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生玩手机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2-05-11 10:10: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玩手机调查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玩手机调查报告

篇1

关键词:手机入袋;手机依赖症;文明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社会,手机的使用已经濒临泛滥的边缘,对于大中专学生群体尤甚。据调查,90%的学生认为,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基本“生存”需求:起床后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吃饭的时候经常看手机,走路的时候不时看手机,在宿舍大部分时间在玩手机,上课的时候会时不时摸手机,甚至偷偷聊天、看小说、玩游戏、发短信……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而且明知这是一种弊病却又难以有效控制。

一、高校学生手机上网情况调查

2014年5月,某学校在网上进行了一次关于手机上网的调查,来自湖北高校的占92.14%,陕西高校的占1.52%,北京高校的占2.08%,山东高校的占0.66%,上海高校占1.32%,天津高校占0.81%,未知的占0.47%;被调查的学生大二的占69.21%,大一的占17.03%,大三占9.85%,大四占3.91%;理工类学生占64.32%,文科类占32.41%,艺术类占3.27%。

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拥有手机的占98.46%,没有的1.54%。

2、上课经常玩手机的男生占35.78%,女生占17.67%;不玩的男生占31.18%,女生占15.37%。

3、玩手机做的最多的事,看新闻的占42.68%,看小说的占18.82%,聊天的占25.56%,查资料的占9.92%,玩游戏的占5.02%。

4、平均每天上网时间1小时的19.28%,2小时的占23.86%,3小时占 28.43%,4小时占13.86%,5小时占17.57%。

5、上网做的最多的事:看电影的占40.34%,看新闻的占23.4%,查资料的占16.49%,聊天的占13.02%,玩游戏的占7.74%。

笔者本人在大学做过一些暗查,大教室合班课(尤其是理论性较强的科目),教师讲课激情高昂,声音抑扬顿挫,台下学生的反应却截然相反。有的嗡嗡作响,有的虽一无人说话,但认真听课的只有前面几排少数学生,65%-70%的学生却在低头玩手机。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某类高校的个别情况,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0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4个小时以内,上网仍然以娱乐为主要目的”

武汉是全国乃至世界高校最多的地区,本地区高校学生玩手机现象的调查结果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手机阅读的主要目的包括了解新闻资讯占85%、休闲娱乐占73%、打发无聊占63%、应急查阅信息占58%。”

有记者调查了武汉8所大学发现,不论是重点大学还是独立学院,不管是课业相对轻松的文科学生还是学习紧张的理工科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结果显示,至少有1/3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上网。

二、不同角度看待上课用手机现象

(一)从教师角度看

大学的功能在于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从评价高校和相互竞争的角度看, 科研和社会服务明显能提高学校的声誉,带来实际利益。 而且决定教师命运的主要是科研,教学所占比重非常少,教师的职称一般只与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挂钩,教学方面只要按照学校安排按时上课、不出教学事故就可以。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就花在科研上,花在教学上的精力不足,教学质量显然会受影响。对于在课堂上上网的学生,大部分教师的态度较为“宽容”,只要不是过分影响课堂秩序,教师基本不会制止学生的行为。有教师反映,即使当时制止了,几分钟后学生又会重新拿出手机,教师上课时间有限,不可能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管教学生上面,所以就出现屡禁不止的现象。而且与中学不同,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靠自主性,教师不可能强迫学生学习,只要不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也不会多管。

(二)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认为上网原因是多方面的:1、上课玩手机,折射出一部分同学性格比较孤僻,与同学的关系相处的不是很融洽,缺乏自信;2、这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缺乏认识,心里产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学习持消极态度,对学业失去信心,从而感觉大学生活无聊,把这些精神压力通过在课堂上玩手机发泄出来,进行情绪迁移;3、有时候老师上课讲得很投入,却疏于对上课纪律的强调,这就使得很多同学认为上课玩手机很正常,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将手机排放在桌子上玩,丝毫没有避讳的意思;4、部分同学选择性的听课,他们认为有些课程对自己帮助不大,对未来就业没有用,所以没有必要学习。

三、学校采取的应对措施

为有效干预“手机依赖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武昌理工学院于2015年新学年开学初便开展了“文明课堂,手机入袋”活动,实行课堂上“人机分离”的管理办法(此举措始于2013年11月江苏大学课堂上出现的 “手机暂存袋”),要求大家进入教室后都把手机放入“手机收纳袋”一个专门在教室存放手机的袋子。为避免手机拿错,学校对“收纳袋”按照学号或宿舍号进行了编号,同学们也都非常自觉地将手机静音或关机放入手机袋。“手机入袋”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广泛支持,任课老师认为,“学生上课玩手机,不但会影响学习,也会影响老师上课的心情,是对老师劳动的不尊重。现在课堂上没有了手机的干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多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容易了许多,课上的学生开心,老师舒心。”

同学们也普遍反映,手机没有被收纳前,课堂上大家都经常会不经意间把手机拿出来瞅瞅,几乎成了一种“生理”习惯,严重影响了听课的连贯性,一堂课下来课听得断断续续,对老师讲的似懂非懂,搞的自己心情也很郁闷、很苦恼、很困扰。现在好了,手机被放进“收纳袋”,再也没什么“心事”了,听课效果好多了,心情也晴朗多了。

参考文献:

[1]李文蕊.调查显示国内大学生上网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EB/OL].2011-01-14.

篇2

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研报告一

摘要:大学随心所欲的自由生活,就像江湖里的种种传说,大把大把的空余时间,无数的比赛活动,浪漫的恋爱,日上三竿的懒觉,大家似乎只看到大学课外生活的逍遥多彩,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是学习。然而,原本应该是学习的上课时间,玩手机,却成为了学生认真听课的一大杀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数据,来了解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这一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上课玩手机;调查与分析

引言:大学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只顾观赏风景而忘记我们的任务是坚持奔跑。我们要始终坚信高科技能够引领我们前进,而不是倒退。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实际派发问卷的方法。发放问卷50份,收回4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48份。

一. 令人震惊 八成多大学生上课玩手机

调查的对象男女性别比率分别为46.6%和53.3%。结果显示,在被访问的大学生中,竟有82.5%的同学承认每天上课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其中,40%的学生经常上课玩手机,40%的学生每节课都在玩手机。由此可见,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上课玩手机原因数据分析

据调查44%的学生玩手机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无聊; 40%的学生是因为上课累了,想放松一下才玩的。 有一小部分学生是受其他同学的影响;20%的学生是因为.需要查阅资料 而39.9%的学生习惯了;在时间上,有24%的学生能玩整堂课。由此可知,寂寞无聊 ,浏览网页打发课堂时间,成为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原因。而其中的大多数学生认为上课玩手机互不影响,也不会影响老师讲课。

三.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具体内容分析

42.8%的学生选择聊QQ 看空间;44.6%的学生选择上人人网上微博; 24%的学生用来发短信。33.2%的学生选择了玩游戏看小说看电影,只有5%的学生是用来查资料看书的。由此可见,手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而只有少部分同学学会利用手机。

四.对于大学生玩手机时的上课科目的数据分析

24%的学生选择了在思想政治课上玩手机,32%的学生选择了在公共基础课上玩手机 ,44%的学生选择在选修课玩手机。由此看来,不管上什么课,玩手机现象似乎愈演愈烈,因此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对于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心理反应的数据分析

