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程师职称评定总结8篇

时间:2022-12-01 00:04: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程师职称评定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程师职称评定总结

篇1

一、政治思想、工作态度方面

始终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不忘人民教师根本职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真挚的事业心,务实求真的态度,履行本职工作,并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在实际的教育中,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探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深入研究理论课和学生实训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尤其近年来职业教育的飞跃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经济发展,我把理论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把获得知识结合在实操训练课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学生的来源多渠道,思想复杂,素质水平差异很大,给职业教育带来很高的难度,我根据学生的各种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先进行教材试讲,请同教研组的教师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理想的教案,

在教学中还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经常深入到学生去,了解各种不同观念,不同要求,不同目的的学生,通过谈心,用我的行动体现我热爱、信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和谐的状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把学生引导到统一认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立志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所以必须有一技之长而主动学习。

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各项技能比赛中体现出来。XX年学校举行的技能比赛中,我指导的0515班邓桂云、黄梅香分别获得电力拖动交流接触器正反转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的066班黄光营、王慧萍分别获得日光灯安装一等奖和三等奖。XX年指导077班卢树全普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普通车床加工优秀奖;指导077班张焕健数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加工优秀奖。xxxx年指导081班莫大腾数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床加工优秀奖;指导078班覃京理、084班廖辉龙数铣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分别获得数控车床加工一等奖和三等奖,指导082班谢正模、李金沙普车实操训练,参加中职技能大赛二人都获得普通车床加工优秀奖。

三、教学改革和继续教育方面

我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及各项校本教研活动,观摩多节的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经常和优秀教师、教学骨干进行面对面得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

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汲取他们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效果,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不论自己或是他人的公开课,我都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使教研组的每一节公开课都上得圆满成功,公开课后还参加评课活动,使我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我还坚持进修学习,xxxx年xx月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xxxx年x月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考取了多本技能操作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四、德育教育工作

篇2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在工作中, “德高为师”在我心中根深蒂固,“为人师表”是我的行动指南,并时刻以《师德规范》这面镜子来要求自己。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英语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英语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英语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篇3

关键词:平整度、粗平、精平、找平

1、工程概况

江阴市暨南大道一期工程起点位于江阴市霞客镇与长山大道相接处,终点位于江阴市顾山镇与张家港交界处,全长20.8 Km。全线主要平面交叉7处,大桥4座,中桥6座,小桥3座,涵洞69道(其中圆管涵64道,箱涵5道),特殊路基处理2.206 Km,借方土1814125 m3 。

本工程一般段路基设计宽度41.5 m,采用双向六车道四块板型式。横断面几何尺寸布置为:中间带宽5.5 m(含中央分隔带4 m,左侧路缘带2×0.75m)、机动车道宽2×3×3.75 m、侧分隔带宽2×2.0 m(含机动车道右侧路缘带0.5m、侧分隔带1.5m)、非机动车道宽2×4.0 m,土路肩宽2×0.75 m。

2、次顶层的压实及平整度控制

次顶层即其顶面标高到顶层设计层高约有20~30,次顶层的路基压实度是否符合要求,将直接决定着顶层路基施工的好坏。如果次顶层的压实度不符合要求,则必然影响到顶层的平整度,可能会引起顶层路基出现反弹现像,或是大面积地开裂,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因此,次顶层路基的施工,一定要严格要求,精心组织与科学管理。

2.1次顶层压实度要求是达到95区的标准。为此,我们严格控制填料的级配,不合格的填料或是不适合填95区的填料决不允许上路基,若是有违规行为一定要把填料清除出场,并且给予现场负责人一定的处罚,只有保证了该层的填料级配符合标准,才能保证其压实度和平整度。

2.2顶层的同一区段所上的填料级配要基本一致,不能拉不同性质的土质来混合在一起,从而导致在压路机进行碾压时出现弹簧现象或局部沉降不均匀的事情发生。

2.3测量人员放出路的中线,每隔20m放一个点,并标出该点的路面设计高程。然后,根据测量所放出的点及其高程,按照设计图纸要求修出路拱后方能碾压作业。

2.4碾压时,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来操作即“三先三后”原则――先低后高,先慢后快,先轻后重。并且保证压路机的相邻两次轮迹应重叠轮宽的三分之一以上,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必须辅以人力或小型机械夯实。

3、顶层平整度的控制

3.1选好土质填料,其CBR值必须符合要求,其次,土质的级配要达到要求,其颗粒直径超过8的粗骨料占总方量的体积百分比不能超过百分之五。

3.2在上顶层土前,必须保证上一层的压实度及平整度均符合要求,有局部翻浆或弹簧土现像存在的地段一定要处理后方可上土。

3.3上土之前,测量人员认真沿路中线边线每隔20m放一个点,并用较牢固的木桩插在路基中以作为填土的标记。每个木桩上均在其表面上用红油漆描出该点相应的设计高程。同时,每插有木桩的地方都应另做一个醒目的标记,如小红旗或洒白石灰。以防止机械作业时破坏木桩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4根据测量的所测标高,确定该层所需填土的厚度(虚方厚度)。其数值就是所放标高点到次顶层压实面的距离加上松辅系数和防止路基天然沉降的预留高度之和。松辅系数是由现场试验得到的数据,其值一般是15%~20%。计算某一区段的所需上土方量,然后根据计算数据开始在这区段均匀上土。

