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4 19:23: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本类型理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 言
如何向外国游客推介旅游品牌,准确地传达旅游文本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让他们深刻了解中国的旅游景点,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是亟待广大翻译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论题。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文本被翻译成英文。有人对目前的旅游翻译现状作过调查,结论是“国内旅游翻译良莠不齐,问题颇多”。[1]究其根源,在于译者没有对手上的旅游材料进行文本分析,忽略了旅游文体的特殊功能和交际目的,忽略了汉英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忽略了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一味将汉语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要求强加于英译文本之上,与英语读者产生审美意识上的错位。而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提出的基于文本类型的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对汉英旅游文化翻译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赖斯文本类型理论
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e Reiss)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赖斯根据主要的交际功能范畴把文本划分为: (1) 信息型(informative):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此类文本强调“真实性”和语言外部的现实。(2) 表情型(expressive):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地位,原作者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它主要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等。(3) 操作型(operative)及感染型: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目的在于感召读者按照作者意图来行动、思考、感受,并作出反应;包括告示、说明书、广告、宣传手册等。[2]虽然不少文本具备多种功能,但是它们总是有主有次。赖斯认为原文的主要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换句话说,翻译方法应因文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3]曼迪指出,“赖斯理论的重要之处是, 它超越了纯语言的层面、超越了纸上的文字及其意义, 把视野拓宽到翻译的交际目的”[4]
文本类型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的启示
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来看,任何类型的文本至少都具有信息性、表达性和诱导性三种功能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而且往往以其中一种为主导功能,以另外两种为辅助功能。一般而言,旅游宣传文本的应归属于文本类型理论所界定的信息性+诱导性(呼唤性)功能文本。旅游宣传文本主要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同时,它的目的也是为了使游客增强对景区历史文化的了解。当然,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为前提。旅游宣传文本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由此看来,信息性也就成了旅游宣传文本的重要功能之一,并形成了以信息性为前提,以诱导性为最终目的的一种互动关系。赖斯认为,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不存在,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作为一种交际性较强的实用性文体,旅游宣传文本属于集信息(尊重事实)和诱导(激发读者)功能于一体的典型的复合型文本,同时,旅游宣传文本所体现出的浓重文化色彩又影响着目的接收者的接受程度。所以为了达到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以译文的交际目的为向导,在总的翻译策略和原则指导下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旅游文本主要包括两项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其目的在于提供关于景点的信息,吸引游客,激发他们参观游览的兴趣。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表达方式,而应认真分析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翻译应当使用归化(adaptive)法,在译文读者中创造同等效果”。[5]基于这一原则旅游文本的翻译应采用删略法、重组法、增译法等策略。
1.删略法
即删去中文资料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东西。中国人在写事状物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加以验证,中国读者读了会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而在外国人看来似乎是画蛇添足。译文中删去,反而干净利落,明白晓畅。如一本介绍青岛的旅游资料中有这样一段原文:“‘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西起胶州湾入海处的团岛,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长轴画卷。”它的译文是:Qingdao is a beautiful coastal city. It is no hot in summer and not cold in winter. The 40-km-long scenic line begins from Tuan Island at the west end to Xiaqing Gong of Mount Lao at the east end.译者把古诗全部删减,但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原文中其他部分的理解,而译文中的第一句却正是对前面古诗简洁的概括。
2.重组法
是指在不损害原文信息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对原文不符合译语习惯的词、句、语序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何志范先生所译的“乐山龙舟会多姿多彩”堪称创造性翻译的范例。如描写龙舟赛前场面的第三段文字:江岸上彩楼林立,彩灯高悬,旌旗飘摇,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游弋,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有的摇头摆尾,风采奕奕;有的喷火吐水,威风八面。
译文为:
High-rise buildings ornamented with colored lanterns and bright banners stand out along the river banks.On the river itself, gaily decorated dragon-shaped boats await their challenge, 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content. One boat wags its head and tail; another spits fire and sprays water.
译文中,译者多处灵活地处理了中英文行文上的习惯冲突,改变了原文中词藻堆砌的现象。如译文表面上虽没有与“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风采奕奕”、“威风八面”等对应的词句,但仍通过“gaily decorated”、“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将意义与气氛很好地表达出来。此外,正如译者自己认为的“译文打破了原文句子的排列,用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来表示群龙在竞赛前各显其能、舒展各自身姿的风采和八面威风;await their challenge又为龙舟夺标作了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6]
3.增译法
是指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中所含信息,而增加一些相关的参考说明。如与旅游风景名胜相关的历史事件、典故传奇等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中文材料中可以只字不提,但外国游客有时会因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而影响他们对旅游宣传材料所含信息的接收与理解,进而影响他们对所宣传景点的兴趣。因此,译者必须注意在译文中增添相关的文化信息,以达到源语文本预期的“诱导”效果。如一本介绍崂山的资料中有这样一段:三官殿里一株茶花树,在寒冬腊月开出一树鲜花,因此又名“耐冬”。译文则为“There is a camellia tree in the Sanguan Palace blooming fully in midwinter, so it is called Naidong, meaning it can stand bitterly cold winter.”译者根据原文的字面意思,在句中增加了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对“耐冬”作进一步的解释,加深了读者对茶花树的印象。
小 结
译文着眼于预期功能,摒弃了汉语的行文形式,删减掉有悖于英语读者阅读习惯的内容,采取符合他们习惯的表达方式,有效传达出了原作意图。周宣丰先生说:“文本体裁是经过长期使用而规约化、模式化的语言产品,每一种文本类型都表达特定语用者的意图和特定交际功能。因此,译者有必要分析特定语篇体裁的特点,抓住源语文本的总体意图和功能,识别作者通过哪些手段来传达文本的意图,从而正确选择翻译策略。”[7]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来说,其文本类型具有独特性,重在信息传递和诱导功能,具有明确的交际意图。所以为了达到翻译目的,必要的信息删略、重组、或增添,可以有效地增强所传递信息的接受度,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参考文献:
[1]文军.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J].中国科技翻译, 2002 (1).
[2]邓艳.从文本类型理论看旅游资料英译的情感“诱导” [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Reiss,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张美芳.翻译研究中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5]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6]何志范.乐山龙舟会多姿多彩[J].中国翻译,1992(2).
