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生英语论文8篇

时间:2022-11-20 18:55: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生英语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英语论文

篇1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更应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并非我们的母语,所以在很多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再加上很多教师也并非外籍华人,也没有出国留过学。因此,自身在英语专业方面也不是那么精通,经常在课堂中出现“中文式英语”,这种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英语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课下时多钻研英语,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规范课堂用语,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方面,教师要多听纯正的英文发音,力求用地道的美式英语来贯穿课堂,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交流以沟通为前提

目前,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所影响,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殊不知这样对学生学习英语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需要练习听与说,如果师生经常缺乏交流,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如今,虽然有很多英语教师逐渐意识到课堂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该如何调节课堂气氛,无论教师怎么与学生沟通,却丝毫点燃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已成为当前教师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利用英语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讨论,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引导其进行自行解决。其次,教师应该懂得如何运用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而不是每堂课都是一成不变的课堂用语,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对英语课堂产生厌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也无法对英语运用自如,在说英语的时候也只是在向学生教授知识,从而使学生们感到英语是非常无趣的。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在提高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基础上,经常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出英语有趣的一面,如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一首英文歌,或流利地说出一段英语绕口令,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口语是非常有趣的,并不是沉闷死板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具体的课堂中优化教学语言

篇2

1、对于整篇文章的归纳不强

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到每一个句子的意思,但是却不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意思、文章主线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对整篇文章的推理不强。许多的学生对阅读能力的理解,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上,不能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有效的推理,难以揣摩出作者的真实意思以及深层含义;对整篇文章的感受力不强。由于阅读能力的缺乏,不能读懂作者的心声,也感受不到文章的美。

2、在英语阅读中

经常会运用到比喻、借代等手法,导致文章意思不够明确,学生难以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

3、对部分涉及到其他学科知识的文章

由于农村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导致对此类文章的理解就更难了。阅读理解是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知识的过程,所以培养农村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

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产生阅读英语兴趣

学生往往会对带有插图,有配音和视频等资料的阅读材料产生兴趣。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文章先进行预测,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在活跃课堂氛围的情况下,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二)对阅读问题,注意设计得体

在阅读问题的设计方面,要具有启发性,针对学生的思路选择难度合适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理解、有思路可循;在针对学生提问时,考虑到学生英语程度的不同,也应适当的选择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中找到成功的乐趣;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能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具备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例如: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提出猜测性词意这方面的题型。这里我们举出2010年陕西中考第47小题,阅读理解的B篇。

Theunderlinedword“practical”heremeans“___”。

A.fairB.uesfulC.poorD.safe

经过仔细的阅读审题,从定语从句practicalskillsthatyoucanuseallyourlife,我们发现practical的词意和use是有关系,所以选择B才是正确答案。通过这样具有引导意向的题型,让学生记忆深刻,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还加强了解题能力,使其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能得心应手。

(三)选取可读性强的文章作为补充阅读

在农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除了教材以外,应扩充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量。一般来说,课外阅读量应保持在平时教材的两倍左右。最好是选择一些叙事、幽默、人物类型的文章,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英语阅读当中。

(四)合理的利用评价体系

由于农村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以及缺乏自信,老师在适当的时间,选取合理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能够大大的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试想一下,当学生能够经常取得成功,对英语阅读的恐惧心理也能够越来越轻,自信心也能够越来越强,学习热情也能水涨船高。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阅读能力随之提高,学生的词汇、语法、语篇等障碍也能够得到全面的清除。

三、结语

篇3

许多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也会针对学困生开展许多工作,但是却收效甚微,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区别对待学生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如学生A英语成绩不好,是因为其在学习上长期放任直流而造成的结果,而学生B则是因为回答问题错误被同学嘲笑后,产生了消极心理,C同学则是从小对英语不感兴趣,如今想进步却不知从何做起。教师只有认清学困生存在的问题,掌握其思想特点,有的放矢,消除学生消极心理,如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对学生B多加表扬,鼓励其树立学习信心。利用甲方的机会,与学生A的家长进行深入交谈,与其携手加大学生学习监管力度。利用课下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C循序渐进,掌握故事连串、图片联系、反复使用法等可靠的词汇学习方法,强化词汇记忆能力,建立自己的词汇库。总之,初中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困生转化和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只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能消除学困生消极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创新词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困生在课堂上经常会有注意力分散、学习积极性低下等表现,但是,这些并非说明学困生不求上进。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成为优等生,不过是有些人在学习上确实有困难,许多时候,他们在感觉徒劳无功时才会消极以待。这就要求教师认清形势,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词汇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如在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下《Unit3Findingyourway》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梯度进行方向词汇教学,教导学生辨别方位、进行方向表达。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师生对话等形式引出bus、taxi、trolleybus、train、fasttrain、交通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与交通知识相关的词汇如platform(月台、站台)、bun(铺位)、rack(行李架)等词汇。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利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图画、动感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利用合作教学、探究学习,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自主学习的机会,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去。

