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07:15: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思想道德建设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儒家;敬畏;道德
一、敬畏之于儒家的道德传统
儒家学说是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敬畏之感的学说。敬畏思想在儒家传统中多有体现,天道、自然、人类社群、自我等等都是敬畏的对象。
儒家的敬畏传统自原始儒家创立时就建立起来了;孔子对此有原创性的阐释:“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大人,侮圣人之言。”古代百姓普遍对于天、神等心存敬畏,而孔子则敬畏“天命”。天命在于孔子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上天主宰人的命运,即自然的定数,它是朝着一定目标前去、非人力所能左右的一股力量;一是指上天赋予人的使命、才能,即自然的察赋。较之前者,后一层含义更为重要深刻,因为“孔子和儒家所关心的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类的问题”。孔子的敬畏天命,兼具敬畏超人间的力量,和敬畏人所担负的神圣使命的双重含义。因此,孔子对于鬼神的问题采取敬而远z的态度。不管其存否,既要有虔诚敬畏之心,又要保持距离。对自然界的现象也是心存敬畏,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态度去对待,因为理性之于自然的现象,完全应该从中感悟出现象以外的真理。
孔子提倡“知命”,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对自身肩负的神圣使命的感知和履行。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因为这是道德的要求,是天所赋予的使命。因此,对于德行要躬身而行,不可懈怠、轻忽。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但是,“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人们行事的成败与否,并非人力能够全部控制,还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不过,人的态度应该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惜。
孟子之于敬一良,主要见之于对天和道德本心的敬畏。孟子沿用先前天论的思维传统,将道德的终极根源归结为上天。“这个表面看起来并没有实质内容的天,对于儒家来说,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儒学不是宗教却有宗教的作用,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孟子借助“天”对于普通民众的无限威慑力量,使道德本心拥有了强大约束力,确立起人们对道德本心的敬畏。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万物皆备于我”说的正是:“良心本心我全具有,道德根据就在我心中,除此之外,毋需外求”。在道德本心的指导下,凡是正确的一定要去躬行,这样做也就成就了道德,做到了“自诚不欺”。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是孟子人生三乐之一。人只有做到心正无邪,才能无所愧作。是否愧于天,作于人,其根据全在于心,所以只有无愧于心,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做了道德本心已经告知不该做的事情,就会良心不安,就会有愧,这是有愧于心;按照道德本心的要求去做该做之事,良心则安,不会有愧,这才是无愧于心。无愧于心是性善说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现了人对道德本心的敬畏。
汉代的董仲舒结合阴阳五行的学说,推出了“天人感应”论。他从“以天为律”、“天主人从”这一核心意识出发,形成了一套强调秩序与持守、以他律性自律为本质、并与封建社会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一学说在为统治者寻找政权合法性的同时,为天的宗教性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董仲舒言“阳尊阴卑’,,建立起以“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带有浓重政治倾向的伦理学。徐复观先生认为三纲之道的提出“是儒家向专制政治开始低头,是伦理思想的一大转变”。这一改变对儒家思想的本身影响至大。
宋明的儒学家们进一步沿着先秦将道德的终极源头挂到天上的做法,努力完善儒家的形上系统,以与佛教道教相对完善的形上系统抗衡。
周敦颐提出了“寻孔颜乐处”的思想。探求、了解颜回何以在贫困中保持快乐的问题对于宋明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周敦颐看来,颜回代表了儒家自我修养的典范。周敦颐的寻孔颜乐处的思想“使古代儒家以博施济众和克己复礼为内容的仁学增添了人格美和精神境界的内容,对后世理学的人生追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如何成圣,周敦颐的回答是“主静”,圣人以“仁义中正”为道德原则,又以“主静”的方法进行修养。“主静”便是周敦颐的成圣之方。
张载通过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建立了“民胞物与”的精神境界。从宇宙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生活。通过这样一种血缘宗法的网络,他提出天地是父母、民众是同胞、万物是朋友,织起了整个宇宙的关系网。张载所建立的这一精神境界,用意在于使人对自己的道德义务有更高的了解,对一切个人的利害穷达采取超越的态度。
二程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敬”而代替了“静”,但两人对“敬”的理解有所不同。程颖把尊重自然界“生生”规律与人的善良品德联系起来。他认为,天之生理在心为仁性;天之生理又同时普在万物。万物皆有“生意”,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因此,人要有“诚敬”之心,敬畏之心,只有对天之生理具备真诚而又崇敬的心理,“仁性”才能在心中得以留存。程颐则强调以主一无适和整齐严肃为主要内容的“主敬”的修养,既要求内心的敬畏,也要求外表的严肃。他认为内外是相联系的,外庄,则内自然敬;外不庄,则内怠。要把注意力专注于意识的养善闲邪,使内心始终保持敬畏的状态。同时注意外在的形象举止是否合于规范,时刻从容貌举止上检查自己,以取得“天理自然明”的内在效果。
朱熹是宋学的集大成者。在修养方法方面,他所倡导的“主敬涵养”,在宋明理学中有较大影响。理学家之中,他尤为重视“敬”,视之为“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是“万善之源”。敬是贯彻上下、始终、动静、知行而无所不在的人生修养的根本方法。心思散乱、不清明的情况下,是不能够认识、了解事物之理的,所以“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义进其知”。
明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王阳明提倡良知说。他继承了孟子有关良知自然具有的思想,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更瞒他一些不得。”人人本来都有一颗与天地一体的心,认为“应当先立乎其大者”,然后“用敬’,存之。若尚未“立乎其大”,便迫不急待地去“格物”,即便“用敬”,也全无功效。人应当做的便是遵行良知的命令,即“致良知”强调道德实践。
通过上述对儒家主要道德思想的考察,我们可以体会到儒学家提出的伦理主张背后所隐含着的深深的敬畏之情。“天”成为道德的终极根源之后,儒家道德宗教性的力量得以前所未有的加强。杨泽波先生认为,原本只是先秦儒家为道德寻找终极根源,后来却演变成了人们的一种信念和信仰,无论是宋明儒者所讲的“良知天理”,还是一般百姓强调的“天地良心”,天的地位都是无可质疑的。对于天的敬畏,使得人们将之转化为对于内心道德本身的敬畏,道德敬畏是开展道德实践的根本前提。对于道德的敬畏之情,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代儒家的道德传统。确立道德敬畏成为了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确立道德敬畏,建设德性社会
道德需要是道德敬畏感生成的内在根基。康德在《纯粹理论批判》中有力地证明了上帝只是一种假设。但在《道德形而上学》和《实践理性批判》中又为上帝腾出了一席之地,把他请了回来。这是因为康德认为上帝虽然不是理性的对象,但在实践理性中,若缺少民众对上帝的信仰这一因素,道德终归不圆满。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重要生活内容。对上帝的敬畏造就了大多数西方人的道德境界,赋予了他们履行道德的自觉性,这是源于道德的他律作用。
通过对孔子直至宋明理学等儒家主要道德思想的考察,我们明确了敬畏之于儒家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对于道德的敬畏之情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代儒家的道德传统,确立道德敬畏是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内容。孟子通过人与“夭”关系的设置,确立了德性的内在需求。在孟子,仁义礼智源于内心,由于内心的仁性,人有了自然向上的力量。本心认识到正确的,自然就会行;认识到错误的,自然就会加以阻止。这是道德的自律在发挥作用。
1.社会与高校大环境背景下的因素
社会中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伦理、规范体系尚未完善;社会上渗透着很多道德失范、道德人格扭曲的丑恶现象侵袭大学生的头脑。高校道德教育与政治高度的结合,被时事教育、政治教育所取代,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整日受日常繁杂事务束缚,以行政管理行为的道德教育情况较为普遍。
