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8 00:53: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单一性。传统成本会计教学中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以教师单向讲授主,学生被动接收,老师上课纯理论讲解,学生纯理论学习,课后也是理论复习,致使学生对一些实际的成本核算无从下手,无法进行企业具体的成本核算,更不用说成本分析。这种教学方式下,单纯的理论讲授方式强调成本核算过程中各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法,没有实践环节很难将各费用分配方法的一些要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加以运用。所以,学生得到的是成本核算过程各环节的知识片断,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很不系统,难以对成本会计知识进行整体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不合理、不明确。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的教学目目标是是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课程内容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目标仍然侧重理论课时多与实训课时的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实训课时的安排。这种教学目标模糊导致实践环节欠缺,没有把实践教学看成与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其他主干课程同等重要。实践教学形式化,系统性较差,使得成本会计缺乏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二、基于企业工作过程下的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构建
随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企业用人条件的进一步提高,要求高职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贴近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因此基于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建设是在必行。
1.构建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高职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提供良好的对接。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结合成本会计职业岗位进一步细分,课程以成本核算和管理业务最复杂、最综合的制造企业为主,参照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将成本会计职业岗位进一步细分为一般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主管等三个层次,确定三个层次的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分别为要素费用核算能力、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成本分析与控制能力,拓展职业能力分别为协助参与成本分析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计划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三个岗位的具体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能力标准,进而提炼、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对成本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2.1适当运用案例教学。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以实际案例为教学资料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围绕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并在师生、同学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
2.2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工作设置工作任务,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工作流程。针对制造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过程,设计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对各项目内容的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提出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每项任务完成前,教师应对任务或训练的完成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作出必要的说明,课程组织既要体现学习性,也应体现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使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合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3.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其课时安排中提高实训课时的比例,加大学生实训课时的力度。由于企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践性教学方法;理论创新
成本会计学“矛盾观”与“时空观”理论体系,特别强调成本会计学是正确处理所费总成本与所得产量矛盾的科学,所费总成本少,所得产量高,单位成本就低。而要正确处理这对矛盾,一要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二要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才能算好科技进步帐,当好军师,引导企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使用价值”。
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得到了较大反响,并在一些地方经过了实践检验。下面试从对比分析的角度,从六个层面对这一新理论体系作一简要阐释:传统成本会计学没有明确的成本计算对象“时空观”;新体系则明确指出产品是在一定时空中生产出来的,因此计算产品成本一定要有“时空观”,即根据各企业生产特点,以不同时空生产的不同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单汇集其总成本与产量,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简单生产同时又是大量生产的企业采用“简单法”,是以“全厂某月份生产的产成品”为对象;分步生产同时又是大量生产的企业采用“分步法”,是以“各步骤某月份生产的半成品及最后步骤的产成品”为对象;分批生产的企业采用“分批法”,是以“全厂生产的某一批产成品”为对象。这三种成本计算方法都要算出各品种的单位成本,其区别主要不在什么品种,而在什么时空,有的教材将“简单法”改称“品种法”是错误的,完全丢弃了简单大量生产的时空特点。要强调指出,按不同时空生产的不同产品开设成本单,实质就是设置“生产成本”帐户一级明细帐。这是新体系宝塔结构的第一层,也可说是“奠基工程”。
一、传统成本会计学没有说明制造成本法或变动成本法的实质性
新体系则明确指出,制造成本法或变动成本法是在三种成本计算对象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成本单中按经济用途设置成本要素的问题,制造成本法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处理;变动成本法则将固定制造费用分离出来,也作期间成本处理。须强调指出,设置成本项目,实质上就是如何按经济用途设置“生产成本”帐户二级明细帐的问题,这是宝塔的第二层,千万不要和直接费间接费的划分问题混为一谈。传统成本会计学没有阐明费用汇集与分配规律,新体系则明确指出,为了把各项费用有条不紊地按经济用途汇集于各成本计算对象,要划清九个费用界限,亦称过九关,才能准确地计算出产品单位成本,而不致出现化、挤、冲、摊的错误作法。过九关时,都可能遇到间接费用分配问题,对此可采用实耗材料数量比例法、实际工时比例法、定额比例法、约当产量法等。
二、陈本会计学课程系统性强,内容复杂
成本会计课程是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需要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多,如需掌握生产费用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理论教学环节,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在知识系统的把握上有很大的难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有较大的难度。企业成本核算要求料费、工费全部入账,汇总成本,往往还要对很多账目进行结转,过程较复杂,学生可能对数据的生成途径和来源理解不透,经常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有时很难区分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从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要求这门课程要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作为保证。