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模特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3-02-15 02:34: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模特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模特实训总结

篇1

本文阐述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遵循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特点与具体实施步骤。首先要明确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改进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导入具体项目,在实践操作中进行任务驱动,课堂实践与岗位职能相结合。再次改革实践教学中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践教学中的探索和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关键词:

人物形象设计;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一体化

随着人民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义乌电商的蓬勃发展,人物形象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升温。笔者学院顺应发展,抓住机遇,在2011年开设了中韩合作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主要为电视台、摄影行业、广告行业、时尚行业、服装行业、婚庆公司、化妆品公司等相关媒体机构单位,培养从事化妆造型、发型设计、服饰搭配设计、整体形象设计等具有基础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有化妆基础、发型基础、创意彩妆、时尚化妆、人物整体造型设计等。本专业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好机制,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果。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现在笔者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人数从最初的40名发展到现在的120余名,并拥有专兼职专业教师6名。学院不仅在校内建立了化妆室、发型室、绘画室等实践场所,还依托义乌电商网络平台在校外建立了1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扩大教师、学生的实践平台。针对专业的专业特点,学生需要的更多是掌握操作技能,因此,技术是第一位的。在实践教学组织上,本专业侧重的是校内的实践机会和校外的业务拓展,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市场,也尽量多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比较课堂和用人单位的区别,及时为人才培养模式做修正,让中职的学生真正体现职业化的特点,调动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学院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增加工学交替的实践机会。在义乌的社会背景下,笔者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一、本专业进行的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1.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以能力目标为主,兼顾知识和素质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行业专家和企业用人单位的意见,及时引入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和更新,使其紧跟行业发展状况;注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职业化妆师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增加行业、企业岗位准入标准,加强专业技术在实际任务中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化妆造型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以“一体化”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放手让专业教师开设工作室的形式,使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实质性的加强,提升专业教师、学生对外技术服务能力,并能将有关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实。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课程,探索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通过项目实践教学,打破简单地“教、学、做”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工作能力。以真实任务为载体,围绕真实的项目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任务,改善硬件条件,开展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

3.工学交替,强化实践训练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课程分为理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3种,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大于1∶3,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中综合训练项目遵循职业技术能力标准循序递进,同时结合行业职业岗位标准,在高三的一学年中安排定岗实习单位,实行“工学交替”,让学生进行真实体验,及时进行总结,带着目标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4.实施过程考核

考核基于实际工作流程,以每一单项项目任务为考核内容。考核成绩分为课内理论、实践考核和课外实践考核。成立考评组,由行业专家、兼职教师、专任教师组成,成绩的权重比例为2∶3∶5。考核包括所有要求完成的实训项目过程和除技能外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估,平时表现成绩主要考核职业道德、安全操作、文明服务礼仪等方面。这种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掌握课程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并把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进来。在评定实训实习成绩时,注重让学生把实训、实习期间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总结,并通过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5.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全面开展社会服务

在专业成立之初,学院积极与行业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与义乌市美容美发协会、义乌电视台等相关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校企互兼互聘,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校本教材和网络视频教学片,合作承担科研项目,开展订单式培养,组织专业实践与顶岗实习,促进学生毕业就业等,同时,参与电商模特造型、影楼工作、企业的晚会和学院大型综合活动、中小学合唱比赛等,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个方面的对外服务。

二、本专业实践教学设计

针对形象设计专业重技能的专业特点,发现单一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教师修改的实践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三年多来教学模式的变革,对本专业进行的实践教学设计过程总结如下。

1.从“单项技能训练”转向“综合项目训练”

传统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将技能训练放在实训课程中,让学生把理论课堂的学习搬到实操室,单项逐一训练。尽管这种方法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是杯水车薪。真正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基础人才,适应社会发展,提高自身素养和职业能力,就必须兼顾项目的整体,从发型、妆面、服饰搭配、人物造型的综合实施、完成等各个环节都让学生有所体验,在体验中自觉学习。学院将该专业中典型的活动案例贯穿与教学始终,让学生承担新娘造型设计、饰品设计会、电商模特造型、学院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活动的人物造型设计。这样真实的项目综合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困难的种种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2.从“单一教学内容”转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抛弃很多专业单一教学单元的内容设计,彻底消除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脱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学院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紧紧围绕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学生通过晚会的人物造型设计、新娘造型设计、创意造型设计等,将发型基础、化妆基础、人物造型设计、服饰搭配训练,造型设计训练等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到各项具体任务中。

3.从“学”“做”分离转向“工学结合”

