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监测方案8篇

时间:2022-11-08 06:34: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监测方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监测方案

篇1

一、监测范围及地点

(一)蔬菜基地

区辖区内所有蔬菜生产基地,重点监测对象为连片成规模蔬菜生产企业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基地产品。监测涵盖全区32个规模高效蔬菜设施基地,具体名单如下:

南蔡:百利农业、天河蔬菜、宇春蔬菜、南苑蔬菜、源卉蔬菜、鲁鑫蔬菜、润华泰蔬菜、泓润农牧、秀农葡萄、德维高新蔬菜、绿蔬园蔬菜、佩源蔬菜、金弘蔬菜、学斌蔬菜等14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罗圩:三鼎蔬菜、蓬勃农业、利华农业、润佳果蔬等4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埠子:开心农园、富极产业、天润蔬菜、新欣蔬菜等4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屠园:阳光蔬菜、植雨果蔬等2个规模蔬菜基地。

陈集:大学生创业园、益民蔬菜等2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中扬:毛集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仓集:六里棚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郑楼:瑞鲜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洋北:辣椒、西瓜2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双庄:连云山庄规模设施蔬菜基地。

以上各蔬菜基地列为2011年开展产地定点抽检单位,其产品由区检测站负责监测。全区其他小规模分散蔬菜基地(包括农村菜园地)由乡镇(街道)农服中心负责抽样监测,结果定期报送区农委。

(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南菜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二、监测种类及数量

(一)监测蔬菜种类

绿叶类、甘蓝类、白菜类、豆类为每月必检种类,所抽样品属于以上蔬菜种类不少于60%,每类蔬菜保证2个样品。如何所抽生产基地没有以上品种,或者数量不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可以在瓜类、茄果类、根菜类、葱蒜类等种类中蔬菜进行选择性抽检以补足监测数量。

(二)监测样品数量

质检站每月抽检30个样品,即生产基地15个样品,南菜市15个样品,如因为季节原因当地生产基地蔬菜数量少,可适当减少抽样数量,但应增加其他抽样类型的数量。监测的样品尽可能具有连续性与代表性,使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与现实性。各乡镇(街道)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根据辖区实际情况买月抽检10个样品,即生产基地5个样品,菜场5个样品

三、监测项目与方法

(一)监测项目

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二)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统一选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器PR-3或WT-51开展检测,每个蔬菜样品抽取3份,以3次检测结果都超标判定此类蔬菜产品超标。检测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处罚及仲裁依据。

四、监测时间安排

每月上旬10日前深入基地、市场开展现场抽样检测,当月下旬公布检测结果,监测实行月检月报制,各有关单位将监测结果于每月27日前报区农委。

五、承担单位及责任

区检测站负责全区31个规模蔬菜基地、市南菜市蔬菜农产品例行监测工作,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各乡镇(街道)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协助区质检站做好32个规模蔬菜基地监测工作,负责辖区内已明确为区质检站监测对象之外的蔬菜生产基地产品例行监测工作与定期报送监测结果信息。

六、有关工作要求

篇2

一、项目总目标

(一)了解医疗机构的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能力及其变化情况。

(二)评价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为改进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三)了解全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况,评价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四)了解公共场所、洗涤行业的消毒质量状况,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项目范围和工作职责

(一)项目范围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年全省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意见》和《年省托幼机构消毒监测方案》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对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监测和督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工作职责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医院、公共场所、洗涤行业和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并按要求将监测资料报送市疾控中心;定期对辖区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并向监测单位反馈意见;根据监测结果确定辖区监测薄弱单位和环节,组织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并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医院、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公共场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方案。

各乡镇卫生院要积极配合好市疾控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公共场所消毒效果的监测,督促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做好消毒工作。

三、项目工作内容

(一)医疗机构监测内容

1、监测医院及感染控制科室基本情况

了解医院名称和代码、归属关系、等级、医护人员数、床位数,是否建立医院消毒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结构、主要职责、人员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在感染

管理科工作年限和参加院感相关培训的次数)、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2、去污染的程序

医院对使用后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包括消毒清洗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和清洗灭菌4种程序,每种去污染程序所占的比例。每半年监测一次。

3、手术室空气监测

选择普通手术室两间,洁净手术室百级、千级、万级各一间,无相应级别时可空缺。监测普通手术室沉降菌和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空气沉降菌、浮游菌。每半年监测一次。

