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11:27: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毕业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担任初四2班、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并且担任初四2班班主任。在工作中,我与各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样,每天都在默默重复着简单而平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这几天的我一直在追忆中度过,忙忙碌碌中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这一年的锤炼虽然脚步蹒跚但受益匪浅,积累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体现,只有热爱工作,才能热爱生活,才能不计功利、不计评价,才能和谐相处,才能站好自己的每一个岗,做好每一桩事,无论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本着对工作的热爱,我一年来得到的更多的是快乐与满足感。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两年的毕业班教学经验和对中考试卷的了如指掌,在教学、复习、编制学案、做题及讲评中更有针对性。不但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级管理中,我班的纪律、学习风气一年中有了很好的改观,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尖子生越来越多。根据这几天掌握的部分中考成绩,我班700分以上目前有4人,680以上有5人,580以上有10人,成绩可喜。我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做班主任的感受和体会,希望与各位老师共享:
如果昨天是美好的,让回忆永驻;如果昨天是酸涩的,让憧憬永驻;如果昨天是平淡的,请让珍惜永驻;如果昨天是一掬欢笑,请把欢乐收藏;如果昨天是一滴眼泪,请把泪水晾干;如果昨天是一道伤痕,请把伤痕忘记;如果今天你正经受严寒,那么春意已离你不远;如果今天你正付出辛劳,那么花红柳翠会向你展现;如果今天你将最美的梦播进冰封的土壤,那么你收获的会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也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属于自己,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知道我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我惟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87班开学人数53,XX年12月20日,杨新发留下张字条走了,12月29日任大宏老师和李鉴老师把杨学春送回了家,即辍学两人:杨新发,家住半坡黄外,家长杨学能;杨学春,老家白崖子,现已迁往孟大,家长杨丕明。学期末共有51人,男生26人,女生25人,共青团员17人。优秀班干部1人:阮晓坤,三好生2人:罗中兰、刘文志。一学期个人好事共做154件,集体好事5件:捐钱、写慰问信给生病的老师;冲洗食堂;帮助食堂抬柴;元旦节买礼物送给老师;布置运动会的会场及主席台。有记录的班级会7次,有记录的班委会5次,有记录的班级活动12次。
班主任工作千丝万缕、繁杂罗嗦。而初三年级是教育管理最关键的一年,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头戏。本人在这关键一年里接受了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班级管理:
一、认真分析班级的实际情况。87班去年就让许多老师感到头痛,厌学、抽烟、喝酒、谈恋爱,更为严重的是有部分同学喜欢深夜外出活动,班主任、科任教师都更换较多。本学期该班又是全校最大的一个班级,生源比较复杂,新增加了留级、补习、转学、转班的同学,共有53人,而要参加中考的同学却是全校最少的一个班,面对如此复杂的班级,我觉得压力好大而责任更大。
二、紧抓常规管理不放松。(1)利用每周五的第四节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安全卫生教育。本学期先后以“外在美与内在美”,“初谎的代价”,“一句气话赔偿2.8万元”,“饱尝早恋的恶果”,“都是夜出惹的祸”进行专题教育,用同学耳熟能详的事例感染他们。(2)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刚开学就从多方面做了较为仔细的调查工作,对相关学生的表现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例如,张继王、李元军等的抽烟成瘾,杨新发同学的懒散怕学,杨学春、徐佳坤的谎话连篇,李继成、杨学春的夜出酗酒)。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别的对他们进行关注,有的放矢加强教育和管理;每天坚持个别做学生思想工作,不过一学期来的努力,好象都白费力气。(3)对班级的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值日责任到人,保证了教室的窗明几净和各个值日区域的保洁到位,这方面,我班同学做得较好。(4)各期板报分组负责,更换及时且内容广泛。(5)认真落实每周一次的操行分。
三、积极联系各科教师,努力维护科任教师威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成绩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最关心,针对每次月考,我跟科任老师进行分析和研究,帮助学生查找原因和错误细节,总结经验和教训,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让同学学有所获。
有人在背后对我们班的学生说“某某老师教不了”;“某某老师讲课讲不明白,没有以前的老师教的好”“某某老师对你们班如何如何”等等,这对于不能明辨是非的14、15岁的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无情的误导。学生因听了这些话而不好好听该老师讲课,不按时完成该老师布置的作业。对此我给同学们讲了“尊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成其才”的道理,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明白适应不同风格教师的教法是对自己有益的。并告诉同学我们的老师都是合格学历,科班出身!而且至少都有几年的教学经验,讲不明白、教不了,怎么会有那么多成绩好的学生?如果你对老师有意见或看法,是出于善意,可以找老师当面谈,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经过开导,大部分同学的思想有所转变
四、积极开展家校联系。精心设计每一次家长会的内容,与学生家长互通有无,互相畅谈。同时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家访、把家长请进来,说心里话、说实在话,一切都为了孩子。本学期家校联系71人次(包括一次家长会)。
五、积极组织班级活动。为了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在班上建立图书室,老师和同学都把自己的一些有益的杂志捐出来供大家阅读;在教师开会时间,要求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听音乐学新歌;把班上男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班内或班级之间的各类球赛;组织一分钟竞赛活动;节日晚会、节日祝福;带全班同学到外交游等。
三.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
在学校领导、生活教师、值周教师、年级组长及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取得了一些成绩,班级中的凝聚力较强,同学们的思想有所转变;班级卫生随时干净;在第一次月考、期中考和最后一次月考中,我班进入年级前60名的同学在3个普通班中最多;元旦画展中有两个同学获得一等奖,元旦书法赛中两个同学获得一等奖,三个同学获得二等奖;元旦运动会中,虽然总体成绩不太好,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却体现得淋漓尽致;元旦歌咏晚会中,两个节目均荣获第二名,集体获得二等奖。
