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6 17:12: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测绘行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策
一、前言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完善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紧密相连。考虑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加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背景, 面向大多数人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如何在新时期防范风险、防止农村老年贫困、调节农村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就必然持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政策议题。
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保证。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不完全成功的。
1.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法律法规层次低,缺乏约束力。特别是对养老保险金流失和挪用等行为,未规定有效的惩罚措施。目前农村社保基金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相当严重。正是这种不稳定的制度和屡见不鲜的违规行为挫伤农民投保积极性,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困难重重。
2.自给来源少,吸引力不足
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集体补助不到位或数额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或只在部分地方或人身上得到体现;国家政策扶持,仅限于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除此,再无其他的扶持政策;地方财政,除经办机构费用,也没有其他扶持政策。在缺乏强制性的情况下,仅靠这些政策,难以发挥吸引作用。
3.基金增长慢,难以为继
基金增长速度跟不上养老金发放的增长速速,出现负增长。农保基金增值方式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家债券利率和银行存款率都很高,因而给农民承诺的保险给付率也高达12%,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债券和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致使基金增值缓慢。加上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农保基金入不敷出,出现负增长。
三、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养老将呈现出新的格局:新型的家庭养老将居主体地位,社会养老保险将得到新的强化,从而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一起共同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屏障。
1.加快法制建设,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
市场经济本身是法制经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实施。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并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其操作行为,以法制的形式将这项合法权利确定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扶持力度
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式实现的。而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在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强调个人应承担义务是对的,但不能以此为理由推卸政府应承担的责任。针对目前集体补助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应当考虑如何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3.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再造土地的保障能力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和养老的优良传统,这为家庭养老制度的实行和巩固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现阶段,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原因,农民养老不可能完全依靠社会,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政府可以从制度上鼓励农村家庭养老。
四、结语
从农村和整个国家现代化长远角度看,建立农民养老制度是对农民利益最有效,最全面的保护。严峻的人口发展现实、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以及有限的可供学习的国外经验, 都迫使中国不得不用创新的思路、战略的眼光来审视和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乃至整个社会保障制度, 走出一条城乡之间相对独立而又良性互动的、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之路。希望本文能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近一步完善,有所启示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桂世勋.关于探索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思考[J] .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8 (7) .
[2]乐章.现行制度安排下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向[J] . 中国人口科学,2004 , (5) .
[3]俞仁龙.浙江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分析[J] .嘉兴学院学报,2005 , (4) .
[4]王德文.我国已经具备条件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制[J] . 经济要参, 2006 (44)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就业;意义;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双转”时期,大学生就业是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要问题,但现实情况却是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而广大基层特别是艰苦行业和西部边远地区人才却严重匮乏,需要优秀毕业生到这些基层行业和地方实现去工作和建设。因此,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走上基层就业岗位。
一、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意义
(一)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利于农村及偏远地区发展
大学生知识面广、信息丰富、渠道多样,可以更加与时俱进地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发挥作用。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有利于实现高校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先进的生产力、促进我国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基层群众转变固有观念和致富理念,加速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二)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建设
大学生进基层可以改变农村原有的管理人才体系, 促进农村干部队伍优化, 推动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基层干部整体知识水平。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来新的工作思路和想法, 有助于提升基层工作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 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有利于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就业平衡
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 是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现实选择。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目前,受全球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期望之间的偏差以及高校教育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矛盾等因素,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加困难。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缓冲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过于追求大城市、好地方
大学生毕业后总是带着高期望值走向社会,对于就业起点要求高。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对201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7月底,即大学生刚毕业离校时期,大学毕业生工作的初始签约率为49.5%,这一数据基本与麦可思对2010届、2009届毕业生的同期抽样调查的就业率数据基本一致。不难看出,除去部分继续深造的学生,仍然有大量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许多毕业生宁愿在大城市从事相对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也不愿到基层单位或偏远地区从事受国家支持和富有挑战性的基层工作。这就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宁可在家待业也不选择到农村基层工作,而农村基层的建设和发展却急需大量优秀大学毕业生这样极为尴尬的局面。正确引导和解决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必将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这样一个目前我们面对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大学生拥有高学历,可基层在世人眼中属于低职位。学历高与职位低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一个重要瓶颈。许多大学生片面认为在大城市、大单位工作体面、待遇好、有利于个人发展,去基层农村工作只能吃苦受累,难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念造成了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选择时,不选择到农村基层锻炼自我的结果。从而造成了我国整体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分布不均衡,层次差别大。基层岗位和艰苦地区、艰苦行业人才严重匮乏,急缺大量人才,但却难以吸引大学生前来工作,这就形成了“人才匮乏—— 经济上不去—— 对人才没有吸引力——人才更加匮乏——经济更加落后”的恶性循环。
