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建模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2-06-04 21:23:0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建模艺术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模艺术论文

篇1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培养和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已引起国家、社会和家长的重视。笔者通过实践,对学院艺术教育模式的的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笔者认为,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以新的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质量观为指导,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实施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制订不同层类的艺术施教基准,构建学校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以确保学校艺术教育质量不会大起大落,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我院是一所成人高等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小教、初教类师范生,近年来,毕业的学生大多走向小学。这对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势必提出新的要求。而针对我院当前艺术教育而言,资金不足、师资缺乏、硬件奇缺是实际的问题,但如果利用现有的资源,加紧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是保证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一、在学校教学方面,应形成适应学校质量标准的艺术教育模式

制订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管理的标准细则、课程评价、学生成果评价,从而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在教师方面,加强艺术教师素质和队伍建设。如教学技能的提高。如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组班教学。现在我们已经在试行“l+X+X”这个模式.1表示每学年要上一门必修课,必修课中第一学年为书法,第二学年为硬笔书法,X为选修,在选修课中第一学年为美术,第二学年为音乐形体舞蹈。另一个X是参加一个艺术社团,学习一项艺术技能。

二、在实践方面。将德育与艺术教育活动的结合

把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的载体: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艺术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内提高质量的同时,要把课外作为课内的拓宽和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我院每年都有志愿者组队赴周遍城市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文艺宣传晚会、采风、美育教育等,它不仅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初为人师的艰辛,了解了各地美育教育的现状,也检验了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丰富并完善了自身的专业结构,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组建学生社团。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信仰型、学术型、文娱型、实践型等四类

其中文娱型社团是以成员的兴趣、爱好相同为基础、为满足其成员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建立的非专业化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学生社团;实践型社团是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勤工助学或提供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而结成的社团,如法律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建立社团的目的应该是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广大学生不仅能够在各类社团的群体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更能够在社团生活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这两类社团都可以成为学校艺术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这些社团,管理好教学以及社员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每个社团配备一位专业指导教师,每周进行专业训练。在学生社团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参与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而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师指导社团的积极性主要应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来自于对教育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来自于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提倡。除此之外,校、系两级也可以运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来加以刺激。如:教师的指导活动折合为一定工作量,由校或系适当按其工作量支付一定报酬;也可同时将指导活动时间转化为一定教学时数.规定为职称升级的硬项指标之一等。我院的社团指导老师就享受“折算课时”这个待遇。

(二)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各项审美实践活动。如每年4月开始的社团文化艺术节.是各个社团在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推出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说原创小品短剧比赛,服装设计汇报展演、书画比赛、歌舞专场等等,成为学生认识美、实践美、创造美的舞台。

四、研究成效

(一)艺术课的“I+X+X”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收到预期的效果

1.大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调动了众多学生参与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喜爱艺术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通过细致人微的情感陶冶和艺术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出他们的艺术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2.艺术技能的专项学习,培养了一批艺术尖子学生。在没有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较短的时间内涌现出大批“艺术能手”.充实校园文化生活。美术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艺术绘画展.书画展,越办越大,艺术水平越来越高。音乐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艺术表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艺术专项的学习,为一些学生发现自身的艺术能力.为今后就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举办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校园的主流文化.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1.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的文化环境。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尚未成熟的审美观、价值观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甚至导致一些人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认为,青年学生所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不比其面临的“人身安全”问题轻,二者重要性是一样的。“人身安全”事关青年学生的生命,而“文化安全”问题事关青年学生的另一种“生命”,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成为一个各方面健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命”更为重要。因此下工夫开展文化艺术节等系列在学生中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营造校园的主流文化,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让受教育者都能学到适合他们学习的东西。学校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校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一次次受到了美的教育,得到了美的真谛,真正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3.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将学校管理落实到终端。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属于一种动态管理,而动态管理是较高层次的一种管理形式,全校学生干部通过对每一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评判,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动态管理的一些要领,从而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策划创意、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加快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的节奏。:

五、几点结论

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总医院眼科收治的角膜移植术患者42例(42眼),男29例,女13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8±4.9)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局部麻醉,显微镜下操作,植床制作时剖切清除角膜表面的新生血管膜或胬肉组织,范围在角膜缘后1~2cm的浅层巩膜,保持创面平整光滑,利于术后上皮修复,于角膜缘处剪开球结膜,根据结膜异常范围剪除3~5cm近角膜缘部的球结膜;在供者的上方角膜缘取材,取下游离的三维植片,铺于植床上展平,清除干净房角和虹膜隐窝处的脓性渗出物,止血,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植片和植床的角膜缘[1]。手术结束后在结膜下注射一定剂量的散瞳剂、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然后加压固定包扎3~4d。