它要求学生对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正确计算制造成本的基础上,能熟练地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成本报表,并能对成本资料进行分析,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成本核算能力,又具备参与企业成本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三“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1、根据成本会计岗位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以成本核算和管理业务最复杂、最综合的制造企业为主,参照成本会计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将成本会计职业岗位进一步细分为一般会计、成本会计和会计主管等三个层次,确定三个层次的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分别为要素费用核算能力、综合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成本分析与控制能力,拓展职业能力分别为协助参与成本分析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成本计划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三个岗位的具体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能力标准,进而提炼、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对成本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改革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应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一线、面向生产岗位或岗位群,根据“岗位适应、行业载体、核算为主和兼顾管理”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以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社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入手,分解和提炼从事具体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然后根据这些职业能力需求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设计人才培养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根据成本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能力标准,《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应由成本会计基本理论、要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成本计划与控制等内容构成。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模拟企业真实的成本核算岗位具体工作设置工作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熟悉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主要工作流程。将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一个月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使学生在逐步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每项任务完成前,教师应对任务或训练的完成所必需的理论知识,作出必要的说明,课程组织既要体现学习性,也应体现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要求,使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合理,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整个成本会计学中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是宝塔的第五层,千万不可把它和第一层的三种成本计算对象方法并列。事后总结事前与事中成本控制的得失,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未来的成本,这是新体系宝塔结构的第六层。相对传统成本会计学来说,它站得更高,可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指引企业走向更加美好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檀忠富;《成本会计》学习辅导(1)[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5年04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成本会计;课堂设计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但传统的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突出“知识性、专业性”的片面性,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实际运用的培养,很少考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潜能,不重视教育学生认清对社会环境主动适应和能动改造的重要意义,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带有“单一性、继承性和过分偏重理论性”。要实现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除了从课程设计整体规划外,课堂设计及实施就成了最关键的一环。
1课堂设计的理论思考
对“成本会计”进行课堂设计时,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的框架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理论的把握要体现必要、充分和实用的设置原则。“必要”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安排应兼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专业技能的要求,以必要为限。“充分”是指专业技能课的安排,必须充分满足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不打折扣。“实用”是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方法必须切实可行,充分考虑学生状况,不搞花架子。在教学实践设计方面,应注重成本会计理论与成本会计实践相结合,在立足于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教材例题、习题和企业相关成本资料作为案例,进行必要讲解和演示,在熟悉把握成本核算基本原理和步骤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一些企业中的现实问题。要充分吸收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如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利用目前学校所能提供的教学设备,尽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成本会计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其能够融会贯通,基本具备进行企业实际成本核算的能力。
2课堂设计的实施要点
课堂设计是对具体章节教学任务实施的设计,其具体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应依据教学要求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大的设计思路可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授课方式:根据所教章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确定本次课堂主要授课方式,如课堂讲授、翻转课堂、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也可以是几种方式的结合。教学目标:根据所教章节,确定本次课堂应实现的目标,如应了解、掌握、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对完成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这一步设计应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现有学生的分析来完成。教学内容:这一步是课堂设计的主要部分,可分为三个方面来设计。(1)教学流程设计:也可看作是教学步骤的设计,是根据前面三步的要求,如何实施和完成的具体操作,可按每次课的安排来考虑,流程不能太烦琐,应清晰地标出本次课堂要做的事,落实到具体角色(哪些由老师、哪些由学生甚至到小组、个人)。(2)具体教学内容:应涵盖本章节知识点,包括本章节重点难点如何分析和突破,说明应简洁、扼要。(3)课堂互动或检查:主要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讨论和学生对课中学习效果的检验,这部分设计要因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学生人数而异,如学生小组讲解、个别学生抽答、课堂测验、分组竞赛等。作业或推荐读物:根据本次课堂所完成的任务及下一课堂要求,学生应做的习题、思考及学生应查看的相关读物或视频资料。
3课堂设计教案展示
文章选取成本会计“原材料费用核算”一节作为课堂设计的探讨,该节教学课时为3课时,教学对象为普通高校会计专业本科大二下学期学生。根据上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点,结合本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教案展示如下。(1)授课方式:任务驱动+翻转课堂。(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学目的和要求,将原材料费用的核算分解为四个知识点,即四个教学目标。了解成本核算要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熟悉原材料费用的特点和归集,掌握原材料费用的核算方法,能正确填制原材料费用核算的相关凭证和账务处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核算凭证的填制及账务处理。