3.5上完土后,先用推土机进行粗平一次,然后用平地机精平两次。这时,开始在各相邻木桩上相应的计算标高点上绑线对拉,以此作为路基压实前的平整度调整依据。如下图:

然后开始用人工来把超标准的粗骨料清理出场,并用眼睛来观察正修理的路面的平整度如何,低的地方用人工整平为止,高或多余的地方往低处铲平。

3.6当平整度达到要求后,含水量接近或达到最佳含水量时,便可开始进行碾压。碾压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操作,先静压两遍,后再振动碾压。对于表土因水量偏低而出松散的区域,一定先洒适量的水方能进行碾压。

4、影响顶层路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及防止措施

4.1人为因素,在观念察时,不认真负责,指鹿为马,本来是凹下去的地方非但不补上土,反而误认为高了,还从其表面上铲除一部分土,结果出现了高的更高,矮的更矮,为防止此类情况的以生,应多人多次观察,或者把线网加密,用眼睛平视地面从不同方向多次观察,以能保证更加准确的判断,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4.2机械原因,两次相邻压路机轮迹应重叠轮宽的三分之一以上,但在碾压时,有些司机想马虎了事,速战速决,相邻两次重叠不够要求,造成轮迹印子明显,存在一道道台阶,平整度不符合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要教育有关现场操作人员,提高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感。

4.3填料因素,有些填料中粗骨料的占有量太大,导致碾压时局部沉降不均匀,凹凸不平。对此,决不允许上路基填筑,同时,还要加大劳力,对超标的骨料,用人工把它们一一清出场。

4.4其它方面原因,有些地方次顶层的压实度未达到要求,平整度也差强人意,但未做任何处理便直接进行顶层路基施工,结果出现了顶层路基碾压后,到处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不良现象。造成事后返工与处理起来很费事。对此,一定要对次顶层的碾压与平整度控制严格把关,对于未符合要求的地段一定先处理好后方能进行路基顶层的施工,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路基顶面的平整度。还有,天气的变化无常和土质填料的含水量高低不一也给顶面路基平整度的控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5、结束语

篇4

高职计算机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是高职计算机教育水平仍然不理想。出现这种状况,原因很多,但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计算机教师教学能力总是裹足不前,进展缓慢。该文将对高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要素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高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进行探究。

关键词:

教学能力;计算机;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用人单位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却难于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部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都难于符合企业的要求,这样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这种情况,虽然存在职业院校学生入校基础差的客观条件,但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因此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提升是当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研教教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专家和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一员,希望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来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能力要素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教育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是培养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广度,而本科教育注重的是深度。因此高职教育对教师能力有着特别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高职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需要对整个专业各门课程的认知广度。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又是一个相对于其他专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其特殊性表现在,该专业知识更新快,淘汰快,这样一个专业特性,无疑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研分析,高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要素需要满足如下几个基本条件。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不仅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有扎实实践操作能力。2)知识面要广,不能只会讲授1-2门课,而且要讲授一个项目整个工作流程的所有课程。3)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授技巧,能够将自己的知识以最好理解的方式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职欲望。

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之处分析

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差,是困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大难题,这也是计算机职业培训机构大量兴起的一大原因。甚至有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培训公司培训之后就喊出“学校学习三年,不如培训一个月”的口号,虽有夸大之处,但也印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与培训讲师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知识水平不够,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差,虽然高职院校不像本科院校,是培养研发型人才,但是必要的理论基础还是需要的,理论指导实践,无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无根无源,将操作步骤解释清楚明白,是要理论作为支撑的。之所有存在部分教师理论基础差,这与高职计算机教师的来源有关。高职计算机教师中有一些老教师就是从其他专业老师转行过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学习,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讲授过程中,忽视理论知识讲授,讲授实践操作时让大家记忆操作步骤,教学效果差。实践操作能力差,这主要是有些教师刚刚从大学毕业,没有任何的企业经验和实践经验,仓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边学边教,尽量讲授理论知识,跳过实践操作,结果使学生不会实践操作,理论理解也不到位。知识面窄,高职教育不仅注重实践操作,还要注重知识的广度。有些高职教师只会讲授课程体系中的少部分课程,因此他们不知道这几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不知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等,使他们在讲授课程时,出现讲授内容偏差,影响整个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偏差,带来严重的教学后果。目前高职院校中,很少有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实施与部署。这主要是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存在着一个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只要精通一两门课程教学就可以,实际上严重影响课程之间的衔接任务。课程讲授技能欠缺,缺乏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授课技巧。主要表现在,有些老师在上课之前缺乏必要的课程讲授设计,随意应付,率性而为,你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没有提高授课技巧意识。

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式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也在采用各种途径来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下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提升方式。

1)校企合作式的技能培训

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以前走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模式,企业派遣软件工程师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

2)国家培训

国家教育部门为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每年都拿出部分教育资金,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了免费的寒暑假的培训。

