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新闻发言人制度8篇

时间:2022-08-27 05:30:1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闻发言人制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1

对公众来说,新闻发言人已不是一个陌生岗位,自2003年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已过去十余年的时间。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是,相较于公众期待来说,过去新闻发言人所发挥的解疑释惑、沟通民意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如果回忆一下印象深刻的新闻发言人,可能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等少数几位。

对早期那些曾备受关注的发言人,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至少保证大事发生时,相关部门有人站出来“说话”。说对说错,当然可以奖优惩劣、改进完善。遗憾的是,从总体而言,能将“个性”和本职工作结合比较好的发言人,只是凤毛麟角。曾有媒体统计,在10年前第一批接受培训的一百余位新闻发言人中,有19位从不发言。更普遍的情形是,发言人只是机械承担新闻,很少能和民意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2013年在央视谈到新闻发言人,就总结了两句话:“一句话是不敢说、不愿说,一句话是不会说,说错话。”这的确反映了当下新闻发言人的普遍状态,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或许还是“不愿说”。如果没有硬性的制度要求其“必须说”,那么,不说最多是“无功”,说了还可能“有过”,作为个人来讲,当然是选择“不愿说”。相反,如果制度过硬,对发言人的发言频次有硬性要求,发言人自然会主动去提升媒介素养,去研究表达的技巧。久而久之,“会说”的发言人才会越来越多。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为发言人做过培训,2013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提案,建议政府部门应每月定期举办新闻会。在一个信息社会,每月一次沟通频率,应是对发言人的底线要求。现在国新办已决定,2015年起每周定期开政策吹风会,回应公众关注的问题。这也应成为其他部门新闻发言人的通用规则。

篇2

【关键词】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发言人平台

一、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概述

随着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式的改变,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参与政治的一大重要平台,建设网络发言人平台,积极应对网络问政,既是顺应网络时展潮流的需要,也是政府部门加强执政能力的内在需求。

1.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相关概念界定。新闻发言人是指代表特定的社会组织转达和特定新闻信息的专职负责人,其主要职责是通过特殊的形式,向特殊的受众其组织所掌握的新闻信息,并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向社会公开的过程。网络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新闻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的网络新闻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的新闻信息、其他网站设立的新闻中心或新闻版块的新闻信息、国家有关部门设立的专门网站所的新闻信息、个人主页和站点所的新闻信息等等。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由指定的发言人在授权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就某些特定的问题和目前的情况或重大活动,以政府或有关当局的名义,召开新闻会或记者招待会,回答问题和交换意见,有关的新闻或政府的政策的机制。

2.我将网络新闻发言人定义为:利用互联网、面向媒体和网民进行权威性的信息,与网民直接互动、排除疑惑、澄清虚假言论、引导舆论并接受社会监督的新闻发言人。其基本职能包括:(1)网络新闻;(2)听取民声、畅通民意、集中民智;(3)回应网民咨询和诉求;(4)舆情处理、疏导网民情绪。学术界一般将人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八种。而我认为对网络新闻发言人而言,除了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外,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方面又有特殊的要求,以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变化。

3.网络发言人平台。关于网络发言人平台目前学术界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根据其功能和特点,可以将网络发言人平台定义为官方建立的进行政务信息、新闻,舆情搜集、舆论引导,官民互动、应急处理的网络平台。而网络发言人平台应具备如下功能:(1)信息、(2)信源搜集、(3)网络互动、(4)应急处置。这对于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互联网结合下的产物,是在已有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础上考虑了网络新闻的特殊性而发展建立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以下作用:(1)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与监督权;(2)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提升政府舆情控制的能力;(3)构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新模式,有效实现信息对称;(4)塑造政府网络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二、佛山市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佛山市网络发言人履职情况。佛山市网络发言人的成员单位有236个(含市级及区级平台),范围包括党政部门,法院,检察院,中央属、省属驻佛单位,公共企事单位等。根据相关规定,佛山网络发言人是一个团队,而非一个人。原则上要求一个单位的正职或一个正职搭配一名副职,另外搭配3名以上的网络评论员,外加一名网络主持人,每个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将形成一个5人以上的发言人团队,分受理、回复、处理、再回复四个过程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

