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04-01 02:51: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软件产品市场调研报告

篇1

续ERP之后,物流供应链成为软件领域的又一热门词。CCID和CCW两大权威机构对物流管理软件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这个领域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超过ERP,成为主流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还有数据表明,从2002年到2005年,物流软件的市场规模以每年50%以上的规模增长,这种势头未来还将持续下去,这样的调研和数据真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这场盛宴中的软件厂商们呢?他们的日子并不滋润,恰恰相反,愁眉苦脸者还居多。

一面是极具发展力的市场,另一面却是愁眉苦脸的商家,强大的落差不禁让人疑惑,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蛋糕去哪儿了

在相关市场调研报告背后,都有一个基本前提:物流市场的发展必定带动相应物流软件市场的发展。但是仅凭这些简单估算出的市场规模和增长率,并不代表物流软件厂商可以吃到嘴里。

事实上,中国物流软件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并没有按双轨平行发展的路子来走。国内经济的迅猛腾飞使物流业本身包括其规模、成分、效率等等都得到了高速发展,而信息化的进程却没有跟上来。

其原因在于:首先,我国物流业并不成熟,据调查,目前第3方物流商提供的物流服务85%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而信息、加工处理和财务等增值只占15%。物流业的重心仍然在国内运输,至于像GPS等一些先进技术的运用则很少,能做国际物流运输业务更是屈指可数。因此,从目前而言,他们的业务结构并不迫切需要物流软件。

第二,我国的物流市场正处于混沌的发展期,众多物流商对自身的发展正在进行摸索。物流商发展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也造成了目前物流软件系统市场的瓶颈局面。

再者,物流商采用物流管理软件的初衷是要降低成本。目前,仍以人力为主的中小型第3方物流企业还不完全具备物流软件要求的IT系统环境,运行专业物流管理软件意味着巨大的硬软件投资。同时,对于相当多老国企而言,如何安置运行软件后的剩余劳动力,也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

最后,从物流软件产品自身而言,也令买方顾虑重重。物流软件厂商良莠不齐,大多数中小型物流软件厂商缺乏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缺乏咨询、培训、服务等支持能力,其产品如何针对客户需求“随需定制”?

上述问题的存在,就让我们看到文章开头的怪现状――剃头挑子一头热,一方面是媒体、专家们的兴奋吆喝,一方面是广大物流市场稀稀落落的反应。据国内一家知名软件了商透露,他们的客户都是被迫上物流软件的。因为物流商服务的客户上了IT系统,为保证信息流的有效畅通,要求物流商必须也上物流软件系统进行对接,而真正希望运用物流软件改善自身经营的并不多。

短视的危险

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发现物流软件并不是让人开怀畅饮的盛宴。业内人士指出,在一两年内将有约40%物流管理软件商被淘汰出局。可是为什么众多媒体一致将其捧为“明日之星”,为什么众多的厂商匆匆忙忙“赴宴”,却不知走向的是深不可测的陷阱?

回首IT业的发展,这样的市场悲剧我们已看得太多。从网络泡沫到PC 到数码相机到……到物流管理软件,一拥而上,大干快上,纷纷出局。市场优胜劣汰不可避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充斥了太多的浮躁浅薄与急功近利。

许多厂商热衷于投机,难以摆脱暴利心态。于是什么热做什么,很多企业始终没有形成企业自主拥有的、能够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模仿的核心专长或技术。由于没有持久的差别优势,所以很容易被人超越或被市场抛弃。

当然还有许多“投机”的企业主可能是被迫无奈――企业起点低,基础特别薄弱;相对一定时期内的收益,企业无法承受研发与技术储备投入,无法承担为客户服务和负责到底的成本;等等。

篇2

软件外包业――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垂涎欲滴的巨大蛋糕。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2007年全球软件外包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60亿美元,增长率为16.7%。预计2010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美国肯锡公司认为,2007年全球离岸外包的市场规模为750亿美元。

专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给我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引进外包人才,扩大市场份额了带来机遇。据预测,未来三年全球软件外包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35%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而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会为中国软件外包企业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有望产生世界级的软件外包企业。

出口减缓凸显服务外包增长的紧迫性

据此前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4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9%。其中,出口下降了17.5%,进口下降了43.1%。据了解,自2008年11月开始,中国已连续三个月出现出口负增长,并且2009年1月出口首现十余年来创纪录的两位数跌幅。

