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9 13:37: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本科结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新闻传播 职业预期 核心竞争力 职业能力构建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在培养新闻传播学类学生时,其主要着眼点是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应该充分考虑其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未来的不同的预期,学生在自己职业预期的指引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接触相关项目,从而达到构建自己职业能力的目的。
一、职业预期与职业能力
大学生的职业预期是指其为自己将来职业做出的设定和选择。职业预期的实质就是在专业内二次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次选择。每一个专业培养学生都是按照教学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分,以及每门课程要达到什么样分值才能结业,这种设计是根据本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设定,每个专业的专业课程都可能成为未来学生就业的方向。新闻传播类学生毕业后,既可能是做记者,也可能是做媒体经营人员,还可能做企业宣传人员。在就业专业化的格局下,记者这一岗位又可以分为经济新闻记者、时政新闻记者、社会新闻记者等多个方向。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出一种选择,并依据自己的职业预期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即是要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是要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时在专业上的基本要求;职业综合能力是出色地完成本专业工作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诸方面。
职业预期是职业能力构建的根本指南,职业能力培养是增加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闻传播类学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目标岗位就需要着力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使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预期。
二、职业能力构建的误区
大学毕业后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我要做什么”,很少去考虑“我能干什么”,作为大学毕业生,首先是要衡量自己能干什么,再去决定自己要干什么。新闻传播类学生在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容易进入误区。
1.通修所开课程导致个性缺失
由于新闻传播类就业口径较宽,学生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学生就不在专业内进行细分,或者进行再选择,于是把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毫无选择地进行选修,毕业进入社会时,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动知识支撑其岗位需求。但是。由于本科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要用大量时间来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并不是每一门课都能精通,这就导致学生原来全才预期发生偏差,甚至全而不才。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强,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学生眼高手低直接后果是就现在一些学校的就业率不及中职或中技,以及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后回到中职或中技去学习。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校中没有自己的职业预期,就很储备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职业预期时,不能把自己培养成全才,而是婴把自己培养成专才。
2.职业预期飘浮常换更换预期
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想“我要干什么”,由于人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不同的阶段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同,不少学生在受到外界影响会不断地调整自己对未来的预期。不同的职业预期所要具备的知识是不同,所以这些学生就根据某一阶段对自己未来的设定选修相应的课程,有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就业预期,这样导致学生所修课程没有系统性,其后果同学生毕业后,所学很多课程,却没有能真正可以增强其竞争力。
3.理论实践能力不能同步发展
职业能力由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构成,对于新闻传播类毕业生而言,既要能讲出理论,也能动手操作具体事件。可一些在学生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片面理解能力,一部分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点,烂熟于胸。可是让他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操作一项具体工作却无能为力,甚至案例分析也会不会做;相同,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动手操作一些具体项目,但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却无法回答。所以学生在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时,既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善于操作实际项目,更重要的是,不仅培养自己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二者都不偏废。
三、职业能力构建的路径选择
职业能力构建关键的一步就是使自己从通才、全才向专才转换,落实到在校的新闻传播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简单地说就是打牢基础,突出专长,重在运用。
1.学分与修业时间突破原框架
大学教学计划是按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安排,一般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几个体系构成。其中专业选修课是学校根据本专业学生在达到的基本能力所安排,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目前众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在本学院或本专业内开设,学生自主选择。这种选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但其存的问题也不能规避。新闻传播类学生就业口径相对宽,每一个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样。有论者认为,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业岗位人才需求也正在细分。如果一个的预期是毕业后从事财经新闻工作。这就需要学生要具备经济学知识、政治经济学知识,统计学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而对于一般新闻传播类专业组织教学的院系一般仅根据本学科知识配置教师和课程,这就需要院际之间、校际之间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相关课程,且所获得的学分互相承认。
与跨专业选课同等重要的是灵活学制,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中止在校学习,而选择校外见(实)习,后恢复在校学习,补充学分。在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学校推行灵活的学制。目前国内大学正在推行以学分制教学改革。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校可以推行弹性学制,要求学生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课业修完学分即可申请毕业和学位。允许自主选择毕业时间,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不选课或少选课而到相关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
通过课程选修和休学实践,学生基本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预期构建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基本具备期望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2.课堂教学与考核方式的突破
课堂教学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组织的教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在于传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课堂教学本身需要突破原有大一统的内容灌输,在传播必要有知识点后,留出必要有时间让学生自修。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上。在
