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习成果汇报8篇

时间:2022-06-10 17:32: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习成果汇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习成果汇报

篇1

2019年9月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银川市自然资源局、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联合协办的“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宁夏银川市成功举办。来自重庆、成都、武汉、深圳、银川、青岛等市县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同行业界及专家学者近400人出席会议。

在中央提出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下,总体规划如何明确自身定位,推进自身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深刻变革,已成为规划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次学委会年会以“新空间 新总规”为主题,旨在探索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市县层面总体规划的理论与实践。针对“新”的会议主题,各发言人分别从各自角度进行了回应,“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落实了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贯彻了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任务,体现了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国土空间改革是国家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落实国家、省级空间规划的关键环节,如何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是当前的焦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现将此次参会培训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对表看齐,理清我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

在本次会议上,重庆、成都、武汉、深圳、银川等市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先后分享了各自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最新成果汇报内容涉及城乡规划转型、国土规划体系构建、生态空间格局构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国土规划数据支撑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探索。我区应高水平高标准编制和实施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提升新区规划水平,科学引领城市发展和品质提升。

    二、瘦身总规,建立我区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则,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侧重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目标定位、底线约束、控制性指标、相邻关系等,并对规划程序和报批成果形式做合规性审查。上位规划是通过下位规划贯彻、体现和传递,而不应直接拿上位规划来管理和督查,新的体系应是分级审批、分级授权、分级督查,真正对建设情况的督查依据应该是详细规划。建议在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适当简化原城市总体规划(眉山环天府新区经济带规划)中规划部分的内容,为专项规划留下接口。

    三、多规合一,构建我区高水平空间规划管理体制

    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该是“合一”的,且须把握四个原则:一是深入浅出。变革过去不同类型规划“深入深出、浅入浅出”的问题。规划内容应深入,深研问题、找准方法、明确路径;规划成果要浅出,要言不繁、大道至简;二是发挥优势。过往不同类型规划有不同的特点与优势,要发挥城乡规划深入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发挥国土规划强化管控和约束传导的体制优势,扬长弃短、优势互补,提升综合水平;三是补齐短板。无论城乡规划还是土地规划,都不能认为用过去的“两把刷子”就可以承担起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任务,多规是“合一”而不是“拼一”,“合”是内外互通,是以生态文明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内外一致地指导规划编制;四是突出特点。不突出特点的规划是没有价值的,合一的规划还应凸显城乡规划的精髓,突出城市发展的特色。

四、要素创新,制定适宜我区发展的国土空间政策

篇2

关键词 回流暴雪;高低空急流;切变线;山东菏泽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55-03

回流降水在中国北方较为常见,是指对流层低层自东北平原南下的冷锋过境转东-东北风后产生的降水,是山东冬半年的主要降水形势。近年来,对回流天气的形势特征和结构特征已进行较多研究[1-5],较多的暴雪个例研究也分析了回流暴雪的成因[6-10]。本文回流降雪天气过程的降雪量为历史罕见,天气形势为典型的回流降雪,通过分析冷暖气团的高低空配置、回流性质及高低空急流等,有助于充分认识回流降雪的特征,提高回流降雪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1 过程实况

2015年11月23日20:00至24日20:00菏泽九县区普降特大暴雪,平均降雪量为33.9 mm,最大降雪量出现在成武,为40.7 mm,全市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郓城,为31 cm。这次降雪各县区除成武、单县与历史极值持平外,其余各县区均超过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值(表1)。

2 天气形势分析

2.1 前期环流演变

我国北部东亚地区为一冷的横槽,横槽内伴有-40 ℃的冷中心,南部有副高维持,两者相互对峙,在中高纬地区维持着比较宽广的强锋区,在新疆和贝湖的西北部为一阻高,横槽南部的西风带内,新疆东部地区有短波槽东移,青藏高原东部有南支槽发展。

2.2 环流分析

由图1可知,23日20:00,500 hPa中纬度环流平直,黄淮西部地区已处在高原东侧短波槽前的西南偏西气流中,24日8:00,高原东部的短波槽东移并加深,西南气流已经覆盖了四川盆地以东、38°N以南地区,500 hPa西南气流的发展、维持,有利于低空四川盆地以东地区辐合系统的东移影响。