专家指出,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未来中国商品出口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在这种形势下,大力推进包括软件外包在内的中国服务外包,对于推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保持出口稳定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是基于此,最近国家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加快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国务院专门召开了“服务外包工作座谈会”; 商务部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了贸检协作备忘录,共同推出八项措施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批复了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制定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对试点城市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主要有: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离岸服务外包收入免征营业税;中央财政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设备购置及运营费用和服务外包企业创建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参加境内外各类相关展览、国际推介会、取得国际资质认证等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服务外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可按规定享受中央财政贴息政策等。

中国软件外包: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国家对软件外包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国际外包需求激增和国内软件外包企业日趋成熟的前提下,中国软件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国内专门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有近2万家,并形成了北京、太连、上海、深圳、西安等五大软件外包产业基地。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保持着年均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2006年,中国软件出口外包收入达到了7亿美元;2007年,软件外包出口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2.7%;2008年1-4月,软件外包收入超过37亿元,增长达到137.9%。IDC预计,到2012年中国离岸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9.5亿美元。

据专家分析,在全球软件外包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目前中国软件外包正面I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正在把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转移到亚太等低成本发展中国家。专家认为,在参与全球软件外包竞争中,与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许多印度企业相比,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有着自己明显的特色优No首先,作为全球软件市场最具潜力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软件外包业在政策、市场、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方面表现出的综合优势,正促使中国成为国际软件外包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其次,跨国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安全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并不希望把软件外包集中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对美外包业务中,届时印度的市场份额将由现在的70%-80%下降到50%左右,其余部分将由其他国家竞争。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排在与印度竞争的首位。根据IDC对美国客户的调研,虽然印度是当前外包的首选目的地,但未来两年中国将成为首选外包目的地。再次,巨大的内需市场和明显的优势行业将带动软件外包的发展。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因此在嵌入式软件、物流软件、ERP等方面的软件外包具有明显优势。印度企业只是做纯外包,中国企业的业务是多方面的,可以满足不断涌现的外包需求。同时,中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或者领先的市场,诸如消费电子(手机、数码产品、白色家电等)、数字电视、汽车等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跨国公司为了接近本地市场也将设计研发向中国转。

专家预计,在全球软件外包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未来10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将呈现高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增长将超过目前的10倍。同时,中国将成为世界服务外包业最有力的竞争者,同时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基地。

全球软件市场:1000亿美元的大蛋糕

据IDG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约1000亿美元。发包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其中,美国占40%,日本占10%。外包接包市场主要是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美国市场被印度垄断,印度软件业80%的收入依赖软件外包业务,印度已经成为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而欧洲市场则被爱尔兰垄断。菲律宾、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加入了世界软件外包的竞争行列。据赛迪顾问统讫2007年全球软件外包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60亿美元,增长率为16.7%。预计2010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8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6%。麦肯锡公司认为,2007年全球离岸外包的市场规模为750亿美元。赛迪顾问预测,2008-2012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5%。

专家指出,在软件行业中,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一直被视为基础软件的三驾马车,未来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仍将继续在上述市场进行拓展。而中间件、安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需求将会有大幅提高。未来中国软件外包的突破点将会主要集中在中间件、安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领域。

专家认为,未来全球移动软件外包市场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值得中

国软件外包企业关注。据最新市场调研报告显示,随着存储容量拓展、处理速度提高以及更好的网络兼容性,全球移动软件厂商都在期望分享移动运营商推出3G服务后收入增长的喜悦。而这必将体现在移动软件产品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调研机构Frost&Sullivan称,2007年全球移动软件市场收入超过了179亿美元,预计到2013年,这一收入将增长到673亿美元。

全球外包市场五大趋势

据专家分析,未来5年,全球软件外包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高,BPO将成为外包发展的趋势,合作关系及无缝集成模式将成为外包的主要方式,外包在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外包服务结构将发生转化,服务将向高端发展。值得关注的趋势有:

――BPO:由于客户对成本、速度和灵活性需求的提升,传统IT外包已经不能够满足,而新兴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外包的主要内容。BPO包括人力资源、采购、财会、客户中心、后勤、研发、营销、工厂运作、培训。不仅IT行业需要BPO,而且BPO的每项业务都离不开IT业务的支持,从而产生IT外包机会。

――全球化:IDC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11年,中国的一些城市将超越印度的一些城市而成为头号外包服务提供商。尽管中国在外包市场上全面超过印度还不大可能,却是外包市场全球化的一个趋势。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希望利用外包市场方兴未艾的潮流。除了所谓的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国家外,埃及、波兰等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离岸外包劳动力的来源。