从现实来看,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大都处于比较低的层次起点,需要长时间的磨练,跨越很多级别,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职务职位,这对渴望在较高发展平台上起步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阻碍。此外,基层对人力资本的培训不能足够重视。许多基层单位由于资金和观念的制约,为到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的教育、培训等机会极其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选择到基层工作。
(三)理论知识与基层实践的矛盾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双向选择市场化, 但人才培养单位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改革仍相对滞后, 无法跟上我国目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部分高校仍然未能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对本校的学科设置进行科学定位,专业设置与基层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完全了脱离市场需要。基层一线工作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缺乏, 无法满足基层人才需要,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
此外,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大多是理论专业知识,而基层工作的性质决定很多学生在面临此类工作时的不顺心、不如意、不适应。同时,由于社会、家长等多方面的价值导向,部分学生在高考专业报考时已经表现出很强的留在城市工作的特点,导致大学毕业生形成了专业技能适合城市工作,无法适应农村基层工作。
三、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对策
(一)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工作,很大程度上受“重城轻村”的就业观影响。目前,大多大学生在就业价值观上,表现出对物质回报的高期望,如追求高福利待遇,高社会地位、高社会认同等。这些要求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是无可非议的,但现阶段,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存在的较大差距使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和压力。我们应采取更加多样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转变他们的错误观念,使大学生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使他们认识到走向基层既有挑战又有机遇,不仅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可以大有收获。国家应引导大学生明白,农村基层单位比生活压力和成活成本小,且没有非基层单位那么激烈的职业竞争,虽然成长阶梯较长,但横向发展空间大,职业上升前景更为广阔。由于大学生在基层单位的比较优势明显,再加上现有国家、地方及企业倾斜性支持政策,许多大学毕业生一到基层就被予以重用,易获得职业培训和晋升的机会,并快速进入到高层岗位。
(二)国家应适时调整教育和政策方向
大学毕业生也应尽快实现从“高级专门人才”向普通的务实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劳动者的转变,对自我的精英意识、特殊身份意识应即时消除。国家也应尽快完成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改变城乡教育资源和水平差距大的局面,尽可能以人为本的设定新型教育政策,尊重人类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能,从个人现实需求角度出发,以实际利益吸引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
目前,国家对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进行帮助和扶持,极大的提升了基层岗位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各高等院校应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就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大学生赴基层就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条件。学校关于基层就业的指导必须找准定位, 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基层就业意识、工作能力和职业品德,寻求个人与社会、国家需要的结合点, 达到职业的要求与自身和谐发展的目的。它的起点是大学生的和谐发展, 它的落脚点, 就是发展一种和谐的职业, 力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此外,高校应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到基层学习、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开展与基层党支部的交流和共建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到基层实习的机会,让大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真正体验和感受基层工作的实际状况, 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了解我国新农村现阶段真实情况,加深其对基层和农村的了解,增强投身基层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大力改善基层工作条件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诺(A.Maslou)发表的《人的动机论》一文对人性本能的探讨,人的需求可分为五类,即: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的需求,或者说自我发展的需求。马斯诺这个理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人这种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需求本质上具有利己主义和“趋利避害”的特点。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人的自利性特征,借鉴马斯诺有关人类“五种层次需求”的哲学理论,充分考虑人类“趋利避害”的生存本能,适时地调整和完善就业指导方针,吸引城市中过剩的知识人才流向农村基层单位工作,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但农村人才资源匮乏的尴尬难题。
近年来,中央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做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努力。特别是200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关于公布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函[2009]135号)》中指出,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对毕业后从事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 基层农业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基层文化科技服务, 基层法律服务, 基层民政、托老托幼助残服务, 基层市政管理, 基层公共环境与设施管理维护和其他类等基层岗位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人力社保部门将给予一定的补贴。但近两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年上涨,先前的福利待遇已经难以满足部分基层工作大学生的物质生活需求。地方政府部门可依据自身客观情况和发展需要安排专门经费,用于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只有不断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大学生才愿意走进基层,走上基层岗位。
(四)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基层自主创业。
创造、创新、创业是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动力。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和希望,其智慧的头脑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创业必备的雄厚条件。农村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探索适合农村基层开展创业的途径,引导大学生毕业后前往基层创业,在解决就业问题和人才需求的同时创造获取新财富的机会,为大学毕业生接受社会挑战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激情是人类创意的源泉,大学生到基层创业首先要充满激情,才能提升和凝聚人气,才能坚定开展创业。其次,大学生到基层创业还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有助于合理有效地进行创业工作。同时,还要认识到创业是一项过程艰苦复杂、时刻充满挑战的工作,要有足够的恒心和毅力,持之以恒地开展和实现创业目标。
在创业教育中,高校和人力部门应强化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把握住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将支持转化为商品。为创业学生在不同的创业阶段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学校教育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导入学习创业的教育模式,让大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掌握创业的本领,培养创业精神。
四、结语
大学生应该树立走向基层,建功立业的志向和抱负,这是我国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党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为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敢于、勇于、愿意到基层去,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柴剑.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机制探索[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25.
[2] 曾霞.确立以马斯诺理论为哲学基础的教育体制——论如何把城市知识人才引流到中国农村基层教育单位[J].河南社会科学,2011(4).