但由于社会、学生、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在加上本人能力有限,我们班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部分男生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抽烟、喝酒,晚上会外出,李继成同学也因此受了处分;个别同学喜欢留长发、变黄毛;学习自觉性不高,需要老师随时盯着;有的课堂上有同学不认真听讲且有睡觉现象;男生宿舍较乱;有的同学要老师提醒才肯洗碗,课间操时要老师站到面前才抬的起手。可见我的班级常规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精细,特殊学生管理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些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20xx年中考已经结束了,下面我谈谈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基本上来说我们初三圆满地完成了这一届学生的毕业工作,这是我的第一届学生,所以我非常认真地对待,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回首过去,有收获、有欣喜但也有些遗憾,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在班级管理上,我先以身作则,每天早来迟走检查早读课和平时上课的纪律秩序,做教育事业的热心追求者。我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规、德育量化表,从学习、纪律、仪表、卫生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常规量化,每个星期统计一次,并在班会课上对这一周内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对个别做得不好的学生,采取全班通报批评或私下交谈,以期待学生能以班级的集体荣誉为重,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一些日常事务的管理,我放手让班干部去做,当出现班干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会做好班干部坚强的后盾。当然如果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公不正,我也会秉公处事。对学生不偏不倚,始终秉着一颗公正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班级的卫生状况也不需要我过多的操心,因为同学们在班干部的组织和努力下会把事情都处理妥当。这三年下来,我总结出这么一点,要想班级好,一定要选好班干部,踏实、肯干、有能力的班干部会把班级各项事务都安排地井井有条,可以解决班主任很多的烦恼和忧愁。初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特殊时期,学生压力大,思想波动也大,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不会的情况下,很可能把精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新问题。
在学习上,学生们和初一、初二相比有了很大进步,那种乱糟糟的课堂纪律已经远离班级,换之是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我经常深入到课堂听课,与老师沟通交流,肯定优点,委婉地指出不足。我怀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经常与老师开展广泛的交流。另外和学生们迎战了初三年级的英语口语测试、计算机考试、体育加试和中考文化考试。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咨询很强,是最难管的时期。据我观察,对于逆反心理咨询比较强的学生,老师急躁,甚至感情用事,说一些过激的话,往往会使学生更逆反,甚至使他们在与老师的冲突中获得成功感。因为情绪激动状态下的教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自己看到了老师的底牌,而且不过如此。所以学生无论是学习、纪律各方面做得多么糟糕,班主任总是给他们镇定,胸有成竹的感觉,会树立起自己强者形象。迎考阶段,学生普遍压力较重,心理咨询脆弱。一个有着强者形象的班主任会给学生以心理咨询依托感。即使一些学生成绩不好的同学,如果你他能够让他们觉得跟着班主任走就能度过难关,他们的概率就会低许多。经常有学生对我说,你觉得我还有希望吗?我现在学还来的及吗?我觉得这是学生对教师强者形象的认同,他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激励。所以我不会简单地说,你一定行,而是帮他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帮助他确立起他觉得自己能达到的目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学生对中考一般存在着期待和焦虑的心理咨询。对于成绩优秀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我对他们说,这仅仅是人生中的一个驿站,不是终极目标,人生中会有很多这样的考验,所以要有平常心,不必太紧张。而对于有放弃思想的学困生,我对他们说,学习成绩和将来的事业生活没有必然联系,但面对挑战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却能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如果现在躺倒不干,就是认输,是懦弱的表现。所以,中考不仅仅是一种决定学业发展的考试,更是一种生活。哪怕最终考不上好的高中,你在中考这个严峻考验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最终会使你能够坚强面对将来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目的意义
1、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2、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3、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4、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把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全程、全方位评价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学生个性、特长。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平台。
5、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校坚决贯彻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规定,有利于端正办学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公平教育,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组织机构
1、坪山中学2011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委员会:
(1)机 构:
主 任:林俊红
副主任:张福杰、庄汉华、黄锦娟
成 员:陈玉明、张世明、汤育兴、陈建军、蔡世林、何柳清、
王启福、齐宏亮、唐卫平、胡劲涛
(2)职 责
①学习评价工作的有关文件
②认定评价组成员
③对各班评价工作进行指导
④认定评价结果
2、评价工作委员会下设三个组
(1)评价组
组 长:庄汉华
副组长:黄锦娟、王启福
成 员:齐宏亮、胡劲涛、唐卫平、李剑锋
潘惠琼、初三各班主任
职 责: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组下设12个小组(见附页)
(2)监察组:
组 长:张福杰
副组长:张世明
成 员:陈玉明、钟志强、况增产、邱向非(家长)、林木潮(家长)
刘牧慧(学生)、龙琦(学生)
职 责:监察评价过程,接受咨询,保证评价工作的透明公正。
(3)信息处理组:
组 长:陈建军
副组长:蔡世林、何柳清
成 员:张鸿斌、郑玉清、包丽萍、李剑锋、黄文广
职 责:负责对师生文字资料、数据信息的输入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培训,并做好保密工作。
三、评价工作程序和方法
1、评价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8个步骤:
2、评价工作方法:
严格按照《深圳市XX年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和《坪山新区2011年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的通知精神,做好如下七方面工作:
(1)组织建设 (2)宣传培训 (3)资料整理 (4)学生自评
(5)学生互评 (6)家长评价 (7)教师评价
四、评价工作进度
深圳市坪山新区坪山中学2011年初中毕业生
综合表现评价主要工作进度表
时 间地 点工作内容组织者责任人
4月9日前制定学校综合表现评价工作方案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庄汉华、黄锦娟
4月20日前小会议室学校评价委员会成员,初三教师、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学习、培训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张福杰
4月20日前信息中心评价系统安装完毕信息处理组蔡世林
教务室核对毕业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李剑锋
4月20日前初三各班教室初三学生家长培训(第8节)评价组初三各班主任
4月25日前学生数据准备工作,整理平时成绩,收集和确认特长与获奖记录,采集相片评价组各班评价小组、李剑锋
综合系统的其他相关设置,学生数据和评价小组教师数据导入系统并核对信息处理组蔡世林
4月25日前学生、家长撰写评语,评语录入、导入系统评价组 信息处理组初三各班主任 陈建军
4月25日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审美与艺术表现能力测试评价组胡劲涛 唐卫平
班主任撰写评语评价组初三各班主任
4月26日电脑室学生上机互评,教师上机评价评价组庄汉华、黄锦娟
4月27日完成所有数据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张福杰
4月28日小会议室审核评价结果,导出教师评语、总等级,维度等级并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庄汉华、黄锦娟
4月28日至5月5日学校受理复议申请张福杰
5月11日学校导入评价结果上报新区公共事业局教育科蔡世林