据调查有54%的学生会感到愧疚但还是禁不住会玩,仅有6%的学生不会感到愧疚,有18%的学生认为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56%学生认为虽然觉得不妥当,但还是忍不住; 20%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找点乐子。调查还显示,52.3%的学生上课玩手机并不认为有什么愉快的感受。由此可见,玩手机已经成为学生下意识的习惯性,即使心里有愧疚,但还是很难改正,这种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效率与效果。

六.对于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动机

考虑经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动机明确,消费欲望强化,大学生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可以分为一下几种:

1、求质量与实用的购买动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部分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

2、求新款式新功能的购买动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同时,有65%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其次手机的内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输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语音拨号、是否具备免提功能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

3、求方便的购买动机。调查得知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同学、用人单位联系。

4、求价格廉价的购买动机。当价格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他们会选择购买他们中意的新款手机。

(二)、大学生对品牌的概念

这也是手机商们最想知道的问题,到底哪个手机商拥有的顾客最多呢?根据我们的调查,最多人使用的手机牌子是诺基亚,调查显示一共有57%的人使用这款手机,耐用是它的一个最大卖点,而不断扩张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选择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爱立信,虽然使用者人数却是诺基亚的三分之一,即总人数的19%,但它的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重点:第三位是三星,占16%,三星虽然拥有高技术,但价钱却令不少学生消费者望而却步;其他品牌则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一二。可见诺基亚这一世界手机销售商果然不负众望,霸占了头位。

80%以上使用诺基亚手机的大学生还表示,下次还选诺基亚。

(三)、大学生对手机价格的敏感程度

64%的大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在10002000元之间,11%的大学生能接受的价格在1000元以下,16%愿意考虑20003000元的手机,其余9%则能够接受更高的价格。以上数据表示,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价格区间为10002000元。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与购买不再是盲从,而是自主的选择,随着认识的加深,对于新潮的追随比起改革初期显得理智、透彻,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辨证统一!科技的发展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手机这一科技产品在实践中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品牌上的选择则是各自需求,品牌的建立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质量与信誉的结合。大学生属于纯消费群体的性质决定了大学生手机的购买与消费。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由于人们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使得生产产家不断开发新产品,手机的功能,外观在不断的完善。大学生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也相对提高,为适应社会主流,科技不断向前发展,手机的使用不再是单单的打电话,90年代的手机已经被人们所遗忘。社会发展着进步着,实践证明了手机这一科技产品为人们开发利用,并将随着社会进步而前进。但是殊不知,真是由于对新手机的好奇心,才造成一部分学生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摸索与研究。

七.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成普遍现象

不管是课业轻松的文科生还是学习紧张的理科生,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已

经成为大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至少有1/3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上网。

(二)听老师上课念PPT,还不如上网打发时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xx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手机成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网工具。然而更多学生则在课堂上用手机上网开小差。近年来,大学生专业方向和工作不对口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因此,不少学生开始质疑听课的意义。

(三)对于玩手机的利与弊总结

利的方面:

①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②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③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④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⑤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⑥手机的本身小儿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同学,老师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 学生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上完玩游戏,看电影的多,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说明手机必会给学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 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

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在学校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 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三)决定老师命运的是科研而非教学

为什么老师就很难控制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呢? 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上网的学生,多数老师表现得很宽容。很少有老师当场制止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更少有人明令禁止使用手机。大学的功能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理想状态下是三者的平衡。在外部竞争的压力下,科研和社会服务明显能更快地给大学带来实际利益,教学被大大压榨甚至挤占。可以说,是科研而非教学决定了老师的命运。所以调查显示,67%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上课制止学生玩手机,加强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惩罚。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结语:

手机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与电脑网络一样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手机的相关使用和消费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了年轻人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勇于创新,张扬个性的优点。但是,在某些方面,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还是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机的使用及消费中没有过于详细的计划,在学习与娱乐中并没有找到切合自己的平衡点,结果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与财力。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弱,因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总之,手机将成为今后决定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快速、持续、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20xx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调研报告二

手机诞生于20世纪末,从最初的简单的通讯工具,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为多元化的信息载体。截至20xx年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0亿大关,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76.92%。作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最有潜力的中国市场,国内外手机品牌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在这种大背景下,无收入,却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特殊消费群体学生手机族,已经成为手机消费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报告选取手机使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昆明学院在校学生为目标人群,通过问卷调查和文案收集等多种渠道,就大学生的手机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手机生产企业有所启示。

第一部分 调研内容

一、大学生手机消费需求调研

调研内容:对消费者的手机消费需求以及需求量进行调研。

二、大学生手机消费的消费偏好的调研

调研内容:对影响消费者的价格、品牌、质量、外观、功能等消费偏好进行调研。

三、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的调研

调研内容:大学生手机购买的购买途径、购买方式、购买决策等进行调研。

第二部分 数据来源和抽样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报告所用数据来源于《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调查对象为昆明学院在校学生,调查起止时间为20xx年5-6月。

二、抽样方法

本报告使用随机抽样的抽样方法获取样本。调查点分布在昆明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在校学生,共完成100份调查问卷的发放,其中回收问卷99份,有效问卷99份,问卷有效率99%。

第三部分 数据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使用行为的基本状况描述

(一)问卷描述统计分析

在利用所调研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之前,第一步要对样本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所以首先对 通过问卷调研回收的99个有效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考察调研样本的性别、年级、专业等情况,具体情况如下表:

在回收的99个有效样本中,男性为34个占34.34% ,女性占了66.66%。从专业分布来看,绝大多数(59.41%)被访者来自于文科,19.29%来自于理科。

此外,从调研对象的年级分布看,在我们获取的样本中,大一的有26人,大二的有27人,大三的有45人,大四的有1人,主要年级集中在大三,这与我们研究背景和调研对象有关,因此本报告调查手机使用行为的样本是比较具有 代表性的。

(二)用户使用情况分析

1、消费需求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100%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26%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更换手机情景的调查中,绝大多数被访者实在手机被偷或者损坏的情况下考虑更换手机的,其中也不排除因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攀比心理带来的产品更换。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更换手机的频率,绝大多数集中在6个月到2年这个时间段内。

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消费偏好分析

(1)大学生对手机品牌的选择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品牌比较复杂,主要以华为和小米居多,两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5.3%和13%,其次三星和苹果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支持者,分别占被调查者的11%和10%,OPPO和步步高也拥有支持者,但其占有率不是很高,分别只有8%和4%,其它的小品牌占有率更低。主要因为华为、小米这两大品牌功能强大,品牌效应高,这样的品牌结构呈现为大品牌主导市场,小品牌填补市场空隙。其中国内大品牌占有率比国外大品牌多。

(2)大学生对手机价格的敏感程度

在手机价位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群体使用手机的价位选择集中在500--1500元之间,占调查人数的53%。另外,18%、15%的同学会选择1500-2500元和低于500元的价位,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高价位的手机。

大学生普遍接受的价格区间是500-1500元之间,同学们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接近的,手机的价格指数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品牌,配置和消费者的选择。手机价格的选择侧面可以表明该群体的收入状况和消费状况。

