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社区护士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02-04 02:09: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区护士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护士工作计划

篇1

【关键词】护生;综合素质;社区护理;教学

高技术医学的发展和老年人对医疗需求的增加,使医疗投入急剧增长,医疗费用居高不下。通过开展社区护理服务,能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加,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所以社区护士已成为一个必需的职业岗位。社区护士的培养问题尤为重要[1],目前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及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是当今社区护理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护理教育者要重视《社区护理》教学中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主要体现在:综合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本文针对社区护理教育现状,探讨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从而推进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

1综合能力的培养

1.1专业能力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基本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决定了社区护士岗位的职业要求需具备五种核心能力[2]:即人际沟通能力、团体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社区预防能力、卫生服务管理能力。在“贴近学生,贴近社区,贴近岗位”的基本原则下,注重专业培养,强化知识层次,贯穿社区护理教育的教学目标,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突出社区,体现社区”。 在日常教学中[3],采用项目教学法,并结合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领导组织能力。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让护生在宏观上认识社区护理,接着根据社区护士实际工作岗位任务从轻到重、从易到难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安排,例如,评估社区护理问题、解决家庭护理问题、建立和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新生儿和产妇家庭访视、处理社区紧急突发事件等,紧紧围绕社区护理这一主线,使学生总是站在社区这一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掌握社区护理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加强护生社区护理专业能力的培养。

1.2方法能力要求护生要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解决问题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以及查找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如,教学中,让护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讨论设计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并进行角色扮演,这样更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方法能力。

1.3社会能力要求护生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教学活动中,护生通过参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会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2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2.1增强信念,热爱社区护理事业护生理论学习期间,不断加强社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为护生讲解国内外社区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使之对未来的职业充满自信和热爱,从而稳定护生的专业思想。

2.2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教学中巧妙的将职业道德与之融会贯通,专业与素质教育并行,使护生在学习社区护理专业知识的同时, 得到职业道德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

3体会

3.1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转变,改变教师角色让护生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极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她们能主动去查阅资料、开动脑筋、讨论时积极发言,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而教师的角色也随之改变,成为一名顾问,一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

3.2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将社区护理实践融会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了护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联系不紧密的不足,开阔了学习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有利于培养学生协调合作与独立自主的能力由于实际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协调合作与独立自主能力,这也是社区护士的岗位能力要求之一。比如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这就使护生必须动脑,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既发挥了个人独立钻研分析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协调能力。

4小结

总之,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社区护理教学过程之中。作为护理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的社区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为华.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对护理教育的启示.医学新知,2011,24(3):462.

篇2

关键词 社区 50岁及以上年龄组老人 健康知识 健康宣教 掌握情况

资料与方法

社区居民来门诊就医的老年人(50岁及以上),男35名,女36名,文化程度:大学4名,高中28名,初中32名,无学历7名。

方法:根据《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内科护理学》、《社区慢性病人的护理》中慢性常见病病种的临床表现、治疗、健康宣教及相关数值,制定了23项题目,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方式,内容简单易懂,避免医学术语,被调查人亲自填写,专人发放,调查过程中可给予适当解释,填写完毕由专人收回,对于不识字者由发卷人口述并。

问卷调查表。

文化程度年龄性别

1.什么是低盐低脂饮食?

2.心脏病人应少盐饮食

A. 对 B 不对 C 不知道

3.慢跑是有氧运动吗?

4.血糖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5.得了高血压病以后需要连续服药吗?

6.脑血栓病是可以预防的吗?

7.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时首要措施是什么?

8.糖尿病人的饮食中要绝对不含糖吗?

9.家庭急救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以及按压方法是否了解?

10.血压的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11.体温正常值是多少?

12.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是否正常血压?A 是 B 不是

13.软组织损伤以后可以马上热敷吗?

14.不明原因腹痛时可以用镇痛药吗?

15.输液时药液漏至血管外造成皮下肿胀应如何处理?

16.清洁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

17.正常心率每分钟是多少?