从传统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很难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很难将脱节的单个实操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总是需要教师手把手地传教,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义乌电商化妆品模特的造型设计、新娘造型设计等训练课程的学习不是靠学完再练就能掌握的,而是基于工作过程,通过任务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摸索,学生通过实践来逐一学习。这样将“学习”和“实践”真正融为一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教会了学生实践的本事。另外,在“工学结合”的模式里,在学生真正融入真实的实际项目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基本素养、职业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对学生的终身教育。

4.从“实训室”到“真实职业氛围工作环境”

篇2

侗族民族服饰色彩常用黑、青(蓝)、深紫和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侗族的服饰普遍没有苗族华丽,银饰的使用无论从式样和数量上都比苗族少许多。侗族服饰朴素,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包大头巾。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腿,包头帕或戴银冠及各种银饰等。

2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开发

根据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综合实训》一致认为是服装专业课程中重中之重[2],做好毕业规划设计需遵循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设计、考核评价标准三大原则。

2.1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核心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和要求,设计了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综合教学评价,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对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素质全面、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起到了推动、储备作用。

2.2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服装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需要,《毕业设计综合实训》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毕业设计的前期组织和选题、实用装、创意装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毕业设计作品汇展以及毕业生求职技能指导等进行辅导[3]。

2.3考核评价标准

课程教学评价遵循整体性、全面性原则,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多方式”评价,改变以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设计制作全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整体评价。改革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注重T台展示和静态展示相结合方式进行评价。让低年级的学生、学校其他科室的教师和学校的领导作为评价主体,以投票的方式作为毕业设计作品评分的标准,一改以前师傅带徒弟,一切师傅说了算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模式,改由更加公平、更加公正和更加合理的民主投票评选方式,更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以及对行业的热爱。

3《毕业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实践

3.1实施新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核心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

3.2校本教材《服装专业款式设计》中民族服装进行推广应用

深入了解广西民族特色服装,记住壮族、瑶族、苗族和侗族各族服装每个细节,找出各族服装精髓进行分析、提炼。结合系列服装要求,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毕业设计服装,为自己的学业又增一彩。

3.3运用多媒体对毕业设计展开教学

多媒体技术使知识内容可以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影像等各种单一形式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例《毕业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就非常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如系列设计的形式、面料的效果、模特表演、T台展示及流行趋势的掌握、各时装会等,没有直观地观看效果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只有通过多媒体展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4]。

3.4教学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根据了解学生学习已达到的水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目标,采用及时、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达到目标进步。3.4.1问题归纳收集、归纳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可能出现的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为以后教学提供有价值的的信息。3.4.2教学评价对学生两年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并让学生自主地经历一次服装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再到T台展示的服装设计制作的完整流程,为学生今后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清晰自己的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3.4.3教学反思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最佳,还能否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4结语

篇3

【关键词】视障学生 经络腧穴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58-01

视力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觉障碍一般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种类型。由于视觉的缺失,限制了视障学生对事物感知的广度和深度。根据缺陷补偿原理,视障学生的听觉、触觉往往比明眼人更好。因此,我们要强调进行缺陷补偿和发展优势教育。要重视个别教育,在教育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

经络腧穴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好以后的各科按摩的基础。本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课堂理论讲授相比,它与临床结合紧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法:

一 分组教学法

视力障碍班级学生年龄差距大,文化水平不同,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上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教学是以小组为单位,优化组合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分组原则主要根据视力、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方面。保证每组学生中都有全盲学生、低视力学生、明眼学生。从中选取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教师在统一讲解理论课程后,首先教师要手把手确保小组长定位准确,然后由小组长手把手地教组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 手把手演示法

划经点穴是经络腧穴学的重要环节。因此,要确保重点腧穴的准确定位,由老师来把关。手把手演示法是教师在学生中选择一个骨性标志明显的学生作为模特,然后教师用贴纸在模特身上把本堂课所学的腧穴贴好定位。再由学生分组触摸。触摸时教师握着学生的手进行指导。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的个别指点,并且检验自己的定位是否准确。当然,贴纸也可以用王不留行籽代替,目的是让学生触摸突起的穴位,加深记忆。

三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学生在实训室中,两两一组,其中一个学生扮演医生,一个学生扮演患者,互相点穴找触感。因为经络腧穴学的教学更强调实体操作,所以学生在点穴时要有得气的感觉,也就是在点到穴位后,患者要有酸麻胀重的感觉,而当位置不准确时,患者就只有痛的感觉而没有得气感。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加深记忆;更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 多媒体模型应用

