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06:56: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师体育实习见习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规模扩张实验与实践环节实习基地学生素质竞争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22-02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到来,高等学校教育规模相继被扩大,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张态势。具体地说,高校办学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大学生入学数量的增加和校际间学生生源的争夺,包括知名高校对优秀学生生源的争夺,这种争夺的主要动机在于对招生质量的提高,当然也包含着一种“马太效应”,同时也伴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扩张。一般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同样存在着对生源的争夺,其动机除包含积极地承担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外,也存在着稳定和扩张自己收益的因素。第二种状态是无论是知名学府或是普通院校,毕业生均存在着就业分流的强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各类高校如何强化各个专业方向的培养水平,并如何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
高校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是我国人口规律的必然反映,也是我国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经。但随着学生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探索、去总结。具体地说,在高校出现庞大的教学规模、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毕业生分配的难题面前,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也相伴而生。比如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与教学质量的保证问题、教学实践环节与实践质量问题、实践基地的培养与巩固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等问题,都显得尤为突出。
一、繁重教学任务下的教学质量保证
高校学生扩招的直接现实是带来教学规模的扩大,相应地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的加重。作为重点院校来说,目前一般还不存在教师紧缺问题,但大多教师的教学任务成倍增加。相对于80年代而言,目前每个老师的教学任务平均在前者的6倍左右,老师们成天穿梭于校际之间和教室之间,即使能够完成安排的教学任务,也未必能使教学水平得以正常发挥,同时也无益于老师们的身体健康,更难保证老师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之中。
对于一些高职高专或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师资的配置是不可高估的。一些学校为迎合社会需求,往往与重点院校攀比,为了显示其规模化或规模的宏大,开设了许多新的专业和课程,这就是说,凡是重点院校有的专业,高职高专或职业技术学院均有,凡是社会上新增一个新的专业,它们都将不失时机地跟上。这从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也无可厚非。然而,专业的设置往往与学校的办学力量和水平是分不开的,与学校的设施和设备分不开的。师资从何而来?实验与实践课程如何开展?对于这些学校,一般的做法是:教师外聘,从重点院校聘请兼职教师或退休教师,或是自己的教师热炒热卖,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这可称得上是“拼教”,可以理解为一些教师疲于拼命地参加各校的教学,学校也拼命地为这些课程组织任课教师,由此称为拼教。这一方面影响了重点院校本来不多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学校本身的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我们认为,重点院校应该努力保证自身学校的办学力量,截源堵流,将自己的优秀教学资源用于自身学校的专业教学上,突出自身优势特色课程的建设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保证教师有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在教学力量、实验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特色上下功夫,在全国重点学科建设上下功夫。
对于一般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而言,需要严格与重点院校分别开来。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根本在于它的特色,也是国家成立这类学校的初衷,它们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国家培养生产生活实践中急需的人才。如果我们用“精深,广博,抓好基础,着眼未来”来要求重点大学对学生的培养要求,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则应该是“立足生产,直接可用”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高职高专和职业技术学院等一般院校应该突出抓好那些与生产实际直接相关的或相适应的专业学科的建设,在这些专业教学上下功夫。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理工科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重点高校或是普通院校,在教学规模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实践教学环节与实习基地建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而言,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采用,目前我国重点高校办学的硬件条件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比如普遍使用的多媒体技术的软件和硬件已经或基本达到和国外一些重点高校的水平。然而,不可置疑的是,我国高校在利用这些条件上与国外还存在很大差距。最突出的表现是,教师在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还显得比较乏力,尤其是对软件资源的开发使用方面还很欠缺。比如,一些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中,老师们在对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的把握上还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对多媒体的使用仅仅流于形式。通常的做法是,做一个PowerPoint或一个Word文档来进行教学演示,学生们学到的或看到的东西往往只是理论上的介绍或常规知识的引入。对于一些抽象思维很强的学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未必能够真正设计出现实中的汽车,学微机原理或计算机科学的未必能够掌握芯片的制作或架构一个系统,因为这些知识首先就需要教师应该具备,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教师本身在这方面就比较缺乏,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一种形式。