18.戒烟限酒是正确的生活方式吗?

19.会测量血压吗?

20.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患者至少需要间隔多长时间必须翻身?

21.是否接受过正规健康教育?

22.有无掌握更多健康知识的愿望?

23.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和手段是什么?电视?报纸?与人交流?或其他?

结 果

发放问卷71张,全部回答正确0人,及格4人。

接受过正规健康教育讲座11人(15.5%),和邻居交流、从电视、报纸、广播里得到健康知识57人(80.3%),从未接受过健康教育3人(4.2%),由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的差异,性格的原因,接受信息的能力和途径也有所不同。

70岁以上老人反应较慢,听力下降,书写和接受能力较弱,回答问题能力较差,健康意识淡漠,不爱与人交流。

95%以上老人希望掌握健康知识,苦于没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方式,都是道听途说,知识来源渠道有限,只限就诊时收集,而社区护士上门讲解不到位,或只注重形式。

有些知识因为没有重复记忆,很快遗忘。

讨 论

分析:①社区内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学时少,且来听课的人更少,宣传不到位。②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要求掌握健康知识的欲望强烈,但社区居民对社区慢性常见病的健康知识掌握的内容贫乏,这就意味着他们对疾病的预防措施不了解,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社区常见病发病率增高,康复率下降,预防措施更是缺陷,社区医生和护士未尽职责,健康教育项目形同虚设,预防保健成为一句空话。③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生活状况趋于单调,心理孤寂,或因家庭经济状况而导致其对自身生活质量丧失信心,更别提接受健康教育了。④健康宣教方式枯燥、单一,缺乏生动,缺乏形象化,不足以吸引老年人,对健康教育方式、内容不感兴趣。⑤健康宣教活动没有常态运行,虽然此项工作已纳入日常工作当中,但医务人员和社区居民缺乏互动,宣教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深度,设备也过于简陋。⑥简单的宣教手段实施以后,没有继续跟进,没有详细的效果评价和经验总结,或过于笼统。

对策:①针对每个家庭每个人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并对亚健康、慢病患者、脑卒中后遗症等病人进行统计、标识。依据家庭成员的状况有针对性地制作健康教育宣传卡片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中,使其反复接受健康教育,强化记忆,并制定适合个人的健康教育和实施计划,做好三级预防。②健康教育卡片内容可以根据居民本身健康状况随时增项。③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教育覆盖率达成100%。④定期到居民家中访视、沟通,在交流中与患者面对面的进行健康宣教。⑤设立健康咨询专线,专门解答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医务人员要定期打回访电话。⑥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包片”机制,包片护士按计划完成本辖区内的健康宣教。⑦加强管理,主管领导要定期检查健康宣教完成情况,亲自访视社区居民,听取反馈。⑧不断填充调查问卷的内容,以检验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⑨加强社区护士队伍内涵建设,定期培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沟通能力,加强责任心,以便更好地为社区居民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艳,吕淑琴,主编.吉林省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篇3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对目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状况,为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社康中心58名在职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根据量表要求计分,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结果社区护士对薪资水平、工作环境、管理模式、工作内容均有不同程度不满。不满的对象与学历、职称、年龄、婚姻状况有关。结论护理管理应以人为本,体现民主管理,尊重护士的利益和需要。认同护士的工作价值,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国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后,社区卫生服务进人了全面发展阶段,因此,建设一支高满意度的社区护理队伍,对于保证社区服务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于2007年11一12月对我院所属社康服务中心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护理人员对目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状况,合理调整管理模式,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对我院社区护理人员共58名发放调查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有效回收率100%。年龄19一48岁,平均(23. 9士8.2)岁,其中鉴30岁28人,占48.3 % ; 31一40岁25人,占43.1 % ; 41一48岁5人,占8. 6%。职称:初级36人,占62.1 %;中级18人,占31.1%;高级4人,占6. 9%。学历:中专32人,占55.2%;大专24人,占41.4%;本科2人,占3.5%。婚姻状况:已婚31人,占53. 4%;未婚27人,占46.6%。

