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问卷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2-07-01 13:07: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问卷设计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问卷设计论文

篇1

1.设计特点

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存在投资大、周期长、行业规范严格、建设要求高等特点,项目设计以工艺专业为龙头,涉及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热机、智能化等若干专业,公用配套包括道路、通信、水、电、气(真空、压空)、汽、除尘、除异味、风力输送等等,专业交叉广,综合管线复杂,同时由于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往往是当地政府重点项目,对项目的进度要求高,从而对项目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证项目的建设水平,做好设计工作是关键。

2.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发现设计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忽视需求业主不重视前期的需求设计阶段,在编制设计任务书、需求报告时,往往以项目人员为主,真正的使用方和管理方参与较少,或仅仅是形式上参与,参与深度有限,这就导致要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需求,从而增加投资,影响进度,要么就只能服从项目建设成果,不能实现真正的业主意志,从而造成项目增值有限。

(2)概算不准确在初步设计阶段,业主介入较少,需求不够全面,更多的设备选型、技术方案由设计院完成,且深度有限,同时设计院往往是专业设计人员和经济人员分离,重技术轻经济,存在漏项、分项工程概算不准确等问题,导致后期施工图预算、工程实际投资难以控制。

(3)设计质量不高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按专业分头设计,设计院及业主方缺少总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各专业之间漏项、重项、碰撞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设计进度要求紧,部分工程图纸深度不够,造成招标不准确,后期变更多,不利于项目进度和投资的控制。

(4)出图无序、速度慢初步设计深度不够,大量的选型、方案比较等工作集中在施工图阶段,业主决策流程过长,导致施工图进展缓慢。同时业主方与设计院缺少对项目的整体策划,不能将项目的整体实施计划与设计进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导致设计院只注重自身设计工作的完成,而业主方标段划分、采购计划制定不够及时、合理,导致出图与项目实施无法实现有效衔接。

(5)沟通协调量大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设计模式一般为由一家主体设计单位为设计总包单位,同时将玻璃幕墙、网架工程、二次装修、园林景观等专业设计进行分包,造成接口难以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晰等问题,业主要承担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上述问题既相对有独特性,又相互交叉,究其原因是由业主方和设计方共同造成,但是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业主方的要求、标准、设计准则、设计管理人员的经验能力,最终体现出来的是业主方的设计管理能力不足。

二、设计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贵州中烟公司同步开展三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对公司的项目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资金投入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项目建设完成既要进一步提高和确立公司的技术优势,又要规范严格,控制质量、进度和投资,因此公司决定采用“公司集中设计、卷烟厂属地实施”的模式,公司层面集中各种优势资源,着重抓好设计工作。

1.建立高效组织架构

设计阶段的项目管理类型一般有三种:完全业主自管形式,委托项目管理形式(全委托和部分委托),业主自管与委托管理相结合。因为贵州中烟十一五完成了贵阳、毕节两个卷烟厂的建设项目,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经验,因此决定采用完全业主自管形式。在很多研究中认为,项目设计阶段应采用矩阵式架构,有利于高效开展工作。但结合中烟公司的实际管理模式,本研究认为,在设计阶段应采用职能式架构进行设计管理(如下图所示),主要原因是设计院是按专业开展设计,而公司各职能部门相对来说也是按一定的专业进行划分,这样有利于专业沟通和提高效率,各专业之间的协调、碰撞及时汇总到总协调部门,由其负责协调解决,如遇重大问题可及时报公司决策机构及时决策,这种模式既保证了设计的专业性,又保证了其系统性和整体性。另外,还同步制定了《各部门与设计院对接机制》,明确了对接流程,决策权限及具体负责人员,确保了沟通及决策的顺畅性。

2.采用设计总包模式

本次设计采用总包模式,将主体设计及专项设计均纳入了合同范围,大大减少了业主的沟通协调工作量和合同管理工作。同时将工程量清单及拦标价纳入设计单位工作内容,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设计和投资控制。引入三维设计技术,实现施工图纸三维验证、安装优化及施工模拟等,减少错缺碰漏现象的发生,提高项目建设水平。此外,还加强了对设计合同的管理,约定了详细的罚责条款,提高了对设计院的把控能力。

3.注重需求设计

需求设计包括使用需求、方案的技术要求、企业的管理需求等。本研究采用上图中的组织架构,就是要公司各部门充分参与设计,表达其使用和管理需求,由公司层面各管理部门集公司优势资源,来实现公司的整体战略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保证需求既能满足公司现有的需求,又能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项目设计启动前,统一筹划,理清各专业有哪些重要方案,请各部门以课题形式提前开展调研,在设计过程中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方案,这样既发挥了设计院的技术优势,又真正能实现业主的相关需求。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如涉及到重大技术方案、三新技术应用等问题,请外部专家参与论证,保证方案经济可行,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4.追求概算控制精准化

研究表明工程95%的投资在设计阶段确定,而且基于项目实施全过程,随着项目的推进,节约成本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反之实施变更成本却越来越高,因此设计阶段是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以初步设计概算为抓手,进行投资控制的研究。项目一启动初步设计,就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对项目投资估算进行分解,并要求设计院原则上按照分解后的估算开展初步设计工作,始终贯彻投资控制的意识,将设计人员与经济人员紧密结合,过程中通过确定主要设备选型、装修风格水平、大宗材料档次等,不断调整和细化,确保初设概算既能尽量准确,建设内容及档次也能满足业主需求。同时随着项目的深入,将概算分解到各标段,对各标段的施工图预算和拦标价进行控制,然后再延伸到项目施工阶段的变更控制,直至项目建设完成,保证了投资控制的延伸性和基础的一致性。

5.加强设计审核

设计文件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内容,以业主的自身能力很难对全部的设计质量进行把控,因此需借助外部力量对设计质量进行把控。一是采用第三方审核机制,聘请第三方设计院及造价公司对初步设计文本(图纸)和初设概算分别进行审核,提高初步设计质量。二是施工图阶段采用专题审核机制,针对业主关心的技术方案(如新能源应用、绿色工房等)组织专题审核,必要时请外部专家参与,保证每项方案切实可行。

6.注重进度管理系统化

针对进度管理,设计院和业主因工作任务不同,设计院更多关注的是其专业设计进度安排,而业主更多关注的是业主介入的节点和工作内容。因而在进行业主方进度管理策划时,要求设计院项目人员参与业主方设计项目管理工作,以业主方项目管理为范畴,分别明确了业主、设计院的职责、任务及进度要求,制定切实可性的设计网络计划。在考虑设计进度的同时,应从项目实施整体的角度,考虑项目的标段划分,设备采购等计划安排,并与设计进度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进度计划,保证设计能够满足项目的整体进度要求。