(3)大学生青睐的手机外观

其中,37.37%的大学生认为手机产品设计的美丑对于产品的市场销售量有很大影响,54.55%的大学生认为有较大影响,8.08%的大学生认为影响较小。

经过调查,87.88的大学生喜欢直板手机,1.01%的大学生喜欢推盖的,3.03%

的大学生喜欢翻盖的,还有8.08%的大学生喜欢其他的一些外观设计的手机。 主要原因是:在同一档次上,直板机相对于折叠机要便宜100300余元。这是影响被调查者购买此种手机的主要原因。此外,打手机厂商都把低端机型做成直板机,并且此种手机外观简洁、外表美观、功能实用。作为还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直板机自然是首选。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直板机成为了消费者最青睐的产品。

经过调查,43.43%的大学生喜欢3.5-4.0英寸的手机,42.42%的大学生喜欢4.0-4.5英寸的手机,9.09%的大学生5.0英寸以上的手机,5.05%的大学生喜欢2.8-3.5英寸的手机。

经过调查,37.37%的大学生喜欢磨砂塑料的手机外部材质,23.23%的大学生喜欢金属材质的,22.22%的大学生喜欢钢琴烤漆的,17.17%的大学生喜欢镜面材质的。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在购买手机时,外观设计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不仅要性能好,更要外观漂亮,手机的外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吸引力,是时尚,更是个性。同时,在众多的手机设计中,有直板、翻盖、滑盖等,材质也有所不同,这也为手机生产商在外形设计上做出了参考。

(4)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期望

在对消费者调查的回馈中可以看出,拍照像素、手机外观、内存容量和电池容量这四个方面比较重视,而这其中拍照像素和内存容量的比重又是最高的,这取决于手机的硬件设施,选择像素和容量是消费者对于选择手机性能的两个个重要标准。

83%的消费者喜欢智能手机,如今的市场已经被智能手机占据,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对智能手机也会有更多的创新和改善,大多数消费者喜欢智能手机的原因是因为智能手机是大家与外界联系沟通的必备工具,可以借助智能手机上网娱乐,智能手机可以说是现在人们的手上电脑,方便、快捷。

消费者平时使用手机功能中的影音娱乐占39%,这和消费者选择智能手机是离不开的,可以进行聊天社交,比如手机中的软件QQ、微信、微博,可以作为一个电影音乐的播放器,也是大家了解社会的上网工具,百度、支付宝、网上购物,作为娱乐的游戏机,而33%的用户主要使用的功能是联系亲友,联系的方式不一定只有打电话,现在可以用手机下载一些软件进行聊天,也就是上面所说的QQ、微信。

对于手机的应用软件,65%的人认为非常实用,方便了自己的生活,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手机软件更是多种多样,涉及生活娱乐学习的每个方面,比如一些手机助手,91助手、豌豆荚、360助手、App Store等,需要什么样的软件都可以到上面下载,方便自己的生活,所以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软件。

以上数据表明,在除了手机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功能外,大学生还注重的功能调查中,大家对影音娱乐、拍照像素、内存容量和电池容量这四个方面比较重视,这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手机新媒体的出现是分不开的,所以商家对手机的开发也要注重这四方面。

3、购买行为分析

根据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所使用的手机价格是5001500元,比率高达53.5%。少部分学生选择1500以上。总的来说,大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不算太高,属于中等水平。因为大多数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依赖父母,手机消费不可能太高,因此在购买手机时会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品牌手机。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特点及结论

根据调研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手机消费仍在以跳跃式的曲线增长,消费量趋向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手机消费国内产品为主导。

3、品牌手机在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中占据有一定的优势。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识与购买不再是盲从,而是自主的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多数大学生对手机有极大的心理需求,他们注重手机的款式,注重手机的质量及功能,而且他们也是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学生消费者比较喜新厌旧,一旦有推出功能更完善的手机他们就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手机产生不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

第四部分 建议

一、经后手机有待增加的功能

在调查中,被访者提出了今后的手机应该增添功能的主要方向:

通过问卷对该主观题的调查,有27%的大学生对此题做出了回答,他们认为手机还应该增加投影,Office, Wps,增加与学习和办公有关的功能,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更加人性化,耐摔,网速好,程序明确清晰,具有扫描的功能,触摸记录,可以控制电器,更纤薄,具有双面镜材质,能够刷地铁、公交、购物,地图导航,还要具有防盗功能,防水、防尘、能够进行远程控制,包含电脑的全部功能,内存更大等。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也希望手机最主要的要有学习软件,少一些娱乐的工具,其次虽然现在的大部分手机已经是智能机了,但是要求手机要更纤薄,然后是要具有很好的上网功能,在现有手机的功能上增加一些,最重要的是防水功能有待提升内存有待扩展,最后就是手机的使用寿命要更长,但是手机的使用寿命不仅是手机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使用过程中的保护。

二、建议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大学生群体作为手机购买的新市场,为打破销售瓶颈, 12

脱离困境,为此,我们提出几条营销建议以供参考:

1、利用现有的资源。可以考虑对现有资源或者是系统的再设计利用。当前手机普遍支持 Java 程序和 Wap 协议,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扩展性能和高校市场占有情况良好,具备了支持在线服务的功能以及更大的可能。另一方面公共交通系统便利,个体出租活跃。硬件资源具备良好的可用性。

2、降低流动性。为人们设计短周期的物质流动系统。设计师需要研发一种开放式的体系,使得人口或商品的转移与本地化几率可以相对持平。二手交易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往返购物的问题;拼车服务则可以降低重复路线的能源消耗。

3、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将可持续发展建立在使用再生能源的基础上是实现局部范围自给自足的一个途径。

4、整合与分享。通过整合配套的功能服务来减少对物质产品的依赖。要提倡一种多功效、复合功能的体系,努力在个人需求与群体的需求之间求得一致。找出他们的共同需求点,让产品不再只为一个人而设计。高校的配套功能服务已经在很多方面开始运作,可以根据智能手机特点做进一步的功能拓展,如拼车等。

5、赋予大学生消费群体更多的参与能力。大学生群体的参与是任何一个可持续方案实现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来自他们的建议会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中的问题。在进行本研究设计设计提案时,做了大量实地的调查,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等形式了解目前手机用户的使用方式和期望,以及高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6、继续推行中低档手机路线,专为学生消费者开发、设计,功能不是很全,但具备一些学生消费群体比较喜欢的基本功能,特别是在款式、造型及颜色等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手机,这对抓住学生消费者无疑是很好的办法。

7、对手机销售商来说,在销售地点选择上,主要将手机放在离学校较近的手机大卖场和自己的品牌专卖店上销售;在促销上,选择赠送学生喜欢的礼物的方式;在定价上,则选择中低档价格。

8、对品牌的广告商来说,强调品牌的情感因素而淡化品牌的功能区别因素,请那些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明星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赋予手机充满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品牌特征。

篇3

50M的流量都不够用,这意味着小杨每天平均至少有3个小时在用手机上网。如今,像小杨一样大力使用手机上网功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某个用户群主要为大学生的SNS社区中,一份关于手机上网的调查有219人参与,其中所有人都有过手机上网的经历,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1~5个小时,每月能用完30M上网流量的有17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0%。