4、一般物体表面监测

每半年选择感染性疾病科等医院感染重点科室3间,现场监测消毒处理前后房间内物体表面细菌总数。

5、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每家医院选择5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后监测,5名感染性疾病科(住院部)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手消毒后监测,每半年监测一次。。

6、口腔科用水监测

每半年选择口腔科水源水1份、储水箱水1份、手机喷水5份、冲洗水5份,监测细菌菌落总数。每半年监测一次

7、医院污水监测

调查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采用的消毒因子种类及强度。监测医院污水中生物性污染指示物粪大肠菌群数(MPN/L)和肠道致病菌(主要监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每半年监测一次。

医疗机构监测上半年监测资料于年7月份、全年消毒质量监测资料于年底前上报市疾控中心。

(二)托幼机构监测项目和要求

1、室内空气: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教室、活动室和卧室等场所。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每家托幼机构,下同)。

2、工作人员手:重点监测保育员、老师的手卫生。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3、环境物体表面:重点监测活动室、卧室、餐桌、卫生间玩具、水龙头等环境物体表面。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b-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4、餐(饮)具:消毒后备用的餐具。

(1)监测项目: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志贺氏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5、饮水机水:使用中的饮水机水

(1)监测项目:菌落总数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6、其他:根据各地实际开展相关项目的监测。

(三)公共场所、洗涤行业监测项目和要求

1、室内空气: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工作场所。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每家单位,下同)。

2、工作人员手: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3、环境物体表面:重点监测工作环境物体表面。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b-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篇3

08040111王唯

首先确定河流上游有何污染源及其特征污染物,再者确定该河流属何种性质,比如景观用水或者饮用水源等,然后按照国家地表水或污水排放标准规定的项目确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主要应包括下列的几方面:

(1)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3)确定采样时间和频率;

(4)确定采样量

为完整评价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背景断面:设在基本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设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

控制断面:为评价监 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而设置。具体数目应依据城市的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设在排污口下游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篇4

一、监测目的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测,掌握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动态变化,客观评价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为制订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监测范围与对象。项目监测范围为我县5个乡镇(中心社区)2O个行政村100户家庭(具体名单见附页)。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选择5个乡镇(中心社区),每个乡镇(中心社区)4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不少于5户家庭作为监测户;每个乡镇选择1-2所学校进行环境卫生状况监测。监测乡镇、监测点(行政村)、监测户的选择按照经济水平、地理环境、人口等因素随机进行选择,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二)监测时间。统一在8-9月开展监测工作。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并填写统一调查表格。

1、基本情况:包括收集监测县、监测点的人口学资料、环境卫生情况、环境卫生管理、村容村貌、居民健康等基础信自心。

2、垃圾:包括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处理方式等情况。

3、污水:包括污水来源、种类、数量、排放方式、处理方式等情况。

4、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状况:包括农村户厕类型、使用管理、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

5、病媒生物:选择监测户的厨房内进行鼠类密度和蟑螂密度监测,选择监测户住宅周围环境进行蚊虫密度监测。

鼠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6、土壤卫生:包括土壤寄生虫和重金属污染等情况。每个监测点采集村中农田土壤1份。采样时,采集5—20cm深表层土壤,1㎡。范围内按照5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混合为一个样品。用于蛔虫卵检测的样品总量不少于50g,用于重金属检测的样品总量为1000g左右。

蛔虫卵测定方法采用饱和硝酸盐漂浮去。参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进行。重金属测定土壤铅、镉含量。铅、镉的测定按照《土壤质量锅、隔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或《土壤质量铅、隔的测定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其等效方法进行。

三、组织实施

(一)职责分工

县爱卫办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开展督导检查、考订评估,及时总结并将完成情况报省、市爱卫办。项目县基本情况调查表由县爱卫办完成。

县疾控中心负责完成监测点基本情况调查表入户调查表,负责完成土壤样品的采集、运送以及土壤寄生虫检测工作,完成项目工作总结等。

(二)数据录入上报和审核。监测信息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统一录入软件进行录入,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并完成监测技术报告。

篇5

关键词:水文测验;方案;设计;应急监测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地震、泥石流或者滑坡等一些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常会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床、山谷或者河谷,随之成为蓄水量比较大的一些湖泊,这种湖泊通常被称之为堰塞湖,因这种堰塞湖的蓄水量较大,其落差也比较大,一旦受到浸溢水体的溶解、冲刷与侵蚀,就会发生崩塌现象,同时其存储的这些水量就会倾斜而出,形成一种挎坝式洪灾,对下游的危害非常严重。如何消除或者减少这些危害,判别灾害等级与风险,就必须对其进行水文监测。

