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01:04: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图书馆特殊人群,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当代高校图书馆功能变迁解读 当代图书馆界的革命 当代智慧图书馆的构建 医院图书馆的功能 简论图书馆功能的转变 浅论图书馆的功能改革 论图书馆的休闲功能 开掘图书馆的德育功能 论当代图书馆员信息素养的培养 对当代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的思考 论当代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 小议当代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浅谈当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当代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趋势 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拓展的设想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教育育人功能 论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功能分析初探 提高中学图书馆育人功能的措施 论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功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文献[9]1介绍了更多这方面的例子。 这些还远远不是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条件下图书馆所能开展的围绕知识的娱乐服务全部,甚至也还不是主要面貌,可以设想更高级、更全面、更有力的服务。以下提出笔者的一些设想。
3 面向特殊人群的娱乐功能
有些人具有特殊的知识性娱乐需求,或者具有特殊的知识性娱乐限制,作为一般个体,他们常常难于自己置备需要的知识性娱乐设备,为这些人群服务是当代图书馆的义务之一。
一个例子是艺术爱好者群体。他们一般不具有专业训练,难于用手工完成构思的艺术作品,但是借助于多媒体计算机,就可以进行艺术创作,只要你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计算机,它就会神奇地完成你的艺术构思,创造出出乎你想象的艺术成果。另一个例子是希望在家中(或本地的图书馆内)游览很远的风景名胜,参观很远的博物馆的人群。多媒体计算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还可以产生虚拟现实的效果,你想邀游太空或到火星上去看看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完全可以满足你的要求,你想体会一下某部科幻小说描写的情景吗?虚拟现实技术也会让你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又例如视力有缺陷的人群。他们在普通电视、计算机、手机上进行知识娱乐都有困难,需要特殊设计的知识娱乐媒体。这些媒体应该以音响为主,辅以专门面对弱视力的图像设备,并且经过图书馆链接大量的知识娱乐源文献。这样的装置完全靠这些人自己购买可能十分困难,需要公共图书馆提出要求,甚至自行设计,然后购置安装。视力有缺陷的人既可以在图书馆内使用这些设备,也可能在家中装置链接图书馆的特殊终端来使用。
4 面向弱势群体的娱乐功能
老年人是重要的弱势群体。老年人使用阅读的方法获取知识常常具有身体障碍、观念障碍、知识障碍、资金障碍等困难。农村和小城镇的老年人尤其如此。他们建议,对老年人应该提供免证、免费服务,在服务程序上给予优先,在借阅数量和时间上适当放宽;要营造美观、舒适的内部环境,并进行无障碍建筑建设;应提供老花镜、放大镜、朗读设备等辅助阅读设备;应增加图文本书籍的比例;要提供大字本、录音磁带和光盘、视频音像资料、电子书等多载体资源;要提供适于老年人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画面有声化、画面扩大化、有声输入、有声网页阅读、视频音频等软件;开展对面朗读、读书会、阅读竞赛、网络使用培训、阅读帮助等活动为老年人服务。
农民也是非常重要的弱势群体。农村的乡镇图书馆近年来才陆续建立,规模、设备都很局限。农民读者们的素质也普遍不高。根据泗阳县高渡乡万册图书馆读者类型的分析,该馆152名持证读者中,娱乐型读者148人,学习型读者12人,研究型读者一个没有。因此,胡玉岭和王前太在文献[12]中提出:娱乐功能已成为乡镇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实际上,比较城市中公共图书馆的寓教于乐的娱乐设施,乡镇图书馆的设施几乎还是空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即使是县级图书馆,也有类似情况。据(某个县级图书馆)调查,1396名的文艺书刊读者,在“阅读目的”栏中填写“文化娱乐”的有934人,填写“无目的”或“随意消遣”的有137人,这“无目的”或“随意消遗”其实也是“文化娱乐”,只不过并不怎么明确、积极罢了。这样,文化娱乐型读音占文艺书刊读者的76%。县级图书馆的寓教于乐娱乐设施同样也相当匮乏。
5 结语
笔者介绍了一些对当代图书馆娱乐功能的研究,提出一个观点,即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必须为娱乐型的多数读者服务,然而,不能把公益性的图书馆等同于电影院、音乐厅、网吧等商业机构。图书馆开展的娱乐活动必须围绕知识,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这4项主要社会职能服务。此后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图书馆的娱乐服务,特别是结合数字、网络媒体的娱乐服务,说明娱乐功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同时也强调这种重视还远远不够。本文的重点是讨论图书馆面向特殊人群(例如艺术爱好者群体或视力有缺陷的人群)以及面向弱势群体(例如老年人或农民)的娱乐功能,贡献了笔者的一些建议。作为抛砖引玉,笔者期盼着更多关于此主题的讨论。
参考文献:
【1】逯泉呈.我国图书馆文化娱乐职能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2,(2):137-139.
【2】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3】宓浩,刘迅,黄纯元.图书馆学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吴慰慈,董淼.图书馆学概论(修订本)【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5】杨婵.读者活动娱乐化趋向初探【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8,(1):40-43.
【6】王世伟.全球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理念与实践【A】.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编(汤江,王世伟主编).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发展报告【C】.科学出版社,2010:1-5.
【7】熊太纯.国外MALL图书馆建设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2,(11):69-72.
【8】陈天伦.对图书馆开展文化娱乐服务的新认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2):33-35.
【9】何亭.新媒体艺术与艺术大众化【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46-148.
【10】何亭.新媒体艺术传播与艺术发展的可持续性【J】.美与时代(上),2013,(6):11-14.
【11】肖雪,王子舟.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老年人阅读现状及调查【J】.图书・情报・知识,2009,(5):35―57,116.