2010年7月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网民71.2%集中于10~29岁的青少年群体,其中最多用途的是手机即时通信,搜索信息和社交网站也占了大部分。

永不断线的手机网络

大学生小杨自称患有“手机上网综合征”,每隔几分钟就会摸摸手机。

小杨最初接触手机上网是在大一,当时买了一部新手机,发现可以上QQ聊天,觉得很新奇,“每天上课的时候就偷偷把QQ挂在手机上。”小杨说,那时候,移动公司刚推出GPRS流量套餐5M免费试用包,一个月还用不完。

大二下学期,小杨更换了一款智能手机,发现了其强大的WAP网络功能,除了登录QQ之外,还可以登录人人网、豆瓣、博客、贴吧。“上课时或者无聊但没有电脑在身边的时候就随手打开手机登陆一下WAP。慢慢地,每天用手机上网的频率竟然超过了电话短信。”这时候,移动公司已经停止了免费流量包,小杨开始使用10M的包月流量业务。“关掉了网页图片,基本10M还是够用的。但有时候看图下电子书也不够用,多亏移动公司把流量包扩到30M。”

“上网早就成了手机的主要功能,有时候一天也没有电话和短信,但基本上从早上醒来一直到晚上睡觉,手机网络一直连接着。可以用电脑的时候才不会用手机,但用电脑的时候不是很多。”小杨说。

吃饭走路手不离机

在某大学读书的小方是不折不扣的“网虫”,以前,每天上课之余都要花五六个小时守在电脑桌前。最近,室友发现他玩电脑的时间变少了,改玩起手机来,吃饭、走路都“手不离机”。

他说自己得了“手机上网综合征”,有时睡到半夜都会醒过来看看群里在聊什么,有没有人找他。

实际上,像小方这样为手机“寝食难安”的大学生还挺多。方便和价格便宜是大学生用手机上网的主要原因。

随时随地掏出手机来就能上网,既可以打发无聊时间还能跟人交流、获得资讯。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认为手机上网的首要原因是方便,不能带电脑的时候用手机就能搞定。

除了方便,价格优惠也是学生用手机上网的重要因素。电信运营商为了吸引这些消费生力军,提供了不同的优惠资费套餐。然而,大家普遍表示,随着手机网络应用的拓展,流量包越来越不够用了。

手机网瘾是隐患

手机上网让学生享受到“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冲浪”的便捷和愉悦,却给大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挑战。

最近,某高校的尚老师就感到有点头痛。在他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甚至课堂上会偶尔传出“嘀嘀嘀”的消息提示声音。“大家都发现这段时间学生们上课玩手机的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在上网聊天。”

篇4

【关键词】即时通信;手机网络;手机上网;大学生

第三十二次互联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4.64亿,其中大学生是手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手机上网进行了研究,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220分,有效回收201份,有效回收率91.4%,被调查对象的男生、女生比例为男生43.33%、女生56.66%;学科种类分布为文史类45.22%、理工类29.35%、艺体类25.42%;年级分布为大一21.42%、大二19.42%、大三40.21%、大四18.95%.调查共设计23个客观题和一个主观题。

一、大学生手机上网的现状分析

(一)手机上网的频率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的手机使用率为100%,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手机,有人甚至超过两部,在手机使用者中,有98.5%会使用手机网络,即被调查的201名同学中,只有3名同学不使用手机上网,表现出手机上网的普遍性。手机网络对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吸引力,也为手机网络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手机上网时长调查

在一项“你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网络的时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的学生只占到不到20%的比例,超过3小时的学生占到超过四分之一的比例,从手机上网时间来看,大学生手机上网活跃度很高。

(三)手机上网的内容

手机上网的内容显示,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主要集中在交流沟通、信息获取、网络娱乐、网络交易。其中最主要的是以QQ、微信为主的交流沟通和以新闻资讯和搜索引擎为主的信息获取两方面,其他的网络游戏、小说、彩铃、在线视音频等网络娱乐以及以网络为交易平台的购物也均有所涉足,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手机上网内容的丰富性和集中性。

(四)手机上网时间段分布

在手机上网时间段的分布图中,自习、课堂无聊时和睡觉前是手机上网最集中的两个时间段,自习、上课无聊上网的学生占到了被调查总体的86%,突出显示了当下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现象的严重性;睡觉前玩手机现象比较普遍,其对健康的危害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排队等待、吃饭闲暇、公交车上等零碎的时间是使用手机上网的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五)对手机上网的态度

通过问题“你心目中手机上网的趋势”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态度,认为手机上网会成为人们上网的最优选择的占28%的比例,66%的人认为手机上网会和电脑上网平分秋色。可见绝大部分同学对手机上网的发展趋势持乐观态度,持否定态度的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手机上网的利弊权衡调查中,只有不到6%的人认为手机上网弊大于利,可见手机上网对大学生的重要程度。

三、大学生手机上网的影响分析

(一)手机上网的正面影响

1.手机上网为即时沟通提供了便利,完善了交流渠道。以即时通信为特点的沟通交流是当前大学生手机上网的主要内容。通过手机上网及时 通信具有移动化、碎片化和随时在线的特征,迎合了用户的需求,智能手机设计的新型手机即时通信工具中视频和语音通话的引入更便捷了大学生的交流需求。可以与身边朋友随时交流信息,与远在家乡的亲人随时谈论生活、互相关心、交流感情,化天涯为咫尺,充分的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会性需求,排除适应不佳、孤独寂寞等负性情绪。同时通过手机上网的即时通信软件的功能的完善,使互不相识的人基于共同的爱好或共同的目的获得联系成为可能,为其提供了更广泛的交往平台和交往范围,提高了交往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2.手机上网为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开拓了学生视野。以搜索引擎为主导的手机互联网的基础应用,是大学生在互联网中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不断改进的浏览器极大的方便了搜索引擎的使用,为其搜索获取信息提供了渠道。随着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社交媒体的盛行,大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接触到新闻资讯,并在对新闻的分享和转发过程中提升新闻的覆盖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还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且不受场地限制阅读新闻,极大的促进了网络新闻信息的传播。

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人们普遍存在着信息压力,这一压力促使人们不断积极主动地寻求信息。手机凭借与电脑相比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便宜的优点,加上手机上网具有电脑上网所不具备的移动性的优势,极大的方面了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渠道,丰富并拓展了信息的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

3.手机上网为抒绪提供了渠道,丰富了生活方式。基于手机通讯软件的发展和社交网站的兴起,手机作为一种远距离传输工具,不仅消除了面对面的尴尬和障碍,也能通过文本、图片等形式表达深层的心理感受,有些感受只有通过文字这种方式去呈现才能表达出来,有些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心情、激励自己的方式,且其功能是其他方式所达不到的。这种以手机网网络为中介的情绪的宣泄抒发与情感的表达,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促进的负面情绪的排解。