关键词:公路企业 财务会计管理 解决对策
一、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含义
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实施中,加强对公路的养护、管理,对资金管理和项目投资进行科学合理计划、有效控制、全面监督,包含了资金流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预算、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工作,通过预算编制实现财务会计全面调节控制目标,完善资产管控,有效控制财务会计事前预算、事中执行管控,事后总结完善,提升公路建设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资产和成本的有效核算,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增强财务会计工作管理水平。
(二)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
公路建设工程的发展程度象征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先进性,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公路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向着国际化发展模式前进,只有与世界接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飞猛进。而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有利于优化公路企业资源配置,保护资产的安全性,提高投资回报率,促进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为市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部分公路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高级领导层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重视,宣传和引领力度不足,致使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财务会计管理对公路建设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使得财务工作松散混乱,下级执行与监督力度不足。在经营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注重追求个人利益,目光短浅,财务决策没有从公路企业未来发展方面考虑,损坏企业的整体利益,增加财务风险。
2、公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我国公路事业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技能和经验。我国公路企业财务人员整体专业性不强,理论知识没有根据新时展的需求而不断改进。加上公路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户外工作,出差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环境较差,因此财务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二)公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完善
1、预算编制不科学
公路企业建设项目较大,原材料、机械设备的购买和相关费用支出金额较大,做好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是公路项目有效运行的关键。但我国部分公路企业在制定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简单的固定预算方法,仅考虑以往的编制经验和历史数据,然而对目前市场经济现状的调研数据分析不细致、不科学,或是不进行分析,导致企业预算编制标准与实际情况相脱离,忽视了公路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受市场经济多变形势的严重影响,减弱了预算执行和考核的意义。
2、预算执行与监督工作不到位
财务预算编制工作完成后,主要的还是执行和监督力度,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为了实现短期目标,容易出现不道德行为,没有按照预算编制严格执行,一旦定期未达到预算目标,就会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减少对公路企业经营管理影响较大的费用支出,降低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同时事中监督管控工作也不到位,监督人员岗位职责不明晰,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必要的预算调整工作也不重视。
3、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
公路企业对财务预算考核指标的设定不合理,财务指标考核较多,但是对非财务指标的选择较少,如项目质量、客户的满意程度、市场竞争力等。公路企业所需工作人员较多,临时人员流动较大,在预算考核及奖惩激励措施方面仍不完善,企业考核标准无法做到一致统一,私人因素掺杂较多,影响了预算考核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员工的惰。
(三)资金使用效率低
我国公路工程项目资金投入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工程施工单价越来越低,但是材料、机械、人工等价格却不断上涨,资金使用缺乏科学性,管理层对项目的投资决策随意性较大,在公路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对于资金收付的管控也不足,应收账款挂账现象严重,回款速度较慢,无法保证每一份资金用到实处。专业账户开设过多,使得资金管理比较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
三、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1、加强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意识
要做好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要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管理思想观念,从而改进不良的工作作风。要从公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做起,加强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意思,大量宣传其重要性,使财务工作人员紧跟时展步伐,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财务领导要根据企业目前的情况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为之努力,不私自挪用企业资金,以公路企业的长期利益为发展目标。
2、提高公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自身能力
财务工作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性、专业性,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吸收并合理运用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在网络化发展的时代,要加强计算机系统培训,通过互联网系统、数据库系统增强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总结、借鉴有利于公路企业自身发展的方法,增强财务管理经验,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从根本上促进公路建设的稳步发展。
(二)完善公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预算编制
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要结合企业过去的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基础公共实施建设、市场整体经济形势,考虑公路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运用弹性预算方法,做好资金预算和预计报表编制工作,规范公路工程立项等环节的流程。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由工程、技术和财务等部门对预算编制进行审核,审查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定额套用、工程量计算等内容。对市场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从公路企业整体发展角度来规划可行性预算支出,降低资金支出大、回收期较长带来的影响,减少非增值作业数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同行业竞争能力。
2、预算的执行与监督
公路企业财务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一个不断循环实施预算执行、反馈和调整的过程。建立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确保预算执行与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加强对公路建设工程的设计、规划、建设施工、设备维护管理、工程验收管控等各环节做好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明确预算执行人员的岗位责任,建立预算反馈报告制度,及时发现预算循环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分析预算执行偏差的原因,将问题及时反馈到上级领导和项目经理,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有效沟通,提高预算的执行与监督力度。