关键词:公示语 文本类型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张贴于公共场所的文字、图形等各类标识以及标牌称为公示语、告示语、社会标识语等等。它是一种较为独特地应用文体,在公共场合以醒目的方式起指示、提醒、说明、请求、警告和鼓励等作用的文字语言。
二、基于文本类型的三种公示语的文本
以上吕对公示语的分类是基于公示语的功能特征。一下作者想进一步在文本类型的基础上将公示语分为三种文本:信息型、呼唤型和寒暄型。
信息型(informative)具有指示特征的公示语在公众场合是最常见的。它们只在一些公共场合提供说明、服务或制度但是不一定要求公众去必须履行,公众可根据这些公示语的提示了解到他们的位置,哪些行为是可做的哪些是禁止的。
如:路标“西单北大街” XIDAN North St “国贸桥”GUOMAO Bridge
地名“湖南省”Hunan Province “颐和园” Summer Palace
呼唤型公示语有限制、强制和提示功能。因为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呼唤公众去做或者不能去做某事。例如当我们看到饭店桌子上有“预留席位”(reserved),我们能得到的消息是这个作为已经被别人预定了。
寒暄型公示语寒暄型的公示语旨在建立、维持或结束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谈从而营造一种友好的氛围(诺德,2001:44)。这些公示语仅有交流作用并不发挥信息或呼唤功能。如 北京欢迎您(Beijing Welcomes You)。
三、交际翻译方法在公示语中的应用
呼唤型公示语占了公示语的大部分,主要包括各种标语其带有督促、限制强制功能特征的广告等等。本文作者提供了借译和重等翻译方法,对一些普遍常用的公示语采用借译,对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重译可以说是个恰当的方法。
1.借译吕(2004)指出英语公示语普遍标准,因此在翻译为英文时,如果一些公示语所表达的功能相同,那么我们可借用现存的英语表达来代替。
在一些中国公示语比如:“请勿抽烟”、“无烟区”中呼唤人们不要在某些场合抽烟,在英语中有很多对等语可直接借来应用。如:
NO SMOKING
THANK YOU FOR NOT SMOKING
2.重译法是在考虑两种文化差异后,为了保持公示语本身的功能,译者会根据译入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习语来翻译公示语。为了达到对等功能某些方法可应用到公示语翻译:翻译不足 ,运用恰当的语气,将语义和交际翻译法结合。
1)翻译不足是不翻译字面意思而是翻译公示语的内在含义。比如很常见越来越多的居民区被开发商命名为“庄园”“山庄”,这种译法想突出居住地的繁华以满足中国客户的虚荣心理。但这些译法会让外国人困惑,此时我们采用翻译不足的方法。比如:
欢迎参观,在圣堂内请勿喧哗,出入关门,多谢合作。
译文1: Welcome to visit, keeping quiet and closing the door whenever you come in or go out,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
译文2:Thank you for showing respect in this place of worship. (张美芳,2006)
在汉语公示语中,顾客被要求要安静,出入时关门英文大多数不清楚教堂的规则。然而作为外国游客,译文1的翻译的这些信息都是多余的,因为他们知道在教堂知道如何做。译文2中张美芳仅用一个“showing respect ”译出一个对等效果。
2)注意语态在汉语公示语尤其是那些呼唤型公会死于通常使用一些强制性或禁止性的表达法:“严禁……”,“切勿……..”在外国读者听起来有些粗鲁。所以在翻译此类公示语时需要用合适的语调来代替。比如:闲人免入 Employees/Staff Only请勿倒置 Keep Upright
3) 语义翻译和语际翻译的结合
一些呼唤型公示语是多功能型文本在于它的主要功能是呼唤然而同时具有表达功能。根据纽马克这种表达型的文本应采用语义翻译,但是整个公示语是呼唤型的,因此应把二者结合起来翻译。下面结合例子来看:
保护绿草,留住绿意。
For our environment’s sake, keep the grass in top shape. (丁衡祁,2006)
本译文没有翻译为“keep off the grass”。丁通过押韵保留了原文的表达功能,但是同时也通过“keep the grass in top shape”成功表达了呼唤功能。
结语:
本文主要首先介绍了公示语的功能,然后主要将所有公示语在文本类型基础上分为三种文本,并举例说明了每种文本的不同翻译方法,引文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策略的选择。通过例子显示了交际翻译方法在公示语翻译中是最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United Kingdom: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
[2]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England: Pergamon Press Ltd, 1982
[3]丁衡祁. 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 中国翻译,2006,11,27 (6):42-46
[4]吕和发.公示语的功能特点与汉英翻译研究 [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21-35
关键词:文本类型理论 信息功能 感召功能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比以往的任何时侯都更为紧密。人们通过贸易,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际贸易单证贯穿了国际贸易的始终,是国际贸易合同履行的基础,国际结算的基本工具,重要的涉外法律文件,实现企业利益的重要保障。因此能否正确地理解国际贸易单证所涉及的各种术语、表达方式关系到国际贸易过程的顺利进行。
国际贸易单证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三大类,即货物托运单证(如出口货物明细单、场站收据等)、议付结汇单证(如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等)和后续管理工作单证(退税申请表等)。国际贸易单证中专业术语比较多,而且语言表达简练。之前有很多学者讨论过国际贸易单证翻译。翟步习(2003)对信用证的结构、风格、语言和翻译方法等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述,并重点剖析了这种文体在用词造句等方面与其他文体的区别,突出了在翻译方面所应注意的问题。陈海彬指出作为译者不但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能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同时需要深入研究单证的语言特点和翻译要求,遵循商务单证规定,才能减少失误,顺利完成翻译任务(陈海彬,2010:225)。在翻译单证的过程中,译者应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以保证在翻译时理解得正确全面,表达专业,符合国际惯例。结汇单证的翻译要求专业名称和概念表述准确、规范;时间、金额、数量等要明确、具体应避免照搬原文行文、照字直译;全套单证译文应严谨、统一(刘玉丹,2012:90)。由此可知,他们只是提出了一些国际贸易单证翻译的问题,而很少从理论的视角下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将采用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来分析国际贸易单证翻译,试图提出国际贸易单证翻译的策略。
二、赖斯文本类型理论
卡恩琳娜·赖斯是德国功能翻译学派的先导人物,她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原文与功能类别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提出了功能类别说。根据赖斯的分类,语言文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表达功能文本(expressive):强调文本的创造性构建和语言的美学层面,突出文本作者及文本本身。认为这种功能的文本主要是纯文学文本或者艺术性较高的文学作品如自传、私人信件、小说、诗歌、戏剧等抒发个人感情的作品。(二)信息功能文本(informative):凡是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属于信息功能文本,文本的重心在其内容和主题(content and topic)。(三)感召功能(operative):文本旨在通过说服文本读者或者接受者采取某种行为。从行为上对文本作出反应,其语言特点是对话式的,文本的重点在于感召。(四)视听性文本(audio-visual):这类文本重在视觉的或者听觉的意象,如电影、广告或者音乐,是对其它三种文本的补充。这类文本由于跟前三种文本有一定的重复,所以往往被理论界忽略。