700 hPa,南支槽前西南气流逐渐加强,其偏南风与纬向等温线夹角近于垂直,同时位于东北的冷空气从渤海回流与南方暖湿气流在黄河中下游汇合并南压,菏泽市上游西南风速达12 m/s。同时,又一股冷空气进入我国新疆,西南气流靠近高原一侧受摩擦作用的影响,在四川东北部出现气旋性旋转,出现偏东南气流的分支,到达了河西东部,23日20:00,在高原东侧出现西南涡,进入新疆的冷空气到达了河套西部,部分冷空气从河西走廊绕过高原东北侧渗透到四川。低涡东侧的西南急流建立并加强北上到达鲁西南一带,西南急流与锋区南部的西北气流在鲁西南地区形成风向辐合,槽前西南急流携带暖湿空气继续加强北上,这时西南急流已达到20 m/s以上,西南急流为暴雪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这次特大暴雪即位于700 hPa西南急流核的下风方的风速辐合区内,24日20:00,700 hPa转为西北气流后,降雪过程结束。

850 hPa上,从四川盆地到鲁南地区始终维持了一条东北-西南向的切变线,23日8:00,极锋锋区位于华北地区,锋区前沿南移到鲁西北到鲁北地区,20:00锋区继续南压,西南低涡东部的切变东移北抬,在河南东部至山东北部形成风向辐合。并且一直维持到24日8:00。切变线两侧东北风与东南风均达到急流程度,东南急流是此次暴雪过程的另一个水汽输送通道,暴雪落区位于850 hPa切变线附近,是由于冷暖空气长时间在切变线内交汇所致,24日20:00锋区迅速南压至华南,华东转为东北风控制,降水结束。

925 hPa,23日20:00到24日8:00,我国整个中东部地区是一致的东北气流,其上空的风场明显加强,风力明显加大,从渤海、山东半岛回流的冷空气向南直接越过长江,并逐渐加强,风速均维持在12 m/s以上,从地面到925 hPa形成了一定厚度冷的下垫面。24日20:00,东北风迅速减弱。

2.3 垂直空气层结分析

取徐州站探空资料进行分析,由图2可知,850 hPa以下为比较强的东北风,700 hPa以上为西南风或偏西风,属于典型的“下东北、上西南”的回流形势,500 hPa以下的露点曲线与层结曲线几乎重合,大气湿度接近饱和,湿层较厚,为强降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23日20:00 850 hPa到地面已经开始出现逆温,850 hPa以下气温均下降,925 hPa气温由0 ℃降到-6 ℃,23日20:00 0 ℃层位于1 000 hPa上部附近,24日8:00已稳定在1 000 hPa以下,1 000 hPa气温下降到0 ℃与地面由雨夹雪转为雪基本吻合。

2.4 相态变化

由图3可知,23日20:00,925 hPa温度山东大部地区在0 ℃以下,鲁西南在-5~-2 ℃之间,1 000 hPa温度鲁西南也在0 ℃上下,也就是说,23日20:00菏泽已经转为纯雪了,一直持续到24日20:00 降雪结束。

3 物理量分析

3.1 水汽条件

由图4可知,700 hPa水汽通量上,从23日20:00至24日8:00,菏泽市附近存在一条东北―西南向的水汽通量大值带,与西南气流相对应,其轴线基本上通过菏泽市上空,23日20:00,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在郑州西南部,辐合中心在菏泽西部偏南。之后随着700 hPa低槽的东移,水汽通量中心及辐合中心也随之东移,24日8:00,水汽辐合中心穿过菏泽上空到达菏泽东南部。24号20:00,槽后偏北风的加大,水汽输送带南移,降雪逐步减小停止。强降雪时间基本和水汽辐合区控制时间相一致。

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上,23日20:00之前,菏泽的西南部一直存在水汽通量大值区;此后,35°N附近出现了偏东南风与偏东北风的风场辐合,菏泽上空一直存在水汽辐合中心轴线上。24日8:00,西北的冷空气已经侵入到山西南部、河南北部,辐合中心北移到了菏泽上空偏南的位置,导致23日夜间出现暴雪,24日白天菏泽东南部仍出现大到暴雪。

3.2 散度场

由图5可知,23日20:00到24日8:00,600~925 hPa均为辐合区控制,其中700~850 hPa有一辐合中心,对应天气图上700 hPa槽前辐合区,反映了中低层槽前大范围的西南气流的爬升。而在925 hPa以下有冷空气嵌入,其上偏东气流沿冷空气爬升,与700 hPa槽前的西南气流汇合成大辐合区。同时500~250 hPa有强烈辐散加强了上升运动。24日20:00后,辐合区东移,菏泽的暴雪结束。