三、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篇4

就外部条件而言,中职学校未充分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课处于重要地位,文化课则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而且在选择文化课教材时也存在一定偏差。就学生而言,中职学生相较于普通高中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更差,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他们忽视了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之间的联系,认为只要掌握好专业知识就行了。就教师而言,他们因循守旧,不屑于改进教学方法,片面强调课时的完成。而且有的教师长期采用翻译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循规蹈矩,从单词、句子到语法、文章等讲解过程毫无新意。同时,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现状令人担忧。由此,中职英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框架和结构。

二、中职学生教学主体作用的含义

所谓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中心位置,教学手段、教材以及教师都是为了辅助“学”而存在的,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发挥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本身是促成学生性格、品质、能力以及知识发展的根本动因,教学设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水平等是作为外因而存在的,教师的“教”无法取代学生的“学”。

三、中职学生教学为中心进行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

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获得感知的乐趣。

2.教学应是教与学的良往和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负责讲解,而学生则主要负责学习,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而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负责讲、问、写,而学生则负责听、答、抄。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效果。但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则要求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良往和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进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双方达成共识,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3.教学中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而轻视学习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所谓的教学结论,就是指在教学中需要获得的结果或者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就是指为了完成某个教学目标所经历的努力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假如学生没有经历判断、质疑、选择、比较、分析、概括以及综合等一系列认知过程,那么获得结论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自主探究和释疑,自己寻找真理,教师的判断和选择无法代替学生的自主感知和思考,学生只有参与到结论获得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规律。

4.转换教师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篇5

1.生活即教育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教育,而教育也蕴含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脱离了教育的生活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摆脱了生活的教育则是枯燥无味、漫无目的的。教育和生活的脱节是此前普遍存在的“填鸭式”和“说教式”教学的明显特征,对比而言,只有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才最能触动受教育者的心灵,也最具有说服力,因而最能达到师生双方的共鸣,所以必然具有最好的教育效果!

2.社会即学校

人们常说: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这也就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社会即学校”。当社会中的点点滴滴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社会中的积极思想成为学校教育中的指导思想、社会中的大环境与学校教育的小环境相结合,师生双方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顺势迁移至学校的教育中:一方面,学校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而应扩散至社会中的每一点;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而发展成为社会前进的先锋,并最终承担起培养出推动社会积极前进的人才这一教育终极目标。

3.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就曾有言:“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貌似隔离的两个方面通过“做”这一动作交互式地、螺旋式地融会贯通并相互作用,就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指导我国基础英语教育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以凸显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以此来强调“教学做合一”。

二、实施途径

1.运用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效的媒介。《牛津初中英语》FunWithEnglish每单元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为中心编排,因而能够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在学习到9A第三单元Teenageproblems时,本人就要求学生课前分组搜查,将他们自己所面临的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困惑、疑虑统一集中起来,然后请各人在课堂上对上述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逐一自我剖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得出一一对应的、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应对策略供学生们自行选择使用。

2.采用班会

在当前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便沾染了不良生活习惯:大手大脚花钱、难以与人相处、饮食习惯不佳、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爱劳动、怕苦怕累、自我意识强烈……从人的社会属性分析得出,他们正在逐步走向社会这所大学校,单个的个体逐渐开始社会化,而这些不良习惯正是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正面、积极引导所导致的,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只能追根溯源从社会化中寻找对策班会课,是教师教育学生和沟通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课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审美和实践能力。初一入学的第一次班会课,本人便将初中阶段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达到的标准展现出来与大家共勉:①重新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进行定位;②逐步开始培养用英语语言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③学习任务开始加重,教师角色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成为课程学习之外的另一个着重要学习的内容;⑤运用其他学科与英语学科的整合逐步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初中阶段的第一节班会课上设立的目标,使得学生必须依靠“做”完成一系列、各个层次的任务达成他们走向“社会”这所学校并学会适应生活的目标,进而成为“学校”与“社会”中的成功者。

3.利用生活

依据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纯粹的学校里的学科任务教学有相当一部分是空洞的、理论性的,而生活中的教育则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终身教育,因而学校教育必须与生活教育紧密联系才能更加具有活力、更加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因为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三、结语

篇6

1错误的表现形式

1)主谓不一致。由于汉语当中主谓之间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因而写作时时常被学生所忽略。如:例1:Whathesaysmakeusupset.例2:Doingexercisedogoodtoourbody.例3:Tomaswellastwoofhisclassmateswereinvitedtotheparty.例1中,whathesays作的是该句的主语,并且应该视为单数,因此谓语make应改为单数形式makes。例2中是现在分词短语作主语,谓语动词也应改为does。例3中真正的主语是Tom,这里运用了英语当中的就远原则,因此were应改为was.