3、预算的考核
共同加强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考核,建立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重要维度,引入平衡计分卡考核方式。按照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制定客观公平、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避免受绩效考核私人因素的影响,加强责任奖惩执行力度,做好约束机制工作,将考核的结果与年终奖金和职位晋级相挂钩,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资金流进行合理调配,注重投标、材料、成本和非生产性开支等环节的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算和审批制度,对于已经竣工或被撤销的公路工程项目,必须及时进行清算,加快资金及时回笼。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回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加强现金流预算管理,减少成本费用支出,严格控制公路建设施工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保障。防止多头账户的现象,将资金集中、统一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事业越来越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关注,对公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改变思想观念,加强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有效实施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确保公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明谨.公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8):37
关键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控制;分析;研究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及系统控制是当前健全测绘质量监督的有效举措,由于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及系统控制可以很好的保证测绘产品的质量,以此对于测绘工程的相关主管单位来说,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也是一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我们要对测绘行业的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质量是测绘工程的发展核心,只有不断的提升测绘产品的质量,才能够更好的引导我们的测绘工程单位向着高标准、高质量的道路发展。
1.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及系统控制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不仅与测绘工程的建设安全息息相关,而且还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更是直接体现了我国实现测绘事业良好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作为测绘单位中的重要内容,在整个测绘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重的,因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是我国测绘行业赋予测绘工程生产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工作,而且也是测绘行业更具我国法律开展测绘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标准,基于此种情况,测绘工程的相关生产部门还要切实的将测绘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作为加强测绘管理的关键性内容,因此只有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的职能,全面的推进我国测绘工程管理工作的创新,逐步的提升测绘单位的质量水平。
2.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现状
目前由于我国很多的测绘工程单位都是实施的自测自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测绘产品的质量监管,而且在长期的发展当中,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特有的行业习惯,有些单位认识到了测绘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建立了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体系,但是所建立的体系从整个管理的情况上来看还是有很多缺陷存在,这也导致了在生产测绘产品的过程当中,很多环节都没有实现协调发展,还有一部分的测绘管理机制基本上是属于虚设的,也就是说大部分自建的测绘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机制都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还有一部分测绘工程单位从社会上招聘一些低素质的人,在没有满足测绘工作条件的前提下就让其进行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工作,这些情况都会严重的影响到测绘工程单位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效率。
3.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我国针对测绘工程出台了测绘法,在测绘法中规定,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从测绘工程单位接收到任务起,期间经历了准备工作、生产作业等一系列工作以后,生产出了测绘产品全过程,所以说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的控制一点要始终以统一管理为基准,以质量第一为目的,始终坚持与质量管理为中心,并用系统控制来作为整个测绘工程发展的核心,以实时监督为主要的操作手段,以此来全面的推进测绘单位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发展道路。对测绘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也就是说,质量管理是当前测绘工程发展的基础,只有测绘单位的整体质量有了提高,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高校的服务,因此我们的测绘工程单位常常会组织一些工作人员开展一些测绘产品知啦的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不断的提高测绘管理人员对测绘产品的质量意识,并且有计划有组织的去组织测绘管理人员进行岗前的培训,为提升测绘工程产品的质量关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推进测绘工程管理的提高。
4.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措施
4.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测绘工程单位在开展测绘工程之前,还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像工程的地理位置要选择好,所施工的环境怎样都要做好事前调查,所需要的原材料需要哪些都需要有明确的整理和准备,在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以后,还要结合实际的测绘工程方案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测绘工程的开展能够很好的满足国家规定的测绘行业标准,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根据测绘工程的特征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检查验收制度,深入的落实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责任制,确保整个测绘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
4.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