2.佛山市网络发言人平台运行现状。截至2013年2月22日,人民网对各地的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调查显示,27.2%的网友认为佛山的网络发言人平台做的最好,排名居于第一位。可见,佛山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得到了多数网友的认可。佛山网络发言人平台有两个亮点。亮点一,与手机应用相结合。可以在网站下载平台的手机版客户端,客户端已更新至V2.0版,下载量截至2月3日达10329人,且可利用手机短信查询问政回复情况。亮点二,佛山网络发言人平台的对话民生和在线访谈栏目通过视频图文直播的方式,使政府官员以网络发言人的身份正式亮相于网友面前,弥补网络的虚拟性。

3.佛山市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主要内容。佛山网络发言人平台的巨大成功是以成熟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基础和依据的。佛山网络发言人制度通过对发言人、发言人队伍、网络平台等方面的制度化规定,密切政民关系、提升了政府形象,汇聚民智、促进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舒缓民意、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宣传政策、推动了工作的有序开展,锻炼队伍、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网络发言人。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熟悉网上互动特点和要求的网络发言人队伍体系;(2)明确网络发言人的职责;(3)建立权威网络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与网民互动;(4)规范受理和答复网民反映事项工作流程;(5)构建分工明确、协同联动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4.佛山市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发言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其主要原因包括:新闻不及时,影响力较小;参与网民较少、缺乏平等交流意识, 应答态度有待改进;发言大多比较被动、信息反馈不够及时;回应内容流于表面,无法满足公众的个性化需要。这些问题反应的不仅仅是新闻发言人能力上的不足、专业知识的缺乏,根本上更是职业道德、个人素质、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在复杂的工作中缺乏了积极的心态,无法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和主动精神,推卸责任。(2)网络平台的不足及原因分析。其原因主要如下:注册、审核程序繁琐,打消网民发言积极性;板块繁多,查找所需信息存在困难;信息的形式多样、程序杂乱,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交互、反馈功能不健全,平台的回复功能存在欠缺。(3)制度的缺陷及原因分析。制度方面,其原因主要包括:政务公开和信息透明存在问题;法律保障和限制问责机制缺位;社会监督和公众监督存在缺陷。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制度运转不利,执行效果欠佳。

三、完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议

1.提高网络新闻发言人综合素质。提高新闻发言人素质很利于长久发展。主要着重培养如下方面素质:一是建立健全网络发言人的选拔培训机制;二是转变意识、发挥工作技巧;三是迅速反应、提高网络回应率;四是回应内容具体化、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尽可能提高公民素质,才能提高网络新闻发言人的权威,增强网络新闻发言人的感染力和公信力,提升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2.改进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网络设计是影响网络平台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包括:建立一整套网络信息联动机制;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反馈机制;构建合理的网络问政平台,完善信息回应机制;进行合理的板块分化和页面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长效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才能促进政府与网民充分、有效地沟通与互动,网络发言人制度才能取得持续、长久的发展。

3.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健全相关制度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和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基石,也是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宏观基础。而建立信息制度和健全监督、评估、奖惩制度则是这其中的两大重要支柱。这不仅能够调动网络新闻发言人的积极性,调高他们对网民的服务质量;而且可以帮助网络新闻发言人树立在广大网民中的公信力和权威。

参 考 文 献

篇3

随着学生和教师等大众对知情权的迫切要求,大家对高校的发展状况和各个突发事件的新闻透明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么样才能够既使公众满足了知情权的需要,也使高校的校务公开的透明度增加呢?因此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一、定义

新闻发言人在西方比较多见,制度比较完善。“ 新闻发言人” ( 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officer - press and public relation chief)属于公共关系的范畴。它的中国式定义是指“国家、 政党、 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其职责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 举行新闻会, 或约见个别记者, 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 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而高校新闻发言人顾名思义就是对高等学校内的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例行新闻会,相关信息或对本部门的观点立场进行阐述。新闻发言人制度目前已成为各个高校的一项基本制度。

