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13:56:2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安全技术管理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车辆机械的安全化水平决定了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水平,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提高了车机安全性能,尽最大限度地排除了机械故障,那么也就相应减少了工伤事故的发生频率,为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车机问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建立车辆机械的技术考核制度
车辆机械是否安全运行,是否带病行驶,是否得到及时保养,能否继续运行,随时掌握车机情况是解决车机故障的前提。这项工作由谁做,采取什么手段,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车辆机械的技术考核制度,成立专门检测小组,确定定期检测时间,采取有效检测手段,规定检测标准,主动介入车机检测,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确保车机状态安全。
1.2建立车辆机械的维修保养制度
鉴于我们机驾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车辆机械由谁维修保养,何时进行维修保养,何时进行何种程度的维修保养等问题,在工作中往往得不到落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我们必须建立起维修保养制度,明确维修保养责任人,核定维修保养范围和时限,制定奖罚条款。通过维修保养制度的建立和维修保养责任的落实,及时排除车辆车机故障,保证车机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2以人为本
2.1合理配置机驾人员
首先要对机驾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员层次、以及最常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在对人的身体、生理、心理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合理配备人员。车辆机械操作手既需要健康的体魄,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有决心把那些身体健康状况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波动大的人从机驾岗位撤下来。
2.2加强教育管理
在不安全统计中发现,在众多的车辆事故中,超过50%的原因是机驾人员违反交通规则、操作规程和操作失误造成的。加强机驾人员教育管理,一是要经常性地在机驾人员中开展安全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二是要组织机驾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机械操作业章程和施工规范,保证机驾人员按章操作和按规范施工。三是要严格要求机驾人员遵守交通规则。四是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加强机驾人员考核,从严处罚违反规定的机驾人员。
2.3改善环境
公路运行施工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车机施工地段过往车机、行人多的客观事实,给车机施工创造一个安全环境,也是确保车机安全的重点。为改善施工环境,我们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在施工地段指定专人指挥过往车辆,既要保障过往车辆的安全畅通,又要确保车机安全施工;二是严格按规范对作业区进行安全布控。
2.4强化管理
人、机、环境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也是本质原因。对人、机械的控制,作业环境的改善,归根结底依赖于管理,因此必须极大关注管理的改进,大力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加强安全管理,应首先对安全管理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确定从管理上预防事故的措施。做好安全管理,应落实好以下几个环节:(1)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负责人;(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职责;(3)落实安全责任;(4)努力提高安全意识;(5)认真处理安全事故;(6)定期开展安全检查;(7)经常进行安全宣传教育;(8)定期开展安全分析和专题安排安全生产。
3结束语
矿山采矿的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话题,想要真正地做到矿山采矿的安全技术管理可谓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要实施矿山安全采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矿场各部门要按照矿场下发的政策各司其职矿山采矿工作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有不同的部门分工来完成采矿工作。这就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己的工作要求,无论发生什么,或者是在任何情况下,工作人员都要尽职尽责。不要因为一点私利,从中投机取巧谋得小利润,而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甚至威胁到直接进行采矿工作的员工安全。此外,采矿工作也需要有程序性,不要因为一个部门的员工因工作不认真而影响整个矿场的采矿工作。