赖斯认为文本类型理论帮助译者确定翻译目的所需的合适的对等程度,实际上指的是原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仲伟合、钱钰,1999)。国际商务单证的信息功能是其主要作用,为交易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因此在涉及翻译国际贸易单证的术语、缩略词时,语言表达需要准确、简练。另外国际商务单证还具有感召功能,即通过单证上所传达的信息指使交易人按照单证所要求的内容去进行贸易活动,翻译时需要慎重选词。
三、翻译策略
赖斯认为,翻译的理论探索总要区分文本的类型,而目前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文本的翻译理论,要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制定具体的翻译策略。“在这种正常的情况下,文本类型决定译者的翻译方法;文本类型是影响译者选择适当翻译方法的首要因素”。(Reiss & Vermeer 1984:175)信息功能占主要作用的单证主要强调语言外部的真实性,感召功能主要强调感召性。下文以这两个功能为切入点,讨论国际商务单证的词汇和句子的翻译策略。
(一)词汇的信息功能
国际贸易单证的信息功能体现在单证的词汇和句子上。因此若想准确地传达信息,就要对这些词汇和句子进行正确的翻译,以免引起贸易中不必要的误解。经贸英语的词汇翻译包括专业词汇翻译、缩略词翻译、近义词汇翻译、法律词汇翻译(陈建平,2006)。针对不同的词汇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将以缩略词翻译为例,说明缩略词的构词规则推理策略。国际贸易单证中大量的缩略词存在,如贸易术语FOB、CPT、FCA等,都采用了首字母缩略的形式。FOB即“Free on board”,CPT即“CARRIAGE PAID TO”,FCA即“FREE CARRIER”。对于这种首字母缩略的词汇可以采用意译法。先把缩略词还原成完整的词汇,再通过意译来表达词汇的意思。FOB即(装运港)船上交货,CPT即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而FCA是指货交承运人。当然,首字母缩略的形式不仅仅出现在贸易术语中,还出现在货物托运单证中,如D/R(Dock receipt),也出现在议付结汇单证中,如B/L(Bill of lading)、L/C(Letter of Credit)、CO(Certificate of origin)。这些都可以使用意译法。除了首字母缩略形式,国际贸易中还存在大量的截短词,如CTN、PC、Means、G.W.、N.W.等,对于这类截短词,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把它们恢复成原词,再直译出来。CTN即CARTON、PC即Pieces、G.W.即GROSS WEIGHT、N.W.即NET WEIGHT。通过直译,分别翻译成纸箱、件数、毛重、净重。
(二)句子的信息功能
国际贸易单证的信息功能通常通过使用长句、复合句以及惯用句型等来表现。在翻译这些句子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增译法、转译法、归化策略等。
(1)AT____DAYS SIGHT OF THIS FIRST BILL OF EXCHANGE(SECOND BEING UNPAID)PAY TO THE ORDER OF____THE SUM OF____.
原译文:见第一张汇票(第二张不付)后____天按照____的命令付___。
例(1)是汇票中的一句话。原译文没有指出主语和谓语,信息表述不完整。可以判断出译者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这句话所要传达的真实信息。正确翻译该句话的前提是了解汇票的含义。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同时,译者需要确定该汇票是托收支付方式还是信用证支付方式。其次,译者需要正确理解“AT____DAYS SIGHT OF”“THIS FIRST BILL OF EXHANGE(SECOND BEING UNPAID)”“TO THE ORDER OF”等词组。最后,译者须采用增译法,将信息完整化。
改译为:凭____的指示,受票人见票后____天付____(付一不付二)。
(2)Full set of clean on board ocean bills of lading made out [ ]to order/to the order of [ ] and blank endorsed, marked “freight[ ]prepaid / [ ]to collect showing freight amount”notify the[ ]/ applicant[ ].
原译文:整套干净提单,提单标明凭指示/凭[ ]的指示,空白批注,标明运费是[ ] 预付、显示运费金额并收取,通知申请人或 [ ]。
例(2)来源于信用证开证申请书。原译文中不但误译了专用词汇,而且译文信息凌乱,导致读者阅读后一头雾水。正确地理解信用证申请书的条款事关重大。进口商填写银行统一印制的信用证开证申请书,是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它是开证银行对外开立信用证的基础和依据。进口商填写开证申请书时,必须按合同条款规定,写明对信用证的各项要求,内容须明确、完整,无词意不清的记载。该例中“clean on board”“blank endorsed”都是国际贸易单证的专用词汇,而“freight collect”则容易引起歧义。在对例(2)的翻译中,可以增加某些信息,即采用增译法。
改译为:卖方提供整套已装船清洁提单,提单抬头为凭指示、或凭[ ]的指示,空白背书。并在提单上显示运费预付或到付(注明运费金额)及通知信用证申请人(买方)。
(3)Documents must be presented with 15 days after the date of issuance of transport documents but within the validity of this credit.
原译文:运输单据签发后15天内,文件必须在被提供。但在信用证有效期内。
例(3)选自信用证申请书。它的译文和原文一样采用了被动语态,读起来非常别扭。在此类贸易单证中,有许多被动语态的句子,应考虑中西思维的差异。汉语以“万物皆备与我”的思维方式为主导,注重主体思维,倾向于从自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者叙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其主语为“有灵主语”;而英语喜欢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不用人称叙述,其主语为“无灵主语”。因此在翻译这种被动句时应该译成主动句,即采取归化策略。归化策略是指以目标语国家的文化为中心。归化翻译的倡导者是美国结构主义翻译学家奈达。他指出“所谓翻译是译语中用最贴近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另外原译文中没有很好地处理时间状语,把出现的第一个时间状语前置,疏离了与第二个时间状语之间的关系。应该采取“主语——时间状语——谓语”的翻译结构。翻译时,可以采取转译法。
改译为:卖方必须在运输单据签发后的15天内,同时在信用证失效前提供给买方所有的资料。
(三)句子的感召功能
国际贸易中句子的感召功能通常是通过一些惯用的句型来表达的。这些句型通常会有“Hereby、hereunder、therein、shall、should be、may ”等词。
(4)In the event of accident whereby loss or damage may result in a claim under this policy Immediate notice applying for survey must be given to the company’s Agent as mentioned hereunder.④
原译文:一旦发生条款下的损失或者事故应该注意必须立刻把调查申请交给下面提到的公司。
例(4)是源于保险单的一个句子。保险单简称为保单,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正式书面证明。保险单必须完整地记载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责任。保险单记载的内容是合同双方履行的依据,保险单是保险合同成立的证明。国际贸易单证感召功能的句子的目的是通过说服文本读者或者接受者采取某种行为。保险单的读者是卖方或者买方,投保的目的是减少货物运输途中因各种不可控制力或者战争等因素引起的产品毁坏。因此在翻译保单的条款时,必须避免歧义。例(4)中没有标点符号,因此可以采用拆分法,拆分出句中的主谓宾和状语,这样就可以避免把“notice”翻译成“注意”,而正确地理解为“通知”的意思。而句中提及的“loss or damage may result in a claim under this policy”则交代了保险单具有法律效应的条件,原文中采用了“may”,表明一种可能性。但在翻译中,可以直接翻译成“本保险单项下负责赔偿的损失或事故”,明确地指示出当货物发生的意外属于保险范围时时,投保人可以直接索赔。
改译为:所保货物,如发生本保险单项下负责赔偿的损失或事故,应立即通知本公司下述人查勘。
(5)卖方需要在货物抵达目港之前给我司传真所有资料。
原译文:The seller should telefax all the documents to our company before the goods arrive in the destination port.
