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14:21: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纪检工作举措,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计量检定;工作质量
1.加强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意义
随着国家经营管理理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当今科学的计量器具管理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全球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在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因计量发生的经济纠纷日益增多,涉及到纠纷中的当事方都会强烈要求国家对关系买卖双方经济利益的在用计量器具实行强制管理,对因计量引起的纠纷,由政府计量部门作为第三者进行技术仲裁。作为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为依据的计量检定工作,只有保证了检定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作为仲裁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影响计量检定工作的相关因素
2.1计量检定的工作环境
计量检定工作要求测量值具有相应的精确度,所以检定规程对计量检定的环境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通常情况下,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含尘量、噪声等,还要求计量工作室具有防尘、防震、防腐蚀、防污染及防噪声等功能。
2.2标准计量器具(物质)的完好性和工作性能
标准计量器具(物质)作为计量检测、比对的实施工具,它的完好性和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计量检定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或者一时疏忽,极有可能出现计量器具的操作错误,破坏它的完好性。
2.3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计量检定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以市县级一级计量检定机构情况看,专业人员少、队伍年龄老化、专业素质不能与工作要求相适应,业务开发能力较差。
2.4检定规章制度
尽管在《计量法》的基础上,已经建立并实行了计量检定规章制度,但具体的工作种类繁多,涉及到长、热、光、电、磁、力等方方面面,相关的检定规程可谓千差万别,要求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其运行机制,较为严重的影响到了检定工作质量。
3.提高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工作举措
3.1优化检定工作环境
在量值传递过程中,作为计量检定依据的检定规程对计量检定的环境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在进行计量检定工作时,一定要保证周围环境条件满足测量的需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控设备。监控和记录各种外界环境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各种因素,及时制定控制措施。为此,我们应加强对计量实验室的管理,采取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日常养成和安全管理办法,加强计量实验室日常管理,达到“五防”要求,同时配置温控设备和消防设施,一般使环境温度在20℃±0.5℃,环境湿度50%-60%,控制含尘量小于0.2mg/m,达到符合安全、标准的实验室工作环境。
3.2强化标准计量器具的管理
计量标准是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非常重要的环境,它是将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计量检定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量值的准确、可靠和统一。强化标准计量器具的管理是确保计量检定工作质量的基础。首先,计量标准经过上级计量管理部门的考核取得颁发的合格证书,取得相应的资质。另外,计量标准器具要送到上级法定计量机构检定,确保计量标准器具在合格的有效期内正常运行。标准计量器具属于高精密性仪器,平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单位应制定完善标准器管理制度,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按照管理制度的规定对计量器具进行除尘、防锈等。这样不仅能较好的保持计量器具的测量精度,而且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3.3保证计量检定规程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
计量检定规程是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定数据处理所做出的技术规定。计量检定规程属于计量技术规范,它是进行计量检定、评定计量器具性能、判断计量器具是否合格的技术性文件,其主要作用在于统一测量方法、确保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一致,使全国的量值能在一定范围内溯源到计量基准,是计量检定人员执行检定任务的重要的法定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技术的进步,检定规程也在不断修订。为提高检定工作质量,计量部门要及时跟踪计量技术法规的发展变化,适时更新计量技术法规的内容,确保检定规程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检定工作质量。
3.4提高计量检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计量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单位的计量水平,检定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着测量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可靠。检定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法制性很强的工作,在“人员、设备、材料、法规、环境”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先进仪器设备还要由具备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来操作,各项计量法律法规也必须依靠工作人员的严格执行才能发挥作用。计量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素质、业务素质,还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想高质量完成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必须做好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养。
3.5拓宽新的检测领域
单方面提高人员素质而不增加必要的计量检定装备,无法有效提升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能力,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市县级计量机构普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先进的仪器难以用传统的量值传递方式来评定其计量性能,加大设备的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提高计量整体水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加强技术装备与提升人员素质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加强技术装备可以使技术人员有更广阔的视野去开拓创新,从而提高服务范围和检定工作质量。
3.6完善考评和监督机制
