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8篇

时间:2022-02-12 22:21: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篇1

1.企业的战略因素

企业所制定的长期发展目标及其没有完成目标的后续实施步骤就是企业战略,其中就包括有企业发展模式、计划、经营理念以及整体定位等很多方面。人力资源的管理与企业发展之间一定要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能让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更加平稳健康,所以,管理者应该在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上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相应改变和调整,但是这也不能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总体应该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同,满足内在的一致,这样不仅不能让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还会极易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管理者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时候需要首先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更有效的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

2.所有权因素

因为在企业中不同的所有权会让企业的管理制度环境有所不同,而且在铁路企业这样的国有企业中,职员往往都可以通过人事管理制度得到稳定的薪资待遇,其福利条件也比较好,但是没有及时得到更新的管理理念也阻碍了人事管理制度的革新和发展,职员对企业也有较高的期望值。因此管理者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所有权的不同进行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通过对职员现实需求,综合考虑了人力资源构成特点、企业发展以及社会背景的条件下,逐渐形成一种工作制度,对用人环境加以改善,对人力资本的预期回报加以及时满足,进而把职员逐利动机逐渐向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转化。

3.规模因素

企业的规模都是由其自身的注册资金额度及其职员人数所决定的,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职员人数不断上升,同时也不断在扩大其资金额度,在规模不断壮大中,其内部结构也逐渐变得复杂,同时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因此管理者应该不断的进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其制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也就是要建立职权责利统一的健全机制,在不同的职位上放置适合的人才,并给予对应的权利,同时还要将与权责相匹配的责任落实到其身上,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有助于管理规范化的实现。此外,还需要加强企业民族管理制度的完善,将广大员工的力量加以充分发挥,将民主评议来作为确定人才考察的必要程序,促使民主推荐质量的提高,进而使得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各级管理岗位都发挥出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从而提升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4.文化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对于铁路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在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中庸、伦理道德以及中和等观念比较注重,同时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在企业中得到了落实,但还是需要加强对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加以考虑,摒弃以往不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例如铁路管理中对行政级别过于强调等,真正实现以员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互都得到尊重,进而让员工将企业的发展当做自身事业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5.结束语

篇2

1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

组织知识所指的是一个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包括只拥有的公共知识以及来自于人员的个人知识,因此组织实现知识管理,主要是建立知识管理的氛围,来进行知识的共享、传播、收集等,从而逐渐对知识进行积累。而个人知识则是通过个人的学习和应用,从而提升个人知识的储备和积累,逐渐形成个人竞争力。组织的知识形成和积累主要依赖于组织中个人知识的分享、创造、应用等,个人能力的提高对组织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主要针对人员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显现出了其重要性。

2人员的知识管理企业竞争力

主要来源于企业人员的竞争力水平,可见人员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管理之中发挥人员知识在企业知识积累中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人员进行合理化管理,为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人员之间的知识学习、分享和积累,从而促进企业知识的丰富和沉淀,并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力资源需要转换新的角色,在知识管理的要求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现有的员工进行筛选,留下具有价值的员工,并将员工所具有知识集中在知识系统之中。

1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管理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仍保持企业管理资源配置的核心地位,人力资源管理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应充分调动起人员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合管理以及沟通,共同为了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同时要将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互结合,使得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管能动性,要让每一位企业员工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自身的工作目标,并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注重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进而将员工的价值取向变成工作热情,并以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标准,从而树立起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观。