例(5)中的译文在“需要”一词上的翻译,选词不佳。从法律角度而言,“should”表明的内容为“提倡性规范”即当事人最好如此。如果不能,最多也就受到道义上谴责并不构成违约。而“shall”具有强制规范性,即当事人必须遵守,否则就是违约(陈建平,2003:32)。在贸易单证翻译时,要注意使用翻译的选词技巧。
改译为:The seller shall telefax all the documents to our company before the goods arrive in the destination port.
四、结语
本文结合赖斯文本类型理论,分析了国际贸易单证的词汇和句子翻译策略。针对实现信息功能的词汇,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法;而对信息功能的句子而言,可以采用增译法、转译法以及归化法。在对实现单证的感召功能的句子翻译时,可以采用翻译的选词技巧、拆分法等。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给贸易单证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促进贸易单证翻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②③④均来自陈建平《国际商法与国际金融》课堂教材。
参考文献:
[1]Reiss,Katherina. 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A].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C].ed.Andrew Chesterman. Finland:Oy Finn Lectura Ab, 1977/1989.
[2]Reiss Katherina & Vermeer Hanss J.General Foundations of Translation Theory[M].Tubingen: Niemeyer, 1984.
[3]陈建平.对外经贸合同翻译失真问题分析[J].中国翻译,2003:33-35.
[4]陈海彬.英语单证翻译失误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225.
[5]刘玉丹.国际贸易出口结汇单证翻译刍议[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8-90.
[6]仲伟合,钱钰.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7-49.
摘 要:随着国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需求日渐突出。本文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旅游景点介绍英译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翻译策略,总结了文本类型理论在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文本类型理论 旅游景点介绍 英译汉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外来华游客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然而,目前国内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本普遍存在很多问题——词汇方面的翻译失误,包括错译、伪对等词、表达欠妥、冗余、生僻词等;句子方面的问题涵盖了结构错误、句子成分错位、重复和结构松散等;而语篇层面的翻译失误则包括缺乏衔接、缺乏连贯以及重复单调等。总的来说,旅游文本的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不尽人意,译文更是让人不忍卒读。劣质译文也可能导致一些外国游客迷惑不解甚至产生误解。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研究日显重要。
二、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的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做过许多研究。在旅游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面,闵大勇、詹允昭(1991)对游览名称、朝代及佛教名称的译法进行了讨论。蒲元明(1993)也曾提出“增、删、改”三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即增添一些中国人人尽皆知而外国人却可能一无所知的内容,如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名人的生卒年代、身份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名胜的具置等;删减那些繁琐铺陈的各种历史考证、名人语录或中国古诗等;改写一些中国特有而不易被外国人了解的概念,如中国纪年法、中国度量衡制等。
在旅游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旅游翻译属于实用文本翻译的一种。德国功能翻译论对旅游翻译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为对传统“等值”观的重大突破,功能翻译论为旅游文本的翻译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在近十年的旅游翻译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所进行的。功能理论框架下运用较多的是目的论、文本类型和尤金·奈达的功能或动态对等论;文化翻译视角下多为跨文化交际、结合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接受论、功能主义理论中的文化视角等,多采用跨文化篇章对比。
三、文本类型理论
(一)赖斯文本类型观
在翻译研究领域,文本类型理论是指由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赖斯(1923)在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涉及文本类型、语言功能及翻译策略的理论。赖斯认为能够解决所有类型文本的翻译方法并不存在。所以,翻译前必须先对翻译材料进行文本类型分类,然后根据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她在卡尔·布勒语言功能三分法的基础上把文本划分为:信息功能文(informative),旨在传递信息、知识、意见等事实的文本属于信息功能文本。表达功能文本(expressive),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地位。原作者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去考虑读者的反应。它主要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自传、散文和私人信函等。感召功能文本(operative),感召型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目的在于感召读者按照作者意图来行动、思考和感受并做出反应;包括告示、说明书、广告、宣传手册等。视听性文本(audiovisual):这类文本重在视觉的或者听觉的意象,如电影、广告和音乐等。赖斯还阐述了各种文本类型相应的翻译方法。
(二)纽马克文本类型观
英国萨里大学现代语言学教授彼得·纽马克(2001)按照语言的功能,将文本的类型分为三种:表达型文本,即语言主体运用富于个人风格的语言来表达其思想感情的文本类型。其文本特点是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翻译这类文本时,译文在结构和词序上应力求接近原文,纽马克建议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信息型文本,即以记载各类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文本类型。信息型文本注重信息传达的真实性和信息传递效果,纽马克建议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在交际翻译中,目标文本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文本,不能给读者留下任何晦涩难懂之处。感召型文本,即指以促使读者采取行动、进行思考或参与感受等,按照文本预期意图做出积极作为为目的的文本类型。感召型文本的核心是读者,具有往往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的语言。翻译感召型文本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感受和欣赏习惯,运用读者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重组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地道流畅,明白易懂,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旅游文本主要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唤起潜在游客的兴趣,吸引他们到旅游地游玩。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游景点介绍文本属于信息型和感召型的复合文本,以信息型为主。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对原文的篇章结构、表达方式、信息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增译、减译、类比、释义等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轻松获得旅游信息。然后,要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特征,具有一定的感召性且通顺易懂。这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国外游客来中国观光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由此,文本类型理论对旅游景点介绍文本的英译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英译难点及翻译策略
旅游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景点介绍、旅游指南、告示标牌、楹联碑文、民俗风情、图片画册、旅游公示、旅游项目开发、酒店宾馆介绍、旅游产品介绍等等。而汉英旅游翻译的目的在于向外国游客提供相关的旅游信息,推介中国文化,满足他们求知、审美的需求。因此,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英译过程中文本类型的转换问题。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来看,旅游文本归属于文本类型理论所界定的信息性和诱导型(呼唤型)功能文本。它主要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宣传,扩大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人们旅游、参观的兴趣。旅游文本翻译的最终目的还是通过传递信息来吸引游客。那么,在进行旅游文本英译时,如何既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传递信息又体现出英译旅游文本的互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实质上也就是如何处理以信息性为前提、以诱导为最终目的的一种互动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认为应多使用平实、口语化以及不那么生硬、讲究的措辞,使译文在传递信息的基础上体现出亲民性。
2.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取。通过前期的分析研究,译者认为旅游文本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基于此,在翻译时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表达,而应在认真分析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能力之后,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一般可采取直译、增译、减译、改译等策略。
3.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处理。中国文化负载词就是那些表现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难以找到对应词的词语。正是由于中国文化负载词独具中国文化内涵,它们往往就成了翻译中的“烫手山芋”。针对这一难题,译者认为应当遵循两点:第一,尽可能保留原文所承载的中国文化。第二,译文要能让译入语读者看懂并且乐于接受。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是采取直译、意译、音译或是直译加注等方式。
针对上述特点和翻译原则,我们来看以下实例:
(1)沿72级台阶盘旋而上塔顶。塔顶平台周围有一米多高的女儿墙环绕。
译文:Then visitors can follow the 72 spiral stairs to the top on which the top platform is surrounded by a crenelated parapet wall over one meter high.
