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8篇

时间:2022-03-14 19:5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筑工程施工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筑工程施工论文

篇1

1.1混凝土蜂窝及处理

在混凝土工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蜂窝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蜂窝问题通常是因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捣的紧实程度不够;或者是根本就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漏振;还可能是因为工程施工中使用的模板间出现了较大的缝隙,由于这种缝隙的存在而导致水泥浆从缝隙中流出,最后使得钢筋的密度不符合标准要求。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先找到问题的根源,混凝土施工中蜂窝产生的原因主要还是混凝土振捣问题和模板使用问题,所以在施工中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捣,施工人员必须要认真负责,千万不能发生漏振的情况。而且施工人员要严格掌握混凝土振捣的操作规范,必须保证混凝土振捣的质量。另外,要做好模板使用工作,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合理的模板间缝隙,同时还要保证模板表面无杂质、做好模板的清洁工作,相信做好这些工作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混凝土蜂窝问题的出现。

1.2混凝土露筋及处理

混凝土露筋也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在于混凝土振捣夯实的程度没有达到要求,又或者是模板与钢筋之间的垫块不合适而导致的。解决混凝土露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模板与钢筋之间的垫块,要保证垫块不能太小也不能太薄,尽量选用最合适的垫块。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做好垫块的规划设计,通过调整垫块就可以很好地控制钢筋和模板之间的紧密程度,进而达到混凝土不露筋的目的。另外,就需要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一定要将混凝土中的气泡清除掉,这样可以避免混凝土振捣不严实的情况发生。

1.3麻面、缝隙、夹渣及处理

麻面、缝隙、夹渣也是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麻面主要指的是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不够;混凝土施工中忽视清洁度就很可能导致混凝土夹入杂质,而杂质最终就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混凝土麻面主要是由模板使用问题造成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好模板的清洁和使用前的湿润;而解决混凝土夹渣就需要在水泥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清洗,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混凝土的清洁程度,只有解决了混凝土夹渣问题,其裂缝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2部分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混凝土原料和配料

混凝土的质量有许多衡量指标,其中抗压强度就是关键指标之一,而水泥强度和水灰比又是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键因素,所以说要想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就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比。普通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主要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它是一种很好的人工建筑石材。在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中,要严格注意各种原材料的配比,对原材料配比之后要进行实验性的检验,这可以给混凝土质量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2.2混凝土的搅拌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安装搅拌程序进行,比如要严格控制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搅拌充分,使每种原材料都得到充分地混匀;另外,搅拌之前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比。在搅拌完成以后要对混凝土进行检测,看看混凝土的搅拌是否达到了工程建设使用标准。如果混凝土搅拌没有达到使用标准就要重新搅拌。

2.3混凝土是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要想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可以从混凝土浇筑入手。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说浇筑之前要考虑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可行;水电供应是否有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另外,气候、气温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所以事先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因素,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浇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还要加强对浇筑的监管工作,只有严格地把控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3结语

篇2

1、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变更随意性很大。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工程投资的限额和执行方案都是经过了反复讨论,在充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把工程每个阶段的造价限额都进行了严格的确定,做了充足的准备以便在实际施工中操作实施。在造价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进行控制。但是事实的情况是,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盲目施工。在建筑的标准和投资等方面的设计考虑并不充分,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在施工中遇到问题就随意变更设计,也没有对变更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这样就会造成工程造价的损失。

2、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实际造价和计划造价严重不符。

通常情况下,在工程结束之后会对工程量进行统计。如果监理确定了质量,而且工程数量也符合实际情况,这时监理就可以确认,并上报项目部门进行批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由建筑企业自己选择工程项目组对项目进行管理,有些特殊成员会对管理不服从,并违反相关规定,没有真实反映工程的内容。这样就使工程造价失去了应有的控制。

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造价资料共享平台。

加之当前我国对造价管理的相关资料的收集还不完善,对于资料的收集也不齐全。在工程控制造价的时候,当工程已经完工,对于工程造价的资料整理和收集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和留用价值。

4、建筑工程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程序

当前,很多建筑工程对造价管理都是指令性的管理,还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就盲目实施。主要就是为了获得政绩,为了挣面子。这就使得建筑工程对造价的设计深度、施工质量等方面并没有详细把关就盲目实行,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较大变更,造成造价的额外支出,浪费了成本。