3.3 垂直速度

23日20:00至24日8:00上升速度区东移,23日20:00上升速度大值区在116°E菏泽市上空,24日08:00,东移到118°E附近,此时菏泽市降雪最大,20:00菏泽受下沉气流控制,暴雪时间与上升速度区控制时间有较好对应关系。

4 结论

(1)本文所述的天气形势为典型的回流暴雪,500 hPa上河套地区有低槽东移,低层有切变线影响,地面蒙古冷高压东移到东北地区南下。

(2)回流暴雪过程中高低空急流的影响较大,冷空气自850 hPa以下回流到菏泽地区,暖湿气流在700 hPa输送到菏泽地区叠加在冷垫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使上升运动加强,也是造成这次回流暴雪的垂直环流机制(与夏季暴雨的垂直环流机制基本相同,但范围较大)。

(3)700 hPa强劲的西南气流为此次天气过程输送了充足的水汽,为回流暴雪提供了重要条件。

(4)降雪时间与上升速度区维持时间以及降雪强度与上升速度大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5)菏泽地区在降雪之前,850 hPa以下到地面明显存在逆温,逆温强度可以指示冷暖交汇程度,从而与降雪强度密切相关。

5 参考文献

[1] 张守保,张迎新,杜青文,等.华北平原回流天气综合形势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08,36(1):25-30.

[2] 张迎新,张守保.华北平原回流天气的结构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1):107-113.

[3] 周雪松,谈哲敏.华北回流暴雪发展机理个例研究[J].气象,2008,34(1):18-26.

[4] 张迎新,侯瑞钦,张守保.回流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J].气象,2007,33(9):25-32.

[5] 张守保.华北回流天气的多尺度结构特征[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69-77.

[6] 阎访,王丽荣,李宝莉,等.石家庄一次秋季罕见暴雪天气过程物理诊断[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5):17-24.

[7] 田秀霞,宋晓辉,程序,等.华北南部一次回流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1(7):35-39.

[8] 赵柱香.一次回流与倒槽共同作用产生的暴雪天气分析[J].气象,2007,33(11):41-48.

[9] 何群英,孙一昕,于莉莉.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与暴雪天气的机理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4):66-72.

[10] 宋晓辉,王咏青,寿绍文,等.冀南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5):1-6.

篇3

关键词 学会学习 抽样调查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学会学习课程为宁波大红鹰学院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课时间为一学年,课程学分2分。它是引导本科新生完成学习习惯转型,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能力,提升学习能力的一门特色课程。从2010年10月开课至今,已经完成了2010级本科生的全部教学,目前,2011级本科生学习本门课程也已经快一个学年了。本学年该门课程安排了四个课题,分别是三个规定课题:《学习力》读书报告的撰写,文献综述,专业调查报告,一个自选课题。承担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是包括学会学习课程开发组、课程管理组以及专业指导教师队伍在内的近百人的庞大团队。为了深入了解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宁波大红鹰学院学会学习课程管理组针对宁波大红鹰学院2011级本科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会议访谈两种形式。

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以学习小组为样本抽取,共抽取23个小组,占小组总数的5%,下发问卷198份,实收有效问卷198份,其中,男生占43%,女生占57%;小组长占11.1%,组员占88.9%,覆盖到宁波大红鹰学院现有的15个专业的学生参与。

1.1 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满意度

65%的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持满意及十分满意的评价;95%的学生认为所在小组均等分工,协同参与;81%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加强了团队的凝聚能力和团队系统思考能力。

1.2 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参与执行情况

在完成课题过程中,72%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在四个课题里面,55%的学生认为专业调查报告对自己最有意义;在最大的收获上,54%的学生认为是团队合作能力,30%的学生认为是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的能力。71%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很有乐趣,学习效果较好。当出现不适应时,67%的学生会找出症结所在,虚心求教。从学习小组建组的意义层面,61%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这种建构模式对自己学习有帮助,51%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可以尝试作为班级管理机构执行管理班级权力,52%的学生参与过除学习之外的小组集体活动。在指导过程中,71%的学生认为辅导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只做专业性和技术性指导即可,只有4.5%的学生认为需要教师全程介入。