一、设计原则

文章监测的任务主要如下:在工程排险的前期,了解堰塞湖基本特征,及时收集相关的资料,为研究和制定工程排险方案提供相应的资料信息;在工程排险过程中,从堰塞湖的库区入流开始施工,对堰塞湖上游水位和库内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的监测,以此为施工的组织与调度提供相应的水情依据;在排险泄流过程中,全程监测该地区河流的水情变化情况,为启动和解决不同级别灾害预 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在设计过程中,水文测验的应急监测方案应该和应急处置的总体安排相互协调,其观测采用的设备以及采取的技术手段必须要先进,其监测的方法应该安全、便捷且快速,下面文章就其设计原则进行简要地介绍:

(一)信息技术方法的及时且准确获取

堰塞湖的形成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现象,容易发生变化,要想及时了解和掌握其形成过程以及变化情况,就必须要及时获取准确的应急监测信息,这样才可有效分析堰塞湖崩决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崩决临灾方案,从而对其进行综合的治理。

为了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技术方式,除了要采取自动采集数据、遥感或者遥测等技术外,同时还应该采取人工数据采集的方法,结合现代信息的传输方式。就目前我国水文测验应急监测实际情况来看,其采用的方法主要还是以自动或者半自动远距离的监测方式为主。

(二)监测手段安全简便

在堰塞湖崩塌推积体中,其所含的粘粒相对比较少,主要是由巨石、碎石和块石所组成,其透水性比较好, 若采取常规检测方式,需人员到现场进行冒险作业,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监测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安全第一,把安全放在首位。第二,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采取简便的手段,充分考虑其操作的安全性与简便性,确保监测工作人员和被监测点之间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缩短监测人员在危险地带所停留的时间。为了监测到所需的数据和确保监测人员的安全,可采用远距离遥测的监测方式。第三,基于其技术的先进性,还应确保其技术的可操作性,加强不同监测方式之间的验证和比较,从而确保资料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第四,在监测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装备必须要和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程度相同步。

(三)监测信息应可构成完整的体系

由于水文监测区域的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其安全不能得以保障,因此对其监测信息应该力求精简,只需满足堰塞湖信息的需求即可。简而言之就是其监测必须要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不可盲目进行监测,确保其监测的信息可构成一个必需且完整的体系。

二、应急监测方案的具体设计

(一)技术方法

由于堰塞湖的测验条件较为恶劣,采取常规的监测手段无法满足其监测的需求,因此必须要采用新仪器、新技术以及新方法,这样才可收集到所需的水文信息。

1.现场的勘察

第一,地形的测量。其测量重要包括陆上地形和水下地形,计算堰塞湖前水面至坝顶的高度、堰塞湖的回水长度、平均水深以及水面的平均宽度等。

第二,测量断面。调查堰塞湖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的实际情况,测量上下游河段较为典型的断面,掌握临近河段区域的具体情况,以此为监测站点的设置提供相应的资料。

第三,监测流量和流速。实测溢流口的深度与宽度,及时掌握堰塞湖进出流量,同时还要进行水位与需水量的测量。此外,在堰塞湖的区域内,还应该采集相应的泥沙样本,对其物质组成进行分析。

2.定点监测

在堰塞湖的上游区域、坝体区域以及下游区域各自设置相应的水文站网,采取定点监测方式,进行动态的水文监测,收集相关的监测信息,掌握这些区域的水位变化情况。通常情况下,应急监测站点均设置于峡谷地段,其生活条件和交通条件均不是很好,监测人员很难驻站进行监测,针对这一问题,其水文监测方式可采取遥测或者巡测的方式。另外,影响堰塞湖发生变化的关键位置为堰塞湖的上游、中游以及下游,因此在这些地方应设置相应的动态监视影像,全程动态监视其水文变化情况、地形地貌变化情况以及溢流状况等。

(二)监测手段

第一,地表地形。由于堰塞湖的形成较为突然,再加上其水流不断作用,随时都可能发生溃坝。因此,在监测中,在确保人和测点之间的安全距离足够的条件下,可采用免棱镜全站仪与GIS系统来测量地表地形。

