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08:27: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职体育教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摘要: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实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本文针对提高实验、实习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如何适应在新形势下教学的改革,如何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以重视素质教育为指导原则,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如何能够帮助学生转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固化学习思维模式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如何实现“以教为中心转为以学为中心”,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确立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下,因材施教,加强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等一系列问题,是摆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如何提高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实验、实习教学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实践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采用演示性实验、论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等。首先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时,能加强对理论知识掌握和理解,再进行实验、实习,便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验、实习教学对工科来讲,尤为重要。如果工科类的教学缺少或消弱了实践这一环节,就如人走路缺条腿一样,是不健全的,对于教学来讲就是不完整的。它会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减弱,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实验、实习教学力度,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实验、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一个素质全面的人才的智力因素是由动手、观测、查阅、思维和表达等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而这些能力,可以在实验、实习教学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培养。实验、实习教学有利于对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在实践中重视对理论的理解和深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实验、实习教学在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实践教学与高等教育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
1.对实验室师资队伍的设置与培养不足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建设出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当前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人员技术结构设置不合理:对于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应该设置有高级、中级技术人员和较高水平的工作人员,但目前明显不合理。(2)实验室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包括专业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管理能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有待尽快提高。(3)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力度不够,缺乏对技术信息、先进设备的了解及理论知识肤浅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对实验技术人员要有计划、有目地进行业务培训、进修等。虽然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但它是稳定实验队伍,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途径。
2.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数量不足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但目前实验室普遍存在缺乏新设备,缺乏引进先进设备等问题。大多数实验室还停留在六、七年代的落后设备上,特别是随着括招人数的增多,目前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要求,这样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3.实验室设备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费、实验费短缺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实验室建设要求,也影响实验课质量的提高。目前,一方面存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人严重不足,同时也存在实验室建设、规划不科学,投资落后、经费使用不集中、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所以如何科学管理、合理投资、合理分配、计划使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以最少的投资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合理使用资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实验、实习教学学时少对于工科类学科,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由于理论时数在压缩,也出现了实验学时减少,实验内容少,实验项目压缩,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提高实验质皿,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
1.提高实验、实习教师综合素质实验、实习教师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应当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使实验室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为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实验室教师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
以优良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为关键,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实施整体素质的提高,必须做到注重实验、实习教师在岗培训,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科学管理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的提高。提高实验、实习教师的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爱岗敬业,求实创新,团结协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培训与提高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参加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和培养理论与业务能力。(2)通过进修、上学、听课等在职教育,从而来提高业务水平。(3)针对有关仪器、设备,在管理与维修等方面专门进修、学习。
2.实验设备的利用、完善、改进与更新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开课时数有限,设备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们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要考虑对学生开放实验室,使学生们带着问题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协调好教学、科研、生产的设备使用条件下,合理安排教学与对外服务的关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潜力,实行对外开放,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设备的投资效益和利用效果,充分运用专业优势为社会服务,而且能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与生产实际的联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同时在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要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做到在学校少花钱或不花钱的情况下,也能更新改善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要充分挖掘教师和设备的潜力,充分利用旧设备,对它们进行改善、重组、重装、设计、改进,使人才和设备发挥出最大作用。
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实验、实习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新内容、新标准和新技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们的理论和实验、实习紧密结合。在实验、实习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要转变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专题式的教学。教师也应该多进人实验室,了解实验设备,特别是我校实行聘任制以来,许多教师岗位都有实验室建设的职责,这对实验室建设和实验队伍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授课时结合实验设备,采取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实验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4.实验、实习课的组织方法实验课有演示性、论证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际操作性的多种形式。实验课的讲授形式是一般先讲后做或一边讲一边做,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动手为主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