2建立起科学灵活的薪酬和奖惩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中直接影响员工个人利益的就是员工薪酬和员工福利,人力资源之中薪酬标准的确立以及薪酬体系的建立,要充分尊敬员工的意见。而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对员工进行清晰的定位,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例如知识型的员工相比薪酬的高低,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对其的认可,所以对知识型员工,不能一味地采取提高薪酬的方式来留住员工,应考虑到这类员工的价值观以及这类员工的真实所需,采取灵活的薪酬机制,采取适合不同员工所需的薪酬制度,进而保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奖惩机制的建立要充分贴近员工的所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工作环境对员工的激励,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员工更多的工作热情,并在工作中发挥更多的创造力。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不同于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硬性的、体制化的管理要弱化他们对知识型员工的影响,从而保证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其次是对员工的感情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不可忽视感情激励所发挥的作用,员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而员工之间良好的人际管理,也有利于工作的完成。最后,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还要注重员工的目标激励,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要适时为员工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也不仅对员工的工作具有激励作用,同时也在管理中强化了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而这种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荣誉感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可以激发出员工更多的工作动力,企业所需即员工所需,使得企业发展更具一致性。

3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

优良的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等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为员工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不同类型、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之间应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相处,使得员工之间,乃至不同部门之间、公司全体员工之间可以和谐相处,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为了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其次要有意培养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对学习型组织和个人的培养有利于企业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知识的创造、收集和分享等,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同时对学习型个人的培养,也会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企业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是根据企业发展目标进行细化的分工和授权,从而使得知识型员工可以按照企业目标和自我价值是实现个人目标积极投身于工作之中,同时也免于知识型员工受困于繁琐的条规制度而无法发挥个人能力,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并将员工力量凝聚在一起,为了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向前。

三结语

篇3

1.1人事管理的内涵

人事管理即对组织中的人事关系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对象是从事社会劳动的人,管理者按照既定的管理原则与方式,对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监督,管理与控制,从而使组织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在这一关系建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实现组织目标,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还要对人的角色安排不断进行调整与调度,从而实现管理的优化,促进组织目标的高效实现。而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更加强调对事物的控制,从而忽略了对组织中不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1.2人力资源内涵分析

人力资源理论与传统人事管理不同,为了更加有效的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的是对人工作潜能的开发,通过发现并深入发掘人力,并结合教育、激励与配置等手段,更加充分的调动组织中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其工作效率,使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管理价值观而言,人力资源更多的是将人力看做成本,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与调度,实现对这一资源的充分开发,进而促进组织结构的优化,推动组织的全面发展。

2人力资源与人事管理的异同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管理范畴、管理地位及活动,以及管理视野等方面。在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人事工作内容及过程的管理属于人事行政工作,故人事管理也归属于行政学的范畴,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更加强调对人力这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管理活动的开展是针对资源的利用,因此属经济学范畴。由于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并非生产与效益的控制,因此人事管理工作的特性属于业务工作,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着重强调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深入发掘,更加注重效率的提升,因此从管理视角出发,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经营战略管理。在管理地位及活动内容中,人事管理属于职能与执行部门,活动内容有着一定的被动性,人力资源管理则要归属于决策层的主动活动。就管理视野的角度而言,由于人事管理仅涉及到组织人员的考核,录用以及调配等微观工作内容,因此其视野较为狭小,而人力资源理论则更多看重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对企业或组织等宏观环境的影响,视野也更为宽阔。

3人事管理中人力资源理论的运用分析

3.1传统人事管理理念的转变

管理理念的转变是现代化人事管理部门的核心工作。为了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人事管理部门必须摆脱传统的管理思想与理念,并从当前企业或组织实际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从而推动组织中传统管理观念的改变,促进人事管理工作有效性与员工主动性的提高。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运用,也能够有效的帮助人事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转变,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到人事管理工作中,从而是为现代化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的指导。

3.2管理者素质的综合培养

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人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开展中十分重要。由于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直接决定着组织目标的实现效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或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效率,就要利用人力资源理论帮助管理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管理者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管理者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层以及管理工作执行层的管理者。通过提高企业或组织决策层管理着的综合素质,能够更为深入的认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其决策内容的优化,为企业或组织管理手段的改善提供正确的指导。提高管理执行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能够使其在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认知的基础上,更具针对性的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并通过管理理念的转换,促进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3.3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工作的落实

