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学德育工作论文8篇

时间:2022-04-06 15:59: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德育工作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德育工作论文

篇1

关键词多元社会教师德育工作

身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体会是最深的: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教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作为中学的班主任,压力则会更大。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不仅仅是普通中学的教师有此感受,一级重点高中的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困惑。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他们虽然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同大小的差异,但是生活背景是相同的,因此,也有着独特社会背景下的独性。

我所面对的是浙江省二级重点高中的学生,这个群体比起一级重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要差一些,但是比普高和职高的学生又要强一点,因此也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作为仍然以高考为评价标准的高中教师,我在工作中最大的困惑并不是来自教学,而是来自作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我觉得,德育问题是作为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学生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大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不远的未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与价值观。知识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但个人素质和价值观、民族素质和民族的价值观却是难以再塑造的。高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难调理的时期。

从我所接触的这群学生来分析,更带有普遍性。这群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问题,不仅仅是他们年龄上所反映出来的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还是跟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的。

首先,从年龄上来看,高中阶段,他们都在16到18岁之间,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对自己的定位最为模糊的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构成了矛盾,使他们自己也处在成熟与幼稚之间徘徊,叛逆性极强。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面对社会规范的要求或师长的教育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倾向,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懂事了,不希望大人还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也不想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项规章的制约,这就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实,他们这种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尊重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在尊重他们的意见的同时,也应该看清楚他们的个性特征的另一面,就是不成熟的一面。如果真的以为他们已经成熟了,对他们听之任之、把事情完全交给他们去处理而不过问,肯定是通不过的,而在错误面前,他们又往往会希望我们把他们当孩子一样来呵护和宠爱,不是当大人一样去批评与苛求。在这时,你会看到他们很不成熟的一面,很多事情面前,甚至连基本的是非观都还不成熟。这就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特殊的生理特征。而在这个阶段与之接触最多的老师,则无疑是要面对他们这种叛逆性心理的直接对象。而这个阶段在孩子的发育成长过程中是不可跳跃的,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则更应该倾注最多的精力来对之教育引导。这也便成了教师德育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阶段了。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造成我们这群老师德育工作困难的重要因素。当然,每个人所面对的家庭环境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他们的性格特征也不会相同,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都有着共同的背景,就是他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无疑都是家庭中的绝对重心。而现在中国家庭中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也正造成这些孩子性格成长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弱点:其一,他们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凡事都是以“我”为中心,而总是会忽视周围他人的感受和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其二,不会关心、帮助和理解他人,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比较淡漠;其三,无感恩之心,对自己的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给予自己的关心与帮助都视为理所当然,视接受关爱位自然、应该之事,不会感恩,也不知回报;其四,劳动观念较差,长期以来在家庭中有父母为之安排好一切的习惯养成他们对劳动毫无意识的心理。这些都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的带有共性的特征,而我们现在的教师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孩子,为了对社会的未来负责,作为今天的中学教师,尤其是对这群孩子们的道德行为负直接责任的班主任,这种德育工作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此外,教师德育工作中的困惑,也跟我们今天所处的多元社会环境对这群孩子的性格影响有关。我们今天的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时期,来自东西方各方面的新的诱惑太多,老的传统的价值观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新的价值观尚未成型,这就很难对这群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形成具有说服力的价值引导趋向。尤其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我们目前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不同步的,这种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滞后性,是造成今天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社会环境下中学教师德育工作困惑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篇2

关键词多元社会教师德育工作

身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体会是最深的: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教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作为中学的班主任,压力则会更大。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不仅仅是普通中学的教师有此感受,一级重点高中的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困惑。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他们虽然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同大小的差异,但是生活背景是相同的,因此,也有着独特社会背景下的独性。

我所面对的是浙江省二级重点高中的学生,这个群体比起一级重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要差一些,但是比普高和职高的学生又要强一点,因此也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但作为仍然以高考为评价标准的高中教师,我在工作中最大的困惑并不是来自教学,而是来自作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我觉得,德育问题是作为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学生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大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不远的未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与价值观。知识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但个人素质和价值观、民族素质和民族的价值观却是难以再塑造的。高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难调理的时期。