应用教学环节,针对同一门课程,可以细分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预期进行案例选择和分析。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传媒经济专业《传媒经济概论》、《新媒体产业导论》、《媒介资本运营》等课程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课程细分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在新媒体赢利分析的案例分析课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新媒体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诸如电子杂志、地方门户网站等媒介的赢利模式进行分析。因为是学生自己的爱好,其准备较为充分,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评析又有效地补充了学生分析的不足。对同一门课而言,课堂教学实现了必修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课使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与大课教学相对应的是,对课程考核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对课程的结业考试或考核使用得最多的是统一考试、课堂论文和课程设计等几种方式。几种方式各有优劣。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同一门课程考核方式相同,但不同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预期不同,针对课堂结业的方式可以尝试多元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期和自己的擅长选择适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同一门课程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由学生申请,教师和相关部门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同意其申请。
3.根据职业预期选择论文方向
独特的学业个性是大学构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通过论文选题构建自身学业个性。要求大学生撰写论文是考核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撰写好学生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论文的要求决定了学生必须对所选题目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强化。所以在论文撰写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论文方向,通过完成论文促使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新闻传播类学生的论文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项目设计。论文主要是运用某个工具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把某些现象上升到理论。项目设计则是根据要达到的目标,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完成一项工作。前者注重理论培养,后者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毕业需要就业,可以选择做一个项目策划;毕业后需要考研或者从事其他非实务性工作,可以选择做论文。不管是项目设计还是撰写论文,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都导向是构建自身的竞争力。该项学习不能为完成而完成。要着实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一个行业,并能把握这个行业动向;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完成预期职业所要完全的基本工作。
4.构建导师制实现教与学互动
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两个基地两个导师的作用。即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理论导师、专业导师。卡尔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新闻机构联手合作开设了覆盖全国的实习项目。这些实习项目主要是针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的一周到三周的新闻实践,诸如到CTV新闻、TSN、CANWEST新闻、探索频道、加拿大地理杂志等媒体进行实习,并让他们独立制作影视节目。。校内实践基地学习根据理论教学需要建设的实践基地,该基地可以保证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校外实习基地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校内的教师担任的是理论导师,因为学校教育强调学理性,校内教师具备较强的水平,可以解决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
而校外导师是一些在业内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中。有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的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却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两个导师相互配合,学生一旦遇到相应的专业问题,可以直接向两个导师寻求帮助。特别是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培养动手能力,并反向作用,促使其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传媒经济专业几名学生在学习新媒体产业课时对电子杂志产业兴趣,创办了《默闻》杂志,两个月时间,单期最高网络下载量达到900余次。学生在制作电子杂志过程中,不仅熟悉了媒体内部运作程序、机理,还学会了相关的软件使用。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职业预期与职业能力构建的关系、新闻传播类学生毕业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个人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新闻传播类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路径,并指出在职业能力构建中可能出现的误区及克服办法,
关键词 新闻传播 职业预期 核心竞争力 职业能力构建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校在培养新闻传播学类学生时,其主要着眼点是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应该充分考虑其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毕业后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未来的不同的预期,学生在自己职业预期的指引下,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接触相关项目,从而达到构建自己职业能力的目的。
一、职业预期与职业能力
大学生的职业预期是指其为自己将来职业做出的设定和选择。职业预期的实质就是在专业内二次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次选择。每一个专业培养学生都是按照教学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分,以及每门课程要达到什么样分值才能结业,这种设计是根据本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设定,每个专业的专业课程都可能成为未来学生就业的方向。新闻传播类学生毕业后,既可能是做记者,也可能是做媒体经营人员,还可能做企业宣传人员。在就业专业化的格局下,记者这一岗位又可以分为经济新闻记者、时政新闻记者、社会新闻记者等多个方向。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为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做出一种选择,并依据自己的职业预期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即是要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是要从事该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专业能力是从事某项工作时在专业上的基本要求;职业综合能力是出色地完成本专业工作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等诸方面。
职业预期是职业能力构建的根本指南,职业能力培养是增加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闻传播类学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或者目标岗位就需要着力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使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预期。
二、职业能力构建的误区
大学毕业后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困扰大学生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在就业时考虑得更多的是“我要做什么”,很少去考虑“我能干什么”,作为大学毕业生,首先是要衡量自己能干什么,再去决定自己要干什么。新闻传播类学生在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容易进入误区。
1.通修所开课程导致个性缺失
由于新闻传播类就业口径较宽,学生不知道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学生就不在专业内进行细分,或者进行再选择,于是把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毫无选择地进行选修,毕业进入社会时,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调动知识支撑其岗位需求。但是。由于本科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要用大量时间来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并不是每一门课都能精通,这就导致学生原来全才预期发生偏差,甚至全而不才。也就是目前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强,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大学生眼高手低直接后果是就现在一些学校的就业率不及中职或中技,以及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后回到中职或中技去学习。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校中没有自己的职业预期,就很储备自己的职业能力。也就是说在职业预期时,不能把自己培养成全才,而是婴把自己培养成专才。
2.职业预期飘浮常换更换预期
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想“我要干什么”,由于人的成长具有阶段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想法,或者不同的阶段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同,不少学生在受到外界影响会不断地调整自己对未来的预期。不同的职业预期所要具备的知识是不同,所以这些学生就根据某一阶段对自己未来的设定选修相应的课程,有的甚至完全不同的就业预期,这样导致学生所修课程没有系统性,其后果同学生毕业后,所学很多课程,却没有能真正可以增强其竞争力。