三、结语

篇2

现采用套芯棒卷圆工艺加工搭扣铰链,这种工艺方案加工的搭扣铰链内孔圆度较高,精度容易达到要求。它的成型工艺过程为,其中一道预弯和二道预弯又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路线:图4b、5b所示为第二种工艺路线。两种工艺路线均能使卷圆后搭扣铰链达到尺寸精度要求。但第一种预弯工艺中的二道预弯模具凹模用Φ30+0.1mm内圆弧定位,定位不够准确,定位部分结构比较薄弱,且填料和取件均不方便。而第二种预弯工艺路线,从始至终都用Φ5mm外圆及相关平面定位,定位更可靠,各模具零件结构强度较好,更可贵的是每一工序步骤均采用弹压的压料方式,有效的防止了工件在预弯过程种的滑动,避免了定位不准的不利因素,且更容易填料及取件。因此本文采用第二种预弯工艺路线。

2模具设计要点

2.1工件展开尺寸计算

搭扣铰链展开长度尺寸确定后,接着就可以进行落料模具的设计了。由于制件内孔与外形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要求高,故落料模采用倒装复合模结构,对落料模的设计在此就不过多的赘述。

2.2预弯模设计

根据以上展开尺寸确定第一道预弯工序关键尺寸为45.28mm,只有保证了这一关键尺寸,才能给二道预弯及套芯棒卷圆提供可靠的定位基准,为此一道预弯、二道预弯均设计了弹压及弹顶机构,一道预弯模、二道预弯模结构。二道预弯后制件,套芯棒卷圆模具结构如图9所示。落料制件和预弯制件放入各工序凹模时,定位各面不应有间隙,应确保凹模定位面与制件相关面成H7/f6配制。由于二道预弯工序后制件端部80°部分的圆弧容易打滑、不易成型,同时也影响定位尺寸的准确性,故将二道预弯模具凹模的圆弧中心向里偏移了0.4mm,同时采用弹压的压料方式,从而可以使局部挤压实现顺利成型的目的。

2.3套芯棒卷圆模设计

为确保Φ30+0.1mm孔的精度需用套芯棒卷圆的模具结构。模具设计要点为:①芯棒直径是制件直径的上限,即Φ3.1mm;②芯棒的动作是卷圆前插入预弯制件,卷圆成型后顺利退出;③预弯制件放入卷圆模内,定位要可靠同时需采用弹性压料板压紧;④凸模下行需定位准确,避免制件水平方向滑动,故采用弹性顶板机构。

3套芯棒卷圆模具工作过程

模具工作过程是将二道预弯成型制件放入凹模14内,紧靠凹模定位各面,接着把芯棒插入二道预弯制件及芯棒定位支架内。机床下行时,压料板11在弹簧9的作用下将制件压紧。机床继续下行,凹模14与凸模将制件压弯成型。机床上行至安全位置后,用夹子取出制件,将芯棒17硬性拔出。然后进行下一循环的卷圆成型。为调整卷圆尺寸精度,在调整凸模下压冲程时,应采用弹性顶板结构,这一结构有利于避免凸模水平方向移动或窜动。

4结语

篇3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捐赠文化;建设方略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19-02

近年来,国家不时会面临大的自然灾害,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等,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在面对灾难时各方的表现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企业捐赠就是备受关注的一方。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正确的捐赠理念引导,未必会产生好的效果。企业捐赠应该成为一种文化,以健康的捐赠理念为指导,形成一种浓厚文化的氛围,捐赠不再是被迫的行为,而成为观念中理所应当的事,这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正向能量。

一、企业捐赠的社会责任与捐赠文化

企业为什么要捐赠?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是受到法律监督的行为。企业捐赠行为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必然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企业捐赠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它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的统一体,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1]

捐赠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道德上的自愿性责任,如增进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慈善责任等。”[2]中国企业捐赠问题被广泛关注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国家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整个社会都积极的捐资捐物来帮助灾区的人们度过难关,其中企业作为一种集体力量,尤其是大型企业能够捐出的物资数目是非常可观的,企业此时的捐赠行为和对于捐赠理念的认识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显性表现。

(二)企业捐赠与捐赠文化的关系

“捐赠文化是慈善捐赠行为得以实施的内在动力,也是衡量一个民族道德水准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中国文化自古就有乐善好施、扶困济贫的传统美德,在长期的捐赠行为中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企业捐赠是捐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现代意义的企业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家庭手工业和商铺等商业形式,它们在国家面临灾难时通常都会布衣施粥、向国家提供财政支持等,这就是企业捐赠最早的形式。所以企业捐赠自古就是捐赠文化的中坚力量,尤其是蓬勃发展的现代企业,已经成为握有社会财富的最大群体,必然要为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捐赠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日益深厚,为企业捐赠文化的形成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导向,企业捐赠文化的形成和不断进步也必然会促进我国捐赠文化的整体进步。

二、企业捐赠中的文化误区

目前,我国企业捐赠文化尚未成型,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出现了一些误区,这使得企业捐赠行为未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阻碍了企业捐赠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捐赠中经济利益至上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观越来越成为主流,财富的多少已成为衡量一切的最重要的尺度。企业是以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组织,但在捐赠行为上并非全部如此,但有的个别企业确是遵循了经济利益至上的原则。对于企业捐多捐少,我们是不应苛责的,逼迫企业多捐赠就成为道德胁迫行为。但是,企业的盈利是从广大消费者中获得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捐赠的钱物是消费者提供的,其中甚至包括受灾的人们,尤其是暴利行业或者效益非常好的企业。

苹果公司和诺基亚公司在今年雅安地震中的捐款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苹果2012年在中国销售1100亿,捐了5000万,诺基亚2012年在中国销售了240亿,捐了100万。人们没有苛责诺基亚,因为近几年诺基亚处于亏损状态,人们反而敬佩其坚持捐款。反之,苹果公司在中国的盈利非常可观,因此其捐款的数额人们不满意。显然,苹果公司在对雅安地震捐款的行为上是以其经济利益至上为原则的,这不利于我国良好的企业捐赠文化的形成。

(二)企业捐赠中的道德胁迫现象

“道德胁迫是一方以道德名义迫使另一方做与道德相关之事。道德胁迫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对他人的人格、名誉、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某种负面的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公众言说对其进行强有力的比对。”[4]“道德胁迫”的现象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捐赠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1.公众利用舆论迫使企业捐赠

企业捐赠与否,捐赠多少也许会受到公众的舆论谴责和压迫,尤其是知名企业。这些被关注的捐赠企业会因捐款少或捐赠动作迟缓轻易被舆论攻击,那些潜在的捐款企业也会背负道德压力,将捐赠这样一个自发的爱心行为蒙上了一层阴影。