从我所接触的这群学生来分析,更带有普遍性。这群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问题,不仅仅是他们年龄上所反映出来的阶段性特征的问题,还是跟他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家庭背景息息相关的。

首先,从年龄上来看,高中阶段,他们都在16到18岁之间,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对自己的定位最为模糊的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构成了矛盾,使他们自己也处在成熟与幼稚之间徘徊,叛逆性极强。很多时候,尤其是在面对社会规范的要求或师长的教育时,他们会表现出明显的反感倾向,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懂事了,不希望大人还把他们当孩子一样看待,也不想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项规章的制约,这就给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实,他们这种希望得到社会认可、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尊重的心理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在尊重他们的意见的同时,也应该看清楚他们的个性特征的另一面,就是不成熟的一面。如果真的以为他们已经成熟了,对他们听之任之、把事情完全交给他们去处理而不过问,肯定是通不过的,而在错误面前,他们又往往会希望我们把他们当孩子一样来呵护和宠爱,不是当大人一样去批评与苛求。在这时,你会看到他们很不成熟的一面,很多事情面前,甚至连基本的是非观都还不成熟。这就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特殊的生理特征。而在这个阶段与之接触最多的老师,则无疑是要面对他们这种叛逆性心理的直接对象。而这个阶段在孩子的发育成长过程中是不可跳跃的,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则更应该倾注最多的精力来对之教育引导。这也便成了教师德育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个阶段了。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造成我们这群老师德育工作困难的重要因素。当然,每个人所面对的家庭环境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他们的性格特征也不会相同,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都有着共同的背景,就是他们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无疑都是家庭中的绝对重心。而现在中国家庭中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也正造成这些孩子性格成长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弱点:其一,他们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凡事都是以“我”为中心,而总是会忽视周围他人的感受和对他人所造成的影响;其二,不会关心、帮助和理解他人,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比较淡漠;其三,无感恩之心,对自己的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给予自己的关心与帮助都视为理所当然,视接受关爱位自然、应该之事,不会感恩,也不知回报;其四,劳动观念较差,长期以来在家庭中有父母为之安排好一切的习惯养成他们对劳动毫无意识的心理。这些都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的带有共性的特征,而我们现在的教师需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群孩子,为了对社会的未来负责,作为今天的中学教师,尤其是对这群孩子们的道德行为负直接责任的班主任,这种德育工作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此外,教师德育工作中的困惑,也跟我们今天所处的多元社会环境对这群孩子的性格影响有关。我们今天的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时期,来自东西方各方面的新的诱惑太多,老的传统的价值观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新的价值观尚未成型,这就很难对这群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形成具有说服力的价值引导趋向。尤其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我们目前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不同步的,这种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滞后性,是造成今天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社会环境下中学教师德育工作困惑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篇3

一、学生自我教育,遵章守纪

马卡连柯说过:“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构建民主的班集体和各类学生组织也就成为了“德育”工作的首要环节。学校和班主任应对这一工作进行科学指导。班集体和各类学生组织只有按民主程序建构和运作,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学生要学生集体中学会过民主生活,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机制。学生干部要实现从“班主任的助手”向“同学的代表”的角色转变,接受同学的委托、支持和监督。班级活动应以自我教育活动、自娱性活动、探究性活动和社会服务性活动为主,实现真正自主、自律的“德育”。学生个人的荣誉感、羞耻感是在集体舆论这个大背景下形成的,是个人对集体舆论的感受,有时学生之间的批评或表扬,往往比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或表扬更有效。所以,对学生的惩罚或奖励应该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的机构来执行,而不是由教师决定。在有了民主的学生集体之后,还要在学生集体中执行有道德价值的纪律。哈代?诺克斯认为,道德主要是和形成对利己冲动的自我克制有关,它和能够并且愿意怀着并非冷淡的心情或竞争的敌意而关注他人的利益有关。他认为,孩子们的自我控制越多,就会越有益于他人,并且有益于社会的美好。所以,遵守合理的规则必不可少,学生要把行为合乎规范作为自己的义务。有道德价值的纪律,能使学生产生对规范本身权威的尊重,但这种纪律不能是从上而下的规定,而需通过学生集体的约定形成。这二者虽然都属外在的纪律,而其教育的价值却大不相同。由学生集体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约定的行为规范,不仅使学生成为规范的制定者、履行者,而且使学生承担了规范执行监督者的责任。从而把对学生行为的管理与教育变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如果在学校中形成了强有力的学生集体组织和有道德价值的纪律,那么它们将使学生从他律向自律过渡。所以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角色要从决定者、执行者向指导者转变。

