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5 04:52: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四年级体育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将能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用技能:学生将能够: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研究内容
教学重点:分腿腾越;沙包掷远;50米*8或400米跑
教学难点:体操技巧;蹲距式跳远
五、教学措施
1、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现将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制定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案,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每一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以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3、讲解动作要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和保护方法,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4、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将《健康体质达标》中的项目合理的搭配到教学环节中去。
5、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6、在室内授课时,主要向学生介绍体育小常识,各种运动的练习方法;与他们一起讨论各种运动的知识、规则。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爱好,,从而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法;组织
一、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度追求教学进度,课堂教学往往任务繁重、节奏紧凑,导致许多学生反映上体育课纯粹是“体力活”,渐渐失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体育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与运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游戏教学法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具体来讲,游戏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1)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八年级学生心智特点,贴合学生兴趣爱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2)较之普通体育项目,体育游戏的运动强度更加温和,操作简单,密度更大,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3)游戏教学法能够与体育竞赛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主题游戏的运用增加了体育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学习的价值。
二、游戏的选择与组织
使用游戏教学法时,游戏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不是随机的,而应该以八年级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根本依据,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展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导入部分使用游戏教学环节往往效果显著。例如“绑腿走”“贴膏药”等有助于伸展身体肌肉和关节的小游戏,可作为课前预备活动引入到教学中来,为接下来的课堂训练做好准备。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高度重视游戏环节的引导与组织,游戏开始前宣讲游戏规则及注意事项,对游戏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及时予以指正,端正学生游戏态度,关注学生运动精神。在游戏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保护措施的相关设置,为课堂游戏教学解决后顾之忧。此外,还应注重游戏设计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性,符合八年级学生的智力特点。
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情节的基础动作和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游戏活动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教学以教学为主,教学始终是课堂主线,游戏服从服务于教学,是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剑涛.体育课游戏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研究[J].运
1、篮球原地运球
2、游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学习中来,并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和身体协调性,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五指张开,掌心空出
教学难点
手指、手腕柔和用力
教学准备
小篮球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组织形式
与要求
时
间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4、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活动
二、热身活动
1、游戏:喊数抱团
方法:学生围成圈按老师的要求逆时针跑动,老师随意喊出数字如“2”,喊完后学生迅速反应,找到相应的人数站到一起,多于或者少于规定人数的都有一个小小的“奖励”(3个蹲起跳)
2、篮球热身操
1、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集合,做好人数的清点;
2、提醒学生将发卡、钥匙等一些尖锐物品放到一边;
3、询问是否有人见习并做好安排。
教法:
1、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及玩法;
2、组织学生按要求进行游戏,强调注意安全;
3、教师当好裁判,及时评价;
4、带领学生做好篮球热身操。
组织:
××××××
××××××
要求:集合快、静、齐。
热身操队形:
×
×
×
×
×
×
×
×
×
×