2.家庭与自身视角下的因素
家庭教育是道德文明教育的起点,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倍受宠爱与溺爱,对品德塑造甚少;大学生住校,远离父母,家庭教育在道德建设中基本脱节。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多元化、利益化的错误倾向,注重道德主义转向“实惠主义”;思想道德认识存在偏差,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有脱节现象,道德实践能力较差。
二、创新与完善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系
1.要充分体现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精髓的传承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伦理规范的国家,我国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系的精髓应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墨家、道家伦理思想以及其他各派思想家提出的伦理规范和完备的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德育工作体系要继承并运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对心灵的塑造、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君子怀德”“君子喻于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仁义、忠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诠释着做人的道德标准与社会公德责任,既能促使当代大学生继承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的有效途径。
2.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分隔的方法
虽然道德与政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政治是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道德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尊重需要,因此本人认为道德并不从属于政治,高校应当在相对明确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功能区域的前提下,不能把大学生的道德问题简单地看成是思想观念和政治觉悟问题,分别实施道德规范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以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完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两课”学科体系,发挥思想道德理论课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科学设置、认真实施,针对大学生关心的一些道德热点与焦点丰富道德教学内容,避免一味地灌输和说教,引起学生的兴致,体现德育课程意义,就能使思想道德教学效果要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转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稳步地向前发展。
3.以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辅助思想道德建设
在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中融入心理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作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德育与心理相挂钩,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实际出发,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防止心理问题的道德倾向化,创造适应社会实际的心理德育目标。法制教育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证,只有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通过法制教育课程与形式多样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懂得道德既受法律的严格约束,又有法律的及时保护,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道德观念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加速发展。
4.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道德规范提供理论依据,高校尤其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塑造,而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荣辱观,“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从现实表现看,它很好地体现了高校和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特点,对高校营造社会道德观、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可以不断牢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确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较好地为高校道德规范提供理论指引,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全面发展。
5.全校共同营造、重视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环境
高校应进一步增强全员德育意识,思想道德建设不只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在这个体系中,学校从事行政与教学的每一位领导与老师都应在课堂与生活中对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全校上下要注重人文关怀,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将道德教育转化为规章制度,通过严肃校风校纪,规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发挥学生自律作用,实现道德的自我教育,营造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文化气息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如果说理论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那么实践教育则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可靠保证,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统一,创新实践育人长效机制,重视社会化实践的道德功能建设;多方面提供有利于大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和亲身实践体验的一切条件,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发展。
6.政工队伍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线工作者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完成高校培养人才任务,实现德育培养目标的一支重要队伍。德育的教师队伍在课堂上讲授道德理论,政工队伍则需要在日复一日的常规管理中从学生中身边的小事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大学生的品德是在其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最直接和最泛的渠道,也是高校开展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中的重要策略的具体实施者;政工队伍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决定“隐性课程”的效果,这就要求德育的一线工作者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讲究师德,政工队伍的道德情操高尚、正直无私,无需歌功颂德,自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他们在道德上效仿的楷模。
关键词:建设思想道德培养素质情感
职校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水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跨世纪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成败和国家前途。因此新形势下加强职校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使职校生把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人格的完善。
一、当代职校生思想品德现状探析