(2)马氏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区六路,每路分四个庭院,九道大门,俗称“九门相照”。
译文:It has nine gates altogether standing in parallel on the same central axial line,which is commonly known as“Jiu Men Xiang Zhao”in Chinese, meaning nine gates are interlinked one another by only one straight road.
(3)他为官30余年,政绩卓著,清正廉明,衷心报国,实心爱民,深受百姓爱戴,老百姓称他为“马青天”。
译文:During over 30 years as a government officer,Ma Piyao,being quite upright and patriotic,cared about people with heart and soul 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He was so deeply esteemed that people affectionately called him Ma Qingtian in comparison with Baozheng(a historic officer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who was known as Bao Qingtian because people thought he was exceedingly righteous and dealt with cases as clear as Qingtian in Chinese referring to blue sky).
例(1)中,“女儿墙”是建筑领域的专业术语,通常是指“建筑物屋顶外围的矮墙”。若译者采用直译法将其译为“daughter wall”,不免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同时也不利于传播中国的建筑文化。因此,译者此处采用意译法,将其译作“a crenelated parapet”。在例(2)中,“九门相照”是典型的中国建筑布局风格,多见于四合院。为保留其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译者音译加注的方法,也方便读者的理解。例(3)中,“马青天”是老百姓对马丕瑶的尊称。显而易见,老百姓把马丕瑶比作包青天,以彰显其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品行。若直译为“Ma Qingtian”,读者将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在此,译者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一方面保留了原文所传递的中国文化,另一方面也达到了翻译效果。同时,包青天的历史故事有助于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翻译旅游文本中的中国文化词时,译者要以传递中国文化为己任,同时也要使译文易于读者理解与接受。其翻译方法灵活多变,旨在忠实地再现原文本,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也要传达原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效果。
五、结语
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游景点介绍文本属于信息型和感召型的复合文本,以信息型为主。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中国旅游文化,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在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赖斯和纽马克提出的信息类功能文本的翻译方法。汉语旅游文本的英译目的显然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中国的景观与文化。这种翻译目的决定了旅游文本的英译原则是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以实现译文预期效果为重点。
参考文献:
[1]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M].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1971/2000.
[2]Reiss,Katharina.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A].translated by Chesterman in A.Chesterman(ed). 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C].Helsinki:Finn Lecture,1987. 105~15.
[3]霍光利,王秉金.旅游文字汉译英[J].上海科技翻译,2002,(3).
[4]赖文斌.试谈旅游景点的英译[J].抚州师专学报,2003,(4).
[5]蒲元明.谈谈旅游资料英译的几个问题[J].中国翻译,1990,(3).
[6]邵珊.谈旅游景点的英文翻译[J].华章,2009,(5).
[7]王秋生.旅游景点翻译亟待规范[J].中国翻译,2004,(3):77~79.
[8]张允,朱章华.译者与翻译策略的选择[J].中国科技翻译,2005,(2).
关键词:翻译行业;翻译能力;英语专业;翻译课程
一、研究背景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我国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对于职业译员的能力要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传统的翻译教学主要从翻译技巧、语言对比、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几个大方面训练学生的双语转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当下的市场对职业译员的需求。高校培养出的翻译人才,在市场需求下已有些力不从心。
笔者对北京市的几大国内与国际翻译公司人员(对象涉及初中高级全职与兼职译员,技术部门、业务部门经理与主管),以及北京大学MTI与CAT专业的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与翻译公司需求的人才在能力需求上有很大的不对等性,常常表现为:以优秀成绩毕业于高校应用语言学的人才并不能在短期内胜任翻译公司的工作,在校习得的知识与市场对于学生在翻译工作方面的能力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别,造成了用人单位与刚刚参加工作的学生双方感觉相互沟通非常困难。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感觉无法学以致用;第二,用人单位觉得双语能力优秀的人才,并不能胜任该机构内的日常翻译工作,仍需要对其进行各种大量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因此,在市场需求的大前提下,职业译员翻译能力的习得与培养,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2003年,PACTE研究人员提出了对翻译能力习得过程的定性描述:第一,翻译能力的习得像其他学习过程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从入门知识逐步演化为专业技能知识,这一过程需要译者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并在习得过程中综合、发展和重建表述知识和操作知识;第二,翻译能力的习得在根本上是一个获得操作知识,从而发展策略能力的过程;第三,翻译能力的习得是一个不断发展和重建翻译能力的过程。
从以上研究可知,对翻译能力的再定义务必要以人本主义为精神。传统的翻译能力习得,大多从篇章文本及语言角度出发,很少提及译员自身能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社会不能以牺牲人的主体性为发展代价。强调译员自身能力的发展,不但不会转移传统的翻译能力的重心,相反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只会更强化译员作为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目前学术界对翻译能力的界定普遍比较模糊,国内外多名学者提出了多种假设及论断,概括来说主要有语言/文本能力、翻译策略能力、转换生成能力、翻译技术能力。本文拟通过实证性及定量研究,具体分析在当今市场需求下,如何界定多元翻译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以及翻译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翻译能力与“技巧”的内涵,在人本主义的关照下重新定义多元翻译能力模型。
二、文献综述
乔姆斯基对语言活动中“能力”(competence)与“表现”(performance)的界定为应用语言学、交际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层面。20世纪70年代,以Wolfram Wilss为代表的描述翻译学派开始探究“翻译能力”(Translation competence),提出译者必须具有源语文本分析能力和目的语文本生成能力。过去的研究者在观察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将翻译能力的构成分为:双语能力(bilingual competence)、转换能力(transfer competence)和世界/主题知识(world/subject knowledge)。
阿尔布雷希特・诺伊贝特(Albrecht Neubert)将关于翻译能力分析的5个参数作为能力成分:语言能力、文本能力、主题能力、文化能力和转换能力。这几种能力共同作用使翻译活动有别于其他领域的交际活动,也使翻译研究有别于其他交际领域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与信息时代接轨的国际翻译能力研究进一步泛化,Fraser(2000)将目的论(Skopos theory)的观点融入研究,指出翻译能力还应包含从客户需求角度评价自身翻译作品的能力。
2004年,国内学者文军提出翻译能力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语言/文本能力,(就英汉翻译而言,则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的熟练掌握,还包括对不同的语域与文本的辨析,二者通常可合称为“双语能力”);第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可简述为两对范畴,即:“归化”与“异化”(domestication & foreignization), 全译与部分翻译(full translation & partial translation);第三,自我评估能力(self-monitoring competence)。如果说策略能力可以使译者确定总体格调及适用对象,语言/文本能力可以使译者通过转换进而生成译本,那么“自我评估能力”则可以帮助译者译出得体译文的反馈机制。
2007年,国内学者苗菊在研究中分别从3个视角将翻译能力划分为3个范畴,概括翻译能力的构成成分。这3个范畴的分类是对翻译能力系统化、综合化、级阶化、关联化的更明确的描述和界定,包括了对翻译能力整体的宏观审视和独立成分的微观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划分方法大同小异,各种理论界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例如:有的学者认为多元翻译能力的一个分支能力应该叫做“双语能力”,而另外的一些学者却将其称作“语言能力”;在Neubert与PACTE小组相当完善的划分下,国内学者认为,仍旧需要补充一些相应的子能力,如审美能力、认知能力等。本文作者在思考各种关于翻译能力的定义时,理清了当中重合的部分,区分出不重合的部分,重建了“多元翻译能力”这一模型内要求的各种分支能力。由以上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关于多元翻译能力的习得与培养,反馈在翻译教学研究中,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问题:多元翻译技术能力应包含哪些分支能力?该能力是否与译文质量有关?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该能力?