要求:精神饱满,积极参与游戏。
3分钟
10分钟
基
本
部
分
三、学习原地运球
1、师生互动,导入本课学习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知道的篮球明星,激发学生兴趣)。
2、原地运球动作要领:
两脚开立(或前后站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五指自然分开,用手指触球(掌心空出)以肘关节为轴,臂上下屈伸,当手指触球时,小臂和手腕有一个随球向上的缓冲动作,而后小臂下伸,手腕向下按压将球拍向地面,如此反复。
3、游戏:运球比多
(评选“MVP”)
规则:所有学生随老师口令原地运球,若球掉了则被淘汰,淘汰者原地蹲下,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后面慢慢增加难度如:眼睛不看球或左右手交替运球等),最终选出一个或多个本节课的“MVP”。
教法:
1、教师和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创设情境“篮球宝宝”休息够了,现在想出来活动了;
3、教师讲解示范原地运球动作要领,强调重难点;
4、老师组织学生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手腕柔和用力;(右手推左手练习)
5、集体跟随老师进行原地运球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纠错;
6、2人一组互相纠错练习;找学生示范;
7、游戏练习
(1)转移视线运球练习(要求学生运球时眼睛看前面,教师可通过小游戏来吸引)
(2)2人一组原地运球,随哨声交换位置;
教法: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做好裁判;
3、对优胜者进行奖励或表扬。
队形1:
××××××
××××××
队形2:
×
×
×
×
×
×
×
×
×
×
要求:
1、教师讲解时学生四列横队排好,不要随意走动;
2、认真听讲、积极互动;
3、学生精神饱满、积极参与练习;
组织:
×
×
×
×
×
×
×
×
×
×
要求:
1、认真听清规则;
2、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真实水平。
22分钟
结
束
部
分
四、放松、总结
1、集中做放松操
2、教师对本节课做简单小结;
3、布置课后练习任务;
4、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5、师生再见。
教法:
1、教师领做放松操;
2、做好小结、评价;
3、安排好器材的回收归还。
队形:
××××××
××××××
要求:
1、集合快静齐;
2、动作舒展,充分放松。
5分钟
教学
反思
篮球原地运球教学反思
赖
静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部分:第一:准备部分:激发兴趣,热身活动阶段,第二,基本部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阶段;第三部分:结束部分,身心放松总结阶段。
首先介绍本课的准备部分:课的开始,教师组织集合整队,队列整齐,精神饱满,报数声音洪亮,教师介绍学习内容原地运球并要求学生上课注意听讲,积极动脑,认真学练,避免冲撞,安排见习生随堂听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我组织学生用游戏“喊数抱团”来热身,然后进行简单徒手操来进行活动,并进行了简单的熟悉球性练习,让学生手指感知篮球,活动各关节,为篮球原地运球教学做好铺垫。本环节预计用时约13分钟。
第二个环节:基本部分用时约22分钟。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讲解、示范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以右手原地运球为例),两腿前后开立,自然弯曲,五指分开,掌心空出,在右脚侧前方,手臂带动手腕,五指柔和用力按拍球的'正上方,学生观察、思考,模仿,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讲解、示范原地运球手型与手触球部位方法,组织学生原地徒手模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错误动作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明确原地运球手型与手触球部位动作要领。纠正学生两腿站立姿势、手臂带动手腕按拍球的错误动作,提示学生眼看前方。体验屈膝弹动,小臂带动手腕上下肢协调用力按拍球的徒手动作。
3.组织学生右手持球进行原地运球,练3—4组,练习中教师反复提醒学生注意按拍球的部位和控制球的落地反弹点,眼看前方,在队伍巡视中进行针对性的纠错,及时对学生学练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反复练习,熟练动作。
4.信号指挥眼看前方运球,学生双脚前后开立,原地运球,眼睛看老师手,说出老师手上比出的数字,目的是让学生视线不要老是盯着球,反复训练3-4组。
5.增加练习难度,“人动球不动”,学生两人一组相对而立进行原地运球,当听到老师哨声时两人交换位置,只是人移动球不动,以此来练习学生的控球能力。
6.然后我安排了一个比赛:运球比多(即寻找MVP),让学生通过比赛激发兴趣,同时达到练习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结束部分用时约5分钟
安排学生进行按摩拉伸练习,使学生动作舒展,身心放松,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学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思想品德教学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实施“引”与“学”的立体化。作为一名九年级思想品德的一线教师如何运用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自主学习,这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通过多年的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实践和对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的认识,笔者认为,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体现教材特点,先学后引
新旧教材有明显的区别:如果说旧教材称为教本,是以教师的教为主,那么,新教材就是学本,是以学生的学为主,即学生的自主学习。许多教师将教育服务于学生的位置颠倒,把学生当作自己课堂教学表演的工具。新教材倡导以人为本,即以一切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让每位同学都变成为有理想、有意志、有情感的自主学习的个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实现立体引学式教学的目标。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先学,即课中、课前预习,生成问题。
课前预习,即传统教学中的课前预习。在上新课前,学生先将下一节课的内容看几遍,并把看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生成解决不了的问题,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课中预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再次自学课文,对看不懂的内容学生相互讨论,把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
