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0 21:46: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酒店培训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合理运用激励办法为了保证酒店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正确合理用人,实现组织目标,运用培训同考核、晋升、使用、奖惩等相结合,是酒店对员工经常采用的激励方法。如对基层员工进行定期评价和考核,通过发现问题来确定培训内容,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目的;对于上进的员工进行晋升培训,消除新岗位的陌生感,把培训成绩作为使用员工的依据之一,这都将会成为激励员工主动参加培训活动的具体办法。
1.2刺激员工的多重感官美国的视听工业联合会的研究资料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在学习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通过“视觉”可以学到33%;“听觉”可以学到l1%;“嗅觉”可学到3.5%;“触觉”可学到1.5%;“味觉”可学到1%。通过阅读,可记忆10%;通过听课,可记住20%;既读又听,可记住50%;自己复述一遍可记住80%;一面复述,一面动手做,可记住90%。为此培训师应尽量让学员同时运用多重感官进行学习,如在操作技能的培训中,培训师在操作示范后,也要考虑让员工亲自演练,使学员靠触觉与视觉来感受操作的要点与程序,其培训效果会事半功倍。
1.3积极实施因材施教我们知道,酒店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对在一线工作的服务员来说,他们是直接面对客人服务的,培训应以岗位基础和技术技能为主要内容;至于高层管理者,对技术技能的要求,不会像一线员工那样重要,但也要有所认识和了解。对高层管理者的培训,主要内容有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方法训练、市场经营洞察力训练、管理理论和思想训练等,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方式,旨在提高决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从而使酒店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酒店管理人员培训,主要是针对中层的各类管理者所进行的培训活动。培训应从提高对其管理能力与技巧方面入手,旨在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结束语
既然知道了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条件,也知道了酒店的培训做法及经验,那么作为刚从高校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们,该如何去从事教学工作呢?如何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呢?如何才能够塑造学生过硬的从业素质呢?笔者以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且要长期坚持做下去。
1.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观念、提升理念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把教材的主要内容讲给学生听,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一次考核考试就可以了。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考后就忘得精光”。所以必须及时更换教学理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之一,而不是纯粹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搜集资料、分析提炼资料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哪怕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该通过“行动化”的手段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内容;必须加强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等。
2.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双师型”教师应运而生。所谓的“双师型”教师,简单地讲就是教师既懂得理论知识,有很强的理论功底;同时还应该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的就是,老师既可以做酒店的部门经理(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甚至是酒店的总经理,同时也完全能够胜任学校的教学工作,并且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应“谋划长远,通过派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决策咨询等途径,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进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就业择业的合格导师。不能说上大学就是为了就业,只有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但在上大学的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如果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对社会来讲都将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比较长,能够知道学生的优势所在,喜欢什么而不喜欢什么,应该自觉充当起学生择业的咨询导师。为了胜任导师这个“工作”,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清楚地知道学生的性格类型、发展潜力、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因为大学生如果长期用来端盘子、刷马桶等工作,那绝对是严重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不符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4.加强方向性课程的教学工作。一般来讲,专业基础课都是由有经验的老教师来讲授的,学校、学院也比较重视,教学效果相对较为理想。但在方向性课程方面,有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无法开设比较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方向性课程。学生固然要掌握专业基础课,但仅仅这样做还是很不够的。学生将来要在专业领域有所发展,肯定需要在某一方面有较为雄厚的知识与技能储备。所以,学院应该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展各类生动活泼的方向性课程,这些课程最好是偏向实践应用的。这样,学生在未走出学校之前就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将起着奠基性作用。另外,笔者特别想说的一点就是必须加强团队教学工作。一个大学生需要学习多门课程,会接触到风格各异的老师。各位大学老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的理解肯定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则必须达成共识:那就是绝对不能因循守旧,绝对不能照本宣科;绝对要坚持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绝对要坚持教学模式的创新,绝对要坚持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创新将成为大学专业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课程。