对于一般院校来说,一方面硬件环境不如重点高校,而专业教师资源的软环境更无法与重点高校相比,从而学生对于所学课程往往也与生产实际相脱离,更是流于理论化的教学过程。这直接表现在许多高校缺少或缺乏相应的实验课程,忽略实践环节和根本上缺少实践环节,这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除招生规模扩大的客观因素之外,强化大学实验课程配置,注重实践环节和建立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的现状是:一些大学只顾规模的扩大,而无法顾及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只能完成相关的理论教学,实验环节或实习环节流于形式,因此造成的必然后果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差,学生投入社会之后需要重复教育或二次教育。导致在就业竞争中缺乏竞争力,本质上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对如何加强实验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和培育实践基地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
值得指出的是,与师范类大学或文科院校相比,理工科大学的专业课程往往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如果教学过程只注重学生的理论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往往会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而实验和实践环节往往能够很好地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理工科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学习的直接成果表现在它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应用上,比如信息技术、电子电器、汽车工程、机械制造、通讯工程等等,许多知识是现实中生产与实际生活的体现与延伸,如果不加强实验和实践过程,对理工科学生的培养则与其他文科类的学生并无两样,似乎只是培养了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而实践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举例来说,对于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如果开设了数据库课程,不仅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关系数据库,而且还应该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使用一个具体的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来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对这一领域的技术有相当的认识,在教学上不仅是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介绍。涉及一个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具体使用一个开发平台来展现这样的原理与实现这样的技术。对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如果只是理论上的介绍,往往学生是一知半解或者不知所云。但如果使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来演示或者在课堂上直接开发一个简单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学生将会深刻领会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并把握创建关系数据库的过程。又比如,对于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它的意义,但如果在实验中教师给学生示范一个简单的嵌入式程序的编制并运行其结果,它会使学生从直接现实的过程中把握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并能够学会编制嵌入式的应用程序,这也需要从根本上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研究创新的教学手段。
三、建立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是提高理工科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除了强化校内课堂实验过程之外,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参与课外实习。课外实习基地建设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高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不仅未能得到加强,反而有所削弱。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缺乏应有的实习基地,一些学校缺少或根本没有实习基地。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有些学校曾经有过的校办工厂往往也承包到人,考虑到安全或其他因素,这些校办工厂通常不愿意接纳实习学生,其他企业更是如此。即使有校办工厂或企业愿意接纳学校的学生实习,往往工厂的规模和它生产的内容也与教学内容是不一致的,不能对口实习。因此一些学校的基本做法是,让学生参观一下工厂,使他们知道什么叫工厂或企业,其实习内容也主要介绍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家成功的经验。不难想像,这种实习对于教学实践产生的作用的局限性。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级院校,按照常年的实习内容要求,建立稳固的教学实践基地,如机械制造相关课程的实习,需要与制造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实习,需要与信息行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电气工程专业的实习需要与电气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否则,学生的课外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关键词]体育专业 实习 问题 对策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逐年严峻,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比起其他院校毕业生来,他们除受扩招带来的影响外,同时也受国家教师认证制度实施的影响,其他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加入教师行业,这加剧了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教育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获取教学能力的重要、直接的途径,是在校专业学习的继续,是教育教学社会化和全面衡量验检师范学校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对师范院校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独立从事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对毕业生步入社会前最后阶段的培养教育。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实习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给我们的教育实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体育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习基地难联系
