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方案8篇

时间:2022-08-09 08:20: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方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方案

篇1

根据 教科体党【2021】23号文件精神和县教科体局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的要求及部署,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我校结合实际,对在中职招生、教辅资料、减负松绑、课后服务、有偿补课、校外培训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支部委员、副校长)

成 员:

二、自查方法

结合学校实际,召开了领导班子部署会、全体教师动员会与推进会,举行了“六个专项”的“承诺、亮诺、践诺”宣誓活动,倒查了近三年的相关工作。通过LED等形式宣传展示活动要求,公布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查找我校在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自查情况

(一)自查“中职招生”情况

不存在替招生学校提前推荐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不存在替招生学校违规虚假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不存在向社会中介机构或人员推荐招生;不存在收受招生学校的招生费、劳务费、推荐费等;不存在学校或老师以进场费、宣传费、推荐费、赞助费、劳务费、信息费等名义,违规向招生学校或招生人员收取、索要与招生相关的费用。

(二)自查“教辅资料”情况

我校一直严格按照仪陇县教科体局和新华文轩仪陇分公司公告的范围征订教辅材料。征订教辅材料时不存在违规违纪的领导、教师,学校、教师与书商间不存在利益链;不存在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现象,绝对没有征订推荐《目录》规定范围以外的教辅材料等;不存在学生“被自愿”征订教辅材料问题,包括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强迫、引导、诱导、暗示学生到指定的书店购买教辅材料等;学校每学期开学时,对中小学教辅资料单价进行了公示。

(三)自查“校外培训”情况

不存在向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办学场地、教学设施等;不存在替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或作出与提高应试成绩相关的保证性承诺;不存在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不存在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不存在向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本校学生信息、教师信息。

(四)自查“减负松绑”情况

所有在校园内商业广告或以任何方式开展的“进校园”活动,要求师生和家长参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微信公众号关注、APP网络调查、测评、答题、投票等活动,是经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总量和频次不存在过多的现象;没有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参与与教学无关的、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街道社区创建等活动;没有存在侵占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学生文体活动时间、缩减学生休息时间;没有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大作业难度、加快教学进度或者“非零起点”教学;严格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的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没有布置超时超量的课外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通过早操、课间操及社团活动等时间保证学生每一天有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五)自查“课后服务”情况

学校课服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到位,服务项目、方式、内容、费用标准等通过、微信群向家长、社会进行公开;课后服务具体实施办法已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不存在借课后服务进行违规乱收费、乱发经费等行为;凡是参加课服的学生,都是家长和学生自愿递交了《自愿参加课服申请书》,没有强制的现象。

(六)自查“有偿补课”情况

我校在职教师从来没有参与组织有偿补课;不存在联合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有偿补课;不存在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没有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或向培训机构介绍生源。

四、存在问题

一是存在对课服工作宣传不很到位的情况,所以存在极个别家长对课后服务工作理解不很清楚。二是偏远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儿童居多,年龄大的监护人教育观念淡薄,不利于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三是教师流动过大,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偏低,影响学校发展。

五、今后打算

篇2

根据 教科体党【20xx】xx号文件精神和县教科体局民生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的要求及部署,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我校结合实际,对在中职招生、教辅资料、减负松绑、课后服务、有偿补课、校外培训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支部书记、校长)

 

副组长:(支部委员、副校长)

 

成 员:

 

二、自查方法

 

结合学校实际,召开了领导班子部署会、全体教师动员会与推进会,举行了“六个专项”的“承诺、亮诺、践诺”宣誓活动,倒查了近三年的相关工作。通过LED等形式宣传展示活动要求,公布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查找我校在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自查情况

 

(一)自查“中职招生”情况

 

不存在替招生学校提前推荐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不存在替招生学校违规虚假招生简章和招生广告;不存在向社会中介机构或人员推荐招生;不存在收受招生学校的招生费、劳务费、推荐费等;不存在学校或老师以进场费、宣传费、推荐费、赞助费、劳务费、信息费等名义,违规向招生学校或招生人员收取、索要与招生相关的费用。

 

(二)自查“教辅资料”情况

 

我校一直严格按照仪陇县教科体局和新华文轩仪陇分公司公告的范围征订教辅材料。征订教辅材料时不存在违规违纪的领导、教师,学校、教师与书商间不存在利益链;不存在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现象,绝对没有征订推荐《目录》规定范围以外的教辅材料等;不存在学生“被自愿”征订教辅材料问题,包括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订购教辅材料,强迫、引导、诱导、暗示学生到指定的书店购买教辅材料等;学校每学期开学时,对中小学教辅资料单价进行了公示。