3)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

国家教育部每年都举行计算机类的技能竞赛,希望通过学生的竞赛,来方向促进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国家教育部及其下属单位也经常组织各种教学大赛,通过大赛,使教师在大赛中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4)技术经验交流座谈会

每个高职院校所在的省市都设置有计算机协会等组织,每年定期地举行各种学术交流会,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和当前的技术动态等。以上各种方式,都是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其效果都不太理想。校企合作式的技能培训,由于时间太短,培训内容多,造成教师很难真正掌握。国家培训只是培训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名额有限,很难大面积铺开,收益面较窄,而且结业考核不严格。学生技能竞赛,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性,大多竞赛都有设备厂商的参与,使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提高老师教学能力的效果有限。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只能提高教师教学方式,况且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只是为教学技能大赛而设计,平时教学中因其准备时间太长也会放弃,转而采用平时熟悉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教师也无法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只有先提高知识水平,再提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能力。

4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才能从本质上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

4.1改变不适合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提升的外部因素。

1)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很难提升一个台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没有达到要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今社会,拜金思想严重,功利思想泛滥,不仅影响着社会,同样也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教育育人的人生目标没有深刻的认识,心中只想着自己,心思根本就没有用在教书育人上。学校如何对这些教师进行深刻引导,使他们回归教学的初心,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提高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的师德,提高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2)优化教师评价体系

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依旧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教师评价体系或者是参考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没有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制定灵活有效的评价体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师的评判依靠全体学生投票和同事投票来决定,欠缺评价的公正性。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自制力差,价值观缺失,靠全体学生评判教师的优秀等级无疑是欠科学的,至少应该挑选认真学习的学生对老师进行优秀等级的评判。目前学生对教师评价方式也是直接武断的,让学生直接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这样一种评价方式,让学生都感觉到模棱两可,无所适从。应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全方面地评价,至少应该包括授课态度,授课清晰度,授课完整度,授课深度,授课趣味性,答疑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各项权值进行综合评价等级,这样才更科学和精确。同事之间仅仅只在生活上有所交集,工作上互不了解,依靠同事之间的投票来评选教师的教学能力很显然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评选出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只有这样,优秀教师才能提高教学积极性及教学能力,反之,真真的优秀教师得不到荣誉,最后也会被无情的现实所打压而沉沦。

3)改进岗位津贴结算机制

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津贴结算机制仍旧比较单一,讲究所谓的公平化。优秀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无论是根据哪种模式建立的,都应该是层次结构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核心高级课程三层及其以上架构。很显然,核心高级课程的课程难度都明显大于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所付出的工作时间明显要高于讲授基础课程所付出的工作时间,如果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岗位津贴结算,这明显会降低优秀老师的提升教学能力积极性,这对以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新专业申报,新课程设置,高难度课程讲授等一切攻坚克难的工作带来无人响应的局面,最后很多新专业申报,课程体系改革等与时俱进的专业问题只能延时甚至搁浅。

4)改变教师职称评定方法

目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方法中,很多职称评定内容中,有本科教师职称评定的影子,没有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职称评定方法。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依然重点查看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材料是否有核心期刊论文,是否有省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优秀高职教师大多在学校里进行高难度课程教学,准备着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占用去了大多数工作时间,为了职称评定,不得不花精力去进行科研,写核心期刊论文,还要和本科教师去竞争省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长此以往,无疑会降低优秀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只有改变当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方法,制定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职称评定方法,才能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4.2通过多种途径对高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升

1)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

互联网云技术的出现,使大数据存储成为了现实,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使高职教师能够足不出户的从互联网上得到想要学习的教学资源和视频材料。通过教学资料,教师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学习行业内最新的it技术和项目开发流程,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技巧。

2)提高技能培训方案和优化结业标准

高职教师通过寒暑假进行专业培训,依旧是目前提升高职教师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技能培训方案,使教师真正融入到技能培训的氛围中,通过优化技能培训结业标准,使高职教师培训过程中有压力和动力,能够真正学习到高超的技术水准和教学技巧,摒弃以往高职教师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结果。

3)鼓励教师企业兼职

鼓励优秀教师到企业兼职,从事it企业的重要工作岗位,通过在重要工作岗位上的锻炼,掌握项目的工作流程,掌握项目过程中所需要的完整的技术及其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掌握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职业素养。通过企业的工作经验,总结企业工作心得,提出教学体系改革建议,修改课程标准,将自己过硬的知识技能讲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标准。

5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而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应与其专业发展整合在一起,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不利因素,使计算机高职教师能够顺应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智慧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6]。

参考文献:

[1]殷新红,顾敏敏.论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J].职教通讯,2006(3):39-40.

[2]王喜春.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4).

