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19:58: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白酒酿造专业技术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010年全民创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华药都·养生”城市定位,以“125行动计划”和“工业三年倍增计划”为抓手,不断解放思想,落实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搭建创业平台,壮大创业主体,拓展创业领域,强力推进全民创业。以优势产业为核心,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创业园区为基地,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任务是:2010年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20000家,新增中小企业1600家,新培育创业基地10个,新发展产业集群专业镇6个,新建成乡镇工业功能区10个,实现创业带动就业2.64万人,使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由现在的53.6%提高到56%。
二、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县区全民创业辅导中心的创业辅导功能,对各类有创业意愿者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和创业能力提升,积极开展各类创业辅导。鼓励引导大专院校学生、科教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转业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失业人员、城乡居民以及有创业意愿的其他人员依法进行各种形式的创业。鼓励引导本土各类创业者创业,以更新的理念创新招商方式,以更实的措施集聚生产要素,努力引进更多的外来企业特别是战略投资者。支持基础较好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提高管理水平,进行二次创业。
(二)强化创业园区(基地)建设。鼓励建设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劳动创业园、失业人员再就业园、“凤还巢”创业园等各类创业基地(园区),加快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为创业者提供事务、信息咨询、创业辅导、融资担保、财会、纳税承办等配套服务,吸引各类人员入园创业。改造提升各类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充分利用存量用地、闲置厂房、专业化市场等适合中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建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服务到位的创业基地和孵化园区,引导中小企业和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
(三)加强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按照“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以产业链和技术链为纽带,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辐射效应和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善的产业集群专业镇。重点打造谯城区双沟镇棉花加工、大杨镇粮食加工,蒙城县漆园镇木材加工、城关镇汽车生产销售,涡阳县高炉镇白酒酿造、义门镇苔干加工,利辛县潘楼镇木材加工等一批产业集群专业镇,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励申报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巩固和提升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完善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发挥集群辐射效应,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推进乡镇工业功能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的原则,结合“一乡一业”活动,围绕“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走“小产品、大市场”的路子,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一批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乡镇工业功能区。
(五)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结合“125行动计划”、“工业三年倍增计划”与“中华药都·养生行动计划”,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间实行联合、收购、兼并、租赁、重组,促进优势产业提升。选择30家成长性较好、具有“专、精、特、新”潜质的非公有制企业,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导向计划,予以重点扶持,培育提升一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
(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成立商业担保机构和互信用担保机构,依法开展各类互融资担保。鼓励药业、酒业、粮油棉加工业、商贸物流等行业协会引导组建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形成信用联保、互保的诚信结盟机制。优化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构建优质、高效、专业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重点抓好信息服务、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创业辅导、教育培训、科技咨询、管理咨询、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相关服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规范,引导中小企业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改善创业指导。加强市、县区两级全民创业工作机构建设,充实人员,加强力量,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创业办人员培训,定期组织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加强全民创业信息报送工作,切实把推进全民创业进度情况、创业典型、先进事迹和推进全民创业的政策、办法、措施,及时总结上报市全民创业及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创业办将选择优质稿件在市《全民创业简报》上刊登,并把符合全民创业阶段工作特点的稿件及信息,及时推荐给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全民创业工作的信息报送实行季度通报制度,县、区信息稿件每月不少于2篇。
(二)加强金融服务。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沟通,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合作意识,开发符合实际、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色的融资服务项目和金融产品。推动企业“两证”办理业务,为企业资产抵押融资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试点,进一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小额贷款扶持范围,增加小额贷款规模。支持市和县、区工业园区、创业园区通过土地、房产抵押授信等方式,为非公有制企业担保融资。支持创业者以个人有效资产抵押进行担保融资。
(三)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建设和完善项目储备机制,做到“论证一批、在建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形成大中小项目配套、梯次推进的项目建设格局;二是大力开展全民创业“项目月”活动,坚持重点项目“月季调度”制度,每月对重点项目工作进行调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促进项目尽快实施;三是建立项目建设全程服务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全民创业专项资金,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回顾习酒公司60年之路,我们发现有颇多曲折,从20世纪50年代开基立业,80年代革故鼎新,到90年代遭遇挫折,再到近10年的光荣复兴,可以说习酒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白酒发展的缩影。那么您认为是哪些主要因素,使得习酒实现复兴,重新步入辉煌?