一是定期对计量检定人员进行考评。这也是确保计量检定工作高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计量检定工作技术性强,对相关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为了调动计量检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非常必要。单位可根据实际制定相关的考评制度,对相关人员德、勤、绩、能等方面进行量化考评。这样既能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健全完善。二是完善计量监督机制。计量监督是计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计量监督,计量就失去了意义。完善计量监督,要以《计量法》为依据,结合本区域实际,进行研究和探索,制定配套的计量检定规章制度。尤其需要完善市场化计量监督机制,并将其落到实处,使其在提高质量、加强技术推进等方面,发挥规范市场、引导消费、服务企业等重要作用。
3.7加大计量检定工作宣传力度
计量检定涉及各行各业,但由于宣传不够,很多人对计量检定工作不熟悉、不关注、不重视,计量检定工作得不到社会的普遍理解和认可。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520”世界计量日、质量宣传月等有利时机,借助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力量,大力宣传计量检定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计量检定法律法规,要让使用者充分认识到计量法规的严肃性,增强法制观念。只有让全社会都来关注计量工作,才能真正体现计量检定服务于民的工作宗旨,这对计量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 在学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生明白了这些,才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时间,积极配合学校的鉴定工作,让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逐渐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培训就业制度,这一点很重要。
2. 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训练核心技能。
(1)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点,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引进现代技术课程,构建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中导入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使专业教学内容涵盖行业或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术与技能。
(2)重视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自己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项目化、任务驱动、一体化、小组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等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去构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衔接、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的教学新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向课堂要质量,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才能在考证现场胸有成竹。
(3)要结合专业推荐与其核心能力最贴近的职业资格证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某方面的技能,而不是遍地开花。比如,汽车商务专业,可能对应销售、售后、保险、理赔等多个不同的职业岗位,学校应提供与专业核心能力紧密联系的汽车营销员等1-2个工种的资格证书供学生选择。对于学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推荐考制冷中级证无疑是不合适的。
3. 加强校企合作,按企业需求对学生开展培训。
一方面,开辟途径,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模拟环境走入实际岗位,真正理解所学知识、鉴定考试内容的用途与价值。
另一方面,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学校也得以站在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装备,将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映到相应的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题库中去,做好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关的职业分类、标准制度、教材开发等配套基础工作,为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4. 加强考评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聘请外校专家担任考评员。
考评员队伍建设一方面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组织、支持教师不断参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鼓励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通过资格培训、资格考核和资格认证,获得相应的一个或多个考评员证书,加强他们爱岗敬业、廉洁公正、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争取从企业、行业和生产第一线中聘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考评员,组成一支以教师、企业技术大师、能工巧匠为骨干的高水平、高素质的考评专家队伍。
5. 加强对资格证书培训考试的质量监控和管理。
一、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制。搞好审前调查;制定操作性强的审计实施方案;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严格审计业务会议制度;落实审计结果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严把三级审计复核关;规范的编写审计报告。
二、进一步推行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制。主动张贴进点公告、审计组现场工作纪律。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抓好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加强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教育,落实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完善责任追究制,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的审计干部队伍。