6月20日前总结材料暑假前上报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教育科庄汉华、黄锦娟
五、信息采集
根据评价工作中的“五个维度和十五个要素” 认真做好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汇总整理学生日常表现,个性特长,获奖情况,成长记录,五个学期期评成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情况,担任班团干部情况。
六、评价等级及结果反馈
1、综合表现评价的等级
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档,每个毕业班以在校生为基数,各班评为a的学生不超过40%,其他等级不设定比例。
2、评价结果反馈
评价结果4月28日反馈给学生。
七、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4月28日前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审定评价结果,导出教师评语,总等级、维度等级,4月28日-5月5日受理复议申请。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区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我区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制度。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1、学业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10分(含听力);科学150分;社会政治(包括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80分,总分580分。
2、学业考试内容:以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的《宁波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作为学业考试命题和试卷质量评价的依据。各学科考试范围原则上以初中毕业学年度的内容为主,有些学科适当涉及初中阶段其他年级的部分内容。
3、学业考试命题: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各学科试卷的命题由宁波市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实施。市教育考试中心要依据《宁波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内容和要求,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切实保证命题质量,严格把握学业考试试卷的整体难度(控制在0.7以上),试卷结构合理、清晰明确、注意多种题型的整合、学业考试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偏题怪题,严格控制考试难度。
4、学业考试形式:采用纸笔测试(包括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听力测试等形式。社会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
5、学业考试的组织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市教育局教研室确定考试范围,详见《宁波市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市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命题,区教育局负责组织考试、阅卷和成绩评定。学业考试成绩不合格学生的补考,由区教育局教研室命题,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
6、考试成绩:学业考试成绩呈现方式采用分数制。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初中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检测初中毕业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状况的重要手段。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1、评价的内容: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
2、评价的原则:一是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各类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如有异议,学校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3、评价的结果: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并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出建议。综合评语应当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九年级班(初三)主任撰写、学校领导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测评项目包括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等)、运动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等)、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操作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四类。测评等第每类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不及格),P、E等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在教育局指导下确定,E等比例控制在5%以内。测评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参照附件二。
4、评价的组织实施:区教育局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加强指导与监督,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问题。学校要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区教育局备案,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工作班子。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在20*年4月底之前完成。
四、高中招生录取
1、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2、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新生时须把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作为前置条件。根据招生录取批次,第一批次招生录取应达到2A2P及以上等第,第二批次招生录取应达到1A3P及以上等第,第三批次招生录取应达到4P及以上等第(不同批次招生学校的分布及招生计划文件,另行公布)。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参考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再按学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3、继续实行省一级重点高中保送生制度、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直升生制度、特长生降分录取和公办普高招生计划的60%指标分配到初中的政策。省一级重点高中招收保送生、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招收直升生、特长生招收等办法另行制定。
4、公办普高招生计划的60%指标(不包括“三限生”招生计划)按毕业生基数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在按分配指标招生录取时,如出现同所学校考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相同情况,则要视这些考生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水平,择优录取。
5、仍实行部分优惠加分政策(按上级文件执行,具体加分办法另行制定)。
6、在区外借读需回本区参加高中招生学业考试的考生,直接向区教育局业务科报名(报名办法另行通知),其综合素质测评等第原则上分别视为P等,若学业考试成绩达到第一、第二批次招生学校的录取标准,须提供综合素质测评项目中1-2项达到A等要求的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原始证件。
五、加强领导和制度建设,保障考试招生工作健康顺利实施。
(一)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区教育局成立*区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胡小伟任组长,俞斌任副组长,王挺、波、韩文星、周乐伟、曹禅松等同志任组员。