3.理论实践能力不能同步发展
职业能力由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构成,对于新闻传播类毕业生而言,既要能讲出理论,也能动手操作具体事件。可一些在学生构建自己职业能力时片面理解能力,一部分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点,烂熟于胸。可是让他们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操作一项具体工作却无能为力,甚至案例分析也会不会做;相同,另外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动手操作一些具体项目,但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却无法回答。所以学生在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时,既要学好理论知识,也要善于操作实际项目,更重要的是,不仅培养自己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二者都不偏废。
三、职业能力构建的路径选择
职业能力构建关键的一步就是使自己从通才、全才向专才转换,落实到在校的新闻传播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简单地说就是打牢基础,突出专长,重在运用。
1.学分与修业时间突破原框架
大学教学计划是按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安排,一般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几个体系构成。其中专业选修课是学校根据本专业学生在达到的基本能力所安排,学生根据自我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目前众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是在本学院或本专业内开设,学生自主选择。这种选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自主性,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但其存的问题也不能规避。新闻传播类学生就业口径相对宽,每一个岗位的要求也不一样。有论者认为,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新闻传播业岗位人才需求也正在细分。如果一个的预期是毕业后从事财经新闻工作。这就需要学生要具备经济学知识、政治经济学知识,统计学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而对于一般新闻传播类专业组织教学的院系一般仅根据本学科知识配置教师和课程,这就需要院际之间、校际之间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相关课程,且所获得的学分互相承认。
与跨专业选课同等重要的是灵活学制,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中止在校学习,而选择校外见(实)习,后恢复在校学习,补充学分。在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学校推行灵活的学制。目前国内大学正在推行以学分制教学改革。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校可以推行弹性学制,要求学生相应的时间内完成课业修完学分即可申请毕业和学位。允许自主选择毕业时间,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不选课或少选课而到相关岗位从事相应的工作。
通过课程选修和休学实践,学生基本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职业预期构建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基本具备期望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2.课堂教学与考核方式的突破
课堂教学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组织的教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在于传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课堂教学本身需要突破原有大一统的内容灌输,在传播必要有知识点后,留出必要有时间让学生自修。主要体现在案例分析上。在应用教学环节,针对同一门课程,可以细分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预期进行案例选择和分析。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传媒经济专业《传媒经济概论》、《新媒体产业导论》、《媒介资本运营》等课程教学中,遵循这一原则,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相应课程细分的案例进行分析。如在新媒体赢利分析的案例分析课中,学生根据自己对新媒体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诸如电子杂志、地方门户网站等媒介的赢利模式进行分析。因为是学生自己的爱好,其准备较为充分,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评析又有效地补充了学生分析的不足。对同一门课而言,课堂教学实现了必修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课使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与组织集体大课教学相对应的是,对课程考核的方式需要多元化。对课程的结业考试或考核使用得最多的是统一考试、课堂论文和课程设计等几种方式。几种方式各有优劣。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同一门课程考核方式相同,但不同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预期不同,针对课堂结业的方式可以尝试多元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预期和自己的擅长选择适合自身的考核方式,也就是说,同一门课程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由学生申请,教师和相关部门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进行审核,确定是否同意其申请。
3.根据职业预期选择论文方向
独特的学业个性是大学构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学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可以通过论文选题构建自身学业个性。要求大学生撰写论文是考核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撰写好学生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论文的要求决定了学生必须对所选题目涉及到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强化。所以在论文撰写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论文方向,通过完成论文促使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新闻传播类学生的论文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项目设计。论文主要是运用某个工具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把某些现象上升到理论。项目设计则是根据要达到的目标,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完成一项工作。前者注重理论培养,后者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学生毕业需要就业,可以选择做一个项目策划;毕业后需要考研或者从事其他非实务性工作,可以选择做论文。不管是项目设计还是撰写论文,学生都可以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都导向是构建自身的竞争力。该项学习不能为完成而完成。要着实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一个行业,并能把握这个行业动向;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能完成预期职业所要完全的基本工作。
4.构建导师制实现教与学互动
对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两个基地两个导师的作用。即校内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理论导师、专业导师。卡尔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新闻机构联手合作开设了覆盖全国的实习项目。这些实习项目主要是针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的一周到三周的新闻实践,诸如到CTV新闻、TSN、CANWEST新闻、探索频道、加拿大地理杂志等媒体进行实习,并让他们独立制作影视节目。。校内实践基地学习根据理论教学需要建设的实践基地,该基地可以保证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校外实习基地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转化,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校内的教师担任的是理论导师,因为学校教育强调学理性,校内教师具备较强的水平,可以解决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理论知识不足的问题,
而校外导师是一些在业内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中。有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的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却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两个导师相互配合,学生一旦遇到相应的专业问题,可以直接向两个导师寻求帮助。特别是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培养动手能力,并反向作用,促使其对理论知识的补充。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传媒经济专业几名学生在学习新媒体产业课时对电子杂志产业兴趣,创办了《默闻》杂志,两个月时间,单期最高网络下载量达到900余次。学生在制作电子杂志过程中,不仅熟悉了媒体内部运作程序、机理,还学会了相关的软件使用。