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理论中强调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人员的调配及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组织中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保证人事管理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就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通过调动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更为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组织的生产工作中,从而有力的确保员工的个人利益,同时推动企业管理与生产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要求下,人事管理中人力资源理论的落实还要求管理人员能够更为深入充分的发挥骨干指导作用,进而使更多的员工意识到自身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与重要性,调动整个企业组织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全方位管理。

3.4重视规章制度对员工的规范及激励作用

企业或组织中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深入落实也有助于人事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现代人力资源理念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并不等同于强制性管理手段的弱化,而是将更多的人性化理念融入到人事管理工作中,从而使得管理内容进一步丰富,并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因此在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必须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利用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员工的行为,同时,企业的人事管理还要贯彻落实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并通过对管理措施进行细化与规范化,促进人力资源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切实应用。此外,在人事管理中还要注重规章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通过设立相应的鼓励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从而更加深入的挖掘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创造性,这也是人力资源理论运用的重要方法。

3.5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到背景下,企业文化的建设日渐成为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在企业或组织人事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理论运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精神追求与自身素养,就要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在企业或组织中建立起文化平台,使员工的个人特长与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个性化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人事管理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对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掘中,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平台,员工的创造性潜能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掘,从而有助于管理与生产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这也是人力资源理论在现代化人事管理中的运用措施。

4结语

篇4

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和现代化的年代,医院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通过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来发掘和激发医疗工作人员的最大潜能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1构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制度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发挥作用,建立符合医院现实情况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制度,能够有效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能够促使管理行为有章可循,从而保障人事档案信息有效发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其次,要不断完善、健全现有制度,根据医院自身情况,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系统化的整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集思广益、广开言路,拓宽信息收集的覆盖面,且收集方法要有创新性,以确保收集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动态化管理人事档案,对医院现有的人才的学历、工作表现、进修情况、医疗业务水平、政治道德素养方面进行汇总、整理、记录,以科学评估医院人才的潜能,实现预测并重点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对医院人才实现分类管理和培养

充分利用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对医院人才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进行梳理,重点培养学术带头人、医院业务骨干人员和医院学科带头人等,并为以上分类管理和分类培养规划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医院的人才各有所长,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每个人身上的专业和业务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分析人事档案信息,从医院人才管理的全局性和统筹性出发,保证人尽其才、任人唯贤、各尽其责,从而实现医院人才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3分析医院人才需求

促进人才合理配置首先,整理完善的医院人才信息建成档案,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以人力资源部领导为中心,会同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起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档案信息数据库,动态记录相关医务人员的医术水平、学术水平、科研水平、政治道德素养等方面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医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重要决策依据。通过整理人事档案信息,根据人才的不同优势和特点,基于人尽其才、用人之长的原则将适合的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让人才充分发挥潜能,从而实现医院各学科合理设置、医院医疗业务得以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可以促进人才在不同学科和部门之间合理有序流动,为医院的发展科学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

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确保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在职人员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结构,对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健全的理论知识基础,对工作内容缺乏深刻的认识。作为医院人事档案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会对管理工作的质量形成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为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性,首先需要配备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档案管理知识的专职管理人员,并且必须具有良好的整治道德素养;其次,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更新他们的业务知识,掌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方法和操作技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二.结束语

篇5

知识管理的定义可以先对知识理解,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是指管理系统中的各类资讯和信息、知识,在管理体系中建立起用于储存和应用这些知识的系统,并在对这些知识的使用、分享、更新和创造的过程中,不同的知识再次回到知识系统之中,并以此形成一个循环,随着知识系统对知识的不断积累,知识系统将成为管理体系中的后盾与支持,有助于在管理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随着市场的不断变换知识也在不断储备和更新,使得管理可以更适应市场的变化。

2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关键

2.1组织知识和个人知识

组织知识所指的是一个组织所拥有的知识,包括只拥有的公共知识以及来自于人员的个人知识,因此组织实现知识管理,主要是建立知识管理的氛围,来进行知识的共享、传播、收集等,从而逐渐对知识进行积累。而个人知识则是通过个人的学习和应用,从而提升个人知识的储备和积累,逐渐形成个人竞争力。组织的知识形成和积累主要依赖于组织中个人知识的分享、创造、应用等,个人能力的提高对组织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主要针对人员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显现出了其重要性。