(二)各初中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考试、招生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不得违反规定提前结束新课,不得乱编滥印和违规订购复习资料;不得进行各种名目的区域性统考、模拟考试。
(三)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通过制度创新来体现公正、公平、公开,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公示制度:区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及学校的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包括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科目、范围、分值、时间,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考试费用的收支,以及各类高中招生办法,考试收费的标准等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
1、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2、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3、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4、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把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全程、全方位评价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学生个性、特长。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平台。
5、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校坚决贯彻执行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规定,有利于端正办学思想,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公平教育,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组织机构
1、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工作委员会:
(1)机构: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2)职责
①学习评价工作的有关文件
②认定评价组成员
③对各班评价工作进行指导
④认定评价结果
2、评价工作委员会下设三个组
(1)评价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对初中毕业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组下设12个小组(见附页)
(2)监察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监察评价过程,接受咨询,保证评价工作的透明公正。
(3)信息处理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对师生文字资料、数据信息的输入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培训,并做好保密工作。
三、评价工作程序和方法
1、评价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8个步骤:
2、评价工作方法:
严格按照《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和《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方案》的通知精神,做好如下七方面工作:
(1)组织建设(2)宣传培训(3)资料整理(4)学生自评
(5)学生互评(6)家长评价(7)教师评价
四、评价工作进度
中学2011年初中毕业生
综合表现评价主要工作进度表
时间地点工作内容组织者责任人
制定学校综合表现评价工作方案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
小会议室学校评价委员会成员,初三教师、学生、家长及有关人员学习、培训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
信息中心评价系统安装完毕信息处理组
教务室核对毕业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初三各班教室初三学生家长培训(第8节)评价组初三各班主任
前学生数据准备工作,整理平时成绩,收集和确认特长与获奖记录,采集相片评价组各班评价小组、综合系统的其他相关设置,学生数据和评价小组教师数据导入系统并核对信息处理组
前学生、家长撰写评语,评语录入、导入系统评价组信息处理组初三各班主任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测试,审美与艺术表现能力测试评价组
班主任撰写评语评价组初三各班主任
电脑室学生上机互评,教师上机评价评价组
完成所有数据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
小会议室审核评价结果,导出教师评语、总等级,维度等级并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
学校受理复议申请张福杰
学校导入评价结果上报新区公共事业局教育科
总结材料暑假前上报坪山新区公共事业局教育科
五、信息采集
根据评价工作中的“五个维度和十五个要素”认真做好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汇总整理学生日常表现,个性特长,获奖情况,成长记录,五个学期期评成绩,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情况,担任班团干部情况。
六、评价等级及结果反馈
1、综合表现评价的等级
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档,每个毕业班以在校生为基数,各班评为A的学生不超过40%,其他等级不设定比例。
2、评价结果反馈
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
七、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审定评价结果,导出教师评语,总等级、维度等级,受理复议申请。
(一)2009年全市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制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根据《*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和《*市教育局关于暂停中职春季招生的通知》(衢市教职成〔20*〕246号)的相关规定,全市初中毕业生均应参加学业考试(免试录取的初中毕业生除外),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全市继续实行中考体育加试并列入学业考试范围。
学业考试时间(体育学科除外)安排在6月中旬,具体考试时间、考前报名方法等由市招办另行通知。
(三)省教研室编制的《2009年*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和学业评价的依据,是试卷质量分析评价和各地复习的主要依据。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考核,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适当控制题量,既反对单纯考核机械记忆的内容,又要杜绝技巧性、竞赛类的偏题、难题,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
(四)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由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命题、组考、阅卷等考务工作由市招办会同教研室组织实施,试卷卷首统一冠以“*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市卷)”。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分别由基教处、职成教处会同招办组织实施。市区(含*区、衢江区,下同)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阅卷,逐步创造条件实行网上阅卷。学业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补考,由县(市、区)自行命题,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
(五)考试要有利于方便学生和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社会•政治》科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英语科目安排听力测试;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允许使用符合教学要求的计算器,根据浙教基〔20*〕233号和浙教基〔20*〕109号文件精神,要求使用列入省教育厅教学用书目录的科学计算器。