三、强化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回访制度。向被审计的单位统一送达“审计人员执行纪律情况反馈表”,就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期间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履行工作程序、廉洁自律情况、依法审计能力等方面进行问卷式调查,并由被审计单位邮寄局纪检组查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汇总分析,进一步加强对审计组和审计现场监督,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四、推行“零审计”活动。审计受理“零推诿”。所有审计人员对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服务对象,都要热情接待,文明服务。实行审计机关的《首问责任制》,不拖延,不推诿。审计方式“零距离”。对前来办理审计业务的人员要使用文明语言,服务热情周到。在审前调查、审计配合、现场勘查等工作中,与被审计对象面对面的沟通,做到文明、公正审计。审计事项“零积压”。按照《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办理相关的审计事项,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审计质量“零差错”。牢记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在认真负责的开展审计业务工作中,特别注重和提高审计质量。审计结果“零投诉”。认真履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加强审计人员的管理,强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保证审计工作目标的完成。
五、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考勤制度。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完善考勤制度,严肃工作纪律。按照市政府统一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工作岗位。因工作需要临时离开工作岗位的,应向科室负责人请假并将外出单交办公室备案。工作时间举止文明、秩序井然,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严格考勤制度,全体人员上班时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不得他人代签、不得提前签到,考勤情况要按月公布,年底列入局公务员实绩考核体系统一考核。
[关键词]水样采集;重要性;环境监测;措施
一、水样采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性
水样采集是环境监测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水样收集的过程之中时常会受到环境中一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还会受工作人员采集的方法和选择的采集水样的地点等等可控人为的因素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收集水样对是否能真实的反应出一个地方的水质的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从事水样采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全面的落实水样采集工作。
二、水样采集的具体实施措施
1.确定采集目标。收集水样之前,务必先要确定好一个明确的采集的目标。采样和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其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在表征水体、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质量时,要采取必要措施, 预防样品在采集到分析这段时间内因气体交换、化学反应和生物代谢而发生变化。确定好采样的地点、采样的时机、采样的频率、采样应持续时间、样品处理及时和分析结果准确的要求。力求采样工作的有效完成。
2.质量控制检测。如果在短期内遇到突发的情况需要对其检测的结果进行校正的时候,必须先经过管理部门的同意,经批准决定后方才可以进行校正。
3.质量特性监测主要用于表明质量。多数情况作为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以达到长期质量控制目的或指出发展趋势。
4.污染源的鉴别污染源的鉴别。采样方案的目标可由质量特性检测变为质量控制检测。比如:当硝酸盐浓度接近限值时需要提高采样频率,这样就可由较长时期的质量表征变为短期的质量控制方案。
三、采集水样前的准备工序
采集水样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监测项目的性质和采样技术规范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选择符合采集要求的采样器和盛水的器皿――不同的环境对采集的器皿的材质的要求不一样,因此,选择时一定要视情况而定。塑料容器和玻璃容器一般是采集水样时最常使用的容器,塑料容器用作测定金属、放射陛元素和其他无机物的水样容器:玻璃容器用作测定有机物和生物等可以避免样品保持原样,不会因其他的原因发生变化.不过有的情况下需要对样品进行低温冷冻保存或投加一些对水中的某些待测的组分有固定作用的化学添加剂,有些也可以等收集完水样后进行添加,添加剂的使用应需要跟不同环境中的水质的特性而定。事先将其他相关的设备准备好也是采集工作事前的必要工作内容之一。因为,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相适应的辅助设备帮助才可以顺利的完成水样的收集。
四、采集水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采集容器的同化情况发生,在不添加保存剂情况下,先要用要采集的水样进行同化,这样才可以保证要采取的水样的纯净。
2.采集水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情况而定,如果是不需要进行低温冷冻的水样,收集时需将容器灌满,尽可能的不要将空气留存在里面,避免在运输的时候容器里面的空气对造成影响引起水质发生变化。如果水样需要进行低温的保存,收集水样的时候就不应当将容器灌满,以免低温的状态下,水凝固致使容器破裂。
3.水样收集完后,应尽快的送去实验室进行检测,以免水样受到污染。
4.采集水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如果采集的环境已经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水质已经明显的出现了质变,往往会散发出相当难闻的气味,甚至含有大量有毒的气体,对采样的人员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例如:某些化工厂排出的一些工业废水具有很强腐蚀性,或者有毒物质.采集的水样也可能含有其危害的气体、微生物,所以,在采样水样的过程中期间.一定要必须做好相应的特殊防护措施。
五、水样保存的方法
各种水质的水样从采集到分析测定这段时间,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影响,会引起水样的某些物理参数及化学组分的变化。为了使这些变化尽量小,应尽快分析测定和采取必要的措施(有些项目还必须在现场测定)。如果不能尽快测定,就要进行水样的保存。水样的保存应达到:减慢化合物或络和物水解,避免分解,减少挥发与容器的吸附损失。
水样保存的主要的方法:
1、冷藏法:对需要冷藏保存的水样温度最好控制在4℃左右,通常放置在光线较弱的暗处或冰箱中,避免水样与阳光发生反应同时可以减慢物理作用,抑制生物活动,降低其化学作用的速度。
2、化学法:①酸(碱)化法:使用算(碱)化法可以保持水样中的金属元素在数周内呈现出溶解的状态。比如说:为防止金属元素的沉淀或者金属元素被容器吸附,可加酸(硝酸)至pH
结束语:水样采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被检测环境的水质情况,只有保证了其采集的水样有效性,才能反映出被检测对象具体的实际状况,才能促进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秦东升.浅析水样采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1(8)
一、总体工作思路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节约集约用地方针,充分发挥国土部门职能作用。加快土地规划修编,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着力在集体建设用地、农民建房、土地开发整理、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源保障。
二、主要措施