关键词:提出问题;研究对象;教学方法;结论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2008年提出的加强大学本科教育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每年建设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双语教学在我国主要指的是同时应用英语和汉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更重视英语与专业学科的渗透,不仅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在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方向)专业2009级本科生28人、2010级本科生32人。
2.研究方法
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教学观,结合本课程各个章节的内容,按照“抛锚式”教学的五个步骤:创设问题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来设计辅助教学方式,在辅助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的教学理念。对两届本科生进行两轮的教学实验。教学实验时间为9周,每周2个学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以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结业论文、结业考试多途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
3.研究结果
抛锚式教学方法由五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与讨论学习、效果评价。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情境材料,同一情境材料可以产生多个研究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一个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由于抛锚式教学方法的五个环节是一个前后关联的系统,所以,在选择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践研究的现实性与可行性。
(1)创设情境
材料:目前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颇受各界关注,据报告,有12%的大学生存在心理抑郁,21%的大学生……但是,在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似乎不成问题,他们大多乐观积极……
根据你平时在学校的观察体验,结合心理学知识,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心理学课题,进一步研究体育院校大学生与非体育院校学生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2)确定问题
确定问题指的是在创设的情境中找出要研究的问题,确定的问题一定要紧密结合情境,能确保问题的研究结果能解释情境所反映出的现实情况。本课程创设的问题情境总结为体育与非体育院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在确定问题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找出影响心理健康的种种因素。经过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最终确定了5个问题,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5个研究小组。
(3)自主学习与协作讨论学习
自主学习不占用课堂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课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协作讨论学习安排在课堂学习,一次协作讨论学习时间不超过25分钟,本课程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进行协作讨论学习。自主学习的内容包括复习课堂讲授知识,阅读教师指定的中英文材料,同时要完成对确定的待研究的问题的相关作业。
(4)效果评价
对于抛锚式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评价,一方面,采用课堂观察评价,即观察学生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认真性;另一方面,从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的质量来评价。学生自评主要在学生学习小组内进行,采用“头脑风暴法”,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最后形成一份完善的学习结果报告。
三、结论及建议
1.本课程抛锚式教学方法的五个环节,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此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2.在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中,有74%的学生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的各个指标分数均高于中间值,说明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3.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语言目标和文化目标。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是双语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幼斌.高等学校专业课程层级化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
[2]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
[3]左鹏,奚红妹.基于系统论分析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指标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关键词】职业发展教育 学校 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笔者选取咸阳职业技术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展调查,涵盖护理、药学、数控技术、畜牧兽医、会计、学前教育、应用化工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光电子技术、电脑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初等教育、园林技术等31个专业。调查设计了学生和教师两个问卷,学生问卷由在校学生填写,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20份,回收率为90%。教师问卷由学工办、就业办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及思政部教师填写。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6份,回收率96%。调查数据经过整理后,输入电脑中,经过工作人员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解
(1)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问卷设计了一些题目,测试学校教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重视程度的评价;以及了解到学校和教师是如何看待职业发展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教师认识到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很重要。还有41%的教师认为:“校领导没有认识到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学校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困难因素。
(2)教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解。作为职业院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85%的人员能够对职业发展教育有科学的认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开展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科学规划。大部分教师认为,加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对此表示大力支持。
(3)教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建议。问卷显示我院教师对开展大学职业发展教育,理解层次不一样。75%的教师建议要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13%的教师建议有必要加强职业发展教育,12%的教师建议可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职业发展教育选修课时。
(二)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基本条件
(1)职能部门设置。在关于是否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机构的问卷调查中,有8.4% 的工作人员回答“有”。71.6%的工作人员回答“没有”,其它人员没有做选择。据我们调查获悉,大部分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机构与行政部门融合办公。常见名称一般是“学生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科”、“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就业办公室”等。
(2)部门性质和人员配备。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机构都属于教学管理部门,从部门人员配置情况分析看,行政管理干部占75%,教师编制占20%,教学辅助岗位编制占5%。可以看出,职业发展教育被看成管理性、服务型行政工作,科研和科研意识不强。
(三)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1)师资队伍主要来源。职业发展教育师资来源主要有:思政部教师、招就处就业科工作人员、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书记、副院长、学工办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等。从事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工作人员年龄结构不完善,整体年龄偏低,职称结构没有形成高中低合理梯队。调查显示:40岁以下的工作人员占77%,40岁以上的人员占到23%。由于师资队伍年轻,职称结构也以初级、中级为主。其中,中级职称人员占29%,初级职称人员占58%,副高以上职称占13%。师资队伍学历方面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32%,本科占60%,专科学历占8%。在对师资队伍人员教科研能力调查时发现,发现从事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偏低。被调查人员中,参与过校级及以上课题的人员占34%,从未参加过课题的占52%,正在准备申请的占14%。针对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公开发表过论文或有著作的人仅仅有17%。其余人员均没有论文公开发表。