    1. 2调查方法采用明尼苏达满意问卷(MSQ ) o〕进行调查,将调查表发放给护理人员,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满意问卷包含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两方面,共20道题。内在满意度指造成满足感的增强物与工作本身有密切的关系,如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和责任等;外在满意度指造成满足感的增强物,与工作本身无关,主要是来自于管理政策(如上司的赞美)、监督、内部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等;关于薪酬的问题11道。题目采用5等评分法,按最不满意、不满意、满意、较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1,2,3,4,5分。满意度问卷及组织承诺问卷总分越高表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越高,薪酬问卷总分越高表示医务人员对薪酬的期望水平越高,也就是说对现有薪酬越不满意。经检验,问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1. 3统计学方法根据量表要求计分,采用Excel软件整理,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 1不同因素下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不同职称和学历的护士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1 ,16.11;P<0.05);不同年龄者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151,P<0.01);婚姻状况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工作满怠度的主要因素是薪酬;内在满意度和总满意度受医务人员职称和学历的影响显着;外在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受医务人员年龄和婚姻状况的影响显着。见表2a

    3讨论

    工作满意度在组织行为学中是经常被研究的对象,传统的工作满意度模型是关注个体对工作的感觉,是雇员对工作的情感取向,也可以被认为是工作的全面感觉或者对工作的不同方面的态度。护理工作高风险和高责任、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及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的不平等感等严重影响了护士职业热情和动力,导致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下降,成为导致护士流失、加剧人力资源不足的直接原因,也是引发护理差错和事故的潜在危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城乡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基础[zJ,其服务质量依赖于专业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过高的人员流动率不仅造成培训成本的损失,而且直接影响社区健康服务水平的提高。有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与患者的满意度存在着直接的关联〔’】,高满意度的医护人员可能给患者带来好的治疗结果,对工作不满意、工作态度消极的护士可直接影响其对患者护理的质量。韶红等〔‘飞人研究认为离职意愿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护士对工作不满意可导致不服从管理,病、事假增多,旷工增多,甚至离开护理岗位[5。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诸要素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护理管理需要转变以工作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为现代服务型管理模式,即以服务为首要,提供对下属的关注,保证他人最迫切的需要得到服务。护理管理应以人为中心,为护士提供人本关怀,重视护士作为人的需要,认识和尊重他们的价值,发掘潜力,体现民主管理机制,创建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护士提供促进自身和专业素质及能力培养、参与决策制定机会,激发其愿意为共同目标承担义务和职责的内在动力。真正为护士着想并为其争取应得利益,切实帮助解决其需要和实际问题;使护士感受和提升人文精神和服务理念并落实到护理实践中,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最大限度实现人力资源效率的根本保证。调查显示,学历高和职称高的护士更看重管理机制,更重视自身价值的体现。

    工作本身的内容在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工作的多样化和职业培训。护理管理应致力于:①改善护理工作单一和工作超负荷的局面;②解决报酬不公及医护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工作紧张因素问题;③缓解护士高度心理和精神紧张的职业环境。有调查显示,66. 2%护士流露出极大工作压力,结果表现为工作的疲惫感「6;。关注护士心理方面包括精神和物质需求,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及时肯定工作成绩,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护士工作动机;科学合理的护士编制和工作量,创造和谐、平静、愉悦安静的人性化工作环境将对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富裕*、人文*为方向,以居民健康和百姓满意为目标,突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发展主线,坚持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和可及性的发展方向,坚持优先解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和健康保障问题的发展思路,努力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全区建立基础设施齐全、基本设备配套、人员素质较高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引导基本医疗服务下沉社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关口前移,着力减轻社区居民医药费用负担,有效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突出矛盾;建立城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政府财政保障机制,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明显改善社区基础卫生状况,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保障水平。

具体指标: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城市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比例达到70%以上;

3、按照建立学历层次较高、工作能力较强、整体素质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目标,通过强化培训和人才引进,完成100名全科医师、100名社区护士、50名公共卫生医师和50名社区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队伍建设任务;