1.教学观念跟不上形势要求
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我国在教育制度的制定和改进上做出了许多实质性地突破,但许多职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落后。有一些地区的职高体育课堂甚至大多都是理论教学,很少进行室外教学活动。这样的体育课堂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没有成效。
2.教学方式仍然落后
当前职高的体育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体校大学毕业生,都经受过严格的专业的体育技能训练。这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于重视体育技能的培养和理论的教学,这就使得体育课堂缺乏趣味性而倍显单调。在这样的课堂上,职高生的学习热情受到了压制,他们被动地完成教师所下达的学习任务。久而久之,职高生对体育课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热情洋溢的“主动性”。
3.体育器材缺乏、体育设施更新慢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使得职高的体育教学的硬件和软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教学内容也因此丰富多彩,但这远远没有达到实际上的职高体育教学的需求。很多职高体育器材的购买还没落到实处,体育设施也没能及时更新,很多课程项目上,教师只能口头表述而无法进行具体操作演练。
4.升学班的体育课受冷落
在职高学校,仍有一部分学生要升学,由于高考分数不计入高考总分,学生在体育课上无精打采,有的职高在高三时甚至取消了体育课。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体育课不受重视是难免的。5.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传统意义的体育教师在人们的眼里就是能跑会跳就可以了,不需要太高的文化素养。但事实上,真正优秀的体育教师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体育运动能力超强外,还需要更好的文化素养。体育教师在这样教学环境下,时间久了,对自身的文化要求也逐渐降低,这不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引领。所以,职高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亟待提高。
二、当前职高体育教学的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现状,职高的体育教学应该重新定位,应该进行一番改进与完善。本人作为一名职高体育教师,有着十年的从教经验,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的研究:
1.提升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
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够改变学生的一生,体育教师同样应重视这一思想。一个优秀的体育老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品德,要以自身良好的修养去影响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期的职高生。首先,教师要严以律己,同时对学生要求严格。晨操、课间操、体育课堂、课余训练等各项训练时都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学生认真对待训练且活动时做到井然有序。其次,教师对待学生要一律平等,公正公平,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投入体育活动之中而不是强制。再有,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在理念上要从被动的执行者向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转变。教师不要拘泥于固有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要敢于大胆地尝试,不断地创新,从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去选择、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不断改进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3.职高体育器材的购买与保管
由于各地区经济不同、文化发展有差异,不同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水平不同,体育场地器材配置也不平衡。当然地方政府有计划地投入资金合理采购器材是必要的,但完全依靠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职高学校体育的场地设施等是不现实的。因此,有条件的职高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渠道来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紧张的难题。同时,学校要指定专人对器材进行管理与维护。
4.教师合理地筛选体育教学内容
在职高的教学中,体育课程设置比重较小,一般情况下每个班级体育课每周两节。因为职高里有的班级有升学任务,所以个别的校领导或者班主任并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有的任课教师甚至“抢夺”体育课。事实上,应该保障学生的体育课时数,每周不得低于两节。因为,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学习文化知识服务。
5.体育教学要严抓常规
在职高体育课堂上,由于诸多不重视的因素存在,导致体育教师出现应付教学任务的情形。上课前无准备活动,列队后简单讲讲教学目标就任由学生自由活动,快下课时集合总结。这看似完整的课堂流程,实际上就是放任教学,这是不负责任的体现。职高体育仍然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以此来达到具有素质教育特征的高职体育教学实践的真正落实的目的改革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和教育内容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与能力的基础。在我国的高职体育教学中,由于一直是秉承传统教育教学的模式,因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体育素质和能力培养,还存在着对于教材内容竞技化、重复化的问题。为此,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要:第一,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避免重复性,努力实现和落实“精讲、好懂、实用”等原则,在实践中多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学生们的身体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符合今后工作实际情况的教学及活动,并以增强其自身体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来不断充实健身内容和相关教材的补充,将体育教育与体育实践结合起来,增加一些趣味体育活动。第二,对于现行的体育教材进行改造和适当的增减,以适应自己学生们的发展为原则,将教材改造逐渐转变为符合健身需求的体育教材,增加学生们的体育课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时也不忽视健身性的功能,以练带讲,实现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第三,对于体育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调整,既要达到体育基础理论教学的目的,又要完成和加强科学锻炼的目的,使得理论和实践可以得以有效结合并相互促进,增加体质评价的标准和落实,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
2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该还应该从教学方法入手
以此来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落实和贯彻以往的高职体育教学往往是注重教师的讲解和课堂讲解,对于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实际落实往往是不够的。事实上,对于学生们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导和激发应该是最为重要的理念之一,教师们就需要充分开发和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体育项目的乐趣和积极性,从而追求高职体育教学的最佳效果和收获,将体育教学中的“寓教于乐”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和素质教育内涵。具体来说就是:第一,根据学生们的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方法选择,以此来满足学生们今后从事职业工作对体育技能的需求,以专业发展为原则,实践体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实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第二,突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健身性,并以此为原则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充分体现出其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结合,这是激发课堂活跃性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变以往单调乏味课堂氛围的重要方式,使得学生们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获得健身效果、娱乐效果以及激励效果。可以说,高职体育教学的本质并不在于所传授的体育知识和理论内容,而是在于对于学生们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和不断鼓舞,从而最终唤起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兴趣性。第三,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可以积极采用健身效果较好的循环练习法和健身处方法,并辅以娱乐性较强的游戏法、竞赛法、情境教学法等,并通过具有激励作用的表演评比法、分级达标法等方法,一起来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实践和落实。可以说,这样安排既能避免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枯燥,又能突出高职体育教学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特点,并且可以使得学生们在今后的就业中受益。