二、结语
【关键词】酒店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培训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合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更是如此。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而飞速发展。酒店业出售的是服务,其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我国酒店业的硬件设施可以说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酒店的软件水平包括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酒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可以说和世界一流酒店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我国酒店业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于迅速发展的现代酒店企业来说,提高服务质量是酒店管理人员最应关注的事情之一。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提高员工素质,而要提高员工素质,就必须加强员工培训。酒店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工作,因为员工培训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加酒店效益的有效途径。
能否在企业当中得到足够的培训,从而保持自身的不断成长,成为知识员工选择企业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由于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培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所以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我国酒店业培训存在了一些问题。
1.1培训观念落后。酒店领导关心更多的是培训后能否带来更好的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员工技能的提高、个人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而且越来越多的员工流失率更使他们怀疑其培训投资的必要性,因为一些酒店管理者认为企业培训员工就是给别人做嫁衣,因为现在企业员工流动的很快,如果对他们进行培训会造成企业的损失。同时,他们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员工的,对于自己不需要进行培训,这种想法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其实酒店管理者对培训的需要比其部下更加迫切。因为他们在酒店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水平对酒店的命运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1.2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据了解大多数酒店员工培训被动参与的较多,主动参与学习的少,大多数员工都是应付,真正渴望学到知识的人少,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酒店培训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又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在培训中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因此酒店的需求与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所以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3培训费用不足。我国企业员工的培训投资严重不足,以国有企业为例,30%以上的企业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教育培训费,人均培训费用在10元以下,20%左右企业的教育培训费用在10到30元之间。而国外培训投入是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有专门资金,培训费用为营业收入的1%至3%或更高。例如,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每年至少投资员工工资总额的2%用于培训与发展。据国外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企业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其投入产出比为1:50。当然,这是指培训最终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我国大多数酒店的培训费能省就省,只有在酒店开张或当者当酒店出现服务质量问题的时候才产生培训需求,而且一旦酒店出现经费紧张的状况,首先削减的就是培训经费。
1.4缺乏长期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酒店的培训通常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很多酒店的培训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全面发展,而且大多数的酒店只对新员工和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忽视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在新员工进入酒店之初对其进行酒店基本情况讲解,但很少有考核;对于中基层员工进行多以应及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培训评估仅仅是单纯针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员工的行为、态度的变化等。
1.5培训方法不科学。大多数酒店员员工培训实行的是“师带徒”,新员工进入酒店以后就跟着老员工学习,主要学习他们在工作时的操作技能,然后顺利进入服务现场,尽早发挥独立作业的能力。然而,某些酒店犹豫过分强调新员工迅速投入独立作业,常常是培训部门给予将其分配给各部门,造成对部门现场岗位培训的依赖性倾向,也促使了岗位培训的无计划的现象,最后只好让新员工随大流,跟师傅,自然领会,根本没有发挥培训的作用。.对我国酒店业培训现状的合理性建议
要使酒店能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就必须十分重视利用新的观念和方式来对酒店员工进行培训。这是关系到酒店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方面,从酒店自身发展需要看,如何造就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一致的人才,如何避免组织员工频繁跳槽及如何留住多年培养成才的骨干员工,成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怎样开展有针对性培训、激励员工参与学习的兴趣并将培训知识转换为工作效率等等都是酒店管理者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2.1转变观念。
