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1 11:08: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语文教学实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苏派名师课堂用语的共同特色
语文从来都是一门有争议的学科,新课程实施以来,对语文的讨论始终热闹中带着浮躁,百家争鸣中带着个人色彩。不同的教学主张、各异的教学风格、独特的课堂语言,构成了精彩纷呈的小学语文教学特色课堂。如何去看待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主张,如何去学习和继承这些代表人物的教学主张,借鉴他们的课堂语言教学风格,一线教师又该如何上好一节节语文课,又如何透过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大量的名师成功的教学案例中寻找正确而有效的途径,在名师智慧的教学设计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方向,在名师理答的精彩中寻找语文课堂评价的方法。
(一)扎根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
教学风格来源于教学实践,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用语的特点,也离不开他们的教学实践。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具有江苏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一方面是他们在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教学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又是个人语言智慧的积累和吸收学生生活印象用语,渗透本土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具有江苏文化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他们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既有我国教育前沿的教学理念,又有独自的个人特色的地域教学风格和语言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扎根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是苏派小学语文名师的第一个共同特点。苏派小学语文名师是在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形成的具有江苏特点的教学名师,他们是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苏教版教材不断完善和修正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根植江苏大地,潜心钻研教学,注重经验积累,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堂中有着深深的江苏痕迹、江苏味道,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
(二)教学语言的声情化
教学语言的声情化是苏派小学语文教学名师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尽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普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去直接代替教师的语言教学,但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语言水平和语言风格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教学用语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苏派小学语文代表人物薛法根、孙双金等老师的教学风格和课堂语言的显著特点,就是教学语言生动风趣,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声情化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形象,把科学严谨的书面语和灵活生动的地方口语高度统一起来。他们的教学语言既是书面语言的声情化,又是地方语言的规范化。
二、薛法根与孙双金课堂用语的比较
长期以来,对于苏派的研究近九成停留在理论分析与方向指引上,专家学者领导对苏派发表的言论占据所有苏派言论的绝对统领地位,鲜有一线教师对苏派发表言论,也鲜有教师对苏派教学对一线教师的平常课堂教学引领方面的研究。
对于薛法根和孙双金两位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教师的课堂用语特点和风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薛法根的教学主张和课堂用语特点
中国知网主题上搜索“薛法根”,共显示34条有效信息。薛法根崛起于近十年间,是苏派语文名师中最为年轻的代表之一,也是目前苏派小学语文名师中教学成果最高的代表之一。近几年,对他的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用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语言教学风格、个人的成长经历、教学案例分析等三个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还是教学语言风格。
薛法根的教学主张是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典型的课例有《哪吒闹海》等,个人的主要著作是《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等。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是名师各自教学特色的关键性标志。薛法根老师的教学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善于联系教学实际去加以创新,用薛法根自己的话来说,模仿、融合、创新是他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境界。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的,有模仿更有创新。继承和模仿不是照搬,要有一个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理念的融合,有一个创新的成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薛法根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之所以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苏派”名师的典型,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结果。
薛法根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一句是废话。有人曾问过薛老师,在课堂中教学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是精心设计好的?他总是说,课堂语言是课前精心准备和课中灵活表达的结合,教学内容不变,但课堂是生态课堂,课堂的学习者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精心设计,学会引导和课堂活动的组织。精心的准备和灵活的运用逐步形成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清新、自然,注重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语言的简约之美是薛法根老师语文教学语言的一大特色。《人民文学》专家评介栏目中阐述薛法根的教学风格是“务实、求活、拓宽、创新”,在不断积累和创新中逐步形成了他“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训练,二是语感培养。其中又以语言训练为重。
一是重视字词教学与语言训练研究。绝大多数老师在分析薛老师教学实录时都绕不过词语教学,这也是薛法根语文教学呈现给大家的最大特色。听过薛老师课的人都反映,薛老师的课堂用语是简约之美,朴实而精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真谛——“读中感悟,品中深悟。”如在《九色鹿》一课的教学中,薛法根老师设置了“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三个学习板块,他安排的学习重点是写一写。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模式。但再好、再先进的教学模式总是依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作为农村学生的学习就不能照搬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计“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练一练”四个学习板块。教学安排过程既借鉴了薛老师的教学模式,又从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增加了练习检测的学习环节,对农村学生更为实用。
(二)孙双金的教学风格和课堂教学用语的特点
2008~2012年,共搜集到研究孙双金老师的文章近50篇,这50篇文章涉及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实录的整理三个方面。其中,对于孙老师的教学分析占重点。