扩招制度的实行,学生人数的增加,随之实习点需要的数量也增加,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明确规定中学有义务接受高师学生进行教育实习的任务,而高等院校与中学在办学实际中也缺乏密切的合作交往,且实习学校基本集中在城镇中学,造成这些学校超负荷地接受实习生,加上部分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有限,不能实现实习单位的要求,且部分学生缺乏扎实、全面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班主任工作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难以胜任实习学校交给的任务,严重影响实习学校的正常开展,久而久之,很多学校便不乐意接收实习生。
(二)实习时间短、形式单一、实习内容不完善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主要采取短期集中实习,安排在毕业最后一学年,是一次性实习。大部分学校实习时间为6-8周,除去校内见习2周,再加实习单位见习一周及假日放假等,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有的不到3周,再加上十几或二十多个学生集中在一所学校实习,客观上限制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很难全面锻练学生的能力。如体育学生的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竞赛组织、裁判等综合能力很难有机会实习。在具体实习过程中,一般都存在着重教学轻班主任工作实习,重课堂教学轻其他环节实习,忽视能力培养等问题。而同时我们又希望通过教育实习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组织竞赛等综合能力。显而易见,目前体育专业教育实习内容与实际情况产生了偏差。
(三)实习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实习指导教师包括学校的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的课任指导教师,从学校的指导教师来看,近些年来,中小学校新课改的实行,学校的教师很多没有参加新课程培训,也没从事过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缺乏了解,个别指导教师对体育教育实习的指导目标不明确,对体育教育实习的意义、目的以及具体内容、过程缺乏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认识,从而导致了在实习过程中的自由性和随意性,使实习生得不到有益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的教育实习质量。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育在学校中显得无关紧要,使体育教师地位很低,也使体育教师对体育工作责任心不强,有部分任课指导教师将这种工作责任心不强带到实习指导工作中来,实习指导过程有“走过场”的倾向,如对实习生听课指导次数不足,或对实习生的指导过于简单等等,甚至许多学校的体育指导教师认为实习生来的目的就是替自己上课,可以轻松了,在实习中只能看到实习生上课,根本没有中学指导教师,即使是见习期也如此,从而养成了实习生课前不备课,不编写教案就上课的现象,然而,实习结束时他们的实习成绩照样是优秀。
(四)部分学生对教育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学生忙于考公务员和研究生考试或忙于打工,一些学生认为教育实习对将来的工作的作用不大,不认真对待,因此准备不充分,做的过程中也不投入,这样实习效果很差,且由于学生人数的剧增,一些学校采取集中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同时进行,一些学生靠社会关系,随便找一所中小学校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上章来敷衍学校,学生根木就没有参加教育实习等等,学生出现上述种种行为,主要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实习生并没有认识到教育实习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不但要进行教学活动,而且要与教育实习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不同的人交往,参与实习学校的一些活动。因此教育实习既能增强师范生的教育职业道德和授课能力,同时也能使实习生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所以实习生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实习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抓住这一重要的锻炼机会。
(五)实习成绩评价缺乏科学、客观的方法
教育实习质量的评价是监控和改进体育教育实习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应是对实习生实习过程的全面、客观的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评价方法、指标及要求本身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体育实习评价缺乏量化的评价。
(六)高师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职业技能的训练与中学教育的实际不太相吻合
高师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高师体育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不完全适应培养跨世纪中学体育师资的需要。具体表现在:1)专业必修课设置没有突出面向中学体育教育的特点,往往只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度而缺乏广度,缺乏最基础的东西。不利于培养适应普通中学体育教育所需要的通才。2)专业选修课门类的课时太少,不能满足专业学生建立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要。3)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比较薄弱,比如教学实践活动,担任裁判、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等,致使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的挑选。
在职业技能训练方面,高师体育院系教学计划中对职业技能课教学重视不够,没有开出与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配套的系列职业技能课,以致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往往表现出专业思想不稳固,担任运动代表队教练、班主任工作更是困难重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
二、建议与对策
(一)新形势下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实习学校
多年实践研究充分证明:在众多的实习方式中,在实习基地校的实习方式远远优于其他方式的实习,不仅实习者可以终生受益,对实习基地校也是有益无弊。实习生不仅得到了全方位锻炼与提高,同时基地学校体育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发展。高等师范院校应把建设教育实习基地纳入学校的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中,加强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机构的联系,同时承担起基地校教师的业务培训、竞赛的协助、运动会、高考指导、校操、学校体育教学信息、资料的服务和推广,同时体育院系可以从实习基地得到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同时,而实习学校也能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思想、理论与方法等,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认识
1.充分做好实习前准备工作