2.1.1新时期的酒店应该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有效的培训不仅可以减少浪费、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形象而且是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根据美国酒店业协会对纽约州酒店业的统计,通过培训可以减少73%的浪费,特别像客房部、餐饮部等损耗较大的部门。在本行业的一些研究中发现,未受过培训的员工所造成的事故数量是受过培训的员工的3倍。酒店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培训是酒店生存的源泉和发展的命脉,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酒店将难以适应未来竞争的形势,而缺乏创新的培训同样将会遭到淘汰。
2.1.2转变培训是浪费金钱的想法。从员工本身来来说,通过系统渐进的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充分发掘和施展其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同时可以提高对工作满意度,增强对酒店组织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对于酒店来说,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是酒店充满新鲜活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培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培训可以使酒店和员工达到双赢的局面。
2.1.3美国罗森布鲁森公司总裁出版了一本名为《顾客第二》的书,在旅游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在这本书里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新观念。一直以来,我国酒店业奉行的就是“顾客第一,顾客至上”的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重要性,现代酒店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把员工放在管理的核心位置,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激发员工的潜能、锻炼员工的能力、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最终达到企业发展的目标,因为只有满意的员工,才会有满意的顾客。
2.1.4培训方法由被动听转为主动参与。将以前的培训师或者主管人员在上面讲,单纯的示范转变为员工参与进来,主动与培训人员互动以增强员工实际操作能力,最终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培训的内容从由管理人员决定转为由员工决定。也就是说要以员工需求为导向,结合酒店发展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
2.2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体系。酒店的培训应该是一种全员式的培训,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培训对象应该包括酒店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所有员工,在安排培训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培训方法。一套合理科学的培训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时间,实施培训,培训考核等几个方面。
2.2.1培训需求可以从酒店、工作以及员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酒店整体发展战略层面,要确定整个酒店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酒店的整体发展要求;工作层面分析,主要分析员工达到理想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各种能力,包括岗位技能、管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等培训需求。个人层面分析是将员工目前的工作绩效与酒店的员工绩效标准进行比较,寻找不足,根据以上分析进行培训计划的编制。
2.2.2培训内容从单一的技能培训转为综合性的培训。很多酒店只是单纯培训员工的操作技能以及本岗位的相关工作知识,也有一部分酒店同时还培训一些简单的酒店英语,但也只是日常的问候服务用语,没有深入到比较专业的领域。现代酒店发展要求的是全才型的员工,要在掌握本身工作技能的基础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客房服务员,除了具备客房服务的专业知识掌握服务技巧外,还必须具备更多的如地方旅游景点景区、购物、餐饮、娱乐、通信、交通等方面的相关的边缘知识;比如餐厅服务员,如果能掌握一些烹饪方面的典故、菜品的营养成分、饮食合理搭配等知识,就能更好地为客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酒店要重视对员工的细节规范,从每一个服务程序抓起,以积极认真的态度研究培训课题,洞察员工的培训需求,持之以恒地做好这项看似普通的工作。2.2.3培训师资的质量要提高。很多酒店的培训人员都是由内部的管理人员担当的,也有一些酒店会从外部聘请专门的酒店培训师来酒店进行培训和讲座。一些大的酒店还会在一年之中组织酒店员工去比较出名的酒店参观学习,回来以后和大家进行交流。酒店要不断对员工队伍进行培训,要经常从外面聘请一些优秀的培训师,可以是高校的教师,也可是专业酒店培训师。一个优秀的酒店培训师应该既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能及时跟踪世界酒店发展动态,将最新的服务与管理理念方法有机地融入培训进程中。
2.2.4加强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开发与培训。根据一项对员工心理健康调查表明,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有25%的员工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员工的健康成长,而且会降低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以酒店管理者要重视要对员工心理健康进行开发。对员工多一些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自信心,提高员工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酒店可通过各种方式在酒店员工间营造学习气氛,倡导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提倡个人主动地进行自我开发、敬业爱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3建立三位一体的激励制度。
2.3.1在培训过程中,酒店需要指定专人跟踪培训的全过程,保证培训的每一环节落实到位;同时对培训效果进行临时抽查,确保参加培训的员工能够专心接受培训。
2.3.2培训结束以后采取互动评估的方式进行测评。所谓互动评估是指员工参加培训项目的考核、员工对培训项目的评估和培训人员对培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评估的三者结合。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同时将信息反馈给酒店,让酒店可以改善培训体系并更好的对员工进行培训。
2.3.3将培训成绩作为员工晋升和奖励的依据。将培训与考核结果结合,对员工进行适当奖励,并将培训的成绩作为年终考评内容之一,激发员工积极进取的心态。对于年终考核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与职位的提升或者物质的奖励。因此酒店要建立培训、考核、奖励三位一体的激励制度。