1.3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方式: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案口头讲解为主,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操作、演示,发放疾病防治宣传卡片,病区制作宣传板,护理查房时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角膜病的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与患者及家属互动,一起探讨有关康复的相关问题。健康教育的内容:①入院教育:患者入院后,为了让其尽快熟悉医院、科室环境,首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须知、科室情况、经治医生、责任护士等情况,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区情况和相关辅助科室的位置、检查时间,使其对医护增加信任,对治疗有信心。②术前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尽力多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做好具体、全面、准确的入院评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既往病史等相关内容,观察患者饿情绪、神态、精神面貌、行为、认知并积极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判断[2]。用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的特点,医生的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手术前1d,叮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尽量不要洗澡、洗头发,以免引起患者感冒咳嗽,洗发液刺激眼睛,引起结膜红、肿等,都是术前禁忌。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术前准备时按眼科常规内眼手术准备:剪短眼睫毛、用常温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和结膜囊,如并发角膜穿孔的患者,严禁冲洗洗泪道和结膜囊。③术前详细讲解手术目的、方法,教会患者掌握抑制及打喷嚏的方法,避免术中咳嗽,如用舌头顶住上腭,用拇指压在人中穴,不能突然用力,缓解紧张。④由于需做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患病时间长,易烦燥,对手术既抱希望又怀疑,担心异体角膜排斥反应,故患者心情焦虑、心理压力大,因供体的原因,我国普遍存在角膜来源较少的问题,患者多数是急症入院,需要等待供体,易产生烦躁、郁闷等情绪不稳状况,护理人员的耐心解释、安慰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在术中主动配合医生,取得手术成功。

在查房、处置时,不失时机地与患者交谈,帮助患者客观的了解自身情况,提高患者应对困境的能力,建立恰当的心理疏通途径,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保持其稳定的心理情绪,把不合作转化为积极配合,消极情绪变为积极情绪,不良心理状态转为健康心理状态[3],使患者的情绪逐渐趋稳定,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减轻术前焦虑。术后健康教育:①术后患者出现头痛、恶心、术眼胀痛,患者可能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士要及时与患者沟通,说明是正常的术后反应,给予心理疏导,让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疼痛、解除焦虑。②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状况:观察患者眼部敷料包扎情况,有无渗血、渗液情况,如有渗出过多,及时报告医生;做治疗、处置时,重点观察角膜变化,观察是否透明,有无浑浊,以便及时发现有无排异反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是否有感染症兆。③术后点眼液、眼膏时,轻轻分开下眼睑,应把眼液、眼膏滴入下穹隆结膜囊内,然后将上下眼睑轻轻闭合。切忌将药液直接滴到角膜上,避免刺激角膜。④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防止碰撞术眼,损伤角膜;减少弯腰,避免用力挤眼、打喷嚏、咳嗽,以免引起眼压增高。⑤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便于消化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忌食辛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粗纤维的食物可防止便秘,有利于伤口修复,如患者有便秘,应及时对症治疗,防止因大便干燥引起腹压增高,压力增大可导致眼内出血或伤口缝线裂开[4]。出院教育:①嘱患者按时用药,加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指导患者如何滴眼液、涂眼膏。②患者认为治疗已结束,在饮食、运动方面不再注意,护士应注意叮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宜食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不要揉眼,不可以做重体力劳动以及剧烈运动,要保持眼卫生,预防感染。③注意不能用眼过度,保证有充足的睡眠,避免强烈的光线刺激,尽量少看电脑、电视。④嘱患者在出院后的1周、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来门诊定期复查,如发现有视物模糊、眼痛、充血、视力下降、移植植片混浊等情况时,立即返院就诊,避防排斥反应的发生。

2讨论

篇3

【关键词】 数学建模;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考试方式

目前数学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化医疗器械、医疗诊断方法、药物动力学以及心血管病理等医学领域。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引起了医学的划时代变革,而这些应用基本上都是通过建模得以实现。长期以来,医学院校的高等数学课在学生心目中成为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课程。问题在于课程体系中缺乏一门将数学和医学有机结合的课程——数学建模。它为医学和数学之间架设起桥梁,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理论知识形式,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本质的直观理解,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传统数学教育模式是个冲击,相应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