职校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青春焕发,朝气蓬勃,心灵纯洁,思想上进。然而经济发展,社会开放,特别是职校生学习压力减轻,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接触社会,从而在他们身上增添了更多的社会气息。
1.1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可部分职校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职高抱有成见。主要表现为学习懒散;上课注意力分散,作业拖拉;对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
1.2纪律上放任自己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部分职校生法制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难辨美丑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能力。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旷课;吸烟、酗酒、赌博;早恋、泡吧;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勾结进行敲诈勒索、打群架,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1.3自我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市场经济中各种激烈的竞争,自身成长过程中竞争的加剧,使职校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和强化。然而有些职校生常常是讲人生价值就是自我价值,讲人生幸福就是个人幸福,从而滋生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在校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
1.4重功利,讲实惠,趋乐避苦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部分职校生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生活浪费互相攀比,虚荣心强。贪图享乐,不讲财富创造,怕苦,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缺乏忧患意识,经受不起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二、新形势下加强职校生思想道德教育尝试
当前的职校德育工作目标是育人,所培养的人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较高水平的包括道德素质在内的过硬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让学做人和学技能成为职校生得以全面发展的“两翼”。
2.1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职校生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应该采取接纳性强且具有关怀主义的教育方式。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情决定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思考的结果,只有从情感入手,才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沟通。教师应定期找学生谈心,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困境、想法、主张,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与其交流,解决思想疙瘩;同时对学生中的积极的思想,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再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平等相处。职校生每一个个体都是生动活泼的,他们有思想、有个性。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应把他们放到即定的模子中,要在充分发挥其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改造中。
最后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励、自省进行自我教育,将崇高的思想道德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将崇高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
2.2加强班级体建设
要真正把人生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并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就必须找到一个切入点—班集体建设。通过良好的集体舆论、集体风尚,必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积极的正确的导向,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学校应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工程来抓,从新生入校抓起,常抓不懈。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热爱自己的学校,并由此上升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热情。
2.3重视学生基本行为规范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来逐渐养成。规章制度实际上是我们倡导的思想道德在具体现实条件下所体现出来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学生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因此,对职高生的管理要严格,有章必循。有章不循,将造成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和行动上的彷徨。
2.4社会责任感和职业化人格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黄炎培先生就曾对学生提出“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意识,激发个体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关心与参与。要摒弃空洞的说教,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亲身参与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化人格教育,也就是促进学生作为未来“社会职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品格和素质的形成。帮助职校生形成稳定而深刻的职业信念,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认识。
2.5健康心理和个性化发展引导
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重点就是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形成沉稳自信、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同时,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各种让学生表现自己、发挥潜能的机会,要用爱心点燃学生心中自信和进取的火花,因材施教,适度引导,促进其个性特长不断发展。教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参与的机会和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程度性和主动性。
2.6建立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学校也要指导家庭教育,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避免教育思想、教育要求的互相对斥和互相抵消。一是要扭转“重智轻德”的行为,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改变枯燥无味的学风。二是要大胆把商品经济知识引进课堂,努力在“适应”,“服务”上下功夫,处理好“教育的经济效应”和“经济的教育”辩证统一的关系,真正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观念。
21世纪是充满机会的社会,又是充满竞争的社会。时代呼唤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培养塑造学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可见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职校生思想道德建设不仅仅是学校德育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的大事情。只有我们全方位共同努力,才能引导他们健康地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未来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加绵.中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东北: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8.