 

(三)自查“校外培训”情况

 

不存在向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办学场地、教学设施等;不存在替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夸大培训效果或作出与提高应试成绩相关的保证性承诺;不存在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不存在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不存在向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本校学生信息、教师信息。

 

(四)自查“减负松绑”情况

 

所有在校园内商业广告或以任何方式开展的“进校园”活动,要求师生和家长参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微信公众号关注、APP网络调查、测评、答题、投票等活动,是经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总量和频次不存在过多的现象;没有组织学校教师学生参与与教学无关的、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街道社区创建等活动;没有存在侵占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学生文体活动时间、缩减学生休息时间;没有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加大作业难度、加快教学进度或者“非零起点”教学;严格控制作业量,确保学生的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没有布置超时超量的课外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通过早操、课间操及社团活动等时间保证学生每一天有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五)自查“课后服务”情况

 

学校课服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到位,服务项目、方式、内容、费用标准等通过、微信群向家长、社会进行公开;课后服务具体实施办法已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不存在借课后服务进行违规乱收费、乱发经费等行为;凡是参加课服的学生,都是家长和学生自愿递交了《自愿参加课服申请书》,没有强制的现象。

 

(六)自查“有偿补课”情况

 

我校在职教师从来没有参与组织有偿补课;不存在联合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有偿补课;不存在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没有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或向培训机构介绍生源。

 

四、存在问题

 

一是存在对课服工作宣传不很到位的情况,所以存在极个别家长对课后服务工作理解不很清楚。二是偏远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年轻人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儿童居多,年龄大的监护人教育观念淡薄,不利于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三是教师流动过大,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偏低,影响学校发展。

 

五、今后打算

 

在师德师风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和师德精神,杜绝有违师德师风的现象和行为发生。加强教师业务培训,促进教师成长和质量提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3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配合国家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带头人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由单纯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转变,由服务城市发展向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培训任务

2012年我市示范性培训任务7750人。其中农机手200人,沼气工10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00人,机防手100人,农村建筑工匠15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100人,其他7000人。各县(市、区)和市级培训学校任务分解表见附表1。

三、培训内容

1、培训对象:年满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的农民。凡有培训意愿者,可凭本人身份证就近申请参加培训,获得项目资助。

2、培训范围:今年我市将围绕农机使用和维修、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村级动物防疫员、机防手、农村建筑工匠、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六大专业进行培训;围绕服务当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针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3、培训时间:开展农机使用和维修、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村级动物防疫员、机防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建筑工匠等六大专业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天;开展有外出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0天。

4、完成时间:2012年12月底完成培训任务。

四、培训资金

1、分级筹措。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补助标准为人均360元,省财政按人均20元配套。我市、县(市、区)应按人均10元安排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经费。

2、直补农民。2012年我省补助资金按不同培训专业实行差别补助。其中农机使用和维修、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按每人5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机防手、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建筑工匠、乡村旅游服务员按每人43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开展外出转移就业培训的按每人36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培训补助资金继续采用培训券补助的方式直补农民。

五、组织实施

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示范性培训,其中引导性培训仍不少于8个学时。培训机构与市、县(市、区)农业局签订合同,按照合同签订条款,制定培训方案,开展招生,组织学员参加培训。要根据专业编好培训班次,并制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教学实施计划表》(见附表2),报县(区)农业局审核备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按培训班次填写《阳光工程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3),建立《阳光工程学员培训台帐》(见附表4),培训台帐将作为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培训结束后,培训基地要加强对学员的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六、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今年阳光工程工作时间紧、内容多、要求新,各项目县要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加强对阳光工程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项目县农业局既需要做好阳光工程与其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衔接,还需要做好内部的相互协调配合,各项目县能源、农经、种植、农机、畜牧和开放办等部门应根据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积极配合阳光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抓好分类培训的组织工作。

2、规范机构认定。各项目县阳光办要根据阳光工程的新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新增加一些培训机构。要严把培训资质关,认定有培训资质的单位承担培训任务;遵循认定程序,适当控制培训机构数量、择优确定。对上年已认定的培训机构,要重新进行审查,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对往年未完成培训任务或培训工作做得不好的培训机构一律取消阳光工程的培训资格,不再承担今年的培训任务。鉴于2012年新增了农机使用和维修、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村级动物防疫员、机防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村建筑工匠等工种,为确保培训任务完成,如果认定的培训机构缺乏师资或实习条件,可采取与县级农业推广机构或其他单位合作办学的形式,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共同按照要求做好培训工作。各项目县阳光办认定培训机构后,要向社会公布各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任务、补助标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3、落实项目监管。