由于测绘工作人员的工作的工作分工不同,而且各个部门也都是有其独特的特点的,但是从整个测绘行业的特征情况来看,发展的所有趋势都是为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的,而为了进一步的保证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能够有序的进行,我们还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开展测绘工程综合治理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5.结语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完善,加强法律介入,全面的去推动测绘工作的发展,而要想真正的提高吃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系列体制机制,在机制的管理下,测绘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发展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也能够不断的提高测绘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李颖 单位:哈尔滨市恒盛土地勘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冯茜,邓洪亮.工程测量中DJ2经纬仪操作的几个误区分析[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2]朱开文.小型工程测量应加强测前方案设计[A].全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研讨交流会专辑[C],2003年
[3].工程测量的发展与需求[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关键词]房产 测绘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96-1
0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房产测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房产测绘中必须加强专业技能的研讨,并努力提高测绘技能水平,为房产测绘提供有力的保障。
1房产测绘的重要性探讨
1.1测绘技术有助于减少各种房产纠纷
1.1.1房地产开发单位在办理房产证件的时候。有关部门是需要对房屋产权的归属问题以及房屋产权状况的证件合法性进行审查,而这个审查和确认产权的前提就是房地产开发方须持有通过房产测绘单位按照《房产测量范》以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的实地测绘所测绘的房屋图纸及相关资料,这些测绘资料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房屋的空间以及属性信息的数据,以便准确地掌握房屋的面积,这样才能够最终确认房屋的归属问题以及权属界线。只有对房产面积进行精确地测算,达到100的正确率与精准度,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房屋产权人的利益。
1.1.2由于房产确认权登记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房产测绘的成果。并且这些成果是经由房产管理部门的确认,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因此,因为发生房屋产权人或房屋的权属界线不清、关于建筑面积所持标准不准而发生争议冲突,或是任何侵害房屋产权人的合法占有、收益以及使用权益的行为发生时,都可以通过房产测绘这种合理并且有效的途径来解决纷争。
1.2房产测绘有助于促进房地产的综合管理
(1)房产测绘主要针对的是关于房屋的自然、权属、利用以及相关的各种属性要素,并且通过对房屋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调查测定出房屋的范围、权界并且由此测算出房屋准确的建筑面积等,对所测算出的结果即一系列相关的空间以及属性的信息的数据统一纳入房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做到做好以测绘图管房、以测绘图管证、以测绘图管档,更好更有效地防止房屋产权的重登、漏登或是对产权的虚报和瞒报。
(2)应该加强对于城市的测绘管理。由于体制的落后所造成的工作中的冗余是应当改革的,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测绘技术,积极实行测绘保障,为房地产开发中测绘技术作用的发挥保驾护航。
1.3加强房地产开发测绘,有助于城市规划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要想做好其规划建设和科学管理,都必须首先要了解这个城市建设的历史、城市建设的现状、城市现有房屋的分布以及房屋的数量、结构与用途等等,这就需要应用到房产应用的成果了,因为房产应用的成果既包括房产图,还有各种与房产属性信息以及空间数据信息相关的各种数据,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格上,房产测绘成果所包含的信息无疑是各种测绘产品中成果最为丰富的,并且是经过了许多层次的分类、统计与整理之后得出,加上其派生出来的数据资料,比如房屋的总量、各种房屋的层次分布状况、城市人均的建筑面积、各种用途房屋的分布比例以及住房建设状况等各种很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政府对城市规划时的依据,用以设计城市的整体建设布局或是局部修改计划,同时也为各种市政工程以及城市的绿化环保提供了相当科学可靠的信息,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服务前景的工程。
2房地产测绘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2.1房产测绘工作劳动量大,科技含量高
房地产测绘工作是房产产权管理、开发以及房产拆交易的基础工作,另外,测绘工作也为房产评估、征税、收费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额。房产测绘工作任务量大,劳动强度较大,测绘工作者除了进行野外测量工作之外,还要进行数据处理、绘制测绘结果等一系列的活动。
2.2测绘行业改革初期垄断依然存在
房产测绘市场刚刚开放,有房地产测绘资质的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垄断依然存在。长期以来,房产测绘工作由房产产权管理部门独家垄断经营,这样违背了房产市场化的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3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
3.1建立健全房地产测绘市场质量控制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供给与市场竞争来对测绘产品与服务质量进行控制,全面促进测绘技术的提高,在优胜劣汰机制的调节与控制下,测绘技术水平从个人到企业都会有所上升,为测绘质量提供保障,达到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3.2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第一,确定房产测绘质量控制的具体内容,当前的数字测绘质量控制主要在于作业程序与数据准确度的控制,前者主要在于:测绘手段的择取、硬件或软件的配设,具体的作业设备与方法的选择,最后的结果的核查――数据控制则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已知资料的数据、最初观测得到的数据、在检查以后所获得的最终数据――这些数据信息需要科学地存储,并确保精准性。第二,健全质量控制制度系统。按照科学的标准与程序实行制度化管理,形成岗位责任制,也就是说不同岗位的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各自负责,全面确保工作质量,进而达到整体的测绘水平的提高。
3.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管理。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测绘相关的国家行政部门要通过实行质量控制责任制度以及评议考核制度来完善对测绘的监督,确立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执法力度,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确保测绘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整个社会角度提高测绘的质量与效果。
3.4加强对测绘程序的检查。由于房屋登记部门对房产测绘成果的审核为形式性审核,并不对房屋的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尤其是共用面积及共用面积分摊的测量和计算进行实质性审核。形式性审核并不意味着测绘单位可以在测算过程中出现重大失误或弄虚作假,测绘单位必须对其提供的测绘成果负完全的质量责任和法律责任。形式性审核可以避免测绘单位既收取测绘费用又不对测绘成果负责,而且总把测绘成果出错的责任归结给审核部门的体制,还可以集中审核部门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强化对房产测绘成果的检查。审核部门要对每季度对通过审核的用于房产权属登记的测绘成果资料进行抽检,有时进行突击检查或根据业主的举报进行检查,根据《房产测绘成果质量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同时对每个测绘单位建立作业项目管理数据库,实时统计、记录抽检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并向社会公布各测绘单位的抽检情况和信用状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房产测绘重要性的剖析,能够房产测绘存在的问题性进行把握,进而能够提出一些好的对策,如此方可在实践的测绘中对进行掌控,提高房产测绘的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邹为坤浅谈房产测绘的重要性[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年11期.