本门课程主要在校内针灸推拿实训室中完成,实训室中有针灸铜人、语音电子经络腧穴模型、发光电子经络模型、经络挂图等。利用盲人的听觉优势,在教师讲授理论课程时,利用语音电子经络模型,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一遍一遍地播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在课程结束时,利用发光电子模型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光电子模型是仿真人身高制作,骨骼、肌肉标志比较明显,而每个穴位都是突起的。这样方便盲生触摸,教师需要在一旁指点。

总之,经络腧穴学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主干课程,它能为以后的各科按摩打基础。这门课程内容多而杂乱,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往往兴趣不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而适合盲生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特殊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管理 应用 培养模式

中国在旅游发展方面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业具有服务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宗旨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这要求学生除掌握必要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也就是注重能力和应用。但目前我们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1 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实训模式缺少科学性、规范性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还沿用其他传统学科的老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或者有重实践这个意识但缺乏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方面能力的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依靠模拟训练来进行实训、实践,而模拟训练的实训标准达不到理想效果,与实际应用和操作还有一定距离。理论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偏少。在旅游企业用人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实践课程安排有时流于形式,实训效果不明显。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或预就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作为学生的一门实践课程,学校把学生送到旅游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至于学生到了旅游企业是否较好地结合所学进行实习,把所学带到实践中,又把实践中的问题带回课堂继续学习,每个环节有没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旅游企业是否真的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较好地学习及培养能力,还是只简单的在使用廉价劳动力?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实践基地不够完善,缺少科学规范性。如何建立规范成熟的实训基地模式,并进行有效科学的合作和实训管理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

1.2 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

现在旅游市场上需要的人才是接受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并能把服务意识融进熟练的操作中。而我们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错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设置的课程如仪表仪容、公共关系、语言训练、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大多是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搞好学生素质培养。其实这只能说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训练,而实训过程中素质培养从思想到内容都跟不上,学生在参加这些训练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这达不到让学生从教育理念上接受国际旅游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3 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有待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拥有一些带团机会,在服务技能和实际能力方面能得到一定锻炼,但学生对整体运作、旅游产品销售、管理经验方面缺乏实践。只能具体地根据安排来做一些事情,如果让其站在一定高度来做一个旅游产品还不行,在创业创新、独挡一面方面欠缺。

1.4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实训课质量的整体提高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从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直接从事高职教育,他们没有太多实践经历,对实践环节及实训中将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较好地进行实训,较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很多教师还是按高中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动手练习的模式来教授学生,或照本宣科,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较难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

2 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1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规范

高职高专学校领导及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实训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及将来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将之付诸行动,把实训基地建设规范起来。

2.1.1 校内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尽可能的与实际情况零距离靠拢,如模拟导游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前厅。同时运用计算机软件将模拟方法用于教学科研活动,模拟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旅游企业经营决策,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教学训练方式。通过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主要模拟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现场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实验室针对学生进行气质形象,美容美体、服装化妆、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仪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防真的训练环境,适应行业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有自己的产业部门,有的学校有高校招待所、专家楼、高校旅行社、餐厅等实体。把这些实体办成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培养出独挡一面的就业能力。如让学生进入校招待所、专家楼、餐厅等让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经营与服务才能让顾客满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营;让学生参加旅行社的工作,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由学生自己负责整个业务的运行,包括拉客源,做计划,安排行程,带团,处理善后事宜等工作。作为高校的实体既完成了实习任务,更好的协助学生就业、创业,又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节约开支,只要认真研究,敢于探索,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的走向成功。当然万事有利就有弊,难免会有不利的一面,如因学生实践能力不过关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样就要求在学生上岗前做好相关培训和提醒工作,上岗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老师及时提醒和定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的出现什么差错向客人做好赔礼道歉工作,当事人作出检讨分析差错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并警示所有同学。

2.1.2 校外

校外实训以顶岗为主,严格把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选择专业性强、操作规范,行业中处于先进管理的旅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与企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坚持资源共享、产学双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实习基地。具体操作可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一个稳定时间内如半年或一年内进行顶岗实习,另一部分留校学习,到期后可互换。这样总能保证企业有学生在岗,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学校正常安排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实习中带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真正与企业之间行成了“双赢”。