2.增强采矿工作人员安全采矿意识矿场对于采矿人员的安全一定要重视起来。一定要对采矿人员定期地进行采矿安全教育,让采矿人员自己清楚自己是否处于安全的状态。现在有些矿厂老板根本不懂采矿所需要的安全技术,就乱指导员工在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采矿工作。所以为了员工的安全,也为了矿场的经济效益,希望采矿的所有人员,包括领导和员工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
3.做好采矿前安全检查为了给工人提供安全的采矿环境,在采矿前要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首先,矿场的领导在采矿所需要的设施选择上要上心,要很严格地选取合格的机械设备。在采矿之前也要有技术人员对设施进行检查。其次,矿场在采矿矿山选择上,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障的,不要选择哪种看着就好像快要坍塌的矿山,不能保障矿工安全。矿场也要在场地里准备可能出现一些小意外时需要的急需物品。比如,一些消炎水、创可贴、绷带等,如果条件许可,矿场可以请一些医生以备应急。
4.严格选择技术人员,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矿山采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所以,矿场老板在对技术人员的选择上需要谨慎。要选择态度认真,对工作负责的人,最重要的是人品。在矿场工作利润很大,如果员工心术不正,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做出一些没有安全保障的事,威胁到其他员工的安全就不好了。现在很多员工,对国家在这方面的很多政策不是很了解,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导致矿场的采矿工作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发生一些不必要的事故,轻则只是一些经济损失,严重就会引起人员伤亡。所以,要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养。
在配网工程施工的时候,由于人为的原因和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经常有很多的安全隐患存在,倘若不对这些安全隐患展开管理的话,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但会导致经济上的损失,还极其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对配网工程施工的顺利展开是不利的。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就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针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展开有效的管理,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配网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施工安全管理一直都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步骤,配网工程的复杂性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之中要针对各个环节的施工特征和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拟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法,以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有序地实施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2.1施工前期准备措施不全面
配网的现场环境非常复杂,点多面广,会有高空物品坠落,危险点分布多样,而且隐蔽性比较强。配电网的施工建设经常要求工期紧,对前期的准备没有给予足够的注重,在现场工作的时候没能对现场的危险源以及用电电源的保护实行必需的安全措施,危险点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现场工作始终有着潜在的风险存在,这些潜在的风险常常是导致事故的原因。所以,施工前期的准备措施和现场勘测不可缺少。施工前的准备应当包括对现场的危险源展开辨识以及工程建设之中可能会出现的物品的不安全状态、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展开有效的评价,与此同时对这些潜在风险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控制,拟定标准的施工工作票,应当对施工前的材料、机械和安全措施检查等工作加以落实,做好提前防范的工作。
2.2技术、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配网工程施工管理的技术、安全措施以及规定都是工作人员长时间工作实践的积累,是对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的保障。但是,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与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并不是很乐观。现场工作人员欠缺必要的防范危险点、安全接电以及另外现场安全措施的掌握和了解,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被危险电源击伤、被危险物品击中的事件经常发生。施工的过程中违反或者不执行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票制度,在工作上没有实施合适的预防措施是施工事故经常发生的重要原因。施工安全管理不但是管理层和领导层的责任,也是每个工作人员的义务,是对个人以及工程安全的负责。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以忽略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是落实技术和安全措施的有效途径。