(一)加快修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十五”规划实施来看,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城镇建设规模控制过死;二是项目建设预留地过少;三是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四是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矛盾突出,在项目建设中,有近50%的用地都涉及到规划的调整问题。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小城镇建设,当务之急应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的修编和调整,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目前,我局已着手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全县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更新调查,并建立相关数据库,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为规划修编、摸清土地家底打好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我县农保工作有一个较好的基础,全县已签订县与乡、乡与村、村与组(农户)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落实了保护面积、责任人、保护人。但我县在建设用地与农保的矛盾仍然存在,必须继续加强耕地保护,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每年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成绩突出的乡镇、村和农户,予以表彰奖励。二是严格审批项目用地,凡用地红线图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一律不予通过。对省以上重点项目以及特殊行业用地确需选址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则按照法定程序调整总体规划,并补划同筹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三是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规划管理,严禁零星占用土地建住宅,引导农民建房向规划的中心村集中。
(三)深化农村征地制度改革。近年来,我县在征地过程中,在关心农民利益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对失地农民提供低保,对其再就业实行优惠政策,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依照法律规定制定符合实情的征地补偿标准,目前正在制定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工作,制定成果将逐级上报省政府公布实施。二是修改和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土地征收的协商机制和司法裁决机制,把征地过程纳入规划化和法制化轨道。三是制定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对经营性项目用地,必须通过市场与农民集体和承包农户平等谈判协商后,并通过招拍挂方能取得土地使用权。
(四)开展农村住宅示范小区建设。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是目前我县农村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运用规划控制、政策鼓励、示范引导农民合理建房,力争3~5年时间,使农村大部分村居面貌得到较好改变。
1、编制村庄规划,统一安排住宅建设用地。建议有条件的乡镇,每年选择1~2个群众积极性高、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村,划定农村住宅示范小区用地,主要是利用空闲地、荒杂地及存量地,可免收相关规费。县、乡建设主管部门协调好住宅小区的总量、布局,提供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和技术服务,引导村民按图纸施工建设,保持徽派民居统一风格。
2、鼓励旧村改造,鼓励零星户、自然村向中心村、集镇集聚,鼓励集中建设农村村民住宅小区,县政府可专门制订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属地运作”的原则予以实施。在城郊结合部地段,可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捆绑,通过招拍挂方式运作,把村民安置住宅建设作为招拍挂必备条件之一。
3、城关镇总体规划范围内的一、二级土地中,原属于集体所有的农村居住用地和生活保障用地,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转为国有土地划拨使用,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在补缴国有土地出让金后,可以上市交易。
(五)切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通过开发整理新耕地,从根本上弥补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县荒地资源较多、坡坎多、中低产田以及徽水河沿岸滩地多的实际情况,全面组织开发整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桑则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较好完成土地开发整理任务。
主要措施:一是成立县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有关乡镇确定专人负责,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二是制订奖励扶持政策,县从土地出让金收益拿出30%作为奖励资金;坚持谁开发,谁收益原则;实施多渠道投入政策,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拨一点,乡镇集体拿一点,农户投工投劳筹一点办法;新增耕地面积的耕地开垦费按1000~1500元/亩由开发人取得。三是县国土局具体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从规划、申请、立项、施工到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全程搞好服务。四是走因地制宜,综合开发整理的路子,将土地开发整理与滩地改造相结合,与落实村庄规划相结合,与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
目前,庙首土地整理项目已经省级批准实施,该项目省级总投资716万元,计划在2007年底完成。继续抓好三溪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力争进入国家项目笼子,总投资达1800余万元。通过两个项目的实施,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努力建成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基地。
(六)加大对出让金收缴与管理力度。近年来,全县出让金征收额稳步提高,但不少企业用地因种种原因仍要求政府缓交或减免,从各乡镇看,年出让金征收幅度从零到几万元不等,企事业单位用地,银行抵债土地上市及企业之间转让土地等仍有很大的征收空间。根据出让金的收缴及使用规定,以及“工业反哺农业”的整体趋势,可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收缴与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划拨用地目录》,从严控制出让金减免范围。二是国土部门加大征缴力度,依法征收土地出让金。对按现行政策不该使用划拨供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登记,建立台帐,制订处置方案,报请县政府研究同意后实施。如:对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求补交出让金,可采取按下限计缴,分期缴纳等优惠政策。对党政机关使用的划拨土地,凡已改变用途或转让出租使用的,必须依法办理出让手续,或政府依法收回此类土地,通过招拍挂公开推向市场,重点是沿街、主干道的门面房。三是实行征缴与使用相结合,下达各乡镇考核指标,凡各乡镇征缴数,原则上全额用于各乡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七)抓紧抓好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我县是地质灾害易发县之一,全县约200个地质灾隐患点。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根据《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方案》,我县已有3个重点危险点列入省批准同意实施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计划,2006年安排版书白杨岭,2007年安排白地洪川和俞村下周家,以彻底消除其地质灾害隐患。