二、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首先,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高校与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沟通的重要渠道,是树立高校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应对突发事件维护学校声誉的重要手段。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澄清事实,消除误解,主动引导舆论,维护学校稳定的需要。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使师生员工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还可以为媒体解答它所关心的重要事情,使媒体和高校的交流更畅通。大众媒介曝光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的注意力倾向于大众媒介关注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人们看到权威性的言论,避免小道消息影响社会公众正确判断力,可以使高校站在舆论的主导地位,对媒体导向进行正确指引。“无可奉告”可能会激起舆论反弹,“顾左右而言他”可能会引发更多质疑,“踢皮球”则会让人认为这是党的不良作风折射,终究于学校形象不利,倘若用“回避”的办法恐怕只会引起公愤。其次,有利于高校凝聚人心,积蓄发展合力。对于关心高校的教职员工来说,及时有效的学校的相关信息,使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教学计划、发展规划、实施纲要及时了解,可以更好的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仅维护了教师员工的知情权,也使教师员工作为学校主人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增强了他们的主动意识,更有助于学校内部的团结一致,推进学校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再次,有利于高校在教师员工及社会大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增加高校公信力,提高学校的透明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提高自我形象和影响力,除了适应环境外,主要还表现为应该竭力对公众施加影响。在目前的媒体社会,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形象与态度创造环境,凝聚人气,从潜意识中影响公众的思维。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有组织、有领导的信息传播方式, 可以通过和媒体建立良好的联系,进而对高校外部环境的营造和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在全国高校越来越激烈的生源争夺中,可以充分地运用与媒体大众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媒体宣传造势,进而可以树立良好的高校形象,在社会交流中建立高度的权威性。第四,有利于促进校务公开,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新闻发言人制度已成为促进校务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对于高校而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公开公正,促进学校校务公开、减少学术腐败和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还可以促进学校的民主建设,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职能的转变。最后,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推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改革。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为学校党委与媒体或者教职员工的交流以及大众对学校决策、管理的知晓设立了一个通道。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定期公开学校的发展概况,使公众对学校发展进行有效监督。这就提高了高校党委决策的谨慎性, 减少了随意性;提高了管理的民主科学性, 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办事效率的高效性。因此,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党委的管理能力, 发扬党委的民主作风。师生员工根据新闻发言人公布的学校的可靠、 权威的信息, 进行分析、判断, 发表意见, 提供建议, 学校党委可以将这些“主人翁精神” 纳入到学校的重大决策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师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实现了学校的高效民主管理, 也可使学校决策者因为重视倾听群众的声音, 使决策更加科学、 合理,更加接近民意。总之, 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高校推进民主监督,有利于科学的决策关系学校大计方针, 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学校决策上的方向偏离,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目前来说,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面对公众关注,部分高校不敢、不愿、不善于面对媒体,习惯封堵消息,导致在舆论上陷于被动,因此有的高校对这种制度就存在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打破传统观念,勇于面对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形成正确导向,对敏感问题要积极做出响应。其次,新闻专业人员少。目前的高校,除非自己有新闻传播专业,一般不会有专业人员从事新闻发言人职业,兼职的多,专职的少。并且高校这方面的储备人才几乎没有。作为高校的新闻发言人,除了有相当的专业知识、思维清晰之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召开新闻会之前应当准备好新闻稿,熟悉相关会议背景资料,对一些敏感问题,不回避,不拒绝,能回答的一定回答,不能回答的尽量解释,掌握回答技巧。再次,制度的建立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都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规范。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体, 与政府、企业等其它社会组织是有根本区别的。高校可以借鉴政府机关等部门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经验,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因此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适合高校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4

“本论坛的宗旨就是在政府网络发言人与广大网民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是南京网络发言人论坛于2009年12月6日的第一个帖子,这也开门见山地说明了南京市政府设立此论坛的意图。这次南京一口气推出了90个部门的网络发言人,覆盖42个政府工作部门、16个市政府直属单位、9个重要部门、13个区县。更让人关注的是,南京还要求网络发言人针对网帖要在24小时内予以回复,此举更被舆论评价为网络发言人制度的一大进步。

2009年可谓是中国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元年。9月1日贵阳市政府召开新闻会,宣布正式启动市政府系统网络新闻发言人工作。这是全国首家以政府名义推出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9月18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公布了设立全省首批“网络发言人”的15个省直单位……此后云南等省区也提出要在各级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发言人的出现展现了我国政府运用新媒体组织政府公关的开放姿态,以及在信息公开和政府职能定位上的又一次跨越,对于完善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发言人制度朝职业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与传统新闻发言人的比较

