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职校毕业个人总结8篇

时间:2022-10-21 17:37: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职校毕业个人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校毕业个人总结

篇1

事实上,职校生能否应对职场千变万化的形势,能否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环境,相当程度上还得靠职校生们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围绕技能这一立身之本,早日制定适宜的人生职业规划,持之以恒地付诸履行,并根据实际状况作适当调整、修正。

眼下的人才市场,好单位、好工作的竞争非常激烈,适者生存、强者愈强的格局日益彰显。在部分大中型企业,某些大学本科生正从事以往属于职校生的工种岗位,呈现出与职校生同台竞技的态势。

面对职场的新形势,职校生就读职校期间,实际动手能力应尽力接近中级工的真实技能水准(这个标准其实较高),初步具备企业文化的底蕴和职场人士的气质,养成喜爱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性,多接触优秀实务人士,实习实践时用心学习,以能在毕业之初即顺利进入理想的企业和对口的岗位,少走一些弯路。

职校生跨进企业后,应克服自卑、急躁之类不良心理,理性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尽快融入企业环境、班组氛围,从模仿到适应再到改进,迅速蜕变成合格的专业人士。不管是当辅助工、操作工、生产工还是特殊技术工种,在每个岗位上都须敬业,多干活计,少发牢骚,在提高操作技艺的同时,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设法弥补自身的文化和理论缺陷,尝试研学同类专业的基础课、理论课和专业课教材。特别要珍惜诸如检修、抢修、技改、援外、技能竞赛之类的学技术练手艺契机,关注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熟悉相关工序、客户、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力争到达善做能说会写的境地。

篇2

中等职校一年级现代物流专业新生。

设计背景:

这是一群经历了中考的失败,离开了熟悉的普通教育,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跨进职校大门的孩子。对于现代物流这个专业,他们或许充满着好奇和重望;对于新的环境、新的角色,他们或许充满着忐忑和不安;对于新的开始和新的期望,他们或许充满着忧思和迷茫。所以,作为教师,当务之急是引导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把握新的机遇,确立新的目标,规划职校生活,开创新的人生。

活动目标:

①通过畅想未来,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定位。

②通过模拟找工作明确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③通过寻找差距,明确自己四年的职校生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给自己的职校生活做一个具体的规划。

课前准备

1.学生

①模拟在网上找一份工作。

②模拟在网上买一套房子。

③计算以这份工作的收入,几年才能真正拥有这套房子。

④写下你的感想。

2.教师

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前言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进入浙江交通技师学院这所职业院校以来的第一次班会。职校不同于普高,当你们迈入学院的大门,选择了物流这个专业,就意味着要面临人生的重要转折,就意味着要迎接新的挑战。面对这个转折和挑战,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班会,让同学们对四年的职校生活来做个规划,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便四年后能更自信得投身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去。

二、畅想未来

设计意图:通过畅想未来,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定位,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职校生活的向往。

1.心仪的城市

师:毕业后想在哪个城市找工作,为什么?

生:金华、杭州、温州、宁波等等

2.向往的工作

师:向往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生:收入高、轻松、体面、大公司、不要经常加班、不要经常出差

3.梦想的家园

师:梦想着拥有一套什么样的房子?

生:地段好、户型好、价位低、周边配套设施好、学区好,等等。

4.师:除此之外,你对未来还有一些什么期盼吗?

生:幸福的家庭,甚至有一个聪明的孩子

5.师:课前让同学们模拟地在网上找了一份工作,买了一套房子,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和房子。

生:工作单位:义乌航空货运公司月薪:2500元住房:紫金公寓,95.8 m2,房价:85万

6.师:以你这份工作的收入,几年才能真正拥有这套房子?

生:不吃不喝28年左右。

7.师:(总结)这是否意味着没有父母的帮忙,很难凭自己的能力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呢?要相信自己,不可能总是每个月只拿这点工资,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你的工资也会不断上涨的,要对自己有信心!

三、寻找差距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找工作确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的要求,通过分析自己目前的现状,寻找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

师:每个人对未来都满怀期待,然而这一切会不会轻轻松松就能得到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次模拟的找工作经历,分组讨论:

1.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专业知识:物流管理知识、外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物流管理软件、电子商务相关理论。

综合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处理异常事故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沟通能力。

工作态度:职业操守、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责任心、团队精神、上进心、亲和力。

2.师:分析一下自己或班上其他同学目前的现状如何?

专业知识:专业课不认真听讲,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走神、讲话晚自修太吵,早自修太静。

综合能力:上课不敢发言,遇到困难只会干着急,不敢参加比赛,同学关系不融洽。

工作态度:上课迟到,值日工作不认真,不关心集体,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尊重师长,没有奋斗目标。

3.师:(总结)看来差距还很大,由此你又有什么感想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四年的职校生活该怎么过?