2)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混用。汉语当中是没有对动词的个数有所限制的,但是英语句中要求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若有多余的动词出现时,需要将其转化为非谓语动词。例4:Thereare61studentsstudyinourclass.(study应改为studying)例5:Doexercisesisgoodtoourhealth.(Do改为Doing)例6:Theboystandsthereismybrother.(stands改为standing)3)动词时态和语态误用。汉语中的时态一般是通过一些词语来表现时态变化,英语中则是通过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来展现的。例7:Ihavefinishedthisbooklastweek.例8:IwaslearningFrenchsincelastyear.例9:Heorderedthatthebooksshouldprintatonce.例10:Greatchangeshavebeentakenplaceinourprovinceinrecentyears.例7中有明显的表示过去的时间词,因而要把havefinished改为finished.例8中sincelastyear则是表示现在完成时的时间词,因而该用havebeenlearning.例9中从句的主语为thebooks,与谓语动词印刷之间是动宾关系,所以需用被动表达,改为shouldbeprinted.例10中takeplace是一个不及物动词短语,无被动语态,所以应改为havetakenplace.

2错误的原因分析

1)母语迁移。母语迁移是指“学习者的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的影响”(Ellis,1997:51)。而母语迁移又包括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如果这种影响对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起到有益的促进作用”(于晓芳,2005:104)则称之为正迁移,负迁移即“母语干扰,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的某些形式和规则系统不同而被学习者误以为相同所致”(于晓芳,2005:104)。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进行英文写作,就会出现很多主谓不一致的错误。长期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也会逐渐地产生焦虑、紧张和抵触等消极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2)语法错位。Tan(2005)认为每一位学习者无论是在写作上,还是口语方面要想让自己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对方进行有效交流,就需要掌握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很多学生对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知识的缺失,致使写出来的句子要么缺谓语,要么就是双谓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清楚掌握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正确用法。

3)环境缺失。王磊(2005)认为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是学习者动词错误的主要原因。不管学哪种语言,我们都要用来交流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把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并让形成语言习惯。然而在缺少语境的境况下,学生就只能是想象,运用起来也是生搬硬套,达不到真实环境下的语言交流的效果。于此同时,动词的时态语态变化也容易被忽略掉。

3应对策略

1)及时加强引导。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文章也会出现很多的中文式英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保持宽容和客观的态度。对学生错误不能一味的进行批评,相反,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好句并及时进行鼓励,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而这种热情的良性发展,不仅会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还会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其获得优异成绩积极的因素。对于作文中句子的错误,教师也要及时的提出并予以纠正,提升正确率。

2)巩固语法知识。在英文句子当中,谓语动词极其重要。动词有及物与不及物之分;还有时态语态的变化形式;固定短语搭配用法等方面的要求,因而动词出错的频率也特别的高。针对这些情况,首先,教师应该尽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到知识。其次,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把语法知识融入到比较典型的句中,让学习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归纳出语法点。这样既让语法点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在实际运用中也能减少或避免错误。

3)拓展阅读范围。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只有保证了大量的语言输入,在写作当中才能较好的输出。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扩大词汇量。除了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时,教师要积极予以学生学法指导,并提示好句、好文要求学生适当记忆,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篇7

1.适应期:其任务是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要把预习的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知识点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课堂上释疑。如:在教上海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One时我将预习内容定为语法:过去进行时态。知识点:charge,lonely,alone,attheendof,introduce等的用法。并将有关的材料发给学生,他们首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讨论。

2.半自主期:在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的基础上,围绕着教材师生共同确定预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有关的资料,做好预习笔记,课堂上讨论、释疑。每一周我都用一节课的时间和学生们共同确定一周内要上的内容,学生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解决一部分难点,课堂上进行以某组主讲,其它各组提问,这样学生间相互动起来了。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了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大大提高。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对比调查。如下表:

阅读习惯对比调查表阅读技巧实验前(2000.9)实验后(2001.5)

是否是否

不良习惯(唇读、指读等)4061234

默读17393016

此表表明,实验前绝大多数学生有唇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实验中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默读习惯。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Text和SupplementaryReading两个部分。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SupplementaryReading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的一年中,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周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

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效果

本课题通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通过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以促进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验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来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爱思考爱发问。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变考试为复习。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或互测,可检测自己预习复习情况,而“试题汇编”是源于对学生自尊、取胜等心理机制的调动。只要好试题就可以编入班级题库中,差生担心同学说自己的题出得没水平,学习尖子担心回答不出差生出的题,于是每一位学生主动地投入已学知识的认真、全面、深入复习中,以达到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复习的目的。