(二)后引,即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在课前、课中预习生成的问题进行归纳,然后巧妙地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在相互质疑、探究中不断解惑。
二、深入浅出,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理解概念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专业术语较多、抽象。个别术语教材中没有界定,而它又是打开某一章节课文内容的一把钥匙。这就需要教师既要科学地阐述概念的科学内涵,又要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教学“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框题中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教材中对什么是生产力没有做具体说明,生产力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因而很难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解决:(1)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首先应解决什么问题?(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应该干什么?(3)科学技术与生产劳动有什么关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达成了共识——(1)解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问题。(2)从事生产劳动。(3)人们拥有的科学技术水平越高,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越强。最后我启发引导学生小结:人类为了适应自然而改造自然(从事生产劳动)的能力叫做生产力。结合教材中内容,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概念。
三、围绕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思想品德》每册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条主线是教材和教学的灵魂,也是教材和教学的重点。把握好这条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四个单元贯穿“责任与使命”这一核心价值观,凸显“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明天”这一主题。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教材共分四单元十课。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从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负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使命与第一单元相承接,启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也是从责任与使命切入的,具体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三方面做介绍,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的结合在一起。
四、拓展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特点之一是涉及的内容广泛,教材对涉及内容介绍简单。虽然教材中插有“相关链接”、阅读材料、图片,但学生要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将其应运于生活实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的需要;整合相邻学科内容,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问题时,涉及到中国近代历史有关内容;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涉及到法律和地理等方面的内容等。如果教师不善于整合相邻学科知识,那么,学生可能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要应运于生活实际很困难。另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把多种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具有可行性。
五、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体态语言 教学 运用 消极 积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99-01
身教重于言教。体态语言是一种运用动作、姿态、表情等传递信息的教学艺术。它使学生得到诸如提示、赞许、警告等信息,增强教学效果,调节课堂气氛,构建和谐课堂。笔者在执教过程中认识到它对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低段语文课中体态语言的功能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在审视低段语文教师课堂中的体态语言,发现了不良的体态语言的负面影响。
1 低段语文教学体态语言的消极表现
1.1动作过于频繁,打消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有些教师自我表现强,把课堂当作表演的舞台,讲解时连续无意识地重复某一个动作或手势,刚一开始低段的学生劲头十足,能吸引孩子的眼球,但教师动作过于频繁单一枯燥,学生很快反感。毋庸置疑,这类体态语言起到了反面影响,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打消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1.2表情过于呆板,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
所谓表情是心灵的屏幕。教师的表情一直僵化,学生不仅不喜欢你,还远远地躲着你,使你们之间越来越陌生,可想而知,你的课堂孩子也深感厌恶。
作为刚入学的低段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可爱,对小学生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调查证明,孩子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温柔似水的老师。而往往我们有些教师因孩子的无知,随心所欲等表现,认为要让孩子规规矩矩地专心地听课,就得整天板着脸教学,唉,课堂是安静了……你们试想过嘛?整堂课没有一点生气,学生没有一点学习的积极性,授课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活动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危害。