2.企业捐赠理念陈旧,缺乏健康的企业捐赠文化

现代企业捐赠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影响,其捐赠理念多为被动。改革开放以后新兴的企业仍然认为发展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迫于舆论或者政府号召的压力,把政府募捐看作是行政摊派。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未能为企业形成一个健康的捐赠文化氛围,行政摊派的概念成为捐赠文化的重要词汇,企业也因此形成了被动捐赠的理念。

(三)企业捐赠钱物的去向不透明、管理不完善

由于企业捐赠的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募捐和政府号召,企业的捐赠活动比较被动,因而缺乏对于自身捐赠整体规划的重视,不注重捐赠资金的来源、管理、去向,导致管理不善,未能达到捐赠的最好效果。我国现代企业捐赠的过程中多数是针对某一特殊事件单独进行捐赠决策的情况,缺少系统的处理流程和财物决策机制,往往个人的主观意志占主导地位。企业没有明确的捐赠计划、捐赠目标,不重视所捐赠项目的执行情况,认为只要把钱捐出去获得了名声就可以了,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捐赠的巨额财物去向不明确,不能保证其全部用于援助的人群和项目,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企业捐赠的有效性无法保证。

三、企业捐赠文化的建设方略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对内形成向心力和约束力,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

(一)树立“仁者爱人”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正确的理念的树立,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在。“仁者爱人”,就是要去爱别人、帮助别人、体恤别人。天灾人祸不可避免,受灾的不仅是人的身体、倒塌的房屋、损失的财产,还有遭受重创的心灵和精神。企业的捐赠和援助,也不仅是提供财物,更是给灾民送去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在艰难面前感受到爱和希望。企业捐赠要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或者迫于舆论压力,而是能够切实感受灾区人们的痛苦,急他们之所急,给他们之所需。企业应将“仁者爱人”作为企业捐赠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企业成员心中种下一粒慈善的种子,最终使企业和整个社会都会受益。

(二)建立捐款的透明公开机制,重视传统信任文化

信任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的产物。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要赢得是“人心”,也就是消费者的信任。重视传统信任文化的作用,把企业捐赠变成一种文化,通过积极正确的捐赠行为,重获企业内外的信任,使得企业更健康的发展。

建立捐款的透明公开机制,从制度和管理上重视企业捐赠,也是重塑企业形象,获得公众信任的重要方法。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捐赠的所有事宜,包括企业捐赠目标的确立、决策过程民主性、财务决策机制的完善、捐赠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等等。企业要重视捐赠资金的来源,制定合乎企业现状的捐赠计划。对外的信息公布要简洁、易懂、明确,便于公众理解监督,达到双赢的效果。注重事后评价,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追踪善款所资助项目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最终目标是使善款发挥最大的救助作用。人们对于明确可以把握的事物容易产生信任感,明确的制度和机制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利于信任度的增加,信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良好的企业捐赠文化营造是有利的。

(三)借鉴犹太人捐赠思想,促进责任向义务转化

1.宣扬慈善文化

慈善行为自古就有,这是基于向善之心而出现的行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即是一种典型的慈善文化。“慈善具有两层含义:一是爱全人类,这种爱通过个人的善举或通过捐献钱物来促进人类的福利,提高生活质量;二是指通过捐赠、提供服务或其他志愿活动来减轻人类的痛苦和灾难,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的活动。”[5]在企业中宣扬慈善文化,引导每一个员工的向善之心,从而聚集成一股强大的慈善力量,把捐赠行为这个慈善的显性方式融合成一种文化的力量,从而形成企业的捐赠文化。

2.追求公义是核心理念,强化捐赠的社会义务

犹太人将慈善行为变成了一种传统和习惯,追求公义,是他们捐赠思想的核心,这对企业建立捐赠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犹太人捐赠思想的形成最初是由于,后来变成一种民族的共识。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要捐赠,资助比自己贫穷的人,这是一种义务,而非是出自同情,是更高层次的慈善文化。“犹太人捐赠观的基础和提出主要不是出于‘爱’的思想而是出于‘义务’的观念,出于一种道德的无上命令。不管其个人是否‘喜欢’或者‘爱’受施者(有财产者即可以说是富人),都有义务为减轻穷人因贫穷造成的不幸或痛苦而实施救助。而这种救助已经超越通过税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觉捐赠的方式实现的。”[6]

总之,捐赠行为应该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对企业和社会起到正向作用。营造健康浓厚的企业捐赠文化的目的,就是要让捐赠在文化的熏染下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理所当然要做的事。不是出于俯视的同情,不是由于被迫,而是出于爱,大难有大爱,将其看作自己的义务,营造以“仁者爱人”为理念的企业捐赠慈善文化。将捐赠变成一种文化,重视信任的力量,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会对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代富.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J].现代法学,2001,(3).

[2]王玲.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性质、特征和内容[J].法学家,2006,(1).

[3]宋传文.我国捐赠文化的缺失及成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4]张北坪.困境与出路:反思慈善捐赠活动中的“道德胁迫”现象[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篇4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生 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实证研究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毕业论文的撰写不仅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巩固大学四年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利于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毕业论文写作不但具有本科教学中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用,同时也是衡量和检验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2012年3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强化育人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然而,近年来,各高校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下滑,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这一现状,笔者以本校英语专业2012级和2013级部分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来分析探讨本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并拟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对比研究

1.问卷设计。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在开展问卷调查之前,笔者所在课题小组成员对我校外语学院2012级论文指导教师(43名)开展访谈,并对指导教师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记录。基于前期的理论综述和指导教师反馈,本组成员将问卷调查设计为29个问题,其中前27个问题为选择题,后两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问卷调查的内容涵盖了论文撰写前的准备阶段,论文撰写过程阶段以及论文撰写后的评价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每个阶段涵盖不同的侧重点。论文撰写前,着重了解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了解学生选题出现的困难以及学生对于论文指导教师的评价。论文撰写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学生论文撰写中的难点,主要存在于论文撰写时间、论文文献查找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三个方面。论文撰写后,着重了解学生对于论文的答辩管理评价、论文的评定管理评价以及论文的质量管理评价三个方面。

2.问卷实施。本问卷设计完成之后,本课题组5名指导教师首先抽取各自指导论文的2012级学生共计80进行了问卷调查,于答辩结束之后开展了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发下问卷调查8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本课题组成员针对问卷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学生对于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相统一;(3)增加指导教师修改论文次数;(4)适当延长论文撰写时间;(5)提高文献查找能力;(6)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7)加强答辩过程的过程管理;(8)规范论文评定标准;(9)加强论文的质量管理。本课题组成员一致在2013级的论文指导工作中坚持这九项措施,在2013级的论文指导工作中严格要求。随后本组成员收集各自指导论文的2013级学生共计80进行了问卷调查,发下问卷调查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随后开展了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分别形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