(二)手机上网的负面影响

1.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业学习。上表数据显示,86%的学生会在课堂上受用手机网络,其中66%的大学生认为会影响学习。课堂上对手机网络的使用,极大的影响了课堂互动性;同时随着手机搜索引擎的发展,在遇到问题时,不假思索的求助于搜索引擎,渐渐的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加之手机的小巧的特点为其使用增加了隐蔽性,为管理带来不便,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2.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规律,危害身体健康。手机上网的使用造成的视力的不利的影响得到64%的学生认同,同时,45%的大学生反应有因为手机上网而忘记时间、耽误其他安排的情况,同时,在手机上网使用时间段的调查中,有69.6%的学生会在睡觉前玩手机。不良的手机上网习惯对大学生的生活规律造成不利影响,危害其身体健康。

3.对手机上网的盲目依赖,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手机上网依赖、沉迷,闲下来不上网觉得无聊、心神不宁的学生占到调查对象的四分之一的比例,以网络为背景的手机上网造成的学生心理的沉沦、精神的空虚严重挑战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成长,长此以往,会造成极大危害。

四、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增强课堂吸引力

课堂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最主要的平台,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渠道。要不段的增加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教学相长,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组织图像、视音频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化手机上网的挑战为机遇,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打造拥有全面素质的合格人才。

(二)加强疏导,树立正确的手机上网态度

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的规范更多依赖于疏导而不是强制性的制止,在手机行为规范的养成方面,可以借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纵观国外的公民教育内容,可以发现,英国于20世纪70年代倡导并发起“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美国于1989年设立了“媒介素养研究中心”,致力于对国民媒介素养的培养研究。但是,反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手机等媒体的素养培养教育都是空白,反应了之一教育领域的缺失,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会使用媒体、更新软件、简单的下载资料,但是未能真正处理媒体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但不具备正确认识手机上网的态度。合理借鉴国外经验,我国要加大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和教育,以高校牵头,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举办主题讲座、组织相关的活动达到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并认识手机媒介的目的。

(三)关注大学生心理,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部门

大学时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时期,对这些观念的树立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这一过程中遇到心理困扰、成长烦恼是在所难免的,也是促使大学生迷恋于手机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才能从根源上规范手机上网。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咨询部为例,笔者了解到,该心理咨询部门从周一到周五全日制排班,对本校学生实行免费咨询帮助,也有对校外的收费咨询,费用每个小时60――500不等。据了解,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咨询学生数量都很多,有的预约的特定老师,有一两个月都排不上的情况。这一现象反映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各大院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部门。

(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大学生精神生活

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社会群体,学业之余,他们有广泛的社会交往、社会参与的需要,有获得其他成就、增强信心的需要,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关注和建设力度,以丰富的校园文化充实大学生业余生活。同时也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开设手机上网专栏,帮助同学了解、权衡其利弊。

参考文献

[1] 第三十二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篇5

如何引导帮助大学生养成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呢?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应用文写作,尤其要明确学习应用文写作对自己的独特价值意义。这是改变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关键,因为只有这种独特的价值意义是促使大学生改变习惯行为的根本驱动力。鼓励大学生理解并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只有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旧的写作思维习惯,他们才会有改变的意识,才会体验到改变的自由,才会自己承担改变的责任。很多教师在面对大学生上课时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大学生都很明确在教室上课的目的,侧重多讲解知识,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照单全收。其实思维习惯一旦建立很难消除,同时还要建立一种新的思维习惯,这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智慧。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独特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如果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帮助大学生有意识的转化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开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密切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与应用文写作产生关联性。笔者通常通过询问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愿景来启发他们给自己画像:从事何种职业,成为何种身份的人,要具备哪些能力,目前自己有哪些能力,缺乏哪些能力,如何去获得。应用文写作中哪些文种与他们的未来生活有关:例如如何正确的写借据避免纠纷,如何签订租房合同保障自身的安全和权益,如何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如何解读政府机关的文件了解和大学生学习、就业相关的政策信息,如何解读各种市场调查报告、预测报告来选择投资项目……总之,让大学生意识到学习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应用文写作是很有效的解决方法。在引导帮助大学生确定应用文写作学习对于个人的特殊价值意义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意识到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不能满足应用文写作学习的需要了,就需要去培养新的写作思维习惯———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这种改变成了大学生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本能的驱动力显然会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教导更有效。

教师需要在大学生改变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引导学生正视并承认改变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艰难,支持学生通过强化新的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产生的新能力带来的新形象的改变中不断自我推动,明确自我身份发展的方向,在新身份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中完成从旧的写作习惯模式向新的写作习惯模式的扩展。第二步、教师要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帮助大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习惯就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状态下,人们会做的选择,然后就会不加思索的去做,并且一再重复。它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当人们看到暗示,就会做出惯常行为,目的是得到奖赏。在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控制下的大学生上课的习惯是:习惯暗示(应用文写作课晦涩难懂,很无聊)惯常行为(上课玩手机、发呆)奖赏(没有逃课,心理安慰)。

教师在安排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培养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最重要的基点就是如何让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获得奖赏,这是驱动大学生转化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根本力量。作为以学习为主业的大学生,笔者认为大学生首先在意成绩的奖赏,其次在意个人能力形象的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奖赏。明确奖赏行为以后,教师就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营造新的习惯行为暗示:应用文写作课程虽然不是特别生动有趣,但是特别实用,它能扩大知识量。消解上课听不懂、无聊的习惯行为暗示。当大学生在上应用文写作课不是那么无聊的习惯行为暗示下愿意放下手机、小说,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内容的时候,打开教材和大家一起思考问题就成了新的惯常行为,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也会慢慢养成了。笔者运用严格的成绩考核方式和当众赞扬的精神鼓励为奖赏,互动点评式教学模式来引导大学生如何学好应用文。第一,严格平时成绩的考核,让大学生上课闲不住。每次课堂上都有难度不大的应用文病句修改、惯用语填空和随机提问,给每个大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绩的平台,当场记录成绩,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第二,增强知识的新鲜感,激发大学生上课的兴趣。在每个文中学习的课程导入时,尽量选择新近发生的与大学生和文种关系密切的新闻事件,启发他们参与思考讨论。第三,以点带面,引导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在教授文种的写作过程中,引导他们了解文书处理、档案管理的知识,关注每篇应用文中观点、措施背后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第四,加强互动教学,把课堂交给大学生。在讲授行政公文格式时让大学生自学备课,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传递所学知识,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第五,以小组讨论、共同拟写完成常用文种的写作作业,在下一次上课时用抽查的方式派一名小组成员朗读作业,让后大家和老师点评。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了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减少了作业的负担。点评的方式检验了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获得认同的奖赏。

篇6

(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成为高频使用的通讯工具,而大学生中的“手机依赖”现象日趋明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危害。本文首先通过对芜湖市高校7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进一步了解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手机依赖”的危害;分析“手机依赖”产生的成因;并提出从自身、家庭、教师、高校四方面的对策建议,帮助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心理,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成因;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个必备工具,在大学生中,手机因其小巧、方便携带、可移动、价格便宜等特点而备受青睐,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加,在给大学生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手机依赖的隐患。

1 手机依赖

目前学术界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多限于心理学领域,手机依赖行为看作一种新的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手机依赖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或心理症状,严重依赖者会出现躯体不适,社会功能受到相应的损害,对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此类人群应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和依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分析手机依赖产生的原因,从而为社会与学校以及个人预防和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提供数据支持。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芜湖市三所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随机选取进行施测。发放问卷720份,收回问卷699份,有效问卷680份,有效率为97.3%。其中男生381人,女生318人,管理类116人,师范类152人,医学类283人,工科类148人。