关键词 日本 高校 图书馆 入馆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Japanese College Library Admission Education
LI Xuexia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Library, Xiaogan, Hubei 432000)
Abstract University library is a maj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rvice-oriented academic institution, whose main readership from students and staff. In order to enable the reader to the full and effective use of library resources, the admission of students into the school education, especially new students into the museum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job. Through holistic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 Japan into the museum education, we want to educate the country into the museum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niversity library education.
Key words Japan; college; library; admission education
1 日本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
在进入日本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探究之前,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何为入馆教育及其目的性。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主要以新入校的大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利用文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的教育。通过入馆教育帮助每一位入馆受教育者,都能了解文献信息知识、图书馆藏和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文献检索和利用的方式方法,增强用户利用文献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①入馆教育可使学生对图书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减少使用的盲目性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图书馆馆内自身的工作效率。
日本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发展几乎遍及全国,都道府县都设有图书馆。现在的日本公共图书馆在所有的一级行政机构即1 都、1 道、2 府、43 县的设置率为100%,共有2 951个,下属的市区设置率为98.2%。②伴随图书馆不断融入本国居民生活,所带来的便捷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文化整体的繁荣。日本高校图书馆因其社会化服务,以至利用群体要比国内的多很多,其入馆教育工作也更为复杂。从整体来看日本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入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日本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主要以纸质资料、影像资料、网络操作、实地参观实践四种形式进行入馆教育。其一在纸质资料这一环节,一般图书馆都会制作图案精美标语鲜明的图书馆阅读手册发放给每一位读者,同时还会在学校的多处放有这些宣传手册,且在宣传手册发放处配有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随时对想获取图书馆的相关信息的读者进行解答。另外,在影像资料的宣传中,主要是指通过类似多媒体课件或影像动画等视觉方式的传达。利用图书馆大厅内的显示屏,将图片图表或影像动画等连续的循环播放给读者,提示入馆教育的相关内容给读者。第三,网络操作环节,主要是指利用手机在移动版的图书馆网站上进行查找资料及了解图书馆相关内容和动态。富士山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9 月开发出i- mode 手机的书目查询(OPAC) 系统,是全日本第一个使用手机查询书目的高校图书馆。③这一方式对于学生了解图书馆相关信息更具便捷性,减少了学生来馆时间和场域的受限性。第四,参观实践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切身体会接触图书馆的各个部门相关工作内容。如: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带队参观图书馆图书的修补工作、参与书刊文献的采购会议等馆内具体的工作状态以及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利用电脑进行文献检索。
(2)入馆教育的互动式。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有效利用图书馆,师生间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互动的内容主要围绕关于具体文献资料的分类检索、安全事项进行交流。在文献资料的分类检索环节上,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有目的性的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主动而有效的运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可将在图书馆使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进行提问,老师给予详细讲解或演示性的解答。通过师生间这种问答式的互动,图书馆也可从中发现自身工作中的漏洞加以完善。师生互动的入馆教育除此之外,安全教育也非常重要。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安全意识很强。针对安全教育,老师会特别强调在图书馆,如遇到灾情发生时如何疏散和逃离,灾情过后又应如何自我进行调节等。
(3)入馆教育针对的特殊人群。特殊人群主要是指身体有残疾的人。日本高校图书馆对身体残疾的人群给予特殊的入馆教育。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把图书馆的概况、所有的工作流程及藏书布局等入馆教育的相关内容,录制成影像资料播放给他们观看,对于不便于观看的残疾人工作人员会认真细致的讲解给他们,如有需要影像资料还可免费赠送他们。对于特殊人群,图书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给予特殊的关怀,日本北海道大学附属图书馆就为身体残疾的人群提供了专用电梯、专用卫生间、专用电话、盲文提示牌、凹凸路面专用通道、专用的书桌等等专属特殊人群的服务。④
2 国内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
伴随国内高校新生不断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图书馆每年针对新生的入馆教育工作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入馆教育的量与质并非成正比。即:需要接受入馆教育的学生的不断增多并未伴随入馆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有甚者,由于工作量的繁多而将入馆教育简化之。国内大多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都极为相似,入馆教育时间短,形式单一且力度也不强,这对图书馆的自身工作及学生的有效利用都极为不利。国内入馆教育的对象仅限新生,且受教时间极为有限,多数高校只在新生入学的一两个月内便结束了。国内的入馆教育形式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首先,图书馆手册的使用发放及讲解。通常以院系及班级为单位,将纸质的图书馆手册发放给新生加以简单的讲解。少数高校图书馆虽已将传统的讲解变为了图片、视频及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这种改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解兴趣。但是在大多高校还是以传统单一的形式进行入馆教育,即报告形式的入馆教育。其次,图书馆对新生实施入馆参观学习。由于入馆教育时间短、学生多的情况,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主要选取学生代表进行入馆参观学习。入馆参观学习的学生,参观学习之后再将所学的内容转述给同班级学生,转述会造成入馆教育内容的遗漏,再加上无实物的讲解有效性不强,因此入馆教育这一模式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3 日本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对我国高校入馆教育的启示
日本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做得很深入细致,他们在为师生服务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影响力,自身得到了完善与改进。入馆教育使得读者与图书馆自身都受益颇丰。
通过对日本高校入馆教育的分析,以及国内高校入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1)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及使用方法细则的讲解,内容需要更加详细,方式需更加生动灵活。可像日本高校图书馆那样将入馆教育部分内容拍成影像资料,以减少学习记忆的枯燥乏味,提升学生对入馆教育学习的兴趣。如:可将整个图书馆的借还书文献流程拍成影像碟片,让学生进行观看学习。影像资料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学生在利用图书馆时经常犯的错误提示出来,并给予正确的示范,这样的入馆教育方式的运用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各个年级或院系还可以将入馆教育的影像资料,通过QQ、邮箱等方式以电子版的形式发送给每一位学生,以最快捷的方式将入馆教育在广大师生中传播开来。通过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入馆教育的工作量,而且可以一改走马观花似的入馆教育,实现入馆教育的最终目的。
(2)图书馆应经常性的开展文献的分类与文献检索课程,在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入馆教育这一项讲解属于缺失状态。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任何一个图书馆不论其书有多少,都必须对藏书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排架,以便读者有效、充分地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⑤当今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检索获取和利用馆内的信息资源,这是图书馆入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果学生对于文献的分类与检索有所了解,就可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图书馆的入馆教育的文献分类与检索课程的讲解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课程的具体设定要避免单一性和抽象性。课程最好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不同专业进行安排,最好以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讲解。入馆教育的这项内容在方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会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如可大大减少学生盲目来馆查找资料,所出现的文献大量串架现象。入馆教育既减轻了馆内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又减少了图书由于频繁抽出造成的磨损,有利于图书的管理。