4、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5、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城市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60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建档管理率达到95%以上;

6、城市孕产妇管理率达到95%以上,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达到98%以上;城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7/10万以下,城市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90/10万以下。

三、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卫生、财政、民政、建设、劳动、监察、审计、统计、药监、物价、市容以及各街道等为成员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

四、实施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原则。落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体作用。

(二)坚持收支分离原则。强化成本核算,完善预算管理,加强考核监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正常运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科学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和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三)坚持公益性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基本医疗用药实行零差率销售,注重公平、质量、效率和可及性。

五、实施范围

辖区内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六、工作任务

(二)公共卫生服务关口前移,建立健全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关口前移。按照每个社委会配备1名公共卫生信息员标准,全区47个社委会和6个行政村配备53名信息员,由街道聘任,培训上岗,统一管理,与全科工作团队共同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工作。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保所按照每个街道配备2名卫生监督人员、2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2名妇幼保健人员,加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网络,夯实公共卫生网底,努力提高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一)社区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面落实“六位一体”功能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沉。全区现有5个街道,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9万户和30万人口。运用网格地图管理思想,按照每800户居民为一个管理网格,每1万居民为一个管理片区,全区47个社区和6个行政村划分为均衡覆盖全区的30个管理片区、112个管理网格,将2名全科医生、2名社区护士和1名公共卫生人员组成的全科工作团队均衡分布在管理片区内,实行分片包户,以健康保健合同和居民健康卡为载体建立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慢性病防治、传染病管理、妇儿保健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在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上,4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6个行政村设立全科医生工作站。全科医生定期下派到工作站,方便居民就近享受健康指导和服务。

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进家庭。按照安全、廉价、便捷原则,开展社区出诊、社区巡诊、社区康复指导和家庭病床等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以家庭健康保健合同为载体拓展社区首诊的覆盖面,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和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工作,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

(三)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

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设立社区卫生服务财政专户,实行中心主任和财务人员派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财、物等管理,切断医务人员与经济创收、医药购销的利益联系,着力改变“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状况。重新调整和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收支结构,实行预算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社区卫生服务职工工资和奖金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核定,考核发放。中心主任年收入探索试行年薪制,标准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统一核定,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考核后发放。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聘任期间暂停执行档案工资,严格执行岗位工资,以岗定薪,一岗一薪,岗变薪变。档案工资仅作为职工计发退休费、调资、晋级、调动、缴纳社会保险等的依据。

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推行全员聘用制、人事制。全面清理超编行政工勤人员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技术人员。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聘用人员退出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建立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技术水平、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综合考核紧密挂钩的机制,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一线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四)实行基本医疗药物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社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成立区社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研究制订《*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在认真调研分析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社区基本医疗用药供应商和销售价格。

社区基本医疗药物零差率销售。辖区30万社区居民因常见病、多发病持居民健康卡到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购买《*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药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努力缓解居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五)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队伍素质

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建立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持证上岗制度。切实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全科医学理念、综合业务知识和技能,能运用适宜技术、提供适宜服务的社区卫生人才,增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和对口支援工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确定省人民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院作为全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定点培训医院,在市第一医院设立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每周开展专题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每3年选派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区卫生局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三级医院参加科室查房、专题讲座和短期轮训。积极鼓励和吸引三级医院高年资退休医师进社区坐诊和查房,充分利用和发挥三级医院下基层锻炼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和指导作用,通过传帮带迅速提升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保障措施

(一)明确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区卫生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加大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围绕改善服务、减少浪费、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目标,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运行考核机制和社区公共卫生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严格考核,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区人事局会同区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制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编制标准、人事管理和职工聘任等有关制度。

区财政局要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加强财务收支管理和监督,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快速发展。

区建设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在新建或改建居民住宅区时,按城市规划标准在公共服务设施中预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并无偿提供给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

区发改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区监察局、区审计局负责依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政府补助资金分配、核拨、使用,以及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供和零差率销售实施全过程监督。