张德芹:从1998年开始,习酒坚定不移地走了10多年的复兴之路,但不能说已经复兴,因为习酒还没有超越自己历史上的最高点。
习酒能够较快发展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是习酒人能够痛定思痛,真正反思自己,紧紧抓住茅台兼并习酒的机遇重新清晰定位。兼并之后,习酒公司坚定不移地落实“无情不商”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打造茅台集团白酒酿造基地、坚定不移地塑造中高档次价位品牌、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为习酒复兴探索了一种成功的模式。
二是习酒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早在九十年代初,习酒就拥有3000多亩的增产基地,这在当时的白酒行业中是少有的。在八十年代习酒公司两款产品“习水大曲”和“习酒”就已经红遍大江南北。我们还拥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00多人,其中国家级品酒师和评酒委员9人,省级品酒师、评酒委员30多人。这些都为习酒后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各级政府、社会团体、集团公司对习酒的关心爱护与支持帮助,为习酒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将这种关心传达到企业员工,从而得到员工的拥护。习酒现有员工4000多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致力于为员工解决生活上和工作上的各种困难,以员工的发展为发展目的。公司对员工的关爱激发了员工的热情,使他们更加关心、爱护习酒,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习酒公司最困难的时候,员工们主动集资来维持生产。
最关键的是:习酒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实实在在践行尊重消费者利益的生产经营理念。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不为短期利润而忽略质量。注重质量和尊重消费者,是习酒的服务宗旨。最终特别感谢贵州四千多万父老乡亲及习酒的忠实消费者,是他们对习酒的关爱与不弃不离,使习酒重生。
:从习酒走上复兴之路的第一天开始,就坚定不移抓好市场建设,先是站稳贵州核心市场,之后实施“环五省”战略,将战线延长到云南、四川、广西等5省市场,再到布局全国市场。请问习酒公司是如何制定战略目标,并稳步推进的?
张德芹:公司在最低谷的时候缺乏资金,负债率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白酒营销模式,用广告与促销来拉动销售,根本无法生存,企业首先要维持生存,然后才能谈发展。所以我们将主体收缩到贵州省内,从一个点、一个面开始,逐步进行。
当初的“退”是为了今天的“进”。先从贵州能够辐射的区域找一个点,从这个点开始着手,认真做好产品推介,把这个点培养起来,使这个点能实现良性循环。再在与这个点相近的地方,布局下一个点。最终在点与点之间形成线,一条线又基本上是在两个城市带之间,多条线就能形成一个面或者说一个销售区域。应该说这种市场拓展思路已成为习酒稳步发展的市场营销机制。由点到线到面,做稳做扎实每一个市场,这也是习酒务本的体现,这种模式我们将持续下去。
近年来,习酒在经营战略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将发展目标调整为全国性强势品牌;明确了“以塑造强势品牌为核心”的品牌战略,以满足消费者细分消费需求为导向,将习酒打造成为形象鲜明、价值突出的白酒品牌;将生产和经营的重心转向了中高档产品,全面实现了产品更新换代和产品结构升级。
同时习酒在产品战略上坚持“精准化”的营销导向,将习酒“窖藏1988”的发展定位成“世界知名,中国强势”;而“金质习酒”的发展定位为“中国知名,区域强势”。在全国市场布局上坚持“布局全国,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板块布局”和“条块发展”。“板块布局”即习酒针对区域市场实行产品独家制,针对同一级别的行政区域,习酒只设立一家商。而“条块发展”是指针对不同细分渠道,习酒将大力扶持经销商持续深化和细化渠道运作。现在习酒已经在全国市场迈开了关键一步,2012年省外市场销售已经大于省内市场,全国有上亿市场5个,5000万元以上市场7个。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正在提升。
为此,我们在诸多方面作了尝试,比如在战略创新上形成驱动格局,体制机制创新上激发内生动力,科技创新上提升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新上打造企业软实力。
2012年,习酒实现销售额30.03亿元,同比增长68%,并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膺“2012年度华樽杯白酒品牌全国二十强”,2012年度习酒品牌价值67.56亿元,位列全国白酒行业第18位。
倡行君子之风
力担社会责任
:习酒曾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道路,艰难困苦岁月的检阅更加凸显出习酒人不向困难低头的昂扬精神面貌,这背后是一个怎样的企业文化体系作支撑?