1.3 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期待程度

被调查的学生90%愿意得到有关“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教育,94%的学生认为团队学习能够起到锻炼合作能力,加深对问题认识的意义。从教的层面,87%的学生喜欢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从学的层面,55%的学生喜欢分组学习。60%的学生认为自身学习动机缺失是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41%的学生认为通过该门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能力,21%的学生认为可以激发学习动力。

1.4 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改进建议

在小组人数分配上,58%的学生认为5到6个人较为合理。在教学方面,50%的学生认为专业老师的答疑指导需要进一步提升。

2 会议访谈记录分析

本次会议访谈分别召开了两场,分小组长专场和普通组员专场,以专业为单位按组抽取,财管专业3人,其他每个专业2人,每场31名学生代表,参与对象与问卷调查对象不重合。

在组长专场,小组长普遍认为:(1)能够有较多机会接触辅导老师,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较为明确,自身管理能力得到很大锻炼,文献查阅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该课程中的“状态记录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记录本上有工作完成比例一栏,通过这一栏小组成员分工不均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决。(3)专业指导老师存在沟通不畅的现象,专业调查报告和自选课题的指导工作受阻。(4)组长自身能力问题和管理方式方法存在差异,导致组员积极(下转第134页)(上接第94页)性不一,呈参差不齐之势。

在组员专场,组员普遍认为:(1)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形式了解得还不够。(2)建议小组内尽量做到男女生适量平衡,人数控制在3~5人,以便于交流协作。希望指导老师直接面向广大组员培训。(3)组长的性别、个人风格和能力对课题完成质量以及团队合作能否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组内部有合作,但是整体统筹能力欠缺,如工作量的分配存在不合理。(4)课程最大收获是知道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对论文写作有了解。

3 提高学会学习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第一,在始业教育中加入该课程的教育。在学期初,应该及时告诉大一新生该门课程开设的意义,课程目标、教学任务等,如何建组,建组学习的意义,小组的课题、课程的进度安排等。与始业教育同步进行,起步将大大提前,有助于给广大新生足够的深入了解进而分组的时间。第二,小组建设方面,一是要充分重视对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小组长担负着上通下达、管理组员和课题分工等重要任务,其管理能力对小组合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课程全面推动前对组长进行充分的培训。二是需要考虑到建组的人数、学生反映以3到5人成组为最佳,便于管理,也不易发生工作推托的情况,但组数增多,会导致指导教师工作量增大、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矛盾。第三,加强课题的深度指导。就目前情况看,一学年完成四个课题基本能实现纲要目标,而且有渐进性,但质上需要提高,尤其是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以后的规定课题三和自选课题,可以适当加深指导,提出更高要求。第四,加强专业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和管理。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调查报告和自选课题的研究,因此,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若不能得到专业老师的认同极不利于该课程的深度发展。

4 学习小组模式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实际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该门课程的延伸或拓展的途径有:第一,思政理论课的研讨小组。思政理论课的分组研讨,完全借鉴了学习小组团队,组员分工协作展开讨论学习,避免了临时建组的不稳定性以及耽误时间造成教学课时的浪费。第二,形势与政策课的分组研讨。在这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首次尝试采取学习小组研讨的模式,由各班学习小组根据本次授课主题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授课教师扮演活动组织和点评的角色,使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形式一改严肃风格,变得亲近活泼。第三,学习小组班级值周管理制。在2011级学生班集体的管理过程中,有些班级摒弃班委个人管理的力不从心,采取学习小组值周制,由组长、组员分别履行值周日内日常班委的权利和义务,在值周过程中,根据组员各自表现考核,又切实达到了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目的,是推动和贯彻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参与型”教育管理模式的良好尝试。

篇4

关键词:研究;合作;汇报;新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88-02

当前世界,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许多国家共同的政策选择。高等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加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提高高等教学质量,创建创新性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切实有效地创建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提高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学界及高校管理界十分重视的课题[1]。

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有自身的优点,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主要表现在:

1.偏重教师传授,轻视学生实践。课堂教学多局限于“传递—接受”的传统模式,过于倚重知识的传承性,教学过程多是知识的静态传递过程,“满堂灌”、“填鸭式”仍是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甚至还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空间有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2.强调个人学术能力,忽视团队协作精神。传统教学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面尚不广泛,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学习过程相对孤立,忽视了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够健全,缺乏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师生互动不足。目前,我国本科教学活动主要是“师主生从”模式,教师常以“知识先知者”自居,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教师只顾单方面的知识输出,不顾学生反馈,互动上过于形式化,设问不当或提问过简,不能启发学生深层的思考[2]。师生互动的力度与频度不够,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和智识兴奋水平有待提高。