2.2人员的知识管理

企业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人员的竞争力水平,可见人员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管理之中发挥人员知识在企业知识积累中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人员进行合理化管理,为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人员之间的知识学习、分享和积累,从而促进企业知识的丰富和沉淀,并逐渐成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3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力资源需要转换新的角色,在知识管理的要求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现有的员工进行筛选,留下具有价值的员工,并将员工所具有知识集中在知识系统之中。

3.1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管理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仍保持企业管理资源配置的核心地位,人力资源管理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应充分调动起人员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合管理以及沟通,共同为了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同时要将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互结合,使得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而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管能动性,要让每一位企业员工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作为自身的工作目标,并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注重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进而将员工的价值取向变成工作热情,并以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标准,从而树立起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观。

3.2建立起科学灵活的薪酬和奖惩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中直接影响员工个人利益的就是员工薪酬和员工福利,人力资源之中薪酬标准的确立以及薪酬体系的建立,要充分尊敬员工的意见。而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对员工进行清晰的定位,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例如知识型的员工相比薪酬的高低,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对其的认可,所以对知识型员工,不能一味地采取提高薪酬的方式来留住员工,应考虑到这类员工的价值观以及这类员工的真实所需,采取灵活的薪酬机制,采取适合不同员工所需的薪酬制度,进而保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人力资源管理之中奖惩机制的建立要充分贴近员工的所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是工作环境对员工的激励,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员工更多的工作热情,并在工作中发挥更多的创造力。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不同于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硬性的、体制化的管理要弱化他们对知识型员工的影响,从而保证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其次是对员工的感情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不可忽视感情激励所发挥的作用,员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而员工之间良好的人际管理,也有利于工作的完成。最后,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还要注重员工的目标激励,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要适时为员工制定不同的工作目标,也不仅对员工的工作具有激励作用,同时也在管理中强化了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而这种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荣誉感以及对企业的归属感,可以激发出员工更多的工作动力,企业所需即员工所需,使得企业发展更具一致性。

3.3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

优良的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等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为员工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不同类型、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之间应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相处,使得员工之间,乃至不同部门之间、公司全体员工之间可以和谐相处,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为了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其次要有意培养学习型的组织和个人,对学习型组织和个人的培养有利于企业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知识的创造、收集和分享等,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同时对学习型个人的培养,也会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企业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是根据企业发展目标进行细化的分工和授权,从而使得知识型员工可以按照企业目标和自我价值是实现个人目标积极投身于工作之中,同时也免于知识型员工受困于繁琐的条规制度而无法发挥个人能力,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并将员工力量凝聚在一起,为了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向前。

4结语

篇6

[关键词]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特点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型员工的出现使企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本数量和质量,而且更依赖于知识积累和利用,掌握知识的人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同时,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也极大的丰富了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管理者有必要根据识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方面呈现的新特点,采取新手段以获取竞争优势。

一、以人为本的知识型员工管理。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他们有几个明显特点:较高的个人素质;自主性强;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的形式出现,往往不具有可以直接测量的经济形态;重视团队协作。对企业而言他们不仅仅是员工,而且是企业生产力的直接体现。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使其能力和潜力更好地发挥。这种理念的核心就是尊重人、爱护人、激励人,体现出“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建立共同愿景、培养企业与员工间的信任机制、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帮助员工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计划成为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主要手段。

二、基于胜任力的绩效考评。

传统的绩效考评在内容设计上主要依靠“现在断定过去”,知识型员工的绩效不仅是“结果”而且是“过程”,需要“由现状看未来”,由此胜任力被提出。麦克利兰认为胜任力是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和动机、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在这些个人特征中,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和动机等属于深层的内隐胜任力,难以用一般方法测得,但对绩效却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能够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知识、技能则属于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性特征,它们只是对个人基本素质的要求,对于特定的职业而言必不可少,但不足以将表现优异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

