒体教室或者计算机机房。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时,教师利用课件贯穿课堂始终,思路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又能很好驾驭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进行,将计算机操作步骤进行演示,学生能较容易的掌握所学知识。 机房授课的优势在于,机房设备和教学管理软件提供的强大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应的“电子教室”控制软件提供的广播教学、学生演示、屏幕录制、屏幕回放、联机讨论、电子抢答、等功能进行教学。满足了计算机课堂教学各方面的需要,为教学提供了一个高端技术支持。所以在机房中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5.努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过多的理论知识加上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和能动性的培养。我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形式多样的课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不要单拘于黑板、教室,实用动手课都安排在机房。教师可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在介绍基本软件使用技巧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带来便利。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可通过让学生制作“个人简历”“年度工作计划”“会议备忘录”等,在进行Excel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可让学生制作“本班学生成绩表”“员工工资表”等,而利用photoshop为自己或家人的照片修饰、合成等。这种有任务、有目的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并能培养学生注重掌握方法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族地区 信息技术 教育定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126-01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以其课堂信息含量大、节省板书时间、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以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询等优势,已确立了其在今后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已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被争相采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应用,即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我市于2007年实施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项目,该项目为我市农村中小学配备一定数量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随后市、校又多方筹资为各学校连通了因特网、电子白板教室等。这些硬件设施的提供,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我们清醒地看到,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处在一个相当初级的水平,存在着诸多亟待改进之处。
一、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临夏市初中各学校目前基本配备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卫星接收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光盘播放室和一个电子白板教室,因特网都已连通;小学中只有学区中心小学配备有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卫星接收室、一个光盘播放室,因特网已连通;其他村级小学只配备有一个卫星接收室和一个光盘播放室,网络未连通。只有县城独立初中、县城小学、二中、三中有3~5个计算机教室、有2~3个多媒体教室、有3~5个电子白板教室,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网络都已连通。除初中、中心小学都有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管理外,各村级小学无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实际授课中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不多,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技术跟不上。大部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素养不高,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只停留在常用软件的使用上,不能对其进行整合与本学科相协调,不具备独立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
1.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不足
一方面一些学校的教师尤其一些中老年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他们即使有一定的硬件设施他们也不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条件好的学校即使老师能意识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所应达到的要求,即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另一方面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2.教师教育信息的应用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能力、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过程。教师要能够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但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在有条件运用信息进行教学时,许多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仅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他们只是从网上搜些别人制作好的课件,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设计适合学生的课件,至于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手段,什么时候应使用这些手段,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手段等,缺乏明晰的认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应用中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技术含量”。
此外,教育管理者认识不到位、硬件设施不全、教学资源的匮乏等因素也是影响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客观现实。
二、民族地区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措施
加强和推进我市中小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作是当前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必须在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和效果到位等项工作上下功夫。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各级领导都应重视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一些落后地区和农村的乡镇学校,要给以适合的政策优惠,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更多的经费用于他们的学校信息基础建设。走政府、学校、社会力量相结合的道路,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与质量,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进一步理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体制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必须建立起一个“统筹管理、分工明晰、各司其职、有效运转”的管理体制。建议市教育局以电教馆为中心,就向2007年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一样认真组织、领导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研究制定全面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分年度工作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动工作。
3.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和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政府每年应拨出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教育局要制定鼓励性政策,对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金,有计划、有步骤逐年补充信息技术硬件配备,并在应用信息技术工作中取得成绩的学校给予相应的经费奖励;同时也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公司企业赞助、投入,支持和参与中小学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4.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大场镇小学——贾卫明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以“二期课改”为入口,以推进信息科技素质教学为工作中心,以现代教学观念为实践指导,切实落实学校对于各项工作的要求,加强教育手段、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以课程教材教法为核心,加大本学科的教学改革力度,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方向。
二、 工作重点
1、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
2、完善教研组内各类资料的建档、归档工作。
3、继续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力度,进行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研究。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教法,抓好课堂教学,建立学生综合能力评价量化标准,以任务驱动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考核达到高合格率。
4、继续抓好“二期课改”工作及“二期课改”新教材的使用工作。组织组内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本学科课程指导纲要,积极参与教学大纲的研讨活动,认真学习教材教法,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5、加快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开展主题式教学研究,积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育的有机整合的课堂教学改革。
6、继续保障校园网的畅通,加强网站的建设、扩充、完善和维护工作。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为教师接受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提供方便,为学生进行校园以外的深入学习提供渠道。
7、加强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工作,确保全校各年级教学的需要,要求各位任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强化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8、开设计算机兴趣小组,为参加计算机竞赛培养选手的同时促进全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
具体工作:
1、 继续做好教师办公室与学生机房电脑软硬件设备的安装维护工作。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2、 做好信息兴趣小组报名组织工作,组织学生参加市区信息科技学科竞赛。力争取得优秀成绩。
3、 定期做好学校计算机病du的查杀工作。要求教师发现新的病du及时上报并及时处理。
4、 学校网站的建设与完善。使校园网站能更多的服务于教师与学生,让校园网成为师生交流和提高的一个平台。
5、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重点的开发式、探究性、自主化的教学模式。做好学生信息过程性评价工作。
6、 要求每位信息教师有质量得上好每一节信息课,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信息学科期中、期末练习。
7、 做好每年一次的学生信息科技等级考试工作,争取合格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