2.1.3 旅游企业、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

高职高专学校可创造条件在校园内部举办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供需见面活动,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及与外界联系打开了一道窗口。具体操作可在实训、就业办公室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安排供需见面活动,把学生按能力大小进行搭配,轮流进行:1.去社会上了解、收集、整理对口的用人单位信息;2.向单位发出邀请函或亲自到用人单位邀请;3.布置安排好见面会场;4.会后班级讨论,总结安排活动成败经验,写出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在安排供需见面会的过程中就被企业相中到企业去预就业或就业。学校还应加强与地方旅游局的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修改旅游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学生就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把资格证书考试,全省导游大赛,旅游界的有影响的活动引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与旅游局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及考前培训,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2.2 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与国际旅游接轨

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虽然理论水平及特长爱好突出,但团队合作精神差,遇到困难缺少耐心和韧性。我们可在实训中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公关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应变能力和独挡一面的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更好的顺应中国旅游强国的大发展方向,与国际旅游管理接轨。具体的做法可多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既生动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组织学生分组到艰苦的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到贫困山区去“献爱心”,在校内组织一些象“烹饪大赛”这样的劳动光荣,勤动手脚的活动;到校外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如何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实训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我们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首先是由学校自己培养。我们从学校的教师中选拔优秀的、有责任心的青年教师到相关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一年到两年培训或顶岗实习,让他们真正扎根在工作上,深深的体会学生将来在实训中会面对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校协调或解决的问题及工作中应重点培养的地方。能及时发现、解决并协调好各方面问题,同时积累大量实践工作经验,对学生以后的实训指导能做到心中有数,能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意义的站在较高平台上指导学生的实训。有能力、有实力培养出新一代应用型人才;其次就是主动引进。我们可以从旅游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金牌导游,资深从业人员来作学生的专业兼职教师,请他们用带团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通过讲座,团体的、个别的指导等形式指导及参与学生实训,提高实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仁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J].机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报,2007(4)

[3]王景山,孙德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半共半度“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篇5

1存在的问题

1.1实训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实训模式缺少科学性、规范性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还沿用其他传统学科的老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或者有重实践这个意识但缺乏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方面能力的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依靠模拟训练来进行实训、实践,而模拟训练的实训标准达不到理想效果,与实际应用和操作还有一定距离。理论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偏少。在旅游企业用人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实践课程安排有时流于形式,实训效果不明显。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或预就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作为学生的一门实践课程,学校把学生送到旅游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至于学生到了旅游企业是否较好地结合所学进行实习,把所学带到实践中,又把实践中的问题带回课堂继续学习,每个环节有没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旅游企业是否真的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较好地学习及培养能力,还是只简单的在使用廉价劳动力?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实践基地不够完善,缺少科学规范性。如何建立规范成熟的实训基地模式,并进行有效科学的合作和实训管理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

1.2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

现在旅游市场上需要的人才是接受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并能把服务意识融进熟练的操作中。而我们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错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设置的课程如仪表仪容、公共关系、语言训练、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大多是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搞好学生素质培养。其实这只能说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训练,而实训过程中素质培养从思想到内容都跟不上,学生在参加这些训练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这达不到让学生从教育理念上接受国际旅游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3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有待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拥有一些带团机会,在服务技能和实际能力方面能得到一定锻炼,但学生对整体运作、旅游产品销售、管理经验方面缺乏实践。只能具体地根据安排来做一些事情,如果让其站在一定高度来做一个旅游产品还不行,在创业创新、独挡一面方面欠缺。

1.4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实训课质量的整体提高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从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直接从事高职教育,他们没有太多实践经历,对实践环节及实训中将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较好地进行实训,较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很多教师还是按高中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动手练习的模式来教授学生,或照本宣科,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较难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

2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1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规范

高职高专学校领导及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实训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及将来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将之付诸行动,把实训基地建设规范起来。

2.1.1校内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尽可能的与实际情况零距离靠拢,如模拟导游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前厅。同时运用计算机软件将模拟方法用于教学科研活动,模拟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旅游企业经营决策,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教学训练方式。通过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主要模拟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现场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实验室针对学生进行气质形象,美容美体、服装化妆、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仪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防真的训练环境,适应行业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有自己的产业部门,有的学校有高校招待所、专家楼、高校旅行社、餐厅等实体。把这些实体办成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培养出独挡一面的就业能力。如让学生进入校招待所、专家楼、餐厅等让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经营与服务才能让顾客满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营;让学生参加旅行社的工作,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由学生自己负责整个业务的运行,包括拉客源,做计划,安排行程,带团,处理善后事宜等工作。作为高校的实体既完成了实习任务,更好的协助学生就业、创业,又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节约开支,只要认真研究,敢于探索,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的走向成功。当然万事有利就有弊,难免会有不利的一面,如因学生实践能力不过关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样就要求在学生上岗前做好相关培训和提醒工作,上岗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老师及时提醒和定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的出现什么差错向客人做好赔礼道歉工作,当事人作出检讨分析差错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并警示所有同学。