(2)培训进修情况。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从事职业发展教育人员技能素质的参考指标。目前国家教育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相关组织协会,开办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培训颁证。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超过90%的人员都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但是获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人占有比例很低,获得全国职业指导资格证书人员仅有5人。获得省级职业指导培训班结业证书有12人。其它人员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证书。平时业务培训知识主要是订杂志、听报告、听讲座获得。被调查教师对学校外派培训计划评价不高。从调查数据看,有8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没有制定培养专职职业发展教育专职老师的计划及费用预算。76%的老师对学校是否有职业发展教育专项师资培养计划,表示不清楚。
三、调查结论
(1)在对职业发展教育的认识上和观念上,咸阳职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但是,职业发展教育长足发展及内涵建设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式严峻,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有助于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大学就业工作质量。
(2)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人员大多由管理部门人员担任。一些管理人员由于行政事务繁杂,对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学习、研究时间精力不够,对于职业发展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题研究、专题调研等方面能力不足。
(3)师资队伍匮乏,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对高校职业发展教育的师资队伍强调: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的发展思路。师资队伍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学分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33-01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采用刚性的学年制来进行管理,即所有学生都要按照大纲要求逐级完成学业,这种教育制度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国民素质提升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学年制的教育制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需求,而创新能力又是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必备能力。为此,加强学生教育制度的改革的很有必要的。而学分制管理制度则正是一种非常适合现代高校教育的管理制度,也是未来大学生教育制度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意义。以下本文就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1、在学分制管理基础上实施选课制
在高校教育中,实施学分制能够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学效率。若在学分制管理的前提下,实施选课制度,则不但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起到很大作用,而且还可以对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体现。
1.1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优秀师资队伍。对于大学生而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向其灌输的教学理念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因此若教师能够转变教学理念,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势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推动作用。而在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下实施选课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师之间的竞争,即选修自己可成的学生数量与自己的业务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若教师所开设的课程不足以吸引学生,教师的业务能力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自然很难吸引到学生选修自己的课程,那么自己的绩效考评结果岌岌可危了。为了能够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每个教师都会想尽方法积极主动的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这样一来,不但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也会在此创新改革教学中被激发出更多的潜能,提高其创新能力。
1.2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自主个性的培养。在学分制管理下,学生只要修够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而不必跟着教学大纲走,上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课。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个好和特长选择一些其他选修课,实现学生自己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进程,给学生以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其个性培养,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促进其更加全面的个性发展。而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只有个性得到解放和发展,才能进一步的创新创造。
1.3可以实现高校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为大学生进一步丰富知识提供更多平台。在学分制管理平台上,可以在选修制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的辅修专业制,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在选修课上有更多的选择。辅修专业制是指学生在学好本专业(主专业)的前提下,辅修第二专业。学生辅修第二专业,需要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一定数量的主干课程且必须通过考核。辅修专业制不仅充分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兴趣,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备了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选课制和辅修专业制突破了知识的专业限制,赋予了学生广博的知识,而广博的知识是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因为创新活动就其实质而言,都是在对已有的知识重组上进行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有拥有了研究领域中大量的、前沿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了丰富的相关科学知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广阔的人文社科知识,才能在科研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才能为创新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才能真正成为创新性人才。
2、在学分制基础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由于学分制实施选课制,所以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样,再加上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本科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所以在学习的计划和学习方法方面都需要导师的指导。本科生导师制是减少学生学习盲目性,顺利实施学分制的一个重要措施。
本科生导师制和研究生导师制是不同的。本科生导师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培养目标、教育计划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生活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质的协调发展。导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给予指导,不仅让他们学会知识,而且教他们会学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导师还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和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培养他们求实的科学精神,勤奋踏实的品格,适应社会、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竞争意识;导师一般都是由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副教授或教授担任,他们有条件对学生的科研实践、课程论文、社会调查等学习任务进行指导和督促,并且可以直接吸收学生参与科研,使本科生有机会与硕士生、博士生一起研究课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得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求实的科学精神、勤奋的治学品格以及进行科研的实践机会等都是一个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创新性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和条件,这些素质和条件的获得必然会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在学分制基础上实施课程班级制