一、突出干部理论学习,提升干部政治素养
1、镇党委将以学习十精神为主线,继续开展好每月一次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结合时政热点、新生知识、工作难点有主题、有计划、有效果地开展好中心组理论学习。2、组织好每个季度的机关干部学习会。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组织广大机关干部“走出去”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邀请理论领域专家、学者到镇机关单位进行理论宣讲,提升和丰富机关干部的学习能力和知识。3、开展特色学习活动。如读书月、党风廉政教育、十知识竞赛、十主题论文等学习活动,通过“读、写、听、说”提升机关干部理论学习参与面和积极性。
二、扎实推进农民群众教育,培育宣传文化品牌
深入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整合我镇优势、特色资源,继续打造宣传文化精品。同时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各类讲座、文体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把党的政策、社会建设的成就和农民教育工作渗透到全镇各个角落。
三、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继续开展文明创建工作,让各界群众加入创建活动中来。持续开展好爱老敬老、扶贫助困等系列创建活动,协助政府开展好计划生、综治平安、法律援助等民生工作。
四、做好正面典型宣传,营造争先良好氛围
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挖掘辖区各类典型,尤其是“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事”的评议和推选。同时宣传各级评选评议出的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号召各界群众学榜样、争先锋。此外,加大对道德模范、好人好事的宣传报道,关心道德模范、好人好事的个人和集体,增其强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重视社情舆情工作、加大宣传信息报道
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媒体平台,持续做好社情舆情关注与收集工作。与此同时,根据工作开展特色内容,做好各级媒体与重点刊物新闻信息报送工作,加大我镇宣传力度,提升古陂对外良好形象。
六、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着力文体基础建设
继续做好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广场文化放映活动。积极拓展群众爱好,举办各期群众文体休闲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好各类主题文艺展示、体育竞技、文艺培训、文艺队伍组建活动。加大综合文化站经费投入,逐步改善社区健身路径、健身辅导站基础设施建设。
论文格式要求
一、论文篇幅:
3000—4500字,论文必须包含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及3-4个关键词。
二、论文格式:
(一)题目、署名及层次格式、文字、字数要求:
1、文稿采用A4幅面word文档;中文标题为三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仿宋体;英文字体为TimesNewRoman,标题字号为三号,字母全部大写;如有副标题,另起一行,首字母大写,正文为小四号字体;文稿应加注页码。
2、题目居中,署名及单位标在题目下,例如:
数字城市化进程
王赵
(大学系,北京100001)(设计院,天津300001)
需作叙述时,可在当页下方划一条横线,在横线下加说明。
3、摘要和关键词,写在题目下、正文前。
4、论文的层次,统一要求采用:
1
1.1
(占一行或接排。当接排时,标题后要加标点)
1.1.1*
1.1.1.1
(二)文稿和图稿其它要求:
1、正确阐述技术内容。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如所采用的名词术语尚未编定时,可采用各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常用的名词术语,不要任意用简称、方言。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注意:
(1)标题、图题、表名后及公式后不用标点;
(2)阿拉伯数字的起止(范围)号用“~”,如:
“20~30”,“8%~10%”,“0~10oC”
3、对正文中的某些问题需加以说明时,可用“呼应注”(也叫脚注),即在所要加注处的右上角标注“①、②……”,同时在本页末留出位置,划一横线与正文隔开,在横线下注明“①、②……”。
4、计量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用拉丁文书写。
5、外文字母写成印刷体,同时注意将正斜体、大小写分清楚。
6、数字的书写(统计数、各种计量及图表编号等各种顺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世纪、年代、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并一概用全称。
7、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每篇论文加注流水号,例如:
图1、图2,表1、表2,公式⑴、公式⑵。
8、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非彩印书尽量用黑白照片。墨线图要大小适当,图线要规整。照片、图稿等电子文件需备份一份随稿件一并提交。
9、参考文献的项目要列全,例如:
[1]主编.结构力学.北京:出版社,2003
[2]主编.城市规划.上海:出版社,2001
(三)文稿最后应有附件页,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内容见下表:
作者基本情况表
姓名性别职称
工作单位职务
联系电话(固定电话请注明本地区号)传真
通信地址邮编
E-mail
总书记同志4日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热烈反响表明,广大人民群众急切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描绘的美好生活蓝图,让人民群众满怀喜悦和期待。但是,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中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示范作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上除了传授知识外,更应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怎样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呢?