2.1.2校外

校外实训以顶岗为主,严格把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选择专业性强、操作规范,行业中处于先进管理的旅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与企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坚持资源共享、产学双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实习基地。具体操作可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一个稳定时间内如半年或一年内进行顶岗实习,另一部分留校学习,到期后可互换。这样总能保证企业有学生在岗,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学校正常安排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实习中带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真正与企业之间行成了“双赢”。

2.1.3旅游企业、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

高职高专学校可创造条件在校园内部举办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供需见面活动,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及与外界联系打开了一道窗口。具体操作可在实训、就业办公室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安排供需见面活动,把学生按能力大小进行搭配,轮流进行:1.去社会上了解、收集、整理对口的用人单位信息;2.向单位发出邀请函或亲自到用人单位邀请;3.布置安排好见面会场;4.会后班级讨论,总结安排活动成败经验,写出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在安排供需见面会的过程中就被企业相中到企业去预就业或就业。学校还应加强与地方旅游局的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修改旅游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学生就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把资格证书考试,全省导游大赛,旅游界的有影响的活动引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与旅游局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及考前培训,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2.2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与国际旅游接轨

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虽然理论水平及特长爱好突出,但团队合作精神差,遇到困难缺少耐心和韧性。我们可在实训中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公关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应变能力和独挡一面的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更好的顺应中国旅游强国的大发展方向,与国际旅游管理接轨。具体的做法可多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既生动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组织学生分组到艰苦的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到贫困山区去“献爱心”,在校内组织一些象“烹饪大赛”这样的劳动光荣,勤动手脚的活动;到校外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

篇6

关键词: 服装陈列设计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陈列设计是一个应市场所需而产生的职业,早在20世纪20年代,纽约的百货公司就独创了橱窗陈列。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商外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服装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陈列应运而生。市场的繁荣造就了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迫切,市场需求与人才空缺之间的落差也已经成为阻碍陈列设计进步的桎梏。在国内陈列设计教育的空白、需求迫切的大背景下,部分高校设置了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陈列教育成为了推动陈列设计进步的原动力,必将成为整个服装行业关注与期待的焦点。

目前国内的陈列设计教育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部分高校设立了服装陈列设计专业,可以说在全国打了头炮,但是,就大学教育本身来说,如何真正实现对陈列设计师的专业培养,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因为陈列专业是国内服装教育领域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专业,专业建设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必然存在种种误区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很多问题。现试以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加以分析。

(一)课程设置要更加系统科学。

调查发现,目前服装教育领域虽然有部分高校开设了陈列专业,但这些专业的的课程设置不够系统科学。开设的服装类课程数量不多,大部分只开设了服装概论、男女装设计、立体裁剪、服装营销、成衣工艺等几门课程,而其中立体裁剪、成衣工艺这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课时量偏多。我认为对于此类课程可以改为选修类课程,陈列专业学生作一般了解即可。

橱窗在陈列设计中是重要一环,亦是很难设计的一部分,橱窗不仅是一个品牌的窗口,而且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橱窗有一个美誉:“销售现场的立体广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橱窗,不仅在设计风格上有所不同,而且映照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准。所以,在陈列专业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橱窗设计,而且要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来上。

关于服装陈列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我认为,除了服装陈列设计的专业课而外,如陈列色彩设计、橱窗设计、陈列空间设计与创意、陈列平面图技法、展示材料、店铺规划与设计、服装卖场陈列设计等,还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服装陈列设计专业是从服装设计专业中细分出来的专业,所以服装设计类的课程要适当设置,例如:服装概论、服装效果图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材料、服装史、服装色彩设计、服装营销、服饰搭配、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消费心理学等;第二,陈列展示对艺术设计的要求比值也很大,所以艺术类课程也要适当设置,如艺术概论、电脑艺术设计、室内设计、装潢设计、广告设计、音乐设计、灯光设计等。陈列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了这三个模块,才会更加科学、系统,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加完善、合理。

(二)应增加实践性课时分配量。

职业类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兼陈列专业的专业特性,所以实践性课程的课时量不可少。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陈列专业的实践环节课时分配量有待提高,例如,《服装陈列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某高校的设置是理论20节,实践14节,总共34节,我认为调整为实践24节、理论10节较为合适,既可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特性,又可分配出4节实践课时用于市场调研。因为,陈列设计服务于服装市场,自然离不开市场,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必须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得到市场的认可。