孙双金老师的教学主张是情智语文,典型的课例是《走近李白》等,个人著作是《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等。孙双金老师之“情智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和创新。从孙双金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孙双金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形成了“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的严谨而又灵活的教学风格。他自成一派的“情智教学”在全国广有影响,因此,许多研究孙双金老师教学理论的学者和专家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他提出的“情智语文”的解读。
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的教学中,孙双金老师并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不是先介绍作者的生平和著作的背景,而是把学习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前,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关作者和著作《水浒》的背景。课堂上,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找出棒打洪教头的几个打的环节去理解林冲的人物性格。通过“说一说,议一议”几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这一教学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却体现了新课程很重要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建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自己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孙双金老师作为情智语文教学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去感悟学习,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学习。他的教学语言简练而深刻,上课时他自己讲得少学生讲得多,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键词:教学改革;农村教育;小学语文
我国的农村人口有8亿多,因此搞好农村教育改革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语文素养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努力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就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改革思想不彻底,教改氛围不浓
农村教师学习课改思想的主要途径是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往往是上级派工作人员来讲座,照本宣科地读读相关的内容,解释一下相关的条款,结果是广大教师对教改的理解不够深入,更别说领会思想的精髓了。因此,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教改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走了一下过场,便又恢复到以前的教学状态。这是农村教改不彻底的根本原因。
(二)应试教育依然盛行
由于思想问题没能解决,所以应试教育依然普遍存在。每年期末考试,从上级教育局到各个学校再到各个班级,都要给教师或学生排出名次,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激励学生和教师的手段。在这种激励和压力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普遍侧重应试语文知识的传授,对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等方面重视不够。这样的教学结果只能是学生会做语文试卷,却没有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农村小学大部分语文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且只重视记忆型内容,口头或特色教学内容少,教学手段也很单一,通常是教师讲一会内容,然后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写写字词,最后做作业,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干干巴巴地读课文,陈旧、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得教与学都无法收到好的效果。农村小学语文的训练重点只放在反复背诵和巩固语文知识上,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课堂语文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课后生字生词,不仅形式单一,而且作业量大,基本上就是大量的重复抄写,从而使学生习惯了机械式学习。
(四)教学硬件、软件设施不全
与城市课改效果相比,农村小学实施课程改革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还在于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硬件和软件设施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当前,许多小学的多媒体设施不完善,还有的学校有多媒体教室,但使用率极低,因为大多数教师不会制作课件,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师,计算机缺乏保养和维护,经常出现故障而无人解决。种种原因,导致课改中即使教师想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也非常困难。比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果用多媒体教学,配上画面和声音,学生学习兴趣肯定会很高,会使他们一目了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不能再让农村的小学生走在教育的最底层,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以为应该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二、如何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强化教师教改意识,增强教改氛围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还有一部分老教师,大多是由代课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他们教学认真,经验丰富,但教学方法陈旧,大多是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套路,倾向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这显然正是新课改指出需要改革的地方。但由于这些老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已形成多年,且用起来得心应手,所以从思想上对新课改很难接受,在教学实践中也很难有突破性的改变。还有一部分较年轻的教师,他们从理论上能接受新课改,可是又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大胆尝试,可在短期内看不见效果,有的甚至出现学生成绩滑坡的现象,种种原因导致教改还没有真正形成便“夭折”了。
要想让新课改在农村小学真正施行开来,需要增强课改氛围,相关领导必须给予教师全方位的立体型的培训指导等。比如教师在先期学习理论时,不仅要把书本上的理论读懂,而且要开展多层次的讨论,针对教学现状的讨论或者畅想新课改下课堂的新面貌等,或者写读书笔记。后期课改实践时,可以让教师观看课改成功的教学实录,可以带领教师走出校门去听优质课,参加教学比赛等,这样教师从思想到实践都能切切实实感受到课改的浓厚氛围,也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大胆实施。
(二)教师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旧有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知识是能够机械记忆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即可。然而小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课改下,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切莫再把语文教学看成只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的过程。我们农村有着丰富教学资源,只要教师密切联系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让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语文。例如,教师在小学作文课前可以与学生一起谈谈在田间劳动的经历,如收麦子、播玉米的苦和乐,喂小羊的真与趣……从而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永恒的研究课题。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把握课改的时机,注重自身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克服学习的各种困难,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操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9―0048―01