4教学内容
4.1教学流程设计(1)课前准备(课下时间2~3小时):全班同学预习并观看“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和视频,重点关注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和核算部分;第二小组由组长安排组织本组同学讨论并准备介绍原材料费用的核算(形式不限,时间在15分钟内);(2)前节知识点回顾(10分钟):根据上一次课后布置的思考题,抽问学生;(3)本节知识引导(5分钟):播放事先准备的视频;(4)由第二小组同学介绍原材料费用的核算,其他同学补充(30分钟);(5)教师评讲及总结(45分钟);(6)相关案例分析及知识检查(45分钟)。4.2具体教学内容(1)要素费用核算的内容:原材料(含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定义的解释和举例)。(2)材料费用的核算:原材料费用的归集(核算范围、凭证填制、计价方法,重点在原材料凭证的格式及填制内容);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分配对象、分配方法,重点和难点在分配方法的选用和计算);原材料费用核算的账务处理(账户确定、借贷科目的表示,重点在分配对象与账户的对应)。(3)原材料费用核算的案例(略):选用的案例应包含本节重点难点的运用。4.3课堂互动和本节知识点检查(1)抽问前一章节思考题,或由学生提问教师前一章节不清楚的地方;(2)由第二小组介绍原材料费用核算的内容,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讲评;(3)准备原材料核算有关的判断题、选择题各3个、临场检查学生理解情况;(4)由教师介绍案例背景及注意点,学生分组思考提出核算过程,再由学生自评、教师总结(也可采用竞赛方式,比较哪组做得更好)。
5作业及本节思考题
(1)作业可根据教材附加或教师自编习题酌情布置。(2)思考题:要素费用划分的依据和类别,原材料费用核算的特点及归集,原材料费用分配方法如何确定、关键是什么,原材料费用应记哪些账、如何确定借贷科目;也可根据教材附加题结合课堂互动和检查结果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彭宏超.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企业,2014(3):60-61.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结合面向岗位、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原则,《成本会计》教学应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过程为载体,结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实训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三者的融合,其基本思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为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应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新机制。以笔者所在职业中专院校为例,曾聘请教育界专家和财税事务有限公司顾问、集团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以及若干一线教师成立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指导。
(二)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成本会计》课程应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增补与整合,并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例如,成本会计的品种法核算,应将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分配串联起来,创设一套从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到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完整的制造业品种法综合实训项目。这样既能令学生充分体会到成本会计岗位的职责与所需的能力,了解会计信息传递流程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和技能以及产生知识需求,又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成本会计并非单纯的计算题,而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
(三)以“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结构在相关专家对课程建设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对成本会计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以真实的制造业企业会计业务为情境,按照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形成了递进式和分解式课程设计结构,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
二、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研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五个教学步骤进行。
中职教育教学要求突出技能型教学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将真实企业的成本核算业务纳入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的综合技能。例如,采取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成本会计岗位职能,将晋江市权威服饰有限公司、晋江太岳服装有限公司、晋江市新禾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账务资料,并将其划分为若干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各项目的具体设置如下:项目一为成本会计入门,共计4课时。下设成本会计岗位认知、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核算流程三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了解成本会计岗位职责以及课程的整体设计,并且能够熟悉晋江市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
项目二为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共计24课时。下设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动力折旧、辅助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归集与分配六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认知伊黛藤公司的相关费用单据,能够对各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分配。项目三为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核算,共计20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特征选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且能够正确填制产品入库单、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及汇总表,进行产品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项目四为品种法综合实训,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运用伊黛藤服装公司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采用品种法完成服装成本的计算以及完整的账务处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品种法核算方法的程序、步骤以及特点。
项目五为分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熟悉分批法的生产过程、核算流程和特点,并且能运用一般分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六为分步法,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特征,分别运用综合结转、分项结转、平等结转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七为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了解分类法、定额法的基本原理,能够依据企业的不同环境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项目八为成本报表,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编制主要产品成本报表和单位成本报表,简要分析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工情况。
三、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项目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任务《成本会计》课程中关于职工薪酬核算的问题由于已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了讲授,就知识点本身而言有所重叠。又由于晋江处于品牌之都,服装、鞋、伞、食品等制造行业较多,而从这些企业的实际操作来看,校内课程所介绍的职工薪酬核算方法与现行企业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通过收集服装公司的工资核算流程、工价表、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绩效考核表等资料并进行整合,可将其作为项目任务之一,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伊黛藤服装公司职工薪酬的核算。