二、教师合理评价,以身作则

在评价学生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班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整体上权衡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不应只是看他的学习表现和成绩,还要关注品德等其他方面。面对问题学生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不抓住问题不放,应同时看到这个学生身上积极的一面,从而和班级其他学生一起引导他通过健康的一面带动问题的转化。教师要注重对问题学生的感化,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关怀,往往会成为学生行为转化的契机。教师除了在情感方面的关怀以外,还应注重自身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心理学的实验证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比言语的影响更大。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属于强化范畴,是一种观察学习,是学生个体通过观察教师在处理刺激时的反映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未成年学生的行为往往带有盲目性,他们的判断力有待培养,成长中的学生一般不可能自发形成正当的价值选择。所以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甚至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学生便可能出于对某个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而按他的要求经常地做正确的事情。而学生体验到了在正确行为中获得的满足,做正确的事情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教师作为道德行为者和道德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采取道德的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一个教师的道德品格。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教师就必须和学生一样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他们必须做道德准则和美德的示范,才能把这些道德原则和美德从学生身上引发出来。

篇4

4、化平为奇

(1) 解构上化平为奇。

(2) 情节上化平为奇

《特殊的听众》《洁白木槿花》《距离》

5、化情为物。情人、情景、请物、情事交融。(托物言志言情)

只要信念不被打碎

在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他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不知不觉他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来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的老人的举止,将他的目光惊住了。只见那老人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有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他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有掌握好,都有一点毛病。”

他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

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那坚决打碎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他——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念不被打碎,老人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默默地,他朝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中,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他终于谋到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数年后,他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生活中,总会遇到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念,并且紧紧地握住它,准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点评]考生巧妙地在文章中安排了大学生和烧窑老人的故事,两个故事扭结一起而又构成对比、映衬的关系,富有启发作用。结尾的议论可谓画龙点睛,它浓缩了两个故事的内涵,揭示了生活的哲理:只要信念永存,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化情为事)

我的希望在远方(修改稿)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中三二班 陈鹏坤

我是一只鹰,一个翱翔天际的天之骄子。现在,我伫立在高山之巅,凝望着那缥缈的云雾中升起的红日,思绪万千,从前的一幕幕,不断在眼前浮现。

诞生

我感到窒息,我要出去!我尽全力挤出蛋壳,我看见了什么?是那充满希望的初日!我心跳加速,异常激动。从此,我开始了一只鹰的生活,在父母的引领下,逐渐成长……

展翅

我长大了,原本光秃秃的身上渐渐长出了羽毛,我已羽翼丰满。一天,父亲严厉地对我们说:“我们是鹰,翱翔天际的鹰,我们必须要学会面对天空,展翅飞翔。”我开始了艰苦的练飞历程。一次次,我从半空中摔落,伤痕累累,痛苦不堪。我想放弃。强忍疼痛,我抬头看到了那太阳,看到了希望。我告诫自己:我是一只鹰!我决不能放弃,我要飞翔!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终于成功了!我面对又一个初日,展开了自己强壮的翅膀,飞翔天际。

霸翔

我是一只鹰,翱翔天际。我要为我自己争得尊严、荣誉。我努力,不放弃希望。我在天际飞翔,每天凝望那初日。一次次,我被打败,身体上满是血淋淋的伤口;一次次,我在努力,忍受着钻心地疼痛。终于,我胜利了,我打败了这只鹰、那只鹰,最终我赢得了这片天空,属于我自己的这片天空。锋利的爪子,强健的翅膀,凌厉的眼神,这就是我,现在的我。每天傲视群雄,霸翔天际。我是一只鹰,我,霸翔天际!