生态课堂教学是推行教育行政的具体实践,具体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机械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彩、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以及灵活性,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生态课堂对改进和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和分析生态课堂的概述、操作方法和对学生健康成长所发挥的效力。
一、生态课堂的概述
生态课堂是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思想意识、知识需求以及具体发展情况;根据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注意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和各项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另外,生态课堂还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增强教学效果,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态课堂上,有利于实现学生、教师、教学的协调统一发展,实现课堂的有效统一,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构建生态课堂的具体操作方法
1. 研读教材和其他资料,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比较,并且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为学生展现清楚的教学实录,促进学生对教学大纲的了解,并且有助于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在教师进行具体讲解时,提出疑问,增强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和记忆。另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深度整合教学资源,明确教学思路,必要时对课堂进行提前模拟预设。
2. 重视多媒体的积极作用,开展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玩其他物品等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生态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情景教学很有必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3.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开展师生互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是在教师在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交流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通过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力,有助于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构建生态课堂在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的效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生态语文课堂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上有重要的意义,生态课堂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为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是一个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通过对语文教学中教学环境的创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开放学生的眼界,刺激学生的想象空间,开发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6-02
众所周知,当前的教育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堂教学不仅仅教师的“教”,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学生要有半桶水,教师就必须拥有一桶水。”小学语文教师除了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必须有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用别具一格的教法给学生呈现新颖、独特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想问题、敢于说出问题并认真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一、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影响学生创新思考
正如众人所知,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才能在备课、实施教学中展现其创新性思维的魅力,从而影响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自我的创新意识融进教学内容、融进自我的一言一行,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改进教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诸多小学语文教师心中,教好一节语文课不外乎让学生多读,因此在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一读二读三读”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多读是必须的,但是教师让学生进行读书不应是盲目漫读而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最重要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从“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转变成“授之以渔”,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思考问题。例如在四年级上册老舍的《猫》这一课的文本第一段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中的猫是怎样的性格,当学生纷纷说出各种答案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本第一段进行阅读,让学生说一说作者对猫的性格用一句话怎么说、具体表现在哪里等等,让学生自己在读与思考中寻找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师敢于质疑,引导学生深入领略文本内涵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要敢于质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例如在窦桂梅教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窦老师引导学生从“幸福”这个主题中大胆提出两个质疑。第一,小女孩为何不幸?层层引导学生从小女孩的“饥寒交迫”及路人的冷漠中深刻理解小女孩的不幸。第二,窦老师提出的“小女孩为何幸福?”这个问题,让学生从看见奶奶、看见美味的事物、温暖的火炉中深深感受到小女孩所拥有的幸福。从这一精彩的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窦桂梅教师并不是和普通教师一样只看到课文中小女孩的所承受的遭难。相反,窦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小女孩是否幸福?并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加深,同时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在窦老师的引导下有所提高。
四、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彰显个性
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彰显个性。在这里,“个性”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如在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教学中,“诗意语文”一直贯穿始终。从教学实录的视频可看出,王老师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从“山一程,水一程”中联想作者旅途的艰辛,从“山一程,水一程,聒碎乡心梦不成”中联想作者深深的思想之情。在联想的过程中,王崧舟老师还让学生把自己联想到的情景用语言表达出来。每一个学生对《长相思》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不同,其联想到的场景也是各不相同,而王老师让学生联想、让学生说出联其想场景的教学行动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个性的展现,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五、创设想象天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创设想象天堂,让学生在想象中发散其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这一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段落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使用一些雨声音频结合自我有感情朗读等为学生创设想象天堂做好铺垫:柔柔的细雨沙沙倾撒大地,杨梅树快乐地吮吸着春天的雨露。风一吹,杨梅树欢快地摇摆身姿。当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音频及有感情朗读等方式时,学生可以闭上眼睛感受杨梅树在雨中的情景等。学生在自我创设的天堂里,可以顺利想象出杨梅树所处的环境及感受到杨梅树的快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想象工具,而学生在大脑中创设出心中的语文天堂,在这个天堂里,其创设出来的一花一草或者一山一水都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表现。