加强实习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偏重理论、授课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比如到中学去观摩、见习、调查、讨论会等。另一方面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到学校来讲授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把三笔字、普通话、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体育心理学、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等课程中明确相应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常规的形式开展教师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获得好名次的学生给予学分的奖励。加强和提高说课和评课的训练,其三,制定和完善教育实习手册使师范生了解、熟悉与教育实习有关的内容和活动,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规范操作和有序运行,实习前应停课两周进行模拟实习。
2.明确目的,学生要充分认识教育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严于律己,对每一节课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写好完整的教案,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建议,较好地完成教育实习任务,在教育实习期间要做好一个学习者,实习生除认真完成所承担的实习任务外,还应该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学习实习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要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每个实习生应尽量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好教育实习的总结,实习生应在教育实习结束后认真总结自己的表现,发现不足要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从教育实习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和积累经验,为进一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改革课程设置,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
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应加强课中的组织教学能力、选择和运用教法能力、口令及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编写教案能力、教态及示范能力、课中控制调节能力、场地器材的设计和利用能力、应变能力、分析教材能力、组织竞赛和执行裁判能力、及公关协调能力等。为此,(1)根据教育实习的反馈信息,针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应修改教学计划,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减少必修课的比例,选修课可以规范为深化拓宽学科教育和应用实践。加强骨干基础课教学,减少非骨干课门类。2)为了强化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可把“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运动竟赛组织编排”、“竞赛裁判法”、“教育场地画法”、“教具制作”、“普通话”、“电子计算机应用”等职业技能训练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时数。
(四)提高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
要不断完善和修订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选拔标准,把敬业精神强专业知识厚、工作态度端正、协调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选,担任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在教育实习见习阶段,指导教师就应该对实习生严格要求,努力培养他们严谨和踏实的学风和教风。在实习阶段,要做到“看课、备课、说课、试教、评课”五个环节严格过关,从而使实习生养成备课认真、授课严谨、课后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实习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主要通过如下途径来培养:(1)加强新课程培训,学校应定期举行培训班,尤其要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建构新课程理念,提高指导能力。(2)建立教育实习指导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使教育实习工作和理论教学同样得到重视,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教育实习工作的积极性。
(五)科学安排教育实习时间、丰富实习形式
科学安排实习时间是保证实习效果的先决条件。高等师范院校的实习时间一般应为10周,其中校内试教2周,到实习学校8周。安排教育实习时间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避免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秋季开学进行,这时间是实习学校的新生入学时间,也是国庆长假时间,这样会给实习学校增加负担和减少实习时间。(2)应把时间安排在4年级的第1学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4年级第一学期前技能性课程己完成,学生己经具备教育实习的条件,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四年级忙于奔跑找工作和参加考研、公务员考试等所带来的负而影响,学生实习完回校后,还有一学期的再学习时间,对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回炉补火”,以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实习模式多样化,变“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为“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与“单独实习、委托实习”、“顶岗实习”等并举的模式。可以安排学生到实习学校、社区、单位、俱乐部等地方实习,允许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学校和有用人单位就业意向的学生自行参加实习。根据人才市场、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可以尝试“分类实习”办法,可开辟教育实习与社会调查相结合、教育实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教育实习与毕业预分配相结合、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教育实习与完成某部门的科研或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新天地,从而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韩立福,于兴国,秦文孝.等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现状调查报告[J].人学研究与评价,2007(11):32-38
[2]刘关君,陈品,李昊星.大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时代人物,2008[3]:58-59
[3]刘红艳.高师教育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刘一策[J].教育与职业,2008(9):169-171..