三、改革建议
通过对传统翻译能力的梳理,结合作者对翻译公司、职业译员、项目负责人及北京大学CAT与MTI系任课教师的访谈,可将市场化背景下对多元翻译能力的要求做分类型的界定。在人本主义关照下,新定义的多元翻译能力模型将不再以翻译能力为中心,而是以译员为中心的,以语言能力为载体的动态、开放的系统。以语言能力为载体的动态翻译模型,不但对译员能力起到支撑作用,译员能力的全面发展又会反哺语言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的翻译人才,最为看重的是译者的素质与后期不断学习新技能与新知识的能力。这种动态、发展的能力呈螺旋形上升。
参考北京大学CAT及MTI专业的课程设置,笔者对高校翻译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做以下建议,共包括四个部分:CAT课程部分、个人实践部分、IT类课程部分及语言类课程部分。
高校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块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从综合角度逐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必然会使学生能够胜任市场化需求下各种不同类型的翻译工作,处理文本的综合能力极大提高,以满足市场对于职业译员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实习教学改革
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综合知识,接受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再学习能力,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能力结构而言,这类专业不仅要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等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来观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意志坚强的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科研、写作和表达能力,也就是动手、动嘴和动笔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的获得,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但对于实际操作能力,就需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习教学获得。
一、认识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认识实习是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可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可能面向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初步了解,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专业概念和专业感觉,获得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性的增强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校在长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实习地点、经费和效果等因素,从时间、内容及方式等多方面着手进行了系统的改革与实践,建立了相应的新模式,规范了认识实习工作。
1、建立优质规范的认识实习基地
认识实习的首要问题是实习基地的建立。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不愿接受非毕业生实习是事实,联系实习基地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但应该认识到实习基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学习的态度。一个管理先进的企业会使学生实习时处于兴奋状态,除能学到更多知识外,还能激发其学习的激情,促进其创新精神的形成;而管理落后的企业只能更多地让人悲观失望,甚至使人感到前途渺茫。高校应该花大力气选择先进、就近的企事业单位作为认识实习合作单位。如为了保证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认识实习得以正常进行,我校与建设银行常州分行、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新科集团公司、大华进出口公司、红星美凯龙集团公司、中天钢铁集团公司以及常州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等一批常州地区的全国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认识实习伙伴关系,并经过较长时间的运行,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合作模式,确保了每次认识实习的顺利进行。
2、完善实习过程安排
开学初,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实纲拟订实习计划。实习前一个月,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进行沟通,商量确定实习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实习前一天,召开实习动员会,请学院相关负责人做动员报告,强调实习的作用以及实习安全注意事项。进入实习单位后,首先由单位领导介绍企业情况,并强调企业相应岗位对工商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其次,组织学生听专业人士讲座,指导教师详细介绍与现场有关的理论知识,并根据实习计划提出相应的要求,着重介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工作流程有一般性的了解。最后,参观现场,由专业人士和指导教师现场介绍和回答相关问题。通过严密地实习教学组织,使学生的认识实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严格要求、加强考核
安排好实习流程后,还要制定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对学生的认识实习进行跟踪评价,客观地评价学生经过认识实习后所达到的水平。主要包括,一是现场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提问和查看日记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实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二是评定实结报告的质量,包括全面系统性、撰写规范与质量、问题探讨以及知识的总结提高程度等。三是考察交流汇报情况,即对所获取的知识的掌握与表达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进行考查。将理论讲解与企业实习两者相结合评出最后的成绩。
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教学是应用型工商管理类本科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社会和增强劳动观念、事业心与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过去计划集中型实习模式显现出多种弊端,高校必须改变原来的实习模式,实行“大分散、小集中”实习模式。
1、计划集中型实习模式的弊端
所谓计划集中型实习模式,就是由学校指定实习基地,学生完全按计划集中实习的模式。这种实习模式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学校通常是与实习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签定实习协议,然后由行政主管部门将实习生分配到所属企业去实习。这实际上是实习单位在执行其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接收实习生的指令,实习单位即使不愿意也不得不接收。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先由学校落实每个学生的具体实习单位,安排好他们的食宿生活,把学生分成2—3个小组,由老师带队集中实习,并由带队老师全面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是便于对实习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一是学校对实习工作包得太多、统得太死,整个实习过程都由学校负责包揽,学生是被动实习,缺乏主动性。二是由于实习地点过于集中,少数企业要被动地接收大量的实习生,势必会对实习生采取应付态度,实习效果自然不理想。三是集中实习难以解决食宿问题,实习费用很大,学校难以承受。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企业的自不断扩大,主管部门不愿也不能象过去那样直接下达接收实习生的任务。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计划集中型实习模式显现出多种弊端,使得改变原来的实习模式显得非常有必要。
2、“大分散、小集中”实习模式的运用
所谓“大分散、小集中”实习模式,就是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分散各地实习,而少数确有困难或有其它特殊原因的,可由学校出面落实实习单位的模式。在实践中经过总结,该实习模式主要包括如下的程序。首先,学校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制定实习教学大纲,对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内容、目的与要求都作出较为详细的规定。开学初,实习指导教师制定实习计划,按计划提前两个月左右时间召开实习动员会,以加强同学们对实习的重视,同时发放实习联系单(学校公函),学生凭实习联系单自行联系落实实习单位。实习开始前一周,学生要交回实习单位盖章接受的联系单,指导老师在收到联系单后,对每一个学生的实习单位详细信息及时进行审核整理。在学生联系单位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随时关注联系情况,对到时间可能找不到单位的同学,指导教师事先进行指导并帮助寻找落实相关实习单位,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按时到岗实习。实习期间,采用电话检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指导与监控。在实习第一周里,对每一位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电话联系,了解掌握学生实习的实际到岗情况,及时督促学生到岗实习。在实习期中阶段,指导老师对学生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在实习结束阶段,与实习单位进行联系,查看学生是否仍在实习的同时,对实习单位表示感谢。学生实习返校后,上交实习手册。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与实结的情况,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和座谈会,让同学们积极发言谈经历、谈体会,并经过一定的答辩程序,最终评定实习成绩。