课程班级制是学分制下对学生的基本管理单元,这个单元是和学年制下的实体班级制相对的。在学年制下的实体班级太具固定性,一般来讲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就是一个实体班级。但在学分制下,由于学生选课比较自由,因此学生组合的流动性很大,在短暂的时间内,比较稳定的组合就是课程班级。课程班级的存在时间都是比较短暂的,它随着一门课程的结业而结束,所以学生将会在大学期间面对无数个短暂组合的集体,大学生在这种短暂的动态的集体中,在与不同的变换着的对象进行交往的过程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必然会得到极大的锻炼,从而具有与人合作的素质。大学生具备了与人合作的素质,才能在学术上发扬民主、平等交流的风气,才能倾听、容忍、吸收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具有敢于创新的基础。
4、在学分制基础上设立创新奖励学分
在学分制平台上,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还可以将学生的发明、设计、论文等创新成果用学分的形式进行奖励和考核。根据学生取得的创新成果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并将它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评奖、推优、保研等工作中作为关键的衡量标准之一。创新奖励学分的设立,可以说直接地调动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热情,必然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形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校教育中,不应墨守成规,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学方法和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传统的学年制管理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其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学分制的实施在解决了这一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文博.现阶段高校推行学分制管理的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2] 赵娅.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关键词:调查问卷;预科数学;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77-02
2008年,根据教学经验,本人对08届预科毕业生的数学学习作了调查问卷,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访谈。
研究的对象:
2008届毕业生80名,来自新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宁夏,青海,广西,内蒙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包括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土家族,侗族,壮族,藏族等二十多个民族的学生以及访谈对象往届少数民族预科生近二十名。
研究设计:
采用单因素分类研究方法,具体做法是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类,即:普通文科班,普通理科班,以及民族班的少数民族预科学生,进行问卷和统计分析,(民族班的学生由于汉语水平较差,采用访谈法)发现不同类型的学生对各调查因素的反映不同,进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预科数学的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访谈对象分为本科经济类学生和理工科类预科往届毕业生。
实验过程:
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征求了大学教育学专家,长期从事预科数学及预科教育管理的领导和老师们的意见,建议,几经修改,经专业审阅,最后判定了调查问卷以及访谈记录。过八十名学生对问卷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了书面回答,我们根据学生回答时态度的离散程度(即回答什么最多,什么最少)对重点问题进行了统计,并计算百分比,现列表归纳如下:
表1
[
序号\&
调查问题\&选择人数最多的答案及人数百分比\&选择人数最少的答案及人数百分比\&
其它答案\&1\&您对预科数学课的看法?\&很重要 91.23%\&不重要 5.26%\&没有用,无所谓\&2\&通过预科数学学习您对初等数学知识?\&有所强化 57.89%\&一般 42.11%\&没感觉\&3\&您认为影响数学成绩的主要原因?\&学习态度 80.77%\&基础太差 8.77%\&学习方法\&4\&您对预科开设数学的课时量安排是否满意?\&满意 57.89%\&不满意 3.51%\&一般\&5\&您对预科数学的评价方法?\&比较满意 52.64%\&不满意 1.75%\&非常满意\&6\&您认为“导数”这一单元?\&文科:难:78.21%
理科:难:12.28%\&文科:易:10%
理科:易:61.4%\&
一般\&7\&您觉得数学学得好不好对您今后走向社会有影响吗?\&有
理科:91.23%
文科:5%\&没有
理科:1.75%
文科:95%\&
不清楚\&8\&您对复习中学的内容怎么看?\&很有用 80.46%\&没用 2%\&作用不太大\&9\&您对现在使用的预科数学教材满意吗?\&比较满意 41.48%\&不满意 5.26%\&一般\&10\&您是否入学时已经选择好本科专业?\&确定 64.39%\&没想过 14.04%\&在几个专业中犹豫\&11\&你对预科数学中的补充内容?\&很感兴趣
文科:29.11%
理科:55.67%\&不感兴趣
文科:17%
理科3.51%\&
一般\&12\&对教师目前的教学方式您感到满意吗?\&满意 63.07%\&不满意 0.75%\&其它\&13\&您希望怎样开设数学课?\&必修
文科:12.49%
理科:54.39%\&选修
文科:87.51%
理科:35.6%\&其它\&]
总体来说,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当前,对预科数学进行一定的分级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一要求针对以下几方面提出分析与建议。
学校要重视学生思想的培养: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采取与教学相配套的管理模式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调查结果中,对“您觉得数学学得好不好对您今后走向社会有影响吗?”这一项的回答,理科学生有91.25%认为有影响,而文科学生只有5%认为有影响,而对新疆民族班的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上数学课的目的是什么。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重人文科学轻理工科技的现象,导致少数民族人才结构比例失调,并对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据自治区1990年的一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现有的人才结构中理工科占38、5%,文科占61、5%,农林牧各类人才仅占全区人才的7、9%,这种人才比例的失调对生产力的发展的消极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数学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
预科的学习,仅仅是短短的一年,要在这一年将数学学到多高的程度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一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想作为重点。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大众的数学”。数学一直是及格率最低的课程,根据西北民族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统计,2000级和2001级文科学生数学成绩的不及格率高达26%,学生认为数学太难是成绩差的因之一,笔者认为:数学应该是一门普通的基础课程,学习它并不需要特殊的才智,它不应该比其他的课程更难。数学课程应该与其他课程一道互相辅助、相得益彰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该承认由于学生在兴趣、智力、专注力上有差异,所以对于形式化、严谨、抽象的题型理解上有差异,在解题技巧的掌握上也有差异,这就不宜再提倡使用传统的“讲深讲透”精讲多练”等教学原则,应该做的是降低难度,精简内容,要避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自己数学能力的自信心。降低难度不是降低要求,不意味着退步,能不能解复杂的形式化命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掌握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造成数学成绩低的第二个原因是,大部分少数民预科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认识不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何作用?问:您是否入学时已经选择好本科专业?64、39%的人回答已经选好,由于部分学生已经确定的专业,比如,本科专业选择英语,文学,法律等的学生,认为我上本科专业后数学根本没用,因此,预科一年的学习中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而要进入理工院系及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对数学又格外重视,因此将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在同一课堂进行教学,如果满足了基础较好学生的需求,则将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这一科目的学习,甚至影响预科的正常结业,如果满足基础较差学生的需求,则又抑制了对数学有兴趣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很难做到因材施教。