[3]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教学能力;计算机;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用人单位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但是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却难于跟上时代的步伐,大部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都难于符合企业的要求,这样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出现这种情况,虽然存在职业院校学生入校基础差的客观条件,但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因此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提升是当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研教教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专家和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一员,希望通过这方面的研究来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能力要素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科教育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是培养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注重的是广度,而本科教育注重的是深度。因此高职教育对教师能力有着特别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高职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更需要对整个专业各门课程的认知广度。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又是一个相对于其他专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其特殊性表现在,该专业知识更新快,淘汰快,这样一个专业特性,无疑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研分析,高职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要素需要满足如下几个基本条件。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不仅要有理论基础,还要有扎实实践操作能力。2)知识面要广,不能只会讲授1-2门课,而且要讲授一个项目整个工作流程的所有课程。3)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授技巧,能够将自己的知识以最好理解的方式讲授给学生,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职欲望。

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之处分析

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差,是困扰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大难题,这也是计算机职业培训机构大量兴起的一大原因。甚至有高职院校毕业生到培训公司培训之后就喊出“学校学习三年,不如培训一个月”的口号,虽有夸大之处,但也印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与培训讲师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知识水平不够,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差,虽然高职院校不像本科院校,是培养研发型人才,但是必要的理论基础还是需要的,理论指导实践,无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无根无源,将操作步骤解释清楚明白,是要理论作为支撑的。之所有存在部分教师理论基础差,这与高职计算机教师的来源有关。高职计算机教师中有一些老教师就是从其他专业老师转行过来,他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学习,这就造成了他们在讲授过程中,忽视理论知识讲授,讲授实践操作时让大家记忆操作步骤,教学效果差。实践操作能力差,这主要是有些教师刚刚从大学毕业,没有任何的企业经验和实践经验,仓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边学边教,尽量讲授理论知识,跳过实践操作,结果使学生不会实践操作,理论理解也不到位。知识面窄,高职教育不仅注重实践操作,还要注重知识的广度。有些高职教师只会讲授课程体系中的少部分课程,因此他们不知道这几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不知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等,使他们在讲授课程时,出现讲授内容偏差,影响整个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偏差,带来严重的教学后果。目前高职院校中,很少有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实施与部署。这主要是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存在着一个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只要精通一两门课程教学就可以,实际上严重影响课程之间的衔接任务。课程讲授技能欠缺,缺乏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授课技巧。主要表现在,有些老师在上课之前缺乏必要的课程讲授设计,随意应付,率性而为,你自己认为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没有提高授课技巧意识。

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式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也在采用各种途径来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下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提升方式。1)校企合作式的技能培训高职院校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效率和办学质量,以前走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模式,企业派遣软件工程师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2)国家培训国家教育部门为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每年都拿出部分教育资金,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提供了免费的寒暑假的培训。3)高职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国家教育部每年都举行计算机类的技能竞赛,希望通过学生的竞赛,来方向促进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国家教育部及其下属单位也经常组织各种教学大赛,通过大赛,使教师在大赛中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4)技术经验交流座谈会每个高职院校所在的省市都设置有计算机协会等组织,每年定期地举行各种学术交流会,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和当前的技术动态等。以上各种方式,都是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其效果都不太理想。校企合作式的技能培训,由于时间太短,培训内容多,造成教师很难真正掌握。国家培训只是培训学校的部分骨干教师,名额有限,很难大面积铺开,收益面较窄,而且结业考核不严格。学生技能竞赛,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性,大多竞赛都有设备厂商的参与,使高职院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提高老师教学能力的效果有限。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只能提高教师教学方式,况且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只是为教学技能大赛而设计,平时教学中因其准备时间太长也会放弃,转而采用平时熟悉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教师也无法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只有先提高知识水平,再提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能力。