四、把握现在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差距,明确自己四年的职校生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给自己的职校生活做一个具体的规划。

师:为自己作一个月度规划、学期规划、学年规划,甚至是职业规划。

生:月度规划: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新生活。

学期规划:适应职校的学习生活,积极参加社团工作和文体竞赛,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

学年规划: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同时组织和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毕业规划: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

小故事:从前有个木匠想离开原来的雇主,雇主在他临走时让他再帮他建一栋房子。木匠因为没有心思做事,草草完工。当他知道这房子是雇主送给他的时候,很是懊悔。

如果可以重来……但他已经无法回头……

篇3

关键词:职校生;职业生涯;忠诚度

一、学校是合格职校生的摇篮

学校对在校生应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提高职校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1.职业学校加强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要抓思想观念转变。职校毕业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固,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应该看到,学生的思想不稳固,与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陈旧及其影响不无关系。有学生认为,自己在职业学校学习是迫不得已,将来没出息,要吃亏吃苦,有自卑感。很多人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认同感,存在失望情绪,难以具备在校专心学习和毕业工作后钻研技术的热情。这是企业招聘职校毕业生以后,表现出来的“招得进,留不住”的根本原因。

2.职业学校加强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学校的团委、学生会要把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列为工作目标。通过学生自己组织广播、专业比赛、技术比武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贯穿于学校日常工作之中;通过播映技术比武专题《状元360》系列影像资料,激励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终生从事职业技术工作;有计划地邀请优秀往届毕业生回母校,介绍他们在学校学习,特别是职业生涯中的成材的经历、经验;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将学校特别优秀的毕业生照片,悬挂在学校荣誉榜、校史室。

二、企业是金边蓝领的熔炉

政府引导企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教育职校毕业生要忠于岗位,精于专业,奉献企业,提高职工的综合素养。

1.以感情留人――引导企业社会责任,争做企业优秀员工。解决职校毕业生“招得进,留得住”的问题,要依靠企业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改善用工环境,善待员工,是企业基本的社会责任。灌输、建立“员工第一,企业第二”的企业管理理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人文环境。尊重员工、爱护员工、关怀员工,造就稳定、优秀的员工队伍,造就邗江区的良好投资软环境。

2.以事业留人――引导企业建立“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观念,争做企业优秀人才。做好职工教育,实行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素养,是企业哲学文化的起点,也是企业提升质量、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当员工不断享受到技术、文化培训的福利,员工才会对企业产生感情和依恋;企业要注意培养生产能手和革新能手。要具备一定规模的传统优势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中技术密集的工种和岗位,可以设置“首席工人”席位,享受一定待遇,体现个人价值,同时突出标杆作用,激励技术人才健康成氏。

3.以待遇留人――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要引导企业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工会组织职工业余学习、技术比武、劳模评比活动,以及组织青年职工的业余文化文娱生活;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职工的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应当看到技术――业务型岗位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方向。

三、优秀的蓝领队伍是宝贵的发展资源

政府需进一步加强舆论和政治宣传,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打造优秀的招商环境。

1.进~步宣传“劳动最光荣”。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铁人精神、孟泰精神,以及许震超、徐虎等优秀工人技师的优秀事迹的宣传,一方面改变社会观念,另一方面鼓舞职校毕业生扎根企业,以专业知识,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拼搏、去进取、去创造。

2.进一步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运用激励机制,体现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在评选劳动模范时,增加一线职工的比例;增添、增加生产一线工人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的席位,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组织全区重要工种的技术比武,设置邗江区“首席个人”荣誉称号,政府给予技术津贴。

3.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力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带领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自我价值,应当是各级工青妇组织工作的起点,是终极目标。敢于深入、善于深入独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精心指导、协助企业的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组织职工教育和职工活动的网络,普及继续教育,丰富职工生活,关心职工疾苦;鼓励企业员工爱厂如家,开展技术革新,提升劳动价值。以贴近员工的途径、手段和载体,建立和发展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稳定职工队伍,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效益,建设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企业。

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优秀的企业,良好的用工环境,更是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忠诚度教育的大课堂。通过学校、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存在于职校毕业生的“招碍进,留不住”的就业现象将会得到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徐健,校企合作: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必然要求,突然状态与应然趋势[J],职教论坛,2004(1)。

篇4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心里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083-02

一、顶岗实习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作用

2005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理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也使得学生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础建设计划。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切实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将其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把顶岗实习的基地安排在校外某企业或单位,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使学生走出校门,在真实的情景中,掌握岗位的基本技能,领会岗位的社会属性,如职业道德、职业的社会价值等,从而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相应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弥补校内实训在功能上的不足。顶岗实习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用它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实习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准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别及常规解决办法

顶岗实习常见的心理归纳起来主要的几种问题:

(一)从众心、依赖、攀比等社会心理类型

1.从众心理:我院顶岗实习的合作单位主要有贵阳、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多达近百家企业,提供给学生广泛的选择余地。但是多数学生会选择比如像中兴通信、台达等大型企业,而对一些中小企业不去多了解。学生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其实,不管企业大小,都有各自的优势,主要要看是否适合自己。但有些同学缺乏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