网络新闻发言人可以被看作是传统新闻发言人在网络媒介上的延伸。它有着新闻发言人共同的特质:代表特定的社会组织传达和特定新闻信息,并通过大众传播渠道向社会公开。网络媒介的多重特性决定了网络新闻发言人和传统新闻发言人的诸多区别。我们从传播过程的五要素来进行对比:(见下页表1)

从表1直观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新闻发言人利用网络媒介将传播五要素整合:传播者的专职化能有效搜罗信息,及时掌握舆情,为政府取得舆论的主动权;作为媒介的互联网为新闻发言人集结了海量受众,也极大拓展了新闻的内容;加之及时性、互动性等优势,使得网络新闻发言人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足。

意义与突破

1.下情上达的有效途径

网络新闻发言人更加关注个体所表达的权利,这其中既可以是网民的个体利益,也包括网民所代表的群体利益。话语权通过网络媒介扩大了,所有与公共事务有关或无关的人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咨询、交流等方式从新闻发言人那里得到及时地回应。传统的新闻活动中,参与人更多强调的是新闻发言人及其所代表的政府部门与新闻界,而利益最大关系人――公众的地位有时被忽略了,公众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政府信息从决策到到讨论的旁观者、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非参与者。所幸的是,网络新闻发言人将打破传统新闻的瓶颈。

2.网民实现自我设置议程

在Web2.0时代,信息的自由流动使得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减弱,而网络媒介的议程设置生发出新的特点。议题设置权下放,设置者泛化,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BBS、博客、网站上设置议题;议题内容多元化,网络把关人的弱化为网民营造了公共话语空间和“观点的自由市场”等等,这些新的特点满足了网民自我设置议程的要求,并通过网络新闻发言人来影响政府议程的设置。

3.实现政府与公众的直接沟通

网络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与公众面对面,互为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实现了两端连通的直接沟通方式。尽管一些公众在表达意见时的夸张、虚假等成分也容易造成新的拟态环境,但网络作为单纯的信息传输器就相对客观,误差也会减小很多。

网络新闻发言人各显“招数”

(1)实名注册,负责人亲自上线

山东莒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实名注册,亲自上线,轮流做客,与网民在线互动交流专用帖。他们事先安排主要负责人在线交流的时间,提前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进行公布,把在线互动的现场照片到网上,接受网友现场监督。论坛要求主要负责人针对网友提出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限期答复,来不及答复的问题集中答复,要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2)24小时回复,跨“网”作战

南京市规定,针对网络发帖,涉及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原则上应该在24小时内予以回复。而且除了目前南京政府网站上开通的论坛平台,南京网络发言人还要监测人民网、西祠、天涯、新浪等论坛上涉及南京的发帖,并及时进行回复。

(3)视频面对面,上镜与考核挂钩

太原市民政信息中心网站开设视频节目《民生在线》,注重与网友的互动。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首先在网站上专门设置的咨询信箱内,定期查看网友留言并进行汇总,然后根据其内容,邀请相关处室负责人在视频上详细解答,并于节目播放前3天在网上通知网友。《民生在线》至今已播出14期,期间陆续接到各种咨询信息300多条,每期平均解决15条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4条网友的具体提问。据悉,在信息门户网站推出视频节目是太原民政系统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具体行动,既为民政对象提供了新的咨询沟通渠道,也使得局机关可通过干部上镜,间接对其进行考核考评。

由于目前国家还未出台网络新闻发言人设置及管理的具体办法,各地纷纷“试水”,办法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有些做法也引来了网民的质疑,例如有人指出回复内容有搪塞之嫌。很多网友得到的回答都是“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正在交相关部门研究处理”等套话,甚至被怀疑是系统自动回复。这种为了追求回复时效的做法是否妥当,也值得相关部门探讨。

网络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

首先,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应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具体包括掌握各种媒介特性,善于综合利用不同的媒介为新闻服务;要具备新闻的专业知识,准确无误地将政府信息出去;关注网络舆情,敏锐洞察言论动态,能够积极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收集和提取海量、变化的信息和快速有效处理政务的能力等等。

再次,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要有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和灵活严谨的思维,在网络新闻信息和政府态度时,要做到言辞表达清晰准确,逻辑缜密。这是因为网络的共享性将放大政府的一言一行,网络发言人书面表达的好坏就关系着政府的形象。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应克服有些传统新闻发言人喜欢说官话、套话、打太极的毛病,而需要了解网络语言,甚至在某种特定场合下可以用网民更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以平等交流的姿态来听取大众的声音,做好民情反馈工作。