3、两种实习模式的比较
尽管“大分散、小集中”实习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与计划集中型实习模式相比,其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第一,联系实习单位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社会活动能力。第二,个人单独全面接触社会的过程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三,与单位个性化的对接使许多学生为实习单位作出了贡献,受到实习单位的高度评价。第四,加强了单位与学生的了解,为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创造了条件。第五,为学生职业定位与毕业论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在实施这种自主分散的实习模式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实习单位分布面广,学生自由度大,难以形成必要的制约力。二是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不一致导致实习效果不平衡。三是实习单位的情况对实习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四是一些学生对实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特别是对毕业实习缺乏目标等等。
三、实习教学体系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1、切实依靠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院校普遍设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借助专业人士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专业的发展。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方案的制定应该从职业技能分析入手,由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并让其参与实习方案的制定,以便使实习教学体系更加符合毕业生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建议所有专业委员在所在专业兼职授课,以便随时了解专业情况,保证专业发展不偏离轨道。
2、建立基层岗位参与式认识实习制度
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来说,应当尽可能地安排基层岗位参与式认识实习,比如办公室文员的一些工作、一些商品的销售工作等;不能进行实际操作的岗位以学生参观和咨询为主;总的实习时间至少应当有一个月。一个学生到一个企业进行认识实习,要了解企业基层的一些情况,仅仅一个岗位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多个岗位的认识来汇总成专业认识,所以时间不能过短。参观考察的对象应该是多种行业,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所设置的工作岗位是不相同的。当然,一个学生不可能把每一个行业都涉及到,可事先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爱好来报名选择行业、企业或公司,当把所有学生的材料汇集起来,就得到了对各行各业的相关需求信息。然后教师按实习行业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两个星期之内了解到相关岗位的基本信息及该岗位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学生要写出本次认识实习的实习报告。比如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到工业企业进行认识实习的学生,需要其在实习报告中完成以下内容。首先,画出该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包括上至最高层管理机构,下至每一个班组和科室的构成。其次,从结构图中找出自己能够从事的岗位,最少四个。详细了解这些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从事该岗位应该具备的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以及专业课程知识,如写作知识、管理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知识、市场营销、市场调研、资料分析和会计知识等。最后,把了解的信息综合起来写一份实习报告。
3、构建校内模拟实习平台
学校可以尝试在校内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模拟实习平台,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依托实验中心开展实习。通过这种模拟实习的平台,把企业真正的“搬进”学校,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实习,掌握企业运作的规律,熟悉企业运作的流程,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提高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地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当然,这个模拟实习的平台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景设计,都应当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际,突出模拟实习的高度仿真性。环境的设计应使学生有一种仿佛置身于企业实际环境中的感觉。
4、对学生的学年论文、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实行一体化指导
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大三时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由学校安排具有相近科研方向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教师,实行学年论文、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一体化指导。这种指导方法既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指导学生,也便于学生帮助教师收集资料、参与教师的研究工作,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生可以根据指导教师的建议,有计划地安排实习时间,明确专题调查的主题,从而使实习目标更为明确、内容更为充实。同时,这样还可以克服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和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学术研究、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还有利于学生寻找工作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实施21世纪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不能例外。立足高校、积极参与社会、加大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手段,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贯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客观保障。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和企业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不懈努力、勇于探索,不断构建和创新大学生实习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纵横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功能翻译理论 外宣资料翻译 宣传效果
一、引言
随着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宣传活动的日益频繁,如何翻译出能迅速吸引考生及兄弟院校注意的对外宣传资料,成为翻译工作人员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策略理论为依据,在对外宣文案分析的基础上,从凸显翻译宣传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对外宣传汉译英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我们认为,对外宣传汉译英应考虑“感染”文本类型的特点,着眼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效果,从了解的层次、认同的层次和诱动的层次,循序渐进地达到对学校的宣传、推介目的。
二、功能翻译理论中的语言功能、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
德国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布勒将语言的语意功能分为三类,即“再现”功能、“表达”功能和“感染”功能。其中“再现”功能指“语言符号客观地再现事物”,“表达”功能指“语言符号主观地表达发送者的内心状态”,“感染”功能指“语言符号感动、影响接受者内心感受或外在行动”。
在布勒的这种语言功能三分法的基础上,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代表人物莱思分出三种文本类型:“信息(informative)文本”、“表情(expressive)文本”和“感染(operative)文本”。莱思提出,在翻译时要关注文本类型特征,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信息文本要“直接、完整地传递源语文本的概念内容”;对表情文本要传达“源语文本内容概念的艺术形式”;对感染文本要“再造文本形式以直接达到预期的(接受者)反映”。
莱思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的文本类型的语言功能、语言特点和在翻译过程中的译文目的、文本焦点和具体的翻译方法,为我们在翻译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可以看出,在信息文本的翻译中应“忠实”于源语文本的客观事实内容,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完整地传递内容,实现译文与原文信息数量的对等。在表情文本的翻译中应“忠实”于源语文本的发送者,通过仿效原作者,突出原文的形式和情感,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艺术形式和表达情感上的对等。在感染文本的翻译中应“忠实”于译文文本的接受者,通过编译、改译等翻译技巧的运用,突出译文的感染效果,实现译文与原文在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的对等。