2.3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监督不力
配网工程施工工作流动性比较强、特殊工作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工作任务较为繁杂,很难集中管理,并且工作人员的思想容易松懈,配电工作中工序衔接比较紧密,任何工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可能致使工程的停工。配网施工中提高现场的安全以及质量监督查看,通过对现场的违章展开处罚和制止,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展开检查验收能够避免出现更大的事故。安全监督管理主要包括现场工作人员的安保设施有没有合乎规范、安保措施有没有执行得当等。
3配网工程现场安全技术管理措施
3.1做好安全检查的工作
配网工程的管理人员还应当把安全检查的工作做好。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的三个方面:第一,对施工现场的电源展开检查,倘若发现有安全隐患的电源存在,应当及时展开处理,以免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第二,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展开检查,特别是针对一些具有操作危险性的设备展开检查,了解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第三,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展开检查,倘若使用一些较差的施工材料,极其容易在施工的时候致使危险事故的发生,所以需要对施工材料展开检查,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这样才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推动配网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地展开。
3.2拟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在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还应当拟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而且要求施工人员展开执行。在施工人员的施工方面,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操作上太过随意,致使安全隐患的存在,所以,管理人员应当依据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展开制度上的管理,严格监督施工人员的操作,倘若发现问题,就应当实行一定的处罚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此外,在施工设备的使用上,也要展开严格的规范,在操作、使用的时间和使用的场合等,都应当展开规定,严格避免不规范操作设备的状况发生,全面对施工展开有效的安全管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降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配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当要全面提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应当提升安全管理理论的学习,掌握有关的安全管理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结构,而且把有关的管理理论运用到实质的安全管理中,对施工人员和施工现场展开有效科学的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因为施工安全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管理人员应当要对施工人员提高教育,让施工人员可以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管理人员应当依据安全事例对施工人员展开教育,让施工人员可以了解在施工中倘若不重视安全问题就非常容易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4配网发展的建议
4.1创建规范化配网规划方法
确定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配网规划方法是处理配网问题的有效措施。经过创建配网规划支撑平台,自己开发或者购买先进、统一的规划软件,强化规划的工具支持。与此同时,创建规划评价体系,强化规划方案经济性、可行性评估等研究,为实现规划流程的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注重规划的校核和后评估。此外,还应当要强化对基础数据的加工与收集,并且深入对基础数据的收集工作。
4.2强化网架结构的研究
为建成运行灵活、网架坚强的城市电网,需要制定适合用户接入的标准,并且从综合上评估新用户入网的经济性、安全性。
4.3转变配网自动化建设思路
对于不同的地域考虑满足其最小需求的配网自动化,不一定全部都要实现高度集成的高级配网自动化。
5结语
1.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
(1)利用传感器信息装置将检测到的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可以依据运行情况对其进行诊断,当出现问题时会及时的对其进行预报且显示问题所在原因。
(2)电信号必须通过显示设备将其作业状况完整的显示出来,然后转化为可控的传输信号,对其实时掌握。
(3)通过预先设置好的接收方式对信号进行接收,通常情况下,采取分站接收然后复用信息将其传输在主站上加以显示。对于分站来讲,它必须将接收到的信息加以整合、分类,对简单数据进行校验,防止不准确信息被利用,这样不仅仅会造成一定损失,且会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所以在进行传输主站前,必须对信息进行准确的掌握。