3.问卷调查结果和讨论;经过两次的问卷调查和统计,本组成员获得了数据,并对此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表1和表2收集的是论文撰写前学生准备撰写论文的数据对比。表1数据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对论文的重要性要明显提高,这组数据说明加强论文重要性教育是必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才能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2数据显示出实验组比对照组在选题与教师一研究方向一致性有所提高,这也与本组指导教师在选题阶段与学生加强沟通有直接的关系。说明学生论文选题受指导教师影响较大。学生选题与教师的研究方向一致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发挥自身专L,利于论文指导工作的展开。

表3至表6收集的是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撰写时间,修改次数以及学生存在主要的困难的数据对比。以上数据显示实验组教师修改学生论文次数明显高于实验组,这个结果在另外一项问题(你对你的指导教师是否满意)中也得到数据支持,学生对于教师的论文修改次数的提高有积极的评价。同时实验组比对照组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普遍长1到2周,该数据对比使老师在实验组加强论文指导和监督的结果,同时也是实验组学生重视论文撰写的体现。对于学生论文撰写中出现的困难,表5体现的论文撰写中查找文献途径受限,该数据对比表明实验组的上网查阅文献比例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完全不查阅文献的情况没有出现。反映出本组指导教师在实验组学生中加强文献检索指导,学生网上检索文献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表6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论文撰写中,语言组织一直是难点。不少学生习惯用翻译软件组织语言,致使全篇论文中式英语随处可见。该数据说明语言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语言基础决定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指导教师的指导并无直接关联。

表6至表9收集的为论文撰写后学生对相关的评价数据对比。以上数据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对答辩过程、论文评定和论文质量管理方面的评价明显提高,说明本组指导教师对实验组的论文答辩、评定、管理三方面的改进与优化提高了学生对以上三项的结果评定。因此,规范论文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评价和管理体系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结论

通过对我院2012级和2013级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分三个阶段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表明提高论文质量必须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加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二是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保障教师的论文指导时间。三是管理层要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监控,规范毕业论文评价和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问卷调查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由于问卷调查样本不够大,被调查者人数有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本研究的实证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穆风英.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和与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4):138-142.

[3]杨宇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和反思[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8-112.

[4]张奕,王健.构建多维化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9):71-72.

[5]张春芳.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篇5

一、问卷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不可否认,大众化背景下的中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确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的问题,论文的质量有明显的下滑趋势。2007年12月,《中国青年报》组织了一次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在2243名受访者中,71.3%的人认为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42.5%的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应取消。[1]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2]

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区域的劣势和办学经验的不足,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师资力量偏低,条件保障有限,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面临更大的困难,存在更多的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的成果是比较丰富的,但从某一层次或某一类型的角度对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见。尽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诸多共性,但其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因此,我们把研究的对象定格为地方高校。准确说是地方普通高校,不含地方重点高校。考虑到对象的同质性和研究的可操作性,我们又将研究范围锁定在传统的“文学类”本科专业,包括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类、艺术类等专业。

为此,我们设计了“地方高校‘文学类’学士学位论文写作问卷调查”,在孝感学院和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两所地方院校展开调查,涉及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对外汉语、广播电视新闻学、英语、法语、美术学、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音乐学等十个本科专业。涵盖了这两所地方高校现有毕业生的所有“文学类”本科专业。

本次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毕业论文存废的调查”,设计了“您觉得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否有必要?”、“有学者提出本科学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建议取消毕业论文写作,您认为呢?”二是“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调查”,共设计了“您认为在论文写作前是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论文指导课?”、“您真正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累计多长?”等7个问题。三是“关于毕业论文指导的调查”,设计了“您认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指导几位同学比较合适?”、“您愿意选择哪一种类型的老师指导自己的论文?”等 6个问题。四是“关于论文质量的调查”,也设计了 “您在写毕业设计(创作)或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您对您的毕业论文的期望值是什么?”6个问题。

二、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2011年5、6月份,我们在孝感学院和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文学类”专业开展调查,利用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进行的间隙进行问卷,共发下问卷750余份,收回574份,回收率76.5%。在回收的问卷中,孝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11份,孝感学院外国孝感学院语学院159份,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102份,孝感学院音乐学院79份。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123份。

在第一部分“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调查”中,尽管社会上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轰轰烈烈,沸沸扬扬,但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还是表现出应有的冷静和理智。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否必要?”的调查中,认为“没有必要”、“有必要”、“可有可无”的分别占12.89%、73%、14.11%;在“有学者提出本科学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建议取消毕业论文写作,您的观点是( )”问卷中,认为“没有必要应该取消”、“不应该取消”、“无所谓”的分别占21.25%、63.59%、15.1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认识到本科毕业论文的价值和重要性,认为应该保留毕业论文的声音还是比较强烈的,但不可否认,认为毕业论文没必要、无所谓、应该取消的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在“有些艺术类专业坚持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并举,您认为( )”的调查中,认为“应该”、“可根据专业和学生实际任选其一”、“无所谓”分别占18.64%、72.82%、8.54%。

在第二部分“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调查”中,有78.28%的学生学习过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有81.6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开设专门的论文指导课程。在“何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论文选题何时确定”的调查中,回答“第七学期”的分别为64.98%、64.57%,回答“第八学期”的也占17.68%、11.87%。而在“第七学期”以前的仅占20%左右。在“真正用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的调查中,回答“半月以内”、“一个月左右”、“一学期左右”、“ 一年左右”的分别为14.36%、50.26%、31.87%、3.5%,这充分说明,学生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这在音乐学专业表现更加突出,在79份问卷中,半月以内完成的31人,一个月左右完成有33人,分别占39.24%、41.77%。

在第三部分“关于毕业论文指导的调查”中,在“是否认为学生与论文指导老师之间应双向选择”的问卷中,认为“是”的为80.28%,说明学生还是相当认可实行双向选择的;在涉及指导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数量多少为宜时,74.96%认为“5位以下”, 22.43%认为“6-10位”,仅有2.61%认同“11-15位”。在“愿意选择哪一种类型的老师指导自己的论文”的问卷中,选择“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严格管理型”、“学术水平高、指导能力强、严格但不乏亲和力型”的分别占26.75%、66.61%,而选择“比较放任松散管理型”的仅为6.64%,这说明学生还是愿意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指导,但最受欢迎的是水平高能力强、管理严格由尊重学生的指导教师。在问及“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指导教师给予的帮助”时,80.8%的学生认为是“大”;在调查指导老师是否认真负责时,81.8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指导教师是“认真负责、有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这两项调查说明“文学类”专业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是认可的,这也透露出地方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总体面是好的,是有责任心和责任感的。