2.依赖、攀比心理: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社会条件较好,不想参加顶岗实习,不愿意投身工作。想永远留在学校和父母亲身边。这样其实对学生的独立能力的锻炼非常不利。学生中有一些人在求职择业中存在攀比心理,即使有些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其他同学的就业单位或觉得平时其他同学什么都不如自己,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好的单位,于是心理就不平衡,就彷徨放弃。这种攀比的求职观,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常常会耽误时机,到头来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二)自负、自卑等认知心理类型

1.自负心理:自负是个体对自己估价过高,不切合实际,自视清高的心理状态。顶岗实习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多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但是由于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毕业生在择业上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居高不下,没有将自己位置摆正,从而造成顶岗实习受挫,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产生心理失衡。

2.自卑心理: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职校毕业生认为自己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或是本科,读职业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再加上近几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地提高,而有些单位对职校的认识又不够明确,这使得职校学生在高薪岗位的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加剧了他们的自卑情绪,从此他们对前途担忧,对未来丧失信心,缺乏自尊心,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工作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三)悲观、焦虑等情绪心理类型

1.悲观心理:当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从学校学习到企业工作转变的差异,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情绪低落等反应。他们不再想主动争取机会,不再去努力,这种心理与工作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2.焦虑心理:焦虑心理产生的重要因素是学生期望值过高和社会就业压力大。当现实的工作条件与自身的理想职业不相符时,部分学生会产生悲观、失望、愤世嫉妒的心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近几年来,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加上社会各种媒体的不断渲染,在客观上加重了职校学生对就业前途的焦虑,社会大氛围对学生思想上造成的压力使学生发生分化,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会出现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等消极现象。

三、顶岗实习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帮助学生更新观念,鼓励学生正视自我、树立信心

1.更新观念:职校毕业生既看到我国就业的严峻形势,同时应看到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一个社会正常的人才需求应是正金字塔形,基层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间是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上面是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基层和中层的劳动者大都来自职校生,这就为职校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另外,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急需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近年来,各地高薪招聘紧缺技术人才就是一个明证。所以,职校生要改变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职业理念,选择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业,哪怕辛苦一些,薪酬少一点,条件差一点,地方远一点也在所不惜。要有先站稳脚跟,充实和打造自己,再展翅飞翔,谋划未来的战略目光。

2.正视自我、树立信心:常言道:“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要全面认识自己(能力、特长、习惯、性格和气质类型)、认识专业、认识社会,知足常乐。首先应该客观寻找自身优势。职校毕业生与大学生相比,工作态度比较踏实,动手能力强,对用人单位的薪酬要求不高;与高中生相比,职校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好。其次,要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与心理特点,不夸大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职业定位。第三,树立就业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源泉,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说:“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一定有可能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些,只是我们缺乏一种不懈努力的自信。”

(二)重视职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疏导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职业院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从职校毕业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积极开展职校学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职校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职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职校毕业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职校毕业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更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四、总结

篇5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职校英语教学;影响

当前,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已把校企合作看作职业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职校毕业生如要顺利就业,其素质必定须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就须时刻关注招聘职校毕业生的各类企业的员工需求情况。在21世纪,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我国企业当前和未来都需要有国际化的员工。所以,从校企合作中我们明显看出——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必须注重英语教学。

《福州日报》2010年4月刊登了一则报道,在招聘会上,某公司收到的简历寥寥,尽管该公司为一般技术工人开出的工资是3000元左右,给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甚至超过7000元。该公司主要制作绿化工具,机械设备都从国外进口,技术先进,但本地没有技校能培养出能立即上岗的人才。学生为什么不能立即上岗呢?恐怕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国际先进的设备往往会配有英语操作说明。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离不开英语的,如国际商业谈判、国际商业文书撰写和阅读等活动都可谓离开英语就寸步难行。因此,越来越的国际化企业必然需要越来越多具备英语素质的职校毕业生。所以,如果能够培养出很好地满足企业对英语素质需要的职校生,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必定会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2005年,我校成立了立信职教集团,并使集团日益发展壮大。从职教集团成立至今,我校已经顺利地展开了与红豆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等50多个职教集团成员企业的多方面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校企合作对英语教学的巨大影响,如对职校英语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内容的转变等的影响。我们的英语教学在经历了校企合作风暴洗礼后在教学质量上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好评。

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良性影响

促使职校英语教学观念向“为国家、为学生、为企业而教英语”转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企业对职校英语教学也无发言权,国家对职校英语教学很失望。因此,在我校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每次合作内容之一就是诚恳地请企业了解并点评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以使我们尽量了解并满足企业的需求,从思想上让企业感受到我校的英语教学是重视企业需求的,是为企业开展英语教学的。所以,与我校合作的企业对我校学生的英语素质越来越满意,学生学习也越来越积极,我校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机关的肯定。