3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该还应该在考核办法中进行合理改革
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压力,有些学校只注重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不重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匮乏以及学校的管理等都会影响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薄弱的师资力量会加重各个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有些教师往往无暇顾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埋下了隐患。如果不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很难达到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2、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工作。随着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社会竞争也越激烈,现代企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求大学生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就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学校就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个过程是长期、缓慢的,不能一蹴而就。学校要在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和智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实践“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高职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参加比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残酷,磨炼意志,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团体运动项目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意识,学会团结互助,互相协作,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要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来改革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专业设置和职业特点,积极开展职业性体育教程,为未来的职业岗位需求服务,以合格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真正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践中,要提高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比重。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企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将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效仿普通高校,要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职业工作和体育教学共同性方面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将体育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起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在保证学生提高体育实践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更好的将体育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以后职业生涯的影响力,和对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意义,从而做到积极参加,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只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快的适应工作生活。
(3)改革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将体育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起来,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各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赛,让学生在输赢中学会如何面对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感知职业环境,了解自身的不足,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职场环境的适应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合作项目的小游戏,让不同专业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学生一组进行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领路者。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加强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了解,采用丰富多彩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同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5)让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教育的观念
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对职业素养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在于学生自己。如果学生能够自发的将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学、生活结合起来,那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从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结论
体育训练能够很好的控制学生的情绪,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时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能够调节、转移、排解学生不良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体育教育主要以训练为主,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与锻炼,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生只有拥有责任意识,才能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教育锻炼,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提高学生的竞争、创新意识
通过体育教学中的竞赛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行各业无不充满着竞争,以便提高自身的效益,立足于社会。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再进行教育时,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尽快的适应竞争的环境。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质与修养,通过教育明白竞争合作的重要性。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制度与教育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化学生学习的要求。体育教学在社会的发展中也拓展了很多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积极创新以便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式的需求。
三、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的德育观念是在体育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缺乏德育教育的现象。具体的原因可能是体育学科自身的限制性以及它与德育教学的抽象性,另外还有就是教师本身德育观念淡薄。体育教学是一个集身体、思想、智力、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全面教育,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体制,提高自身修养与思想觉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意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重视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其高尚的品德修养。
(二)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良好的额职业形象与习惯渗入到教育中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职业习惯,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用人单位形象的塑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就是说体育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用积极正确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做铺垫;另外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既要有一般教师严肃的风度,又要有能够体现职业特点的健美与朝气,通过教师的仪容仪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深刻的印象,为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做典范标准;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以及热爱学生、热爱岗位工作的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助的和谐师生关系,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合教学内容、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健康第一;人文生态;一专多能