(六)2009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仍按照衢市教基〔20*〕273号文件精神执行;往届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原毕业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上考生所在村(社区)现实表现证明为准。各地各初中学校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结合实际完善具体测评方案,努力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评价应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作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的,学校应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申诉,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要加强组织管理,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细则并指导与督促所属初中学校认真完成评价工作,完成所属学校各类获得“A”等级学生的认定工作,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初中学校要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评价政策、实施细则和要求完成本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个初中毕业班要建立测评工作小组,完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工作。各地要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高度出发,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探究与实践类”模块中“实验操作”分项和“劳动与技术类”模块中“信息技术”分项的考核,充分发挥综合素质测评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中的作用。各地各校应在2009年4月底前完成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二、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三、高中招生计划制定及录取办法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适者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招生中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二)合理安排普职招生计划。各县(市、区)要统筹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安排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时,要以实际初升高比率为基础,按1:1的比例来安排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招生计划,确保今年高中段招生职普比达到1:1。各县(市、区)高中段学校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编制,并于2009年3月25日前上报市教育局,经市教育局、财政局、物价局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市直属高中段学校招生计划由学校提出初步意见,于3月25日前分别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职业成人教育处审核,经市教育局、财政局、物价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2A以上;要求升入其余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继续实行普通高中招生多元化录取。2009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仍分免试录取、特长生录取、招生指标分配录取、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定向录取、统招录取五类。
1.免试录取:
(1)免试录取对象及比例:凡20*年9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期间,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免试进入省重点中学。录取比例控制在该校招生计划数的5%以内,未招足的指标并入各招生学校的统招计划。
(2)免试录取的条件:
①被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
②参加市及以上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学生;
③获小发明、小创造省二等奖及以上或*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学生;
④在*省初中数学、自然科学竞赛,*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省一等奖以上的学生;
其中③、④二条中两人及两人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
(3)免试录取的程序: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在学生本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的基础上,经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学校应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可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的正式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在2009年6月10前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市教育局备案。
2.体育、艺术特长生录取: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招生由招生学校于2009年3月25日前提出方案(含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名办法、专业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专业测试时间、地点等),报招生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并在本校网站上公示。体、艺特长生的学业成绩应不低于招生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的60%,专业成绩由各招生学校组织力量进行考核测试,接受当地教育局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测试结果应及时公布,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专业测试成绩符合要求的学生名单应于6月10日前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招生人数列入各招生学校的整体招生计划,未招足的指标并入各招生学校的统招计划。
3.招生指标分配录取:为继续推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和2009年工作的相关要求,继续加大推行省级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试验。2009年*一中、*二中、*三中、*高级中学、龙游中学、江山中学、常山一中、开化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应拿出60%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初中毕业生数和办学水平等因素分解到各初中;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各地计划内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各县(市)省重点中学指令性计划招生指标分配方案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备案。
4.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定向录取:*一中继续作为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学校,面向全市定向招收初中毕业生,招生名额列入该校2009年度招生指令性计划。具体招生办法另行下文通知。
5.统招录取:统招录取是录取的主要形式,主要依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择优录取。当最低录取分数线出现并列分而超过计划招生数时,按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从高到低录取;如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仍相同,则按考生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第数量从多到少录取。