(3)高校入馆教育时间的连续性。国内大多数高校入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较为集中,而入馆教育主要面向的是新入学的学生,由于他们刚刚进入到新环境,生活学习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因此很多的学生未能及时参加入馆教育。为了加强入馆教育的有效性,入馆教育时间的连续性是相当有必要的。入馆教育的相关课程可定期间断性的以报告的形式安排讲解,并将时间地点具体信息在学校的图书馆网站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听课的积极性,可在每次的报告中插入些影像资料。
4 结语
伴随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入馆教育需进一步的强化与深入。高校图书馆可以被看作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为了使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更加的便捷有效,入馆教育应成为高校现代化教育不容忽视的一部分。良好的入馆教育是有效利用馆内文献资料的关键,有助于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通过入馆教育,读者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建立文明的读书习惯,从而加强公共道德意识。入馆教育为广大师生对图书馆的使用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效率。
注释
①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87.
② 苏日娜.读解日本图书馆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162-164.
③ 孙晓瑜.漫谈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馆前教育.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90-92.
关键词:老年人;公共图书馆;社区
1 老年问题
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并且老龄化速度比较快。据有关部门估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调查显示,在老年人当中的85%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认知问题、消极情绪问题、自我观念问题、性格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生命发展问题。其中悲观心态、人格问题、被动应对、消极防御较为明显。”[1]
据2004年统计,过去10年里,德国老年犯罪率上升了28%;日本全国犯罪率整体下降的情况下老年人犯罪率反而上升趋势。2008年《犯罪白皮书》显示,老年人犯罪率较上年增加4%,是1988年的6倍。[2]韩国老年人犯罪增加速度早已超过老年人口增长速度;2001年之2006年,全国犯罪率降低16.7%,但老年犯罪率上升近45%。我国目前老年人犯罪率约占犯罪总数的3%[3]。研究者认为,老年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极的观念和空虚的精神世界。
2 公共图书馆的任务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担负着为大众服务的任务,为大众服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是它的首要任务。公共图书馆为个人和社会群体提供终生学习的基本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强调,公共图书馆必须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所有社会弱者服务。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于,由于知识的缺乏和y以适应信息技术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地位的缺失和生人价值的失落,主要表现在情绪跌落、无聊、抑郁等现象。终身学习能够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
对于知识情报相对薄弱的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特殊情报服务,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这是公共图书馆应尽的义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共图书馆必须提供充足的图书资料,组织各种宣传、培训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设备,为他们做好专业咨询服务,把图书馆服务工作延伸到馆外。
3 公共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社区
随着图书馆服务由“书”到“人”的转变,我们应该把图书馆职业的人文价值观念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之中,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我国图书馆学专家程亚男曾将图书馆服务理念归纳为八个字:关爱、无限、完美、超值。要实现这个服务理念,公共图书馆服务必须实现人人平等原则。“公共图书馆网点的‘普及’易,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平民化’难,‘平等化’更难。”[4]
公共图书馆越来越重视对老年人群的服务,不过很多社区老年人还没有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还不了解公共图书馆。我国城镇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活动空间主要在社区,但目前为止,社区图书馆的设施设备、馆舍功能、老年服务体系状况跟省、市级图书馆相比相差很远。因此,公共图书馆老年服务必须嵌入到社区,延伸到社区老年人身上。
3.1 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等推广图书馆服务
首先,组织关于了解图书馆服务的知识比赛。准备竞赛期间图书馆工作人员专门给老年人讲座,让更多老年人了解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规章制度、服务项目等。这样,通过竞赛了解图书馆权利――即平等享受权、读者使用权、读者履行义务权,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巧和查找信息的方法。其次,组织读书比赛。读书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中补充知识提高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以及体现自身价值、尊严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比一比谁能做好读书笔记、谁能讲好读书心得等方面,由此来激励老年人看书,让他们找回自信,保障老年人在晚年生活充满幸福、健康、尊严,感到生活有意义。再次,组织保健、养生、园艺、法律常识、新闻等生活常识比赛。为了参加比赛,老年人自然会到图书馆翻阅图书资料,这样能掌握广泛的知识信息,还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2 在馆舍建设和服务措施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
1)为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图书馆建在社区附近,而且图书馆保持道路畅通,轮椅能通行的坡度通道和升降电梯畅通。2)为了视觉不便的人提供大字本资料和语音图书,随处可见的地方放置花镜和放大镜,图书馆里的告示牌字要大,为了交流不便的人准备字张和笔,为视觉、听觉有障碍的老年人准备专门老年人用的电脑,并且配带耳机。3)必须有专门的老年图书室,阅览座椅的放置必须考虑轮椅的使用。4)建设专门老年人和轮椅使用者用的洗手间。5)老年人感兴趣的图书资料放在容易发现随时容易取出的地方。6)藏书和选购图书是老年人最关注的关于健康、生活科学小常识、艺术体育、文学等。7)老人读物必须选购字体大、轻便的。
3.3 公共图书馆设立专门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平台
1)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图书资料馆藏信息、数字图书馆都在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公共图书馆网站的宣传推广是不少读者获取知识信息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让老年读者不用到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能尽情享受图书馆服务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福音。因此,公共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给老年读者进行图书馆网络使用指南培训。2)要安排为老年读者服务的专业图书馆员。专业馆员给老年读者定期进行培训,同时定期访问社区,给社区老年人介绍新上架图书,接收老年人推荐的订单,了解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即家庭情况、身心状况、文化程度等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馆外服务。3)要对社区困难群体做好特殊服务。图书馆对所有人实施无区别的公平服务是图书馆权利的一项理论原则。公平服务并不是无区别服务,不是怠慢和歧视不能正常接受图书馆服务的特殊人群,而是对特殊人群实施特殊服务。图书馆专业人员必须深入到社区,了解特殊人群的实际困难,进行针对性的服务。这是包括特殊人群在内的全体公民,公平接受继续教育,实现自身价值的保证。
3.4 允许和鼓励社区老年人在公共图书馆当志愿者
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是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对象。不少老年人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强。在社区老年中,要选出有威望、有知识、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人当义务宣传员、咨询员、联络员,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肯定。
总之,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整体上看,发展速度比较快,规章制度也日益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意识也逐渐提升。但就社区的公共图书馆看,它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理念、制度和实际服务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关注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让社区老年人过美满享福的晚年。
参考文献
[1]杨Z、张洪兵、张临凤、刘英.老年人心理问题探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5).