体育,不仅仅是体育,正如“登山者攀登的不是高山,而是自己的理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高职高专教师应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营造浓浓的人文气息,体现出“永不言败、永不停歇、坚忍不拔、真诚宽容”等人文精神。换言之,教师除了分数、考试、排名、荣誉之外,应该试着去设想另一种“新的期待”及其应有的“突围”。
一、以“健康第一”为理念――多一些有营养的“维生素”
《纲要》指出:“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何谓“健康第一”?显然,绝不是“无病即健康”,“健康第一”也不是“快乐第一”。这里的“健康”至少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交健康等多个层面。既然强调这样的理念栖息于多重理论视阈的框架之上,那么学校或教师就有必要从多个层面或视角予以突破。比如,体育课程目标制订必须涵盖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多个层面;体育课程结构的设置必须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差异;课程组织体系应该重个体、重情感、重多维度的熏陶和培养;评价体系更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并且特别留意学生内在的真实状态――从学生的可塑性、差异性和成长性方面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此构建富有成效和生机勃勃的高职高专体育课堂。
对于刚刚入校的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维生素”。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8~23岁,正处于身心易变时期,学习、生活、心理的适应性和耐受度差。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有的放矢、因人而异。比如,要注重体育教学中难和易的搭配,注重学生运动目标的调整,学生自身所长和所短的分析和调整。
《纲要》指出:“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这里的“运动处方”是学生的运动参与目标,即学生能参与即可。同时是“适用于自身需要”的,所以,更切合个体生命的真实状态。
二、以“人文生态”为基点――多一些精神“呼吸”
谈到体育教学除身体素质的其他功能,就不能不谈到体育课堂人文生态。所谓“课堂人文生态”自然是从精神层面而言的。帮助福坦莫橄榄球队连续多年夺冠的教练、传奇式的领导专家万斯・朗巴蒂说:“我曾被击伤,但没有战死。我躺在地上,流血喘息,然而我站了起来,重新回到赛场。奖杯可能在一段时间里不在我们手上,但是冠军的心态、精神和灵魂永远在我们心中荡漾。”的确,心态、精神和灵魂才是体育精神真正的内核。当我们立足体育技能的同时,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中种下“责任、利他、团结、正义”等精神种子之时,学生的内心必然是丰满的,精神世界必然是清新美丽的花园,而不是乱石岗。
如果我们深刻地考察当前的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则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已经试图以人文为支点寻求一种平衡(这里的所谓“平衡”自然是针对过分重视技术教育而言的)。一些体育界的先行者在凸现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方面已经走到了前面。比如,习惯于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而不是“赶着鸭子上架”,习惯于平等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趋向于让规则“说话”而不是权威“说
话”……正如陈焕然所说:“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都不是技术,技术到了一定程度,大家都是一样,能分出高下的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
三、以“一专多能”为目标――多一些有选择的“行走方式”
《纲要》指出:“教学内容应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要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所用,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所谓“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指我们的眼光要高一些、远一些,不要让眼前“利益”遮蔽了大体育的“视阈”。说到底,要为学生打开世界之窗,正所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如此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家体育课程标准提出“多能一专,复合型人才”等培养目标。为此,高职高专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菜单。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将“野外生存生活能力”作为一门课程,并视为青少年提高生活技能的渠道。这样的课程不仅强调健身性、挑战性,更注重终身性和实用性,应该说,这样的设置其实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到了一个“折中”的落脚处。学生如果能经常“浸泡”在这样的落脚处,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英国高校教育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运动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出发,构建了侧重于实践的活动模式,还有让师生窃喜的体育俱乐部活动。目前,适合各大高校开设的俱乐部课程有:田径、球类、武术、健美操、形体、体育舞蹈等课程。这种多学科糅合的方式不仅能给学生多种“精神钙质”的营养补充,而且能为学生将来就业选择的“多样化行走方式”奠定基础。总之,一个严肃的问题,一个重要的课题――为心灵“去蔽”,为精神“除壅”,已经摆到了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的面前,现在已经到了深刻反思并赋予实践气魄的时候了。能否努力给学生更多的人格和精神支撑,一切有赖于每一节课堂气氛的生成与升温,有赖于每一个运动场人文生态的重构与弥漫。
参考文献:
第一、我们要认识到发展校企合作,确立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有力手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的高度统一。掌握好语文基础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工具,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现在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技术工人。因此,技校毕业生必须具备保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等。如果一个技校毕业生写的求职信,词不达意,字迹歪歪扭扭、错别字连篇,怎能让企业相信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怎么能谋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即使谋得了工作,如果语文知识贫乏,理解能力低下,表达能力欠缺,那不就成了不会交际、不会思考和学习只会操作机械的机器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又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技工学校的学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打工后又来求学的。这些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又受急功近利思想影响,常常会轻视语文学习而急于学习专业技能。孰不知,语文也是一种基本技能,它不像掌握操作技能那样简单,但它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表达能力,与人协调的能力等。对于技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在工作中不仅需要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才干,也要交流交际,不断地学习更新,提升自己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这些都是以语文水平为基础来完成的。可谓学好语文,终生受用。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必须要扎实地学好语文,熟练地掌握这项最基本的工具。但是由于技工教育的特殊性,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仅一些学生不愿学,有些教师也主张压缩语文课甚至取消。所以学校应重视语文课,给予它应有的地位,从各方面支持;加大语文教师培训的力度,各级教研教学部门多开展语文课教研活动。教材应适应国家产业结构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规划;预测和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做好调查研究,收集分析企业对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职业性、社会性、实用性的原则选择教材内容,编制教学计划;学校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素质训练活动,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具备较高的实际技能和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第二,加强校企合作,配备较强的语文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培养现代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企业提高对工人综合素质要求后,语文水平能力逐步受到企业的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影响着能否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许多新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这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往往生搬硬套,其结果是悖离技工教育的内在规律;有些教师虽然有一定的业务能力,但不了解企业和社会,教学内容单纯化,讲课内容与社会和企业没有任何联系,使学生产生“学语文无用”的想法。这样怎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成了一句空话。由此可见,技工学校目前师资队伍结构还不能适应技工教育教学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技工教育的发展。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水平?