凡此种种,皆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

二、“研究、合作、汇报”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为了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笔者提出了一种“研究、合作、汇报”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研究为导向,以合作为手段,以汇报为辅助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其主要特征是:

1.研究型教学。将研究的因素引入本科教学,强调发现学习的重要性,重视把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分析、批判、研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倡导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精神[3]。研究型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深层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而非研究代替教学[4]。研究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在研究中教、学生在研究中学。研究的方式有师生独自研究、师生合作研究与生生合作研究等。研究的内容师生各有侧重:教师重在“研”,包括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方法的革新等;学生重在“究”,包括会提出问题、会揭示矛盾、会理性判断等[2]。

2.合作型教学。合作型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思想,从重视单独学习转变成重视合作学习[5]。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互帮互助,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汇报型教学。汇报是从学生层面对教师教学活动成果的反映。作为知识汲取和反馈机制,学生汇报这项基础性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学生汇报,如上台演讲PPT,教师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对其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并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及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汇报型教学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演讲才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1]。

三、以项目为载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

以项目为载体,构建与“研究、合作、汇报”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学校与行业项目合作为载体,将学生所学的技术理论与实践知识“活化”,培养学生在系统的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形成与社会接轨的人才培养方式。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合作、汇报”教学模式实践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设置项目,明确目的。项目设置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项目设置应以教学为中心,优选相应的教学项目,将教学过程与项目实现结合起来,每个项目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直观的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它决定着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学习目标应细化到个人[6]。

2.任务驱动,研究学习。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方面,分解学习任务,明确提出任务要求,把学习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引导学生把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作为学习的基本环节,分层推进,展开研究与探索,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相关项目或子项目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创新的工作思维和习惯。

3.交流协作,攻克疑难。在组织学习时,要以个别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支架,竞争学习为辅助,实行优势互补、有机结合,在同伴式的密切沟通与积极协作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自然领悟;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探索知识规律和奥秘、寻求获取知识、掌握科学规律的方法。

4.成果汇报,评价反思。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应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和其他学生可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同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要求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这个环节的评价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正确有效的评价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和成果,促进学生发展[7]。

四、总结

“研究、合作、汇报”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对传统高等教育课程模式的一次挑战,真正实现了传统教学结构的转变。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可以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符合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昂.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2]董泽芳.推进研究型教学?摇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09,5(01):65—69.

[3]张敏.以研究为导向的本科教学模式初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3):74—76.

[4]周光礼,姜嘉乐.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40—42.

[5]周亚莲.合作性教学模式研究[J].文学教育,2011,(10):131—132.

篇5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汇报课

淮安市人民小学

朱磊

内容选自省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安全伴我行活动主题3:交通安全伴我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了解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掌握基本安全出行常识,并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合作交流学习,搜集有关交通安全的信息,教师注重过程性指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从我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一个优秀的交通小达人。增强学生道德规范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生根据主题,自主归纳总结出活动成果。并掌握正确的汇报交流方式。

教学难点:

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

教学方法与手段:

汇报、展示、交流、互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前不久,我们以交通安全伴我行为主题,同学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发现了一些交通安全的问题,同学们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围绕交通安全伴我行这个话题,进行了选题分工,确立了不同的研究主题。这节课,老师就把课堂交给大家,让大家充分的汇报、展示、交流。

在活动的前两个阶段里,大家根据自已喜欢的问题,自愿结成了四个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开展调查、多方走访,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第三个阶段,即成果的汇报和交流。 我看大家讨论得都很积极,那么我们就开始汇报吧。

在汇报之前,大家要先听好老师的要求:

汇报时声音要响亮,要注意把自已调查的情况讲清楚,让大家听明白;‚

其他同学要仔细看,认真听,待会儿要让你们谈谈自已的感受和看法。

二、学生分组汇报

1.“交通标识”学习组:通过收集各类交通标示图片,同学们相互交流增长了安全出行的常识。

2.“违规停放”调查组:通过展示车辆违停照片、采访交警和交警队的照片,以及展示体验小日记,强化了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3.“危险行车”研究组:通过展示同学们收集的不安全行车照片,以及采访老师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