(二)制订计划在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组内成员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以制定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组内各个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所选项目岗位设置要求,按照实际岗位对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同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责任。
(三)实施过程根据项目任务的需求,需由学生自由组合为4人一组,每人一岗,岗位分工及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全过程通过演示的方式教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各组学生按照计划完成各自所承担的项目岗位工作任务,同时还应及时记录项目的进展情况。教师在项目任务实施阶段应密切关注实施中的难点及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时的进行解惑答疑。同时,应分阶段组织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及时总结和交流心得,增进各小组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共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各项技能,学生岗位应进行适时的轮换,使每个学生能够体验并完成各个岗位的操作内容。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讨论所遇到问题,进而互相帮助以解决问题。
(四)检查评估采用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机制,既关注执行任务的结果,又关注执行任务的过程及能力表现。因此,在学生完成项目后,由教师发放“各小组综合表现评价表”和“成果质量评价表”供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推选一位学生介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情况,汇报项目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由教师对各组展示的成果、团结合作、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和教师自评、互评和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查评估,使学生通过一次项目任务工作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有所提高。
(五)归档在课程结束后,需将本项目活动中与过程、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工作任务、工作成果等有关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既作为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参考,又可作为教师进行科研和教材修订的素材。
四、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等问题。
(一)细分项目,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在实施项目教学的初期,由学生自主制订项目的计划比较困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应尽量将项目细分,便于学生理解、归纳,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够有助于了解完成工作的总体过程,清楚完成任务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具备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展开实施。
(二)考核评价应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预先制作评价表,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制订评价内容。除了知识、能力等目标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和项目实施中的协作、探索、思考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还应注意评价的质量,即评价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只有将教学评价当作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工具,才能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成效。
一、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实践性较强,结合面向岗位、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原则,《成本会计》教学应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以企业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过程为载体,结合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实训与理论讲授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三者的融合,其基本思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为进一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应建立学校与社会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的新机制。以笔者所在职业中专院校为例,曾聘请教育界专家和财税事务有限公司顾问、集团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以及若干一线教师成立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指导。
(二)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重组课程内容《成本会计》课程应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增补与整合,并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例如,成本会计的品种法核算,应将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分配串联起来,创设一套从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到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完整的制造业品种法综合实训项目。这样既能令学生充分体会到成本会计岗位的职责与所需的能力,了解会计信息传递流程和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和技能以及产生知识需求,又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成本会计并非单纯的计算题,而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财务工作。
(三)以项目教学法的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结构在相关专家对课程建设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对成本会计工作任务进行了分析,以真实的制造业企业会计业务为情境,按照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整合,将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再将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形成了递进式和分解式课程设计结构,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
二、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努力研究,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五个教学步骤进行。
中职教育教学要求突出技能型教学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各项专业技能及实际操作能力。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将真实企业的成本核算业务纳入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的综合技能。例如,采取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围绕成本会计岗位职能,将晋江市权威服饰有限公司、晋江太岳服装有限公司、晋江市新禾服装制造有限公司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账务资料,并将其划分为若干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体验成本会计岗位的核算内容。各项目的具体设置如下:项目一为成本会计入门,共计4课时。下设成本会计岗位认知、产品成本构成、成本核算流程三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了解成本会计岗位职责以及课程的整体设计,并且能够熟悉晋江市伊黛藤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