促进职校英语教科研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很多企业英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我校发挥英语教师团队的英语教科研优势,在签署了保密协议后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旨在方便企业参加各类国际性产品交易会的英语口语培训教程、产品英语说明书、企业网站英语版等,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由此看出,职校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国际化、销售国际化。

丰富了职校英语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的英语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我校英语教师逐步认识到必须在改进职校英语教学内容方面有所作为,要使英语教学内容鲜明地体现出企业的真实场景,体现专业内容和职业特点,为学生的职业前途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服务。于是,在和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后,我们尝试开发了一些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英语教材,专门服务于特定的企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英语课程改革,将原有的每周四节英语课变为“2+1+1”模式:两节课用于学习“苏教版”英语教材每单元的核心节选内容,学生主要学习单词、语法和课文;一节课学习企业常用英语口语;一节课要学生根据专业学习相应的、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英语教材。新的教学内容深受职校生和合作企业的好评。

促使职校英语教学逐渐形成有职教特色的“企业化”英语情境教学法在校企合作中,我校逐渐积累了大量有关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音像和文本资料。在和企业达成使用这些资料的权限协议后,我校英语教师团队在权限内利用这些音像文本资料开发了大量“企业化”的英语课件,在课件中把英语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于模拟的企业情境中(包括企业工作现场、员工一天的工作内容、会计工作环境等)。此后,学生上课的兴趣大增,企业也感觉和英语课堂的距离大大缩短,更加愿意录用我校的毕业生了。

促使职校的英语课外活动呈现“企业问题式”特色在我校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头几年,不少企业都有意无意地表达了和英语教学有关的意见,如职校的毕业生看不懂企业的英语招聘广告、写不好自己的英语求职信、接不好企业的英语电话业务等。抱着“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想法,我校的英语教学团队多年来一步步利用课外活动解决了企业反映的问题,促使职校的英语课外活动向“职业化和企业化”特色转变。具体做法是:每学期每个备课组开展一次持续至少两个月的英语课外专题活动;每次活动解决我校合作企业提出的一个问题;活动名称根据需要而定,如我们已经成功开展过的职校英语课外活动的名称有“职校新生企业常用英语书法大赛”、“企业英语面试用语口语大赛”、“企业常见英语标志表达式搜集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求职信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个人简历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求职感谢信大赛”等;活动进程为宣传发动教师讲座指导学生练习初赛决赛表彰颁发证书及奖品师生总结。通过英语教学团队的不断努力,我校“企业问题式”英语课外活动开展得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多地解决了企业反映的相关问题。

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不良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影响也是如此。我校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发现合作对英语教学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造成了英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在校企合作中,一些英语教师通过几年的锤炼,英语水平和某一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一些企业在外贸业务中急需这样的人才时就提出了暂时借用或长久留用这些英语教师的要求,给我校造成了不少的困扰。因为如果不答应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但如果答应企业的要求,学校英语师资就会缺乏。并且这些“离去”的教师英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授课质量都是相当高的,学校英语教学实际上很难离开这些教师的支撑。所以,校企合作对英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职校英语教学无用论”在校企合作中不时出现我校在与国内不少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合作时,因为这些企业短时期内不开展国际贸易,所以需要的员工不要求具有英语素质。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为这些国内企业培养员工时,企业提出了尽量压缩甚至取消职校英语教学的要求,想把节约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然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目光不够长远的要求。因为未来优秀的中国企业必将走向国际市场,企业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偏见是与中国企业日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的。但是,当不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提出尽量压缩甚至取消英语教学时,对职校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还是有不良影响的。

研究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影响的重要意义

篇6

签约风暴一

新法下的就业环境改善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必将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签约风暴,广大职校生将在这场风暴中受益

文・李文君

数据寒冬

2007年11月,随着《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的,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到了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签约率问题上。

这项由国家统计局指导进行的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仅占12.67%,签订试用期劳动合同的占20.6%,大多数中职毕业生目前均未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其中除了因处于试用期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毕业生外,已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工但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中职毕业生高达58.62%。高职毕业生合同签订率比中职毕业生稍高,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高职毕业生比例为14.5%,签订试用期合同的毕业生比例与中职生大致持平,已是用人单位正式职工但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高职毕业生占调查总数的59.62%。

尽管没有明确的资料显示普通高校毕业生签订正式就业合同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大致的推算和比较。有资料显示,2005年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各类单位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占了41.7%。考虑到上述性质的单位普遍办理正式用人手续,以及进入外企、私企等单位的高校毕业生中,一部分能与用人单位签署正式合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贴近事实的结论:普通高校毕业生签订正式就业合同比例,应当远超过职校生的14.5%。

刚刚生效的《劳动合同法》,能否开出破解职校生低签约率的一剂良方?