《测绘学报》杂志1957年创刊,由中国测绘学会主办;而《测绘通报》杂志1955年创刊,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测绘出版社)主办。两刊均为我国测绘界具有权威和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是测绘社的优秀出版品牌资源。
盈利模式中的实践
近年来测绘出版社借鉴国内外一些学术期刊的成功经验,依托两本杂志在行业内的高影响力,对刊物的“第三次售卖”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
1.举办或组团参加学术会议
会议为期刊的终端品牌价值之一。通过搭建学术会议平台,可延伸学术期刊品牌,销售期刊品牌资源。
自2011年起,测绘社开始实施期刊走出去战略,以《学报》《通报》杂志的名义,与国外多家机构一起共同举办了两次国际会议,在行业内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也给杂志带来了一定的经营收入。而且早在2007年,《学报》编辑部就以创刊50周年为契机,举办了“测绘科技与学科建设暨《测绘学报》创刊50周年高端论坛”,开创了测绘类期刊举办学术会议的先河。《通报》杂志为侧重技术交流的学术刊物,在行业内拥有很高的品牌效应和广泛的读者、作者群体。2008年《通报》编辑部在南京举办了首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规模达到500多人。此后,《通报》编辑部每两年举办一次这样的论坛,从而在业内确立了“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这个会议品牌。论坛为杂志扩充作者和读者库带来了好时机,并且每次论坛都邀请到一些行业内企事业单位作为会议协办机构,承担部分会议成本。会议还邀请到若干家测绘仪器商作为赞助商,这些仪器商在会场设有小型展览,或召开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一些仪器商还在会议论文集中投放广告,从而又进一步扩大了刊物“第三次售卖”的效果。
除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外,以团组形式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测绘社探索学术期刊“第三次售卖”的又一重要途径。
《通报》因读者面广、社会认知度高,还积极参与其他一些市场活动,如作为支持媒体参与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一些学术活动或展览。以媒介身份参与一些学术会议虽无任何经营收入,但因所支持的这些大会活动或展览会参会人数众多、影响深远,可对提升期刊本身的品牌价值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可借此机会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接触到更多的专家学者,发掘出更多高质量的稿源。
2.发展协办单位和学术支持单位
发展协办单位和学术支持单位是《学报》《通报》杂志在探索和实践“第三次售卖”方面的又一典型手段。
发展协办单位(有的期刊也称作理事单位)不失为助力学术期刊盈利的一种新的方式。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可寻求行业内的设备制造企业、民营公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作为期刊的协办单位,以期刊为媒介,通过建立产、学、研多方联盟,达到沟通信息、共同发展的目的。期刊与协办单位联手办刊,一方面可使得刊物与同行的沟通和联系更加顺畅,扩大征订范围;另一方面也可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而协办单位则可借力学术期刊这个平台,扩大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和社会知名度,还可及时获取一些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信息,为技术创新服务。
而出版增刊和专刊是《学报》《通报》最早开发的衍生产品。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两刊在这方面就有尝试。自2009年开始,《通报》每年都出版两期增刊,《学报》也不定期出版高学术水平的增刊。这些增刊分两种:一种是为杂志自办论坛出版论文集,另一种是为同行业一些学术会议,如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分会年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年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等专门出版会议优秀论文集,借此吸引学科注意力,同时提高刊物竞争的软实力。2013年为庆祝宁津生院士80岁寿辰,《学报》还出版了专刊,大地测量和卫星导航方面的几位院士都为该专刊撰写了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专刊在宁院士80华诞学术研讨会上赠送给与会人员后,受到一致好评。
3.建立专家和客户数据库
《学报》《通报》都各自有几十位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几百位专家组成的审稿队伍,因长期开展广告经营和协办单位、学术支持单位,还累计有行业内上百家企事业单位、仪器设备制造商组成的客户群体。这些都是测绘社行业图书出版的优质作者和读者资源,许多编委和论文投稿作者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两个刊物在测绘社,才愿意把其专著书稿也交给测绘社出版。测绘社的行业图书编辑也常借助刊物举办的高端论坛、学术会议等结识一些专家学者,专家出书的书讯和行业书目还常在两刊上予以刊登或夹带邮寄,从而使测绘社的期刊出版和行业科技专著的出版形成了良性循环和双促进。
此外,《学报》《通报》还尝试过其他多种“第三次售卖”手段,例如创刊50周年之际均发行了纪念光盘,《学报》还出版了纪念专集,数十家行业单位在专集上以广告宣传形式表达对《学报》办刊的支持与祝贺;《通报》还举办了拓普康杯“我与《测绘通报》”有奖征文活动。此外,世纪之交两刊都发行了世纪光盘珍藏版,收录自创刊到2000年所发表的全部文献。《学报》目前还出版网刊,可提供文献查询、下载服务;近期还利用刊物的微信平台推出文献主动推送服务等。
对学术期刊进行“第三次售卖”的思考
1.进行“第三次售卖”必须始终强化学术期刊主业
学术期刊进行“第三次售卖”,是建立在期刊拥有良好的品牌资源基础上。因此,在开展第三次售卖活动的同时必须始终强化期刊主业,坚持内容质量和期刊品质的双重塑造,以优秀稿源和编校质量吸引读者、作者,以优秀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作办刊保障,才能不断增强品牌实力,提高刊物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期刊从事各种盈利活动的源泉,而各种售卖活动的开展又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期刊的品牌价值。
2.售卖过程中不能对期刊品牌造成损害
学术期刊进行“第三次售卖”,是要实现期刊品牌资源的延伸和增加附加值,要注意在售卖过程中不能对期刊品牌造成损害或不良影响。例如在举办国际会议或组团参加国际会议过程中,要坚决执行国家有关外事管理规定和中央八项规定,不能出现有损国家形象和违反规定的现象。举办国际会议要有实质内容,组团时要加强对团组的在外管理。又如开展协办单位或学术支持单位时,对协办单位的稿件务必要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发表,决不可因小失大损害了刊物的社会声誉。这就要求编辑部必须加强与这些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其科研、业务发展动态,对于符合刊物选题方向的稿件,可以指导他们按照要求进行修改,有时甚至要反复进行修改,直至满足发表要求。
3.数字出版时代下学术期刊应不断创新售卖方式
目前已进入全方位的数字出版时代,包括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出版内容的数字化、用户使用和反馈的数字化等,因此,学术期刊在这个大背景下应不断创新售卖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例如在数字化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将学术期刊与本行业的科技专著、教材、标准等出版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行业科技内容数字资源库和或平台,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以内容、作者资源及社会影响力带动会展、论坛、咨询、培训、营销等相关产业发展。
关键词 测绘 技能竞赛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20
Shallow theo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kills Competition
for Innovation Talent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WANG Zhiming, HUA Xionghong