3.总结
酒店要发展,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开发的关键就是要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之在自身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对酒店的发展带来新鲜、实用的动力,使酒店在社会发展中处于有力地位。总结一些较为成功的酒店企业的经营经验,不难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人的因素,即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酒店业需要一批受过训练、懂得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专业人才。只有具备这样的人才,酒店业才有可能满足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酒店培训体系,培养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与服务人员队伍,是当前酒店业所面临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达生.培训培训者[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2]刘伟,凌意平.当前酒店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培训2005年第6期
[3]赵曼.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4]雷虹.论新时期酒店业员工培训的若干问题[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翟敏.培训的误区和成功培训的条件[J].中国培训2005年第9期
[6]张爱香,赵西颖.浅谈酒店员工的培训对策[J].山东劳动保障2004年第5期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
关键词:高职教育,酒店管理,市场导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向前迈进,特别是酒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博士论文,高职教育。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提升,企业的提升同时促进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就是企业的员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其特有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特点,一直以来都是酒店的发展原动力,但是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摘要。
一、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市场发展瞬息万变,但是高职教育由于教学理念陈旧,师资力量不够和队伍建设不足等原因,逐渐显现出与市场脱节的问题,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陈旧
在教材的选择上面,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或渠道的原因,长期沿用的是多年前的老教材,教材理论陈旧、案例陈旧的问题很严重。酒店管理属于服务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领域。行业的相关理念可以说每天都在变化着,如果学生只接受了书本上的陈旧观念而没有及时了解其他新思维,必然难以适应就业后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更谈不上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教师水平低下
高职教师队伍的水平较低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也是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是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都呈现出“偏科”现象。他们或者是理论较强的高校毕业生,或是拥有多年酒店从业经验的实际人才,虽然他们都具备了一方面的丰富知识,但是这样的老师很难让学生同时提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缺乏实际意义
高职类的酒店管理一直沿用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从理论上来说,能够很好的培养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实用型人才。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却绝非易事。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问题,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在校园内部,或几间教室,或一层楼,难以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博士论文,高职教育。还有由于实训教师实战经验和阅历不足等原因,训练内容基本还是以书本内容为基础,内容的编排方面过于理想化,没有加入必要的实际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处理环节,学生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中难以真正锻炼出实际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就造成了这些实训基地流于形式,流于表面,学生就算花再多时间在训练中,也难以得到切实的提高。
(四)学生个人素质教育欠缺
高职学生由于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也处于较低层次。在进入高职学习之后,往往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面,学校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缺乏系统安排。酒店类企业是服务行业,随时都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人,而且服务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但是由于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学校没有注意对其个人素质的教育,造成了学生思想意识落后,人文素质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学生正常就业,阻碍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建设的推进。
(五)学生就业心理与岗位适应的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酒店业、旅游业的发展一日千里,学生对于就业的心理期望也相对较高,但是市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许多企业为高职学生提供的岗位或许存在着与学生心理期望相差甚远的问题,面对学生的这种就业心理,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进行即时疏导和教育,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正视这一问题,造成了工作情绪大,或者长期待业,无法找到合适岗位等问题。博士论文,高职教育。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想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变,就要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改革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设置,提升教学与市场实际的契合度。