当前,在新课改的潮流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好体态语言的“度”,以便在教学中克服消极体态语言,发挥体态语言的积极功能。
2 低段语文教学中体态语言的积极作用
2.1依托榜样的力量,规范学生学习姿势
对刚从幼稚园毕业的孩子来说,很多方面都处于松弛状态(坐姿东倒西歪、站姿随心所欲等等)。孩子上课的第一天的姿势千姿百态,至今历历在目。从那一刻起,笔者就借助课文的“入学教育”对孩子进行坐姿教育,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为今后的写字、读书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的作用,下载一些由于坐姿不正确而导致驼背、斜肩等后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导致其后果的原因。紧接着我做出学生第一天上课的各种坐姿:趴在桌子上、斜着身子歪坐着、一个脚架起半跪着的……在同时,笔者还一边配上解说。让学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笔者让学生打开课本的第二页,模仿上面的小朋友坐一坐:头、肩、手、脚都应该怎样做才叫规范。笔者就立即在讲桌前表演,故意让某一部位有点“瑕疵”,学生观察笔者的姿体语言后,评得头头是道。最后树立典型的力量,笔者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坐姿比赛,看看谁做得最端正,评出优秀的同学。于是用相机拍出他们的坐姿和笔者的,放大洗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正前方。榜样的力量无穷,笔者以身作则,时时提醒,刻刻关心,短短几个星期孩子的坐姿习惯基本养成。
2.2传达儿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理念下的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儿歌音韵和谐、内容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学生读得有意思,学得有趣味。为了传达儿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运用形象直观的动作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读语言,寓知识教学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如教学《轻轻的》这则儿歌,笔者在范读时声调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自然,在辅于以恰当的手势、身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大部分学生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跟着笔者边诵边做动作。不爱表现的男孩子也蠢蠢欲动。笔者没有过度地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而是让孩子用自己天真稚气的嗓音加上优美的动作直接感受。
2.3渲染情感的交流,有效组织学生学习
教师从容、自信而富有变化的体态语言不仅帮助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在很多时候还能巧妙驾驭课堂纪律,调节课堂气氛,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朗读、回答、写字等方面表现不错的时候,教师带头鼓掌,并面带微笑鼓励:某某同学的朗读把老师迷住了,被表扬的孩子沾沾自喜,其他孩子的积极性也因这鼓励而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活跃欢快许多。有时课中会遇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这时笔者没有停止讲解,点名训斥,给“开小差者”递一个提醒的眼神,打一个手势或轻轻走到他身边停住等细微的动作,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朗读《四季》一文的第一小节:草芽尖尖,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这一节语言简单、直白,没有任何提示语。在处理好语气和重音的基础上,笔者读时面带微笑,头适当昂起,目光自信,辅之以伸出手臂的动作,小草那份愉悦自豪都鲜明地呈现出来了,学生稍一琢磨便心领神会,哪里还要教师去进行相对平淡的分析讲解呢?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自觉地控制自己不利于教学的体态语言,克服它的消极不利影响,以亲切的、自信的、大方的体态语言来传达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自庆.体态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2007.30.
关键词: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策略
本人在从事小学六年级教学期间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计算方面的能力较强,如果学生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再加上一些练习,很快就能掌握。但是对于应用题的解答方面,就存在很多问题。笔者以为,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就是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同时,也在平常的实际教学中,我就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意识地做了一些尝试,抛砖引玉。
一、让学生参与探索过程,获得亲身体验
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拿到一道题,首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深入地理解题意,并能够从题目中准确地判断和分析出“已知条件”和“求解问题”,这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其次,在了解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之后,要深入地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思路和途径。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将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通过再造想象,将抽象的题意转变成形象的图形,借助图形来提高感知,支撑抽象的思维活动。因此,面对应用题,越是学生畏惧,教师越是不能越俎代庖,而且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毅力。
二、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和小组合作教学
以分数除法的教学例题解答为例,植树节时,第一小组种了10棵小树,完成了本组计划的 。问,第一小组的植树计划是多
少棵?