1、医用数学建模课教学设计改革

1.1 通过医学问题,设计模型数学情境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医学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与传统的医学教学设计不同,数学建模课以实际医学问题为出发点,学生在具备一定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医学实际问题出发点,要求收集必要的数据,这部分可以留给学生作为课前预习。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这个环节关键是: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舍去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做适当假设,使复杂问题得到必要的简化,为下一步模型建立打下基础,从而在医学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情境。

1.2 运用数学知识,设计模型建立[1]

这是整个教学环节成败的关键,医科高等数学教学有别于理工科,理工科高等数学的学时较多,教学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强,医学高等数学更侧重于数学在医学上的应用,并通过医学问题的解决加深巩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在上一步去粗取精把握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设置变量,利用数学工具刻画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数学模型,衡量一个模型的优劣全在其作用的效果,而不是采用多么高深的数学方法。模型可以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结果,也可以运用mathematics或matlab求数值解,教学设计核心问题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发现问题解决方程式。

1.3 检验合理性,设计模型完善

建模后引导学生对数学结果进行分析,设计分析求解结果的正确性,求解方程的优越性,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分析及求解模型的延续性、稳定性、敏感性分析。进行统计检验、误差分析等,从而检验模型合理性,并反复修改模型有关内容,使其更切合实际,这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并结合医学实际,温习医学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分析结论,设计模型回归实践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利用已检验的模型,设计、分析、解释已有的现象,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启发学生这样的模型代表特点是什么?可以解决哪类医学实际问题,并引出运用相同方法可以解决的数学模型问题留做学生课后练习。

2、实例检验

在2003年流行性的传染病SARS爆发,对于复杂的医学问题适当假设:某地区人口总数N不变;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平均人数常数λ ;人群分两类易感染者(S)和已感染者(I);根据假设,建立SARS数学模型NdIdt=λNSI ,得到解I(t)=11+(1I0-1)e-λI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当∞时,I1 ,即所有人都被感染,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因为忽略了被感染SARS后,个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人群还分出一类移出者R(t),设μ 为日治愈率,此时微分方程为:dIdt=λSI-μI

dSdt=λSI

I(0)=I0,S(0)=S0 ,

解得I=(S0+I0)-S+μλ ln SS0 ;引导学生代入北京4月26日到5月15日SARS上报的数据基本复合实际。获得的结论我们可以运用指导目前蔓延的禽流感疾病,预测流行病的传播趋势,及时有效的采取防御措施。

3、采取有效措施,重视教学方法改革

3.1 变革课内教学环节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知识获取,个性发展,能力提高放在首位。课堂强化“启发式”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减少课堂讲授,增加课堂交流时间,将授课变成一次学生参加的科学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尝试,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选用的案例都是医学实际问题,并通过设计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建模的适用性、有效性,在某些案例的讲授环节注重讲解深度,注意为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相关问题,这种建模方法还可以使用到哪类问题中?建模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运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该数学知识还能解决什么样的医学实际问题?

3.2 深化课外实践改革[2]

数学建模课应通过案例卜椒í踩砑彩道彩笛檎飧鲇行У慕萄模式,建模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涉及广泛的数学知识、医学知识等,采取导学和自学的相结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课内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留作业、出开放性思考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收集资料,自学知识的盲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建建模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循序渐进,实施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4.1 开卷和闭卷相结合[3]

开卷是布置一个大作业,三、四道医学类实际问题,同学自由组合3人一组,从资料收集、模型准备、模型假设、计算方法、模型改进、推广到论文撰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跟踪,指导是有度的,教师不干预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尊重个人意见,只是关键时刻指出问题所在,在开放开始中使学生成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一个科研课题,并以书面形式上交,作为开卷考试的成绩评定依据。

4.2 鼓励性加分作为补充

在课内教学中,对于表现突出,勤于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同学给予加分的鼓励,即使提出的想法有些偏执也要加以引导、勉励学生提高;在课外实践中,对于组织得力的小组长,积极收集材料,锲而不舍努力专研的学生也应适当的加分。

篇4

我是通过他的作品来作出如上判断的。在读到他的作品集之前,我是先闻其人,再见其人,最后一睹作品的。我的判断也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整过程。开始听许伟东兄谈论他时,我是把“张学群”这三个字与“一个颇有政绩的地方官”和“卓然有成的书法家”叠合为一个混合的形象的。直至一睹其人,见其谈吐温而雅、交接谦而和,俨然一醇醇儒者。我心中不禁暗暗纳罕起来,后来知道了,他大学时专业是哲学。