(1)坚持“第一节课”。各项目县阳光办要把上好“第一节课”作为加强项目监管的重要环节。在培训班开班第一节课上,分管阳光工程工作的领导必须到班,并讲解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实施有关要求;农业、财政部门要共同到场核实学员身份,检查招生简章,指导学员签名,将培训券直接发放到学员手上,告知学员培训券的金额,介绍培训券的使用方法。

(2)强化监督指导。各项目县阳光办要加强对各培训班次的随堂抽查、培训台帐、检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农业、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同时到场,并填写《阳光工程监管登记表》(见附表5)。认真对各培训机构的学员培训台账进行审核,指导规范填写培训台账。督促培训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教材建设,对于今年新增培训专业,各地原则上实行统一培训教材,做到人手一份。培训大纲和教材分别由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指导培训机构建立统一的学员培训档案。

(3)严格财务制度。各项目县财政部门应负责培训补助资金兑付及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培训补助资金报账制度和程序,禁止将资金先行切块拨付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各地今年先期已开展的培训任务,按照以往阳光工程资金报账程序,经审核后进行拨付。

(4)实行动态管理。各项目县要以培训质量为标准,建立培训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培训任务向培训积极性高、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好的培训机构倾斜;对培训进展慢、确实难以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培训机构,及时调整其培训任务。

(5)统一装订档案。各培训基地应在每期培训结束后,建立统一的学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开班申请和批复、教学计划(或大纲)、第一节课学员签到表、培训台账、学员信息登记表、教学计划进程表、验收申请和结论。培训档案应装订成册,并配制封面,封面内容包括:培训机构名称、期数、培训时间、专业、学员人数。

篇4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240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700人。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以及从事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的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中突出培训植保员、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机手、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沼气工等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生产、农产品贮藏加工、农机操作及维修、沼气建设及维护等技术及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分类培训规范执行。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方式,培训时间一般累计约4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65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人均约600元(按2012年中央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4年中央补助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区)配套每人5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篇5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已经颁布,并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现将劳动部《关于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部门实际,参照以下意见,一并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做好《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

各级劳动、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法》的学习、宣传工作,要结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精神,制定本部门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的计划,指导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全面理解和正确掌握《职业教育法》的精神实质。要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积极参加劳动部举行的《职业教育法》知识竞赛活动(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二、以《职业教育法》为动力,加大职业技能开发力度。

各级劳动、教育部门要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围绕年初全市就业工作会议提出的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任务要求,全面检查、总结上半年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一步明确下半年的工作目标。特别要把企业职工培训、社会失业人员和下岗待工人员转岗、转业培训工作列为全年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的重点来抓。要切实把职业培训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改善我市技术工人队伍结构。

三、推进职业技能开发集团建设。

组建职业技能开发集团,将培训、鉴定与职业介绍、就业实行一体化运作,是发挥劳动部门优势,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推动职业培训与劳动就业相结合的有效措施。各区、县劳动部门要加紧制定本地区建立职业技能开发集团的方案,年底前完成集团的组建工作。

四、在优化、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技工学校的改革步伐。

今年,为适应首都经济建设的要求,根据各行业、企业发展的规划、目标,结合经济结构调整,我市进行了优化、调整技工学校布局的工作。各局、总公司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已分别提出了技工学校布局调整,专业调整的方案。下半年,要抓紧做好方案实施工作。对所属技工学校的调整工作,要加强领导和组织,并注意总结经验,使调整真正起到推动和促进技工学校发展的作用。年底之前,我市将对调整后的技工学校进行登记注册,各局、总公司要根据全市统一布置,做好技工学校注册登记的组织工作。

职业能力测试招生改革试点校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跟踪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的职业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各技工学校要进一步探索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充分发挥技工学校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特点,依托于行业、企业的特点,加强校际间的联合办学,发展与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办学,使技工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一条密不可分的纽带。