项目二为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共计24课时。下设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动力折旧、辅助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归集与分配六个子项目。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认知伊黛藤公司的相关费用单据,能够对各要素费用进行归集,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分配。项目三为在产品与完工产品的核算,共计20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特征选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并且能够正确填制产品入库单、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及汇总表,进行产品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项目四为品种法综合实训,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运用伊黛藤服装公司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采用品种法完成服装成本的计算以及完整的账务处理,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品种法核算方法的程序、步骤以及特点。
项目五为分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熟悉分批法的生产过程、核算流程和特点,并且能运用一般分批法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六为分步法,共计8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特征,分别运用综合结转、分项结转、平等结转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项目七为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了解分类法、定额法的基本原理,能够依据企业的不同环境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项目八为成本报表,共计4课时。能力目标主要为使学生能够编制主要产品成本报表和单位成本报表,简要分析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工情况。
三、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项目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任务《成本会计》课程中关于职工薪酬核算的问题由于已在《财务会计》课程中进行了讲授,就知识点本身而言有所重叠。又由于晋江处于品牌之都,服装、鞋、伞、食品等制造行业较多,而从这些企业的实际操作来看,校内课程所介绍的职工薪酬核算方法与现行企业的核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通过收集服装公司的工资核算流程、工价表、考勤记录、产量记录、绩效考核表等资料并进行整合,可将其作为项目任务之一,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伊黛藤服装公司职工薪酬的核算。
(二)制订计划在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后,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组内成员查阅相关的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以制定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组内各个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所选项目岗位设置要求,按照实际岗位对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同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责任。
(三)实施过程根据项目任务的需求,需由学生自由组合为4人一组,每人一岗,岗位分工及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全过程通过演示的方式教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各组学生按照计划完成各自所承担的项目岗位工作任务,同时还应及时记录项目的进展情况。教师在项目任务实施阶段应密切关注实施中的难点及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时的进行解惑答疑。同时,应分阶段组织学生展示项目成果,及时总结和交流心得,增进各小组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共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各项技能,学生岗位应进行适时的轮换,使每个学生能够体验并完成各个岗位的操作内容。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可以共同讨论所遇到问题,进而互相帮助以解决问题。
(四)检查评估采用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机制,既关注执行任务的结果,又关注执行任务的过程及能力表现。因此,在学生完成项目后,由教师发放各小组综合表现评价表和成果质量评价表供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推选一位学生介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情况,汇报项目成果并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由教师对各组展示的成果、团结合作、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学生和教师自评、互评和总评的方式进行检查评估,使学生通过一次项目任务工作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有所提高。
(五)归档在课程结束后,需将本项目活动中与过程、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工作任务、工作成果等有关的资料进行归档整理,既作为完善成本会计教学工作的参考,又可作为教师进行科研和教材修订的素材。
四、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与实验手段等问题。
(一)细分项目,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在实施项目教学的初期,由学生自主制订项目的计划比较困难。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应尽量将项目细分,便于学生理解、归纳,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解决学生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够有助于了解完成工作的总体过程,清楚完成任务应该掌握的知识以及具备的技能,有利于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展开实施。
(二)考核评价应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教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预先制作评价表,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制订评价内容。除了知识、能力等目标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和项目实施中的协作、探索、思考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还应注意评价的质量,即评价本身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只有将教学评价当作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工具,才能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五年制高职会计类专业中,首先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成本会计》课程是之后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与成本核算岗位相关联的课程,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该做到“就业能上岗,上岗能顶岗”。涉及到较多的会计知识,并且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较为紧密。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现阶段各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中,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课程改革已基本到位,但绝大部分学校的成本会计课程仍采用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并且授课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成本会计》教材设置现状
现阶段五年制高职的教学改革下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会计专业的教学也不断调整,以前的会计课程基本上是学科型课程模式,现阶段绝大部分课程都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道路,但在教学改革中,《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仍没有完全突破学科型。在本课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设置与工作岗位流程不一致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未开展有效的企业调研,未到生产一线开展有效的岗位分析,未邀请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纯粹是由部分任课教师根据几本教材,结合新的企业准则,然后进行了简单的复制粘贴,或者仅仅是换汤不换药的把章节改成了项目、任务,从而无法有效的与企业实际岗位相对接,学生在毕业后也无法立即融入到成本核算的相关岗位中去。