区药监分局负责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审核基本医疗药品供货商业公司资质并加强监管。

区市容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边环境整洁,加强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区物价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的审定和监管。

区民政局负责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和社区工作计划,指导开展社区动员和工作培训。

区劳动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开展工作。

各街道负责组织开展社区动员,做好居民健康卡登记发放工作,组建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队伍并加强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进社区工作。

(二)加强检查监督,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一是制定方案。区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采供和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区社区卫生服务人事管理办理》、《*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等。

二是严格考核。区效能办委托区城调队对社区居民开展满意度和知晓率调查,作为评估区卫生局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成效的核心指标。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创新管理考核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重点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社会效果,突出考核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和知晓率。

三是持续改进。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深入社区、家庭,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和意见,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和修改完善,使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三)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合理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调整现有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不断加大社区卫生经费投入,用于公共卫生服务购买和基本医疗服务补贴,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财政增长幅度。

八、工作安排

(一)调研筹划阶段:20*年12月—20*年2月

1、区政府组织卫生、财政等相关人员学习国家、省、市文件,以及外地的经验和做法;

2、区卫生局、区财政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20*年三年经济运行状况调查,进行药品让利等测算,确定收支项目和财政补助数目等;

3、区卫生局在多方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区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配套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标准等;

4、区卫生局在认真调研基础上,组织专家制订《*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用药目录》。

(二)宣传准备阶段:20*年2月—3月

1、成立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制定操作流程和步骤;

2、确定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岗位和其他岗位数量,完成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和职工聘任工作;

3、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HIS系统;

4、成立区基本医疗用药招标采购办公室,按照统一用药目录、统一厂家品名、统一剂型规格、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管理、统一价格公示等“六统一”的要求,选定药品供应商,确定基本医疗用药价格,做好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的各项准备工作;

5、2月28日,召开全区动员部署大会;区政府与各街道、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区卫生局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

6、设计制作和登记发放居民健康卡,通过社区公共卫生人员按照每800户为一个管理网格,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家庭保健合同,宣传社区首诊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7、开展社区公共卫生人员全员培训;

8、完成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员聘任工作;

9、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三)正式实施阶段:20*年二季度

1、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示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进销价格和厂家规格等;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步启动公共卫生服务进社区和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工作;

3、区卫生局组织局机关干部实行分片定点跟踪督查工作推进和实施情况。

篇5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发改委等六部委制定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推动基层卫生服务协调发展,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我市按照省厅《关于印发XX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2010年版)的通知》要求,及时制定下发了《XX市2011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培训方案》和《XX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并积极组织实施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和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现将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培训工作组织管理

市、县、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分管领导主抓,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培训工作;按照省厅要求,及时制定培训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了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临床技能培训基地,承担全市全科医师转岗临床技能培训任务;各县(区)人民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基地,承担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层实践培训任务;加强与培训基地的联系,及时掌握学员培训情况,适时进行督导。

(二)明确培训对象、时间和内容

1.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包括全科医师骨干进修、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全科医师骨干进修对象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得执业资格并经省级转岗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培训时间为8个月;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专业人员,培训时间为2个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取得执业护士资格的专业人员,培训时间为2个月;社区适宜技术和管理人员培训对象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培训时间为5天。此项工作由省厅统一安排。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工作1年以上,具有医学中专以上学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有一定的临床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并优先从近年来参加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全科医师骨干进修的人员中选拔。培训不少于 12个月,其中理论培训不少于1个月,重点学习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康复医学、心理卫生、预防医学和医疗信息管理等内容。此项工作依托我市确定的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和基层实践基地开展。

(三)严格培训基地教学管理

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及时制定教学计划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培训工作,加强学员管理,按照《XX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施方案》要求,为学员制定科室轮转计划,确定指导老师,严格考勤制度,采取临床观摩、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组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对象临床实践能力与临床实用技术,提高学员对常见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增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确保了培训效果。基层实践基地及时安排社区实践教学和学员临床实践工作,有序组织开展急救适宜技术、慢性病适宜技术、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卫生适宜技术实践,加快提升学员医疗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支适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适应基本医疗卫生体制需要的全科医生队伍。