对症开方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就业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认为,“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方面,这些企业不愿意和职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降低法律风险、压缩成本、逃避交纳社会保险费等”。随着《劳动合同法》的生效,这种因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造成职校生签约率过低的现象有望得到有效遏制。

《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不与毕业生签合同的,要发两倍工资。如果实际工作满一年还没签,就视为双方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继续违法仍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毕业生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因此,新法在基本没增加守法企业用工成本的同时,增加了违法用工企业的风险成本,使企业心存侥幸的同时,不得不考虑要为之付出的惨痛代价,同时也为提高职校生签约率提供了法律保障。

告别无奈

专家指出,有一部分没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情况是职校生主动提出的,但主动提出并不等于自愿,而往往是一种无奈之举。

用人单位通常通过劳动合同短期化来规避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及解除后的法律责任,根据之前的《劳动法》规定,因劳动合同到期而终止劳动关系时,企业对个人是没有经济补偿的。不但如此,用人单位在与初出校门的职校生签订短期合同的同时,往往还要规定与其劳动报酬不相匹配的高额违约金,即一旦学生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就要向单位缴纳合同所规定的高额违约金,不然其人事关系很难从原单位顺利转出;而由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时,学生为了维权又不得不为之付出大量的维权成本和精力。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学生在权衡利弊后,“自愿”不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怪现象。

正如许多职校学生和老师期待的那样,《劳动合同法》针对合同短期化及高违约金问题,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劳动合同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王文珍解释说,新法立法目的就是鼓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避免劳动合同的短期化。如《劳动合同法》中规定至少有三种情况下是应当签订无固定期合同的,第一种是一个劳动者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了十年以上的。第二种是有些单位比如事业刚刚改制为企业,第一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时,如果一名员工已经在这个单位连续工作满了十年,离其法定的退休年龄不到10年的。第三个就是如果一名员工跟一个单位已经连续签了两次的固定期限合同,那么第三次签约时也是要签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就其前文所说的员工在单位工作满一年了之后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就视同双方已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另外企业因合同到期,而终止劳动合同的也要给劳动补偿金,这样用人单位靠一年一签合同来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就得到了遏制。”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谢良敏说。

在违约金方面,《劳动合同法》对其适用范围也做了十分严格的限制,劳动者从单位辞职提前30天书面告知即可,劳动者要求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仅两种情况要交违约金。

职校生比较关心的是第一种情况,也就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虽然这条规定没有使职校生完全摆脱违约金困扰,但新法对违约金的数额作了明确规定,即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且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这样一来,违约金就会被圈定在职校生能够认可并能够负担的范围之内了。加之前面提到的新法在稳定劳动关系方面做出的种种努力,我们可以预见2008年的春天正孕育一场签约风暴,透过这场风暴,职校学生看到的将是一片生机盎然。

探索与思考

如今,一提起劳务派遣,人们很自然地想到职业院校。的确,这种新型的用工形式正是在我国经济及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大量职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而产生的。但是,我们在强调劳务派遣存在的合理性,及称赞其促进职校生就业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雇用关系由两方向三方转化所带来的劳动关系复杂化问题。

由于一些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规避法律要求的劳动义务,及劳务派遣机构资质不达标,劳务派遣曾经一度成为企业规避法律、非法用工的代名词。如今《劳动合同法》给了劳务派遣一次正名的机会,也为职校生顺利签约系上了保险扣。《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作为用人单位,派遣机构应该和被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工作期间的权利义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法律还针对劳务派遣中最受诟病的同工不同酬问题,明确了被派遣人员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为了避免被派遣人员在权益受侵害时,实际用工单位和派遣单位互相推诿,《劳动合同法》在法律责任的承担上,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虽然此部法律仍然没有能够彻底解决哪些岗位和行业能够实行劳务派遣的准入限制问题,但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务派遣岗位、派遣与退回等问题的规定,还是能够使与职校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劳务派遣发生全面改观,使其开始进入按照“游戏规则”规范发展的阶段。

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我们可以预见职校生签订正式就业合同比率必将大幅提高,职校生所享有的各项劳动权益将更有保障。与此同时也必然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企业将更注重提高资本和技术的密集度,以尽可能减少为劳动力所付出的成本。

某种意义上说,鉴于职校生就业方向的特殊性,“高就业率”与“低签约率”具有紧密联系。今后,伴随签约率的升高,职校生的高就业率将相对下降。对于这些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签约风暴二

高职:压力下启程

文・张韦韦 方华明 马洪亮

“新的劳动法给我们壮了胆,现在可以对企业滥用试用期的行为说不了”。两年前从某高职院校毕业,现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王晶兴奋地对《教育与职业》记者说。

王晶在这家公司工作一年多了,可让她郁闷的是,直到现在她的身份还不是正式员工。“活干得比一般的正式员工多,但薪水却只有他们的一半,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能熬到头。”王晶表示,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了,她打算过些时候就和老板摊牌,如果公司还是这样,她就要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后一年几乎都是在企业里面顶岗实习,表现合格甚至优异的学生大有人在,但部分企业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能不签合同就不签,或者找各种理由往后拖延,造成了职业院校高就业率背后却是低签约率的尴尬现状,学生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职校亟需修“内功”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就业岗位的岗位要求随之发生改变。由于部分高职院校未完全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使原有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广东一位高职教师透露,虽然也有很多职业院校就业率都号称高达95%以上,但事实是不少高职中职院校实际就业情况并不理想。