4.“交通安全”宣传组:

通过发放、学习倡议书,展示手抄报,发出共同呼吁。把交通安全带回家,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总结收获

,升华课题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54-01

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学习形式,它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我们很多情况下的课堂小组讨论只是一种让课堂“热闹”的形式,远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经常出现小组内的分化和重组;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成为一个或两个成绩好的学生的表演舞台,大多数学生被边缘化;小组学习过程中由于组际差异,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有长短,在学习活动的后期教师一般忙于对未完成学习任务小组进行指导。这时,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便会进入无序的状态。我们的很多课上,经常看到讨论的后期有的同学仍然有好多问题没有解决,而有的学生之间已经开始有好多小动作了。

二、目前小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组合缺乏科学性。一般合作学习主要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生生合作中,小组组合模式较为单一,不能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改变而随机变更,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2、内容缺乏实用性。现在有部分教师是为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

3、合作缺乏深入性。小组组合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后相互交流,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相机组合起来的研究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4、课堂难以控制性。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你一言,我一语,回答很积极,这时你不忍制止他们发言,但是让他们去说,又会影响进度,这样课堂容易失控,造成放出去收不回来的后果。

5、学生参与度不均衡性。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机会多,困难生则成了听众。困难生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处获得信息,使得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获益比在班级集体教学中还少。

三、解决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

1、明确责任分工,形成良好的秩序。

明确讨论时的责任分工,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这次讨论提出要求,对每个参与者分配以一定的任务。二是根据不同的组别讨论不同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分工。

(1)个人分工,提出要求:如果不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甚至还会出现争论不休的情况,难以自觉地形成良好的秩序和讨论氛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在讨论之前,教师就应提出相应的要求。 如:每组选举产生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组长要起到组织组内同学发言并起到管理、指导、协调作用;记录员要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作明确的记录。当然,每个成员都发表了意见,不可能把他们所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那么该如何作记录呢?这就要求记录员针对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别拘一格的观点作出反思和概括,用一个词来表诉一个成员一句话的大意;汇报员的责任在于参考记录员记录资料,并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在全班开展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并提出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责任的分工。再如:组内成员要根据前期自学课文的收获和成果做到人人发言,发言必须以普通话进行交流,但发言声音要小,以免影响他组同学;要学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要努力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对待自己听不懂的应当举手要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但要经过组长的许可才可以进行提问;针对组内成员对待一个问题意见不统一时,要学会反思,学会判断,综合大家发言的合理成分,修改完善答案。还要要求各小组同学不要随意窜组,窃听抄袭他组的学习成果,影响组内讨论有序地进行。只有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有条不紊。进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和态度。

(2)小组分工:在有的课文内中,同学们提出来的疑虑较多,如果一个一个的用来合作学习,将会大大地延误教学时间。但是问题也不能草率解决或是弃之不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愿选择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开展合作学习,最终在全班交流汇报过后,根据学习的成果情况评选优胜小组。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让大家都能明白问题。

2、教师要积极参与,善于引导。

有些人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教师不便于介入。所以有的教师在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或是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新的课程理念提到: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教师应当积极地加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成员,溶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和帮助。以利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好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篇7

广百集团是广东省重点发展扶持的国有大型商业集团。2011年,广百商学院将“行动学习”模式引入到中高层管理干部的学习发展中来,启动了“能力提升、业绩倍增”“精益管理、降本增效”行动学习项目,为广百商学院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

第一步:高管深度汇谈

项目组首先为高管导入行动学习理念,获得了高管对行动学习的支持。通过高管深度汇谈,项目组确定了这次行动学习所要达到的业绩指标和能力提升要求(即确定检验行动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目的的标准),并分析了绩效提升的可行性,制定了能确保项目顺利操作的奖惩机制(见图表1)。

第二步:项目启动会及工作坊

启动会是公司高层对项目重要性及如何顺利推进项目进行宣导的关键手段。

在工作坊中,促动师就深度汇谈结果对项目成员进行“促动”,包括聚焦主题、确立愿景、SWOT分析、关键行动确立、行动方案细化六大环节(见图表2)。

第三步:

行动方案高管评审会

通过工作坊制定出的行动方案,是否符合公司战略、是否满足项目主题需求、是否具有执行的意义,这些都需要通过高管们的评审。高管评审会一方面提供了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确保了最终的行动方案与公司发展、项目主旨相一致。

根据促动师要求,高管更多是运用促动方式与教练方式做提问,而非直接给予答案,即“告知引起争辩,提问引起反思”。第四步:月度实践与辅导

知易行难,第二和第三步只是“播种”环节,而“种子”如何才能发芽并成长为“参天大树”,需要促动师进行心理和行动的干预。

在方案的实践过程中,促动师通过集中式辅导和分散式辅导两种方式,从策略分析到细节执行进行全面的“促动”,使所指定的行动方案最终落实到实践中(见图表3)。同时,在历时4~6个月的月度辅导中,项目成员进一步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获得了成长。

第五步:教练式促动

在行动方案的推进过程中,为了弥补项目成员的能力短板,项目组也安排了相应的培训课程。

如教练式促动课程培训,它依据项目成员的能力现状以及行动方案实施中的具体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缺。根据我们的经验,培训课程可在深度汇谈阶段确定,也可依据项具体项目推进实际安排。

第六步:成果汇报

项目成果汇报环节,是检验整个项目成效的重要一环,也是展示项目团队和个人形象的最佳时机。在促动师的引导下,项目组通过成果汇报得到了管理团队的认可,同时也在企业中进一步宣扬了行动学习的理念。

在成果汇报环节中,项目组则向高管团队同时报告项目整体提升的业绩,以及项目成员能力提升(前测与后测)的情况。

第七步:成果编印

篇8

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

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如何开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开展此活动中,给学生创设“自由”的课堂时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导师”、“导演”或学生的“协作者”,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让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并选择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分组和制订研究计划;提供学生研究课题所需要的数据、素材和资料,指导学生筛选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新观点;组织学生交流与讨论。

例如,笔者在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关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的教学中,开展的研究性过程如下:

1.动员:结合现实生活,例如物体自由下落,荡秋千、篮球的落地与弹起、弹弓把石子射出去等,引导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如物体下落时为什么越来越快?荡秋千为什么越荡越低,最终停下来?篮球落地后为什么还能上升而铅球几乎不能?篮球弹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橡皮筋拉得越长,石子射得越远?等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能的转化”问题,此后笔者提出以下两个课题供同学们选择研究:(1)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2)动能与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并提出如下要求:(1)四人一组;(2)从现有的知识出发,提出研究设想(包括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可能的预计结果等),申报所需实验器材;(3)对实验设想,必须进行讨论、交流。

2.学生研究:在学生申报所需要实验器材之后,物理实验室按学生需要准备好实验器材。利用一节课时间,以及中午、下午放学后学生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按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

3.研究成果汇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汇报有两个目的,其一是让学生听取汇报,切身感知别人研究的思路、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以及成果,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其二是体验一下“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各自的“角色”,并逐步发挥各自角色的作用。汇报者要有理有据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要展示自己的风度,包括语言、动作;听众可以随时就自己的疑问和感兴趣的问题对汇报者提出质疑和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听众的提问热情和就汇报者的成果发表观点。通过同学们的提问和老师的启发,各小组对汇报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4.交研究报告:经过研究、交流后,各小组提交了自己的研究报告。

5.教师评价反馈:教师在审阅研究报告后,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其一是在研究的内容上,将不同小组的研究成果,按教材顺序进行展示;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对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方法进行展示;其三对那些较认真,成果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和鼓励。

6.学习效果检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编写了一些试题,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检测。

从检测结果来看,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使学生不仅学会如何研究性学习,而且学生也能认识到,有些知识老师不讲,通过自己的研究性学习也能掌握和领会。

二、对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1.真正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老师是组织者,至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的优劣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2.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是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学习环境是开放的,课上与课下结合,校内与校外呼应,小组内与小组外互补。例如笔者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我向学生提供参考性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定课题,如,病房呼叫电路的设计、设计制作一个模拟调光灯,城市噪声污染危害的调查等。他们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翻阅大量的报刊、杂志、上网“冲浪”、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可见,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正好提供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4.开展研究性学习要防止两极分化

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他们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也不同。为了防止两极分化,对于那些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完成教师给定的课题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去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对那些能力较弱的同学,教师除了进行详细指导外,可以将指定课题分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研究,并适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

5.研究性学习要注意“适时、适量、适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