(五)高中招生加分政策。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浙部队干部随军随调配偶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7〕62号)、《*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的通知》(浙教考〔2009〕2号)要求,进一步规范中考加分政策,对继续保留的身份类加分和体育竞赛类获奖加分,具体规定如下:
1.下列考生,可加5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三名优胜者[市(地)级体育竞赛指市运会、市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运动会比赛或由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列入计划的各类体育比赛。其中由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列入计划的各类体育比赛获奖证书上应盖有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印章。所有比赛不足4队(人)递减一名记成绩,作加分依据;市中小学生篮球、排球、足球比赛暨体传校比赛两赛合一记成绩,作加分依据。下同]。
2.下列考生,可加10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1)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台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2)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二名优胜者。
3.下列考生,可加15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1)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一名优胜者;
(2)获省级体育竞赛四至六名优胜者[省级体育竞赛指省运会比赛或由省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的体育竞赛。其中由省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的体育竞赛获奖证书上应盖有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印章,所有比赛不足7队(人)递减一名记成绩作加分依据,下同]。
4.下列考生,可加20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1)获国家、省级体育竞赛前三名优胜者;
(2)驻地部队团以上干部、荣立二等功或三等战功以上、被大军区级以上或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因公牺牲或致残(六级以上)、从事飞行或舰艇等艰苦工作、驻海岛部队的军人子女。凡获得多项优惠加分的考生,以最高分为限,各项不得累加。各类获奖证书的有效期限为20*年9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各县(市、区)教育局须在6月10日前完成辖区内初中毕业生加分名单审核工作并在学校和所在县(市、区)教育网上公示,同时报我局招生办备案公示。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制定控制重复教育的政策措施,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所有往届初中毕业生均以社会考生身份单独报名参加学业考试,高中学校优先录取应届初中毕业生。自2009年开始,省重点中学不得录取在校就读的初中复读生。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一)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制度,明确程序,细化环节,规范操作。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各级教研室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要切实做好文化课命(审)题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工作,命题人员与审题人员要严格分开,不得“命审合一”。命题期间,命题组织单位要与每个参与命题的人员(命题人员、审题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合约,并对保密合约进行公证。施考期间尤其是体育考试期间,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事件。作文阅卷要坚持三人独立阅卷制度;对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主观性试题,阅卷前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答卷情况,统一评分标准;阅卷后要组织复查,努力避免阅卷差错。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订安全防范预案和应急预案,周密部署,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
(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各地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从培养人的高度出发,坚持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化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课时,不得过早结束新课;严禁节假日集中补课、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保障学生休息活动时间;不得擅自编印或要求学生订购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测管理,不得进行区域性的“抽测”、统考;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得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特别要防止在考试复习阶段放弃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更不允许强迫这些学生提前离校放任自流;要加强教师培训管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要落实“减负”责任,加大对各类违规教学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统一高中招生加分标准。为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制定的高中招生加分标准,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不得自行制定加分项目和加分值。
(五)做好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考试结束后,各地要做好试卷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并于2009年7月底前提交相关材料报市教育局教研室。
(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全市各初、高中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高中段学校招生宣传必须征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在县(市、区)教育局的统一组织和初中学校的支持配合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宣传,切实保证初中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应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市基础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一)2009年全市继续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制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根据《*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和《*市教育局关于暂停中职春季招生的通知》(衢市教职成〔20*〕246号)的相关规定,全市初中毕业生均应参加学业考试(免试录取的初中毕业生除外),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生是否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全市继续实行中考体育加试并列入学业考试范围。学业考试的科目、分值和时间表详见PDF附件。
(三)省教研室编制的《2009年*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和学业评价的依据,是试卷质量分析评价和各地复习的主要依据。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考核,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适当控制题量,既反对单纯考核机械记忆的内容,又要杜绝技巧性、竞赛类的偏题、难题,学业考试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75左右。