3.以下表格说明了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对预习工作对比调查表(1)项目实验前(1998.11)实验后(1999.11)

好中差好中差

预习自觉程度1016915171

自学查找资料81691320

预习重点难点确定的能力5217924

解决问题的能力22471023

注:好、中、差等级的划分是研究者根据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自觉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等能力及学生自评综合数据划分而成。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确定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且能主动地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导致他们的成绩进步很快。

1999~2002学年区统考成绩对比表(2)分数段人数

期中期末期中期末

QSQSQSQS

9011174376

802613572472336629

7063246214727619

6061850562561

备注:Q代表全年级的人数,S代表四班的人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优秀率逐渐提高,60分数段的人数由原来的8人减少到1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普遍有所好转,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厚,自信心增强。

在2001年高考中,实验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为93,高出上海市普通高中英语平均分10分,高考升学率居嘉定区普通高中前列。

五、实验论证

1.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和学两个因素中,教师的“教”是外因,是学生学好的主要条件,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学好的依据。所以学生的学法决定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控制和强化作用。所以在课堂内外我注重启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部分疑点,尚有一部分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们相互补充讲解得以解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已成为一名老师了,而教师只是讲学生所“想”,将学生解释的疑点难点加以补充归纳。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外辅导、督促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课堂上创造机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有成功感,逐步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 问题意识 发展空间 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教师讲得多,对问题讨论得少,教师提问得多,学生问得少,甚至学生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要改变当前这种状况,必须对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反思,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目标。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就在每问。因此学生学习提问、学会提问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原因剖析

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究其原因,包括以下主要方面。首先,教师认识的偏差。毋庸讳言,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僵化的教育培养模式下造就的教师,以及他们繁衍的继承者,因为有统一的教材、大纲,有上下一致的教育教学标准,有整齐划一的教学规范等等,可以武断地说,他们中的相当多一部分人已没有什么个性,失去了应属于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敢有问题,不能问问题,最后也没有了问题。试想,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教师,又怎会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一个不能体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要性的教师,又怎会去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科学方法、怎会有努力去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自觉行为。同时,尽管实践新课程标准喊得轰轰烈烈,当前素质教育也搞得如火如荼,但旧的、传统的观念、习惯具有强大的惯性,还有很大的市场。长期教学观察中,我们认为目前英语课教学中使用较多仍是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学习方式较多也是被动接受式。运用讲授法,教师可将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但这种方法在使用中往往被使用变形,变成“一言堂”、“满堂灌”,有的形似启发、实为“满堂问”,导致学生片面追求零碎英语知识,学生成为知识容器,抑制了学生主动的问题意识。其次,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的态度对积极思维和问题的产生极为重要。因为问题意识的产生首先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发生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就没有自觉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对学习内容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要想产生问题是不可能的。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一些学生中还存在着对英语课厌学、怕学的倾向,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缺乏提出问题的主动性,影响了自己问题意识的产生。同时,问题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提出问题则是一种能力,是对自己思维困惑的明确表述。在英语教学中不难发现,有学生有兴趣提问,但怕问不好,因缺乏提出问题的信心就不敢问;也有学生敢问,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他们缺乏提问的方法,处于一种问题模糊状态,对问题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想问不知怎么问。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越来越退化,这是造成当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提问少甚至提不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科学激发策略

我们知道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受到英语教学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科学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关键,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区别联系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问“Why”、“What”、“How”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例如,在反意疑问句内容教学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句子:She is a student, isn’t she? Yes, she is. No, she isn’t.是的,她是。不,她不是。She isn’t a student, is she? Yes, she is. No, she isn’t.不,她是。是的,她不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出“前肯后否”和“前否后肯”反意疑问句的共性和差异。其次,建立良好社会心理氛围,使学生敢问。学校社会心理氛围主要是指学校师生关系,在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一副尊容,足以把学生的“疑问”吓到九霄云外,学生即使有问也不敢问,长此以往学生问题意识、提问习惯不能形成,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自身扮演角色、地位的正确认识理解和把握,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肩并肩,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服务者、共同进步者。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的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即使是幼稚无理可笑的提问,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优化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环境。再有,创建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要问。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的单调教学形式,尽可能利用实物,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造情景与语境,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有感而问。最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生由于知识面较窄,遇到问题往往不知从何而问?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要做法有:学生还未养成提问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教师也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自我展示;教师采用抓典型,树榜样的方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提问转向主动提问并养成习惯。

三、结束语

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见地,古代先贤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强调了问题意识与思与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宋代学者陆力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认为无疑是学之患,疑难能可贵。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以及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激发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该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2002.

[2]李祖超.教育激励理论探讨.20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