(4)电源箱是确保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交流电源,它能确保在临时停电的基础上让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运行,维持正常的基本用电量且供电量大于二小时的蓄电量。
(5)主站在接收信号的同时,要对其信号进行及时的处理。传输接口在确保接收信号后,要再次将主站整理好的信息传输至相应分站。从某种角度上而言,传输接收器具备了分站与总站相互传输信号及自动检验、调节等功能,所以使用过程中不容忽视。
(6)主体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要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掌控,主机的主要作用是联网、控制输出打印、控制输出、人机的对话、声光的报警、显示、磁盘的存储、统计数据、判别报警、校正、接收检测的信号等。
1.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
第一,通风及瓦斯监控,也就是监测局部的通风机停开(特别重要)、风筒的状态、风门的状态、馈电的状态、风压、风速以及甲烷的浓度等。一旦局部的通风机掘进巷道出现停风状况或出现停止运行现象时或瓦斯出现超限时,相应的煤矿其安全监控的系统就会自动切断各自区域电源,同时闭锁与报警,这一措施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规避与降低了因电气设备违章作业或失爆、或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危险温度或电火花导致瓦斯爆炸的发生率;
(2)规避与降低了运、掘、采等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因危险温度或摩擦碰撞出火花而导致的瓦斯爆炸的发生率;
(3)可以起到提醒作用,督促生产的调度员、领导及时把工作人员安置到安全位置;
(4)督促生产的调度员、领导及时处理好事故的安全隐患,提前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第二,瓦斯抽放系统的监控。
(1)监测抽放管路里阀门开度、温度、压力、流量、甲烷的浓度以及一氧化碳浓度等各管道的参数;
(2)对瓦斯抽放泵站室里甲烷的浓度以及井下临时的抽放瓦斯泵站其下风侧的栅栏外的甲烷浓度环境参数进行监测;
(3)对抽放泵轴温、抽放泵的真空度以及电机温度等进行监测;
(4)监测冷却水池的水位、水温以及水压与水量等供水的参数;
(5)监测功率因素、电压、电流等供电的参数;
(6)对供气管道其供气阀的开度、流量、甲烷的浓度、温度、正压等供气的参数进行监测;
(7)监测密封的水温、密封的水位、罐内其甲烷的浓度、罐压和罐高等储气罐的参数;
(8)对瓦斯抽放供水、阀门、泵等状态进行监测;
(9)对瓦斯抽放纯瓦斯量和混合量进行监测;
(10)对瓦斯抽放阀门与泵进行控制。第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火灾进行实时监控,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及火灾过程中烟雾、二氧化碳的浓度及温差变化,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火情,降低风险的蔓延、扩大。第四,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瓦斯做出预警报警信息,从而将瓦斯所处的地质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防治风险发生的预警能力。第五,针对往期事故的发生要对其进行调研,依据事故发生原因进行经验总结,这样不仅仅能够为其提供参考依据,更能为日后同类事故的发生提供预防预警的作用,所以针对每次煤矿事故的发生都要进行系统检测。
1.1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烟囱效应明显,竖向扩散速度快。2010年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案,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震惊全国。该公寓是老式高层民用住宅,存在消防设施匮乏、楼内消火栓丢失或损坏、缺少灭火器等安全隐患,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电焊溅落的金属熔融物引燃了脚手架上的聚氨酯泡沫碎片,引发火灾,火势受高空风力及火场小气候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蔓延迅速,约6min后,浓烟烈火将整栋大楼笼罩并形成立面燃烧。试验表明,高层建筑火灾,烟囱效应明显,竖直方向扩散的速度能达到3~4m/s。在无任何阻挡的情况下,只需半分钟,百米高楼的火势就能从底层蔓延到顶层[1],火灾扑救工作很难有效开展。(2)高层建筑内部情况复杂,人员密集,疏散困难。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超过二三百米。由于大楼内垂直距离大,高层住宅容纳人数多,火灾发生时,又不允许使用电梯疏散,只能使用楼梯逃生,若防烟(封闭)楼梯间失去密闭性,人们将在烟熏和热气流的烘烤中疏散,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逃生成功,很可能发生窒息等事件。大量案例表明,火灾中的遇难者大多数都不是被烧死的,而是死于浓烟窒息。因为浓烟中携带有较高温度的有毒气体和微粒,对人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3)消防装备滞后,扑救难度大。目前平顶山市区有登高平台消防车2辆,分别为53m登高消防车和32m登高消防车,受扑救面及有效臂长等因素影响,仅能满足15层及以下高层建筑火灾救援工作。举高喷射消防车5辆,其中60m举高车1辆,16m举高车4辆,可控制90m以下高层建筑火灾。目前全市建筑高度超过50m的高层建筑为320余栋,占全市高层建筑的42.5%,高度超过90m的建筑有130余栋,占全市高层建筑的17.3%。由此可见,目前公安消防部队的消防车辆和装备与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2影响逃生效率的因素