4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才能从本质上提高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能力。4.1改变不适合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提升的外部因素。1)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很难提升一个台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没有达到要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今社会,拜金思想严重,功利思想泛滥,不仅影响着社会,同样也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师,对教师教育育人的人生目标没有深刻的认识,心中只想着自己,心思根本就没有用在教书育人上。学校如何对这些教师进行深刻引导,使他们回归教学的初心,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提高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提高教师的师德,提高教师的奉献精神,是当前各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2)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依旧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教师评价体系或者是参考本科院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没有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制定灵活有效的评价体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高职教师的评判依靠全体学生投票和同事投票来决定,欠缺评价的公正性。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自制力差,价值观缺失,靠全体学生评判教师的优秀等级无疑是欠科学的,至少应该挑选认真学习的学生对老师进行优秀等级的评判。目前学生对教师评价方式也是直接武断的,让学生直接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这样一种评价方式,让学生都感觉到模棱两可,无所适从。应该让学生对老师进行全方面地评价,至少应该包括授课态度,授课清晰度,授课完整度,授课深度,授课趣味性,答疑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各项权值进行综合评价等级,这样才更科学和精确。同事之间仅仅只在生活上有所交集,工作上互不了解,依靠同事之间的投票来评选教师的教学能力很显然也是不正确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评选出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只有这样,优秀教师才能提高教学积极性及教学能力,反之,真真的优秀教师得不到荣誉,最后也会被无情的现实所打压而沉沦。3)改进岗位津贴结算机制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津贴结算机制仍旧比较单一,讲究所谓的公平化。优秀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无论是根据哪种模式建立的,都应该是层次结构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核心高级课程三层及其以上架构。很显然,核心高级课程的课程难度都明显大于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所付出的工作时间明显要高于讲授基础课程所付出的工作时间,如果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岗位津贴结算,这明显会降低优秀老师的提升教学能力积极性,这对以后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新专业申报,新课程设置,高难度课程讲授等一切攻坚克难的工作带来无人响应的局面,最后很多新专业申报,课程体系改革等与时俱进的专业问题只能延时甚至搁浅。4)改变教师职称评定方法目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方法中,很多职称评定内容中,有本科教师职称评定的影子,没有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职称评定方法。在高职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依然重点查看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材料是否有核心期刊论文,是否有省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优秀高职教师大多在学校里进行高难度课程教学,准备着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占用去了大多数工作时间,为了职称评定,不得不花精力去进行科研,写核心期刊论文,还要和本科教师去竞争省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长此以往,无疑会降低优秀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只有改变当前高职院校的职称评定方法,制定出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职称评定方法,才能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4.2通过多种途径对高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升1)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互联网云技术的出现,使大数据存储成为了现实,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优秀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使高职教师能够足不出户的从互联网上得到想要学习的教学资源和视频材料。通过教学资料,教师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学习行业内最新的it技术和项目开发流程,教师可以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师技巧。2)提高技能培训方案和优化结业标准高职教师通过寒暑假进行专业培训,依旧是目前提升高职教师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技能培训方案,使教师真正融入到技能培训的氛围中,通过优化技能培训结业标准,使高职教师培训过程中有压力和动力,能够真正学习到高超的技术水准和教学技巧,摒弃以往高职教师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结果。3)鼓励教师企业兼职鼓励优秀教师到企业兼职,从事it企业的重要工作岗位,通过在重要工作岗位上的锻炼,掌握项目的工作流程,掌握项目过程中所需要的完整的技术及其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掌握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职业素养。通过企业的工作经验,总结企业工作心得,提出教学体系改革建议,修改课程标准,将自己过硬的知识技能讲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标准。

篇6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随着民办高校应用性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专业如何将专业培养出建设成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各大高校教学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通信工程作为工科电类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需求不断的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作为民办高校,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随社会的发展对通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要适应企业的需求。

1课程设置改革

传统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向不够明确,各个方向的课程均有开设,但没个方向都学不深,没有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每门专业课程虽都安排课内实验,但实验主要是以一些验证性实验为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理论和实验没有很好的衔接和联系,实践课程开设学时数较少,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无法系统的将所学知识用到通信综合实验中,达不到通信的实际实践能力,大部分民办高校由于资金问题,在实验室的投入上无法做到与时俱进的通信实验条件,在培养应用型通信专业人才下首先必须将课程优化,每所民办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优势确定学生主要的发展方向而优化课程的设置,通信方向的知识更新得比较快,几乎没两年就应该更新教学的教材和知识,下面列举调研中做得比较好的同等学校开设的通信专业方向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设置。1.1理论课程的设置:通信工程专业的方向很多,但从从事的企业工作大方向分,主要分为通信方向的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网络规划。而硬件开发主要需要学生掌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FPGA、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应用等硬件方向的知识。从事软件开发的需要掌握C语言、单片机编程语言等,而网络规划只有有相关实验室或者到企业才能进一步的学习,据调研,有些实力雄厚的民办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已经建立了网络规划的实验室,为企业培养相关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实行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化模块的课程形式,主干课程经调研并优化后包括以下各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通信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与应用,等作为专业主干课程,而模块方向的课程设置列举以下几个较为热门的方向并给出其专业课程的设置。通信系统集成及应用方向:专业模块课程: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嵌入式应用技术、通信系统集成,等课程。以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方向,以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要工具,将“通信技术及应用”、“通信系统集成技术”两个方向相结合,培养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集成、应用、安装、调测和工程应用基本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湖北省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维护方向:专业模块课程有: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技术、无线网络设计、网络工程设计,等课程。在校企合作的推动下许多实力较强的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网络优化与维护方向的特色班,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继续的网络规划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维护的基础知识,通过企业合作深入企业掌握网络运行网络问题的操作技能和优化分析能力,掌握评估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移动互联终端技术方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SDH通信网络设计、移动技术终端、现代交换与通信网,等从事通信终端、通信网络系统等方面设计制造、编程、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市场营运等岗位的工作。1.2实践课程的设置:传统的通信专业实践课学时少,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和指导力度,除了每门专业课必须的课内实验外,实践课程应该有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基础综合实践教学包含:单片机软硬件结合实践教学、传感器网络方向的实践教学、通信仿真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需根据学校自身通信方向进行专业的实践教学。