   (四)学员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

参加培训的学员们珍惜培训机会,在学习中既注重全面提升业务理论素养,丰富知识内涵,加强文化底蕴,又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学习中去求解,到思考中去探索。学员们认真、主动、自觉投入到学习培训中,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把学习所得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动力,落实到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各位学员把加强学习作为创新思路、推进工作的第一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各项业务知识,使之成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武器。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带到学习中充分交流,互相借鉴,力求在转变观念、规范行为、破解难题、推进工作上有新的提高。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把经过学习得到升级的思想成果,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体现到实际工作当中。

    二、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的报名资格把关不严,安排未取得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的学员参加培训。

    2.个别培训基地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学员管理较松懈,学员组织纪律涣散,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3.少数学员所在单位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的处理工学矛盾,一些培训学员存在边学习边上班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培训的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1.加强领导,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是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层卫生服务模式转变、提高我市基层卫生单位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按照培训方案、计划的要求,按时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2.切实履行组织及监管职能,组织落实好培训人员。把好入门关,严格筛选,对于不符合报名要求的学员一律不得报名参加培训。加强跟踪管理,定期了解学员培训情况,及时与学员所在单位进行沟通,解决工学矛盾,督促其落实学员待遇,使学员能安下心来学习。

篇6

非常欢迎各位上级领导与专家莅临我中心检查指导,在此,我代表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向各位领导与专家致以衷心地感谢与崇高的敬意!

我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有8个年头,今年又被列为我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单位和卫生为民办实事项目单位,我们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根据《我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要求,制订了具体实施计划,在我市卫生局和街道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认真发挥“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有序开展,现就我中心的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心的基本情况

我街道是我的商业中心,文化底蕴、历史沉淀深厚,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下辖?个社区、?个行政村,总户数?户,户籍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人,7岁以下儿童?人,育龄妇女数?人。我中心创建于?年,现有职工?人,退休人员?人。其中副主任医师?名,主治医师?名(中医类别主治医师3名),医师?人,执业助理医师?人,公卫医师1人,主管护师1名,执业护士?名(护师?名、护士?名),已经取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人,在培训?人,全科规范/:请记住我站域名/化培训1人(在读),药学人员?人,其它卫技人员?人,卫技人员占?%。

二、创建工作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狠抓落实

为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我中心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中心主任亲任组长,各职能科室长为成员,在组织上给创建工作提供了保证;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集中开会商讨创建大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分工负责,认真履行管理职能,健全各项制度、奖惩、考核机制,部署、督查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同时,多次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具体事宜,从提高思想认识着手,使人人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之中,形成了浓厚的的创建氛围。

(二)措施到位,全面开展创建工作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施设备。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要求,依照《我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评审细则》,本中心投入?余万元用于装修房间、添置设施设备和信息化建设;根据规范要求,进行了功能分区,调整或设置了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办公室、健康教育室、全科诊疗室、中医诊疗室、康复治疗室、预检分诊室等;同时各社区新设置一个专用健康宣传栏,进行至少每年四期的健康教育宣传。

2、有序推进组织管理工作

(1)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办公室,由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接受上级各项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督导社区责任医生及驻村医生落实。

(2)建立健全责任医生团队会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度,重点疾病管理制度等。结合考核方案逐一落实。

(3)各科室分布示意图、服务项目及价格、各项惠民措施等上墙公示。

(4)制定社区责任医生工作目标,公共卫生考核分配方案,公共卫生各项经费按费随事走的原则,依照市卫生局的公共卫生基金分配指导意见落实。

(5)制定(来源:文秘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村一体化管理文件,健全中心对站的管理考核机制。