张德芹:习酒的定位是什么?习酒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这是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我们时常自我追问的两大发展命题。
习酒的定位是成为集团公司二线品牌领军者,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在更广阔的大众消费及中高端消费层面,实现集团公司产品的普世价值。在集团公司“天贵仁和、厚德致远”大的企业文化框架下,习酒需要的是一套尊重脉源、尊重市场、尊重自我发展的子企业文化体系:君品文化。
何谓君品文化?所谓“君子”,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君子不仅指自我修身、修养、修性,也是对社会美德的一种向往与推动,更是一种行事准则。
今天,我们着力塑造习酒君品文化,“君子”文化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积淀的化成。而将君品文化注入习酒产品——君品习酒,表达的是这样的诉求:以君子之态雕刻君子之酒,使之内外兼修,和而不同。由此,“君品习酒、厚德自强”正是对君子精神的传承和创新,是习酒公司核心文化理念的体现。
落实到具体行为上,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责任。习酒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爱心捐赠活动。汶川大地震,习酒出资112.36万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2010年西南大旱,习酒分别向云南、贵州各捐款100万元;2011年,习水出现了58年来第一次大旱,习酒又出资50万元帮助灾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自2006年以来,连续多年开展“习酒·我的大学”大型公益助学活动,带动社会各界共捐资近4000万元帮助近4000名贫困学生上大学。
几十年来,习酒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崇道、务本、敬商、爱人。
崇道,尊崇和敬畏自然社会的客观规律和道德规范,遵循为人之道,为商之道,这是习酒精神的源泉。务本,脚踏实地,胜不骄,败不馁,聚精会神抓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敬商,企业要尊重经销商,服务经销商,更好敬畏商业之道,以质求存,从而最终达到尊重消费者的目的。爱人,这个观念从第一代领导开始就产生了,主要体现在带动周围群众共同富裕,为地方经济作贡献,关注员工价值,尊重消费者,关心合作伙伴等。
总之,习酒与员工之间的互爱,与消费者之间的互爱,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爱,是企业60年来形成的文化体系核心内涵。
:当下贵州白酒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企业才是执棋手。如何下好市场这盘棋,不仅需要企业掌舵人对局势有清晰的认识,还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能把握全局。
张德芹:做企业,把握好机遇,在大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加快自己的发展,同时要不浮躁,不盲目,不急功近利。我们要对国家政策和经济状况有一个冷静的分析,稳步推进企业发展,尤其是像我们这种发展中的品牌,还要寻求产品的重点突破,最终才能实现品牌做强,市场做大。
历史上,在贵州省除了茅台酒之外,习酒的经济实力、品牌影响力等各方面是非常强的。贵州以前也开展过很多次名酒评选,曾出现过大小40多个在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白酒品牌。今天贵州白酒企业重新起步,我们更应该回头看看,总结当时经验,形成发展共识:第一,要认真塑造自己的品牌质量,让全国消费者形成共同意识:贵州的酒是好酒。第二,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第三,要维护好国酒茅台这一品牌的知识产权。贵州白酒的冲刺,茅台的责任很重,起着航标的作用。第四,在发展中要重视速度,更要重视质量,保持稳步向前。
关于习酒的未来发展,首先,在2013年我们的各项经济指标是在2012年的基础上实现40%左右的增速,逐步实现将习酒打造成“世界知名、中国强势”的白酒品牌的战略构想。
公司提出“十二五”目标:力争酱香成品酒25000吨,浓香及其他香型12000吨,成品酒包装3000吨,实现销售收入80-100亿,税金25亿以上,利润20亿以上,新增员工3000人,我们坚持力求企业在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稳定、市场渠道健康的前提下,好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在“十二五”末进入中国白酒前十强。
我相信:未来十年,习酒必将站在它应有的位置上。(责任编辑/张玲玉)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284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94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87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19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全区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3笔3395万元。组织各类培训892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17人,创业培训768人。
2.城乡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城镇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344919人次,五项保险新增扩面1491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6-59周岁已参保缴费174674人,适龄人员参保率99.49%,续保率达到100.00%,待遇发放率100%。
3.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253人。新增技术工人6030人,其中初级2716人,中级2790人,高级工451人,技师和高级技师72人。
4.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依法受理查处举报投诉案件265起,其中工资拖欠案件206起,涉及人数2811人,追讨兑现工资3580.91万元,清欠率达99%以上。依法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68起,审结案件255起,结案率为100%。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突出城乡统筹,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1.严格政策落实,积极扩大就业。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创业成功的高校毕业生可得万元创业补贴,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900万元补充到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395万元。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引导符合条件的用工单位申报稳岗补贴,受惠企业229家,补贴金额836万元。
2.打造培训品牌,提升就业能力。大力打造就业创业培训品牌,“白酒酿造工”被评为市级劳务品牌。成立培训监管机构,引导全区定点培训机构健康持续发展。抓好创业孵化基地及创业项目库建设,组织创业培训学员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主动深入乡镇、企业,贴合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共组织各类培训8920人。