(三)教材选择、运用要与市场紧密结合。

教材是传承知识的载体。据调查,目前,服装陈列设计专业所选用的教材多是2007年以前版本,教材中相关理论陈旧滞后,与行业市场的契合度较低,难以反映市场的发展趋势,教材中许多图片只是反映了几年前的流行元素,与最前沿时尚元素严重脱节。所以服装陈列专业教育要想守住行业市场的前沿阵地,就必须解决教材问题,选用与市场契合度较高的能反映行业前沿视点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用合适的教材,多作市场调研也是学生接受服装市场前沿信息的重要途径,要与市场紧密结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将所学理论放到市场中去检验,在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拓宽专业视野。

(四)应增设动态展示课程。

模特表演也是服装陈列设计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对服装作品的动态展示。可是我们往往注重静态展示,而忽视动态展示的重要性。而且,目前的动态展示舞台背景往往比较单调,模特从光溜溜的舞台走出来摆个造型展示一下服装就算完事,空洞、单调、乏味,缺乏对人物出场和舞台背景的包装与展示。迪奥的百年经典服装展示就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其舞台设计很新颖,模特的出场设计也很独特,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这个品牌的服装,更感受到了该品牌的文化理念、环保理念,以及其品牌地位,这充分说明了动态展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陈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增设动态展示课程,而不是作为少量章节一带而过。

从目前对服装教育领域所设陈列专业的相关调查来看,不仅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足,急需改革,在教学方法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陈列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需要改革创新。鉴于此,我根据数年来的专业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与陈列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理论教学:专题性讨论。

陈列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外延设计部分,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一般都是从整体的大设计理念出发来考虑陈列设计的。目前比较常见的店面设计多倾向于主题化设计,以推行某种“生活方式”的陈列设计为主,整个陈列设计形态,倾向于视觉空间的舒适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或创设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有可探索空间的研讨主题,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查询信息、思考及讨论交流,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这种教学方法极具开放性,可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个性化设计理念与开创性设计思维。

(二)技术手段:多媒体仿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立体、仿真的学习环境。

服装陈列设计是视觉设计领域的一个方面,当然也涉及到触觉、听觉等领域。很多品牌越来越重视视觉营销,视觉起到的广告效应越来越强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陈列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象性强,从而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传统教法,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供一个高度仿真、多维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认知。

(三)实践教学:情境式模拟。

服装陈列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动脑,而且要让学多动手操作,所以情境式教学很适用于这个专业。

以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8年,其校内实训基地被列入江西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内设立了婚纱、女装、男装、休闲装、童装、内衣、羽绒服、舞台装、鞋子、箱包、毛绒玩具等工作室,还有服饰文化陈列馆等,这些室、馆不仅成为陈列专业教师进行情境式教学的最佳课堂,而且为陈列专业学生提供了能与市场对接的模拟操作场所和实训机会。

(四)拓展教学:聘专家讲学。

篇7

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依旧被礼仪课堂采纳,除此以外,还采用了示范法、指导法(个别指导和分组指导)、点评法(老师点评、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情境模拟法等。根据教学任务和需要将各种方法灵活地综合运用。例如,在仪容仪表教学部分,除了结合课本,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妆的步骤和技巧外,教师还将学生带到形象设计室内进行现场操作,让学生当模特,教师亲自为其打底妆、画眼妆等;打领带、系丝巾等教学环节都可依此方式授课,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亲身示范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近距离地观察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能更加了解,再辅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技能。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现场反馈得到第一手资料,按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和重点,针对性强的授课方式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仪态教学部分,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拍摄+点评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先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什么站姿得体恰当,什么站姿失态不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由老师讲解站姿要领,亲自做示范,接着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动作的训练。单纯的动作练习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此时可播放音乐,缓解学生的疲惫感,同时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品位和文化修养。期间挑选个别学生做重点指导,指出其不足和优点,还采用了分组演示的方式,将他人视为第二面镜子(第一面镜子为形体训练房内的镜子),让学生在参照对比的过程中更加明白动作的规范,这种学生相互间的学习和点评更能增加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练习后是分阶段考核环节,由学生自行选乐和分组练习,最后用DV录下每个小组的配乐展示,然后现场用投影仪回放给学生,这种及时的反馈形式能让学生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看待自己的表现,清楚地了解并掌握动作规范。观看过程中笑声不断,掌声不停。在轻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掌握了站姿要领,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审美和表现能力,而且自信和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在握手礼仪教学部分,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告诉他们本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接着设定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演练,更是对学生团队合作、随机应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组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由教师对表演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将之回归到理论,同时教师自己也可查漏补缺,改进下一次的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切实做到“做中学,学中做”,都获得提升。