[2]李杰.老年犯罪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求索.2013(3).
[3]吴宗宪、曹健、郭平、郭晓红、彭玉伟.完善老年福利体系视角:中国老年犯罪状况研究[J].社会福利.2012(3).
[4]武英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社会包容问题研究[J].图书馆.2015(4).
1.保障知识自由
读者在图书馆中的知识自由指的是图书馆中的所有资源读者都有权获得,读者获取知识的需求应该得到满足,读者的选择或价值取向不应受到第二人的有目的的引导,更不能恶意干涉。在公共图书馆中,读者的选择自由应得到尊重,不要人为影响读者的判断。不应受到他人主观意志的影响。图书馆坚持以读者为本位的理念,该应做好读者的隐私保护,如读者在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问题记录、注册信息等资料不能对外泄露或公开。
2.优化功能布局
随着现代化社会建设的不但深入,人们在获得各种服务的同时也对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现代的图书馆建筑设计和内部规划也开始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图书馆建筑基本都是大连通的建筑结构,而在内部规划上,选择把藏书区和阅读区安排在一个连通而开放的区域,同时在各个楼层或区域配备查询服务区,以方便读者的需要;图书馆的环境应该是开放的、舒适的,为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或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应该合理的设计书架摆放方式、座位安排等,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应设置专门的阅览区域,还应该为了方便残疾人活动设置无障碍通道等,通过这些措施为读者营造舒适的读书环境,体现以读者文本为的服务理念。另外,图书馆还应该基于人文关怀完善书店、聊天室、餐厅等设施,以方便读者休闲、交流和满足日常需要。
3.构建服务体系
为了为读者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切实体现以人为本、提供平等服务和保障读者知识自由的理念,公共图书馆服务应该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得图书馆服务规范化并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应是未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一个图书馆的有效覆盖范围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整个城市的图书馆服务需要,而且,据国外的相关资料报道,图书馆服务的有效覆盖图形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圆形区域,而是以图书馆所在地的“生活动线”为主轴的椭圆覆盖面积。因此,一个城市在发展图书馆时应该谨慎选址,以保证图书馆服务体系能够有效覆盖整个城市。
4.打造品牌效应
所谓打造品牌效应,就是依据地域性特色建立有独立特色的图书馆服务项目,这样的项目必须是符合读者的需求的,建设完成后可以为读者提供贴心优秀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进而产生品牌效应,成为图书馆标志性的品牌形象。我馆建立了多个新型项目,以形成本馆的独立特色品牌。我馆在许多个区域建设了书房型图书馆,图书馆的功能类型都是以当地读者群类型专门设计的,如在住宅集中区建设大中型的百姓书房、在商业街区建设休闲型的阅读场所,在临近学校的街区建设专业型或教育型的学生书房,充分满足了各类读者的获取知识的需求,得到了人民大众的肯定。
二、以馆员为本位
图书馆工作人员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要想切实做好图书馆事业,必须把工作人员当做图书馆事业的主体的对待,重视工作人员的利益的实现。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并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会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会以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进而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提高。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有助于帮助工作人员实现自我价值。图书馆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方便管理者了解每一个员工的特长,并根据特长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员工的潜在需要得到满足有助于增加图书馆凝聚力,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保障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1.专业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与图书馆整体事业规划方向保持一致的。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的优缺点和图书馆提供的条件制定适合的发展计划,同时图书馆需要有选择性的实施教育培训工作,以保证员工的发展方向符合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在不同时期对工作人员实施不同的培养策略。对于新进员工,应首先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并通过流动任职方式培养其工作能力;针对技能发展成熟的员工应该安排在具有挑战性的岗位,以调动其工作热情;年老的员工可负责帮带年轻馆员,以自身丰富的经验为图书馆培养新生人才。
2.综合能力培养
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直接面对读者,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成为读者评价图书馆的依据。所以,工作人员作为图书馆的对外形象除了需要有优秀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文明礼貌的日常礼仪。同时图书馆还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信任意识,以保证为读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同时创造和谐的图书馆环境。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信任意识培养,可以通过专场讲座以和高空断桥、信任背摔等拓展训练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提升。
3.激励与考核
为了规范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保证服务质量,图书馆需要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同时为了鼓励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职业素质及服务质量你还应该完善激励机制,以保证图书馆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人事部门、主管单位应定期对全体馆员的培训效果和工作能力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安排员工的培训计划,使他们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另外,还需要监督奖励机制的落实,评比出季末或年终最优秀的工作人员,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励其他人更加努力工作,从而形成积极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鼓励工作人员尝试学术研究,图书馆可以给予适当培训帮助和成规奖励,以促进图书馆学术氛围的形成。
三、结语
图书馆事业已经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服务带来很大的便捷,除此之外,阅读推广也在日益发展中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项目[1]。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电子阅读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形式,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图书馆主要推出阅读推广这一举措应对这一挑战, 并不断对阅读推广赋予新的定义。阅读推广能作为最核心区域存在于图书馆中,主要原因则是在这个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人们对阅读越来越重视,越来越注重对自身文化素养的培育。而政府对此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 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并通过组织各种大型的读书活动来促进阅读的推广,从而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
一、关于阅读推广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分析