如何充分发挥我国职业教育作用,避免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办学模式并付诸实践是当务之急。作为职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培养机制的健全程度和就业环境的规范与否也极其重要。

《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针对目前的就业状况,进一步优化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完善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提升了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地位,对充分发挥市场对技能人才优化配置的基本功能,实现技能人才这一紧缺人才的效用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力人才的合法权益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刚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而职业院校则需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最大化接轨。有专家表示,职校只要抓住新法实施这一有利过渡时机,深化改革,把学校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完美对接,这一热点问题便不难解决。

职校,也要就业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的强劲需求的同时,也反映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较为准确。但高职教育的定位相对就没有那么清晰,普通高校举办的高职教育容易流于普通高校的形式;地方政府举办的高职教育主要是从中职转过来的,从中专到大专,名字变了,师资力量变化很少;而社会力量举办的高职教育主要聘用兼职教师,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这些定位上的不明晰,直接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对于很多办学有特色,教学质量高,与市场接轨比较紧密的职业院校来说,学生就业已经不是问题。除了就业率签约率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就业质量。

新《劳动合同法》恰恰能促进学生就业结构的改进,能促进职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人事处的老师徐世玲表示。

但由于受多方面影响职校学生的就业质量仍不容乐观。一项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中,只有17%的学生做到了企业技术骨干。专家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专业技术水平低,从专业对口率看,高职院校仅有20%的学生从事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二是自我学习、自我适应能力差,高职学生作为职业院校素质较高的一个层次,职业适应周期普遍长达一年以上;三、从职校毕业生人际关系处理、职业忠诚度、创业意识等方面都不难看出,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从本质上讲,职业教育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人单位招人必然更加谨慎,对职校生各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但也会在职业教育供给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职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有效落实。

学生如果是“产品”,那么学校就是“加工厂”,“就业”无疑是检验“产品”的最佳标准。办学质量的好坏,往往通过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显现出来。就业率虽然对职校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它并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出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好坏。职校要在提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就业的质量。“这才是新《劳动合同法》所倡导的,也是职业院校领导应该关注的。”徐世玲说。

任何一所职业院校,如果毕业生都能高质量地就业,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报名就读,招生形势就会一片大好,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这已经成为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就业率还不高的时候,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就业率,尽量使所有的毕业生都能就业,但到了一个阶段,就需要从追求就业数量向追求就业质量转化。

创业:规范≠不能

在温州高新区的一间办公室里,安徽滁州某职业院校毕业生方志远经常认真阅读《劳动合同法》。六年前,方志远从职业院校一毕业就与同学创办了一家制鞋厂。期间,厂里员工换了一拨又一拨。如今,新法已经实施,作为“老板”的他必须洞察这部法律的有关规定,并思量应对之策。“自从国家实施新法后,我又对法律条文先后完完整整地看了6遍,他告诉记者,《劳动合同法》他现在几乎都能背下来了。”在方志远看来,这可是对他事业的生死考验。

对于新法是否会不利于职校生创业,答案是否定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给职校生创业带来成本增大的同时,更多的是创造一种机遇。这是一个企业积极改善经营管理的大好时机。”一位负责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张老师总结说,新法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键的问题是企业要转变观念,消极规避肯定不是出路。新法倾向于劳动关系的相对稳定,职校生创业是在观念上要用长期工,这就需要企业完善激励机制,把员工的凝聚力带动起来,不能像过去一样不断更换人员。“企业的管理层要最大开发员工的潜力,为员工做好长期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这其实是个很好的提升机会。”■

签约风暴三

新《劳动合同法》下

职校毕业生权益如何保障?

――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望成为改善职校生“低签约率”的转折点

文・芒刺

随着企业形式和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劳动用工制度已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频频发生,尤其是维权意识较弱的中、高职毕业生,他们在光鲜的“高就业率”背后,享受的却是较低的劳动权益保障。

这种情况有望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有所改变,职校生如何用这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带着疑问,《教育与职业》专访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

不能牺牲就业质量

《教育与职业》:前不久,《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合同签订率较低,他们的劳动关系以事实劳动关系为主。您如何看待这一调查结果?

陈宇:尽管劳动力供大于求是我国的国情,而且总体上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为了追求高就业率就可以忽视就业质量;也不意味着,我们在重视就业数量时,可以忽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教育与职业》:您认为,导致劳动合同签订率过低的原因是什么?