浴痛

时光流逝,我老了,喙和爪子变得越来越钝,身上的羽毛也越来越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终于,我被另一只鹰打败了,我又开始了我年青时的流浪生活。

我找到了一处山洞,我住在里面,等待死亡。但这时,我又看见了那初日,希望?对,是希望!我开始了一生中最痛苦的生活——浴痛!我用又大又重的喙慢慢啄掉身上的羽毛,一片片,鲜血渗出,像那初日一样美丽。羽毛随风飘去,像满天飞雪散落山头。然后我等待。十几天,二十几天,我又长出了新的羽毛。我用喙一个一个地拔掉了自己的爪子,最后,我又自己把喙狠狠撞在石壁上,血流满地,而我无悔。又是一段漫长的日子,我忍受饥饿和疼痛,我始终坚持着,那初日是我永远的希望。终于有一天,我又长出了锋利的爪子,又尖又利的喙,我面对那初日,又一次飞翔,我开始了一个新的生命时期。

重生

面对初日,又一次展翅,飞翔!以后的我,不再追求霸翔天际,我只想面对初日,充满希望,展翅翱翔,别的一切都不再重要。我向那初日飞去,风在我耳边呼呼作响,我慈祥的眼睛充满了希望。我重生,我飞翔!

眼眶中充满了泪水,我是一只鹰,是天之骄子。我的希望是那初日,一切都已过去。我又开始了新的生命,我坚信,希望无所不在,那初日冉冉升起,阳光照耀大地,只有满怀希望才能展翅飞翔,只有奋斗才有值得自豪的一切。希望在我们心头,命运在我们手中。

彩虹总在风雨后,怀抱希望,展翅飞翔!

生活的色彩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火红的太阳,翠绿的树木,还有周围人们五颜六色的衣服…

但对于一个盲人来说,这些对他们是怎样一种感受呢?我决定“体验生活”。找出一块不透光的黑布,闭上眼,蒙好,系住。从现在开始,我就是一个“盲人”了。

咦,我是在哪来着?眼前一片漆黑,脑中却是一片空白。难道眼睛没了,大脑也失控了吗?我怔怔地站了一会儿,哦,这是我的小屋。奇怪,为什么想到小屋,首先想到的是屋内的各种色彩呢?雪白的四壁,棕黄的家具,天蓝的床单……过去,这些都是我多么熟悉的呀,可如今,我看到的只是一团黑,我只能任凭我的回忆一次次涌上心头。

待了一会儿,我小心地探着步子,摸索着走出了小屋。这是我生活了十八年的屋子,非常熟悉的屋子,哪怕是不同时间屋内的光线的明暗我都能分辨得出,可是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连走路都要靠触觉,唉……

我还要出去走走,就在小花园里(那儿没车)。我还是摸着走。这儿是石桌,那儿是石凳,那儿是……哎哟!磕死我了。我伸手就要扯下黑布,不行,我现在是盲人啊,于是我又忍住了,只觉得膝盖上火烧火燎地疼。我用手摸了摸,只是破了点皮儿。忽然想到,我连血的颜色都看不到了呀,我又想到我是在小花园里,花池里种满了月季,一阵风吹过,鼻子里充满了甜甜的香味。我又要动用我的想象能力了:满池的月季十颜十二色(五颜六色×2),在清风的带领下轻轻地跳着舞,晃着她们美丽的头,引得蜜蜂蝴蝶前来祝兴,多快活啊。可我又难过了,因为我看不到了,我只能看到无边的黑暗。

现在是几点了?我连光的强弱也分不出了,回家吧。

我摘下黑布,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夕阳西下,万物都镀上了一层火样的红,西边的天

空由红渐变到浅蓝,这些过去我怎么没注意到呢?