(1)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实地检查中笔者发现安全疏散设计大多是按照2006年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完成的。随着建筑体量的不断增大,功能不断复杂,现有规范已不能满足新建筑形式的要求,一些超规范的设计开始出现,同时也有一些开发商为了增加使用面积,降低投入,设计中利用超规范的漏洞,压缩走道、楼梯间及前室的面积,留下先天隐患[5]。人为增加了人员疏散逃生的困难,大大减少火灾中人员的生还概率。(2)后期维护不当,安全管理不善,大量消防设施处于不能完好使用的状态。笔者此次火灾隐患排查的数据显示,平顶山市高层建筑共有75栋,其中一类高层建筑267栋,二类高层485栋,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共有680栋,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有594栋。投入使用前验收合格率达到95%以上,而投入使用后,约有43.4%的建筑消防设施不能保持完好有效,这是由于物业单位管理不善,操作不当,加上普遍存在安全门反锁甚至损坏、安全出口或楼梯间堆积物品等现象,失去了固定消防设施控制初期火灾以便赢得逃生最佳时间的机会,违背了原有的设置初衷。以至于当火灾发生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往往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2高层建筑人员安全逃生数值模拟分析
众多的火灾扑救案例显示,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工作环节:安全疏散设计、日常管理、逃生技术和疏散演练工作。计算机模拟疏散逃生由于其经济便捷及可操作性成为目前高层建筑人员安全疏散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利用Pathfinder软件,从建筑物中人员安全逃生设计的角度,研究了高层建筑人员疏散的问题,通过改变参数模拟不同的疏散方案。
2.1模拟对象概况
图1为平顶山市某高层办公楼建筑的单层平面图,建筑面积为2200m2/层,共26层,每层高约3.5m,总共91m。该高层办公楼南北长44m、东西长50m,将其划分为7个区域,办公房间设置在建筑四周,中部设置楼梯和电梯。每层楼都有两部疏散楼梯,楼梯宽为1.4m,且两侧楼梯入口处均设置了防烟楼梯间,同时有2部消防电梯和3部普通电梯。
2.2疏散场景设定
2.2.1安全疏散设计的影响因素
高层建筑的安全逃生设计中,逃生楼梯的数量、宽度和分布的设计是重点。设计中由于忽略了火灾情况下人员的恐慌、能见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在实际火灾中,依据规范要求设计出来的宽度指标太理想化、疏散能力严重不足,实际疏散时间会远远大于设计预定的时间。结合工作实际及火灾蔓延规律,笔者认为此建筑的最佳疏散时间在10min左右。
2.2.2疏散模拟实验设定
设定3个影响参数,分别为楼梯数量、楼梯宽度和分布位置。由参数变化衍生匹配出不同工况:(1)楼梯的数量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楼梯数量分别为1、2、3、4,计算火灾情况下不同楼梯数量所需要的疏散时间;(2)楼梯宽度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楼梯宽度分别为1m、1.1m、1.2m、1.3m、1.6m时,计算火灾情况下需要的疏散时间;(3)楼梯的分布对疏散时间的影响,设定楼梯分布在建筑四角、在四面墙的中部、在建筑的中部,计算火灾情况下不同楼梯分布所需要的疏散时间。
2.3实验结果及提高高层建筑人员逃生效率的对策
楼梯数量、楼梯宽度与疏散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图3可知:疏散时间(横轴)随着楼梯数量(纵轴)的增多而降低,疏散时间(横轴)随着楼梯宽度(纵轴)的增加而减少,由此可见,楼梯数量、宽度与疏散时间均呈线性关系,且楼梯数量的影响系数更大,表明楼梯数量对疏散时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建筑设计中预留越多的疏散楼梯疏散效果越明显,相对于楼梯数量,楼梯宽度的影响系数略小。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建筑空间结构,避免占用不必要的空间,实验模拟的建筑最佳疏散楼梯数量及宽度应分布在设定疏散时间(600s)附近,即2部疏散楼梯,楼梯宽度选定为1.3m。楼梯分布方式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楼梯分布在建筑中部的疏散逃生所用的时间是最少的,且远远小于其他分布方式,在建筑设计中,应优先采取这种方案。这种结果的出现与人类固有疏散思路相近,缺点是占用空间大。目前,由于广场式、天井式等超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楼梯布置迁就于建筑的整体商业理念设计,越来越多的楼梯分布于各区域角落,不便于疏散,人为增加疏散时间,为安全考虑,仍应以中部为主,且至少保证一部在中部。
3结论
关键词:数据库;安全;维护
1前言
数据库存放着大量的应用系统信息,其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是整个信息统统得以稳定运行的关键。应用系统用户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访问数据库,数据库通过接收请求返回信息给使用者。一旦数据库存在安全漏洞,且发生了安全事故,影响将无法预计。因此应高度重视数据库的安全与维护工作,只有数据库稳定运行,整个信息系统才能变得稳定、可靠。
2安全现状
目前几乎所有的数据库都需要依托网络进行访问,因此又被称为网络数据库,而网络中存在大量各种类型的安全隐患,如网络漏洞,通信中断,*客攻击等,同时数据库本身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如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等种种问题,因此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类风险。根据上面的描述,可以将数据库安全现状划分为以下两类:
(1)外部风险,即网络中的各类安全隐患。*客的攻击,网络的中断往往会导致数据库信息被篡改,或者数据不完整,从而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2)内部风险,即数据库故障或操作系统故障。此类风险会导致数据库系统不可用,同时数据的完整性会遭到破坏,在没用数据备份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数据不可用的情况。目前数据库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各个行业对数据库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加,对于诸如金融、保险等行业,对数据库的安全已相当重视,但是在其他行业中,对数据库安全防范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常常导致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针对数据库安全的现状,需要我们在信息系统管理中,采取相应措施,建立相对安全的运行环境,保障数据库的稳定运行,从而使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安全技术
目前主要的数据库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1)防火墙防火墙的是防止外部网络攻击非常有效的手段,大多数*客对数据库的攻击轻易地被防火墙所阻隔,从而实现了重要数据与非法访问之间的隔离。防火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网络边界安全,它采用的是访问控制的安全技术,用于保护内网信息安全。防火墙部署在数据库与外网之间,可以扫描经过它的网络通信,从而实现对某些攻击的过滤,防止恶意操作在数据库上被执行,另外防火墙还可以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减少不必要的访问,防止了木马程序的执行。防火墙还可以禁止来自其他站点的访问,从而杜绝了不安全的通信。目前的防火墙类型主要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信息系统应根据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火墙类型。
2)数据库审计数据库审计是指记录和监控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操作,包括访问、增加、删除、修改等动作,并将这些操作记录在数据库升级系统的日志或自身数据库中,通过访问数据库审计记录,可以找到数据库发生状态变化的原因,并可定位到具体用户、具体操作,从而实现责任追查。另外,数据库管理者通过检视审计日志,可以发现数据库中存在的漏洞,及时补漏。因此,部署一套有效的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加强对数据库操作过程的监管力度,挺高数据库的安全性,降低可能发生的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
3)数据备份从计算机诞生起,人们就意识到了备份的重要性,计算机有着人脑所不能及的处理能力,但有时候它有非常脆弱,任一部件的损坏,就容易导致计算机的宕机,而伴随着可修复的硬件故障的,确实无法修复的数据丢失,这时就需要用备份数据来恢复系统。数据备份,就是把数据复制到其他存储设备上的过程。在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多种备份类型,有磁带、光盘、磁盘等等。作为数据库管理者,同时还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备份策略,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
在备份系统的设计中,以下三个因素应当被重点考虑:
1)日常使用中,应尽可能保证数据库的可用性;
2)如果数据库失效,尽可能缩短数据恢复时间;
3)如果数据库失效,尽可能减少数据的丢失。如果能很好地做到以上三点,将大大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4)用户认证用户认证是访问数据库大门的钥匙,要想与数据库进行通行获取数据,首先要得到数据库用户认证系统的认可,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数据库安全管理技术,任一位数据库使用者必须使用特定的用户名和密码,并通过数据库认可的验证方式的验证,才能使用数据库。而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权限,访问范围需要在认证系统的控制下安全进行。用户认证系统不仅定义了用户的读写权限,同时也定义了用户可访问的数据范围,通过全面的安全管理,使得多用户模式下的数据库使用变的更加安全、可靠。
5)数据库加密数据库如不仅过加密,*客可直接读取被窃取的文件,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访问库中的任意数据,而无法受限于用户权限的控制,从而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数据库的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加密后的数据即使被且须窃取,*客也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由于数据库大都是结构化设计,因此它的加密方式必定与传统的文件加密不一样。数据库的传输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密,解密,而这两个操作组成了加密系统。从加密的层次上看,可分别在操作系统层、数据库内层和外层上实现。另外,加密算法的选择主要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通过对数据库的加密,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奠定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基础。
4结束语