5、缺乏充分的深度设计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的设计过程是能够进行变更的,但每一次变更都会造成预算费用的增加。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没有经过深入研究,在设计方面出现漏洞;还有的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之前,调研工作不充分,就开始进行设计,工作态度不认真,审核不严格,致使项目在实施中出现缺陷,要弥补漏洞造成费用增加。

(2)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合理设计。比如某地建筑,原设计结构要求混凝土管桩,但受到地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只能改变设计方案,改为预制管桩。这就使得工期延误的同时,还会造成设计、施工等费用的额外增加。

6、没有对业主不规范行为制定完善的约束机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包括了业主、监理方和承包方这三个主体。他们以合同形式保持平等的委托关系。在相关合同文件中要进行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的施工法人不能够对工程随意更改,而监理的责任就是进行监控。

二、建筑工程施工造价的有效控制措施

1、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严格遵照合同的内容进行施工操作。

在招标过程中要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控制,详细研究图纸设计,分析工程各环节的具体情况,严格审查投标企业的相关资质,并编制科学合理的招标文件,在选中中标企业的时候,确认成本价格。

2、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把图纸的设计内容转化成建筑的施工过程。

这个过程要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管理。前提是要对合同进行深入研究。造价专员要对整个工程过程进行监控,特别是对需要进行变更的的地方严格把关,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变更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与此同时,还要在施工的技术投资方面进行控制,可以使用新的工艺技术缩短工期,增加效益。

3、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对投资的方案进行选择,这个过程中,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在施工的过程中,造价的控制是施工命脉,因此,要重点控制设计和投资,这两个方面是施工造价的关键所在。要把工程项目的设计和策划作为造价控制的重点,考虑到项目的规模和成本,这也是影响整个建筑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

4、在建筑工程施工结束后,当实际造价超出了预算,就必须要采取方法予以解决。

因此,完工后的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是结算。在完工后对造价控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查看签证单是否真实与设计图纸相符,如果存在重复项目要删除,审核各项费用的合理性。

5、实施统一的归口管理,杜绝工程分包

不管由于何种原因出现分包,都先要将关系理顺清楚,为了便于管理,必须要统筹总分包的关系,将分包项目纳入到总分包管理的合同之中,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进场时间等,由总分包方确认。

三、结束语

篇3

1、加强进度管理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计划进行施工,而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正确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

2、合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认真组织施工计划的实施

施工前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计划工期,编制出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步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单位工程的总工期等。编制好施工计划后要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确保到位。动态跟踪及时检查和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组织、技术、经济措施进行处理。

3、加强资料管理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竣工资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如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注意收集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将给竣工验收和项目结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4、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1)建立施工质量责任制和事故处理等制度。由于建筑工程涉及面较广,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设计失误等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工程故障,轻者影响工程质量、重者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故障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这种时候,事故处理制度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是保证房屋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2)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否真正得到保证。因此,这就需要施工企业建立一个可行性高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且,从施工准备及施工操作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落实,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改与完善,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目前的建筑管理一般都是按照企业的自身条件、具体的建筑施工情况等,与企业的运作相结合,利用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来确保建筑工程的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1)要实施管理责任制。因为建筑工程的规模较大,很难进行统一的施工与合同管理。所以应精简主体,进一步简化生产关系,针对各种建筑项目确定出不同的重点,将责任制度与成本核算制度作为管理的中心,并严格的执行,以保证能够顺利的进行项目管理。

(2)要强化施工的安全性与文明行。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有恶性事件发生,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一现象,要改变落后的技术、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建筑管理的安全性,尽量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保证建筑施工的文明行和安全性。

6、加强环境管理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工程技术环境如水文、地质、气候等;工程作业环境如施工环境作业面的大小、防护设施和通风照明等;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指工程实施的合同结构与管理关系的确定,组织体制及管理制度等;竞争环境,国家和建设单位的要求,用户的需求,人的观念变化,国家的技术质量政策,政治环境,在质量控制中都应充分注意,做到综合适应,满足要求。

二、小结

篇4

施工过程是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好坏与否的最关键环节,而监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各单项工程或分项工程开工之前,驻地监理工程师须要求承包人提交单项工程开工报告及施工技术方案、进度计划,并进行审批。开工报告应注明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理人员、施工条件等基本情况,并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工艺图等必要资料。

监理工程师必须建立完备的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对所有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此外应建立独立的监理中心试验室和测量机构,承包人自检质保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各级分项工程自检质量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其严格审查,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改正。