一、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1.言传身教结合,身教重于言传,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在讲清道理的同时更需要教师的模范作用,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如果他们对教师的德行、品性、能力不再信任,说得再多也是白费。教师能否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感染学生,在思想教育中非常重要。
2.情理结合
目的是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地积累、加强自己的道德素质。
3.家庭、学校、社区的结合
这里主要强调班主任要及时协调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
及时教育。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形成单靠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是不够的,必须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才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4.关心爱护,严格管理相结合
学校的领导,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必要的规范其行为的方式方法必不可少。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而不只是表面的认同。严而有度,再加上和善,取得的效果才会好。
二、从我国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
民族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对青少年学生加强民族精神的教育,不断增加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使他们自觉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立志成才,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
现在,我们已进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这对全面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家庭里,做一个“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好成员。在学校,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好学生。参加工作后,做一个“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好建设者。
3.加强尊敬父母、长辈的教育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长辈的心头肉、掌上明珠,这样的环境,使一些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了任性的脾气,他们不知父母为了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情爱?甚至有的学生对父母的正确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离家出走。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遇到和父母、长辈有不同看法的问题,主动找父母、长辈交流沟通,取得他们的谅解,从而使自己健康成长。
三、应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1.讨论探究
每位政治教师应重视课本各个栏目,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2.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如讲环境问题前,可先让学生去做社会调查,了解自己的学校、乡镇(街道)存在的环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向有关部分提出整治环境的建议。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青少年学生从小提高了环保意识。
3.上网浏览、收集资料
如讲“南水北调”的问题,可指导学生上网浏览,收集资料,然后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在政治课上交流。这样做,既活跃了政治课的课堂气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 问题; 对策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才思想道德素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丰富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境界的思想道德素质、稳定成熟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求的精神”。另外,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社交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使得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思想道德问题,因此,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高校德育回应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职责。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客观上说,绝大部分当代大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等,但部分也存在着一些道德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于现状,自我中心主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舒适的生活方式是部分大学生艰苦意识消退,进取精神弱化,在对未来进行设计时,完全以自己的发展为取向,忽略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而从另一方面,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虽然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质,其中也不乏一部分人满足于毕业后找份好工作。
2.虚荣心强,功利色彩重
一方面,表现在学习中的投机取巧,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只好在考场上耍弄手段,论文写作时害怕思考,东拼西凑。另一方面,表现为心态浮躁,不去通过认真做事使自己得到锻炼与成长,而是通过形式主义来满足虚荣心。毕业求职时一味追求去大城市、大企业、大单位,希望获得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但由于自身能力和社会客观就业环境的原因,大学生的这种愿望有时候得不到实现,从而产生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的情绪。一些大学生与人交往抱有一种趋上心理,总是渴望结识比自己优越的人,希望从对方那里获得某种好处,而不愿与对自身直接利益关系不大的人交往。
3.社会公德意识薄弱
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人强烈的进取意识,如考研、考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突出自我表现。但有的同学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忽略了最基本的社会公德素质的培养,没有养成很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和生活习惯。尤其是有些学生家长长期以来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品德教育,助长了他们的错误行为如撒谎、懒惰、骄横、举止粗俗等,导致了个别学生人格不健全,出现了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唯我独尊的道德偏差现象。
4.诚信与责任意识缺乏