现如今,图书馆事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渐渐步入专业化以及规范化,成为职业化的存在个体,主要表现在:(1)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在管理与服务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阅读推广属于图书馆实践性质比较强的领域,支撑性理论也包括应用性特别强的理论。其主要作用主要是对阅读推广的实际操作进行正确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阅读推广活动的提出、前期宣传和推广、组织策划与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理论、阅读推广所处环境的设置和评价、管理人员的前期培训、用户需求与心理理论、对于目标人群的阅读推广理论,而且还有与儿童健康发展、残疾人士心理疏导相关的理论。对于这些理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体系还不完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所以还需要深入对这方面的研究。(2)支撑阅读推广的理论还包括图书馆学基础这一理论,主要是研究阅读推广的概念、推出阅读推广这一理论的原因、怎样才能把阅读推广这一理论做到最好,在一定程度上对阅读推广的服务人群和服务目标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定位,提高了图书馆管理人员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对目前阅读推广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阅读推广在基础方面的理论比在应用方面所需理论更加的缺乏,而且逐渐成为图书馆人自发进行阅读推广服务,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价值以及全民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当前在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要解决的主要有四个基础理论问题。
1.如何正确定义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顾名思义就是对阅读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推广或者促进。这一词汇广泛使用于中外图书馆学,但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因为定义的难点主要是对于阅读推广的基本认识还不够,例如在国外,阅读推广的主体就是休闲阅读,那么问题来了,帮助读者进行专业的学习是不是也属于阅读推广,或者为学术界的一些专家或者学者找寻一些课外读物是不是也属于阅读推广。
2.阅读推广与图书馆的主流服务两者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图书馆提供的所有服务都是和阅读有关系的服务,将图书外借,让读者进行阅览的服务是直接帮助读者阅读的,将图书馆的书籍进行分类并编号等业务也是为了读者能够方便找到书籍,在此基础上,又有一个问题产生:既然图书馆中的所有服务都是与阅读紧密联系的,为什么大多数的图书馆服务还要对阅读进行不同程度推广?而且阅读推广能够在传统图书馆的业务中一枝独秀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3.阅读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图书馆传统服务[2]的扩大还是属于服务的新类型
原有图书馆的一些传统服务项目,如对于新书的推荐和阅读指导,这些服务项目现在依然承担服务读者的功能,那么, 图书馆阅读推广究竟是不是原有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扩大? 如果说不是,那么新服务与传统服务的区别与联系又有哪些? 它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4.阅读推广符不符合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
现代图书馆学确立了对于所以读者,所提供的服务都是公平的这一核心价值理论,现代图书馆学还定义了智识自由的核心价值理论观点,主要强调尊重读者的阅读自由,对读者的阅读不干涉等一系列行为。但是,现在生活中所推崇的阅读推广,主要服务人群也具有特定性,并且受到相关干预,那么,关于图书馆理论对此又如何解释?
二、阅读推广主要针对的群体
1.普通的群体
主要指的是喜欢阅读的人,即使没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他们也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或刊物,即使这样,普通人群也会因为本身的知识素养文化程度[3]没达到一定的程度,不能更好的利用图书馆这一资源。对于这一群体,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能够对图书馆进行有效地利用,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应该尊重他们的阅读意愿,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为他们设计一些服务型的阅读推广项目。
2.特殊人群
在图书馆的众多读者中,有一些因为不同原因而不能合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人群,主要是自身生活条件或者身体方面等原因。对此,工作人员应为他们提供特殊的服务,这些人群主要包括:(1)没有阅读的欲望,所以不愿意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人群;(2)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不会或者不善于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人群;(3)因为身体上的残缺如残疾等不方便进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人群;(4)因为年龄的原因无法正常使用图书馆资源的人群。对于以上人群,图书馆工作人员可采取服务到家、组织户外阅读活动、讲故事等方法进行阅读推广。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利弊;方案
为了激励志愿者为图书馆服务,为公众服务的积极性和热情,必须要分析我国国内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的状况,再从中改革创新,融入创新精神,健全和完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逐步改进对图书馆志愿者的管理。从招募、训练、鼓励制度、停止以及设立图书馆志愿者长期服务制度等五个方面开始改进,让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施,让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更加高效科学的为全体公众服务,保证图书馆志愿者的活动能够长期持续的开展,促进人类知识文化的传播,提高国民素质。
随着人类对知识的渴求的欲望以及图书馆服务范畴的开拓,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管理者开始意识到了各大图书馆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在于图书资源的丰富与否,而是更加倾向与如何利用这些图书资源去服务公众人群。所以图书馆必须顺应潮流,不断提供新型服务来满足读者要求。而为了实现这种创新措施,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因而,最近几年许多图书馆开始招募志愿者并开展志愿者服务,来服务公众人群。然而,利弊相依,图书馆该如何进行志愿者管理则是现代化图书馆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因而,图书馆必须对志愿者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进而设立起一系列的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提高志愿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效率。本文就这个问题深入探讨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制度体系,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务必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对图书馆志愿者进行管理。
1 志愿者的概念含义
志愿者,在国际上的普遍定义是指:“不以金钱、名利为目的,而是为了各自地区甚至全世界奉献自身的人”,指的是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无偿主动参加社会服务劳动,为促进社会发展,而伟大奉献自身力量,包括时间、身体、技术等,而不为名利,而且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人。而根据我国国情而言,“志愿者”则是不为任何物质回报的大前提下,自愿参加各类相关志愿活动,自主奉献出自身个人可以牺牲的任何东西,为帮助社会中有需要的人或事,开展符合实际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并且拥有一定专业水平并长期服务于公众的人。志愿者都是基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良知而组成的一支团队,服务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层次。志愿活动是一种充满爱与激情的,又十分高尚的活动。而我国的志愿者活动开展较之于外国比较缓慢,而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汶川大地震时达到了顶峰,对世界,对社会都要不可磨灭的影响。从此我国开启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新纪元。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注重参与志愿活动,为世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各种长期志愿义务活动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图书馆志愿者服务。