六、结语
综上可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每一位优语文教师的责任。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意识,敢于提出质疑,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彰显个性,才能真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方法 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担负着培养合格小学语文教师的重任,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因此,《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奠定高师生扎实从教的基础,又要培植其专业发展的潜能。
但是,目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教学内容依然局限在仅有的几本教科书上,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很少下功夫。尤其是面对新课改提出的新问题,比如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小学语文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在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显得乏力。在教学方法上依然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懒惰。走上工作岗位后,工作缺乏创新精神,缺乏创造性组织教学的意识,不愿主动自觉的去了解学生,钻研教材习惯于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消极处理教学问题。另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时数普遍偏少。目前高校里普遍对理论教学比较注重,但对师范生实践与教学能力培养方面投入的精力过少。比如,被认为是语文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三字一话”,在很多本科师范院校不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笔试遥遥领先,但面试往往出问题,不是语言不规范就是字写得太差。
正因为在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最具师范特色的课程,多年来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难以适应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和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革落伍的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着手实践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夯实学科基本理论的教学方法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相应的理论指导,对于即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师范生来说,他们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才能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涉及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小学语文课程论、小学语文学习论、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教研论、小学语文教师论、小学语文评价论等。理论范围很广。单靠规定的学时很难深刻掌握这些理论。具体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自学指导。改变传统的本科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进行“导”学生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进行“学”。
具体操作是:自学指导是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提出学习目标,制定自学提纲。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自学思考,指导的方式可以由教师来提出问题,也可以通过自学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下快速阅读本节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以丰富本节的内容。根据个体差异允许理解的深浅有别。
2.交流研讨。在学生通过读书、独立思考,对本节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师生的交流研讨,深入探讨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学习的重点,突破难点。对理论的研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展,可以采用以学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成立研讨小组,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也可以确定教学内容分板块、分专题的形式讨论,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聘请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或者该方面的名流专家一起讨论。比如在习作教学中探讨如下问题,“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淡化知识的教学?”“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等作为专题进行研讨。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师范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悟与思考,为专业能力的形成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思想基础。还有助于他们将教学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3.案例观摩及点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鉴于此在学完一个课题后,围绕学习目标向学生提供成功的具体的教学范例,采取观摩――评议的方法。使学生加深领悟所学理论。“观摩”的材料必须精选,有代表性和示范性。可以是教材上选载的教学案例。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时选取教材中《捞铁牛》教学札记让学生观摩赏析,并点评这位老师在教学《捞铁牛》时是怎样体现语言教学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这条规律的,你认为做得好吗?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可以改善的?也可以看精选的教学录像,比如学完习作教学,看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写话教学”的教学录像并进行评议,观摩还可以看典型的教学实录等。“评议”是依据所学的教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评议探讨,明白这些案例好在哪里,还应让学生敢于质疑,找出案例的不足,并探讨弥补办法。以间接的角色体验来丰富对教学理论的感性认识。
二、加强实践训练、提升专业素养的教学方法体系
针对实践环节训练薄弱的问题,我们采取如下方法
1.化整为零,逐步过渡法。针对实践课时偏少的情况,利用课下零星时间加强基本功训练,例如:每人发一块小黑板每天抽出20分钟写字练习,并且在规定时间放在教室的走廊里,以备互相展览、评阅、观摩、学习。每天晚自习抽出20分钟时间练讲,按学号进行,每人五分钟,到讲台前练讲,讲的内容不限,可以即兴回答下面同学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讲故事等。下面同学认真配合,目的是克服登台的紧张感,练习说话的逻辑性和同学之间互相正音,学习普通话。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就会有多次登台的机会。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对师范生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重点就是小学语文试讲训练,也要以学生为本,由浅入深,化整为零,降低技能的训练难度。主要包括:分解教学内容,比如,识字教学中再分解为: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分项练习。再如在学习“教学工作常规”中的“上课”时对“导入”、“板书”、“布置作业”、“结课”等进行单项训练。分解时间段,由原来的8-15分钟的试讲变2-3分钟的热身训练,从触手可及的教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应变技能训练入手,让学生在2-3分钟的试讲热身中克服羞涩、害怕等心理,初步体验成功,使其树立信心。由于每个学生占用的时间缩短,课堂教学中得到训练的学生数就会增加。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锻炼。