二、革新考核形式

传统的一纸化理论考核形式使得礼仪课程考试流于形式,根本无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无法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礼仪的考核应侧重于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礼仪素养的提升。具体说起来,礼仪课程分数应当由平时成绩、形成性成绩、最终考核和奖励分四部分构成。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依旧纳入平时成绩,这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建立即时的考核评价记录系统,每次教学任务完成后都应有相应的考核项目,如书面作业、讨论、表演等,教师记录每个项目的得分,这种形成性考核记录的形式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最终的考核成绩来自于特定礼仪主题的微电影,即学生自己创设一个主题,如参加面试、接待访客等,采用各种摄影设备进行拍摄的作品。

从剧本、台词、人物设计、服装化妆、场地布置、到后期的字幕、配音配乐、剪辑合成等,统统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这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期末考核的时候按照分组的顺序,先集体观看每组动手制作的作品,接着是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点评,三方面的综合评价形成考核成绩。播放和点评完后,该组学生结合他人和老师的点评再次进行现场表演。老师和全班同学依据该组综合表现评出“最佳编剧奖”、“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老师或其他领导现场颁奖、拍照留念等。将学生感兴趣的颁奖仪式搬到课堂上,学生欣喜不已,纷纷表示这是他们上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课。奖励分给予参加校内外礼仪活动的学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礼仪。

三、改革的方向

(一)打造礼仪实训室,积极编写礼仪实训教材,为礼仪教学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礼仪实训室配备基本的礼仪教学设施和道具,逼真环境的呈现能够减少学生情境模拟实训的随意性和失范性,为其提供了一个锻炼实践技能的基地。以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编写操作性强的礼仪实训教材,便于学生操作和自主学习。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加强对礼仪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精良教学团队。同时,礼仪教师应努力寻求机会进行自我增值和充电,还必须有高度自律性,使自身的形象与言谈举止符合礼仪规范,起到表率作用,产生说服力和公信力。

(三)拓展延伸礼仪课堂,探求校企合作途径。打破固定教室的限制,将礼仪课堂延伸拓展,校园、公司乃至社会都可以成为礼仪学习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如职业形象设计比赛、礼仪展示比赛等,组建校园礼仪队,为学院或企业提供礼仪服务。争取校外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校外实习基地参与实习,立身践行礼仪。

篇8

关键词 隐喻 隐喻教学 输入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Input Mode of Cognitive Metaphor in the Secretary English Teaching

XIAO Yaoyao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The metaphor is a fundamental way of human cognitive things, there are a lot in life, and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 multiplicity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role of the Secret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contains numerous metaphors.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eachers in teaching how clever input metaphor, to get interesting in learning this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knowledge.

Key words metaphor; metaphor teaching; input mode

0 引言

“隐喻狂热”在国际学术界出现在上世纪70 年代,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受到波及。尽管隐喻一直被传统修辞学视为语言现象,由于不断深入的语言研究,认知隐喻学已将这一术语引入其范畴。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认为隐喻是“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莱考夫和约翰逊也指出: 我们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秘书扮演的角色纷繁复杂,且人们在定义和形容秘书角色时使用的语言往往是隐喻性的。如形容秘书角色时常用“4M”,即 like a mother , a manager,a maid and a model 。秘书是“母亲、管理者、女仆和模特”,像母亲一样照顾好上司,像管理者一样管理好上司的日常时间和工作,像女仆一样随传随到,衣着举止像模特一样得体。①于是,隐喻思维参与了人们对秘书角色意识的构建,这使得专门为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秘书英语课中隐喻也具有多样性。那么,教师教学中如何正确有效地运用隐喻教学法则成为创新点和难点。

1 隐喻教学法

隐喻作为极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认知、思维关系密切。Randal Holme②的《隐喻、语言学习与情感》中提到隐喻这种学习机制使得我们通过类推已有知识来学习和掌握新知识。隐喻教学法的本质是通过对两种事物感知交融来实现对未知的认识,在新旧事物间通过相似联想,把两种不同范畴的事物相提并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教授新知识、新事物时,只有通过隐喻已经建立起了联系的新旧知识,我们才能更容易接受。莱考夫和约翰逊得出统计,70%的英语都来源于隐喻。理查兹③认为,“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Friqueguon说过 :“知识就是使用隐喻”;④由于目前影响深远的隐喻认知理论,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提出要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并将这种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并列为三大能力,即将“隐喻能力”单独列出来。⑤教育学中有隐喻认知理论的运用,也是近30年的事情。而开展外语教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隐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和行动上也亟须更新观念并付诸实践。虽许多教育专家和外语教师在解读隐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上,付出了艰辛努力,但主要探讨的是隐喻教学法与英语词汇、习语、精读、阅读、写作教学及文化思维能力培养等之间的关系,尚未有学者对秘书英语教学中隐喻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本文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秘书英语教学中认知隐喻输入模式