真好,我不是真的失去了眼睛,我还可以看到生活中所有的色彩。

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不,我没有失去,但我要更加珍惜这生活中美好的色彩。

学会看待生命

生命是一本有限的储蓄单,你每天都在开支它,直到有一天,本子上出现个赤字。

生命是一道乘法题,算一算,也有2~3万个新鲜的日子,这是生命的一条曲线,另一条曲线是身份、地位、金钱等,当这两条曲线相交时,生命的户口薄上出现零,零乘以任何数都等于零,这,真实而又残酷。

生命又是一道加法题,然而功名、利禄、金钱又在推动着人们做着这道加法题,就像是一个用8年光阴去搏得财富,赢得富足,然而就在一夜,因脑出血而崩断了自己的神经,"含笑九泉"了。虽然他赢得了金钱利禄,却用8年的时间提前支付了40年的光阴,他的财富使他做错了这道算术题。俗话说:昨天是作费的支票,明天是未发行的债券,只有今天是现金,只有把握今天,才能把你的生命装饰得无比美丽。

世界上无数个生命在创造着万物,然而两个人的相遇既是一种偶然,又是一种奇迹。可遇不可求。一个人在诉说、等待,另一个人在倾听、享受、期盼,这就是爱的至深源泉,又是缘的至身所在。

生命又需要理想,春天的花明媚娇艳,理想是含苞欲放的渴望;夏天的树枝叶婆娑,理想是生机勃勃的向往;秋天的稻子金黄耀眼,理想是沉甸甸的等待;冬天的雪漫天飞舞,理想是暖融融的火焰。有了理想,生命就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因为它永远年轻。

生命又要学会享受和承担,不要去期待生命途程一帆风顺,因为它的坚韧程度往往与他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成正比,就让生命去迎接挑战吧,不要因为一根稻草掉在头上,就大呼小叫。

活着幸福而不被它宠坏,活着困难而不被它压垮。因为生命是永远属于你的!

篇5

文/ 江苏 梅子

一、 关于复习

语文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的是日积月累,细水长流,耳濡目染。需要一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其实语文,尤其作文真谈不上如何复习。要想考好语文的话就要时时留心,功夫做在平时。

二、 可以提高作文的“法”

现在再谈积累好像来不及了,但是有一件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作文还是很有希望的。那就是在联想和想象上做足工作。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的作文在新颖性上就会有突破。

(一) 联想

什么是联想呢,最通俗的话就是由一个东西连起来想

另一个东西。联想主要有三方面:1、相同相似事物的联想。2、相反相对事物的联想。3、相关事物的联想

相同相似的事物是最普通的一种思维定向,大家想得都差不多,于是就失去了新颖性。相反相对事物的联想可以用在议论文的写作上,从正面阐述之后,再从反面讲,这样比你单纯从正面论述的效果要好得多。我重点要讲的是相关联想,对话题作文而言,相关联的东西想得越多,你就越有可能出新。对记叙文而言可以有与众不同的中心立意,对议论文而言,可以确立新颖的中心论点。

举例:滥竽充数

面对这个寓言故事你可以提炼出那些观点呢?

通常大家都会从南郭先生身上入手,弄虚作假不会长久之类的观点就来了。这样当然无新意。

1、你其实可以从齐宣王、齐缗王身上想。为什么可以蒙齐宣王呢,因为他坐在台上听,高高在上。齐缗王呢到台下来听,一个个演奏,于是东郭先生混不下去了。这样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个观点,做领导的要深入了解情况,才不会被骗。

2、你可以考虑乐队的领队,齐宣王不知道,领队也不知道吗?可以说领队不负责任,属于齐宣王(领导)用人不当。

3、对于乐队的演奏来说,如果是内行的话,出了差错一定可以听得出,但是齐宣王听不出,说明齐宣王是外行。外行不能领导内行。

4、对南郭先生左右的人来说,他们一定可以听出问题,但是没人揭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老好人要不得。

5、周围的人即使不揭发,但是为什么没人帮他教他呢,说明缺少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有人教的话,也不会落得丢了饭碗逃跑的结局。

6、周围的人帮助他的话可以提高整个乐队的演奏水平,演奏效果会更好。从而谈到集体主义精神。

如此种种发散开来,选取自己熟悉的角度来写,思路就打开了。

再举一例:

在天津有一女同志,三十多岁了,下岗。到处求职无门,原因何在?长的不怎么样。本人知道原因后下决心做整容,可是家庭经济状况又不好,这一情况被一记者得知后,写出来登在报上,于是乎得到了大家的热心赞助。

根据这一材料确立观点,大家想到的都是热心助人,关爱他人等等的。可是细想想,这其实是向传统的落后观念投降。长相和工作能力有关吗?