同时,驻地监理组必须通过旁站监理对承包人的各项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有效的控制。旁站监督由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其助理人员(监理员)担任。最后,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完工的单项工程进行系统验收,检查合格后,提请驻地监理工程师签发《中间交工证书》,未经中间交工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单项工程,不得交付下项工程使用。

2建筑施工质量监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2.1事前认真阅读理解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每一分项工程施工前,作为监理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理解图纸,弄清设计意图,并且了解现场情况,对现场情况及设计图纸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状况,找出易出现质量缺陷的环节,及早与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商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2.2注意交流沟通,与施工单位保持平等合作关系监理与施工单位的关系,虽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但在建筑市场上乃是平等的责任主体。作为现场监理人员,为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就必须注意与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技术负责人要多交流,相互探讨对施工质量薄弱环节的改进方法。不要以为质量管理上就是监理说了算,动不动就下“停工指令”,这是做不好监理工作的。就施工单位来讲,如果监理人员事前与之交流沟通过,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会按要求进行施工操作的。

2.3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进行管理。

2.4加强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在工程施工前,监理方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且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监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监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2.5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提出整改。在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时,首先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写好验收表单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资料是否齐全,合格证、试验报告是否齐全,各层标高、轴结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单位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方检查。监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不能口头讲,待施工单位处理或返工完后,还要再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保证质量。

2.6在重点部位加大平行检验的力度,提高平行检验的质量。平行检验强调的是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某些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进行质量判断的能力。由于工程建设监理不是单一的管理专业,还必须有必要的验证性的具体工程建设实施行为,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针对某些工程部位、试验、材料等,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检测手段,进行检测验证,达到一切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为加强质量过程控制提供有力依据,实现监理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保证监理工作的高水平,高效率。平行检验针对的检验项目主要是对质量验收统一标准中规定的建筑工程中那些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作用的“主控项目”和部分“一般项目”。其检验项目应是可重复的,即对检验项目的性能能够进行再次地测量、检查、试验等,如运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建筑物方位的复核测定,使用先进的无损伤设备,对焊接质量的复核检验,运用计算机对某些关键部位进行结构验算或工艺设计的复核等,此外还有对某些结构部位标高、尺寸、偏差、位置等的复核检验等。

3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最关键环节。监理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一个重要体系,是加强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素。不同阶段的监理工作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施工阶段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提高施工过程监理工作的作用,对提高工程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式敏.《浅谈建筑施工监理》[J].民营科技2008(11).

[2]赵儒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与验收》[J].科技资讯.2009(10).

[3]张华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篇5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应用有着其自身的必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了提升工程自身强度、缓解工程缺陷带来的影响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1)提升工程自身强度。提升工程自身强度是我国建筑工程一直注重的施工目标。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许多高层建筑及其地下室的施工质量也开始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应用必然能够促进地下室以及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2)缓解工程缺陷带来的影响。通常来说在我国现今的许多建筑工程中都存在着混凝土使用量过大、自身强度较低、容易产生变形、温度耐性较差等缺陷。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还通常具有施工量较大、连续性较强、较难进行操作等缺陷。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地下室施工技术进行应用则能在缓解建筑工程缺陷带来影响的同时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有效提升。

2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地下室施工技术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主要内容包了土方开挖的有效进行、施工缝的合理处理、变形缝的合理处理、提升墙、梁、柱、顶板等部位施工质量、后浇带的有效处理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

(1)土方开挖的有效进行。土方开挖的有效进行是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在地下室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当注意用大型机械挖到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求深度,然后凿出桩头并且在挖掘过程中确保桩头没有被碰到并且桩基没有被损坏。除此之外,在土方开挖的有效进行中工程施工人员还应当注重开挖一条排水明沟,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就将基坑中积聚的雨水进行及时的排除。另外,在土方开挖的有效进行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注意认真检查基坑的环境并且及时处理基坑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促进土方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

(2)施工缝的合理处理。施工缝的合理处理能够促进地下室施工强度的有效提升。众所周知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地下室的位置结构原因通常会导致其承受的压力较大,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地下室施工裂缝的处理就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工程的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人员应当确保地下室内外墙的施工缝留在地板面上400mm的地方并且水平或者竖直的施工缝在地下室其他地方不可留设。除此之外,在施工缝的合理处理过程中工程施工人员应当在混凝土浇筑以前对施工缝进行及时的清理,并且在处理完成之后铺上砂浆,最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从而在此基础上促进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效率的有效提升。