五、做好职业培训机构的重新审核和布局规化工作。

篇7

英语学校促销活动方案一、寻找市场空白带,避开与强势对手的正面竞争

一般来讲,大部分的英语培训机构均分布在城市的繁华地带,主要面向城市社区的学生招生,而往往对城郊结合地带重视不够。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国家征用大量土地,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农民,尤其是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对子女的期望值也相应增加。因此,建议英语教育机构可尝试避开竞争对手的正面火力,在当地较富裕的城郊结合区域展开充分的招生宣传。

具体来说:

1、在当地较为富裕的城郊结合区域设立报名宣传点,若有条件可就地设立专门的面向当地中小学生的英语班(这样学生就不用坐十几站的车到城市中心来上课,家长们也不用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操心)或者开设接送学生的专用大巴,也能达到上述效果。

2、与该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取得联系,和各校英语教研组组长达成一致,开展英语课试讲、快乐英语角、英语提高计划等一系列活动。当然,若能以提成等方式说服英语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效果肯定更好,但注意因地制宜。

3、对该区域内中小学生别具有新闻价值的群体或个人(如特困农民工子弟、烈士子女、失足少年、身残志坚的“三好生”等)予以特别培训帮助,并寻求有关媒体予以报道。

二、充分利用学校与社区平台,在老师、学生与家长心中树立贵校的良好形象。(注:这里的学校与第一部分不同,泛指贵机构所在地的所有中小学。)

1、典型示范:与部分社区、中小学进行合作,从中选择部分孩子(每个社区、学校限定名额)参加英语集中培训营(1—2天时间)——孩子是最眼馋的,看到同校的、家门口的参加了英语培训的孩子回来一副眉飞色舞的样子,自然也忍不住想参与其中。

2、提供赠品:个人认为在校门口发传单这种方式成功率很低,倒不如选择一些学校,上门派发有特殊意义的赠品——如英语作业本(封面和扉页有贵校的LOGO与广告)、圣诞节贺卡、新年明信片(巧妙地加入贵校的广告与祝福)、贵校给家长的慰问信,等等。

3、附带培训:可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学生的特不同需要,打出极具诱惑力的宣传口号。比如,对于寒假参加英语培训的同学,将派富有经验的资深教师辅导学生完成全部的寒假作业(或寒假作业中的英语部分)、对于除英语外某一门严重偏科的同学,可派人就偏科的那门为其单独辅导三次等。

4、因时制宜:选择一些特定的时期(如家长会、运动会、节日庆祝活动等),开展特别宣传活动。

三、借助社会其他资源,开展英语培训招生

1、借助儿童影楼、儿童服装店、文具店的资源,开展招生宣传。如:在某某儿童影楼摄影,参加贵校英语培训,可享受八折优惠等,反之亦可实施。

2、与相关媒体合作,联合开展大型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歌曲比赛,等等。

篇8

关键词:校企企;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阿里云;慧科教育

1“校企企”合作模式的提出

1.1软件开发企业员工的特点

软件开发的企业以开发、销售和维护软件为己任,开发人员掌握着先进的软件开发技术。作为大型国际企业的员工,由于业务繁多,每天也都只能从事公司的业务,无法抽出固定时间来到学校的课堂上传授知识,同时这些员工也不具备教育学生的方法、手段[1]。

1.2高职院校教师的特点

职业院校的教师虽每年参与企业实践,补充实践知识,但是技术更新快,尤其软件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要想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跟上先进的技术,难度很大。

1.3教育培训机构师资的特点

教育培训机构具有连接生产企业和高职院校桥梁的作用,以慧科教育为例,要求员工有来自企业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些员工平时的任务是为公司培训新人,或为社会人员培训专业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的员工们具有教书育人的基本本领,也掌握着企业一线需求的专业技能[2],他们不仅每年参加企业生产,培训三年后,需要重返企业工作一年以上才能回到培训的工作岗位,保证了为他人开展培训时应用最先进的知识。

1.4“校企企”合作模式

基于以上软件开发企业、高职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特点分析,“校企企”合作模式的提出就水到渠成了。“校企企”合作模式就是高职院校与生产型企业以及培训机构三方合作,共同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员工,输送给生产型企业,服务社会。为了培养出学岗直通车的学员,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与阿里巴巴集团、慧科教育集团三方合作,开启“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校企企”三方合作,需要发挥三方各自的特长,从招生宣传、课程体系制定、学生活动、师资培养、就业推荐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出直接上岗的优秀员工。