《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三国时魏国大官许允取了个相貌较丑的女子,拜堂后就不想进洞房,大思农桓范相劝,这才勉强进去。可是一进即出。妻子拉住他,要他留下。他就问妇有四德(德、言、容、功),你有几样?妻子回答说,我所缺的就是容貌而已,但是士有百行,君有几?许允说自己全部具备。妻子说,“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而不好德,何谓皆备?”许允很惭愧,于是非常敬重自己的妻子。古人尚且知道孰轻孰重,何况今人呢?

(二) 想象

想象就是想出一个形象。形象从哪儿来呢?就从贮存在自己脑子里的东西来想。从视觉,味觉,听觉,感觉,触觉几方面入手,根据写作的需要进行筛选、加工、组合。想象的过程是一个化虚为实的过程。

时代赋予我的天空

扬州市考生

小鸟有蓝天可以飞翔,小鱼有大海可以遨游,骏马有草原可原可以奔驰,而我呢?……

我带着疑问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朦胧间我感觉仿佛有人在轻轻地敲着我。我揉了揉迷糊的眼睛,一位穿着长衫的人站在我的面前。“这不是孔乙己吗?”我不禁叫了出来,他点了点头。我好奇地追问道:“你不是已经……”孔乙己叹了口气,略带忧伤地说:“我是死了,被那些冷漠麻木的人害死了。这也怪我自身的迂腐,不过幸好周公收留了我,不至于让我像孤魂野鬼一样。”孔乙己叙述完了自己的遭遇后,便问起我。我不好意思地垂下了头说:“其实我在想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孔乙己好奇地问。“我的一片天空。”我脱口

报出。

“天空?”孔乙己的眼神又暗了许多,“‘我的一片天空’?可惜我没有自己的天空啊!在八股取仕的考场上我名落孙山,在那个社会我没有自己的天空,又因为我穿长衫,那些短衣帮们也与我格格不入,我哪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啊?”

听了孔乙己伤感的叹息后,我不禁想到如今的社会,我的天空是多么广阔。我的思绪如泉涌般喷射出来,我一边拍拍孔乙己的肩膀安慰他,一边向他讲述着我的那一片天空。“学校是我的天空,在学校里我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我既有机会站在演讲台前公开地竞选大队委,又可以在考场上奋力拼搏理想的名次;我既可以在学校的周刊上豪情满怀地发表议论,又可以在运动场上展示我体育健将的英姿。我的天空是多么的广阔。我可以在广阔的天空中不断地追求和拼搏,获得成功和喜悦。”

篇6

【关键词】《曲式与作品分析》;公共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34-01

一、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基本概况

曲式即音乐的结构,它与和声、复调、配器这三门课程共同构成作曲技术理论的“四大件”。作为一门学科,它在音乐理论知识与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曲式课以具体、完整的音乐作品为分析对象,阐述作品整体与部分结构的区别与联系,并以旋律为主干,进而联系旋律与和声发展的关系、调性布局等有层次地展开分析,以便最终客观地诠释音乐内容与形式相互关联、完美统一的艺术整体与艺术境况。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本课程以完整、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分析对象,阐述其作品的整体结构及其下属各部分的结构样式,总结出音乐内容与音乐形式之间的关系。其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作曲技法的角度较为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与表现特征。

(三)授课对象及其要求。对于遵义师范学院音舞学院而言,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音乐学、音乐表演本科三年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乐理、和声学知识。

(四)高师《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设置情况与重要性。本课程是遵义师范学院音舞学院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时间为一年,每周两课时。同时,这门课程又是音乐考研初试的必考科目。因此,音乐学院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将该课程从内容的难度、广度进行分层,具体分为两类教学,一类是基础班,即曲式公共课。另一类是音乐理论班,主要针对有意向深入学习作曲技法的学生,以及有意向考研的学生。