(一)专业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要
学校的课程设置要紧跟市场发展需要,针对许多高职院校一直沿用老教材的问题,应该加大新教材的开发力度,在课程安排方面,要加入现在市场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如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操作、电子商务知识、在外语学习中不仅要加强交际外语的训练,更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外语学习等内容,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就是要同时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重教学能力的教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想要让学生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就必须要有双师型的教师进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面对这样的要求,学校需要根据市场发展及时为教师开展职业能力培训与新观念新方法的培训课程,并且根据校方的实际能力,为教师提供教学之余的岗位培训工作,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每一学期都选派专业教师到五星级酒店挂职。让教师在服务一线锻炼,在思想和能力上都能紧跟时展。
(三)完善常态化实训基地建设
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离不开对于学生的实训训练。学校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实了解未来的工作状况,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进行必要的技能锻炼,以便在就业时更快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需要。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复制和搬移,更加需要切实营造工作氛围,要加强学生对于书本知识以外的面对突发事件的解决能力和运筹帷幄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虽然碍于场地限制,难以建设大规模的基地,但是要力求在有限的空间之内,进一步的完善基地设施和配置,并且要根据未来就业的需要,设置多种实训环境,如前厅、客房、会议室、餐厅等等,并且应该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实训内容进行有效编排,力求全方面的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在有能力的条件下,校方应该加强与校外相关企业的联合与沟通,探索多种实训合作模式,如对学生进行企业订单班培训,让企业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真正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压力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身的不足,也才能切身体会到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找到自身不足,在学习中更加有目的的提升自身能力。博士论文,高职教育。
(四)加强学生个人素质教育
实用性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而且也要具备较高层次的个人素质。因为酒店类企业是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最主要的就是要服务广大顾客,顾客是形形的,思想层次和文化水平也各有不同,所以学校在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就业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个人素质问题而让企业受到影响,因为企业的宗旨就是服务顾客,所谓没有不讲理的客户,只有不称职的员工,虽然有时候客户的要求会比较无理,但是如果员工具备更高的思想觉悟与素质,就能够为企业挽留更多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能够信奉客户至上的员工,才是企业需要的,也才是市场所欢迎的。
(五)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建设
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对于自身的就业期望往往是很高的,然而市场竞争又是非常残酷的。所以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往往会出现心理失衡的情况。这就需要学校在毕业生阶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与心理辅导。开设就业与择业的知识讲座,职场招聘技能培训,并且及时针对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辅导。博士论文,高职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正视自身优缺点,还要充分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进而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的就业预期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心态,以便能够以稳健的心态,充分的准备面对市场竞争局势的考验。
结论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己任,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更是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人才,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为市场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博士论文,高职教育。虽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必然能够找到切实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方法,为市场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华.对制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探索[J].当代教育,2009,(7):12-14.
[2]刘东华.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尝试和探索[J].高职教育,2010,(2):44-46.
[3]王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2008,(4):36-37.
论文关键词:酒店培训;行政人员;能力