在第四个方面“关于论文质量的调查”中,认为院系毕业论文管理“严格而应该”、“不严格”、“一般”分别为59.69%、7.85%、32.46%,这说明院系毕业论文管理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严格管理的只占60%。在问及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期望时,回答“能及格就行”、“真正反映大学四年的学习水平”、“希望达到优秀论文” 分别为26.31%、53.31%、20.38%,说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期待是正常和正态的。在问卷中令人堪忧的是论文质量,在调查学生的写作态度,认为“比较认真”、“不认真”的分别为61.89%、14.34%,认为“认真”的只占23.79%;在问到是否存在抄袭时,认为“严重”、“一般”分别为16.26%、65.21%,而认为“不严重”只有18. 53%;这从侧面说明,本科毕业论文中相当多的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还是有问题的,也存在着较严重的抄袭现象。在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在“您在写毕业设计(创作)或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的问卷中,有39.77%的人认为“面临就业压力,无心写作”,15.14%的人认为“不知如何写作”,19.46%的认为“考研、实习与毕业论文相冲突”,9.15%的认为“找不到所需资料”。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认为“就业、考研、实习”是毕业论文写作中遇到最大困难的达59.23%,这说明就业、考研、实习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当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碰到的最大难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保障就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建议和对策

通过以上“地方高校‘文学类’学士学位论文写作问卷调查”的分析,尽管我们只选取了2所学校,但这2所学校分别是地方高校二类本科和独立学院性质三类本科院校,目前,中国地方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主要也是由这两类构成,窥斑见豹,从中不难看到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些成绩和不足。

从以上的数据和分析可以看出,地方普通高校“文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层面而言,总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因此,只有创新机制,注重改革,加强引导,才能改变现状,保证质量。

首先是开好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从问卷结果分析,地方普通高校相当一部分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也有些专业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在问卷中有21.72%的学生没有学习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即便是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专业,大多在6-7学期,时间偏晚。为了提高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水平,我建议都必须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纳入正常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而且最好在第5学期前完成。而且,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必须完成三项任务:让学生了解本科毕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价值,消除在毕业论文上存在的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让学生熟悉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构成,了解各环节的内涵和要求,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其次,要加大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力度。针对地方普通高校“文学类”本科专业的实际,对现行的毕业论文进行大胆改革。

一是对艺术类专业实行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表演)任选其一。由于新世纪持续高温的“艺考热”,导致了地方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比较而言,艺术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偏弱,物质保障也相对困难,加之艺术生的文化素养偏低,要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创作)两线作战,其困难可想而知。还有艺术类专业传统的“重技轻文”,学生普遍选择以牺牲毕业论文而保全毕业设计(创作)。因此,为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或创作)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建议艺术类专业改变目前普遍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创作)并举的局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其一。

二是形成本科毕业论文的替代机制。设计科研学分替代毕业论文,学生在专业方面取得重大成绩的,可以用专业方面的成果代替毕业论文,如语言文学类专业的文学创作、翻译,音乐舞蹈类专业的艺术表演,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各类新闻报道,还有学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等。达到规定的科研积分的学生,毕业论文经批准可以免做。

再次,化解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实习之间的矛盾,为毕业论文提供必要的时间保证。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就业对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影响巨大,而考研和实习也对毕业论文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主要是由于这四项工作在时间上高度重合,其重要性上各不相同:就业是大学生的终极目标,考研是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手段,毕业论文和实习是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影响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和拿学位的关键性因子。从目前的实际看,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大多集中在毕业年级,而考研和就业也贯穿这一年的始终,复习备考――考试――面试――录取环环相扣,而准备就业材料――跑人才招聘会――面试――试用――上班也是不断循环。加之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四综合症”,因此,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方面的精力投入是相当有限的,论文时间难以保证,论文质量自然受到严重的影响。

本科毕业论文与就业、考研、实习的冲突由来已久,它是地方普通高校面临的一个难题。虽然这一问题早已显现,但长期以来未得到根本解决。有些专业尽管也采取了一些应对之策,但限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矛盾。从目前的现状分析,化解这一矛盾无外乎朝着两个不同的向度发展:一是如前所述的改革,改变毕业论文的现有模式,以改革促发展;一是将毕业论文提前至第6学期进行,实行“错峰”,提前尽管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但可以基本上消除现行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加强管理,注重引导,实行奖惩并举。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下滑,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和指导教师等方面的原因外,管理的不科学不到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子。要改变地方普通高校的现状,要解决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扭转论文下滑的趋势,就必须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性化,为毕业论文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是加强管理的科学性。要改革以往管理中不合时宜的政策,管理中心要下移,要赋予教学院系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要实行分级管理,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和监督,院系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和推动,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形成上下齐动,共同推进的局面。

篇6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研究能力;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2)06-0117-06

一、引言

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和弊端屡屡被曝光,饱受诟病。学界就此也有许多研究。少数观点主张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更多的关注和研究集中在如何改进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方面。总结回顾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笔者发现,就本科毕业论文阶段工作本身思考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观点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从本科阶段教育全程来考虑问题。如朱劲松和陈欣提出毕业论文不仅是对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全面考核,又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以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1]。蒋亦华认为,毕业论文是对我国本科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的表现维度[2]。乔瑜和李康主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锻炼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尽量运用启发式、探讨式、辩论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和积极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较高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尽可能地在中期测评或者课程考核中较多使用论文写作的考核方式,及早开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开展研究或参与教师从事的课题研究,尽早参与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来[3],等等。

笔者一贯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是对本科阶段教育质量的一种综合性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就意味着本科教育质量不高;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途径,应当是全面改进本科教学工作[4]。从这个角度讲,多数研究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相对而言,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是此方面已有研究的一个缺憾。由于缺少数据支持,有关的研究结论还不足以令人十分信服。鉴于此,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同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研究假设,并设计问卷收集第一手数据,用数据分析来验证相关的假设,支撑研究结论。

二、问卷设计和样本

1.问卷设计

问卷主要基于下列研究假设设计:

第一,本科生研究能力低下,难以按规定的标准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工作。

第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或未得到有效落实,导致学生研究能力低下。

第三,包括教学、考试等环节在内的本科教育模式存在问题,不重视研究性、探索式教学与学习,影响到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第四,本科阶段缺少学术研究氛围,对学生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不利。