二、《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班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

《曲式与作品分析》基础班为曲式公共课,其教学目的是让音乐艺术各专业的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独立分析一些共性化写作方式的音乐作品。为紧扣这一主旨,教师在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上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下面以遵义师范学院音舞学院一堂具体的公共课教学为例,进行分析。

(一)教学准备

1.教材的选用。《音乐作品曲式分析》(李虻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是本课程的教科书,《音乐作品分析教程》(钱仁康、钱亦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曲式与作品分析实用教程》(李贞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为杰、陈丹布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为辅助教材。

2.作品分析谱例来源。《钢琴基础教程》1-2册(李晓平修订,上海音乐出版社)、《谱例汇编集》,以及以上罗列的4本教材中的谱例。

3.分析曲目的音响资料。一是教师或学生弹奏;二是CD、网上收集。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分析法、归纳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手段存在弊端:一是理论性过强,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二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三是死记硬背、过目即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运用上述两种方法教学的同时,结合音乐专业的学科特征采用简洁、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曲式学中抽象又十分重要的概念。

笔者的想法是,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化繁为简、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在解释概念的同时利用图片、音响资料、曲谱等多元化的辅助材料,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此概念。

篇7

关键词:多元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多元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积极学习,保证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

一、利用可用资源,打好坚实基础

要使学生自主的学会互动学习,老师就要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创造不同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们增强自信心、发现自己的长处,充分展示并分享自己的优点。在多元文化的互动教学课堂中,使学生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来改变自己的缺点,最终把学习当做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主动追求全面进步。卢梭在书中说:“教育的文化韵味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产生兴趣。”也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培养他们对学问的兴趣,并且还要使这些兴趣不断的增长。从而教给学生钻研学问的方法。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就是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使得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真正浓厚的兴趣并坚定自己对于语文学习的信念,从而保证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体育、音乐、美术的元素多多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发现在语文学习中产生的乐趣和文字本身具有的魅力。实验证明,一些在数理逻辑方面呈劣势的学生却在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远的智能理论作为教学指导,使课堂呈现出多元智能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课堂中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时,教师要进行对文章主题的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问题设置,使学生带着疑问对文章进行学习和探究。寻找一个好的引子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要讲的课文内容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对《风景谈》一文进行学习时,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内容进行分析,其中有“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和“北国晨号”六幅风景画,其主旨在于表现自然界的美和自然界的伟大。这幅风景画的描写目的在于对解放区的战斗生活进行描写,表现出了解放区人民的崇高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述将画面进行勾勒,然后再对画面进行分析,这样,就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动手进行绘画,并运用自身的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将主题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能够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准确把握,并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采用多元互动,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学习,并对学习真正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广下,只要教师、学生和教材进行最佳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互动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和教学资料的互动

学生和教学资料的互动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方式对文章进行了解和学习。在文章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对《爱莲说》的学习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教材熟悉,是对课外资料进行充分利用。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和有感情的朗诵,利用互联网寻找与文章有关的图片、资料,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境遇,使学生明白作者以莲花为描写主题的原因,并对于莲的课外知识进行拓展,了解莲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以及莲所代表的品格、成语藕断丝连的解释和相关的图片说明。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分解和说明,对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中心思想进行分析。然后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积累进行分析。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参考资料进行合理利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

(二)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依赖于教师对于教材和教学过程的良好把握,但由于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方式和速度、质量有可能优于老师,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并以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式确定,进行平等教学。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地理学习,经过分析货的问题的答案。

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教学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与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交换学习心得和思想是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有效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进性和集体的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与合作,使学生开启了人际沟通等多元智能,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团队对于个人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课堂内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