在基于胜任力的绩效考评中,考评内容上不仅重“量”而且更看重“质”,达到优秀绩效的行为标准和态度作为绩效纳入考评体系中,将员工过去、现在、未来的表现并重;在考评方法上,注重360度绩效考评、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取代“纵向评价”;在考评周期上,一般不按年、季、月的考核周期,强调与任务周期、工作阶段的一致性,上下级随时可以进行的交流与沟通,使下级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

三、薪酬设计体现人性化

薪酬总是与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果直接挂钩,支付与当前业绩相关,加薪提职是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基本方法。近年来知名企业的薪酬设计体现了更多的人性化的因素,他们认识到加薪提职只是保健因素,要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需要从人性化入手。著名的网络服务公司Google,他们的工程师都有20%的带薪自由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工程师们可以从事自己有兴趣的研究,结果薪酬没有增加而工程师们却更加努力的工作。提职不再是专业技术人员加薪的惟一渠道。组织的扁平化虽然减少了员工的晋升机会,但宽带薪酬设计使非管理职务的员工在同一个宽带薪酬内仍然可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进而使他们从追求权力转向追求职业的成就感。

传统的薪酬体系中,薪酬组成总是按事先设计的固定模式,员工只知道数字的多少,企业不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是什么,福利容易固化成为工资的一部分。现在企业认识到个人的偏好是不同的,员工的个性化差异在福利的设计中得到重视,允许员工根据自己情况从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利组合。

四、人力资源外包

从外包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的有些活动是可以程序化的,如工作分析、招聘、培训等,这些活动通常会占到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70%左右。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职能更别突出,那些程序化的活动外包可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尤其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或正处于发展中的公司,借助外包可以获得像大公司一样的许多能力,而不必投入更多的时间、资金和精力。当前国内已出现一批专业从事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公司,企业可以利用外包公司最新技术系统和技术资源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就可以把人事部门从日常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服务全局的人力资源战略。

篇7

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进行薪酬管理的时候,是按照该企业自身的薪资标准、薪资体系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组织。然后结合各方面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薪酬计划、薪酬制度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薪酬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管理的过程当中,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包括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市场变动以及工作人员的各方面情况等实时的进行合理的协调。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薪酬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外部薪酬调查、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制定薪酬计划等等。

二、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探析

1.薪酬管理与人力资源规划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就是指按照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与内外环境的变化情况,对企业将来对于人力资源的具体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结合分析的结果,制定出与市场事情相适应的政策与方案,从而保证组织在适当的时机,在各个岗位上获得最为合适人选的动态过程。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是其核心内容。不同的职位需要具有不同能力和技能的人,基于能力和技能的不同,便可形成能力薪酬体系和技能薪酬体系,因此,人力资源规划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薪酬管理是否能有有效执行。

2.薪酬管理与员工招聘与培训

薪酬管理和员工的找平培训是相辅相成的管理,其管理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薪酬水平的高低对应聘者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企业的薪资水平较高的话能够为企业招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在这个时候,企业的选拔标准就能够适当的提高,这样有利于尽快的为企业吸引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3.薪酬管理与工作分析的关系

薪酬设计的前提就是工作分析,而工作分析相对于职责工作制而言,是建立内部公平薪酬体系的基础,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分析所形成的职责说明书是评估薪酬等级的关键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评价信息并不是凭空想象的,其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来源于岗位说明书。就算是在技能工资体系当中,进行岗位职责的研究与分析依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表为薪酬设计设计步骤与相关责任者明细表格。

4.薪酬管理与招聘录用的关系

做好薪酬管理无论是对于企业招聘人才,还是录用人才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站在员工的角度上,薪酬的高低是他们决定是否留下的关键,薪酬较高更加有利于为企业招纳有实力的人才。此外,招聘录用对于薪酬管理也具有着尤其重要的影响。所录用人员的具体数量以及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薪酬总额。