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企校合作,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企校合作关系,各科教师包括语文教师轮流到企业去,了解企业,认识企业,立足企业,通过培训加速教师知识的新陈代谢,多层次开展语文课教学研究活动,依靠企业完成师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了解世界经济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知道现在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和标准,特别是文化知识的程度,便宜于制订语文教学目标;把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吃透教学大纲,正视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同现实的差别,较好地分解目标与任务;熟悉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准确确定重难点。同时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游刃有余地驾驭语文课本,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了解所教专业的相关知识,并不断积累其他方面的知识。第三,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摸索出有“技工特色”的语文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是取得实际成效的关键。
语文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既不能扼制学生的发展,也不能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教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语文水平为底线选择内容把握进度;以学生现状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正视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目的,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比如,对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低一些:如少写错别字,把词语用准确,尽量使句子通顺,然后再逐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扩大他们的阅读面,多动笔写作,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因感觉到自已的进步而觉得学语文有用,学语文有趣。另外,教师本身要清醒认识到技校语文是在系统性的基础上更讲究实用,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而需要采取符合技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应用文写作时,要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基本写法,教师可采用举例法、比较、情景写作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上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的东西如果犯下错误就要承担责任的道理,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应用文基本格式和内容的重要性,达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创新。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过多地重视手段而忽视基础,可能一开始学生会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可能持久,只有当学生听得懂,说得出,写得对的时候,才会真正喜欢语文,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所以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把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再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情操,净化了灵魂。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而且真正学会了思考,学会做人,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的双丰收。
第四,学校各部门应与教学管理部门互相配合。作到“互通有无”,做好信息反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
(一)体育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尽管现代体育教学一直在强调进行深化改善,口号喊得很亮,由于没有很好地完善高职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和相应的激励政策,不能充分调动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的改革决心和热情,教学模式依然是把学生聚集起来进行简单的体育知识讲解,对于一些具体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百米冲刺等,先讲解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再亲身示范,再要求学生照此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太陈旧了,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技术动作进行独立思考,缺乏参与感,体育教学的辅助作用不能充分体现。
(二)体育教学师资能力不足
陈旧的体育教育模式下,除了特别有天赋的体育生外,培养出的一届又一届的体育生的水平和能力难以有重大突破,在体育教育的认知上大同小异,以后继续从事体育教学的学生依然步入旧路,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为国家培育高水平运动员,进而改变职业运动员的现状。所以,高职院校提升高职师资能力迫在眉睫,当然还有客观原因就是院校也不愿为此加大资金投资,不能从外引进优秀的体育老师。
二、高职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的措施
(一)勉励式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性
作为一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高职生也不例外。学生在失败或是做错事情的时候,作为老师不能光顾着批评,也要适当地给予引导和鼓励。高职生文化成绩不好,不代表他们其他方面不优秀。体育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发掘他们的各自优势,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这就对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以实现对不同体育生在实际教学内容中有普遍性也有针对性。勉励式激励,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有利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贯彻落实。
(二)行为式激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每个人都欣赏比自己强的人,并向强者学习,做到学生欣赏教师,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高职体育教师,必然要使自己在高职生面前树立起韩梅,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标杆形象,这样才能让全体学生产生一种赏识的心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作用,很自然的学生就会以自己的体育教师为学习对象,并对体育学习充满热情,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时间效率,易于掌握教学内容,并因此而培养出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赏识教育是一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手段。教师应打破所谓的教师权威,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学会换位学习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进而高效地推行体育教学计划和目标。
(三)期望式激励,培育学生完美人格
赏识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期望教育,是引导学生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及时与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活动的互动,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师生对彼此的了解,利于教师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态。一个篮球队比赛有5人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有后卫,有中锋,有前锋,要想赢得一场比赛需要团队合作的力量。教师就是教练的角色,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待目标,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打中锋,所以,让不同的学生知道你对他们在体育学习上的目标要求,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进而更好地让不同的学生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而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这件事,就应该是主动的,只有这样,教师才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其他的体育教学,进而完善体育教学职能对学生综合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行期望式激励,有利于学生争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养成完美人格。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