部分学生由于诚信观念不强,就业时不守承诺,匆忙签约,随意毁约,给用人单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还有的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在具有偿还能力时能拖则拖,想侥幸“赖账”等等。另外,由于部分学生的责任感缺失,有些大学生视恋爱为儿戏,不顾后果,给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生理、心理伤害。还有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同社会丑恶现象作斗争的勇气,对一些不正之风、不文明行为、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行为无动于衷。
二、产生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出现这些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充斥的社会环境的对大学生负面影响
我国正处在完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它鼓励人们物质利益观念的充分扩张,少数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社会上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社会客观环境的复杂性,必然影响到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2.思想道德教育的滞后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过度重视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的缺点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没有高度重视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
3.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的影响
青春期是大学生身体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状态的不稳定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情绪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着对社会接触的不断扩大,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给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知识、阅历、经验等局限,看问题常常带有片面性,同时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很强,需要别人的关注和尊重,这种心理状况一旦得不到合理的协调和处理,就容易出现道德素质方面的问题,而由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这些问题又通常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对策
纵观当代大学生道德风貌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上的关注,注重对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条件下,要按照符合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2.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人文科学教育通过探讨哲学、文学、史学等人文问题来把握人的本质,可以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提高他们思想层次和人生的境界,从而学会全面的、辩证地看待问题,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我们应把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作为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于走向成熟和定型的过程中。由于经验、阅历不足,面对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难免出现冲动和偏激,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以使大学生有效自行地缓解这些压力,使他们的思想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运行,这为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xxxx年宣传思想工作以提高文化建设能力为指导思想,围绕“特色建县、工业立县、环境兴县、开放活县、民营富县、科技强县”六大主体战略,按照“团结、稳定、鼓劲”的工作方针,要把握四个坚持(坚持三贴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做到四个围绕(围绕发展搞宣传、围绕科学发展观搞宣传、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宣传、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搞宣传),搞好四个服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抓好四项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文明县城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宣传思想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群众心里做,争先进,创一流。
1、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求创新。加强领导,以县委中心学习组为龙头,坚持制度重实效,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明确主体,以县乡两级中心组理论学习现场经验交流为动力,掀起全县理论学习新;强化培训,扩大理论教育宣讲团,巡回县乡村进行宣讲辅导;注重调研,理论联系实际地结合重大决策、重要社情民意,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与时俱进促发展。同时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学习型农村建设。学习型机关建设的重点是抓好日常的学习,坚持乡局级中心级学习制度,每月拿出一天时间进行理论业务学习。学习型农村建设的重点是继续开展好“读书兴农”、“一村一名大学生”等项活动。
2、精神文明重建设,树立创建工作旗帜。农村重“改陋习、树新风”,全面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对农村环境进行硬化、净化、绿化、美化,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和生活方式,建设绿色生态文明村镇;城镇重公民道德规范教育,推进创立文明祥和、管理有序、健康向上的新型人文环境,建设高素质型文明城镇;机关重良好形象树立,弘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建设廉政勤政的文明机关;窗口单位重“创佳评差”活动,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和“诚信服务,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建设明礼诚信的文明社会风尚。 4、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家族、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5、突出活动带群体,抓实思想教育工作。突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教育宣传活动,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上见成效;围绕“脱贫富民强县”,主办优秀理论文章评选活动,调动干部勤思考、多动脑、出思路、见成效;注重群众文化,组织好以“三下乡”为主的文化艺术演出、书画展、彩色周末等活动,让群众在浅移默化的活动中受教育、长知识、明事理;同时办好“七一”、“十一”、元旦和春节等重大节日文化活动,聚合团结奋进的统一意志,激发奋发向上的发展热情。
6、健全“三项”制度,提高工作水平。一是学习制度,建立集中学习、自学、评学、述学、考学五种制度。根据形势需要,分阶段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强化对宣传干部的培训。二是调研制度,制定调研工作方案。明确调研课题,细化调研任务,找出宣传思想工作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三是考核制度。制定《宣传思想工作安排表》,对每一项重点工作,进行科学分解,建立健全工作目标明晰、工作责任明确的考核制度。通过月小结、年总结,使奖惩机制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