(二)教材设置与前后课程衔接不足
绝大部分教材在中只注重各项生产费用的数据演算,而忽略了成本会计课程与以前学习的诸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相关知识的衔接,让学生产生一个误解:成本会计就是数学课,它与会计核算关联较少。比如,在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这一章节时,教师一般都在授课中讲解如何采取各种分配方法进行计算,反而忽略了数据的来龙去脉―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学生不能理解在账务核算中各种算法的不同作用。
(三)教材设置实践操作不足
绝大部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操作,课后设置了大量的计算习题,但未将习题与实践动手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各类费用归集分配时,如何进行诸如发料单、领料单、材料汇总表等原始凭证的填制,如何填制记账凭证,如何进行生产成本明细账的填列等。虽然有很多内容在基础会计中已经学习,但当时在实践操作时,基础会计注重的是整体的规范,而不一定注重到细节。
另外,在教学中,仍有许多教师未开展各种信息化手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将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进行完整的展示,或者有一些案例无法展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分步法这一章节中,仅简单介绍基本核算流程,无法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实务操作,又没有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展示,导致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工作实际岗位时无法进行应用。
二、基于工作岗位的《成本会计》教材构建设计
要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成本会计教材,首先要对成本会计课程乃至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职业背景及就业前景开展调研论证工作,并且进行有效的人才需求分析,针对成本会计课程所对应的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调研,并且要基于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对于常见就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开展总结,围绕职业能力标准重新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成本会计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本教材的设计思路。
(一)调研与分析岗位职责
针对成本会计职业岗位开展分析,确定成本会计职业能力方向。我们首先要了解分析在各个企业中成本核算人员所涉及的岗位,并对每个岗位进行分析,将各个岗位应该了解或掌握的专业技能及岗位职责进行有效的梳理,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出发,根据筹资、生产、销售、利润分配等各个环节来完成成本会计人员的各项工作,为教材的编写打下坚实的基础:(见表1)
(二)审视与明确教学目标
在完成了成本会计岗位分析后,就要明确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尽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关理论为基础,但从本质上而言依然是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中所学的会计原则、记账方法等内容的进一步诠释与应用,并且对于后续会计等课程开展了铺垫。因此,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帮助初学者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学会利用所学的方法、原理、概念、技能实际进行会计核算,处理一些基本的经济业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构建与划分学习任务(见表2)
在新教材中,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有:课程认知、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管理、模拟实训等五大学习任务。
将生产认知放在基础准备部分以帮助学生熟悉生产常用术语,并且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情况。
成本核算与成本报表模块作为五年制高职学生以后从事成本会计必须的掌握的内容,也是学习成本会计的重点内容。
在成本管理模块中,必须把握住与上述的成本核算内容紧密联系,但与后续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不重复的原则,考虑针对成本报表进行的分析。由于成本管理模块内容比较难,一般学生毕业时从事的成本核算岗位比较多,不会涉及到太多的本模块内容,可以略讲。
(四)丰富与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还要激发学生在接受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计教师应积极利用现化信息教学手段,利用各种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展教学,如进行进行课件制作、动画的设计、微课的录制等。这些现代化信息化手段的引入能有效辅助教师,不仅可以让会计理论知识的解释更形象,计算流程总结更清晰,数据来源去向更明朗,账务处理更直观等,而且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还可以进行学习。此外,也可以利用课程网站、学习空间、教师空间,将大大有助于教学双方的直接交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三、教材按照工作岗位设计教学的特点
明确教学条件(教学环境)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高职成本会计的教学目标是为中小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成本核算人员。围绕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制定典型工作任务,规划工作情境和教学环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而在此之前,通过调研,查明某个典型工作任务重要与具体的起始条件(即教学环境)是关键环节,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成本会计按照授课内容可以制定多个典型工作任务,现仅以 “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应明确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任务的可行性条件 工作任务的可行性,即要明确将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面向的群体是什么样的,对学生而言,接受起来是否太难或太简单。这个条件的确认可以通过实际调查的方法来完成,一是对往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具体体会和薄弱环节。品种法是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最基本的方法,包括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期、进行要素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产品成本等环节,其理论知识点较难,实训任务较繁重。通过对以往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归纳整理,可以为典型工作任务的目标提供重要的参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更加合理地设计教学情境及考核和评价标准。
教师团队的可行性条件 教师团队的可行性,即教师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个项目,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完成这个项目。成本会计授课教师要求具备较高的“双师”素质,具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成本会计的辅助教师,参与并指导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学习情境的设计和授课计划的实施。
教学设施的可行性条件 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其硬件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的要求也很高,最好整个课程的上课地点安排在实训教室或实训大楼进行,采用上班式课程的模式。为了更切合企业工作的实际,应在去企业实际参观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以上准备。
工作任务实施的潜在条件 工作任务实施的潜在条件,即有无第三方企业的指导性支持。能够与企业长期建立良好的工学合作关系,能够聘请到企业专家,对整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实践指导,或者能够组织学生去企业实际观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学指导思想的确立