3、以群众满意为基准,深化社区卫生服务。

(1)我们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指标,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关爱弱势群体、开展爱心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今年本中心组织?余人的医疗体检队,到?个社区开展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共检查?人,充实了健康 档案,针对检出的社区慢性疾病,责任责任医生纳入了动态管理,定期进行上门随访与健康指导,得到社区干部与居民的好评。

(2)实行重点人群与重点疾病的服务,以慢病人群、特困、残疾人、低保、五保户等群体为工作的切入点,提高疾病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现管理高血压病?人,肿瘤?人,糖尿病?人,精神病?人,冠心病?人,肺结核?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解除他们的病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在社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上公示社区责任医生照片、联系方式等,同时印发责任医生联谊名片,注明服务内容、方式、联系电话,便于提供服务、接受监督。

(4)结合参保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开展社区居民健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多少份,签订健康保健合同?多少份,与社区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积极推行责任医生制度和团队服务模式,与市级医院签订支援协议,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准确及时收集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动态跟踪管理,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

4、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今年,针对我市出现的儿童手??病流行情况,全体责任医生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及时做好宣传指导、预防、消毒等工作,共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并且对患病儿童进行了医学跟踪观察,每天上门随访服务,通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我街道手??病得到了及时控制,累计只发生病例?例,无一例出现不良情况。在“?奶粉事件”中,全体责任医生发挥了连续作战的精神,对全部3周岁以下儿童进行了大筛查,及时掌握了本辖区儿童食用奶粉的情况,为控制事态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中心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无发生漏报、迟报与瞒报的情况。

5、努力推进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我中心在中医建设方面颇具特色,现有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名,中医科室有:内科、骨伤科、甲状腺科、推拿科及中药仓库与中药房等,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有:推拿、拔火罐、刮痧、敷贴、穴位注射等。现有中药品种?种、中成药?种、中药人员?名,中医药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的一半。?年?6月,我中心被评为?建设先进单位。

6、创建工作实效

通过创建活动,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社区责任医生的满意率、知晓率明显提高,发放问卷调查100份,满意率达90%以上。

三、创建活动存在的困难和打算

(一)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如公共卫生财政、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人才缺乏,全科医师培训需要一个过程,人员入编尚有待政策的支持;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服务有阻力;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急需使用。

(二)今后打算:争取以政府为主导,强化职能,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加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创新运行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和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篇7

第二条以创新内部激励机制为主线,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优化人员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积极探索适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的人事管理办法。

第三条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建立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技术水平、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综合考核紧密挂钩的机制,并适度向关键岗位和一线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第四条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推行全员聘用制、人事制。全面清理超编行政工勤人员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技术人员。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全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聘用人员退出机制。

第五条重新调整岗位设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覆盖人口每万人配备5名社区公共卫生岗位人员,其中全科医生2名,公共卫生医生1名,社区护士按照全科医生1:1比例配备,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设置专科医生、行政工勤等岗位。

第六条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人事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聘任考核工作的实施。

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由区卫生局在卫生系统内部择优考核聘任,赋予其用人权、分配权,建立健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业绩考核制度。

第八条职工按照“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原则,在本机构或区属各机构正式在编职工中进行公开竞聘。

第九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须公开岗位类别、岗位数量、岗位条件和岗位职责,竞聘人根据本人基本情况、近年的工作业绩、履行岗位职责的承诺、竞聘岗位的工作计划,向领导小组报名。

第十条中心主任和职工聘期均为1年,中心主任由区卫生局聘任,职工由中心主任聘任,逐级签订聘任合同。聘任合同由区卫生局根据南京市事业单位干部聘任合同和职工聘任合约,结合实际修订。

第十一条领导小组按程序对竞聘人员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公示七天。公示结束后,择优聘任。

第十二条竞聘上岗人员聘任期间暂停执行档案工资,严格执行岗位工资,以岗定薪,一岗一薪,岗变薪变。档案工资仅作为职工计发退休费、调资、晋级、调动、缴纳社会保险等的依据。