尽管我所见到的张学群的作品不能提供我对他作品发展轨迹的完整认识,但其中所呈现的那一部分,已足以昭示他所梳理过、解决过的一系列问题。其处理这些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以及最终所呈现的面目,已经显示了他的才能。

张学群书法给我的第一印象,在于“气息”。对联“艺贵天真,人在风骨”是他作品集中的第一幅作品,也许应该视为张学群的代表作。气息淡雅、宁静而悠远,氤氲在点画的毫芒之间,很好地实践了文辞的主张。米芾是把“平淡天真”作为审美的最高境界的,董其昌同样如此。张学群在审美取向上,与前辈大师声气相通。他敏感地捕捉到自身气质、性情中与古人相契合的那一部分,陶养乎中,进而化为己有。

气息必须通过技法才能表现出来。几件篆隶作品反映了他较好的技法修养,线条在不疾不缓的推进中保持平稳的节奏,完成一个个匀称空间的切割,最后营造出一种宁静朴实的氛围。傅山和董其昌都前后多次谈到赵孟\,说他的作品“妙在古淡处”。这样看来,技法娴熟的作品,自然而然会生发出一种难以述说的气息。

对外界资源的吸纳转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才能。张学群令我惊讶之处正在于此。他的书法生涯,是伴随着一连串的书法活动展开的。在他的艺术简历里,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大学时期的书画社社长,他的作品不断参加过大学及他所工作的行业部门的展览;担任书法家协会的职务,举办书画展,出版作品等等。除了自身修为之外,他还源源不断地通过与外界的接触,调试自己的触觉,探究自身发展的多种可能。这些显然不是仅仅光凭书法家固有的感觉就能做到的。张学群的书法策略,应该经过更多的理性梳理,而这些,都明显地反映他的作品上。

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张学群还细致地营构过自己的“章法意识”。作品集中《启功论书绝句》横披,作于洒金宣的“臣书刷字墨淋漓,舒卷烟云势最高。更有神通知不尽,蜀缣游丝到乌丝”,文辞内容奔放洒脱。按照我的理解,张学群一贯的书风是与此并不特别契合,因而他至少采用三种方法对此作品进行了处理:适当加大线条粗细浓淡的变化,突然增大字形(最后四字),使之占满竖向空间一行,以及在整幅作品上钤满印章。作品由此古意盎然,仿佛邂逅宋人信札。

安徽地跨南北,东靠江苏、西接河南。这两地是有名的“书法大省”,已经形成较为统一的,而又面目迥异的地域风格。我不知道张学群是把自己当作南方还是北方人,不过从作品看来,他的内心主要还是徘徊着清雅的江南情调,同时调和着一些北方的质朴,碰撞奔突的声音在内心回响是难免的。

另外一件书写《启功论书绝句》的横披作于毛边纸,纸质的转换使线条的推进颇具阻力,浓淡变化加大,字结体开张,章法也错落有致。其中“久寂”、“寥陵”的空白处理颇具想像力,两字下面都留有同等面积的空白,占作品高度的一半。后面也留有大面积的空白,与此遥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久寂”、“寥陵”两个词并不具有实际意义,而是分别与上一字产生意义关联,使作品文辞联缀具有陌生感。字形以奔放取势,又统一在雅致的整体氛围中,有一种“淡淡的狠”的意味。

《石涛画语录》和《苏轼雨中看牡丹》反映了他所作的另一种努力。作品笔肚入纸,通过对纸面的强行摩擦以及大块面的墨色对比,线条的疾速运动,来表现另一种恣肆情调。作者也许正是这样来尝试笔法、墨法、空间、时间之间各种关系变幻的可能。而这些,与他大多数作品的气息、面貌是迥异的。也许儒雅如张学群,也有“疏狂如阮籍”的另一面吧。

艺术家其实是通过审视自身与周围的距离和联系来解决属于自己的“这一个”问题的,这才是他能够区别于别人,并发出自身声音的重要原因。不可避免地,在张学群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的印迹,也不难发现流风所及的影响,这点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他能否在古今大师的合奏中发出自己嘹亮的声音。而我们欣喜地看到,他的声音正在合奏的背景中挣脱开来,冲击着我们的视线、心胸以及精神,使我们对之凝视。