陈宇: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就企业而言,它们在用人方面是十分谨慎的。尽管各个企业的用人标准各不一,但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企业都会通过试用期来了解该毕业生的整体情况,其中包含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工作态度等。企业只有在确定了该员工符合其用人要求后,才会考虑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也不排除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逃避缴纳社会保险费而不签约。从劳动者方面看,有些是出于职业流动的考虑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指出的是,劳动合同签订利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而非劳动者。

新法实施前后的无奈与欣喜

《教育与职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一般都会进入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等竞争性较强的行业。然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求贤若渴的背后,却是劳动关系非正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人认为,这一现状将有所改观,职校生的合法权益将进一步得到保障。对此,您如何看?

陈宇:新《劳动合同法》在转变企业用工观念,更加重视员工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劳动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包括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内的劳动者合法权益,但更是为了实现劳资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构建一种合作的、长期的,而不是对抗的、短期的劳动关系。对职校毕业生而言,新《劳动合同法》能更好的维护其权益;对企业而言,《劳动合同法》为其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机遇。

《教育与职业》:现实令人颇感无奈。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一些企业反响强烈,在酝酿和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甚至出现了“合法”规避劳动用工风险,大规模裁员的现象。此举无疑是对包括职校生在内的所有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损害,对这种“上有法律,下有对策”的做法,您怎样看?

陈宇:当前的劳资关系是一种 “劳弱资强” 的格局,要彻底打破这一格局仍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外部竞争激烈,很多企业采用降低劳工成本、缩短用工时间来赢得竞争优势。从短期看,企业可从中获益;但从长期看,这样的企业培养不了员工对它的忠诚度。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建立一种稳定、持续的劳动关系,如果员工缺乏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员工就没有动力为企业服务。无论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来看,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都至关重要。

《教育与职业》:新的《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企业试用期不能超过6个月;不签订劳动合同就要付两倍工资,再不签一年以后就变成无固定期限等。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违法用工成本,促使企业不得不矫正、规范用工行为,职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在其中也进一步得到了保障。您如何看待这一可喜变化?

陈宇:这些硬性规定有利于打破某些企业长期以来用工随意、肆意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状,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对劳动者权益的重申或升级并不是给予劳动者特别关照,而是在明确劳动者责任的前提下一次权益的对等归位。

职校亟需补上劳动法规课

《教育与职业》:《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职校生签订正式就业合同比率必将大幅提高,职校生所享有的各项劳动权益将进一步得到保障。有人表现出了忧虑,担心新《劳动合同法》会降低职校生高就业率水平,企业会以提高单位劳动效率的方式,减少总的劳动力数量。对此,您如何看?

陈宇:目前,这仅仅是一种预测。但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高就业率”还是“高签约率”都取决于职校生的技能、素质及态度,企业对它最需要的员工肯定会给予高薪并长期雇用,这也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更强烈地树立服务意识,要更强烈地去捕捉企业的兴奋点,使企业按照劳动力市场规则接受职校毕业生。职业院校只有真正做到紧贴市场、培养企业所需之才,低就业率、低签约率才不会成为职业院校的忧虑。

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93-02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学生初中毕业就读职校,并不知道什么是职业教育,而且很多学生因为考不上高中,有不同程度的中考创伤——挫败感和自卑感。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无心向学,生事捣乱的状态。学生们的生存哲学是“随随便便又一年,六十分毕业刚刚好”。这就是大多数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倘若学生不能转变思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必将虚度三年光阴,更不要说成长为社会所认同和接纳的职业人了。学生将荒废的是自己人生最宝贵的青春,而社会将失去的是一大批有可为的优秀职业人。

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十几年的财经专业教学,从学生的职业生涯成长的角度发现,我们目前的教育更多着重于知识性的教授和讲解,忽视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导致学生在校三年没有实现学生到准职业人身份的认同和转换,没有目标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始,主要内容是面试技巧教育,礼仪教育,推荐表的制作方法等等。笔者近几年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中发现,这种临阵磨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我们的中职学生是不够的。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从职校生一进校就开始,形成长达三年的教育体系。下面笔者以本校财经专业学生为例,谈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

(一)认识自我,认识专业

目前社会上对中等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偏见,普遍认为职校生低人一等,随着普高热的升温,中考后半段考分的考生成为职校生的主流。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要构成成分,相当部分的学生在校的学习和就业中表现出诸多不适:自我定位不准、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对职业了解不够,对社会和环境认识不多,对前途感到迷惘,品行不良。以致中职校被人戏称为“垃圾回收站”。我校进校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并排挤,嘲笑那些爱学习、想上进的学生,不良的学习风气在校蔓延。