三、完善薪酬激励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调整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管理制度可以紧密的综合管理的目标,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措施与手段,是有效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所制定的薪酬制度科学合理,必须确保有一个具有着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确保所制定的薪酬与时代接轨。加大对人才市场与薪酬市场各方面信息研究与分析的力度,从而为帮助企业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与发展目标进行工资制度、工资组成以及工作水平的建立、最后,企业还需要进行相应奖惩措施的制定,通过这些来进一步的提高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完善激励制度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激励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其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潜力、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激励制度的建立,同样也是需要注意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员工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等等,只有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才可以真正的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

3.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企业如何才能够留住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淘汰各方面能力都不足的员工,就必须要依赖于绩效考核制度,结合企业内部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性质、工作内容、职权以及承担责任进行各种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从根本上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加上定期或是不定期对各个岗位的人员进行考评,考评标注和绩效薪酬挂钩,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前进,获取等多的劳动技能。某公交总公司为了实现对内公平原则,开始实施岗位工资制。以公司各类岗位定期进行考核,依据考核的结果确定工资的差别和标准,通过工作岗位评价确定各岗位的薪点数。同时,每个月按照所述单位的经济效益折算出各个岗位的绩效薪点值。该公司所实行的这种岗位加绩效的弹性等级薪点薪资制度,促进了该公司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水平。每一个部门之间、每一个专业之间甚至是每一个员工之间的工作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果采用相同的薪酬政策,必然会导致员工工作懒散、工作怠慢现象的发生。企业应该合理的定位各个岗位的价值,从而去确定最为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这项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能力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结合具体的评估体系进行工资成本的制定,包括每一个岗位浮动工作的比例等等。

四、结束语

篇8

高校人事管理主要指的是以与教职工相关的管理、科研及教学等活动为对象,通过相关方法与理论原则的运用,对培训考核、奖惩任免、工资福利以及吸收录用等事物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从而为高校各项活动的正常运行奠定保障。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高等院校中从事科研、教学、后勤以及管理等教职工总体本身具备的所有劳动能力之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通过现代化方法的运用,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与培训,并对人的行为、思想等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人尽其才,从而帮助组织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人事管理之上发展而来的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从以工作为导向逐渐过渡到以员工为导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2.现阶段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部分高校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现如今,很多高校都没有制定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在工资管理、教师聘用及培养方面依然以执行上级文件为主,很少与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这些都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随意性较大,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难以为高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2.2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现如今,尽管一些高校对分配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也发挥出了相应的激励作用,但由于这些改革的举措并不彻底、考核评估办法落后以及制度不具有针对性等问题,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因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影响。

2.3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近些年来,随着全国各高校扩招趋势的不断深入,造成很多高校依然处于一种缺编运行的不良状态,不仅缺乏专业的任课老师,并且人员的流动性也缺乏,加上专业的教师难以进入人才市场,从而导致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对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产生影响。

2.4观念相对陈旧落伍

现如今各高校虽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其管理模式中的计划经济色彩较为浓厚,并且缺乏兼容性与系统性,有的高校人事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于高校增值的重要性。

3.高效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对策分析

3.1全面转变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只有充分实现管理思想的转变才能带动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在当今各大高等院校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就是教师,因而要营造出尊师重教的管理氛围,在充分了解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

3.2构建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要想构建出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高校应当对内部结构进行充分的调整,并充分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以及公开性。为此,各大高校应当逐步构建出以聘任制度为主、以分配制度与用人制度为辅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且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3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较为复杂,其容易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产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为此,要想充分实现高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应当在结合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高校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规范;其次,高校应当加强对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率使用及科学配置。

3.4从绩效评估过渡到绩效管理

就高校教职工的需求角度而言,不仅表现为基本的物质需要,同样还包括自我价值实现、个人成就感等高层次的需求,而高效绩效管理主要内容有及制定绩效目标与计划、绩效考核与辅导以及绩效反馈等环节,尤其要注重对教职工内在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高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估应当逐渐过渡到绩效管理。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