数据库在信息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数据库的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层出不穷的数据库安全事件告诉我们,针对数据库安全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这不仅需要管理者采用各种新技术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运行,也需要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和维护中,制定完善的数据库使用规范,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数据库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
参考文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广泛使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里,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政府机关系统、金融系统、军事领域等方面。因此,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位置不可或缺。而随着广大用户及网民对网络应用需求的日益提高,网络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普通用户和企业管理者对网络的安全越来越重视。所以,一个运行有效的网络离不开良好的网络管理。在网络普及的现代社会,网络管理已成为了现代网络技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通常所说的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从更小的方面说网络管理则仅是指网络通信量等网络参考性能的管理。本文探讨的网络管理是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网络服务的提供(NetworkServiceProvisioning):是指向用户提供新的服务类型、提高当前网络性能、增加网络设备等方面内容。(2)网络维护(networkmaintenance):包括了网络性能的监控、故障诊断、故障报警、故障隔离和恢复等方面内容。(3)网络处理(networkadministration):主要包括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网络线路故障处理,设备利用率处理,控制网络利用率等方面的内容。
2计算机网路安全技术分析
2.1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威胁分析
计算机存在的网络安全威胁是多样的。从被威胁的对象来分类,可分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威胁以及对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威胁;从释放威胁的主导者来分类,又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无意攻击。具体来说,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威胁: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威胁主要来自计算机本身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计算机使用互联网访问网站,在网站上登录、注册,这涉及到个人隐私、个人机密、重要工作资料、个人重要文件、个人银行账户等。如果这些信息被第三方恶意拦截,一旦信息落到不法分子手中,将会造成意外的损失。(2)对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威胁:对于这一方面的威胁主要来自于计算机本身网络的安全设置及内部系统漏洞修复。目前计算机使用的多数软件是存在技术漏洞的,由于这些漏洞的存在,使得计算机信息直接暴漏在那些黑客视野中,变成黑客攻击的目标。还有网络设备的各种不标准同样给对计算机带来安全隐患。(3)第三方网络的攻击行为:这里的第三方网络攻击行为,主要是指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木马植入等方面。黑客可以利用木马侵入计算机,当攻击到达了一定阶段,便会生成木马病毒,从而对计算机系统内部和程序进行破坏,而用户本身却难以察觉。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得更加隐蔽,难以被发现和清除。
2.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解决对策
(1)建立相对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想要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建立相对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只有搭建良好的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才能改善计算机硬件的性能。严格管理计算机系统的重要设备,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定期检查的体系,定期检查、维修、重做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建立这样一套相对安全的网络管理体系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网络安全隐患能够被及时解决,所以管理者必须认真负责,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
(2)配置性能良好功能强大的防火墙系统。保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配置性能良好功能强大的防火墙系统必不可少。防火墙的功能是在不同的两个网络之间执行控制,保证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不被第三方攻击侵袭,防止计算机内部信息被盗,隔离不同的网络信息,并且是过滤专业和公共网络信息的一种途径,它更加有效的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行,减少被病毒攻击的几率,使防火墙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得到有效的利用。