秘书英语教学过程中隐喻输入模式,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历,总结为两大类,即课内输入与课外输入。

2.1 课内输入

秘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知识学习是主要的语言输入形式。秘书英语隐喻习得的主体是课内隐喻输入与认知。课内隐喻输入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三,即教师教学用语与隐喻结合;媒体教学中隐喻与语言输入结合;教材中的隐喻表达。

学生习得隐喻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教师课堂用语。比如教师经常会对迟到的学生说:“You are a late bird.”在鼓励学生到教室进行英语晨读时说:“Early birds get early worms.”这样的隐喻表达既能快速引起学生的好奇,又给人深刻印象,与直接向学生下命令相比,这样的方法更高效。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多种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积极作用。秘书英语课上,教师常常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视频听写、音频听力、图像、讲义等教学材料,而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的视听语言隐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宽广的途径。用视频、图像、多媒体讲义进行秘书英语教学中,教师讲到怎样才是秘书接待客人的正确眼神、仪容和面部表情等时,教师会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人物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秘书知识去猜测和区分各个图片代表的含义。不同的图片都具有隐含意义,如见客时眼球向上表示“傲慢”,眼球向下表示“屈服”,眼球居中表示“客观”。音频听力中隐喻也比比皆是,如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涉外秘书英语实训教程》中的听力材料中有这样的句子:

Mr. Stone is engaging now.(working)

Mr. Stone is expecting you now.(waiting for)

秘书英语教材是对与秘书角色密切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讲述。由于人们在给秘书角色定位时使用的语言向来就是隐喻性的,这就决定了秘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也富含隐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教材中这一语言特色,更谈不上利用现有资源中的隐喻精华,在学生知识学习中进行有效输入。如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涉外秘书英语实训教程》中:

Etiquette may be wielded as a social weapon.(making the social relation harmonious)

Poor telephone etiquette equals lost revenue.(something can’t be won back)

有研究者认为输入必须能够被注意,才能发挥作用( Wynne Wong,2007: 28)。⑥Schmidt 也认为,输入的语言特征只有在能够被学习者意识到时才是有价值的( Schmidt,1990,1993) 。教师作为语言输入载体,必须仔细钻研教材,善于发现并灵活输入隐喻于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对隐喻语言的敏感度,才能为学生对目标语树立更好隐喻思维起促进作用。

2.2 课外输入

秘书英语中隐喻的课外输入主要是通过秘书这一角色在社会行为规范中的言行举止而习得。秘书的角色是多姿多彩的。秘书像管理者,与领导相处时,必须要做到领导在下达命令前,或即使领导不直接下达命令,也要能揣测到领导的所思所想。秘书衣着举止像模特一样得体,这决定了秘书的形象代表公司的品牌,公司来访者和业务往来者由秘书的第一印象会判断值不值得与对方做生意。秘书合理得体的身势语也是隐喻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与人谈话中,提到人名时即使不指明地位上孰重谁轻,最先被谈及的总是最重要的人。见面握手时,隐含规则一般是男士先向女士伸手。此外,秘书不同的着装、坐姿、手势、表情等身势语都传达着不同的隐喻含义,只有将不同的隐含意义弄清楚,才能胜任秘书角色。总之,由于课外隐喻语料多具现时性,对于语言学习者课堂外隐喻意识的培养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 结语

总之,隐喻认知需要从一个心理认知空间转换到另一个心理认知空间。秘书英语教学中,应用隐喻的认知功能指导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既要善于发现隐喻,又要能够将隐喻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之中。由于有了隐喻教学法的参与,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相似联系上则更加水到渠成,新旧知识间的过渡更加自然,学生学起来不仅更加容易,而且也感受到了隐喻语言的魅力,同时使他们逐步培养起隐喻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此外,秘书英语中隐喻教学法的应用是教师教学中的创新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法上再创新法。

注释

① 朱欣文.“秘书角色定位之我见” [J].职业圈,2007(9).

② 朱晓琴.隐喻认知理论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运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1).

③ Richards, 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

推荐期刊
  • 城色
    刊号:37-1457/Z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