在国外,志愿者服务历史悠久,全民参加志愿服务十分普遍。而我国志愿者活动开启比较晚。我国的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则是从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开启,然后不断更新发展到如今全国各地都有具有一定规模的志愿者服务。特别在最近的几年来,图书馆逐渐从图书资源的比拼向以服务为主的竞争转变,图书馆服务不断加大引进志愿者活动服务,图书馆志愿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志愿者们自愿奉献自身的时间和精力维护图书馆的公众利益。然而,我国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尚未成熟完善,因此各大图书馆必须借鉴外国各大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再融入我国国情的要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并初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图书馆志愿者管理体系,并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从而激励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要在进行基本的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从而深入分析问题因由,进而提出解决方案,让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更好更快发展,最大限度的取得志愿者创造的各种效益,再逐渐扩大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规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志愿者对图书馆的积极影响
2.1 缓和图书馆人员的缺乏
我国图书馆大多数是公众事业,基本是由国家全额拨款建立,因此经费十分有限,导致固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越来越少。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前进,公众人群对知识的渴求欲望越来越旺盛,对书本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大图书馆为了满足公众对书本知识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其服务范围,如开展各种各类的阅读活动和扩大其借阅时间和册数。这就需要更庞大的人力资源来确保图书馆的正常运营。而志愿者的出现则为图书馆缓和了对图书馆人员的需求。更有甚者,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清晰的知识结构来满足各类人群对不同书籍的需求,而来自不同背景的志愿者则可以尽可能的满足各类人群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刚好可以补充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不足之处,能够为公众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
[关键词]NGO 图书馆合作 图书馆协会
[分类号]G250
所谓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它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其原动力是志愿精神。国际NGO自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从总体上被分为运动型NGO和倡导型NGO。运动型NGO是面向救助和发展的组织,倡导型NGO主要通过游说、激进分子的活动来唤醒人们的意识。
发达国家的NGO已经发展到高度成熟与完善的地步。以美国为例,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额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NGO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随着国际性大型NGO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将触角伸向中国,中国本土NGO也在这个大环境下不断创立发展起来。近年来,NGO通过各种渠道开始被中国的民众所认识,并在中国的公共服务、慈善公益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NGO与图书馆在“公益”性质上的广泛契合,NGO作为民间力鲢参与图书馆建设的事例就也司空见惯了,如著名的纽伯利图书馆、摩根图书馆、克里勒图书馆都通过非政府的力量建造运营。除了出资捐赠建造图书馆,美国的NGO还深入到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中,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的公益服务。“全美图书募捐活动”就是其一,它是由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发起的,其目的是帮助学校图书馆丰富其藏书,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2010年,“全美图书募捐活动”一经发起就得到众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美国国家教育协会为全美44所学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另外,其他43所学校分别获得了出版社给予的优秀图书捐助。
1 NGO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影响日渐凸显
1.1合作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发展
NGO与图书馆最广泛的合作形式是: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图书馆的建设。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尤为明显,尽管大多数国家的国家与省(州)、市级图书馆都是由政府兴办的,但大量的社区图书馆和特殊图书馆多为NGO组织所办,一些国家私立性质的大、中、小学数量大,特别是私立大学比例更大,它们所属的学校图书馆均属NGO之列。从绝对数量上看,国家与各级政府兴办的图书馆比例很小,大多数的图书馆具有NGO性质。同样,我国的市县(区)以下的基层图书馆建设一直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除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图书馆有所发展之外,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社区图书馆基本上处于空白。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图书馆是NGO发挥作用最大的地方,NGO具有贴近基层、了解群众需求、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通过其筹措资金,解决馆舍与图书资料经费困难的问题,再由志愿者(或安排就业者)进行管理。
1.2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实现NGO与图书馆的双赢
NGO与图书馆的合作可以有多种渠道与灵活多样的方式,共同实现双赢。如:图书馆为NGO组织的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和活动场所;也可以利用图书馆人群往来集中的特点,为NGO组织募捐或其他筹措经费等工作提供便利条件。NGO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为图书馆的卫生、绿化或阶段性突击工作等提供人力资源;也可以通过国际NGO组织资助偏远贫困地区建设图书馆等。
1.3NGO模式正在渗透到图书馆事业发展中
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这一特征已经开始渗透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各种图书馆联盟的出现就是最典型的标志。2002年5月,由CALIS管理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22家高等学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通过了成立宣言。该联盟以“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资源”为宗旨,制定了《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章程》,强调依据章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联盟形式协调高等学校特别是部属院校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的立场。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图书馆界已经很好地掌握了NGO的规则,并利用NGO的规则和组织形式对正在建设中的数字图书馆进行单边或多边磋商,协调立场,制定共同遵守的原则和标准。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中国图书馆界的一个巨大进步。
2 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NGO