2.1共同宣传招生

生源的好坏虽然不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但是生源质量好、素质高能为教学带来更多更好的互动交流,会更容易培养出好的学习氛围。在为软件技术专业开展招生宣传时,阿里巴巴集团提供公司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提供为学校进行阿里大咖讲堂的讲师信息和宣传内容,我校在阿里工作的员工信息。慧科教育提供参与宣讲的讲师和企业简介,以及合作企业和就业信息,加上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在省会城市,对接市政府大数据产业园的发展等情况开展集微信、QQ、海报、网站等多媒体的大力宣传,力争让学生全面了解我们。

2.2共同制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石,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学习不仅有方向,也能增强上岗的信心。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聘期3~5年的软件开发人员)访谈会,通过分析开发人员撰写的岗位工作内容和核心能力,推导出其知识内容,从而制定出核心课程。合作的企业在这个推导过程作用非常大,软件开发工程师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

2.3共同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好的学生活动对学生的性格、合作能力、自信心等各类素质的培养与拓展至关重要。除了学校开展的日常活动外,阿里巴巴集团在学生入学后的每个学期都开展1~2场的大咖讲堂,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先进技术,提升自豪感和自信心。慧科教育集团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学徒拜师活动、知识竞赛活动、文娱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起到了减压的作用。

2.4共同培养学校师资

师资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培养出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师资,需要用最先进的技术影响、带动教师。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不定期组织学校的教师到阿里总部开展学习交流培训,并通过在项目实训和企业实训中的“双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

2.5共同推荐学生就业

慧科教育集团有众多的合作企业,阿里巴巴集团的下属企业不计其数,学生只要达到培养的目标,通过了HR们的考核,将被推荐到相关企业或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3“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的先进技术,为了让学生能在学校期间第一时间掌握企业正在使用的先进技术,缩短学生就业时的适应期,阿里巴巴大数据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主要从实训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3]。

3.1双周的课程实训

每个专业课程在为期18周的教学周中,16周完成知识点的教学,最后2周开展小项目的实操,每个课程的知识在最后的双周课程实训中让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而这个项目实操的课程由培训机构的教师来授课,以增加项目的实用性。在每门课程的授课中,使用“先感性再理性,先实践再理论”的原则,先通过引入范例,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然后用实践来升华理论知识,要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构建完备的基础知识。其中,技能点实训由多个小实训单元组成,各单元中通过“看—做—教—评”循环学习,让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已学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发挥出实际应用水平。

3.2独立的项目实训

在完成几门课程实训后,由学生个人完成较完整的项目。项目实训在时长上相当于传统教育的小学期实习,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独立实践较完整的项目,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这个课程的完成采用双教师制度,企业教师与本校教师同时授课,本校教师主要作为助教,不仅学习到知识应用的技巧,也能随时弥补企业教师在授课中教学方法方式的不足。

3.3企业实训

该环节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通过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以“项目组”的工作方式完成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与项目实训一样,这个环节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所不同的是,项目实训训练的是个人技能,要求凭借个人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应用问题;而企业实训训练的是团队协作能力,要求组员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难度较大的应用问题。这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将项目经理、技术经理和职业督导师多种角色共同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在项目执行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4]。

3.4阿里云实训平台

阿里云实训平台为用户提供严谨、实用的云计算、大数据、云安全与人工智能四大专业的体系化在线课程与实验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进阶式的课程内容,搭配闯关式的节点测试与在线认证,不断锤炼、加深用户对技术难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成为兼备理论与实操双能力的技术人才。同时,学生通过阿里云人才交流平台,获得职业成长的机遇。

4“校企企”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校企企”合作模式解决了师资问题、学生培养问题、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学岗直通的典型和成功模式。但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4.1师资间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部分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授课,部分课程由学校教师授课,由于企业工程师不一定能和学校教师深度沟通,在知识点传授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掌握不够,实训无法正常开展,需要临时补充知识等情况[5]。要想避免这种情况,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不断交流沟通,还需要企业委派相对稳定的企业工程师参与其中。

4.2课程体系及时修正的问题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每届制定一份,每份培养方案负责三年的培养。软件技术的更新速度快,为了培养直接上岗的学生,需要在培养中不断调整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让课程知识点与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对接。

4.3培养多样化就业的问题

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知识掌握层度深浅不一的情况,如何安排好多样化就业,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难点,需要在人才培养中不断挖掘学生潜力,让课程体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就有多样多层次的就业岗位供学生选择。比如,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可能从事软件销售与维护,知识掌握中等的学生可能从事代码编写,而能力不错的学生可能从事软件设计。多样化的就业需要在人才培养中多样化授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