最后,政府新闻发言人要敢于负责,要用政府行动确保发言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这就意味着发言人背后支撑着一个长效的合理的运作机制,诸如政府部门应给予网络发言人一定的自,部门和发言人统一口径,创立联动制度来支持发言人工作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网络发言人制度的持续性,并真正起到作用。

篇5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职能;公民权利

1.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1.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含义

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就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会,或约见个别记者,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2.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

首先,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使公众利益实现最优化。公共信息的利用程度影响着公众利益的实现程度,而公共信息的利用程度又取决于政府对公共信息的掌握情况和公开程度。2003年"非典"疫情的初期,由于政府对疫情信息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公开导致了疫情蔓延速度,后来政府及时准确地掌握了疫情信息并及时公开,使百姓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全。可见,信息公开对公众利益的保护和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助于实现公民的言论自由,而言论自由的价值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增进知识和获得真理,知识和真理的获得无疑会帮助政府作出科学的决策。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对公共信息的,掌握社会各界对政府政策、立场、观点的态度和意见反馈,从而摸清不同利益主体对政策问题的基本立场,在信息完备的基础上再制定出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得到切实执行的科学决策。

最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有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及时重要信息对正确引导舆论有重要作用,这可以扼制"内部消息"、"小道消息"等容易误导公众、引起骚乱的信息的传播和蔓延。政府通过新闻发言人向公众解释、澄清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以便公众能够积极有效地配合政府开展工作,从而起到统一步调、提高效率、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

2.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2.1内容不合理、程序不规范

首先,政府新闻发言人应哪些内容、不应哪些内容不明确。近些年来由于政治改革,新闻虽可以报道这些社会的"消极面",但仍然以控制或抑制为特色,内容仍以喜为主、以忧为辅。没有真正起到促进资讯披露保障公众知情权的目的,反而成了政府搪塞的工具。其次,行为随意性大,没有相应的程序控制。一般情况下,政府何时、何地举行会,会之前对发言内容的研究、审查、通报和批准,以及记者的安排等程序性的问题都是临时决定的。这种缺乏程序的信息不能保证迅速及时与客观全面相统一,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公开和传播。

2.2新闻发言人的素质不高

作为政府新闻发言人,对其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政府新闻发言人要熟悉国家、上级和本部门的政策,还要善于论辩、头脑敏捷。而我国地方政府在新闻发言人的选用上随意性大,其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普遍偏低。尽管我国政府2003年举行了两界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其素质还是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幽默感和驾驭场面的能力。

2.3缺乏法律效力

目前在我国,没有一套明确的法律规定相关的事宜,以规范该制度的实施。新闻发言人可以披露哪些消息,披露消息的具体程序应该怎样,披露的对象是谁,新闻发言人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和责任,都没有一部相应的法律或法规来规范和调整。实施中的无法可依,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将导致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形同虚设。公众的知情权难以真正实现。一旦发生侵权,对政府难以追究法律责任。

3.完善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对策

3.1规范程序和内容

首先,按照迅速及时、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规定新闻发言人的信息程序。首先要符合迅速及时原则,这就要求用尽可能具体的时间限制来督促政府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外重大信息。其次要规定信息前的各种准备程序。例如,对记者的邀请与记者的申请程序等。再次要规定记者在会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闻发言人的权利和义务,尽量使二者的权利义务达到平衡状态。明确新闻发言人的内容应采取概括、列举和排除相结合的方式。总体上采用概括和排除相结合的方式,即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大或突出事件以及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况和信息要及时由政府发言人向新闻界披露,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除外。最后要规定会后的更正程序,由于迅速及时是政府信息的第一原则,有时因为客观原因会出现错误,这就需要及时更正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2保证新闻发言人的专业水准

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的公众形象,所以有必要规定新闻发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部门正职负责人或主管副职负责人。因为新闻发言人是代表政府的,他的每一句话都要言而有信,遇有特殊情况,新闻发言人作出的承诺和表态要能够兑现,否则,政府新闻发言人就会丧失权威性和美誉度。另外,要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新闻发言人要有新闻传播与知识,要有语言艺术,要善于策划,要做到政治成熟、立场正确、内知国情、外知世界、有理有节、善待记者。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举办新闻发言人岗位培训、交流学习来提升发言人的素质。