(The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Comprehensive skills contest for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Wuha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competition, Analyses the skills competition for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ve talents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行业处在一个技术革新的时期,对测绘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和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专业竞赛作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使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科学态度、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作为培养测绘创新人才的“教育之都”,近几年积极探索技能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以测绘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1 探索测绘技能竞赛实践模式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院积极探索如何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等问题。探讨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学生和行业发展的最新特点,学院测绘技能竞赛内容包括测绘仪器操作竞赛、专业软件设计比赛、科技论文、工程方案设计和内业成图五个板块。仪器操作竞赛主要包括测绘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相结合的方式。实际操作比赛三等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两项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仪器操作能力和测量成果计算能力。专业软件设计比赛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参考题目进行设计、编制。科技论文写作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写作水平。工程方案设计就是提供一个工程项目,让学生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工程方案设计。内业成图就是给学生提供测量数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成图。通过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舞台,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技能竞赛对培养测绘工程创新人才的作用
2.1 技能竞赛能激发创新能力意识
测绘技能竞赛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集中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通过技能竞赛达到知识的积累,形成自己对新事物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新的科学知识点和方法论,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创新活动的想法,找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增强创新自信心。如在学院每年几个月的测绘综合竞赛过程中,软件设计竞赛和论文写作,学生要查阅各种资料,要独立思考、综合研究,这样能体现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院各种层次的实践训练和竞赛,促进了他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个性锻炼,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年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和武汉大学立项资助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多达几十项。
2.2 技能竞赛能有助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竞赛活动中空间、时间、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应用,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践,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多方位的。竞赛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要巩固已学知识,对新知识点要查阅文献资料;面对竞赛论文和程序要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竞赛检验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深化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和才干。这种实践训练和科研训练,使学生在硕博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硕博士阶段科研取得优异成绩单的学生都是在技能竞赛中得到训练的学生。
2.3 技能竞赛能促进学风建设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也需要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技能竞赛所强调的,就是掌握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到实际的完美结合。从竞赛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自己理论上的肤浅,计算机编程能力的不足,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缺陷,更能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更能体验到学习的内容是自己渴望和需求的知识、是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有着现实意义的知识。学院每年参加测绘技能竞赛的学生多达800人次,促进了学院良好学风的建设。
2.4 技能竞赛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测绘学科的内涵和性质决定了在测绘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外业仪器操作,还是内业数据处理都要求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参加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参加比赛进行准备时,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集体想办法、出主意,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鼓励,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竞赛过程中,同学们配合默契,和谐有序地完成观测、记录和计算任务。通过竞赛,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 技能竞赛对测绘专业教育教学推动作用
测绘技能竞赛是具有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比赛。通过竞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实践环节,是对学生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通过竞赛,能发现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革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改善实习环节,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技能竞赛,要求辅导教师和评委老师有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操作规范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同时竞赛过程中,要求竞赛组织者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规范的竞赛管理制度;要求有良好的竞赛场所和环境等。通过竞赛,能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识了解,能及时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环节,对专业教学有推动作用,能促进测绘创新人才的培养。
4 完善竞赛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有效地竞赛激励机制,是做好测绘技能竞赛的有效措施。学院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从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加强引导。先后出台了《测绘学院科研创新能力突出本科生破格保送研究生工作办法》、《测绘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奖助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支持学生参加竞赛、科技交流等。建立创新学分制度:通过学科竞赛培训或竞赛获奖可以认定相应的公共选修课程学分。科技创新保研制度。对于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学院开创性地设立了选拔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本科生攻读学院硕士研究生政策,自2007年以来,共有18人获得保研继续深造。这些完善的技能竞赛激励机制,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院确立了“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思路,特别是要具有强能力,则必须强化实践教学,这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测绘专业来说尤为重要。举办测绘技能竞赛能充分展示测绘专业大学生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学院将与时俱进,及时完善技能竞赛的各个环节,促进测绘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研究得到武汉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批准号为2013009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翟翊,宋伟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J].绘测通报,2009(10):1-4.