2.整体入手、综合训练法。通过化整为零的训练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讲课技能,树立起了讲课的信心后,试讲的时间逐渐延长,试讲的内容逐渐扩大和加深。这时候就从整体入手,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备课、上课和说课。通过微格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模拟、讲评等教学实践、综合提高教学技能。如:在学习了“口语交际教学”一章后,指导选择小学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自行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充分备课后,写出教案和说课稿。然后在小组说课和讲课交流。在说课中不仅说出自己是怎样分析、设计的。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设计。经过小组充分讨论后,修改教学设计,分成小组到微格教室试讲。试讲完后,组内相互评议,填写《评课意见表》,并选出最优案例,供全班交流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全班学生的试讲情况。
结语: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师范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当然这个方法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在随后的研究中还需要不断的构建。
[本文系潍坊学院教研立项资助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院政字[2007] 140号)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辛涛:《对转型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现状的思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2]商晶:《小学语文教学论课改初探》,《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关键词:师范生 实践性知识 示范教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08-01
随着教师发展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范式向“实践”转变,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成为当前职前教师培养必须面对的课题。实践性知识是师范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并拥有的特殊知识形态,其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撑。
由于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默会性”,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中应该把内隐学习放到重要的位置,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实践个体与具体情境互动,从而产生实践性知识。内隐学习是认识人类知识的新视角和新见解,“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提出,知识的获得是在无意识状态,也就是说在获得复杂知识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在控制他们的行为,却会运用这种支配行为的规则,人“在没有意识到刺激环境潜在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学会并利用这种结构做出反应[1]”,师范生的经验性学习就是一种内隐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可以具体采取示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
1 开展示范教学
从师范生在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角色看,观察者、模仿者的身份是师范生建构自己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师范生通过学徒式的观察,思考他人的教学行为,判断他人教学行为引发的效果,领悟到他人的实践性知识,继而把领悟到的他人实践性知识迁移至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程实施中提供师范生可以观察、模仿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需要开辟其他的观察渠道,师范生置身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而非中小学课堂成为师范生最主要的观察场所,任课教师应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任课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师范生观察模仿,从而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教学一直兼具着多种意义,任课教师除了传授教法知识和技能之外,本身课堂的举止言行就是师范生感悟教学教法的资源和榜样。师范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上,耳濡目染,观察体悟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剖析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
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展示教学行为”和“剖析教学行为”两个方面,因为并非所有被师范生所感受到的经验最终都能发展为实践性知识。所以,不仅要让师范生了解可以“怎样教”,还要让师范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教”。
譬如,在教学“预设与生成”时,平时教师习惯于跳过师生问好环节,直接开始教学,学生在这节课上却突然起立齐声问好,教师在学生坐下后,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的问好,很突然啊,我的课前预设里没有这个环节,可见不管教师怎样预设,课堂总是会有些意外生成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预设与生成。”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在刚才的意外生成里,任课教师“我”是怎样做的,那样做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的启示。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和学生一起剖析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怎样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从而积累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 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教育性质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不是旨在科学原理与学说的教育,而是把科学原理与学说的实践性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2]”,案例教学,首先应选取典型案例,采取案例的合理呈现方式――是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还是通过图像影音展现,对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哪些地方应详细哪些地方可以简略;然后通过叙述真实性事件,提出问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习者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和行动方案,从而“巩固教学或者其他领域的各种实践性知识,所以它可能更适合于实践性知识[1~2]。”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是“从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儿童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加以积累和传承的[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来自教学实践并指向教学实践。