2.2 研究工具

2.2.1 问卷调查法

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参考国内外研究者对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相关研究,结合芜湖市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共23个项目,涉及大学生的统计学信息、使用手机的态度、频率、场所、以及所引起的身心症状等方面项目。

2.2.2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数据进行spss统计描述和推断并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有57.8%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重要和比较重要,29.2%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一般重要,只有3%的学生认为手机对自己没用。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时间4小时以上的占33.2%,使用手机每天长达6小时以上的占12.9%。在关于手机使用用途方面,73.7%的同学认为手机的主要功能是方便联系和信息来源,21.8%的学生认为主要作用是打发时间,4.6%的学生选择其他。在关于手机使用场所调查中发现,22.1%的学生在入睡前总是玩会手机,43.1%的同学选择经常,29.9%的学生选择偶尔,只有4.9%的学生在入睡前从不玩手机。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使用率很高,手机成为大学生沟通、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3.2 大学生手机使用原因自我评价情况

在关于手机过度依赖的主要原因方面调查发现,31.8%的学生认为通信的需要,36.5%的学生认为娱乐的需要,只有2.1%的学生认为学习的需要,而选择大学生活的无聊为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的占到29.6%。在“上课时,无论老师讲课精彩与否,您都会把手机拿出来玩吗?”15%的学生选择符合,45.1%的学生选择一般,39.9%的学生选择不符合。结果显示,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学习功能较少,而大学的教学好坏也不是导致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

3.3 大学生手机依赖引起的身心症状

调查发现,如果出门忘记带手机,有22.6%的学生觉得不自在,马上回去拿,50.8%的学生选择不回去拿,但心里空空的,感觉不方便,26.6%的学生觉得没影响。在关于是否会经常因为玩手机而忘记该做的事情方面调查发现,有9.5%的学生选择符合。而在是否会因为手机来电或短信而中断学习的调查中,45.7%的学生会中断学习,只有11.3%的学生选择不会,43%的学生选择不一定。在你会在手机没信号或连不上网络的时候烦躁、焦急的调查中,7.7%的学生总是出现烦躁和焦虑,21.9%的学生经常出现,55.3%的学生偶尔出现,只有15.1的学生从不出现。而在长时间玩手机你是否出现身心状况改变方面的调查显示,59.4的学生都出现眼睛干涩或模糊,23.8%的学生出现头晕或头痛,15.9%的学生出现手麻现象,22.7%的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14.2%的学生出现记忆力减退情况,15.7%的同学出现睡眠质量变差情况。在“我总是把手机拿出来却又不知道要干什么”调查中,34%的学生选择符合或很符合,40.6%的学生选择偶尔,25.4%的学生选择不符合。研究显示,有很多大学生已因手机的使用导致很多不同程度的身心症状。

3.4 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情况

在“发现自己因过分投入于手机而减少了周围朋友的交往”问题的调查中,41.4%的学生选择不符合,44.9%的学生选择一般,14.7%的学生选择符合或者很符合。在“父母或朋友抱怨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太多”问题方面,40.9%的学生选择不符合,37.9%的学生选择一般,21.2%的学生选择符合或者很符合。在“您更喜欢与人用手机交流而不是面对面交流”调查中,5.9%的学生选择总是,20%的学生选择经常,43.1%的学生选择偶尔,只有18.4%的学生选择从不。数据显示,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手机的使用对其现实人际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成因分析

4.1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专制型和放纵型都会对学生的手机依赖产生明显影响,专制型家长对孩子严厉、否定、惩罚等,这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导致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减少,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关怀和理解,使孩子缺失自我价值,形成了自卑人格。而放纵型家长对孩子过度的放纵和忽视,也让孩子缺乏关心和帮助,幸福感逐渐缺失,也会导致他们对手机的依赖。另外,家庭的不和谐、离异、单亲等状况也会是孩子逃离现实,进入手机世界。

4.2 社会支持方面

大学生步入大学后,获得各方面社会支持相对减少,大学生与父母等亲人在一起的时间大量减少,他们无法获得初高中时期父母给予的精神上的支持。而且,大学课程相对于初高中更加的宽松,大学的生活方式更加自由和开放,另外大学的教育方式也决定了来自老师的监督和支持大幅下降,自主学习和生活时间增多。

4.3 社会文化影响

现如今大学生处的媒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大学生手机使用率,2013年7月,《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2013年上半年,网民人均每周手机上网时长达11.8小时。”可见,整个社会所处媒介环境是大学生手机依赖产生的时代背景。

4.4 人格特质等自身方面

相关研究发现,“胆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的条数最多,相对而言,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的短信条数最少;而在手机使用时间方面,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使用时间最少,胆汁质的大学生使用的最多。”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很多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奋斗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强,缺乏兴趣爱好,社交能力差,手机成为了他们青睐的娱乐工具和交往工具。

4.5 逃避某种压力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未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课上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学习主动性下降。学习上未能获取成就感与优越感的他们逃避学习上的压力,更多的沉溺于手机游戏、小说、手机交际等。另一方面,手机作为通讯交往工具,能降低与他们正面交际的紧张感,对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不善于表达和表现的学生来说,这样交流会更加自在,也能获得成就感,长久的脱离现实的人际交往又会弱化他们原本的现实交际能力,导致恶性循环。

4.6 资源的获取途径

在当今竞争如此大的社会中,人的交际网络越大,社会交往越频繁,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机会,产生社会效益,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个人发展以及个人地位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从这一角度来讲,我们就完全能够理解人们为什么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因为手机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社会和学校内资本和信息,拓宽个人交际圈的重要工具,错过一个短息和电话,也许就错过了一个获得资本和信息的机会,这就导致手机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即便在课堂等一些不方面的场所也会一遍遍的查看手机。

5 建议对策

5.1 改善家庭教养方式

家长不仅要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在培养兴趣爱好方面加大关注,家长可以多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增加与孩子一起的时间,给予关怀和理解,避免他们从虚拟世界寻找依赖,逐渐远离现实世界的乐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适当的给与鼓励,增强其自信和自我价值感。家庭的支持和理解有效的给予了大学生精神上的帮助,为他们内心情感和压力提供了倾诉的出口,有效地杜绝了大学生沉溺于手机中寻找依赖。

5.2 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大学的特殊阶段对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大部分大学生的实际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远远低于该阶段的要求。自控力差,必然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如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容易受到诱惑并陷入其中等。大学生需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这种能力。如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个人的自制力。

5.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革教学体制

在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眼界越来越开阔,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增加自己的知识厚度和宽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风格,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等,才能让课堂具有魅力,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有听课的欲望,避免自控力差的学生寻求用手机来打发时间,从而产生依赖。

5.4 高校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与咨询教育体系

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全体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普测筛选出易发生依赖特质的学生,进行专项心理健康教育,并跟踪关注;开设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手机依赖倾向学生调整好他们的心态,掌握放松技巧,帮助学生脱离手机依赖;对于那些确实严重依赖,且已发展为病态的大学生,及时转介进行治疗。建立良好的群体氛围,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5.5 群体氛围对从众行为有重要影响

需要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和积极向上的群体氛围,充分发挥群体文化、群体氛围的导向作用,高校应对手机使用情况、手机依赖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开展相关讲座、辩论赛等活动,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手机使用观;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辩论赛、晚会、运动会、社会实践、科技大赛等活动,有效的营造健康、有序的和谐校园环境。在这种氛围和文化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和影响,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并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个性,不盲从他人,从而有效的远离对手机的依赖。

参考文献

[1]秦亚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

[2]梁娜.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受众与媒介素养研究,2009.