(3)变形缝的合理处理。变形缝的合理处理与施工缝的合理处理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伸缩缝与沉降缝都是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为了更好地防止结构物因为沉降、伸缩、移位等因素导致工程损坏的变形缝。这意味着如果变形缝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则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巨大的质量影响。例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因为变形缝的出现而导致地下室渗水问题严重化则会进一步造成地下室的积水和混凝土的耐久度的降低以及建筑物年限的缩短等严重的工程问题。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并且对变形缝的浇筑和止水带安装以及填缝等工序进行细致的处理。另外,在变形缝的合理处理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应当将变形缝清理干净并且用特种水泥和细石子等材料进行注浆工序,该工序的施工顺序是先底后侧层层注浆,然后还要进行变形链的柔性处理,最后才能将注浆管用气焊烧平,最终促进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强度的有效提升。

(4)提升墙、等部位施工质量。提升墙、梁、柱、顶板等部位施工质量对于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在建筑工程的地下室墙、梁、柱的施工过程中其浇筑工程都需要用到相应模板的钢筋。与此同时防水木胶合板也是地下室墙、梁、柱、顶板浇筑过程中常常的得到使用的模板。除此之外,在提升墙、等部位施工质量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按剪力墙的大小来进行木胶合板的剪彩并且使其达到相应的工程施工要求。;另外,由于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面积通过都很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在确定模板的长度时应当高度注意,即当长度过长时通常会形成膨胀变形问题。因此在地下室的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应当要用止水环撑头的方法来防止浇筑时产生膨胀变形并保证墙体厚度和防水性达到设计要求,最终促进建筑工程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水平的持续提升。

(5)后浇带的有效处理。后浇带的有效处理是地下室施工技术应用的核心要素之一。通常来说在建筑工程的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当混凝土的的强度达到设计值的0.7时,方可处理施工缝;当混凝土的龄期大于60天时,才可处理后浇带。开始养护混凝土的时间在浇筑混凝土12h内,方式为浇水养护,养护时间大于14天。管道穿墙衔接处理在管道与前提的衔接处,可采用的技术为止水翼环和钢管套管,防水卷材粘贴在混凝土墙板迎水面,增加l~2层卷材附加层在管道的根部。若穿墙的管道为PVC塑料管道时,采用柔性密封衔接技术,用柔性密封填料嵌填管道与钢管套管间隙,为了不让柔性密封填料溢出,用法兰压紧管道内侧;卷材防水层密封粘贴于管道外侧,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3结束语

篇6

1.1背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己经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存在。近几年来,建筑安全事故屡有发生,每年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数和建筑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的对策和措施。

1.2国内建筑安全的状况我国建筑工程的安全状况:目前,我国建筑业施工技术水平、建设管理水平层次不齐,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的滞后,因而目前建筑业的安全形势很严峻。

1.3国内关于安全评价理论的研究国内的安全评价研究:20世纪80年代,安全系统工程引入我国,受到许多大中型企业的重视。在很多企业,事故树分析和安全检查表方法己应用于生产班组和操作岗位。许多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制定了安全评价标准和安全检查表。程杰提出了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引入安全评价的理念;丁传波等人运用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分级;雷中英等通过建立物元模型及关联函数,结合与建设工程安全评估有关的因素,基于物元分析方法对建设工程安全分级评价做了研究。

2建筑施工“六大伤害”事故类型分析

2.1事故的定义事故是指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的,非预谋性的意外事件,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

2.2建筑工程事故诱因事故诱因可以分为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因素等。前三种为直接原因,第四种为间接原因。

2.3建筑施工事故致因分析

2.3.1高空坠落分析①高空坠落事故分为9种坠落事故,其中包括:登高过程中的坠落、临边洞口坠落、脚手架上坠落、悬空高处坠落、梯子作业坠落等。②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包括:扣件不符合规定要求;在脚手架上打闹、休息;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应当说明的是,每种原因都是彼此制约的。

2.3.2坍塌事故原因分析①坍塌事故的分类坍塌事故分为以下几类:模板坍塌;土方坍塌;拆除旧房等。②坍塌事故的原因,模板坍塌是由于模板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土方坍塌的原因,就是在挖土中该放坡的没有放坡,没有设置临时支撑等。

2.3.3物体打击分析①物体打击事故分反弹物、空中落物。②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分析物体打击事故可能是操作过程中错误操作;作业人员;相关操作缺乏标准的规程等。

2.3.4机械伤害原因分析①机械伤害事故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辗、切、绞、割等伤害;②机械伤害的主要原因有:操作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操作;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等。