第五,毕业论文工作期间,受学生心态不稳、写作时间不足、学校资源不足和导师指导不利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问卷第一部分包括性别、年级、专业门类、学校类型等4个问题,作为分类变量使用;第二部分拟了解评价被调查者的研究能力,分为5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4个问题;第三部分旨在调查分析影响研究能力的因素,分为4个维度,每个维度也各含4个问题;第四部分设4个问题,由正在撰写毕业论文的应届毕业生回答,了解对论文写作条件的评价信息。

第二、三、四部分共40个问题均采用李克特七级累加量表方式提问,被调查者根据符合自己情况的程度打分。最不符合自己情况的记1分,最符合自己情况的记7分。其中有些问题的提问不完全属于询问主观态度,还包含了行为结果,如“我曾经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或曾尝试投稿”,对此本文也采用了由被调查者评分的方式,原因在于笔者想了解被调查者“做这件事(如)的意向强度”信息。相应地,对这类问题做数据分析时,笔者也不使用绝对的表述方法,而采用“认可”、“倾向于”和“不认可”这样的表述。其中,本文将得6分或7分的结果判定为“认可”或“倾向于”某种说法或结论,而将得1分或2分判定为“不认可”某种说法或结论。即:“认可”、“倾向于”等同于得高分,“不认可”等同于得低分。

40个问题中有24个为正向问题,16个为反向问题,在数据录入时做了分数转换调整。

分数汇总后,研究能力各维度和合计得分越高,表明被调查者的研究能力越高、信心越足;影响因素各维度和合计得分越高,表明该维度或全部维度对研究能力的正向影响越强。由于量表的7级计分方法在分析表述时不够方便,为此,本文分析时将量表的7级制得分转换为百分制得分。

问卷初稿曾做过小规模试验性调查,经过分析和修订后用于正式调查。

2.样本

本次调查采取派调查员到有关高校校园或自习室,随机发放并现场回收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涉及辽宁省的8所高校,其中包括1所985院校,1所211院校,6所普通高校,共发放并收回问卷1 465份。对收回的问卷做了可靠性分析和筛选,凡校验问题得分结果明显矛盾的问卷均予以剔除,最终保留并用于分析的问卷为1 251份。

该1 251份问卷构成一个样本。基本结构是:

第一,性别结构:女生占53.6%,略多于男生。

第二,专业类别结构:共涵盖了11个专业门类。占被调查者总数比重较大的为经济学(16.1%)、法学(5.4%)、文学(4.1%)、理学(12.5%)、工学(40.3%)和管理学(16.8%)等6个门类,哲学、历史学、教育学、农学和医学等5个门类被调查者数量较少。为防止造成分析偏差,在进行专业门类分析时未包括后者。

第三,年级结构:调查表共设了5个年级选项,除正常的1至4年级外,针对个别专业或试验班有5年学制的情况,另设了一个“其他年级”选项。各年级被调查者人数结构为:1年级21.6%、2年级34.6%、3年级32.3%、4年级和其他年级11.5%。

第四,学校类型结构:普通高校、“211”院校、“985”院校(虽亦属“211”院校,但分列)被调查者占总体比重分别为70.3%、14.1%和15.6%。

受条件限制,本次调查所形成的样本不是随机样本。但从高校类型、专业门类等方面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这个样本的分析可以大致折射出辽宁高校本科生总体的一般情况。

通过信度分析,笔者认为本次调查的信度处于可以接受的水平。研究能力合计(含20个问题)的α信度系数为0.859,其下各维度(各含4个问题)最高为0.734,最低为0.350;影响因素合计(含16个问题)的α信度系数为0.667,其下各维度(各含4个问题)最高为0.673,最低为0.398。

三、样本数据汇总及描述

篇7

首先,设计调查问卷,通过QQ发给三位已完成论文的学生,后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问卷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论文已完成的对象;另一种是针对论文未完成者。问卷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基本情况:性别、论文方向、职业、英语基础、教材难度等;

2.原因分析:论文顺利或不顺利完成之因素;

3.对指导教师和学校的建议。接着对英语本科专业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学生的QQ群给40多个学生的QQ信箱发电子邮件,并在群里公布调查信息。虽然这种联系方式相当方便,但是及时作出反馈的只有15位学生。通过再次的邮件催促,且对没反应的同学进行电话联系,联络上了五位,有两位的电话已不在使用中,最终得到了40名学生的电子文档问卷反馈,其中论文完成者22人,论文未完成者18人。针对问卷的反馈,本人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为了弥补问卷的不足,采用了个体访谈调查方式,访谈了多位论文未完成者,更深一步地了解到所存在的问题。

二、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项目设计的调查结果

(一)调查人数

问卷调查中的22位论文完成者绝大多数都是2010年以后完成的毕业论文,教育方向7人,占32%;商务方向16人,占72%。其中一人完成了教育方向,后又选了商务方向。18位未完成者中教育方向有8人,占44%,商务方向10人,占56%。在论文完成者中,商务项目设计完成者居多,约相当于教学项目设计的两倍。在未完成者里,教学项目设计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商务项目设计操作性强,贴近生活,项目还可以虚拟,英文报告的字数要求也相对少适合各种职业的学生,不管是教师行业还是企事业单位。而教学项目设计专业性较强,要求对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出具体的设计,这对非从事英语教学的学生来说,操作起来很难。特别是实施部分,需要实施对象,不能虚拟,因为需要提供课堂录音和学生日记等附件。论文完成者里,7人教育方向有5位是中小学英语教师;而18位论文未完成者当中,只有2位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二)英语水平自评情况

两类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好的比例差不多,分别为18.2%和16.7%。但认为自己水平差的学生在完成者和未完成者的比例分别为4.5%和16.7%,相比之下未完成者中的差生数量明显增加。

(三)学员对项目设计教材的学习情况

在论文完成者里,项目设计教材看得懂的学生比例为54.5%。其实,教材看得懂就显示了他们自己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学生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好的学员数只有18.2%,这两个数字的对照说明论文完成者对英语水平的自评显得较为谦虚。但是在论文未完成者中,教材没全懂又没认真看的学生比例却占到了38.9%。如果英语基础好,又愿意花时间去读懂英文教材,就十分清楚自己该如何选题,项目设计过程的开展也不成问题。而对那些没看或没看懂教材的学生来说,项目设计的启动与开展则存在着困难与障碍。看不懂教材与英语基础差有一定关联,如果学员自己不努力,就根本无从下手。