第二,滑坡体积。按照滑坡体下游两岸实际地形,测量河底宽与坡比,按照露出水面的部分坡比来推算滑坡体迎水面地形数据,其背水面地形数据可通过实测得到, 最后利用GIS软件将滑坡体的体积计算出来。

第三,在设计水文测验应急监测方案时,还应注意其采用的主要技术设备,除了计算机与回深仪等一些常用的技术装备以外,同时还应该采用升学多普勒流速仪、免棱镜全站仪、GPS以及手持式的雷达电波流速仪等。

第四,水位的监测可通过压力水位计与雷达水位计来执行,雨量的采集则用翻斗式的雨量计,这些信息的采集均应该用自动遥测。此外,数据的传输可利用公共网络或者专用网络来实施,分析处理并存贮这些采集的数据,及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相关的灾害处理部门。

(三)信息的汇集和处理

在堰塞湖的处置指挥中心,应该建立两个以上的地面水文测验应急监测信息接收的处理中心,利用卫星通讯或者GPS来接收其监测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接收视频监视的数据,分析处理接收到的监测信息与视频监视数据,分析崩塌推积体和山体的稳定性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堰塞发生崩决所造成的影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等,以此为具体处理堰塞湖所采取的措施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撑。

(四)质量和安全的管理

在监测过程中,还应注意其质量的管理和安全的管理,其质量管理可采取“三检制”,在作业过程中,加大对现场的检查,抽检作业过程,从而确保其监测成果质量。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制定详实的安全保障措施,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监测人员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水文测验应急监测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设计水文测验应急监测方案,不仅可为灾害的处理提供相应的资料,同时还能为以后的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孝军.堰塞湖水文应急监测方案的设计[J].水利水文自动化,2010,(1):1-5.

[2] 王雄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探讨[J].水文,2009,29(6):84-86.

[3] 牛最荣.建设水文应急监测队伍提高水文应急监测能力——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水文应急监测思考[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46(12):8-9,14.

[4] 刘伟,王吉星,王少华等.水文浮标站应急监测装置设计与开发[J].水利信息化,2013,(2):29-32.

篇6

关键词:基坑,变形监测,水平位移监测,沉降观测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地下工程和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各种深基坑开挖的深度和规模也越来越大。国内因地下工程或挖掘深基坑而造成的塌陷事件屡见不鲜。为加强对地下工程和深基坑安全监测,实现地下工程和深基坑监测工作的动态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降低工程的造价,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变形监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基坑变形监测的内容:

基坑开挖施工的基本特点是先变形,后支撑。在进行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都与围护结构、土移等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就是基坑开挖中经常运用的时空效应规律,做好监测工作可以可靠而合理地利用土体自身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控制土移的潜力,从而达到保护环境、最大限度保护相关方面利益的目的。

根据本工程的要求、周围环境、基坑本身的特点及相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测点布置主要选择在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布点,拟设置的监测项目如下:

1、基坑顶部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2、支护结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3、深层水平位移

4、管网变形监测

5、道路变形监测

6、建筑物沉降监测

7、锚杆拉力监测

(二)基坑变形监测方法:

1.监测点的布设

(1)基坑顶部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点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共用一个标志,也可分别布设。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超过20m。测点利用长8公分带帽钢钉直接布置在新浇筑的围护墙顶部,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本项目拟布设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各16个,编号PD1~PD16。

(2)支护结构水平、竖向位移监测点

支护结构竖向位移监测点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可共用一个标志,也可分别布设。监测点应沿布设在支护结构中部、阳角处;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超过20m。测点利用长8公分带帽钢钉直接布置在新浇筑的支护结构上,并测得稳定的初始值。本项目拟布设垂直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各8个,编号Z1~Z8。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

根据《基坑支护方案》的要求,本工程共布设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6点,编号S1-S6。

(4)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

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点埋设于周边建筑物上,采用植入铸铁标志方式。本项目拟布设监测点40点,编号CJ1~CJ40。

2.监测初始值测定

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间隔一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过2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布设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

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监测初始值测定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

3.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

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

4.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原理如图所示。在受施工影响较小的场地处埋设工作基点A、B、O,并使OA和OB分别大致平行于基坑的两边(对于基坑外形不规则的情况,使OA和OB分别与基坑主要边长大致平行/垂直即可)。设O点自由坐标为(1000,1000),并设OA为X轴反向。在O点设工作基点,并摆设全站仪,测量B点坐标作为检核。在待测点上安装反射棱镜,使用OA作为基线,使用全站仪的坐标测量模式直接测定各变形监测点位的坐标,并与初始值对比,作为该变形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精度为1mm。