[2] 汪志明,郭际明等.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9(6):74-77.
[3] 陈雪丰,张仁杰,许才军等.综合性高校测绘技能大赛实践与思考[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2):50-51.
[4] 焦明连.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技能竞赛的实践与创新[J].测绘工程,2013(12):92-94.
[5] 徐子东,王崇倡,任东风.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矿山测量,2011(6):100-102.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3S
随着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出现,无论在学科理论,或在技术体系,以及应用范围上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是重大的变革,从而也将彻底地改变传统测绘的方式。当前测绘产业以“3S”技术为特征,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研究地球及自然环境,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重要工具。工程测量技术服务领域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水利、交通 、城市建设等行业,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结合 、测量仪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逐渐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测量新技术的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宽,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论文格式,3S。。
一、现代测绘新技术(3S)的发展概况
(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的发展
GPS是美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制,于九十中期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具有在三维空间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实时导航与定位。随着精度从最初的百米范围内提高到1米以内,现在的GPS已经民用化。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创新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GPS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宽,目前,各种体积小、精度高类型的GPS问世,更加方便的用于野外测量。GPS技术作为测绘发展更新的新技术,已经成为大地测量的先进技术手段,也是最具潜力的全能型技术。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除具有对测站选择更灵活、更适应不利条件、全天候连续作业外。还具有比任何地面常规技术供数量更多、精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二)遥感技术(RS)的发展
遥感技术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其中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绘的重要手段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影像测图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运用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广泛的应用。航空遥感最先在军事上应用,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升空以来,很多国家都相继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低分辨率发展到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
(三)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交叉结合的产物,GIS的提出到现在不到50年的时间。特别是在与民生和经济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业、城市规划、物流、交通、人口普查、疾病分析等领域,GIS技术的运用更是得到空前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发展和应用对测绘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是测绘新技术的重大发展和跨越。当前GIS深入到了各行各业乃至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论文格式,3S。。
二、测绘新技术(3S)在工程测量、林业、水利,高新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一)在工程方面
在工程项目中,可以运用GPS准确的定位,以便准确的找到工程项目的位置,例如地形复杂或山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准确定位控制点,矿区的范围的界定等。利用遥感技术(RS)在矿山测量中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矿区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利用GIS建立数据管理库,对项目进库后综合管理,以GIS为平台,以3S测量技术为数据获取的途径,可以建立集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输出于一体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系统,作为工程测量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系统。
(二)在林业方面
3S技术主要在林业方面有三大应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资源灾害监测利用遥感技术(RS)对林地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进行调查和估测分析。利用遥感技术多层次、多时相的动态监测功能获得及时可靠的数据,通过GIS技术进行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可得到林地的动态变化情况。
(三)在水利方面
“3S”技术可以及时有效的防洪减灾,可用于灾前预测、灾中监测和灾后评估;“3S”技术防治水土流失调查预测和水土保持规划,可运用“3S”技术可以监测水蚀、风蚀等多种类型的土壤侵蚀区的侵蚀面积、数量和强度发展的动态变化。可以对水资源实时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水资源实时动态监测在水利信息化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掌握瞬时变化的供水和需水等有关信息,才能科学、准确地进行水资源的配置及调度;“3S”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中得到了充分运用。“3S”技术在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如南水北调的选线,在DEM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情况分析,并结合GIS中的有关地质环境数据库实现合理的选线分析。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也广泛运用“3S”技术。如在水库的规划设计中,利用GIS建立的库区DEM,可以直观、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种库容和淹没面积及开挖土石方量;结合其他GIS专题数据可以进行大型水库淹没区实物量、灌溉区有效灌溉面积和水库淤积量的估算。(四)在高新农业中
运用GPS技术对高新农业信息进行空间定位; RS影像技术可获取区内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化的影像信息,便于区内状况的分析; GIS技术可以建立农田土地管理、自然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的空间数据库;对作物生长苗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分析农田内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信息。3S技术它能够收集土地利用现状、植被分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农作物的灾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种信息,将信息技术与农艺、农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项农业资源与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获取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测绘新技术(3S)的集成应用
测绘新技术3S集成应用,取长补短是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和向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进行空间分析,以从提供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实际应用中,较为多见的是两两之间的结合,常见的两两结合有以下几种方式:
RS与GIS集成: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信息来源,GIS则可作为遥感图像解译的强有力的辅助工具。GIS作为图像处理工具,可以进行几何纠正和辐射纠正,图像分类和感兴趣区域的选取;遥感数据作为GIS的重要信息来源,可以进行线和其他地物要素的提取,DEM数据的生成,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和地图更新。
GIS与GPS集成:定位、测量、监控导航。
GPS+RS集成:几何校正、训练区选择以及分类验证,提供定位遥感信息查询。
GPS+GIS集成:定点查询专题信息,提供或更新空间点位。
GIS+RS集成:几何配准、辅助分类等,提供和更新区域信息。论文格式,3S。。
四、结语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提高, GPS、RS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GIS技术的不断成熟, 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3S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测绘行业立足者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