3.3保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法律效力

首先,确认新闻发言人的信息行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它具有公定力、确定力和拘束力。它是一种具有间接行政指导性质的特殊的行政给付行为,所以,政府应对其新闻发言人的信息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由于这种行政行为一般是针对不特定的公众,它主要是抽象行政行为,另外,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公益诉讼,因而政府不及时或故意虚假信息时,其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方式是给予行政负责人行政处分、甚至刑罚。如果新闻发言人在信息的过程中侵犯了公民个人及法人的合法权益,则政府应向公民及法人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这种责任表现为国家损害赔偿责任。另外,可以授权省级行政部门向社会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的信息,,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保障公众知情权。

参考文献:

[1] 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张红梅,董滨.论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状与未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3).

篇6

一、新闻发言人的职责

新闻发言人代表局向新闻媒体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可公开传播的政务信息,通过介绍政策、通报情况、说明立场和回答新闻媒体记者提问等方式,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二、新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一)定期新闻

主要是对我局工作有关情况及社会关注的事项进行和说明,主要内容为:

1.全市林业发展计划及执行情况

2.全市森林资源管理情况;

3.当前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

4.当前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生态环境建设重大问题;

5.其它需要及时宣传的重大事项。

(二)不定期新闻

若遇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重要活动、重大项目建设等,可不定期召开新闻会、通气会、座谈会等,向媒体公布有关信息。新闻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媒体公布真实情况。

(三)通过政府网站新闻。

三、新闻的工作机制

局新闻工作由局办公室组织实施,并负责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四、新闻采集及报送途径

重大事项、重要事件的信息采集与报送,由各对口业务股室负责。

五、新闻的审批管理

(一)一般的新闻活动,由局办公室编制计划与内容,报局长批准。

(二)涉及全局性工作及重要决策的,根据局班子会议决议进行。

(三)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需由新闻发言人出面进行舆论引导的,经局主要领导批准进行。

篇7

[关键词] 企业 新闻发言人 定位 任务

近几年,我国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带动下蹒跚起步,各大中企业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但多数企业对企业新闻发言人认识不到位,甚至于错位,直接影响了企业新闻发言人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准确认识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兴起、角色定位及其功能,才能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企业新闻发言人的重要作用。

一、时代呼唤:企业需要新闻发言人

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每一个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宏大背景。即使是偏于一隅的小企业也不例外,你的经营与其他行业、广大的公众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的生产关乎着大洋彼岸人们的生活。因此,有关企业的信息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一般都有专人从事信息的工作,被称为企业新闻发言人。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设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即使是十来个人的小企业,也会有兼职的新闻发言人。企业新闻发言人,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中负责新闻和信息、接受采访、解疑释惑、澄清事实,维护企业形象的专职人员。

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当今世界许多大企业推行的一种基本的信息制度,其公开性和透明性在促进企业由传统封闭型经营方式向现代开放式经营模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有专家认为,企业新闻发言人是企业与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的中介人,是企业公关部门的核心人物,也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受企业委托,向公众表达企业对某些事情的意见与主张,通过发言人可以及时地向公众和媒体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吸引媒体关注,维护企业声誉。

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起于1983年,最早由政府设立了新闻发言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渗透到企业。早在2001年,联想等知名企业开始设立新闻发言人。2004年8月,国资委、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对中央大型企业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随后几年中,各级各类企业开始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各类企业已认识到,一个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打造优良的市场品牌,训练有素的新闻发言人不可或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时代,企业发言人就应时而生了。

二、准确定位:企业新闻发言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角色

在企业需要新闻发言人共识的背后,是对企业新闻发言人角色定位认识的混乱和不到位。

我们认为,在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中,新闻发言人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形象的传播和维护者,或者说是企业对内对外信息传播的管家。这就企业新闻发言人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定位。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取决于公众对该企业的认知。大众传播理论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能对任何事都亲身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公众是通过媒介来认识世界的,媒介通过信息制造出“拟态环境”,人们以“拟态环境”为中介来认识和感知世界。一个企业在“拟态环境”中什么样的信息,就会在公众心中形成什么样的形象。作为企业新闻发言人,要在经常性的就本企业某一重大决策或举措,举行新闻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全面准确地有关新闻或阐述企业的信息,让“拟态环境”中流动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和新闻。企业也应由以前信息的多头和随意变为经由企业新闻发言人这一惟一通道,保证企业的信息出口统一、准确和清晰。