针对这个问题,我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组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和学生之间少了很多的束缚,也能很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给学生创设了宽松的环境,而且还能“优带差”,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随后,我细心地听取了各个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用的是画线段图的方式,得式子:10÷2×5=25。与此相类似的,有的小组用的数份数的方式,已经种了的10棵树苗占了总数量的 ,也就是说一份是5棵,一共是5份,得式:5×5=25。还有的是用设未知数的方程式,假设计划要种的树苗数量是x,得式:x× =10,x=25。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给予指导性的
建议。
通过组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法,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而且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准数量关系
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学生所采用的任何解题方式都
是学生对问题理解以及思考方式的直接反映,所以,在教学中,只
要是解题过程合理,无论最终答案是否正确,都应得到赞赏和肯定。笔者在这一环节,会尽可能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学实际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寻找问题的未知的数量关系,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以及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上的理解。
例如,练习题目设计:(1)植树节时,要种的杨树苗有63棵,柳树苗数量是杨树苗数量的 ,问,要种多少棵柳树苗?(2)植树节时,要种的杨树苗有63棵,杨树苗数量是柳树苗数量的 ,问,要种多少棵柳树苗?(3)植树节时,要种的杨树苗有63棵,是柳树苗的 ,问,要种多少棵柳树苗?通过这三个相近问题的比较,亲身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分析,得出规律。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上述问题,省略一个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补充条件,如,植树节时,要种杨树和柳树两种树苗,杨树苗是柳树苗数量的 ,问,要种多少棵柳树苗?也可以在题目中给出不相关的条件,锻炼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如,植树节时,要种的杨树苗有63棵,松树苗70棵,杨树苗的数量是柳树苗的 ,问,要种多少棵柳树苗?通过一系列的解答,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从题目中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四、渗透数学思想,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数学思
想,教会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发现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拿到一道题之后,多注意以下几点:已知条件是什么?隐藏条件是什么?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用?怎么验证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在这一系列的尝试中,我感觉在教学中,如果能注重以上四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有效筛选和处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最近几年,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学生写字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是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写字教学再次受到重视。然而,从笔者调查的8所小学的24个低年级教学班来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写字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写字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一:“双姿指导”中的执笔姿势指导不到位
低年级语文教师“双姿指导”统计表
从以上表格不难看出,80%以上的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写字坐姿的指导。我发现很多教师在学生写字之前,先提醒学生摆好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并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即眼离桌子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待全体学生的坐姿正确之后才开始写字。这样做的确对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大有裨益,但不能仅限于此。听课中,我发现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执笔姿势上非常简单,除了“手离笔尖一寸”以外,再无其他指导。以致60%以上的学生执笔姿势不正确:他们或手指捏笔太死,拇指和食指之间没有缝隙,虎口狭小;或笔杆直直的,大拇指将笔杆环抱起来;或手腕朝怀里拐,笔尖朝自己的胸口……
教小学生写字,首先要教执笔姿势,这是写好字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没打好,以后下再大工夫也是枉然。
对策
1.教师示范,细致指导。教师耐心细致地指导,是学生掌握正确执笔姿势的关键。但真正做到“细致”二字却不容易,很多教师不是不想“细”,而是不知如何“细”。在这里,我将自己教一年级学生执笔姿势的做法向大家介绍,诚望给教师一些启发。
首先,按照从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顺序,我让学生伸出手来和我一起数写字这只手的五根手指: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然后,告诉学生哪里是虎口。之所以不讲“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概念,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很难区分食指和无名指,没有必要为他们增加记忆的难度,日后告之为时不晚。之后,我和学生每人拿起一支铅笔,我一边示范,一边带领他们按照以下儿歌执笔,效果非常好。
执笔儿歌
一指二指捏住笔,
两指之间留缝隙。
三指下抵四五收,
虎口托住笔斜倚。
指实掌虚虎口圆,
正确执笔要牢记。
其次,抓住关键期,反复操练。学生学会了正确的执笔姿势,并不等于永远都能执笔正确。要达到无须他人提醒、自然而成的地步,就必须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记忆试验,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21天。因此,小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养成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期。教师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反复抓,抓反复,千万不能为了追求知识量和教学进度,忽略了习惯的培养。一旦错过了关键期,日后就要花数倍的时间纠正、弥补。即便如此,也未必有效。
问题二:缺少归类意识,前后教学没有联系
在我听到的24节低年级语文课中有一个共同问题:教师指导一节课一个部首的字,就只指导这节课这个部首的字,不知道把本课的写字知识和之前的写字知识联系起来。很多课,我看不出新授课的知识点、能力点是如何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节一节的写字课是孤立的,没有连续性、系统性。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写“休”和“伸”两个生字的:
屏幕出示:
师: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单人旁的字。
师:写单人旁的字要注意什么?
生:左窄右宽。
师:对,左窄右宽,看老师写这两个字。
(教师板书“休”和“伸”两个字。)
师: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同学们打开书,在生字表里把这两个字各写两遍。
(学生书写“休”和“伸”两个字。)
(学生写完,教师将一个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的语文书放到投影仪上。)
师:你们看,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很端正。
生:他写得左窄右宽。
师:同桌互相看看,互相评一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