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3个阶段[1],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且往往也是师范生系统学习专业领域知识之后,从理论走向实际教学的最后一门课程,是从职前过渡到入职的桥梁,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但是面对人数逐年上涨的师范生,见习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师范生实习时间较短。在为期数周的教育见习之后,师范生根本不能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特征、起点能力等有清晰的了解,同时对该门课程的任教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没有深入领悟,因而很难达到教育见习的目的;其次,师范生在见习过程中缺乏跟同学、指导教师的及时沟通交流;再者,在分散见习时,教育实习的阶段性成果无法及时提交,实习资源成果流失现象相当严重[2]。
鉴于以上问题,国内一些高校研究者试图借助互联网来建立一些教育实践类网站。例如,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网(jysx.snnu.edu.cn/)、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实习网(jysx.njnu.edu.cn/)。但这些平台更侧重于简单的信息窗口,网站内容不够丰富,内容更新较慢,交互功能非常薄弱[3]。平台可用于资源共享、新闻、任务布置等,但并不支持远程见习。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构建了师范生远程见习平台,希望能通过此平台为师范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便捷的学习平台,方便实习生之间、实习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有效支持师范生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远程见习。
1需求分析
1.1基本信息
在平台开发前期,本研究小组设计了远程见习平台需求调查问卷,并将该问卷发放给本专业大三学生。问卷共发放26份,回收24份,回收率92.3%。其中男生8名,女生18名,因为属于师范类专业,此男女比例正常。
问卷信度检验采用Alpha信度分析,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676,基本可信。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版本和Excel表格进行。
1.2调查结果分析
本问卷主要从4个方面来对教育技术学的实习生进行调查:①实习中出现的问题;②实习反思;③需要的学习资源;④平台功能模块需求。
1.2.1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从表1可以明显看到,实习生在实习学校遇到的最多问题就是教师技能较为缺乏,因为他们普遍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有63.5%的学生会通过上网查找来解决问题。然而有60.8%的学生认为上网查找并没有促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实习生通过网络聊天或者发邮件占到了60.8%。
1.2.2实习反思
当问到“实习中,你认为平时的反思总结重要吗?”90%的学生都认为实习反思很重要。
1.2.3学习资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5%的学生选择视频资源;25%的学生认为PPT课件比较方便,有利于优秀资源开发;20%的学生认为优秀电子教案比较实用;另外10%的学生属于听觉型学习者,他们选择了音频资源。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表1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情况调查
调查内容 结果反馈在实习期间,你所遇到的问题通常是哪些方面的? 学科知识5% 教师技能48.6% 知识应用22.6% 获取资源23.8%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是什么?请教中小学指导教师20.3% 请教大学教师2.7% 与同学商量13.5% 上网查找63.5%通过你所采用的办法,你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吗? 完全能解决5.4% 基本能解决6.4% 不确定
27.4% 不能解决60.8%你一般是通过什么途径联系同学或者大学指导教师的? 打电话
25.4% 短信或者飞信5.4% 通过网络聊天或者发邮件67.8% 直接到他们所在地
1.4%
1.2.4平台功能模块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35%的学生选择实习视频录像,17%的学生选择了非实习见习模块,15%的学生认为见习档案很重要,另外有12%的学生选择了实习知识与技能模块,如图2所示。
图1实习生需要的学习资源
图2平台功能模块需求
2系统功能设计与分析
本系统建立的目的在于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实时和非实时的见习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网页浏览和使用本系统,包括上传实习心得、问题、及时解决教学问题、案例观摩等。本系统的功能设计如下:
(1)用户管理。该模块实现的主要功能是用户信息的注册和修改。在本系统中的用户包括以下5种:一是指导教师,主要指高校的带队指导教师,通过注册之后指导教师可以观看学生实习视频,查看学生实习心得,与实习生进行交流,并对实习生的表现进行相应评价;二是合作教师,主要指实习学校的教师,通过注册之后,合作教师具有与指导教师相同的权限,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点评,解答实习生提出的问题等;三是学生,指本院系在读的实习生;四是游客,指除教师和学生以外的其他用户,不具备权限;五是系统管理员,系统各类用户的角色不同,其所具备的相应权限也存在差别,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
(2)非实时见习模块。该模块实现的是优秀教学视频案例创建,以及创建案例后,见习生对视频的点播标注等。
(3)实时见习模块。该模块实现的是师范生在本院系即可远程观看指导教师的实时上课内容,以及指导教师远程观看实习生的实时上课内容。
(4)协作备课模块。协作备课是师范生在见习过程中集体备课,注重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持续发展[4]。该模块实现的是优质课件的共建共享,师范生在备课时可借鉴比较成功的课件案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
(5)学习资源管理模块。该模块实现的功能是为实习生提供相关实习资源,包括课程标准、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等。实习生也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录制的视频上传,方便大家相互学习。
(6)互动交流模块。互动交流模块实现的功能是提供一个平台,指导教师、合作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对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也可以解决实习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另外,实习生之间也可以交流实习心得,形成学习共同体,促进共同成长。
(7)见习档案。见习档案针对的是实习生,它包括个人信息、实习心得、在线活动情况等3部分。
(8)系统管理。该模块是对拥有各种权限的用户进行管理,还包括系统的更新维护。
系统由功能模块组成,其结构框架如图3所示。
图3远 程见习平台结构框架
3平台实现
3.1关键技术
3.1.1ASP.NET技术
ASP.NET提供了一种基于组件的、可扩展的编程方法,是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支持开发者使用事件驱动式程序开发模式的方法来实现网页与应用程序的开发[4]。本平台使用ASP.NET技术进行Web开发,以实现网页和后台服务器之间快速的数据传输。
3.1.2三层B/S结构的Web技术
本平台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的简写)体系,B/S的三层结构分别为表示层、应用逻辑层、数据库服务层。客户层主要处理用户的输入/输出交互界面。用户使用Web浏览器即可实现对平台的访问和浏览,并且完成相关操作申请。Web服务器根据用户申请将相关资源传送给客户机,并在浏览器上输出。中间层由表示逻辑层和业务逻辑层组成,主要完成教育见习应用功能。Web服务器接受申请后,对请求进行逻辑处理,最后将计算的结果反馈给客户层或者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服务层主要完成信息存储和数据管理。
该体系结构投入成本低,易于开发和维护,而且能够跨平台操作。用户只要满足上网条件就能用熟悉的Web 浏览器登陆远程见习平台进行教学活动。
3.2系统实现
根据远程教育见习平台的结构框架,学生可以选择点击自己需要的模块试用学习,还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见习档案,或者进入互动交流空间跟指导教师与合作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等。如图4所示。
图4“非实时见习”模块界面
4结语
理论学习和实际教育见习是师范生成长的必然路径,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信息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更带来了教育见习的便利。因此,建立远程见习平台,能为师范生实习提供全新的见习工具,同时也营造了和谐的协作学习环境,让更丰富的资源供师生共享,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也为学生的发展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本文探讨的是利用ASP.NET技术和三层B/S结构的Web技术来构建远程见习平台,是网络视频注释技术、网络视频采集和传播以及课程知识管理综合发展与融合的产物,对解决当前教育见习中存在的见习时间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不便,评价片面化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指出的是,本文仅对远程见习平台的功能进行设计并采用ASP.NET技术和三层B/S结构的Web技术进行开发,该平台还存在着资源较少、维护管理困难等问题,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大军,辛振,胡江华.淮北市中学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