2加强校企合作

应用型转型使高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正确定位并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推动应用转型下民办高校通信专业为地方经济服务。我校处于有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称的武汉-中国光谷,需要大量的通信应用型人才如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集成、应用、安装、调测、网络优化规划等方面。校企合作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有效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学校主导企业配合模式,该模式课程教学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主要以高校为主,企业处于配合状态,一般辅助完成部分实践教学,大多高校早期使用这种模式,但该模式校企合作便不够深入,学生在企业实践经验上不够。第二种模式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该模式是现在校企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在课程教学中有企业人员进行授课,有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大纲的修订等,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适合一毕业就可以适应企业相关岗位,甚至在实习期满即可转正成正式员工。第三种模式为企业主导学校参与形式,该模式主要是企业在高校建立为自身所需人才建设的专业,按照企业的培养计划,高校给予相应的师资和教学场地等,该模式培养的人才具有其他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但该模式在高校和企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现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主要以第二种模式为主,下面以在该校企合作模式下提出的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其一,政府的相应职责,应用型转型主要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且通信产业是国家和区域经济重点建设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作为需要大量通信技术人才的湖北省,政府应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一定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支持,比如政府对能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待,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业每年必须将其百分之几的收益进行校企合作,并在一定规模的企业中,要求工程师必须有到高校兼职授课的经历,作为工程师职称评定的标准。同时政府在考虑“双师型”教师的职称评定上应该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规定,毕竟高校教师如果将精力放到企业实践上,那么理论科研精力必将减少,针对大力发展“双师型”的高校师资下,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职称评定规定。这样在政府的督促下,使企业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联合到一起,能大力的促进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二,师资力量的解决,在校企合作中我们以培养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主,必须要有企业人员参与教学,实现校企互兼。企业通信工程师到高校兼职授课:高校应该聘请企业通信相关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到高校教学,课时量必须足够,培养目标明确,务必使学生掌握一定企业实践的基础,不得以一两次讲座形式使学生无法深入进行实践。当然高校也需要对企业工程师的兼职给予较高的薪酬待遇,并且能灵活安排相关授课时间,比如可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跟学生上课,在相关的项目资金上要积极的配合和解决。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双师型”教师是作为应用型转型的人才培养的基础,企业以营利为主,高校不能将人才培养的重担完全交给企业,高校必须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有明确的实践研究方向,分方向建立科研实践团队,并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企业实践的时间不能太短,比如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并每隔3年必须累积不低于半年的企业实践作为评优评先的前提,当然高校教师任务繁重,在双师型职称评定上最好有区别的对待,使应用型高校教师能全心的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其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通信专业的技术更新快,其低年级的基础实践教学可以在校内开展,高年级的实践应该结合合作的企业进行培养,比较成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项目式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其四,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需由企业相关工程师参与,我校在2016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聘请了通信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并得到了较好的建议,有利的推动了我校通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3应用型下学生的培养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学生的培养既要区别于一般的职业技术学院又不能按照完全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把握既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有自身的发展方向。其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成立各门课程的微课团队,将课程的关键知识进行录播,并放入学校微课网站,学生平时没听懂的可以在网上自学。其二,加强学生参加各种竞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常见的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大学生比赛有全国大学生电子科技大赛、信息工程大赛、飞思卡尔智能大赛、挑战杯、蓝桥杯等大赛,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提高自身能力指导学生参赛。其三,提高学生考证能力,在高校拥有充分的学习时间,以及企业获得较多的专业实践,学生应该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学习,以保证毕业后能胜任相关技术岗位,比如通信设备维修、有线通信设备调试、华为和中兴的网络工程师认证以及思科认证等,这些考证的培养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和相关“双师型”教师指导。

4结论

文章从应用型民办高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学生培养三个方面给出了经总结后合适民办通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设计、学生培养以及在校企合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的研究,总结出了民办高校通信专业现阶段较为有效的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符茂胜等.应用型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13(2):134-136.

[2]朱昌平.美国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的考察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27-131.

[3]周宇雄.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12):139-140.

[4]杨树臣.通信工程专业3+1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0.

篇7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问题;对策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修养,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师德师风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实、抓好。

一、当前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第一,敬业精神不足,职业认同感低。部分教师没有把自己看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没有把教育工作看做是传承文化知识、传播科学真理、塑造美好心灵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是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存在着墨守成规、满足现状等现象;有的教师工作敷衍塞责,不安心本职工作,对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第二职业;备课不充分,上课照本宣科,作业批改不认真,课后辅导应付了事,只注重课时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

第二,事业心责任心不强,育人观念薄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最神圣最基本的职责,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然而,有的教师对此却缺乏正确的认识,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割裂开来,只注重讲授专业知识,不管学生思想政治表现,只看重学生考试分数,不管学生综合素质;不少教师满足于单纯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主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第三,整体协作精神不强,缺乏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精神风貌。有的教师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工作讨价还价,缺乏奉献精神等等。

二、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宣传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师德师风教育同教职工政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广大教职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估制度与奖惩制度,保证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化、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把宣传学习和教育活动贯彻到学校办学的各个环节中去,通过深入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教职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

(二)师德师风建设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要从理论上引导教职员工正确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并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之中,通过开展文明单位、“名师”、 “三育人”标兵、“三八红旗手”等创建评选活动,增强广大教师全面育人的自觉性。

(三)表彰先进与批评教育相结合。依法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 “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不良风气要批评教育,对违纪违章行为要照章处理。同时大力宣传和表彰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大力倡导“三育人”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那些思想道德高尚、治学严谨、作风正派,在师生中有良好声誉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职工自觉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建立和完善培养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订明确的目标。新进教师都要接受学校组织的教育和培训,熟练掌握必要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技能。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老带新,相互切磋,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的继续教育,推动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形成教学督导听课、学生评价教师、教师之间互评和领导评价教师的工作机制。要建立考评机制,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建立师德师风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与职称评定以及年终工作考评紧密结合起来,使之作为单位考核和个人考核的内容。