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三)基坑变形监测周期:

1.监测周期

本方案基坑监测从围护结构施工开始,至基坑侧壁回填土完工结束,预计监测工期约为4个月。

2.监测频率

本工程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其他类似工程的经验,监测频率拟遵从如下规定:

(1)开挖深度小于5m时,1次/2d;

(2)开挖深度在5-10m时,1次/1d;

(3)开挖深度大于10m时,2次/d;

(4)当垫层、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7天内,所有测量项目均为1次/2d;

(5)当垫层、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7-14天,所有测量项目均为1次/3d;

(6)当垫层、底板防水施工完成后14-28天内,所有测量项目均为1次/5d;

(7)当垫层、底板防水施工完成28天后,所有测量项目均为1次/10d;

(8)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

(9)监测数据有突变时,应增加监测频率,甚至连续观测;

(10)各监测项目的开展、监测范围的扩展,随基坑施工进度不断推进;

(11)基坑侧壁回填土完工,监测工作结束。

(四)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连续3天超过报警值的一半;

3、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4、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5、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6、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7、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

8、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9、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10、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四)监测数据处理及信息反馈

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处理。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经过专用软件处理,自动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及其它有关方面。

现场监测工程师分析当天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当天提交。如果监测结果超过设计的警戒值应立即向建设方、总包方、监理方发出警报,提请有关部门关注,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措施。同时根据相关单位要求提供监测阶段报告,并附带变化曲线汇总图;监测工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

参考文献:

[1]吴志连 浅谈对基坑变形监测 科技信息 2010(22)

[2]岳建平,田林亚等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年6月1日)

篇7

关键词:典型年 宽深比 垂线流速分布形式参数 流量监测方案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Flow Monitoring Scheme

by Velocity Instrument Method

LI Wei-hua

(Tangqin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 Survey Bureau of

Hebei Province,Hebei,Tangshan 063000)

Abstract: Determination of flow monitoring scheme is the necessary basic work fo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discharge measurement in hydrometric station specification and the main technical provisions for making survey station project description related to hydrologic part. Determining reasonable flow monitoring scheme can assure single time flow test precision.It can ensure that the single time flow test measurement error is no more than permissible error.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frequency calculation runoff for ages, by dates of measured flow and measured water level test results in Yakou Hydrologic Station in 1984 to 2007 year. It obtains corresponding typical years, abundance、level and low water year, and then acquires corresponding water levels. On that basis we can ensure the flow monitoring scheme in tall、level and low water by breadth depth ratio and generalized vertic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form parameters in sections.

Keywords: typical year; breadth depth ratio; vertic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form parameters; flow monitoring scheme.

0引言

流量监测方案是指测站在日常水文测验中,依据高、中、低水分级控制次洪水流量过程的监测技术手段。采用流量监测方案测得的与某一水位级对应的瞬时流量,可消除因水位涨落变化急剧而导致的较大流量测验误差。因此对于我省山溪性河流的水文测站,制定流量监测方案尤为重要。下面以崖口水文站为例,仅对流速议法流量监测方案的分析和确定进行介绍。

1 崖口站概况

1.1设站情况

崖口水文站始建于1953年,原唐山专署水利局设立。1963年归属河北省水利厅。地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柴家湾子村,地理位置为东经118°17′00″, 北纬40°02′50″。位于潮白蓟运河流域蓟运河水系还乡河上游,集水面积199km2,设站高程为假定基面高程。测站管理类别为省级一般站,测站级别为小河站,流量测验精度为三类精度水文站。

1.2河流及流域情况

还乡河古称更水,又名巨梁河。发源于迁西县新集镇以南泉庄村。流经夹河、新庄子,在唐山市丰润区柴家湾子村以上纳入小草河,1984年在小草河上游建成跨流域引水工程(引滦入还)渠道入口。测站下游河道纳入牵马岭沟,五凤头纳铁厂小河,在偏峪进入邱庄水库。水库以下在七树庄纳沙河,往下进入玉田境内,于蛮子营东北纳沙流河,在北单庄东北流入宁河县境。东南流经李茂庄、张凤庄、于富利村南注入津唐运河,经阎庄汇注蓟运河。还乡河全长约200km,流域面积1386 km2。主河道长15km,河道纵坡5‰,流域平均宽度10km。流域上游植被一般,洪水时暴涨暴落,属于山溪性河流。