一、适时调整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满足学校教育的实际需求
《意见》指出,“中小学实验室数量和面积要基本达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求,以满足学校实验教学需要。”“仪器设备的配置要以《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为基础,以满足学校实际需要为原则,采取必配、选配、定制、自制等方式实现。”
办学条件标准、教师基本功标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是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办学条件标准是市区两级教育装备部门的核心工作。2005年,市教委等部门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07年,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对“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硬件达标的学校”作了明确回答。2009年,对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作了修订,主要在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将部分必配调整为选配。《标准》不是封闭的,是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按北京市教委要求,今后每隔3年左右要调整一次。
1.基本思路
一方面按照新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对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加强标准细则的基础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论证工作,分步骤调整现行的办学条件标准细则。
2.主要举措
(1)2011~2012年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工作。目前,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已经与市教研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相关院系共同完成了高中和初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形成了研究成果。2011年,将在市教委的领导下,以研究稿为基础,完成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正式稿,满足高中课程改革对新仪器新设备配置的需求。初中和小学标准细则将适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将以项目形式加强中小学实验室、专用教室配置研究,从专用教室环境设置,实验室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师生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研究配置规范,丰富和补充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内容,满足教育教学的不同需求。
(3)开展新技术新设备对教育适切性的研究论证工作,开展标准内设备和标准外设备的调查研究,在市区两级建立新设备的使用与论证联动机制,对教育效果好、广受欢迎的新设备适时引入标准。尽管这项工作做起来有难度,但非常有必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又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就是技术革新教育问题,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是大量装备工作,装备战线上的同志肩负的担子更重了。未来10年,北京市将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如何引入教育教学中,如何贴近一线用户,加强对需求、供给和要素配置的研究,2011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将启动这项工作,形成北京市教育装备研究论证专家团队,尽快形成目前学校、区县配置许多“标准外”新设备的较强的指导力。
二、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实验室建设、配置、管理、使用以及论证实验室能获得有效利用的相关研究、培训和评价工作。
《意见》指出,“市教委将组织相关部门,结合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的发展特点,制定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范。”《意见》还指出,“市教委将在全市建设一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先进校,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北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全市实验教学普及县活动以来,一直没有正式出台制度,可以说北京市实验室管理长期以来无章可循,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
1.基本思路
广泛调研,形成项目推动。结合学校视导工作,吸取鲜活经验,分别形成制度规范送审稿和管理评价标准送审稿,批准后实施。
2.主要举措
(1)制定“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制度”。这项工作2010年已经立项,将从实验室仪器存放管理、账目管理、教学流程管理等8个方面提出管理要求。这个项目现在处于研究阶段,2011年6月底将完成项目研究工作;从下半年开始,在基教二处的组织下,联合教研部门,在全市开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视导工作,总结、分析学校的做法及经验,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形成切合实际的规范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
(2)2010年将立项申请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评价标准;2013~2015年,在全市开展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先进校评比工作,引导和促进全市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研究推广问题。《意见》指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要及时向学校反馈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按市教委的要求,网络版的完善及功能技术改造正在进行中。我们与教研部门教学活动模块的具体细化研究,希望在2011年完成。我们一定千方百计为学校教师简捷操作提供客观条件,最终达到使学校、区县和市里通过网络版及时了解掌握资产的入口、过程和出口情况,了解掌握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状况,了解掌握仪器设备质量的反映。
三、建立市区培训机制,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配合师训部门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及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中,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市、区两级业务必修培训;有实验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在每年的继续教育学时中要有一定时数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室管理的业务培训。”