培训部是品牌高星级酒店必不可少的重要部门,肩负保证员工服务质量标准统一,酒店管理规范有序的重要职责。酒店培训管理的主要工作由培训部门所属行政人员来完成,除基本行政工作以外,还包括培训日常管理和培训讲授等,这就要求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具备更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 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培训部行政人员通常由培训部经理(主管)直接领导,日常工作主要包括:
(1) 日常收发文件管理:培训部相关办公文件的接收整理存档及发放呈递记录。
(2) 文稿撰写:培训部相关备忘、制度、文件等应用文稿的编写。
(3) 培训管理工作:包括各部门培训计划的催缴、检核、记录;培训现场检查;部门培训支持等。
(4) 酒店产品知识资料更新收集:汇集员工应掌握的全部本酒店相关知识,并不断更新完善。
(5) 建立并不断更新员工培训记录:建立酒店全体员工培训档案并根据参加培训课时、酒店人员变动不断更新。
(6) 培训资料收集:酒店各专题培训相关支撑参考资料的不断收集整理学习。
(7) 组织员工培训及课程教授:组织定期新员工入职培训及不定期专题培训,准备教案、道具,制作课件并担任培训讲师。
(8) 员工仪容仪表服务现场稽查:不定期高密度地到员工工作现场进行员工仪容仪表、服务操作标准化规范化检查。
实际上可以将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的工作归结为三大部分:一是部门文书工作;二是培训管理督察工作;三是培训教授工作。判断一名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工作是否合格,也应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考察。
2 文书工作能力
文书工作是行政人员最基本的工作,主要包括文字处理、办公自动化操作、资料整理等。
2.1 文字处理
酒店培训行政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文字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中英文打字速度快,能熟练操作五笔输入等汉字输入法。掌握常用英语口语,有较好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熟悉酒店公文统一格式要求,熟悉通知、纪要、总结、计划等应用文写作。
2.2 办公自动化操作
酒店培训行政人员应能独立操作计算机,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及Internet邮件收发和处理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刻录机等。
2.3 资料整理
办公资料繁乱纷杂,作为行政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资料整理、分类、归档能力。掌握酒店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负责系统信息的更新与维护。
3 培训管理督察能力
培训管理督察主要包括培训效果检查与部门培训的督促跟进协调。
培训部行政人员在对员工进行行为检查时,必须明确掌握检查标准,并保证检查的公开公平。首先行政人员自身应对各项规章制度掌握的非常清楚,并严格按照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其次应对待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保证酒店服务的规范与统一。
做好部门培训的督促跟进协调工作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很强的抗压能力与专业的职业素养。由于酒店各部门的工作任务都很繁重,部门管理者可能会忽略培训工作,使得部门培训工作开展不完全或不到位。因此,培训部行政人员需要积极与酒店各部门包括上至酒店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进行有效沟通,使他们明白培训的重要性,支持培训工作,保证培训体系的有效建立与完善运转。培训部行政人员应善于沟通,能够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在专业礼貌的前提下进行部门之间的斡旋,在保证本部门工作的前提下尽量给予对方以体谅,面对难题不后退不沮丧,在任何时候都不丧失耐心和微笑。沟通能力的强弱是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酒店这个需要时刻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体现的更为突出与深刻。
4 培训教学能力
酒店培训部行政人员通常还要在员工培训项目中担任部分课程的讲授,这就要求培训部行政人员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知识水平和培训技能。
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口头表达和为人师表的气质风范是一名培训讲师站上讲台的基础条件。语言表达,是将知识传授给学员的必要手段,表达能力的强弱将很大程度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培训目标的达成。此外,个人气质风范也会影响学员对于讲师专业度、亲和度的判断,因此培训部行政人员应当衣着正式、举止得体,表情自然。
酒店培训的对象当中很多都是从业多年的老员工,其学历或知识含量也并不见得比培训讲师低,如何才能使他们学有所获?要求培训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岗位技能、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以外,还要不断的更新、创新,从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精华理论再回头去指导学员怎样运用到实际岗位上。酒店员工培训实质是一种成人教育,员工希望所学能够立刻应用到工作中,能够立即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培训中需要更加注意给出员工实际可行的方法,与员工本职工作密切结合,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与兴趣。这也要求培训部人员更多的深入到各部门工作一线,了解每个工作岗位的基本工作状态。
一、规范管理、制度创新
从2004年3月开始试点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截至2010年5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分院先后派出旅游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共计393人,教师14人次前往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实践锻炼(详见表一)。表一:经济管理分院学生实习情况统计表
(一)管理无盲点,层层落实,全面规范
为了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经济管理分院成立了实习管理与指导小组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管理和指导。实习生日常管理工作由实习带队老师负责,实习点有关问题由带队老师定期向实习管理与指导小组汇报,并建立重大问题应急反应机制。学院实习管理与指导小组老师定期到各实习地点巡视指导,了解实习生的相关情况,处理相关问题。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经济管理分院制定了一系列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规范,以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管理到位、教育落实。具体制度包括:实习计划、实纲、学生实习守则、实习考评制度等。
(二)创新工学结合模式,服务社会“零距离”