3.强化公共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广泛宣传就业信息,在乡镇举办“春季工业园区”、“失地农民”、“坝区移民”等专场招聘会12场,共举办各类招聘洽谈活动32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8981个。强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举办“迎五四”青年就业创业交流会,实施全民创业促进行动,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愈加浓郁,共帮助892人成功创业,带动4014人实现再就业。
(二)突出完善政策,着力推进社保城乡一体化。
1.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灵活就业人员、三产服务业和非公企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7月起,我区范围内的企业单位除少数困难企业外,全部严格执行“五险一单”。五项保险新增扩面14912人,社保基金征缴入库66549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工作进一步强化,参保率、续保率和待遇发放率都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已完成参保240565人,综合参保率达到99.63%。
2.主动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推进城乡社保一体化工作,打破户籍、身份限制,允许我区在郊区、新工业园区和村镇集中居住区的农村户籍人员自主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共有1426名农村户籍人员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范畴的制度,对我区农户家庭承包土地全部转让给受让方的,按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标准将农户纳入职工养老保险体,较好解决了此类群体的“后顾之忧”。
3.不断提高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按政策连续10年对企业养老保险待遇进行调整,全区符合条件的21492名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平月增164元。全市医疗保险“一卡通”平台正式启用,参保对象医保待遇地域享受范围不断扩大,居民大病保险、医疗监管等工作有序推进。从农行调取6台自主查询缴费终端设备放到无农行服务网点的部分乡镇,全区14个乡镇的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费均可在乡镇办理。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对工伤保险死亡待遇进行二次投保,有效降低了基金支付压力,区政府成立由区长卢斌任主任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社保基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
(三)突出科学发展,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贯彻执行《省公务员履职问责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促使公务员自觉依法依规履行职责。龙泉镇政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省第二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公务员招录、干部职数清理、公务员年度考核等工作扎实开展,对全区79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吃空饷”现象进行了清理整治。安置工作有序实施,全区企业干部保持稳定。
2.改革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认真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制定《全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指导意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逐步进入法制化管理。设置新一轮岗位聘用7998个,岗位设置管理不断强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范稳妥开展,已完成204个职位的招聘组织和监管工作。
3.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备案制度,事业单位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通过积极争取,今年我区规范调整公务员津贴补贴和统筹调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按照市直年人均2.7万元标准执行,基本实现与市城区同城同待遇。
(四)突出创新活力,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增活力。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评价制度,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253人。制订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职称评聘工作规范化、长期化、制度化。
2.人才培养选拔增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项目建设力度,落实稻花香博士后基地、高新章版画工作室、张定虎根艺工作室两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配套政策,恒达石墨、邓村绿茶入选全省重点产业创新团队。推荐13人参加省市评审,萧氏萧勇被确认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十八湾黄蓉被评为全省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选拔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大。
3.技能人才鉴定增规模。狠抓“技能鉴定效益年”建设,扎实开展鉴定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新增鉴定人数4325人。出台我区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文件,创新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模式,不断拓宽鉴定方式。
(五)突出和谐稳定,着力推进职工权益高效维护。
1.加大劳动保障维权力度。加大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及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保障年检各类用人单位1201家,开展专项检查5次,实地检查用工单位572家。
2.加大劳动关系和谐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合同签订率。组建副科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进一步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工作指导与督办,全区14个乡镇均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基层调解工作逐步规范化。
(六)突出标准规范,着力推进基层平台建设水平提升。