从2006年,西北民族大学预科学生结业开始实行留级淘汰制,数学,英语,语文,三门主干课程,有两门以上不及格者,则退回原籍,一门不及格者,留级或视学生本人实际情况可到本科试读,到2008年,已经先后有普通文理科学生近10人不能正常进入本科学习,而数学是不及格率最高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则分类教学必将成为普通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尽管当前少数民族预科生个别对自身的不足,即在学习,能否成才,社会能力及素质低等方面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危机感,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民族预科教育不够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竞争意识,对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缺乏必要的激励意识,例如: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分配原则是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来的大学生原则上毕业后回本地区工作,这本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可无形中在某种意义上使得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由于没有了就业压力,再加上对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作用了解很少,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动机。为此,学校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预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要求各院系要经常组织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和研讨会,让预科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引起他们对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视。并向预科学生详细介绍本科专业方向及发展趋势和现状,毕业分配,人才市场信息,就业制度改革等,让学生明白自己本科所学专业的社会地位和重要性,消除一部分学生为了避开数学的学习而去选择所谓“简单专业”的误区,同时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培养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重任,端正学习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民族汉族籍贯XxXx
出生日期19**.7婚姻状况未婚
学历本科体重65KG身高177CM、
专业小学教育(中文)健康情况健康
毕业院校XxXxXxXx邮箱Xx@
联系电话XxXxXxXx邮编XxXxXxXxXxXx
个人知识结构以中文专业知识为主,拥有一定的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律和关系学知识。
个人经历学习经历:
20**年9月
进入Xx学院教育系学习中文专业。先后参加党课和团课的学习,并顺利结业;通过CET4、计算机二级考试等。
20**年11月
进入学院记者团实习,期间写作能力大有提升,培养了良好的信息接收、分析和处理能力。
20**年6月~8月
组织Xx区暑期支教活动(Xx县Xx),向山区的家长传授并讲解了新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和尊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中文的应用能力。
20**年9月
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部,在后来的工作中主要负责展板的制作和书写。
20**年春节前
在Xx心理咨询中心短期见习,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心理咨询的方式和方法。
20**年底~20**年1月
准备研究生考试,先后学习了管理学,关系学,教育学和法律硕士的专业课。
创业经历:
20**年3月~10月
与朋友在Xx市Xx社区(Xx小学对面)开办‘Xx’小型服装店积累了一些销售经验。与顾客的交流增强了判断能力。
20**年4月~2009年4月
入股‘Xx’美发店,由于事前做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对工作的管理和要求也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同(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转让前曾两次创造月收入过万的记录。
个人能力
1:本人喜于写作,书法,舞蹈。时常在博客和校内发表文章和诗篇,曾获“挑战杯”论文优秀奖,书法比赛二等奖。
2:本人精通国语,有做校园广播台主持人和实习记者的经历,有短期的心理咨询和实验的见习经历,善于交流。
3:本人曾在校创业,积累了一定的管理、销售、协调利益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强,能快速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
个人爱好击剑,篮球,写作,以及一些展现人类智慧和技巧的活动。
个人评价本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为人和谐、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有较强的信息接收、处理和协调能力。
求职意向本人欲求一份文事部门的工作。另附:名校是社会共有的,经验是工作积累的,适应能力才是自己的。希望贵集团能给我一个展现的平台,也让我为千亿的效益使一份力。
大学所学课程专业课: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概论、大学美学,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逻辑学。
舞蹈、绘画、音乐等等。
【关键词】旅游专业;毕业论文;影响因素;论文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一、引言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旅游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其他教学环节的深化、补充和检验,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专业教学水平,是对于旅游专业学生大学学习知识的总结和能力的运用,也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二、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一)论文质量低,抄袭严重
目前,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并没有很好的实现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论文的质量普遍不高、抄袭现象严重,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完成多为“东拼西凑”,在网上搜索了同主题的文章,然后复制、粘贴、整理后就形成一片所谓的论文,各部分联系并不紧密,多以总结归纳为主,毕业论文的创新性较少。
(二)论文写作不规范
如有些学生的论文摘要只用200-300字进行情况说明和写作意义,并没有从根本上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语言表达不畅,论点表述不清、词不达意,结构上学生逻辑思维混乱,无法合理组织,此外还存在数据来源注明也并不规范,图表数据来源和表头文字说明等内容不统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甚至有错字、错句现象。参考文献的选取和运用失当,不能从冗繁材料中准确找到有效信息。
总之,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反映了学校培养教育方面的不足,如果不找出影响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不仅会影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将大幅度降低旅游专业人才的质量。
三、旅游专业毕业论文低质量的影响因素
分析旅游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依据学校、教师、学生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分别担任的监督、指导以及完成的三个重要部分,从学校方面、教师方面以及学生方面来分别分析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的影响因素。
(一)学校方面
1、缺乏毕业论文的前期教学资源准备
毕业论文的前期教学资源准备主要包括毕业论文写作的课程设置、旅游专业教学硬件资源、图书馆资料的完善。大多数学校往往从大学最后一年才开始有关毕业论文的教学任务,学生通常很难很快掌握。与其他研究型的专业相比,旅游专业更注重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旅游专业主要包括旅行社与酒店两个方向,如果仅仅是在课程教学中传授知识并不能更生动、直观、形象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各院校在旅游专业硬件资源上普遍存在明显欠缺,往往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或资金不足等原因,对于旅游专业资源建设知识“纸上谈兵”。图书馆的资料也并不十分充足,忽视资料的完善和更新,不能满足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的需求。
2、缺乏毕业论文的有效过程管理
从选择毕业论文题目到最终的答辩全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管理文件不健全、有些尽管文件健全但在管理过程中监督检查机制不完善、对教师指导情况也不甚了解,由于检测标准的不明确或不合理,难以分辨毕业论文质量的优劣。
3、缺乏成绩评定的公正和客观
由于毕业论文成绩的不及格导致学生只能结业不能毕业,因此,一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不及格”谨慎和宽容的情况,这无形中影响了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对于毕业论文评价标准的失衡和不确定性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不重视和消极态度。
(二)教师方面
1、缺乏经验
一方面是旅游实践经验的缺乏,一些教师多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缺少旅行社和酒店管理实践的相关经验,不利于毕业论文的指导;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也缺少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经验,对于论文的选题、论文结构和内容的选择以及论文进程缺少有效的掌控,导致问题的出现。