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标准化,初中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完成,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计划也将于2012年完成。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使用问题。“建配管用”,前面3个字做得再好,“用”得不好,一切白搭。
用得不好,原因有许多。抓实验室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是应用的关键所在。市教委已明确将实验室管理人员这支队伍的培训责任交给市区两级装备部门了。全市中小学有10万名左右的教师,其中有3000多名专兼职实验室管理人员(过去称为实验教师)。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非常关键。可以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实验功能的发挥和建设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教辅人员,不受重视,许多学校将老弱病残或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无形中导致了恶性循环,管理水平不高,使用效益得不到发挥。实验室管理人员又是一个特别的群体,既要懂教学,又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并不是有的同志印象中的什么人都能胜任。而这类人员,几乎没有对口的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是在岗位中学习锻炼成长起来的。
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与各区县装备部门联动,依托北京市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自2006~2008年以来开展对2650名学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就新仪器新设备使用技能进行了培训,覆盖了900余所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学校教师)。自2009年以来,每年又对小学科学教师实施了技能培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2011年以及今后几年,仍应加大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1.基本思路
注重抓住4个环节:一是合理的课程设置;二是富有经验的教师团队;三是“实践教师”务实指导与沟通交流;四是市、区两级的科学分工。总结经验,探索路径,建立市区培训模式。
2.主要举措
2011年将全市中学理化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疑难实验、效果不明显的替代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协助和支持水平。计划培训360人。并以这次培训为试点,探索市区两级开展培训的模式,形成市区两级不同的培训对象、内容及模式。
今后几年,将针对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中存在的仪器设备、各学校都已配置但未使用、未开展教学活动的仪器设备展开技能培训。如音乐、美术、劳技、地理历史、通用技术等课程存在大量未使用的设备展开培训。
还将同时开展部分学校校长参加的以实验室建设为主题的考察交流活动。
四、加强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实验仪器安全、有效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产品选型和质量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对集中采购的仪器设备实施抽查检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仪器设备,要进行信息通报,保证性能优异和质量优良的仪器设备进入学校。”
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资源、是以实物方式呈现的教材,不同于通用的办公设备和工具,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所以,实验仪器设备质量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耐用性尤为重要。但实验仪器设备品种繁多,价值相对低廉,市场准入门槛低,质量检验难度较大,从而增加了政府采购难度。根据教育部教育仪器研究所不完全统计和分析,全国部分传统的实验仪器质量在2000年以后开始有些下滑,存在质量低的原因,有教育技术装备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和质量意识问题,有标准不完善和执行不力问题,也有采购渠道及评标专家专业水平问题,还有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问题。
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事关师生生命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长期以来,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还缺少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等在内的教育产品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装备部门应当履行职能、积极作为,落实好企业引导鉴定、标准制度执行、政策保证招标和验收、完善质量监督体制等各项工作,教育装备质量才有保障,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1.基本思路
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向财政部门汇报,落实质量监督各项工作。
2.主要举措
2011年工作重点是以质量安全为主题的调查摸底。今后几年,继续开展对直接影响师生人身安全及健康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梳理,送检测机构检测,通报检测结果;继续开展由教学仪器相关企业相关人员及装备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参加的质量安全培训会;研究制定我市教育产品质量检测实施办法等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
五、关注实验室建设改革的种种探索,搭建信息共享相互借鉴平台
《意见》对实验室建设改革方面的种种探索,采取包容和鼓励态度,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建设特色实验室”;再比如“实验教学有特殊需求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和研究的实际需求进行特殊配置。”等。关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谈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时强调,“鼓励师生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开展网络调研,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近几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采取项目推动方式,先后就“高中通用技术、心理咨询室、历史、地理、语文、小学科学专用教室配置研究”做了一系列研究项目,选择不同类型学校建立样板间,验证配置研究的适用性,再信息。
2011年主要对学校教室产品环境设备、手写平板电视,小学静电仪器进行试点配置并评估。
再有,近几年,学校出现了许多实验室建设改革的探索,比如北京市十一学校,将实验室与教室融为一体、在校内统筹管理使用的尝试;北京市京源学校的“尽”实验室、“进”实验室、“泡”实验室、“出”实验室策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开放实验室、一室多用以及开展领导和教师的装备培训等鲜活的做法值得借鉴,再比如通州区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开展的“新技术进课堂课题研讨”等系列活动的做法也值得相互借鉴。
1.基本思路