明确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学生所要达到和发展的能力是《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进行企业成本核算的职业行动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潜在能力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这几年成功借鉴的经验总结。Eicker的职教思想核心是“参与设计导向”,他主张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实现,但是每一种操作所能培养的能力又是有差异的,所以,必须要在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下,在某一个工作情境里,说明这个工作任务在这个工作情境中能够实现哪些工作能力的培养,哪些是基本能力,哪些是潜在能力。例如在“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工作任务中,设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这一工作情境,学生要在工作情境中按照产品品种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这就涉及材料、工资等每个岗位的会计资料的传递
和汇总以及大量相关数据的计算和处理,要求学生要达到的职业行动能力如表1所示。
同一门课程,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安排也有所不同,最终使学生获得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力求统一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通过特殊的教学安排,培养学生的一些突出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潜在能力的培养。
明确每个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以“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品种法是一套非常严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按业务流程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其业务流程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和成本核算流程两部分。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分岗位设计工作情境。产品生产流程如图1所示,成本核算流程如图2所示。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成本核算思维定势的形成。成本核算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工作情境中,学生可以进行工作岗位的轮换,全面掌握不同岗位的成本核算技能,并从中理解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形成成本核算的基本思维定势。
创设工作任务与情境,说明学生的主要任务与学习内容
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情境的创设,必须与真实的工作情境及工作任务相类似。如品种法中工作情境的设计,把产品的生产流程与成本核算流程相结合,在工作情境中设置不同的会计岗位,如基本生产成本核算岗和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岗等,在基本生产车间内部设置材料成本核算岗、工资成本核算岗、制造费用核算岗、成本综合核算岗等。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和账证资料,学生分组安排在不同的成本计算岗位上,教师以管理者的口吻提出工作任务要求,如材料核算岗要根据有关账证资料计算出各种产品直接耗用和间接耗用的材料成本,工资核算岗要计算出各种产品直接耗用的和间接耗用的人工成本,成本综合核算岗要计算出期末完工产品和产品的生产成本等等。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处的学习情境所要处理的基本业务和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方案
根据成本会计的学科特点,应按照业务流程设计实践性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方案,主要包括教学过程总体框架的设计和教学步骤的具体设计。
业务流程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有关联、有次序的活动集合,它的显著特征是人、物及方法相互系统地发挥作用,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以品种法为例,参照“七步法”的要求,对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的设计如图3所示。
在总体框架设计之后,还要将工作任务按照不同的工作岗位,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进行教学步骤的具体设计并规定所需时间。品种法中以材料成本核算岗位为例,说明教学步骤的具体设计如图4所示。
另外,制作教学材料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结合产品生产流程和成本核算流程制作教学沙盘,分岗位设计工作情境,布置工作设备和道具,准备实训资料。如材料成本核算岗所需账证资料包括: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发料凭证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等等。应结合产品的生产流程,让学生进行数据计算和账证的处理与传递。
讨论并制作教学项目的评价
“七步法”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 “参与设计导向”,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工作情境中进行角色体验,通过实践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辅导员的角色。在完成每个工作任务之后,应围绕着“参与设计导向”,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做出评价。学习情境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发挥空间,所以教学项目(学习情境)的评价也应是开放与互动参与式的。以“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这一工作任务为例,教师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点:(1)工作任务的可行性分析是否充分准确,品种法的难易程度把握是否合理。(2)硬件设施及教学资料是否准备充分。(3)成本核算工作情境和工作岗位的设计是否符合企业实际。(4)工作过程设计是否完整,有无企业专家参与指导。(5)品种法的每一个子任务要求学生达到的职业行动能力是否明确,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是否充分,效果如何等等。
学生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点:(1)能否独立完成某一个成本核算岗位的工作。(2)能否与他人合作完成成本综合核算工作。(3)在工作过程中体会到的理论知识薄弱点是什么。(4)在工作过程中所达到的突出能力有哪些。(5)工作任务、工作情境及工作岗位的设定还有哪些不足等等。
最后,以报告形式总结教学设计工作。在完成了以上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每个设计环节按顺序进行总结,整理设计资料,形成自己的教案。
参考文献:
[1]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7.
基于“动—静态”培养模式的成本会计课程体系
特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特性是成本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首先,特有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从而使得在课时安排上既要设置一定量的理论课程,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性环节的训练。其次,特有的专业系统性要求学生既要熟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及其与会计学之间的联系,也要明白成本会计在会计学科中的学科地位,还要掌握成本会计自身的原理和理论体系,因此应设置一定量经济类、管理类课程,同时还要注重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课程安排顺序和内容协调。第三,特有的前沿性和实践性使得会计学教学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会计教学软件、多媒体计算机等);同时在教学中可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方式、交互探讨教学方式、图示教学、虚拟现实教学方式,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学效果更具有实用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但它与培养目标并非一一对应,即实现目标的途径有多条。为此,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坚持“宽、厚、柔、专”的原则,注意知识的完整性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相结合、知识的系统性与培养学生创新性相结合,通过处理好层次与定位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全面素质与基本技能的关系、“前沿成果”与“传统经典”的关系,得出不受教学时数限制的“静态满意解”,如图1。图1所示的成本会计课程体系安排,强调“实践应用与理论基础”并重,这是建立在静态满意解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课程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教学环节的优化,虽然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解”,但可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满意度。静态培养模式即依据培养目标进行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包括会计基础课和会计专业课的设置及开课学期与学时,会计各门专业课内容的整合与协调。