(四)项目设计顺利与难于顺利完成的原因

成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依次是指导老师负责、自己努力、专科阶段的英语基础、工作需要、学历或学位提升需要、班主任尽职、同学帮助以及毕业时间长短。最重要的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老师问题,二是自身的努力与自己的英语基础。根据论文未完成者的分析,他们的论文难于顺利完成则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依次是缺乏毅力、论文与本职工作无关、工作忙、专科毕业时间太长、同学之间没联系、专业阶段的英语基础薄弱、学历或学位提升需求。显然,缺乏毅力这个主观因素是造成项目设计顺利与不顺利完成的最重要原因。论文完成者把指导教师的负责摆到了第一位,强调指导教师的重要性。而论文未完成者把论文与本职工作无关这客观因素与缺乏毅力这主观因素并列为第一位原因。因为成人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而项目设计的开展需要持续的一段时间(前后至少三个月),所以工作忙无法挤出时间也是造成他们不能顺利完成的一个客观因素。因为项目设计的阶段报告都要求用英文书写,如果英语基础薄弱,就严重阻碍了他们论文的按时顺利完成。

(五)论文能否检测本科学业

虽然论文没法按时完成,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英语本科的项目设计能够检测到自己的本科学业。论文从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写作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对语言和结构的组织,对本科学习的专业知识做全面的回顾和检测。论文是本科学业的书面汇报形式,它能够合理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如何运用到实际当中。通过论文的准备和提交可以巩固基础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并运用于实践当中。教育方向的学生认为教学项目设计是对所从事工作的理论总结和提升,同时亦对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商务方向学生认为是商务项目设计与专业贴近,涉及许多商务英语知识,用到很多专业术语及描述,很多课程均被应用其中。但是在论文未完成者里,27.8%人认为不能检测到自己的本科学业。原因是论文与学习并无多少相关,是否本人完成仍需考量;专业课学好也不代表能写好论文;工作后精力有限,无法专心写论文。这也表达出他们无法完成毕业论文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六)与指导教师交流的最佳方式

大多数学员喜欢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至少一次以上,特别是开题部分,然后分阶段进行QQ或邮件或电话交流。所以,指导教师应该鼓励学员与自己见面交流,无论自己多忙碌,都要挤点时间与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之后结合其它远程交流的方式继续跟踪指导。

三、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项目设计的调查结论

论文的撰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与精力。调查研究表明,论文的按时顺利完成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努力。自觉性强的学生较容易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即使自身工作繁忙、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也能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做。当然,如果英语基础好,完成这个项目设计相对得心应手,也较轻松。个别学员虽然课程学得好,但对论文这个环节则是一拖再拖。有的学员则是课程都学过了还来听课,但到了论文这个阶段就停滞不前。原因是他们感觉不再学知识了,也不再接到准考证的通知来参加期末考试了。同时因为没有学历或学位提升的需要,他们很难自觉地去完成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有的学员到了最后期限都不着急来找指导教师。如何督促、激发自觉性差的学员继续完成论文是一门技巧。经过访谈了解到发短信和发邮件根本没有任何作用,起不到催促学员完成毕业论文的作用。而打电话则是催促他们完成毕业论文的最佳方式,能够激起他们行动起来。本次问卷调查的电话催促已经激起两位同学开始启动教学项目设计。教育方向还有十三位学员未完成,他们几乎都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这点严重阻碍了他们论文的顺利开展。原因有几点:一是与他们所从事的行业没有任何相关性,激不起他们做论文的欲望。二是他们根本没有教学经验,听了指导老师的论文过程介绍还是云里雾里,不知从何入手,开题对他们特别难。三是他们也没有教学的对象,所以到第四阶段的实施部分因为没有教学实施的学生对象就进行不下去。这是目前妨碍英语毕业论文进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只好降低教学实施对象人数的要求。他们还可以自己组成一个小班级作为教学项目设计的实施对象。商务方向大约还有40位学生,做起来倒不存在上述那些困难。因为商务项目设计运用范围较广,可以运用于教学、外贸等行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找现实生活自己比较熟悉的项目,无需实施对象,做起来相对容易。只要学员挤出时间,用心点,完成一个较满意的商务项目应该是不难的。

四、思考与建议

总体来说,专科阶段英语基础越好的学生越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好英语基础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前提,特别是英语写作水平。那些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对老师都较满意,认为他们都很负责任,对学校也没有特别的要求。部分学生则对指导教师提出一些要求与建议,归纳如下:

1.开设论文辅导课,让同学们更加清楚论文的操作与流程。

2.安排一些时间让老师和同学聚在一起讨论,有助于大家开拓思维。

3.组织论文分析会,对优秀论文范本进行现场分析和指导。

4.组织论文批改课,让同学们互相讨论,边探讨边修改。

5.多联系学生,督促与监督他们论文完成的情况。

6.在专业领域的造诣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课程要求的变化有新的提升。虽然针对每一年级都开过论文开题辅导课,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来参加。所以,每学期还是十分有必要由专业主任或课程负责教师开设一次论文开题辅导课,由管理员通知到每一位学员,这样就可以激发和启发他们及时行动起来。同时,还可以腾出一些时间让学员共同讨论交流,相互学习,拓展思路。虽然论文分析、讨论、批改课,操作起来略为困难,因为项目设计都是分阶段完成的,而每个同学的进展速度都不太一样,但是这些方法完全可以运用到写作课程上,这样就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加强学员的写作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为最终的论文撰写打好基础。学员因为忙于生活与工作不会主动联系老师和同学们,管理员和指导者就要主动打电话,经常联系学员,使他们感觉有亲近感,才能激活他们完成论文的积极性与迫切性。指导教师应该坚持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灵活的指导方式与方法。同时,他们对学校也提出如下建议:

1.希望教育方向的能转商务方向,教学项目设计改为商务项目设计,以更实际有用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

2.以学生的需要为本,以实用为本开设课程,应更贴近日常工作需求及应用。课程还是偏少,特别是关于实用商务类。希望能与更多的院校合作,开设多样化课程。

3.每节课的辅导内容都能通过演播室录制和在线BBS结合得更加完善,让无法及时来校上课的同学不落下课程,让远程教育更加贴切。

篇8

[关键词]高校师生 本科 毕业设计(论文)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051-03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教育部于2004年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然而,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扩招带来的资源紧张和管理难度的不断增大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1]同时,论文购买、、伪造数据等问题的曝光,以及学士论文抄袭剽窃[2]等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使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作用受到社会质疑。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各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作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主体的高校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和行为将直接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江苏高校师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行为和需求,为加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文章以江苏省普通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为问卷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3月~5月先后在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工学院、常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以及南京市大学生招聘会现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师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上的时间精力投入、沟通交流、认知态度,以及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条件保障等。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3.2%;理工类、经管类、文史法哲教育类、农林医药类学生分别占46.1%、34.1%、11.7%和5.9%,艺体等其他类别学生较少。运用SPSS建数据库,对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认知、行为与需求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在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工学院和江苏大学对教师进行实地访谈,共访谈教师17人,其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6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人;受访教师的专业类别主要为理工类和经管类。