[3]洪艳萍.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人格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

[4]杜立操.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

[5]郭欢.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成因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

[6]李滢彤.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现象的调查研究[J].教育信息,2013.

[7]徐成芳.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1.

[8]江奕其.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理论研究,2013.

篇7

关键词:九型人格 职业教育 调查报告

1 九型性格理论概述

九型人格理论是一种深层次了解人的方法和学问,它虽然高深,但也通俗易懂。如今九型人格理论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制造业、服务业、金融等多个领域,渗透在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199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开办了“人格自我认识与领导”的课程,把九型人格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领域。自此,有更多的人逐渐意识到九型人格的妙处,全球大部分商业机构如:通用汽车、惠普计算机、可口可乐、尼康、苹果等都在广泛研习这一理论,并以此培训员工,帮助建立团队、促进沟通、增强执行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人称九型人格是“识人的圣经”。

2 九型人格特征调查报告

2.1 九型人格特征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的来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研究成果――《九型人格测试》,这一测试已经在国际上开始流行,并作为众多世界500强企业领导用来安排员工岗位的重要参考。调查的时间2013年11月,此次调查属于小范围的局部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843份。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工商与旅游分院2012级和2013级的在校学生,由于各个班的安排情况不同,以及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所以并没有对2012级和2013级的学生进行全部的调查。调查的总体情况如表1。

2.2 学生人格特征三大中心分析

从九型人格的三大中心来看,以本能中心的同学最多,占比42.7%,思考中心的次之,占比34.4%,情感中心的占比最少,占比22.89%。根据九型人格理论的观点,本能中心的人执行力比较强;情感中心的人情商比较高;思考中心的人智商比较高。所以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的执行力方面比较强,但是思考能力和情感能力比较弱。

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大一部分高职学生的行为是基于自身的感觉和内在本能的反应(本能中心),他们的本能就是行动,即使他们已经思考过整个细节,还是会基于自己的感觉和本能,去谈论和行动。本能中心的学生不足之处是忽略客观的规律和他周围人的感觉,他们虽然精力充沛,充满力量,但是不能深入思考问题以确定正确的方法,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与周围的人合作。

2.3 学生主要人格类型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占比最多的前两种人格类型分别是:九号人格和五号人格分别占比28.71%和16.61%。最少的是三号人格,占比2.97%。下面主要分析九号人格、五号人格和三号人格的学生性格的特点:

2.3.1 九号性格学生的特点

九号性格学生主要的性格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闲适的人生态度,不喜欢出风头和争名夺利;第二,个性随和,富有亲和力,与学生在一起感觉不到什么压力;第三,思想富有创意,九号性格的同学内心是开放的,因而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丰富的信息让他们具有丰富的创意源头,可以想出一些好方法和好点子;第四,认同周围的世界,可以接受现实生活中的优缺点,适应能力强。

九号性格学生的主要的性格局限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积极主动精神,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他们会有一些不思进取。第二,缺少自我规划能力,这样的学生往往不能辨明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分主次,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打游戏、看电视等琐事中间;第三,志大才疏,缺乏勇气。这样的学生往往怀有很多高远的理想,但是目标常常流于宏大,不具体,不能够落实,而且现实中由于害怕冲突,常常缺乏勇气开展自己的理想,因此留下志大才疏的遗憾。

2.3.2 五号性格学生的特点

五号性格学生的主要的性格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较强的专注力,喜欢思考,全神贯注于引起他们注意的事物上。第二,理性,五号学生喜欢克制自己的感情,因此他们不太讲究自身的感受,身体语言不丰富,为人冷静,事事都会以理性的角度来分析。第三,善于学习,他们以兴趣为导向,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管这个东西是否产生实际的效用,他们都会去思考、探讨这个问题。

五号性格学生的主要的性格局限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动力较弱,他们很少有实际行动,而且在行动过程中中途放弃,工作上也时常犹豫不决,导致自己错失机会。第二,五号性格的学生看人看事时刻保持距离感,不喜欢与人深层次的交往,更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2.3.3 三号性格学生的特点分析

三号人格是这次调查中占比最少的一种人格类型,占比2.97%。通过对三号人格类型的分析,发现三号人格类型的一些特征,找出高职学生人格特点中最缺少的部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弥补。三号人格类型的最大的优点是有明确的目标性,具有强烈的成果导向和成果意识。而且,三号能够为了目标而不懈努力,直到成功为止。从调查结果来看,说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性不够明确,而且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3 对策与建议

3.1 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

高职学生目标性差的,也不善于将目标分解,设定阶段性目标,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常常被不重要的事情(比如睡懒觉、上网、逛街、玩手机)打乱。因此,在指导他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帮助他们设定学习的目标。我们要告诉学生他们学习的任务要求,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在未来走上社会就业的意义,他们的具体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在学习里面,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并指导他们思考如何设立各个学习阶段的目标,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大目标。在清楚目标后,他们的行动常常是很有效率的。

3.2 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就是能够体会别人的需求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情感能力对于学生在人际交往、团队合作、说服他们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调查的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情感能力是一个薄弱的方面。现在的高职学生往往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而忽略了周围的父母、朋友和同学的感受。因此,鼓励学生与老师、家长和其他的同学多进行交流、沟通和分享情感十分必要,而不是做一个在寝室玩手机、玩电脑的宅男宅女。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师生共同参加,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

3.3 采用一些竞争性的教学方法

数量排名前三的九号人格、五号人格和六号人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害怕竞争,并且九号人格尤为突出。然而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而且竞争程度非常激烈。所以害怕竞争对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显然是一个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和应对竞争的心理承受能力。现在学校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竞争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振中.生活与工作中的九型人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2-5.

[2]杨菲菲.九型人格理论在大学生班干部选拔培养中的应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7:8.