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最大障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缺失、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案例应该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即选取一线语文教学实录、教学片段、说课视频等,可以展现实践者面对某一教学情境的应对(比如课堂收束、新课导入等),也可以呈现相对完整的一个阶段。总之,教学案例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实践情境,使师范生以教育者的角色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训练专业思维,整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二是为了激发师范生的思维欲望和研究意识,应该选取蕴含一定教学问题的案例。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先是教师呈现教学案例,然后再提出、明确研究的问题,这种模式违背了问题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规律,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建构性,应该是师生统一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阐释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呈现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比如:在进行句子教学训练时,为了使师范生了解并掌握“通过分析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来揭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教师先出示《穷人》一课中桑娜和丈夫对话的内容: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那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然后,教师引导师范生品读、体悟对话中“我”后面的问号以及两个省略号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后,师范生意识到对话中几个标点符号对桑娜心理状态的理解非常重要,也为理解桑娜怕丈夫不同意抱回西蒙孩子的心情起到关键作用。在对文本有了深入分析之后,教师出示一段这次对话的教学片断,师生共同剖析教学片断,归纳总结教学片断中的实践者是否抓住了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功能、是否恰当地引导小学生体会到桑那的复杂心情,从而,师范生收获关于句子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自主;教学路径
语言的教育中心已经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最早我们比较关注语言本身的结构,包括语法在内的各种基本概念。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实际应用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语言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法,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语感。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作文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一条高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作文先导式”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此教学路径将会使学生从小就具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个性特征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对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一、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内容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形式,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自主和兴趣是前提。我们要探索出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最优实施情况。了解它的基本概念是第一步,我们还要对它的基本模式和有关变式进行研究,充分体会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内容。
1.“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本概念
从字面来看,我们就可以基本了解“作文先导式”的含义,就是将“作文”作为教学的先行载体,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的学习体验模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但是这种“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并不是简单地让小学生自己去无目的地写作。首先,教师要进行情境的创设,接下来让学生进入情境并自主合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使小学生有兴趣地在情境中进行表达和交流,并综合传统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组织能力也是这种教学路径得以进行的主要环节,绝不能是机械的,而是随着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地组织。它可以让学生从小就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体验是“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础和中心,它打破了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属于语文教学的新型改革。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还具有四个特点,包括自主性、活动性、系统性以及成型性。
2.“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基本模式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了,自主与兴趣是整个“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核心。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简单的识字、阅读然后写作。之前的教学模式是一方输出,我们要将其改变为双方互动。学生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情境中达到一种自然而然获得知识的状态。当教师创设情境之后,激起学生的表达欲,这时,他们自然就有了识字的需求,阅读能力也就随之不断地提升。在他们有需求时,教师就可以随机地进行拼音和文字的教学。小学生就在极大的兴趣下提升了语文能力。
3.“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变化类型
第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交流表达型,这种模式就是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是第一位的,老师要努力将他们引导到情境之中,使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他们会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这时候,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努力让他们的表达流畅和准确,这个完善的过程就要把教学内容融合进去。当他们形成相应的口头语言之后,下一步就鼓励学生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老师要进行再次引导,学生需要再书写。这个过程就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语文能力的提高。
第二种,可以叫做阅读发散型。这种教学路径是针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前面的过程是与第一种类型基本相同的,除了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在形成书面文字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写作环节进行之后,让他们形成自己的文章,然后开展阅读交流会。学生可以相互欣赏对方的文章,老师可以将写得好的学生文章给大家赏析,还可以将与这个情境有关的美文给学生阅读。这样的过程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还能够拓展他们的眼界。
二、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的实施办法