1.3测验河段及断面情况

测验河段顺直达300m,梯形河槽,两岸为石砌护坡。中高水时主槽宽分别为37m和47m。河床质为沙卵石,冲淤变化不大。引滦入还渠口置基上250m,与主河道右岸相接。基下110m处建有水泥桥一座。下游约500m左岸有牵马岭沟水流汇入。基下测验河段固有天然形成的弯道控制,因此水位~流量关系稳定,符合单一曲线法整编定线精度要求[1],则该站历年均采用单一曲线法进行水文资料整编。

1.4测验设施情况

流量测验设施为电动单缆悬杆吊箱,1964年建成,位于基本水尺断面。左右岸主索跨度262m。设计最大测洪能力1500m3/s,实测最大流速3.41m/s, 最大水深4.67m,最大流量882m3/s,该站流速测验常年采用流速仪法;水位观测设施为直立木质水尺,人工观测水位,实测最高水位85.69m。

2 流速仪法流量监测方案分析与确定[2]

2.1水位级划分分析计算

水位级划分分析方法采用典型年法,分析资料系列采用该站1984年到2007年计24年的实测流量和水位资料,据此进行水位级划分。

2.1.1 统计计算汛期1984年至2007年(6~9月)径流量,并进行频率计算,计算成果见表1。

根据频率设计成果,分别选取与频率10%、50%、90%对应的汛期径流量的相应年份1993、2003、1987年,作为丰、平、枯水典型年。

2.1.2利用上述分析方法分别统计丰、平、枯三个典型年的汛期(6~9月)逐日平均水位,然后进行频率计算。分别选取与频率10%、50%、90%相对应的水位 81.40m、80.50m、80.30m作为高、中、低水位。依据高、中、低水位,该站水情特征划分如下4个时期:

高水期 ≥81.40m>中水期≥80.50m>低水期≥80.30m>枯水期。

2.1.3水位分级合理性分析

统计三个典型年各水位期(高、中、低、枯水)出现的天数,统计结果为丰水年1993年高水期天数24天,平水2003年中水期65天,枯水1987年枯水期214天。其中丰水年高水期占近一个月左右,枯水期一个半月左右,其余时间为中、低水;平水年全年大部分时间为中、低水;枯水年没有出现高水,全年1/3的时间为中、低水,2/3时间为枯水,这反映了我省山区河流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高水期短,中、低水期长的特点,所以水位分级是合理的。

2.2宽深比分析计算

根据该站在基本水尺断面实测的高、中、低水各次流量,统计相应的水面宽( )、平均水水深( ),然后建立宽深比( ~ )关系图,见图2。

图2基本水尺断面 ~ 关系图

经分析计算得出各水位期 参数值,高水期 为:23.2~200;中水期 为:37.5~72;低水期 为:72~140。

2.3断面概化垂线流速分布形式参数 分析计算

根据该站高、中、低水次流量均在基本水尺断面施测,故此分别计算基本水尺断面高水期、中水期和低水期断面平均流速。

2.3.1高水期 关系计算

统计1993、1994年基本水尺断面一点法实测次流量相应水位(81.40~85.70m)和断面平均流速,见表2。

经统计计算得出实测断面平均流速均值 =1.30 m/s,据此数据查《河流流量测验规范》附表4.5, =0.153。

2.3.2中水期 关系计算

采用上述关系计算方法,统计1993、2003年基本水尺断面一点法实测次流量相应水位(80.50~81.40m)和断面平均流速。计算得出实测断面平均流速均值 =0.69m/s,据此数据查《河流流量测验规范》附表4.5, =0.184。

2.3.3低水期 关系计算

统计1987、2007年基本水尺断面一点法实测次流量相应水位(80.30~80.50m)和断面平均流速。计算得出实测断面平均流速均值 =0.23m/s,据此数据查《河流流量测验规范》附表4.5, =0.196。

2.4测流方案的确定

2.4.1高水期

据高水期宽深比23.2≤ ≤200 和断面概化垂线流速分布形式参数 =0.153,查《河流流量测验规范》附表4.11-1,选定高水期流量监测方案为:m=10,P=1,t=60,其单次流量的总随机不确定度X′Q=4.6,系统误差UQ=-0.8。