因此在中职的第一个阶段,我们主要进行“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教育活动。(1)联合驻校社工,心理老师通过开展“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今后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我行,我能,我突破”等一系列的专题心理讲座和心理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2)班主任开展《成长的翅膀》、《形象与礼仪》、《沟通的艺术》、《时间与我同行》、《团队合作》系列的职业素养主题班会。(3)由各专业老师在各班进行专业特色介绍。(4)个人职业潜能发展评估。协同职业测评机构对新生进行、情绪、责任表现、效率特质、合作协调等相关心理能力检测,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使学生对自身潜力有明确的认识,自我规划能力有所提高,对情绪的管理与压力的解决有明显的改善。(5)开展“以社会需要什么财经人才“为题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在通过看招聘广告,访谈等方式调查社会工作单位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什么要求,要达到社会所需的专业要求,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哪些努力。调查结束要形成调查报告。(6)开展“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的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对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7)举办财经专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大赛和实践让学生寻找自己的短板,为下一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

通过系列活动能让学生明确三年的奋斗方向,努力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人有了目标就有了希望,有了方法就有了实施的动力。

(二)深化规划,逐步实施

篇8

关键词: 学生观 教育观 成功内驱力 可持续发展 内在潜能

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名在校成绩优秀,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当他踏入社会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时才发现,企业要求做的事情和学校里学到的相差很远。由于很多东西都不懂,学生常常疲于应付。企业对此不满意,学生的自尊心也受到挫伤,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此改行。还存在另外一种现象:一些从职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其中相当部分是在校期间调皮捣蛋的学生,现在工作比较好,待遇也比较高,甚至开了公司,做起老板,“混”得挺好。这两种现象的存在,客观地反映了当前职业学校在人才培育方面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是可以发展的,现代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开展教育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

诚然目前职校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的后进生,学习成绩确实较差,但我们决不能因此看不起他们,而应因势利导,以“学做人,求发展”的理念为核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价值观教育已成为教育的首要问题,学会做人,学会辨别是非善恶,比学习专业知识更为重要。职校生应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基础道德教育为主线,加强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目标,自觉的纪律观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品质,文明的言行习惯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的现代青年。

二、激发学生的成功内驱力

虽然不少职校生文化学习和思想行为习惯都不尽如人意,但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富有个性,聪明伶俐,喜欢独立思考,不愿盲从。我班有位男同学非常“活跃”,据了解,该生在初中时曾被处分过两次。但在开学不久学校举行的军训中,我无意中发现他的口号喊得很标准,并且动作做得很规范。我马上找他谈话,表扬了他一番,并且决定让他当我班的临时体育委员。他听后,非常兴奋,因为从小学到初中,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如此对待他。在我期待的目光中,这位同学从开学到现在,一直表现得很好,工作认真负责,其家长常常反映孩子变乖了,转变了许多。可见,这种成功内驱力是不可估量的,重要的是老师如何激发它。

三、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1.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职校生由于基础较差,不少人已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但他们思想活跃,求新求奇的思想较重,对周围世界十分敏感好奇。他们喜欢观察事物,凡是觉得新鲜的都想了解,凡是喜好的都会去做。教师应该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寻求途径,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继续学习的愿望。我校推行的“先做后学”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规律,培养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财会专业教学以前基本是“先学后做”,首先进行理论讲授,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收到一定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效果。而我们现在采用“先做后学”,先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就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探究相关情况,进行尝试、归纳、总结,在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将实践内容引入到理论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解决操作中发现的问题,而且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的实习,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结合。

2.提高信息采集的能力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手段的现代化,大量的社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人们的生活。广泛搜集相关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并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是任何个人、单位和团体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职校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要保证自身始终与时俱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具有信息搜集、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在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广泛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信息的技术,并且教会他们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学生能够提取有用信息,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不仅是生存的基础,更是适应信息社会和在高新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业发展与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条件。

3.增强合作共事的能力

将来跨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生,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将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他们将来无论从事哪种工作,人际沟通与合作、交流与分享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自我探究之外,合作学习也是必需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职校生个人学习能力的不足,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且在合作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分享成功的喜悦。在生活工作中要学会与人共处,对他人有爱心,设身处地理解他人,为共同的目标努力,树立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如合作、正直、和谐、尊重他人、社会责任等。

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每一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如同深山里埋藏着许多矿产。有时候人只是因为惰性,或者没有认清到自己,才没有把潜能开发出来。研究表明,普通人的大脑只利用了3%,就是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人的大脑也只利用了10%,身体里的无限潜能要我们合理地开发。职校生虽然在学习上与普高生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各类艺术、科技等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信的优良品质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决不逊于普高生。我班学生孙仲良在刚入校时,成绩并不是很出众,我发现他在学习机电这个专业知识时,表现得比其他同学更加刻苦钻研,和任课老师交流问题时,知道他总是能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课后还能主动查询、学习一些专业资料,在专业学习上有内在的动力和求知欲望。从此,我们就不断挖掘他的潜能,发挥他的特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2009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他脱颖而出,在“普通车床”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教育的对象在生理、心理上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迎合时代及教育对象的变化发展,与时俱进,必须以一种客观、现实的心态,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地去教育、开导每一位职校生。这样,职业教育培养的精英越来越多,他们的明天越来越宽广,职业教育事业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陈锁庆.教育探索,2010,(1).

[3]刘继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8).

[4]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河南出版社,2001.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