――人对人外包:离岸外包通常是与大规模的业务调换相关。但研究表明:业界调换的规模正在日益缩小。据Evaluserve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离岸外包已经影响到了小企业,甚至家庭――它将这称作是人对人外包。这种外包的例子包括在线辅导、Web和软件开发、写作和编译服务。这些服务的客户可能是小型企业,甚至是消费者个人。Evaluserve表示,在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之间,人对人外包服务的收入超过了2.5亿美元。到2015年,人对人外包服务市场的规模将超过20亿美元。

――绿色外包: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使得环保也成了信息技术总监考虑的一大问题。Selicon,com的CIOJury最近表示,在选择技术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方面,环境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因素。

――虚拟世界:Second Life等虚拟世界的兴起使得企业能够更方便地判断雇佣离岸外包员工的正当性。外包虚拟世界服务市场还刚刚诞生,但企业对Second Life等虚拟世界越来越有兴趣了,因此这一市场正在积蓄力量。

欧美: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市场

专家指出,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英文软件外包占据全球软件外包的绝大部分市场,全球软件的发包方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等国家,并且以全球500强企业为主。其中美国的软件外包市场就占据了65%,加上欧洲等国家的客户,这一比例约为80%以上。由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历史原因,目前中国软件外包的主要市场是日本,在欧美市场所占份额较小。中国软件外包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大力拓展欧美市场。我国软件业应该抓住机遇,采取“两步走”的外包发展策略。从外包服务市场的区域上,把开拓日本软件外包作为第一步的突破口,第二步是进军美国和欧洲外包市场。从外包服务内容上,先从软件外包测试起步,避免与印度较强的软件开发直接竞争,扬长避短,积蓄能量,早日成为全球的新兴外包市场。

在整体外包和全程服务上下功夫

篇3

6月28日,加拿大RIM公司宣布:原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的新款黑莓10手机以及新型操作系统被再一次推迟到明年前三个月,原因是向平台整合一些特征以及海量编码的“耗时超出预期”。

让人失望的消息还不只这个。加拿大公司还同时宣布在全球裁员5000人,约占其全球1.65万员工的30%,黑莓预计裁员以节省运营成本约1亿美元。去年7月,RIM就已经在全球裁员2000人。

RIM同一时间公布的本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亦是惨不忍睹——公司净亏损5.18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公司盈利6.95亿美元。并且,公司董事会预计RIM还将在第二财季出现进一步的亏损。同时,由于当季黑莓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减少,运营收入降至28.1亿美元,低于分析师普遍预测的31亿美元。

近年来深陷巨亏、裁员、被收购等负面消息的RIM,曾经想要凭借最新型的操作系统和新手机殊死一搏。原计划今年6月就能和黑莓粉丝见面的新手机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宣布被推迟至今年年底,如今再一次“爽约”至明年初,意味着被RIM视为“救命稻草”的黑莓10新产品将错过学生返校和圣诞购物季的重要商机。

一系列坏消息的背后,是曾经风光无限的RIM正遭受到更强大的苹果、谷歌安卓和Windows Phone等设备的挤压。老牌厂商的垂死挣扎是否能够迎来新生,前景愈发不乐观。

内忧外患

在最新的财报之后,RIM股价盘后重挫18%,市值缩水至41亿美元。在过去一年间,RIM股价已累计下跌70%,相当于其在2003年的水平。

5.18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折射出的是RIM江河日下的江湖地位。在手机出货量上,今年第一财季黑莓手机出货量约为780万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320万部,旗下平板电脑PlayBook出货量约为26万部,新增用户数更是不足100万。来自comScore的最新统计数据同样不容乐观,RIM拥有11%的美国用户,谷歌的这个数据为50%,苹果也赢得了31%的美国用户的青睐。

高层的震荡同样让这家老牌手机厂商感到阵痛不已。今年1月,RIM联席CEO吉姆·巴尔斯利和麦克·拉扎里迪斯双双下课——联席CEO的制度早就因其决策效率低下被外界质疑。此后,包括CTO大卫·雅克、COO吉姆·罗文在内的多位高管相继离职,整个管理层风雨飘摇。

然而,这样的厄运似乎没有尽头。RIM预计未来数个季度还将继续面临挑战。这些不利因素包括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手机销量降低、潜在财务问题和黑莓10延迟造成的其他负面影响、RIM缩减每月基础设施使用费的压力、计划继续积极拉动黑莓7手持设备销量等。