2.3.5起重事故分析①造成伤害事故的起重机械主要集中在流动式起重机、桥(门)式起重机、升降机和塔式起重机4类。②起重事故分析。造成起重机械事故原因有挤压碰撞、吊物坠落等。挤压碰撞造成挤伤的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常见吊物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和原因:重物、吊装绳或专用吊具从吊钩钩口脱出;超载起吊拉断钢丝绳等。

2.3.6触电事故原因分析①触电事故分为电伤和电击。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②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破损设备线路未及时更换;防护措施不到位;电气设备不合格等。

3基于层次分析的建筑施工安全综合评价

3.1建立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①目标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动态性原则。

3.2建筑施工安全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它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AHP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通过两两比较方式确定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通过判断以决定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顺序。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层次分析法基本思路为:①建立递阶层次结构。②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B。③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层次分析法需要一致性检验,计算过程复杂,并且当无法满足一致性要求时,该方法就无法使用,且心理学实验表明,当被比较的元素个数超过9时,判断就不准确了,也就不能直接应用层次分析法。针对AHP方法这一不足引入了G1法,它通过对AHP进行改进,在确定各指标权重过程中不需要构造矩阵,无需一致性检验,计算量比AHP法明显减少,方法可操作性强,便于应用。

3.3建立递阶层次模型在深入分析目标问题之后,将目标中包含的因素划分为不同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等。

3.4层次分析法

3.4.1评价集的确定评价集是对各层次评价指标的一种描述,它是评审人对各评价指标所给出的评语的集合。本文中确定的安全的评价集分为4级,具体为:V={v1,v2,v3,v4}={优,良,合格,不合格}。

3.4.2模糊判断矩阵确立组织评审团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二层各个元素进行单因素评价。

3.4.3综合评价对各个因素做出评价以后,按隶属关系和层次由下往上逐级进行评判,低层次的多因素评价综合形成上一级对应的单因素评价,这样便构成了多级综合评判体系。运用模糊矩阵进行综合测评,利用式计算评分值:B=A•R。对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与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求出模糊评价结果:W=B•DT。

3.5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层次分析法的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法的评价集以及模糊判断矩阵的确立,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评价。权重的确定过程中引入了G1法及其算法步骤,从而对计算过程进行简化。

4结论与展望

4.1结论在施工中主要的伤害类型属“六大伤害”,即:高处坠落、坍塌事故、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事故、触电事故。本文依据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实践经验,确定了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模糊综合评价中,指标的权重不是在评价过程中伴随产生的,这样人为定权重有较大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指标本身对被评价对象的重要程度,但与客观实际可能会有偏差。

篇7

1档案收集整理不及时

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及时形成完整体系,确保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效果。建筑企业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对施工档案没有及时进行收集整理的问题,影响了档案的系统性,使施工档案难以发挥其作用。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受到建筑企业多方面影响,一些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中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对建筑工程施工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在企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建筑工程在建设后期,工程建设技术人员陆续撤离施工现场,带走部分专业施工技术档案,导致建筑工程后期施工档案的分散,给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带来困难。档案整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档案等专业性高的文献资料把控度不够,整理过程中难以形成具有完整体系的施工档案,给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2建筑工程施工难度提高

施工档案数量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档案数量。如果建筑企业没有做好工程项目施工档案管理准备工作,依然采用原有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办法,必然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管理质量。建筑工程的施工档案包括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档资料,随着工程建设难度的不断增加,施工档案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需要建筑企业根据具体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建筑工程档案收集质量。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因为档案数量的增多,造成档案管理难度加大,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建设资料,也被保存在施工档案中,而工程总结、竣工验收等重要资料却没有被完整保存在施工档案中。

3施工档案资料的有效性缺乏

保证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是一项周期性长的工作,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的档案资料因为复印份数少或保管措施不到位,施工档案资料没有真正受到保护监管,难以保证其有效性。建设施工过程中,因为某些项目的负责人并不是时时都在施工一线,一些重要的现场资料填写,会出现代签现象,难以保证施工档案的有效性。因为施工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薄弱,没有及时将施工档案转交给业主,或在完成施工档案的转交之后,并不及时对施工档案重新进行收集整理,错过了施工档案交付后的最佳整理期,给建筑施工档案的最终价值成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档案的利用过程中,一些建筑单位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施工档案的重要性,对施工档案的利用也仅限于工程验收证书、工程最终预算等方面的查验,其他价值性更高的技术文档并没有真正利用,给施工人员造成施工档案实效价值并不大的错觉。