2、缺乏时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进入大众化教育的培养模式,高等学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速度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近年来旅游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旅游专业师生比例开始失调,教师教学任务加大,一个教师需要指导论文的学生太多,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
3、缺乏责任心
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或科研任务繁重或责任心不强,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投入不够,表现在他们平时疏于对学生的严格管理,缺少过程管理,对学生的指导不到位等。
4、缺乏与学生的沟通
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与学生指导关系多确立大学的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学期,教师对学生也缺乏了解,对于学生论文选题的兴趣往往不得而知,缺乏有效沟通也导致论文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学生方面
1、缺乏积极态度和兴趣
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都能顺利通过,这也就导致一些学生在面对毕业论文写作时态度消极。在论文选题上,学生对于旅游业热点虽有兴趣,但由于需要花费心血搞调查、文献查找费事等多方面原因,学生最终只选择参考文献充足、但是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题目,毕业论文写作动力不足。
2、缺乏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毕业论文的优劣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旅游专业学生的考核为试卷形式,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停留在课堂,遇到问题往往无从应对,过度依赖老师的指导。此外,旅游专业学生校内实践机会很少,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也导致了论文写作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3、缺乏充足时间完成论文写作
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多集中于大学的最后一年,而此时多数学校正好安排学生实习,学生或忙于找工作或准备考研继续深造,外出参加人才招聘会和复习占用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可以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少之又少,在最后匆忙突击完成。
4、缺乏与指导教师的沟通
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对于主动与教师进行了论文相关事宜的沟通交流存在抵触心理,在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时也无法明确阐述自己对于论文的理解和问题的建议,造成师生沟通障碍。
由于,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无论是在学校监督、教师指导以及学生自身都存在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造成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堪忧的现状,积极寻找提高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提高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提高旅游专业的毕业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共同的努力,才能改变毕业论文问题重重的现状,才能进一步实现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质量。
(一)学校对于提高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对策
1、做好毕业论文前期教学资源准备工作
高质量毕业论文不是大四一年的工作,也不是教师指导到位和学生认真完成就能直接保证的,如果没有充分的前期毕业论文准备工作,依旧会功亏于篑。学校应该在大学的各个阶段安排不同的与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的课程任务,如文献综述、数据统计方法等,更应将撰写规范应用于日常的作业中,强化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2、对毕业论文实施有效的过程监督和管理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对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情况做定期了解,完善毕业论文写作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文件,为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生和老师所扮演的角色给予积极的文件指导和监督管理,为毕业论文的高效高质完成奠定基础。
3、制定公平、合理、严格、明确、统一的毕业论文考核标准
制定该毕业论文考核标准的目的在于明确毕业论文的重要地位,始终保持公平的评判标准、严格指出毕业论文中的各种问题、针对毕业论文考核的结果造成学生毕业及学分完成情况的影响统一应用于任何学生,明确区分毕业论文的优劣并对其考核结果负责。
(二)教师对于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对策
1、增加旅行社和酒店业务实践经验
通过增加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充分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更有针对性,也更易发现论文是否能够具有实践的指导性,是否能够实现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2、合理安排指导时间
教师应该依据毕业论文的规定写作时间以及学生的人数和在校时间积极合理的安排指导时间,保证充足的指导时间和次数,因材施教,对待论文写作能力不同的学生,有所侧重的进行指导。
3、严格指导毕业论文
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应先明确传达论文写作的要求,包括论文的撰写规范等,还应加强写作过程的监督,通过严格的指导,保证学生论文的基本质量。
4、加强对学生兴趣和薄弱环节的了解
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指导方法,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进行指导教学,教师可根据旅游学科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论点,要求学生表达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可选择一些重要的旅游文章,要求学生写出摘要和总结,进而发现学生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兴趣。
(三)学生对于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对策
1、树立积极的论文写作态度,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
明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论文写作,重视论文写作过程中知识的积累。通过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发现专业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为论文写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避免写作时消极懒散现象的发生。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毕业论文写作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理论基础,但是如果理论不与实践紧密相连,很难写出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写作是需要学生动脑、动手、用心三者共同完成的。
3、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乐观迎接挑战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应该认真积累专业学习知识、论文写作的各种能力、熟练运用word等办公软件以及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在写作中,应对时间不足等突况时,能够更理性更有信心写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4、提高主动性,加强与指导老师的沟通交流
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毕竟是第一次独立完成,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更需要多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主动面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及时给予改正。
五、结论
目前,旅游专业毕业论文并未达到实现其培养目标的目的,反映出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设置、培养教育、日常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旅游专业毕业论文的影响因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出发,分别阐述教育过程中三个不同角色面对毕业论文写作时的对策,学校需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过程管理等,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论文指导,学生自身应摆正态度、夯实基础、积极努力的进行论文写作,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加强彼此之间应交流沟通、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辉,张记龙.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649-650.
[2]邓小玲,贾碧.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06-207.
[3]曹成茂,李玉洁.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5):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