(四)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由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命题、组考、阅卷等考务工作由市招办会同教研室组织实施,试卷卷首统一冠以“*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市卷)”。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分别由基教处、职成教处会同招办组织实施。市区(含*区、衢江区,下同)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阅卷,逐步创造条件实行网上阅卷。学业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补考,由县(市、区)自行命题,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
(五)考试要有利于方便学生和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社会·政治》科目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英语科目安排听力测试;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允许使用符合教学要求的计算器,根据浙教基〔20*〕233号和浙教基〔20*〕109号文件精神,要求使用列入省教育厅教学用书目录的科学计算器。
(六)2009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仍按照衢市教基〔20*〕273号文件精神执行;往届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原毕业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上考生所在村(社区)现实表现证明为准。各地各初中学校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结合实际完善具体测评方案,努力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评价应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成长记录册》的作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应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应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其中获得“A”等级的学生名单须在校内公示。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的,学校应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申诉,并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要加强组织管理,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细则并指导与督促所属初中学校认真完成评价工作,完成所属学校各类获得“A”等级学生的认定工作,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处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初中学校要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评价政策、实施细则和要求完成本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每个初中毕业班要建立测评工作小组,完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工作。各地要从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高度出发,重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加强“探究与实践类”模块中“实验操作”分项和“劳动与技术类”模块中“信息技术”分项的考核,充分发挥综合素质测评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中的作用。各地各校应在2009年4月底前完成应届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三、高中招生计划制定及录取办法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适者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招生中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二)合理安排普职招生计划。各县(市、区)要统筹高中阶段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安排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时,要以实际初升高比率为基础,按1:1的比例来安排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招生计划,确保今年高中段招生职普比达到1:1。各县(市、区)高中段学校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编制,并于2009年3月25日前上报市教育局,经市教育局、财政局、物价局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市直属高中段学校招生计划由学校提出初步意见,于3月25日前分别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职业成人教育处审核,经市教育局、财政局、物价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在此基础上获得2A以上;要求升入其余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测评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四)继续实行普通高中招生多元化录取。2009年普通高中招生录取仍分免试录取、特长生录取、招生指标分配录取、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定向录取、统招录取五类。
1.免试录取:
(1)免试录取对象及比例:凡20*年9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期间,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可免试进入省重点中学。录取比例控制在该校招生计划数的5%以内,未招足的指标并入各招生学校的统招计划。
(2)免试录取的条件:
①被县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的模范人物;
②参加市及以上比赛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标准的学生;
③获小发明、小创造省二等奖及以上或*省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证书的学生;
④在*省初中数学、自然科学竞赛,*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竞赛、全国中小学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中获省一等奖以上的学生;
其中③、④二条中两人及两人以上的获奖项目,只限第一作者。
(3)免试录取的程序:各初中学校依据上述条件,在学生本人申请、任课教师推荐的基础上,经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推荐名单。高中学校应认真审查推荐学生的材料,并可通过面试、研究性学习成果答辩等形式,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的正式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在2009年6月10前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市教育局备案。
2.体育、艺术特长生录取:
体育、艺术特长生的招生由招生学校于2009年3月25日前提出方案(含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名办法、专业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专业测试时间、地点等),报招生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并在本校网站上公示。体、艺特长生的学业成绩应不低于招生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的60%,专业成绩由各招生学校组织力量进行考核测试,接受当地教育局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测试结果应及时公布,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专业测试成绩符合要求的学生名单应于6月10日前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招生人数列入各招生学校的整体招生计划,未招足的指标并入各招生学校的统招计划。
3.招生指标分配录取:
为继续推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扶持薄弱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精神和2009年工作的相关要求,继续加大推行省级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改革试验。2009年*一中、*二中、*三中、*高级中学、龙游中学、江山中学、常山一中、开化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应拿出60%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初中毕业生数和办学水平等因素分解到各初中;根据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各地计划内录取工作统一进行,实行分校录取。各县(市)省重点中学指令性计划招生指标分配方案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备案。
4.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定向录取:
*一中继续作为民族团结政策教育试点学校,面向全市定向招收初中毕业生,招生名额列入该校2009年度招生指令性计划。具体招生办法另行下文通知。
5.统招录取:
统招录取是录取的主要形式,主要依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择优录取。当最低录取分数线出现并列分而超过计划招生数时,按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从高到低录取;如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仍相同,则按考生综合素质测评项目获A等第数量从多到少录取。
(五)高中招生加分政策。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驻浙部队干部随军随调配偶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7〕62号)、《*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的通知》(浙教考〔2009〕2号)要求,进一步规范中考加分政策,对继续保留的身份类加分和体育竞赛类获奖加分,具体规定如下:
1.下列考生,可加5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三名优胜者[市(地)级体育竞赛指市运会、市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运动会比赛或由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列入计划的各类体育比赛。其中由市教育局、体育局联合举办的列入计划的各类体育比赛获奖证书上应盖有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印章。所有比赛不足4队(人)递减一名记成绩,作加分依据;市中小学生篮球、排球、足球比赛暨体传校比赛两赛合一记成绩,作加分依据。下同]。
2.下列考生,可加10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1)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台胞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2)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二名优胜者。
3.下列考生,可加15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1)获市(地)级体育竞赛第一名优胜者;
(2)获省级体育竞赛四至六名优胜者[省级体育竞赛指省运会比赛或由省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的体育竞赛。其中由省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联合举办的体育竞赛获奖证书上应盖有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印章,所有比赛不足7队(人)递减一名记成绩作加分依据,下同]。
4.下列考生,可加20分投档,由招生学校审查录取:
(1)获国家、省级体育竞赛前三名优胜者;
(2)驻地部队团以上干部、荣立二等功或三等战功以上、被大军区级以上或省级(含省级)以上表彰、因公牺牲或致残(六级以上)、从事飞行或舰艇等艰苦工作、驻海岛部队的军人子女。
凡获得多项优惠加分的考生,以最高分为限,各项不得累加。各类获奖证书的有效期限为20*年9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各县(市、区)教育局须在6月10日前完成辖区内初中毕业生加分名单审核工作并在学校和所在县(市、区)教育网上公示,同时报我局招生办备案公示。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制定控制重复教育的政策措施,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所有往届初中毕业生均以社会考生身份单独报名参加学业考试,高中学校优先录取应届初中毕业生。自2009年开始,省重点中学不得录取在校就读的初中复读生。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一)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是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制度,明确程序,细化环节,规范操作。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案例收集和经验总结。各级教研室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二)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要切实做好文化课命(审)题人员的资格认定和培训工作,命题人员与审题人员要严格分开,不得“命审合一”。命题期间,命题组织单位要与每个参与命题的人员(命题人员、审题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签订保密合约,并对保密合约进行公证。施考期间尤其是体育考试期间,要加强监考工作,加强对考点的巡视与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泄密、舞弊事件。作文阅卷要坚持三人独立阅卷制度;对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主观性试题,阅卷前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答卷情况,统一评分标准;阅卷后要组织复查,努力避免阅卷差错。要加强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订安全防范预案和应急预案,周密部署,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
(三)要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各地各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推进素质教育的文件精神,从培养人的高度出发,坚持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化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课时,不得过早结束新课;严禁节假日集中补课、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保障学生休息活动时间;不得擅自编印或要求学生订购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测管理,不得进行区域性的“抽测”、统考;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得只抓少数“尖子”学生,特别要防止在考试复习阶段放弃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更不允许强迫这些学生提前离校放任自流;要加强教师培训管理,提高教师职业素养;要落实“减负”责任,加大对各类违规教学行为的查处力度。
(四)统一高中招生加分标准。为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严格执行市教育局制定的高中招生加分标准,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不得自行制定加分项目和加分值。
(五)做好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为学校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考试结束后,各地要做好试卷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工作,并于2009年7月底前提交相关材料报市教育局教研室。
(六)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确保考试、招生的公平公正,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全市各初、高中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高中段学校招生宣传必须征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同意,在县(市、区)教育局的统一组织和初中学校的支持配合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宣传,切实保证初中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