篇5

论文关键词: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新型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它由多门学科交叉而形成,是探讨和研究以及使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进行检查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本门课程主要包括:X线检查技术、数字X线检查技术、超声检查技术、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等,既包含部分医学内容也包含物理、化学内容,是检查疾病重要手段,在临床医学领域中起重要作用。

1.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建立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组建立的“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教、学、做加以融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反复训练中得以加强,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上述4个环节中得到提高。具体内容如下:

1.1预习式临床见习:在普专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开课的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将本专业学生分组去附属医院影像科室,进行临床观摩见习,提前接触影像设备,提前接触病人。见习半年后于第二学期初,开始课堂讲授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内容,完成了“先看后学再练习”的第一步,为下一步理论学习做好铺垫。此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预习式临床见习”。

1.2理论教学: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环境。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及网络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放射科、CT检查室、MRI检查室等科室去讲授,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放射技士(师)考试所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教育学论文,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以提高学生在日后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

1.3实训教学:改革实训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日标[1],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2]。采用“模拟临床实训”的教学模式。影像实训中心有2个专业多媒体教室,4个先进的阅片室,3个X线检查技术实训室分别安装有2台200mA、1台500mA国产X线机,1个胃肠造影实训室并配有1台X-TV及1个示教室,1个CT实训室等,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实训教学采用“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式”、“学生自己操作”、“综合设计性实训”等教学方法。在课程学时安排上,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学时,保障学生动手时间,强化学生动手能力[3]。在理论及实训课程结束之前2个月,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强化培训,培训的重点是针对临床上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方法,以缩短学生与毕业实习的距离。

1.4毕业实习:第三学年,将学生安排到省内、外46所二级甲等以上实习医院进行毕业综合实习,进一步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要求。

2.四位一体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数字化X线机、CT机、彩超现已普及到许多基层医疗机构,MRI也广泛用于县级医院。针对临床实际的发展变化,《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体系和知识摘要求掌握的内容贯穿其中、渗透考试的题型及知识点,实施“课证融合”以提高学生在日后的放射技士(师)考试中的应试能力小论文。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建立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六大教学模块,即第一模块:X线检查技术:重点进行摄影和技术及造影技术教学;数字X线摄影技术注重成像原理和影像后处理教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注重摄影和减影设备及造影器材的教学。第二模块:CT检查技术:重点讲述CT成像原理和CT扫描技术。第三模块:MRI检查技术:重点讲述MRI成像原理和MRI扫描技术。第四模块:影像核医学检查技术:重点讲述核医学成像原理和检查技术。第五模块:X线照片冲洗技术:重点讲述照片人工冲洗技术、自动胶片冲洗技术和激光打印胶片技术及操作注意事项。第六模块: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着重从质量管理学的角度讲述质量管理的意义。

3.四位一体教学考核内容的改革

采用“笔试+技能操作+平时作业+实践报告”的综合考评。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通过测评,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加大实践考核的权重,使其考核总分值与理论考试成绩持平。考核内容以临床放射技士所应掌握的技术标准,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四位一体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该课程组教师共20人,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6人,专兼职教师比例7:3,“双师型”比例占65%,专职教师中“双师型”占95%,保障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10人,占50.0%,41-50岁的教师8人,占40.0%,50岁以上教师2人,占10.0%,教师后备力量充足,形成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梯队。通过高级人才的引进,青蓝工程的培养不断提高师资教学质量,使师资队伍具有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教育理念,不断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利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5.四位一体教学改革的体会

“预习式临床见习-理论―实训-实习”四位一体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教育学论文,充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影像技术的操作技能,毕业即可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该教学模式时刻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融知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为一体。教学中采取学校与附院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学校影像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室的人力、设备等优势,把部分理论课堂内容直接搬入到影像科室去讲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场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4:5(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6%),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达到了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理论水平扎实、技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技能性毕业生。学生结业后能按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熟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独立完成X线投照技术、CT检查技术、照片冲洗及影像质量管理等技术,学生毕业后追踪调查反馈均表明“学生的动手力强,基础知识扎实”,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教师队伍建设得到提高,课程组教师进修3人次、又取得硕士学位2人,双师比例达到100%。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办学特色,围绕着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为基层医院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景玲.唐宇天.影响技能达标的元素及对策[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8-320

[2]唐陶富,朱梅初.高职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10-12.

[3]马琼英,周宇,戚跃勇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与带教体会[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6):45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