(3)加强数据加密的技术。做好数据加密工作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很重要的一环,将文件和数据使用加密技术处理成不被看懂的文件,只有公司内部人员看得懂,这样能更好的保护了公司的机密。数据加密技术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增加了一层堡垒,大大减少了重要机密文件信息的泄露,以及重要数据的流失,为客户企业提供了更好更安全的服务。
(4)提高网络的安全意识。只要使用计算机网络就会有风险。因此,用户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些不正规的网站通常会带有病毒或者其中的文件携带有病毒,只要下载或点击这些文件就会中毒,只有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避免浏览,才能有效避免计算机被侵袭。为此,用户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杀毒软件也有缺陷,但是他能及时提醒用户电脑有可能遭受病毒或某些文件携带有病毒,能够及时处理,大大减少了风险。
(5)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不是能够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第三方攻击的手段也在不断变异,变得更难以发现和解决。只有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才能使计算机网络系统更加强大。同时,建立对网站的访问模块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切实的监管用户的访问,并对登录的用户进行合理的时间段限制。设置登录权限,能够有效的制止不合法的登陆,同时检测软件的实时扫描,可以检测出系统的漏洞,减少信息不必要的泄露,有效的保证了计算机网络的完全。
3总结
关键词:马铃薯;贮藏;管理
一、贮藏前的准备工作
1.1贮藏库的建设
建设具有通风、调温、调湿等设备的地下或半地下式的大型现代化贮藏库。库房分成左右两部分,中间为走廊,库门和走廊宽度为2~4m,能通车,库门与走廊相通。设双重库门,以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寒风直接吹入库内引起库温激变。
1.2预贮
刚收获的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解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分和热量,不能立即入库,而应放在15~20℃、氧气充足、有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5~7d,块茎保护部位形成木栓保护层,以阻止氧气进入和病菌侵入。切勿堆放在烈日下曝晒,以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影响品质。
1.3药剂处理
为了防止贮藏期病菌侵入,可将百菌清或农用链霉素均匀喷洒于块茎表面并晾干。另外,在收获前10d割秧晒地,以免病菌侵染块茎。
1.4装袋定包
为方便运输、贮藏,避免碰伤、擦伤,一般30~35kg/袋,大小薯分开装袋。装袋前应严格剔除病薯、烂薯、破损薯、畸形薯、青头薯。
1.5运输
尽量减少运转次数和运转环节,避免机械损伤。选择装卸方便、经济耐用的包装材料,保护块茎在运输时不受损伤。
二、贮藏
2.1及时入库
将贮藏库清理干净后,用百菌清烟剂封闭熏蒸48h。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及时入库,以防薯皮见光变绿,影响原料薯品质。另外,要防止天气骤变和气温突变而冻伤薯块。
2.2适宜的存贮量
贮藏库存贮量与贮藏库容积成正比,一般存贮量以贮藏库总容积的1/2为宜,最多不超过2/3。如果按1m3种薯重约600kg计算,那么贮藏库的最大存贮量(kg)=贮藏库的总容积(m3)×2/3×600(kg)。试验表明,在较好的贮藏条件下,贮藏200d的块茎淀粉平均损失7.9%左右,如存贮量过大,薯块呼吸释放的热量水分和二氧化碳等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影响薯块正常呼吸,引起块茎发芽和腐烂,还原糖升高,从而降低原料薯的品质。
2.3贮藏方法
2.3.1按休眠期不同分开贮藏。马铃薯品种不同,休眠期不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也不同。休眠期较长的马铃薯与休眠期较短的马铃薯贮藏在一块,其休眠期会缩短,所以应按品种、成熟度不同分开贮藏。
2.3.2按薯块大小分开贮藏。薯块大小不同,薯块间隙不同,通气性不同,而且休眠期也不尽相同。故也应分开堆放,装大薯的袋子堆放得高一些,装小薯的袋子适当低一些。
2.3.3堆放方法。在走廊两侧按垛、组、排堆码,即每层6(2×3)袋,5层为1垛,垛与垛之间留1小通风道;3垛为1组,组与组之间留1条稍大的通风道;10~15组1排,排与排之间留1条走道。根据贮藏量大小适当调整垛、组、排的大小,和通风道、走道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三、贮藏过程中的管理
3.1杀菌消毒
入窖后,每120m3用500g高锰酸钾对700g甲醛溶液进行熏蒸消毒杀菌,每月1次,可防止块茎腐烂和病害蔓延。:
3.2温、湿度控制
原料薯刚入库时应迅速把温度降到10~13℃,并维持15~20d,使薯皮尽快木栓化,形成保护层。之后窖温应逐渐降至1~4℃,转入正常贮藏(温度在8~10℃时薯块呼吸强烈,菌类繁衍,薯块易腐烂;温度在0~1℃时薯块中的淀粉开始转化为糖分,食味变甜)。在此期间要保持温度相对稳定;湿度必须保持在85%~93%之间。在这样的范围内,块茎不会因失水太多而萎蔫,也不会因湿度太大而腐烂。
3.3二氧化碳控制
如果通风不良,库内积累的大量二氧化碳会影响块茎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库内温度和湿度。所以应定期打开顶盖或用风机换气,降低库内二氧化碳浓度。
3.4忌频繁出入
尽量减少出入次数,减少光线进入,以避免薯皮变绿、茄素增加、食味变麻,降低品质。另外,库内外有温度差,频繁出入,会造成库内温度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