在翻译外宣文本时,一方面要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学校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跨越目的语与源语之间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运用变通的翻译方法,拉近与目的语读者的心理距离,使他们最大限度地产生对产品的认同感,达到积极良好的宣传效果,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这应该成为翻译这类文本的指导思想。
三、外宣资料翻译中宣传效果的三个层次
外宣材料翻译的宣传效果一般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了解,即通过信息的有效传递,使读者通过外宣资料译文迅速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这是企业外宣翻译最低层次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它为更高层次的宣传效果奠定了基础。第二个层次是认同,即译文读者有了心理和文化认同感。为了达到这个层次,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重视语言中文化信息的传递,尽量消除文化信息的排斥和抵触,拉近心理距离,以获得译文读者的心理认同。第三个层次是诱动,即译文读者通过前两个层次的铺垫,被深深吸引。为了达到这个层次,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重视使用多种语言修辞手段,充分发挥语言的效度,达到引导行动的目的。这三个层次是每一个外宣文本都应该同时考虑并力图达到的效果,它们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而且层层递进。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这三个层次的联系是同时进行并且交叉重叠的,并不能将它们割裂开,只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更明晰地解释不同层次的宣传效果和翻译策略,才将它们分开探讨。
(一)了解的层次
对外宣传翻译的“了解”层次就是译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用客观、真实、准确的信息,消除目的语读者的陌生感,使读者了解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二)认同的层次
对外宣传翻译的“认同”层次就是希望获得外国人的文化认同感,这种文化认同感表现在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在语言上,中外文化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规则和习惯,充分注意到英语文化中语言的词法、句法和文法特点才能使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易于接受。不符合西方文化语言特点的英译外宣材料只会让读者失去兴趣,对外宣传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了。
对外宣传也是一种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西方国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价值观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在相互交际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文化障碍。为了目的语文化中的受众了解、感受、欣赏和接受对外宣传译文中推介的产品,外宣翻译要尽量消除文化障碍,贴近对方文化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满足目的语文化受众的信息需求,必要时要采取变通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认同层次的宣传效果。
(三)诱动的层次
诺德认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作为企业外宣材料内容之一的广告,是十分典型的“感染文本”,它是要为经济服务的,有着很强的功利性,因此在读者身上产生预期的效果,引发潜在客户购买欲成为翻译的“准绳”。广告文本通常非常简短,或是寥寥几句,或是一个口号,因此在外宣翻译中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句法结构,可采用变通的翻译策略,尤其是要充分调动诸如比喻、夸张、排比、重复、仿拟等各种语言修辞手段,翻译出生动的、能迅速吸引眼球、让目的语文化受众一见倾心的材料译文,以达到宣传效果的“诱动”层次,实现广告效应和促销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外宣的作用是“传递信息、展示特点、树立形象、激发需求”,属于“感染”文本类型,因此,实现译文读者的预期宣传效果是翻译作品应重点参照的准则。在翻译中,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达到宣传效果的三个层次:要用直译的方法、简洁明了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术语突出原文的信息内容,达到宣传效果中的“了解”层次;用增译法、减译法或加注等变通的手段消除语言文化障碍,拉近文化距离,达到宣传效果中的“认同”层次;用改译法和各种修辞手段,迅速吸引读者,达到宣传效果中的“诱动”层次。只有通过三个层次的层层推进,达到宣传效果的最高层次,才能为学院争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实现学院外宣资料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志瑜.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J]中国翻译,2004,(3):7.
关键词:旅游翻译 文本类型 成都旅游宣传
一、赖斯文本类型理论
赖斯(Reiss,1989)提出了信息类文本,参考书、宣传册、报告、演讲等。信息文本翻译的首要目的要保证信息的精确(Reiss,1976)。
根据赖斯的思路和分析可以看出:语意功能――文本类型(决定) ――内容与形式(决定) ――翻译策略,以上这个关系就是翻译类型学, 可以得出结论:文本类型能够决定翻译策略(朱志瑜,2004)。
二、成都旅游宣传 翻译案例分析
旅游宣传翻译主要可分为旅游广告翻译、景点告示说明牌翻译、公示语翻译、宣传册翻译等四种类型,翻译时应具体分析文本类型,根据其特点使用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旅游广告翻译
旅游广告文本属于感染性文本,目的在于“引起读者反应”,呼吁读者到某地旅游。翻译时应灵活生动,注重译文的感染力。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这句成都城市宣传片里的口号,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译文版本,这句宣传语想传达的是成都休闲之都的概念,因此可译成“Chengdu―the city you will never want to leave once you come”,用定冠词“the”强调成都的唯一性,用“once”引导条件从句,读来一气呵成。
(二)景点告示说明牌翻译
景点告示说明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重点是信息传递,但又包含文化信息。翻译时应酌情增译文化背景,使外国游客更容易理解。
四川省博物管的一个说明牌上一句描述,“蜀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成都当时即以‘锦官城’闻名天下。”
原译文将四大名锦译成“Four Brocades”首字母大写,读者可能会好奇是哪四锦,因此可以用注释的方法补充。其次,锦官城译成“Brocade Official City”有点难于理解,可以增译出锦官城的来历。
(三)公示语翻译
公示语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一般采用直译法,但翻译时切忌生搬硬套译成中式英语。
成都旅游景区有“小心碰头”、“小心地滑”等字样,有些翻译为 “take care of your head”和“be careful of the floor”,地道翻译应是“Mind Your Head”和“watch your step”,“caution: slippery” 或“warning: wet floor”。
成都市公交站牌、路标指示牌地名英译不统一的情况很常见。例如“太平村”在公交站牌上英译为“Taipingcun Station”而在路标上译为“Taiping Village”。公交车上还有“义务兵和残疾退伍军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的标识,译文为“Compulsory service men and disabled veterants take intercity bus free”。军人是“servicemen”,而“service men”多指服务员,退伍军人应该是“veteran”。
(四)宣传册翻译
宣传册文本是综合性文本,不仅有信息类文本传递信息的特点,表达类文本注重修辞和美感的特点,还有感染类文本意图引起读者反应的特点。
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会刊“四川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和长江上游,历史文化深厚、人民智慧勤劳、经济繁荣开放、山川秀美辽阔,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投资西部,首选四川;投资四川,辐射西部!”的原译文不能完全体现出修辞的妙用,缺少了一点感染力,翻译时可以适当创造性行文,增加译文的美感和感染力。
可改译成“In Southwestern China, along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re is Sichuan―the ‘land of abundance’, which boasts a rich history, industrious people, prosperous economy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To invest in Western China, Sichuan is your best choice; to invest in Sichuan, Western China will be greatly promoted.”改译后,减少了断句,行文更加流畅,第二人称指代读者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
三、结语
为了实现旅游文本最终的交际目的,构筑成都国际旅游形象,翻译时要对旅游文本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具体文本的类型特点和功能,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和方法。
参考文献:
[1]Reiss,K.Texttyp und ?bersetzungsmethode:Der operative Text[M].Kronberg: Scriptor Verlag,1976
[2]Reiss,K.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J].translated by A.Chesterman, in A. Chesterman(ed.)(1989), pp.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