2.4.2中水期

据中水期宽深比37.5≤ ≤72 和断面概化垂线流速分布形式参数 =0.184,查《河流流量测验规范》附表4.11-3,选定中水期流量监测方案为:m=10,P=1,t=60,其单次流量的总随机不确定度X′Q=6.1,系统误差UQ=-2.5。

2.4.3低水期

据低水期宽深比72≤ ≤140 和断面概化垂线流速分布形式参数 =0.196,查《河流流量测验规范》附表4.11-6,选定低水期流量监测方案为:m=10,P=1,t=60,其单次流量的总随机不确定度X′Q=7.7,系统误差UQ=-3.0。

3结论

篇8

关键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应急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frequ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mergency requirements, our staff have to speed up the emergency ability.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by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emergency monitoring and on-site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ccurs, briefly describes the emergency monitoring points in the face of the sudd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opin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emergency monitor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事件回顾及案例分析

1.1 突发事件起因

大沙河起源于山西省,途径保定阜平县城,终点为河北省的王快水库,主流全长227 公里,流域内均为山区,河流沿线有多条国道和省道贯穿,来往运输原煤、石油化工产品的重型车辆密集,2006 年至2010 年间就曾发生过多起由于交通事故导致运输品泄漏从而污染河流事件。其中2006 年和2009 年的两次煤焦油泄漏事件最为典型,曾一度对下游饮用水源地造成严重威胁。

2009 年6 月20 日7 时40 分,一辆装有34 吨煤焦油的罐车运输途中,在山西省灵丘县108 国道独峪乡木须台村大东湾处发生侧翻,部分煤焦油泄入三楼河中(大沙河支流)。事发地点距离保定市阜平县界约10km。

1.2 应急监测启动程序

2009 年事故发生后,山西省灵丘县政府将情况向河北省阜平县政府进行了通报。阜平县政府接报后,立即启动了应急程序:首先派出环保监察人员沿沙河向上游查看,掌握污染情况及发展态势,同时要求县环保监测站进入备战状态,对监测仪器、化学试剂等进行检查和准备,另一方面报告市级政府及市级环保部门。市环保局接报后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由副局长组织带领监察部门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成立应急监测指挥中心,监测部门由总工和监测技术人员组成应急监测小组,与县级环保监测站电话沟通,第一时间指导应急监测的准备工作,同时与应急监测指挥中心联系。根据掌握的污染情况,讨论制定最佳应急监测方案及污染控制措施。

1.3 应急监测方案及应急监测的开展

由应急监测指挥中心反馈的信息分析:由于事发现场与保定阜平县交界处约10km,距阜平县城约90km,距离较远,泄漏物较少,并且事发后及时对事故现场污染物进行了控制,再加之上游河段的流量较小,因此未发现大量污染物进入保定阜平县境内。根据第一时间采集的水质样品监测结果制定了第一监测方案,如下表。

应急监测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点)获取足够有代表性的所需信息,同时须考虑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吴王口是保定境内距离事发点最近的上游断面,砂窝、阜平大桥均为国控常规监测断面,在当时发生交通事故,上游路段车辆拥堵无法及时到达事发点进行采样的情况下,以这三个断面作为目前监测重点对了解保定市入境水质,阜平县城饮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泄漏物为煤焦油,挥发酚为特征污染物之一,高锰酸盐指数是反应水质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指标,故确定监测项目为挥发酚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分析方法分别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和酸性高锰酸钾法[4],以上方法均为国标和行标,方法准确可靠。监测频次为一天四次,根据监测结果随时实施相应污染控制措施。

事发后24 小时内报出第一组监测数据。挥发酚均未检出,高锰酸盐指数达到河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至21日早6时保定境内水体尚未受到污染。

在确定控制段面水质未受到污染的情况下首要任务为掌握目前污染带前锋位置,故制定第二阶段监测方案,将监测重点向上游接近事故点方向转移,如下表

确定的五个断面为独峪乡木须台村大东湾(事故发生点下游0.2km)、三楼(事故发生点下游1.5km)、牛帮口电站(事故发生点下游5km)、花塔(事故发生点下游7km)、不老台(事故发生点下游10km,入保定断面)、吴王口(事故发生点下游15km)。监测频次为每两小时一次,以重点掌握污染程度及污染带移动速度。

在未发现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仍采用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监测因子。21 日18 时报出的监测结果显示山西境内主要断面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并且保定市入境断面“不老台”点位主要污染物挥发酚浓度也超标,下游断面“吴王口”未检出。确定了污染带前锋已进入保定市境内,到达不老台断面。