二、主要结果

(一)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态度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60.9%的调查对象认为本科最后一年最重要的事情是实习或找工作,其次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复习考研,这分别占18.5%和17.5%,还有约3.1%的调查对象选择通过补考等其他事项。尽管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但调查对象中,74.1%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为无所谓和没必要的分别占15.2%和12.7%。在教师访谈中,教师普遍认为有必要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一位教师在访谈中说:“有必要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多一个教学工作流程。”

同时,问卷调查对象对毕业设计(论文)从选题到定稿的预期完成时间差异较大,平均值为64.2天,标准差为50.6天,预期时间分布为:1个月以内占37.4%,1~2个月占25.3%,2~3个月占16.4%,3个月及以上占20.9%。而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预期收获,巩固专业知识居首位,占71.8%,其次是训练科研能力,占51.0%,再次是提高写作水平,占49.9%,认为能增加交流能力、师生了解、团队合作和接触社会现实的比例在30%~40%之间,只有3.8%的人认为没有收获(详见图1)。

图1 大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预期收获

(二)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准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前期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积累的综合体现。在1183名调查对象中,16.3%的调查对象没有课程设计 / 论文写作经历,61.4%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过竞赛实践活动。在有前期课程设计 / 论文写作或竞赛实践活动经历的调查对象中,参与课程 / 竞赛训练次数不多(详见表1)。在日常学习中,只有25.8%的调查对象经常关注搜集相关学术论文资料,60.7%的调查对象偶尔关注,13.6%的调查对象几乎不关注或从没留意。调查还发现,41.9%的调查对象参加过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讲座 / 课程,其中,认为很有帮助、有帮助和有点帮助的比例分别为6.9%、27.8%和55.9%,只有9.4%的调查对象感觉说不清或没有帮助。

表1 调查对象参与课程 / 竞赛训练情况

(三)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情况

调查时,93.7%的调查对象已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确定方式以师生双向选择居多,占47.8%,其次是统一指定,再次分别是学生选教师和教师选学生,还有2.1%的学生不知道是如何确定的(详见图2)。指导教师的职称以高级职称居多,教授和副教授各占30.9%,讲师占30.7%,助教占0.7%,另有6.8%的学生不知道指导教师的职称。实地访谈结果表明,各高校、同一高校不同院系导师确定方式不同,有低年级就实行导师制的,有双向选择的,也有统一指定导师的。通常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项目的学生会继续跟着指导教师做毕业设计(论文)。

图2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确定方式

调查对象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导师指定和自身兴趣,两者分别占37.8%和36.0%,来自导师科研项目的占15.0%,来自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占6.4%,2.6%尚未确定,其余来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其他选题。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的沟通方式多样化,以当面指导为主,占69.7%,电话指导和网络信息比例相当,分别占31.4%和30.0%,尚有0.8%的调查对象未与指导教师联系过。访谈中,教师也表示:“与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有网上、信息、电话、QQ交流”。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从程序、选题、字数、格式、参考文献、外文翻译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要求。

(四)主要问题

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时间投入不足,这占调查总体的57.1%。其他突出问题有:不知如何写论文,占44.5%;外语翻译困难,占29.3%;自己重视不够,占24.6%;经费设备有限,占22.5%;缺乏教师指导,占20.7%;不知如何选题,占17.7%;抄袭/同学,占3.3%;其他的如专业知识不足等,占0.3%。对突出存在的时间投入不足、不知如何写论文两类问题深入分析表明,不同专业类别学生之间差异显著。理工类学生自认为时间投入不足的比例最大,文史法哲教育类学生次之;而农林医药类学生不知如何写论文的比例最大,文史法哲教育类学生次之(详见表2)。实地访谈结果表明,尽管多数高校明文规定每个教师最多带6~8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但有的院系由于师生比偏高,存在一个教师带20多名学生的情况,加之教师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繁忙,导致无暇顾及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访谈中,教师也多次提到“现在的学生不重视不努力,论文质量下去了,日常教学也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最主要取决于导师的责任心”。

表2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主要存在问题的列联分析

注:*表明在0.05显著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

(五)需求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最希望指导教师在研究方法、知识运用和创新思维三方面予以指导,选择比例分别为39.9%、38.0%和30.2%,而选择需要格式规范方面指导的比例仅为12.8%。实地访谈显示,教师最大的需求是学校优化管理、认定实践竞赛指导教师工作量、打通实践竞赛与毕业设计(论文)。目前,多数高校采用或即将采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上过程管理,但在网上提交材料的同时往往需要教师提交纸质材料,教师认为“系统、纸质材料都用,工作量大,没有体现优势”。有的高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或学科竞赛没有工作量,教师坦言“没有工作量,教师积极性不高”。同时,打通实践竞赛与毕业设计(论文),有利于学生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撰写高水平毕业设计(论文)。教师表示“有了前期投入,后期好做多了”。

三、结论与建议

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工作,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本次研究中高校师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认知、行为、存在问题与需求,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教育,深化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尽管74.1%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但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列为大四学年最重要的事情,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只要一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由此造成大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而相关研究表明,整个过程没有三四个月踏踏实实地工作,很难做出高水平的毕业设计(论文)。[3]因此,学校、教师要加强教育,使大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处理好实习/找工作、考研和毕业设计(论文)三者间的关系,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必要的时间精力投入。

第二,夯实基础,强化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理论与实践能力。

一方面,有41.9%的调查对象参加过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讲座 / 课程,且九成以上的参与者认为指导讲座 / 课程对毕业论文(设计)有帮助;另一方面,六成以上的学生没有参与过竞赛 / 实践活动,近两成的学生没有课程设计/论文写作经验,导致学生前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准备不充分,缺乏撰写高水平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借鉴基于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构建的本科毕业论文训练体系[4],建议高校将课程论文常态化、学年论文制度化。同时,打通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各类学科竞赛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关联,使毕业设计(论文)建立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第三,优化管理,发挥教师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引领与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条件和质量保证。[5]高校要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境,一方面加强师资力量,另一方面精简管理程序,减轻教师负担,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中。同时,应认定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竞赛活动的工作量和业绩,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此相应,教师应进一步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鼓励学生深入实地调研,开展原创性、应用型研究工作,在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积极主动发挥作用,根据不同专业类学生需求和各阶段工作特点,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水根.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6):78-79.

[2] 何方永.高校学士论文抄袭的原因与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1):68-70.

[3] 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11(11):56-5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