(六)实施师德师风系统工程建设,多出新招硬招,使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领导要注意听取教师意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发现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加以解决。同时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管理与服务。

篇8

关键词: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推行阻力;高校教育;应对策略

一、概述

工业设计是与制造业关系最紧密的文化创意产业类别,属于“十二五”重点扶持的十大产业之首,其健康发展对处于经济转型期中国制造业意义重大,也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关键环节。温总理于2007年2月13日做出了“要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批示后,工信部等十一部委于2010年7月22日联合发文《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该文第七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中明确提出建立工业设计的职业资格制度、开展工业设计专业人员的职称评聘工作。广东省于2010年12月率先组织全国首次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试,颁发了首批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证书。2012年底,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二个推行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的省份。可以预计,在今后的几年内,工业设计的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使这个行业走上规范化发展与管理的道路。因此,对认证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质疑、误解、情绪等阻力因素进行深入研究,这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也是行业发展促进的需求。对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舆论滋生的共性原因的深入研究,也对各类政策的推行有很大借鉴价值。

由于设计师创造性工作的特殊性,设计师群体对职业资格制度的接受程度将大大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业绩。而设计师由于其个性原因,一些对现状不满的情绪极易借助各种渠道迅速发酵蔓延,造成一种整体不和谐的舆论环境。目前除广东和浙江外其他省市都尚未推行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认证制度先期推行遭遇的阻力不可忽视,弄清其中的深层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是必要之举。

二、工业设计师职称制度对人才双向流动的意义

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制度的推广对高校教育系统尤其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主要表现在职业资格促进了学校与产业界的人才双向流动。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的人才进入门槛近年来越来越高。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所急需的有着一线研发经验的企业高级人才由于没有学历和职称,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进入高校。因此,目前的人才流动主要是从高校到产业界。而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师则多数是从高校到高校,学历职称均高而实践经验不足。而工业设计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有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进入教育体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十分有利。事实上,调研表明,企业或设计公司中经验丰富的高级设计师大部分都有进入高校当教师并传播个人经验或理念的想法,即使高校的收入远不如企业。优秀工业设计人才从产业界流向教育系统的主要障碍有两个:一是学历,二是职称。其中后者又以前者为基础。工业设计师的职称制度对创建高校与产业界的人才双向流动格局是一个突破性的举措,它为产业界既有经验又有教育热情的设计人才进入工业设计的高等教育体系创建了通路。

三、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调研结果

工业设计人员的职称评定一贯走工程师系列,设计师被迫花大量时间去准备不熟悉的工程师职称考试。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对确定工业设计的产业地位、规范从业人员资质评价体系、帮助初入职者迅速定位和降低企业聘用考核成本等均有益处(王丽,2009)。但是笔者对认证制度的调研结果显示,工业设计界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支持情况并不乐观,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

针对来自设计师群体的反对声音,笔者在广东省首次认证结果后开展了调研工作,重点调研了设计职业人反对工业设计资格认证的原因,调研结果如下图所示:

四、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网络匿名投票调研和访谈结果,归纳出主要的反对原因有如下几点:

1.行业认知差异

设计职业人对工业设计行业本质的认知更偏向艺术类,而不是服务业(目前国内对工业设计的行业划分属于设计服务业)。8个调查选项中有2项(第1项,57.02%;第3项,45.61%)是考察设计职业人群体对本行业的认知情况,它们都得了高票。

2.约束抗拒心理

认为认证是政府“强加管理”、“外行管内行”,以及对设计职业人创意活动的限制约束(第6项,46.49%)。在访谈中部分职业人还透露出对传统考试制度的厌恶,担心考证会导致“高分低能”者胜出而失去鉴别人才的作用(第3项,45.61%)。

3.官方动机质疑

公共媒体上大量针对官方的负面舆论信息引发了设计师对认证制度的不信任情绪,把认证理解为某些机构敛取报名费、培训费的借口(第2项,50%)。访谈得知,相当多的设计职业人对国外相关认证情况相当不了解,认为国外“绝不会”有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其实是有的),认为政府此举是“无事生非”、“制造矛盾”,从而加深了对认证制度的对抗情绪。另外,对认证程序执行合法性的忧虑也大量存在,可能存在的阅卷不公甚至伪造证件的非法行为都构成了对认证制度的反对理由。

4.意图误解

把认证理解为工业设计行业的强制性“准入门槛”,如医生、律师、建筑师等,担心不考证会被限制就业(第5项,35.09%)。访谈发现,这一误解强化了对官方推行认证的动机的质疑(第2项,50%)。

5.对“创意”理解的拓展

工业设计的创意工作带有无约束、无限制、无固定规则等特性。不少设计师把这种理解拓展到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上。对抗制度、拒绝规则同化被理解为创意型人才的一种个性化品质,设计师们普遍表现出崇尚自由、蔑视规则的心态。