1.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乡镇服务平台建设投入,投资90万元为各个乡镇人社中心配备自助服务一体机、读卡器、数据采集卡片相机、显示屏等设备,不断改善基层人社平台的服务条件。进一步提升村级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水平,促进村级人社服务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夯实“群众办事不出村”工作基础。
2.积极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制发和换卡工作,大力推广社保卡金融功能运用,累计制发35.32万张。积极向省、市申请在我区试点城镇居民医保发行社保卡,全区4.67万居民医保服务对象可实现持卡就医。
(七)突出路线教育,着力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1.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职工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要求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着力兴办12件为民惠民实事,独创特色印制《区人社局群众路线工作手册》,狠抓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集中学习12次,收集意见建议232条。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稳步推进,局党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高标准召开。坚持边学边查边改,整改“”方面、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等各类问题27项,修订制度20条,部门作风改善成效明显。通过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
2.大力强化自身建设,全系统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部门自身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推进治庸问责、“三进五访”、“三万”、联系村帮扶等活动。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制定《人社系统效能建设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考评办法,全系统上下形成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服务高效的良好风气。清理规范便民服务流程,减少了35个办事环节和20项资料,统一印制业务办理明白卡放到办事窗口,在机关1楼设立咨询接待室,窗口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局班子成员和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深入全区近100家重点企业走访调研,获得企业一致好评。根据基层预约开展法规团宣讲,今年共开展了8期专场宣讲活动,人社政策法规宣讲工作形成常态化机制。此外,组织人事、计划生育、老干部、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普法、宣传、文明创建、道路交通安全、档案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年来,人社系统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是招工就业两难问题并存,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矛盾依然突出,大学生、移民和失地农民等特殊就业群体存在就业难。二是社保制度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缴费水平还比较低,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的衔接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三是劳动保障执法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受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农民工工资拖欠情况比较突出,劳动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四是基层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和服务能力与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基层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创新发展、稳定发展、服务发展为主线,突出重点,消除盲点,增加亮点,努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1.立足重点群体,全面保持就业稳定。大力贯彻落实省、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加强对各类劳动者尤其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服务本地企业用工。不断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创业项目库开发,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2.立足完善体系,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扩面征缴,确保各项任务指标扎实有效地完成。抓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保联合征收,力争我区城乡居保人均缴费额度达到200元以上。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全面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进一步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3.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服务我区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为工作导向,新增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与高技能人才工作站及培养基地。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建立企业人才评价标准模式,不断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4.立足规范管理,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公务员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行业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贯彻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聘用管理工作。
5.立足和谐稳定,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加强常态化执法检查,加大对恶意违规行为处罚力度。进一步推进仲裁院实体化建设,完善仲裁工作程序,接受省市仲裁院达标检查验收。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劳动纠纷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