二建筑施工档案管理主要问题的成因

1施工档案管理制度落实效果不够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还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实际工作中,各建设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对施工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存在差异,影响了施工档案的统一管理。由于没有健全的施工档案管理制度,导致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档案的管理随意性大,难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质量。随着建筑工程建设难度的提升,档案资料数量越来越多,没有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做支撑,导致档案管理效果难以落到实处。

2建筑建设单位和建设人员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建筑建设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仅仅把工程施工档案管理工作当做建筑工程中的一般临时性工作,没有制定企业内部的施工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缺乏专职施工档案管理人员,难以保证施工档案管理质量。施工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在一些建设人员看来是一项苦差事,导致档案管理积极性不高,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中,没有做好鉴定验收工作,材料归档范围没有明确,影响了施工档案管理工作效果。

三加强建筑施工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

1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

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要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在明确了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之后,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整理效果。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收集内容主要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资料、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文件材料和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的所有文档资料。项目施工前的准备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开工审批表、设计图纸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主要包括设计变更、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工程定位测量等资料;竣工验收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资料包括项目竣工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等。在明确了项目施工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后,严格按照范围要求完成档案收集整理。

2加强建筑企业的制度建设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程度企业根据我国对现场施工档案的具体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建筑企业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效果落实过程中有章可循。建筑企业要积极通过开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建筑工程人员对施工档案的重视程度。建筑企业在施工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克服传统管理经验,对施工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明确,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档案的质量。

3保证施工档案的真实有效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档案,必须保证施工档案的真实有效,从档案形成的源头开始,把建筑档案的形成融入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根据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对档案形成进行有效跟踪,保证施工档案的真实有效。

四结束语

篇8

1.1工程项目施工自身问题和普通施工项目比起来,高层建筑对技术要求会更高一些,且工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会更多。在高层进行施工时因为高空坠物砸伤人或预留洞口坠楼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因高层建筑的整个施工工期较长,致使很多机器设备在现场放置的时间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施工设备可能会出现反运行状态,给工程项目带来危险。加上工作人员若不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就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2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问题随着人们对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组对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因为施工安全体制不健全,致使很多施工现场的管理规定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加上施工工程安全管理部门没有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监管,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此外,部分施工单位还存在着为了节省开支,撤销安全管理部门的做法,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安全管理造成影响。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及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又连接企业经济效益的工作,所以一定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将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列为重点工作。

1.3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问题现阶段,建筑公司对于建筑工程安装技术和科技含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其设计到的专业面也越来越广,且对每个专业除了具备自己本身的特定技术外还要满足其他专业施工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合理需求。若果技术成名考虑不周全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当下建筑公司对于施工项目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技术难度,同时导致各专业领域出现矛盾。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对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应用不到位也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危害。

2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策略

2.1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责任为保证施工项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完善的目标体系的制定对整个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同时,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安全施工,人人有责的理念。当安全管理目标确定后就将其进项分解,然后交由下面的工作人员进行落实,各环节均应制定有针对性且目标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全监督、管理和宣传环节的责任,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

2.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首先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排查,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寻找的安全隐患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问题扼杀在施工过程中,而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则通过检查,然后及时进行整治,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需及时上报上级主管并寻求最快的解决方案。其次,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全方位监督,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章作业等情况应予以制止并及时对其进行纠正,以确保施工流程的规范性。最后,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进行管理,对施工过程中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儿的人员实行有责必究,加大监管制度和处罚力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2.3加强对危险源的安全掌控施工过程中有众多因素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安全施工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应对工程项目的特点、规模等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将施工人员伤亡等安全风险因素考虑在内,对施工设备、人员和施工材料等各方面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推断出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管理要点,然后将发生概率大,安全隐患指数高的危险源作为重点进行掌控。除此之外,还应就危险源掌控的实际情况,有效引进国外先进安全检查设备,构建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救援队伍,以便于在发生危机情况时,能够最快速度对其做出控制,将损失降到最低点。

2.4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保证工程项目高效施工的前提下,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各项施工内容的规范性操作,还要结合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安全责任和安全培训进行划分,以便明确各部门之间的经济责任。刺猬,为防止出现安全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在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不断提高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2.5做好各项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宣传工作工程项目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使得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时存在着很多管理因素、人为因素,一定程度上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究其根本还是人为因素最关键。只要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对安全隐患的控制能力,就能够提高整个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同时,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实行奖惩制度,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施工项目。

3结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