在RIM厄运缠身的时候,竞争对手的发展却如日中天。同样根据comScore的美国手机市场份额月度的调研报告,相比2月份,谷歌Android系统5月的市场占有率上升了0.8%至50.9%,苹果iOS也从30.2%增长至31.9%。反观RIM,其市场占有率则由2月的13.4%下滑至11.省略的最新调查,在10123名投票者中,有52.33%的人计划抛弃该系统转而购买其他系统的设备,仅有8.92%的人表示,如果黑莓能够重整旗鼓,重新出发,那么他们还是会考虑回归使用黑莓设备。

自救

在如此艰难的背景之下,被RIM寄予厚望的黑莓10确实可圈可点。根据RIM现任CEO托尔斯滕·海因斯的介绍:“黑莓10平台将会成功并交付高品质,全功能的黑莓10。智能手机仍然是公司的头号优先产品。”

为了消减黑莓10推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RIM方面表示黑莓将有一个强大的开发者社区,致力于成功开发新的软件版本。预计黑莓10智能手机将包括一个新的触摸屏键盘以及为相机提供一些新的特点。

业界对于黑莓10更多的猜想可以从国外媒体最新曝光的黑莓10产品路线图中找到答案。根据路线图,RIM首先会在今年推出一款PlayBook,该产品支持4G网络,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英国推出。明年第一季度,RIM将代号为“London”以及“Nevada”的手机。更多的新产品则有望在明年第二、三季度和消费者见面。

有分析指出,无论是黑莓10平台,还是黑莓10手机,对RIM的意义显然并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那么简单。尤其是黑莓10手机,RIM赋予它的重任是对抗苹果iPhone和谷歌Android产品。此前,由于其安全性,黑莓手机主要被银行家、律师、企业高管和政界人士使用。不过,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允许员工使用自己的设备,黑莓手机在企业市场的份额出现明显下降。

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黑莓一直坚守着自己全键盘的特质,在触摸屏日渐风靡的今天,它也开始尝试推出触摸屏的产品,这多少有些向市场“妥协”的味道。

被现实磨去了“棱角”的RIM所作出的努力还不止于此,被海因斯定位为“必要的裁员”的瘦身计划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RIM削减成本。此外,在组织架构上,包括任命前Verizon的总法律顾问作为首席法律官等措施都被业界视为提高RIM高层决策能力的举措。同时,RIM正在继续努力与JP摩根及其他金融机构接触,以更好地制定和衡量战略决策。而RIM也希望建立一些新的伙伴关系,通过它们的授权可以使用其服务和软件产品。

狼真的来了?

尽管各种自救手段看似能为陷入绝境的RIM带来希望和曙光,但业界唱衰RIM前程的声音从未消停,尤其是此次黑莓10被宣布延期之后,看淡RIM的声音空前密集。甚至有观点猜测RIM有可能步摩托罗拉移动的后尘,最终被诸如Facebook或亚马逊等公司收购。

市场调研公司Forester的分析师查尔斯·戈尔文对于RIM的前程即表现得相当悲观:“黑莓的增长潜力正在消失,而此次事件就说明了消失的速度有多快,”他说,“黑莓10要想在其推迟后的日那天赢得消费者和开发者的关注,就必须证明自己比竞争对手出色得多。但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小。”戈尔文认为黑莓10面市之前,市面上将出现新的iPhone和更多采用最新版谷歌安卓系统的设备,微软也将大力推动其后续版本的Windows手机操作系统。

而美国投资公司Topeka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布赖恩·怀特甚至认为黑莓10将就此夭折。怀特在其报告中称:“RIM推迟黑莓10手机的决定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该公司的地位,以至于这家公司甚至有可能无法再存在一年来这个平台。”布赖恩给出的理由和戈尔文所述大同小异——即将面世的苹果iPhone 5和三星Galaxy S III将在今年下半年直线上升。

悲观的情绪让RIM面临被收购的传言沸沸扬扬。事实上,从前年末开始,它连续两年被预测为“最可能被收购的公司”。与RIM一同享此“殊荣”的还有前景同样悲观的诺基亚公司。

与此同时,华尔街方面又有消息称,RIM计划将公司分拆成“手机业务”和“通讯网络”两间上市公司,并将前者挂牌出售。这种做法看上去像是去年的摩托罗拉,当时的CEO桑杰·贾恰恰是用这种方法,挽救了投资者的信心,并最终促成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