在设计时,应该从系统性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课程体系,同时使学生明白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动态培养模式即建立实验基地或模拟场景,强化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具体包括:1.建立专用的多媒体及大屏幕教室,以方便教师讲授有关内容,演示有关图、表、案例,进行课堂上的互动式分析和教学设计,直观、形象、生动的显示介绍不同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和生产组织特点,实施高效的课程设计和专业设计辅导。2.建立成本管理案例库,强化案例教学。通过建立成本管理案例库可以克服教科书没有完整案例的缺陷,学生不仅可分析和研究多样化的企业问题情景,而且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养成用系统的观点处理具体问题的习惯,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培养学生综合、系统地运用会计方法和技术的能力,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消除学生对会计工作的神秘陌生感。4.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地锻炼。通过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了解,通过会计工作的认识,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摆脱大学生不知“学什么”、“如何学”等困惑。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建立在这种模式基础上的成本会计课程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优化
“静态满意解”的培养模式是通过教学进程计划、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授课过程来实现的。在教学计划中,要注意各门课程的开设学期、学时的合理性,要明确有关课程课内讲授和课外实践(实验,上机)的学时分配;制订教学大纲时,要保证单门课程教学大纲的有效性,要注意各相关课程间的内容协调,要明确教学要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实践操练等)。而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既要做好每一个环节,又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使整体优化。
(一)认真备课。备课时应坚持“使自己明白”、“使学生明白”和“使学生容易明白”的原则,其中“使自己明白”包括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明白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教学方法设计等;“使学生明白”要求教师在讲课前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理解能力有清楚的认知;“使学生容易明白”需要教师对教学流程进行精心设计,能在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做到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善于学”。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是“教什么”的问题,更是“如何教”的问题。相对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会计专业课因程序性、规则性较强且有一定难度,通常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课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多下功夫,采用学生愿意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去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成本会计基本理论(对象、职能、任务、工作组织)时,可启发学生对会计学基础相关知识的回顾,并与成本会计的内容做比较,这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会计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在讲述产品成本的构成时,可引入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产品进行举例,这样学生记忆深刻且不感到枯燥;在讲授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时,则可以借用计算机多媒体播放一些典型的生产视频,如火力发电过程、汽车的生产流程、药品生产过程等,增强学生的现场实战感,弥补学生实践知识的匮乏。
(三)精心设计或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有助于加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实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目前的成本会计教材上的习题多采用课后练习形式,知识的综合性和实战性较差,因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或布置课后作业,既要与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又要有一定的拓展性和挑战性,从而使学生通过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不可或缺。目前高校基本上都设置了图1中的多种实践教学环节,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尽人意。如认识实习往往设置在第一学期初,学生在没有任何会计理论基础的情况下跟着带队教师在企业“走一遭”,不能起到认识企业生产工艺和组织特点、了解会计工作实践的作用。另外,受限于实习经费,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实习基地,学生毕业实习只能靠自己联系,难以保证学生的实习参与率和实习效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实习部门或者实习内容与会计工作毫无关联,或根本不去实习。为此,学校一是要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二是要协调实习与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实习的目标,三是要做好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监督。
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措施
(一)改革教研考评制度,激发教师教研热情。目前,在考评导向上,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以研究为主的高校)在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甚至行政职务晋升时,主要以科研成果为依据,很少或没有考虑教学成果,从而使一些教师认为在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改进上花费精力和时间“不划算”,抱着“完成”教学任务即可的态度。而在评教方面,一般包括学校督导和学生评教,但由于督导的不“独立”(往往是本学院教师)和学生评教“不客观“(有时一人代表全班),评教的结果不能反映教学真实情况,不能起到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解决办法之一是在考核和职称评定中加大教学成果的权重,二是可以聘请与学院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方作为督导教师,实行学院间轮流督导制度,并对督导人员的督导质量进行考评,三是设置强制性学生评教程序,如只有评教结束才能进行新一轮的课程选择,并对学生的评教根据情况适当舍取。
(二)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执业水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都必须通过教师去实现,因此应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要求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国内院校会计专业的博士生,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教师,应该针对专业特点,一要以“双师”标准(教师、会计师)要求自己,二要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尤其要注意利用网络和参
加学术会议了解会计的政策动态,加强同国内外成本会计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成本会计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实行本科导师负责制,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目前,很多高校实行“辅导员”和“专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制度,其中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日常管理工作,专业指导教师则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选课以及就业指导等。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专业教师不实行“坐班”制度,也没有相应的考核制度约束,而且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一般是按照班级配备指导教师),学生很少和专业指导教师见面,有的甚至常年不见面。这导致很多学生到了大三对自己的专业还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不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未能把握大学的学习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心和工作面试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