鉴于北京市基础教育装备事业仍处于改革发展之中,装备部门的同志应强调包容意识、少些评头品足。相反,需要有宽容心态、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并且自身也应当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学校主流业务之中。
2.主要举措
继续举办教育装备部门工作人员培训班,开展主题培训与交流活动。
同志们:
现在开会。经局党委研究,今天在这里召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今天的会议共有四项议程:
一是由xxx同志传达学习市纪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二是由xxx同志作题为《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构建惩防体系,切实为城管事业健康赶超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的工作报告;
三是由党委书记xxx同志下发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责任书;
四是由党委书记xxx同志作重要讲话。
现在进行大会第一项议程:由李局长来传达市纪委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现在进行大会第二项议程:请张书记对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年度总结和今年任务的部署。
刚才,xx同志从明确责任、抓好教育、强化监督、完善制度、严肃纠风、创新工作和建强队伍等方面,总结回顾了我局去年反腐倡廉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全面部署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希望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思索,深刻领会,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贯彻落实。 现在进行大会第三项议程:请梅书记下发《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责任书》,请每位同志仔细阅读,并在今年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努力付诸实践,廉洁自律,勤政廉政,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城市管理事业健康发展多作贡献。
现在进行大会最后一项议程:请梅书记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关键词】:纪检监察工作 问题 途径
一、目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由于缺乏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全局意识,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没了底气,总感到自己在与领导、同事“作对”,既怕这又怕那。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担心分管领导或科(所)长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得罪领导,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丢选票,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就不敢查。
2.干部队伍素质不高。队伍素质是搞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和业务水平。然而,在不少地方的基层纪检监察部门中,就存在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人员少、变动多。基层单位虽设纪检监察室,但一般来讲只配备1~2名纪检干部,同时干部因轮岗交流等原因而经常变动,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产生“干纪检是暂时”的消极思想,不愿钻研业务以提高自身素质。二是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参加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搞好工作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接岗时不去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现象,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都相对滞后。
3.干部职工认识不足。干部职工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对象,他们对纪检监察工作认识不正确、不支持配合,将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纪检监察效果。当前,干部职工的错识认识主要有:一种是认为多管闲事。一些同志认为“着装是否规范”、“执法是否合乎程序”等问题是无关大局的小事,做不好也不会影响什么;基层业务工作已很辛苦了,何必多管闲事、自我刁难。一种是认为会影响完成目标任务。一部分干部满足于和过去进行纵向比较,产生“已经做得很好”的念头,认为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只会给自己“套紧箍咒”,不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影响目标任务的完成。还有一种是抵触情绪。少数干部职工存在“我行我素”的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沿袭老一套,置一些新规定于不顾;当出了问题、纪检干部谈话帮助时,只是口头上虚以应付,明里表明改正,暗中进行抵触。
4.方式上存在误区。采取的方式不正确,将直接影响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目前,基层在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处理方式过于简单。一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管人整人”,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不注意工作方法的现象,对出问题的干部职工,不是严肃批评、耐心教育,而是粗暴行事,没有真诚地帮助他们认清问题所在、自觉整改,常常使对方口服心不服。二是没有实现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实际工作中仍停留于“迟到早退”、“着装”等表层问题上,没有在促进职能到位的深层次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三是举措上无新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商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有的同志还满足于过去的成绩中,不善于研究新情况,仍凭惯性工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有的同志没有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有的同志由于业务不精,对案件定性不准,如何处理更是束手无策。
二、针对问题克服困难,开拓纪检监察工作的新途径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学习是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所从事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法规多,必须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履行职责和执法办案能力。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第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的决策、决议;第二,加强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包括案件检查、案件审理、举报、党纪政纪条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