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取得良好效果并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经济管理分院充分调查与分析社会需求后,结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05级的教育教学实际,创造性的制定了2007—2008学年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05级“鱼凫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施方案》。经过前期学生自愿报名、选拔组班、岗前培训,46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圆满完成了在鱼凫国都温泉大酒店为期一年的实习,并同时完成了必修课程的学习,顺利完成学业。达成了学校与企业间、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间、学生与用人单位间的“零距离”结合,真正实现开门办学,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接轨,并尽可能降低学校办学成本、学生完成学业的成本以及学生就业的机会成本。同时,方案的科学有效实施,也有利推进了05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地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创立学生科研方案,鼓励学生实践研究
2008年,06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期间,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思考和思维创造能力,同时督促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岗位实践结合,思考创新并形成阶段性成果,经济管理分院在2006级旅游管理专业驻金苑酒店实习生中首次实施了“实践课题研究促进方案”。根据方案,分院成立了专门的学生课题研究促进基金,用于学生实践课题研究的资助和奖励。学生课题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实习企业的日常管理、部门运营、对客服务、产品创新;实习团体学生成员的管理方法研究与正向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可行性模式探索等三个方面。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研究的积极性,两年来,共计有12个学生课题小组通过了学院审定,正式开题并顺利结题。
二、企业一线实践,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一)选派青年教师深入行业一线,不断实践提高
几年来,经济管理分院先后选派旅游管理专业青年教师游红霞、杨胜龙、万婷春、王婷、叶春近等于2004年至2010年间分别前往遂宁市明星康年大酒店、成都温江鱼凫国都大酒店、广西南宁最佳西方(精品)红林大酒店、广东汕头金苑大酒店担任酒店实习带队指导教师,除了做到有效地规范学生的教学实习,加强教学实习管理与考评外,均在酒店担任了一定职务负责相关工作。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收获了专业领域和酒店业管理服务方面更为丰富的理念和技能。04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带队老师万婷春在进行实习生管理的同时,更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在国际五星级红林大酒店培训部担任培训助理一职,顶岗工作达半年时间。通过酒店实际工作的锻炼,她对整套酒店培训管理工作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掌握,熟悉酒店人力资源部各项工作政策、程序及酒店人事管理工作实际状况;全面了解酒店的整体管理运行体系及各部门基本情况;对高星级酒店的人才需求实际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还具备了酒店行政人员专业素质及实际工作经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星级酒店培训管理人员。
(二)以实践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完成实践锻炼后,专业教师们纷纷将实践收获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对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概论》、《餐饮服务管理》、《茶文化与酒文化》等多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和重建,专业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补充,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与欢迎。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杨胜龙、万婷春将酒店企业培训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在学院2006年度名师示范课竞赛中杨胜龙老师获院级一等奖,在学院2007年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万婷春老师获院级一等奖,在学院2010年说课比赛中叶春近老师获院级二等奖。
三、育人创新,终获累累硕果
经济管理分院推行在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生不仅通过顶岗实习了解到了更为丰富的行业实际,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更锻炼了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积累了实践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真正进入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理论结合实践,增强学生专业水平
通过一线服务实践,学生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学生们把实践中的所思所得写成了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研究的方向。2004年以来,实习学生共上交实习小结、实习报告达650余份,完成与实习相关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04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郑蒋萍以实习酒店红林大酒店大堂吧酒水种类为研究对象写成《大堂吧酒水种类可增加性的调查》一文被评为04级优秀毕业论文。05级旅游2班学生崔文婷将在金苑酒店前厅部的实习工作中的思考所得写成《金苑大酒店前台接待服务工作探析》一文被评为了校级学生优秀实践论文。
(二)锻炼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在酒店的实际工作锻炼中,学生们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陌生的生活环境锻炼了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与吃苦耐劳精神;在与同事、上司的相处中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同时酒店复杂的工作环境更是最好的教材,学生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着职场生存之道,完成了从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认知改变,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工作经验。
(三)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受到企业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