篇8

关键词 学风建设 入学教育

中央电视台《世界著名大学》摄制组在哈佛大学录制时,凌晨四点多的哈佛图书馆依然灯火通明,不少学生彻夜学习。置身于这种务实而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不禁让人有一种主动想学习的冲动。这应该也是哈佛大学之所以可以成为一流大学的原因之一。良好的学风是一个行为养成的过程,大学新生初入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如果及时予以有效的引导,养成他们对大学学习的正确思维和习惯,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当前学风建设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学风状况总体上来说是好的,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理想远大,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和接受能力较强。然而,由于各种思潮的冲击、高校体制的问题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当前大学生学风也出现了较为严峻的问题。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于2013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学风建设调研,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学风问题。

1、目标不明确。首先是人生目标不明确。根据我院统计的原始数据显示,在“你读大学主要是为了什么?”的调查中,选择“混个文凭”或“不清楚”的占10.76%。8.24%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5.09%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其次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在“你认为大学期间哪个方面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负面影响最大?”的调查中,选择“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的占40.61%;选择“上课没有收获,耽误时间”的占36.61%。

2、自控能力差。在“你不去上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自我控制力差”的占18.41%;在“你认为大学期间哪个方面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负面影响最大”的调查中,选择“自控能力差”的占49.45%;在对“你平时上课的情况是怎样的?”的调查中,认为自己平时上课从不“上课玩手机”仅为10.79%,从不“上课睡觉”的仅为21.7%;在“你的课余时间主要做什么”中,选择“睡觉”的占38.42%,选择“上网玩游戏”的占23.27%。

3、学习纪律差。当前学生纪律松散表现在:学生迟到、旷课现象较严重。学风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你平时上课的情况是?”的调查中,认为有过“迟到或早退”、“逃课或旷课”、“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的同学据统计占72.12%。

4、学习兴趣低。根据我院对学风调查报告原始数据里面显示,在“你认为大学期间哪个方面对你的学习和成长负面影响最大?”的调查中,选择“上课没有收获,耽误时间”的占36.61%,在“你不去上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选择“上课没有收获”的占28.57%。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涨的体现。

二、入学教育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入学教育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学“首因效应”认为:人们先获得的对事物的印象往往容易在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后获得的相关信息就不易被接受或很难引起重视。要抓住新生入学初期对大学生活的新奇感、求知欲,精心组织并实施入学教育。有研究者调查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最佳时机,是良好学风建设的保 障。

1、入学教育时期是进行学风建设的最佳时期。新生经历了高考,经过了高考后三个月的“真空”,处于情感断乳、思维重塑、心理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接触全新的生活和学习 内容,所有信息都是最初概念,这是最基本、最深刻的,在真切感受大学应有的学习态度、作风后,他们会很快树立自己的态度和学风;如果新生一进校不进行严格的要求,慵懒散的作风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就十分困难了。

2、新生在入学教育期需要学习上的引导。新生正处在人生转折点和心理矛盾期,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指导,尤其相对于中学,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理念变化很大,大学启发式的、以自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新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非常容易受到引导和暗示,有很强可塑性,此时,应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3、入学教育进行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新生教育阶段指导学生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优良学风建 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是拒绝、抵御各种诱惑、冲击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学校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即使其置身于强大浓厚的育人氛围和气场,积极主动地参与优良学风建设。

三、学风建设视角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入学教育

1、德育教育是基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而已。德育教育是基础和前提,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基本保障,任何时候都要放在突出位置。2014年5月4日,95周年之际,走进绿树婆娑的北大校园,同师生座谈。他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迅速在青年群体中流传开来,成为当代青年修身立德的“八字真经”。

2、目标教育是重点。目标对一个人所有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目标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源动力。大学新生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来到学校,此时他们的目标尚不具体,急需加以正确的引导。新生入学教育应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集体辅导,也应该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单独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好符合自身实际的生涯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快找到学习的方向。有学生形象地说:“在中学的时候,考入大学是一盏明亮的灯,一进大学天就亮了,不知该往哪走。”原来的学习目标不存在了,而新的目标没有找到或者是他们对大学的学习目标认识不清楚。因此,要引导新生讨论“为什么读大学”“如何读大学”等具体问题,引导新生把大学生活看成是新挑战的起点,而不是理想已经实现的新乐园。加强对新生的大学目标和责任、大学生的角色特征和任务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

3、解决新生的实际困惑是关键。新生能否顺利的适应大学生活,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决于他们的实际困惑能否及时解决。新生面临的主要困惑有几种。一是对专业的困惑。大学新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专业的认识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是家长帮忙填报,有的专业进行了调配。他们不清楚专业的就业前景、行业发展和动态、主干课程和专业对技能的要求等,他们非常渴望获得这些方面的信息。因此,高校应在入学教育阶段大力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从学科的发展史及特点、学院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的课程体系及知识能力结构、专业知识技能应用领域、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专业的发展潜力、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评价、毕业生发展成就等方面讲授、介绍,引导、帮助新同学认识专业,知道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以及自豪感、归属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态度、坚定专业选择、增 强学习信心,进一步达到爱专业、爱行业、爱学习的好品质,避免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外的事情上。二是对学习模式的困惑。大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与中学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容易生产生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致使相当部分新生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能科学安排时间,每天变得无所事事,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休闲娱乐上。入学教育要引导新生转换学习思维,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向新生讲解本学校的教学条例和规定, 提高学习的技能。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有集中的课程讲授,有杰出的校友经验,有优秀的学生代表分享等,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新生参观实验室,到教室试听课等,让新生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方法和要求,学会制定学习规划,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安排时间,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被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三是对生活模式的困惑。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的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模式,进入大学,没有了父母的精心安排,一切靠自己自立自强,还要适应大学的集体居住和生活。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一样的生活模式和经历,在一起难免产生分歧和冲突。大学生活内容丰富、多姿多彩,他们可以交友、恋爱,可以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可以自行安排旅游和访友,要面对入党、评优的压力,要面对过级、考研的挑战,在各种诱惑和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大学新生很容易迷失自我,自甘堕落,毁掉大好前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即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困难入手,为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保驾护航。

4、坚持长期教育是保障。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特别强调学风建设,经常告诫青年学子要注意读书治学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他曾说:“读书并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秘诀的话,那就可以说是要有决心、有恒心,刻苦钻研,循序渐进。”我们在进行入学教育时,应该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立足学风建设的持久性,做好常抓不懈的准备。一要抓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宣传。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学风建设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要充分的宣传和讲解,使学生增强对规章制度的敬畏感,明白自身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应编写好入学教育的教材,利用授课、自学、讨论和测试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各项制度的内涵。二要抓学习环境的建设。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风的好坏,周边如果都是主动学习的人,会使人有一种加强学习的冲动和欲望,如果周围的人都在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自身与他人之间相互影响。入学之初,学风、班风、舍风尚未形成,正是树立好的风气的最佳时期,不良风气一旦形成,影响久远。学院应对学生中好的做法和风气大力表扬,加以引导,对违规的做法和风气要坚决抵制,及时处理,加大宣传。三要抓入学教育内容课程化。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如此重要的一环,必须保证教育不流于形式,要确保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将教育内容课程化是十分有必要的。课程化可确保学生的参与面和学习效果,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的效果,对任课教师作出了一定的要求。澳大利亚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很多,有一套规范的体系,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各种生动活泼的迎新活动、众多的辅导课程、周到的个性化服务和信息化的迎新网络,其中辅导课程是入学教育的核心,它为新同学提供了直接指导和服务。澳大利亚大学的新生在开学第一周的生活节奏是非常快的,他们会拿着时间表到处赶场子听课,这些课并非学位课程,而是各类入学辅导课程,包括图书馆资源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工具的使用、语言学习、生活安全和专业课程介绍等。四要抓家校互动平台的建设。要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必须高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互动合作,共同培育。特别是家庭方面,他们十分关注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成长,但对于如何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如何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了解不多,高校应趁新生报到和入学教育之机,建立与家长有效的沟通渠道,共同交换学生的表现和信息,探讨培养学生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