第十三条岗位工资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核定,每年每人不低于2.5万元,考核发放,并根据全市工资增加标准逐年增加。岗位工资的80%按月发放,20%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同时设定适当年终奖励金,依据全年考核结果一次性发放。中心主任年收入探索试行年薪制,标准由区卫生局和区财政局统一核定,并根据完成任务情况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结果综合考核后发放。

第十四条聘后实行考核制度。区卫生局和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考核评分标准,逐级进行考核。区效能办委托区城调队进行居民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定期公布,作为对中心主任和职工考核的主要指标。中心主任的考核以季度考核为主,职工的考核以月度考核为主。考核结果作为岗位工资发放和下一轮竞聘上岗的主要依据。

第十五条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对季度考核不合格的中心主任和职工实行诫免谈话,对年终考核不合格的中心主任实行换岗、降职、免职处理,对年终考核不合格的职工实行待岗处理。

第十六条解聘、辞聘人员按照省市有关文件执行。

第十七条在区深化社区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区卫生局会同区人事局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本办法所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2005级学生总数760人,其中男48人,女712人;均为高中毕业生。2007级学生总数972人,其中男72人,女900人;均为高中毕业生。

1.2研究方法

我院2005级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传统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制定的,基础知识中专业基础知识占的比重过大,而有关劳动卫生、职业病和社会医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其他与护理密切相关的知识较少;护理专业知识中有关临床护理的知识仍按临床分科进行划分,没有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和精神护理方面的知识不足。2007级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具有“强化人文、突出护理、着重能力、体现整体”的现代护理理念,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的内容和特色,关注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职业资格考试、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国际交流的能力,为护理行业提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健康需求变化的实用性人才。

1.3评价指标

从用人单位的评价、就业层次、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英语水平、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2结果

2005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较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45%,三级及以上医院,占4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89%;英语3级通过率63%;学生满意度为71%。2007级学生就业单位评价为好;就业层次:二级医院占32%,三级及以上医院占63%;护士资格证考试通过率95%;英语3级通过率78%;学生满意度为91%。

3讨论

通过对2005级与2007级护理专业毕业生收集资料整理,对相关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进行专业调研,确定改革方向

3.1.1岗位人才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文献检索等对聊城市、山东省、全国以及国际的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2,3],结果表明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较好,特别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先进护理理念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更是紧缺。

3.1.2护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医护教育课程体系较为相近,培养的临床护士从而常常忽略了护理岗位应关注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护士大都偏重执行医嘱,而忽视了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主动为病人提供帮助、解除痛苦的意识,造成护理工作定位不准。而且护理教育模式陈旧。高等护理教育与护理临床工作过程之间存在着许多脱节的情况。国际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经验表明,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但包括护理知识的掌握,还包括职业兴趣、态度、技能等的养成,而后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环境的支撑,即护士职业态度熏陶、护理操作技术训练、护理人文情怀养成,除了人的主观因素外,还需要客观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为护生的专业学习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机构和建立动态的、连续的护理临床教学机制。

3.2根据岗位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岗位确定专业核心课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学习任务,模拟临床情景进行教学,构建基于护理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探索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已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3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打破了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和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了新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贯彻行动导向原则,使学生在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中形成职业追求的内驱力,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按照人的“生命周期”(即母婴、儿童、成人、老年等时期)建立了符合认知规律的“渐进型”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四大模块。如我们开发的“某疾病病人的护理”项目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护理过程的学习机会。教师是主持人、是导演、是教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病案项目及仿真护理环境。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以护士的角色、按照“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学习资源相关知识与技能工作计划实施评价反馈任务拓展”的护理工作流程组织实施。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使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3.4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提高培养质量,学校医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1年级学生利用学校的仿真实训室感受临床护理情景;2年级学生到医院学习专业课,由医院的专家教授来上课和管理;3年级学生在临床医院顶岗实习1年,提高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学校专业教师进入医院,参与教学、管理和临床实践,以临床带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学校聘请护理专家共同制订实践教学内容和计划,充分利用医院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授课质量。正确定位专业教师和医院护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明确职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性。

3.5专业方向选择,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