6.从众与相互影响

大部分反对者对自己在竞争中胜出是缺乏信心的(第4项,24.56%),并且清楚地知道学历的作用有限(第7项,16.67%)。部分有成就的、自信的设计师对规则的蔑视态度(第4项,24.56%)影响了一大批以他们为榜样的初入职者和能力普通的人,而实际上认证对这些缺乏自信的人(75.44%)才是真正有帮助的。

7.改变现状的惰性

访谈中多数反对者透露出对行业恶性竞争状态的不满,但是他们宁愿苟安于混沌无序的现状也不愿接受对职场秩序的重新整理。

五、高校教育系统的应对策略建议

针对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认证推行中遇到的阻力,笔者认为应对策略应该从教育系统抓起。因为参加调研的人有一多半是在校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理性引导有助于缓和不满情绪并改善工业设计行业的就业情况。

1.国外的成功经验借鉴

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以为国内教育系统采取应对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李敏谊,2010)。笔者总结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如下:

(1)英国的经验(吴雪萍,1995;左其琨,2005;黄日强,2005)。英国199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资格认证”(National Vacational Qulification,NVQ)是职业资格认证界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最被广为认可的。NVQ的职业认证种类多达几千中,门类齐全而细致。其中设计类的职业资格有: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支持、应用艺术与设计、艺术与设计等,隶属“工艺、创造性艺术与设计”门类。NVQ标准的实施目的是促进就业。国外失业和改换职业是经常性的事,NVQ可以替招聘机构把一道关(针对无经验者进入新行业),同时也隐含了举荐的意思,属于“国家担保”的就业促进措施。NVQ的考核体系健全而完善,其中有两点值得我国学习:一是鼓励企业参与考核,企业经严格审查后授予考核与颁证资格;二是改变了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评定方法,有现场操作考核环节,重点关注能力的现场测试。

(2)日本的经验(蓝欣,2005)。日本1985年颁布的《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把资格证书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与学历教育并行推广,其目标是帮助普通劳动者就业,并不鼓励高级水平的从业者参与资格认证。高校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学生属于该资格证书直接面对的群体,在高校学习阶段就进行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3)澳大利亚的经验(吴秀杰,2010)。澳大利亚1995年开始逐步推广全国统一的资格认证框架(Australia Qulification Framework,AQF),并且建立了AQF与文凭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

(4)韩国的经验(李敏谊,2010)。韩国于1973年颁布了《国家技术资格法》,并强制性规定为专科教育必须通过的考核内容。

2. 教育系统的职责

国外职业资格认证的最重要作用是促进就业,尤其是转业和再就业(杨延,2006;张国云,2009),尽量减少职业人失业待岗的时间,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从各国多年的实施效果来看,资格认证对就业的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从工业设计职业人的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人对认证的态度是基于个人立场,即从认证是否对个人有利来决定支持还是反对;只有一小部分人有行业立场的意识,即从保护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待认证是否能够带来一个健康的行业秩序;而能够从就业环境立场的高度来审视认证的职业人则十分稀少。而从这个立场出发,在教育中采取对策从正面进行引导应该是高校的责任所在。

调研中频繁出现的“有了学历证书为什么还要搞职业资格认证”的质问声表明,国内对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工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此可以借鉴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成功经验,提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在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与普及率,改善国内高校“严进宽出”造成学历公信力下降的事实弊端,提高在校学生实现“能力接轨”的主动意识,同时为高校学历教育提供指导性方向,从而缓解创意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调研表明,工业设计人才普遍对自上而下的等级式管理带有一定的抗拒心理,有成就者尤甚。创建一个有信任基础的信息环境,提高有价值信息的“可见度”,也是高校能力所及范围之内的事情。构建信任环境包括三方面内容:流程透明、信息对称和构建理解基础。流程透明即打造一个全透明的认证操作流程,消灭各类流言产生的触发因素。就职业资格认证而言,高校等教育体系应该对国外的认证情况、流行的认证体系以及对促进就业的效果等进行普及教育。理解基础则通过三方面的沟通来构建:一是层次沟通,即处于不同能力和经验水平的设计职业人之间的沟通;二是群体沟通,主要是预备设计师(在校学生)、设计师和服务对象企业之间的沟通;三是立场沟通,即个人、行业和就业环境三个不同立场上的代表群体之间的沟通。

结论

笔者认为,对于解决调研中出现的问题,教育系统应该发挥关键作用。具体措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认证在学生群体中的接受度与普及率,改善高校“严进宽出”造成学历公信力下降的事实弊端,提高在校学生实现“能力接轨”的主动意识,同时为高校学历教育提供指导性方向,缓解工业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科技,2009.25

[2]李敏谊,姚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国际比较[J].大学(学术版),2010.9

[3]吴雪萍.英国国家职业资格的评定方法[J].比较教育研究,1995.5

[4]左其琨.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5]黄日强,邓志军.英国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本经验[J].清华师专学报,2005.1

[6]蓝欣,新井吾郎,张楠.从对日本职业资格证书的分析看职业证书的功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4

[7]吴秀杰.澳大利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

[8]张国云.国内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展概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

[9]杨延.发达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J].考试研究,2006.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