在此,不得不提企业在危机事件中的信息管理。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中,某种事故、意外、灾难的发生,在所难免,它的突发性、灾难性,往往是不期而至。企业在危机事件中如果不及时输出准确信息,“拟态环境”中就会充斥着流言蜚语,对企业的形象事业带来负面影响。此刻,企业新闻发言人是企业危机公关团队的核心人物,他要及时出面澄清事实,传播真实的信息,积极主动应对,做好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使其及时准确报道,以此影响公众、引导舆论,将企业的所受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十项任务:企业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能

企业新闻发言人要成功地把企业的想法、方案和战略与公众进行沟通,顺利地完成企业形象传播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定位,就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做到守土有责。具体来说,企业新闻发言人要做好以下10项任务。一是要实时跟踪企业相关新闻动态;二是要向企业相关部门通报重大新闻;三是要评估媒体的报道与反应;四是要建议企业作出何种反应;五是要安排企业高层的公开活动日程;六是要起草企业高管的公开发言和演讲稿;七是要策划和举行企业高管的新闻会;八是要以企业发言人的身份接受媒体的采访和专访;九是要策划企业高管接受媒体采访并在采访前彩排;十是要出席企业相关的重要会议。

上述十项任务可归结为两大方面。一是“媒体是怎样看我们的”,十大任务中的一、二、三项涉及这一问题。其重点是监控企业生存的舆论环境,作为企业新闻发言人,应及时掌握各类媒介对企业信息的传播,洞悉“拟态环境”有什么样的关于企业的信息,那些信息有利,那些信息有害,要及时反馈公众相关信息。二是“我们要让媒体知道些什么”,上述四到九项是关于要让媒介知道些什么的。传播学中有“议程设置”理论假说,即大众传媒对某些命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命题在受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例关系。通俗地说,就是大众传媒报道什么,受众便关注什么;大众传媒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注什么。作为企业新闻发言人,要合理地设置媒体议程,策划新闻“卖点”,引导企业的公众舆论,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篇8

1983年,中央政府部门始设新闻发言人制度。2004年,这一制度在地方政府出现。2010年,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成为新闻制度建设的一个新亮点。近一段时间,多个地方党委宣布设立或即将设立新闻发言人。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正从政府层面向执政党内部全面推开。

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形式及时向社会重要信息,有利于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透明度,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事件的进展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实现党内决策和公众意愿之间顺畅高效的沟通,为党委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新闻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央及各地党委新闻发言人的设立,算是拟完成的一道“命题作文”。

推行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一如我国其他先行改革的路径,即采取“试错法”。从公开报道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先地方试水、个别尝试,后全面推开,保持着“渐进式”的改革路径。目前,全国部分市、县级党委已经推出了新闻发言人,而31个省一级党委,相关工作仍处于“内部研究”阶段,暂无详细规划可以,尚未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党务阳光运行,路还很长。对于党委新闻发言人,尚缺乏中央统一的解释和指导。党委新闻会的“边界”也比较模糊,党务信息中能公开的和不能公开的,也缺乏相关细则。与日臻完善的政府政务公开相比,党务公开对公众来说更多的还是一种美好愿景。

因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党委新闻发言人被赋予了深层意义,以及更为重要的政治责任。有人甚至放言党委新闻发言人能提升以新闻辅助执政的能力。新闻发言人制度由政府层面发展到党委层面,是制度上的重大突破,体现了党执政理念的进步。作为一个的政党,应当说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宗旨始终没有变,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所说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我们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要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把为人民谋取利益当作最根本的目的。宗旨需要通过诸如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等载体来实现,载体就应当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但在不断创新中的载体,如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如何避免例行公事、流于形式,失去对公众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变成没有实际意义的“政治秀”,是各级党委应当思考和解答的问题。推而广之,今后阳光党务之举措还会更加丰富多彩,技术手段也会不断推陈出新,而唯有坚持执政宗旨不动摇,坚持党安身立命的“原生态”唱腔,党的事业方能大步向前,洒满阳光。

(作者系省直机关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