三、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保证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语文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于叔杰.语文应用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高校;语言文字工作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引领文明的阵地,规范其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要求。高校语言文字工作针对的对象是高校学生。推广普通话,进行普通话教学,培训及测试等基础语言文字工作均围绕他们进行。因此,在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工商管理等九个系部,包含国家对普通话有明确要求的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餐饮服务与管理、涉外旅游、营销与策划等专业。学院立足“服务养成,知行相济”的校训,重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普通话为代表的语言文字素养是工作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沟通交际的必需工具,也是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开展语言文字工作中,银杏语委最重要的工作思路就是“充分、深入发动学生”,并做出一系列尝试和探索。下面仅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语委的工作实践作为参照对象,概述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学生自我管理的体系构建和工作内容。

在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学生自我管理首先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其体系的构建。现今高校语言文字工作学生管理机制多数还停留在金字塔式、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甚至有些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生语言文字管理机构。通常有以下几种模式:第一种,没有学生自己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只是有被送测的权利。仅仅提供测试,测试结束即万事大吉,这种模式显然不仅不利于开展相关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造成认识误区,那就是语言文字工作就是等同普通话测试。第二种,没有学生自己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但是设有测试站。至上而下,得令而行,这种模式虽可以开展日常语言文字工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僵化、不开放的体系很冰冷,多数依靠执行生硬的行政命令达到工作目的。显然这种模式下的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也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第三种,设有学生自己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但是高唱空城计,没能发挥其作用。设立了学生语言文字工作机构,但由于存在诸如缺失制度建设、缺乏引导、工作内容单一、工作季节性中断或宣传不到位等原因没能常年有效开展工作,而造成形式存在的事实。

我们认为体系的构建是高校语言文字工作中学生自我管理的前提,也是其工作最为重要的问题。

要根据“创新、独立、广泛、深入”的原则设计工作体系。创新是总的思路,要从现有高校的普遍语言文字工作体系和模式脱生发开去,创造一个符合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倡导的“学生为实践主体”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宗旨的语言文字工作体系。独立是指我们专门设立了学生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生语委)这个机构统管学院学生语言文字工作,它虽然直接隶属于院语委的机构,但是具有独立的立制权,专门经费支持的财务权,以及语言文字部分学生活动行政权力。广泛是指组成人员具有各专业代表性,学生语委的主任和委员来源于各系长期奋战在推普一线的优秀推普员,并且注意吸纳不同年级的学生,以老带新,循环更替。深入是指学生语委的工作内容涵盖除了普及、学习语言文字工作基础知识,进行普通话进一步建设他们参与普通话培训测试和相关教学、科研活动的平台。

广泛、实效地建立工作机构,责任到人。设立学生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学院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协调机构。设主任一名,办公室主任一名、委员两名,候补委员两名,并根据《银杏学院学生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的规定分工。各班设置推普工作组,规定班长为组长,学习委员或专门选举出人员担任推普员。推普员为最基层的语言文字工作实施者,承接学生语委的一线任务。各个系设置一名协查员,主要职责为督查本系个班推普员工作完成情况并上报。同时建立要考评体系,做到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样,一个代表基层,独立、自主又兼顾、灵活的工作体系就组建立起来了。

高校语言文字工作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学习语言文字工作基础知识,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参与普通话培训测试和相关教学、科研活动。

第一方面,学习语言文字工作基础知识。要认真学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基本方针政策,了解语言文字法规、规章,掌握规范标准。这有利于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相关职责。第二方面,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普通话是我们在高校工作、生活、学习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语言交际工具。推广普通话工作,教育领域是基础。但2012年的《教育领域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分析》中仍然指出“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路还很远”,“能流利准确讲普通话者不够多”。[1]这就要求学生语言文字工作还要继续增强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持续不断地提高师生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及能力。第三方面,参与普通话培训测试。应该叫学生在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如管理普通话培训班的考勤,管理测试中的疏通工作等。第四方面,参与相关教学、科研活动。高等院校推广普通话中带有科研促教的色彩,鼓励教师申报国家、省级和学校的各级科研与教研项目。高校学生尤其是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完全可以以数据调查、统计或资料收集、整理等方式参与语言文字科研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从中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和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的想象力,成为适应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语言文字工作是否深入,宣传是否到位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治的积极性,语言文字工作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也才会开创一个全新的工作局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