NGO在西方图书馆事业的成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较短,但已经开始对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无法忽略的因素。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2.1NGO文献已经列入国家图书馆保存计划
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一切具有历史记录价值的文献资料都应该在图书馆中有所记录。NGO在参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产生的文献资料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活跃在中国的大型NGO,如香港乐施会、绿色和平组织、喜马拉雅基金会、自然之友、NGO发展交流网等,在参与中国的慈善事业、传播科学环保理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会议文献、研究报告、社会调查报告、项目相关资料等,这些非正式出版物对于反映中国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008年9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专门面向NGO公布了《国家图书馆致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封信》,信中充分肯定了NGO在发展理念、组织架构、行动模式、项目运转机制和效果等方面资料的文献价值。国家图书馆计划系统采集国内NGO的相关资料,凡符合收藏标准的NGO文献,将被收入正式馆藏并永久保存。作为国家总书库的国家图书馆在此方面率先做出了引导作用,各级同样具有文献保存功能的省级大型图书馆,也应当开始重视与NGO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的合作。
2.2NGO参与图书馆的实体建设
目前,已经有许多的国际与本土NGO参与了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例如,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下的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于2002年建立,负责中国各地青树图书馆的项目实施支持和协调督导。截至2010年4月,该中心已经在青海、甘肃、陕西、江苏、贵州、云南和山西7个省市自治区帮助建立了43所图书馆,其中18所中心图书馆带动了周围的25所卫星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乡村图书站,并在北京设立了1个流动书库,为4所打工子弟学校服务。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机构也是一个本土NGO,其下的“乡村图书馆”项目自2003年由志愿者开始发起,致力于为改善乡村教育提供最为基础的公共教育设施。该项目计划为援建的每个图书馆配备适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图书1000本,订阅2份报纸和4-5份杂志。同时,在图书馆的实际运作上,坚持方便读者、促进读者阅读以及管理员本地化的原则。
2.3NGO参与图书馆读者教育与阅读推广
公共图书馆需要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能,但是,鉴于图书馆员数量与专业的限制,图书馆要进行特定的专业技能培训,必须得到其他组织的支持,而NGO可以很好地参与到图书馆的教育活动中来,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服务。2006年,国际NGO法国沛丰组织与北京西城区图书馆开展了主题为“潜力无限”的农民工计算机技能培训,图书馆主要负责场馆和配套设施的提供和对学员在图书馆培训期间的管理,沛丰则提供专人全职、全程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这种合作模式不但拓展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也凸显了NGO的公益价值。
2010年,心平公益基金会发起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乡村图书馆建设及阅读推广研讨会。在会上,奕阳教育研究所负责人张守礼将NGO支持乡村阅读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书本扶贫:现在已经过渡到第二个阶段,即阅读推广,不只是看书识字,还有阅读的方法与内容;在未来的第三个阶段,则必将是文化立人,参与乡村公共生活的重建,激活当地文化网络,重建公民社会。从2007年9月开始,立人乡村图书馆组织已经在湖北黄冈市蕲春县、河南信阳市淮滨县、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建成5个图书馆,每个馆已经实现平均馆藏5 000册,每个馆成立义工小组和读书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以阅读为中心的课余活动。
2.4NGO对图书馆特殊人群的服务
每一位读者在公共图书馆内都有平等享受图书馆资源及服务的权利,对于一部分特殊人群,图书馆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而个体图书馆在服务特殊人群功能发挥上仍有不足,NGO的专业性可以弥补这一点。
“华声公益助盲志愿者团体”组建于2005年,是一个总部设在北京,以网络为平台,自发组织成立的民间公益志愿者团体。旨在帮助盲人接触社会、走出家门、接受教育及培训,改善盲人群体的生存现状。目前,该NGO正在筹建虚拟有声图书馆,包括海量的有声读物资源,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图书馆管理软件,面向全国的盲人开放,提供给全国的盲人在线收听。目前已经完成硬件的调试安装,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图书馆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
2.5行动中的NGO――图书馆志愿者行动
志愿者行动具有强调自愿,广泛参与,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特点,它充分调动了广大热心图书馆事业人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在美国,图书馆读者意识很强,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读者在图书馆中地位很高,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对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各地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类似“图书馆之友”的群众性团体,例如波特兰市馆组织的“图书馆之友”就有3000多会员。“图书馆之友”是读者自愿参加的,一般是热心图书馆的读者,也有各区推荐的读者代表和当地名流。“图书馆之友”反映读者愿望和要求,帮助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参加图书馆义务劳动,向图书馆捐款和向社会募捐筹款。
同样,在我国很多的省市图书馆中,也活跃着一支支志愿者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工作,无偿为图书馆提供帮助,为社会奉献爱心。如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书库管理,维护阅览室的秩序,打扫卫生,协助图书馆新用户使用终端检索操作,在大型图书馆进行楼层指引等服务。有的青年志愿者还利用自身的外语优势,为语言沟通障碍的国际读者提供翻译服务,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图书预约、资料查询等服务。
3 NGO与图书馆合作中的瓶颈
在我国,由于监管的缺失和NGO自我约束不足,使得NGO公信力不高;普通民众对于参与到NGO中的动力不足。也使得NGO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获得更快速的发展。纵然在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过程中,NGO没有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但是却不可忽视一些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3.1资金与来源短缺
NGO是公益性的团体,不像政府那样有财政收入的支撑,也不能像营利组织那样有利润获取的途径。所有的NGO在投身中西部乡村图书馆的建设时,必须得到社会个人或团体的广泛捐助,这些NGO的社会资源均来自市场、社会、海外等开放的竞争世界。在募捐的过程中,NGO对于项目实施的结果无法做到很好的把控,一旦资金链条断裂,便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以至于影响到援助项目的进展。微笑图书室是在2003年5月由民间志愿者自发筹建的网上公益捐书平台。它号召热心公益的人们通过微笑图书室的平台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捐赠旧书刊或者捐款筹集新书刊,为孩子们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其负责人表示,这种通过网络募捐图书的捐赠力量微薄,对落后地区的阅读状况改善只能是雪中送炭。
资金匮乏对于整个NGO的群落来说是一个事关生存的普遍问题,目前,许多NGO希望通过改善与政府的合作模式来寻求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时在募捐的方式上更加开放,能够让更多的慈善人士参与进来。这种探索值得图书馆在与NGO合作时借鉴。
3.2志愿者服务时间短