针对目前掌握的水体受污染程度及污染带移动速度,为了全面了解阜平县城下游水体情况,确保下游饮用水源地安全,制定了第三步监测方案,将监测断面扩延至阜平县下游直至王快水库入库口。监测断面详见下图。

21 日夜至22 日凌晨5 时30 分监测数据显示“阜平大桥”以上“不老台”、“砂窝”、“百亩台”、“大柳树”断面挥发酚均有检出并超标。阜平大桥及下游断面均未检出。高锰酸盐指数均达标。根据数据判断:污染带已到达阜平县城上游约10km 的大柳树断面,阜平县城境内水质尚未受到污染,但已面临危险,当前监测重点应放在阜平大桥及下游各断面,因此将阜平大桥断面作为重点监测断面以外,加大了下游断面的监测频次,监测频次定为每天4 次。同时对上游及山西境内点位降低监测频次以提高工作效率。

图1 阜平沙河应急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

22 日早6 时至下午14 时,连续12 小时监测结果显示阜平大桥及下游断面挥发酚均未检出,高锰酸盐指数达标,上游断面挥发酚仍有检出,高锰酸盐指数均达标。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与前一天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水质明显好转。到22 日下午16 时,由于下游断面均无检出,且上游断面污染物浓度出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监测方案,将监测断面定为:“不老台”、“大柳树”、“阜平大桥”和“王快水库五丈湾”,将入境断面、县城控制断面及王快水库控制断面作为监测的重点,监测频次定为每天1 次,并针对突况决定若出现超标将频次提高至每天4 次。到24 日中午12 时,监测数据显示4 个断面主要污染物挥发酚均未检出,高锰酸盐指数均达标。

1.4 应急监测终止

24 日晚间,在连续48 小时监测数据显示水质达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且上游事故点处理完毕情况下,2009 年6 月山西灵丘县煤焦油污染大沙河事件应急监测程序终止。

2、经验总结

2.1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对于河流污染应急监测来说,最重要的是快速准确的掌握河流受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以便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准确信息,从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降低污染危害。所以确定监测方案时既要符合监测规范,又要考虑可操作性和时效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2009 年大沙河应急监测时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河流水质情况,首先确定了吴王口、砂窝、阜平大桥三个断面,在确认主要控制断面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再对上游较远的事发点及其他上游断面进行监测。当发现污染物前锋到达位置及掌握水体受污染程度后,及时对下游水体进行了全面监测。2006 年污染严重挥发酚最高浓度达3.02 毫克/ 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三类标准限值600 倍,监测断面的布设以捕捉污染带前锋抵达时间、峰值及出现时间、尾部通过时间为监控重点,故监测断面和频次也进行了多次的调整。

2009 年污染程度较轻,仅采用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作为监测因子,2006 年监测初始为了及时掌握情况仅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情况稳定后对方案进行调整增加了多环芳烃、苯系物和石油类的监测,以全面掌握污染情况。2009 年仅对地表水进行监测,2006 年由于大量煤焦油泄漏河中,河水严重污染,监测后期事态得到控制后,将监测方案调整,对受污染河流周边村的地下水和事故现场土壤进行了采样监测。

提高监测人员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时调整监测方案,既保证了对控制断面水质的及时有效控制,也有利于对整个水体情况的全面掌握。同时在水质稳定情况下及时制定应急监测终止计划,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后及时实施。

2.2 根据污染程度采取相应污染控制措施,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

2006年与2009年两次环境污染程度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工作重点不同。2006年事件发生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大量污染物向下游漂移,造成大范围污染,这种情况下工作重点在于防止污染物的继续扩散,故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污染控制方面,包括筑坝拦截、建临时收集池进行引流,铺设活性炭吸附等各项措施,最终污染得到控制。2009 年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由于泄漏量较小,河流流量小,在事发点采用了围挡的方法进行封堵,简单易行,避免了大范围污染,减少了经济损失。污染物没有大范围扩散,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监测断面的观测、样品采集和样品分析方面,采样人员增加,做到所有断面同时采样,及时分析,为数据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2.3 及时上报数据

应急监测过程要对数据及时整理上报管理部门。数据是决策的有力支持,只有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才能为正确有效的应急处置提供实施依据。监测数据及时公开透明对解除多方顾虑,避免造成恐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宁,边归国.我国环境应急监测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环境监测.2007,23(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