在分析类型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将实施办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1)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将所谓的知识目标放在次要位置,重要的是情境设置。(2)不能将拼音、识字和作文分裂开来,只有同时培养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3)必须注重实用性,小学生只有学会应用,才会更有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路径是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作文为教学途径,让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形成交流模式,自主地学习以及探讨,旨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这不是作文教学的创新,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会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兴趣也会随之增长。我们应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从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也要不断更新小学语文的教育路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教学体系 语文综合性 学习机制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界定
语文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的修养,并且就爱那个继承古老的传统文化,并且在将其发扬和拓展。而小学语文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则是让学生对识字。这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调动各种感官系统,协调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其他科目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探究中,这就是主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征
所谓综合性,就是将各种因素结合起来,打破室内室外、校内校外的束缚,也缩小男生女、活泼文静等性格方面的差异。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喜好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从而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单方面的学习,而是讲究一种多方面学习角度。在对应的语文学习中,要将综合性阐述和社会、生活进行结合,进而关注学生经验教学。在现代的教育模式发展中,要能够进一步发扬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其中包含了多种课程性的指标。随着语文学习教育机制的不断改善,教师们要能够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性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学习素质的能力。对应的几点特征是:
1、活动性。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能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对其思维进行调节的,从而来展现一定的知识获得能力和技能。同时学生在内容活动中,要能够积极的应对活动的积极性,并且通过活动来展现学习经验和知识的获取能力,并且将各种理论应用到语言的综合应用中。
2、语言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和其他的教学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其中主要是对各种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结合知识和能力的展现在语言学习中。这是由语文活动课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在语言活动教学内容活动中,要能够进一步展现各种能力活动的训练,完成目标教学。
3、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课堂中一直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各种教学。但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该将学生放在中心,并且延伸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力,对其自己的爱好进行挖掘,从而进行自我抒发性教育,逐渐培养自己的素养。现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应该积极的推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全面发展。
这个过程中需要其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而来扩展全面发展的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各个方面有效性只是暂时的,需要对其语文活动进行完美的展现,进而在对应的流程教学中添加各种教学目标,并对应完成。在活动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各方面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提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效性之抓"四性"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整合性
从小学语文定义中就能够展现其对应的是一个整体,需要在整合的过程中,逐渐挖掘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如小学语文第七册有一组课文安排了一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可爱的小动物",从而对其进行细致的调查,通过举办各种教学方式来开展各种综合性的教育学习。并在对应学习目标中,通过学习各种书籍知识,进而来不断进行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训练。通过各种整体性的学习,进而来进行掌握各种资料。同时在综合性的语文教学形式中,来展现各种思想交流形式。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来进行各种综合运用,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要能够和其他方面进行结合,进而来对其教学过程进行延伸。
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视实践性
语言和生活息息相关,进而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足够的认识。语文知识在不断应用中,需要将其大胆的应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知识修养。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展现各种便捷的教育资源的应用,进行各种学习的设计。如针对家乡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我们的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调查家乡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旅游风景、优特产等,并且在教育中,通过各种各展示来加深学习效果。
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自主性
随着新语文新课标的不断实施,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总结,并且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将会展现进一步的组织活动。如《探索大自然》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一个主题内容,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新课标的改革下,教师们的责任就是要加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尽全力利用语文教程中独特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过程。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过程,逐渐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发挥激励性
语文课堂的设计中,进行小组分配,进而来让学生进行激励性学习,实现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质量。激励性学习的定义这样的,激励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各种积极的对策来解决问题。融洽学生之间关系,增进了他们这间的友谊又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交流及自学能力,便于纠错,进行各种激励性学习。
学无止境在小学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和教学策略也是可以应用的。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各方面能力,不断地锻炼学生思维极其他们丰富想象力,从而提高他们语文成绩。教材不同,教学模式也就大不同。要因地制宜开发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展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