对于国外的NGO来说,在中国开展项目时间受到限制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以“梦想行动国际”的“图书馆项目”为例,该服务项目的每个周期为三周,由于所招募的志愿者大多是留学生,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他们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一来,图书馆所能够收到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国内从事乡村图书馆合作的NGO,其志愿者大多通过招募的方式找寻,有志于扎根乡村的志愿者毕竟是少数,大量的志愿者在服务了半年或一年之后会选择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因此,不断招募新的志愿者是NGO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志愿者交接的时候出现了空档,NGO与图书馆的合作也会暂时中断。
针对短期服务的制约,NGO目前的解决方式有两个,一是通过招募致力于长期服务乡村的志愿者,举办一些长久性的活动让乡村图书馆的项目能够维持下来;二是通过对当地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实现乡村图书馆的长久发展。
4 充分发挥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作用,推动NGO与图书馆事业的合作发展
中国图书馆学会是由全国图书馆工作者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图书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图书馆和政府之间充当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虽然中国图书馆学会与政府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业务开展与组织形式具有典型的NGO特征,即不靠权力和经济利益驱动,其经费来源主要由会员交纳的会费、各类捐赠、政府资助、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以及各类基金等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草案第二稿,对图书馆的定义是:“向社会公众或者特定对象开放,具有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开发和服务功能的社会公益性机构”。NGO的基本宗旨是利他、关爱、公益,这与图书馆事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NGO与图书馆具有相同的公益特性和相似的理想追求与奋斗目标,“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而以有益社会为宗旨”,是二者共同的追求,它们完全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可以互动、互惠、互利,共同造福于人类。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常熟论坛”上,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办馆的个人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的参会给论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也给与会者带来了惊喜和感动,他们在这次论坛上受到的重视和展现的风采让人们看到了NGO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作为第三分会场的主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使人们对社会力量援助图书馆建设充满了无限憧憬与期望,无限感动与祝福,同时也有不尽的思考与担忧:社会力量以怎样的模式参与图书馆建设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基层图书馆是不是应该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技术;效率
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效率得以提升。为更好的提升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需要全面的努力和部署,全方位加强图书馆信息化技术的正确使用等。
一、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条码技术、无纸化技术以及其他多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书籍的管理效率提升,书籍的保护成本等降低,对于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 我国图书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阻碍
(一) 馆内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国内图书馆普遍面临馆内正式职工少的问题,馆内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更加匮乏。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在国内少数几个大型图书馆才有,各种中小型图书馆基本只有非技术专业的人才,对于图书馆内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等由此受到限制,也不利于馆内信息化技术的保护及维护等。管理人才的缺乏,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培训等较为缺乏,馆内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推崇程度不高,信息化技术的图书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对于我国图书馆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程度较为有限。
(二) 读者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较少
国内图书馆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信息化技术,引导读者进行无纸化的高效率阅读。但国内图书馆中真正选择电子阅览室等无纸化阅读的读者极少,读者更乐于在纸质书刊等阅读室内选择阅读。电子阅览室这一信息化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成为图书管理的难点,一方面图书馆应该更多扩展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但是另一方面,也就是现实工作中,图书馆只能在读者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尊重电子阅览室读者较少的情况,导致这一信息化技术的资源浪费等。
(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局限于传统技术层面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国内极少数大型图书馆已经形成手机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读者只需要在手机、电脑等媒介终端登录图书管理系统,就可以自主进行全面的无纸化阅读,方便读者和降低图书管理压力。但是目前国内图书馆对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十分有限,只有极少数的图书馆在一定的区域内使用这一技术,生成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数据库,并没有达到全面服务社会读者的效果。
三、 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一) 培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我国图书馆系统应该更多的培养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引入专业计算机系统人才,进行独立的图书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定期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图书管理人员更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注重在馆内建立信息化技术运用的管理模式,将其纳入馆内工作人员培训及业绩考核中,引导图书管理人员更多的运用信息化技术。
(二) 引导读者使用信息化技术
扩大信息化技术运用,注重加强宣传和引导,引导读者选择电子阅览室等新型的系统,提升读者阅读效率。可以在馆内显著位置建立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介绍,明确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优势等,对读者宣传使用电子阅览室的正确信息。定期建立电子阅览室开发日,集中引导读者在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等,促进电子阅览室这一无纸化阅览室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三) 推广新技术
手机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等逐渐兴起,我国国内大中型图书馆也需要适当引入这一技术,不仅在特殊的地域范围内供特殊人群进行网络化阅读,更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库应用范围,为全国各领域更多的读者提供便捷服务。尤其是手机阅览室具备较好的发展价值,当前国内智能手机用户不断增多,手机系统内部的电子书阅读系统等逐渐完善,我国图书馆可以考虑这一因素适当扩展手机阅览室,更方便读者阅读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