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8 00:20: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生物观课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和国家具体标准
1.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
(1) 《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课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下文简称《课程方案》)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课程门类的国家标准。《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生物”是初中必需开设的一门国家课程。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文简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程的国家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具体标准。
(1)开课的年级和周学时设计标准。 《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初中生物课的开设年级为七年级和八年级;周学时设计为:七年级每周3学时,八年级每周2学时,即初中学段生物开设学时为每周5学时。
(2)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将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规定为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其中,具体内容标准用行为动词标注,规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应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基本学习目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础
1. 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生物教学应是一个有机整体。
(1)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中,其基础性表现特别突出的内容有:观察细胞的结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对比分析《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发现,初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初步的和基础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较高层的和发展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
2. 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学科的总授课学时数少,高考生物学科的赋分占理科综合(以下简称“理综”)总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远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的总授课学时数和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1和表2。
(2)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后,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完全相等,都为108节;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例非常接近。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比以及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3和表4 (以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高考理综各学科赋分为例)。
(3)新课程的高中教材建设,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新课程高中教材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如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内容都略有减少,知识难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学科,不仅知识内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识难度也大幅度加大。
3.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题时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0年开始,实行高考命题改革,强调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一样,都以能力立意命题。
(2)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所确立的高考试题难度接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确提出:高考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难度。从2003年高考开始,理综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进,共同维持着理综的难度值控制在理想难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湖北卷)学科难度值见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难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考试(高考版)》杂志;2006年~2011年的难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绩分析与中学学科教学诊断报告》。
三、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促进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基础
1.加强初中生物的终结性评价,可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终结性评价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将初中生物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能有力地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好老师、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规范初中生物教学,为学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打牢基础。
(1)初中生物的教学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3年~2005年,荆州市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比较规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当年中考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注:①表中“+ +”或“––”表示水平差异,荆州市非常显著高于或低于湖北省;“*”表示水平差异不显著。②荆州市的人口数占湖北省总人口数的比例为10 . 57% 。2006年~2011年,荆州市参加高考理综·生物的考生数占湖北省高考理综·生物总考生数的比例依次为11 . 82%、11 . 74%、12 . 34%、12 . 38%、12 . 84%和11 . 76%。
(2)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6年~2008年,荆州市未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当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卷(湖北卷),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对初、高中生物知识整体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现将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湖北卷)的第32题介绍如下:
例: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剌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解析:除第(2)小题考查的属于高中生物知识(共2分)外,其第(1)(3)小题考查的都属于初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共8分)。如果初中学校能规范开设生物课,学生在生物高考时,解答此题应该非常轻松。
四、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达成知识和能力等基础性目标,更要重视学生达成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继续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现状;改革对策
教育体制的改革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国家经济水平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积极的改进,实现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又好又快发展。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对策。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时展严重脱离
高中生物教学教师对课程的理念认知往往出现偏差。教师按照教授的方式,突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生物的试验教学环节。部分教师认为当前生物的教学任务量大,知识点多,课时有限,授课知识占主要时间和精力,如果基础打不牢,更别谈拓展和实验。教师由于受到观念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教学案例往往是年如一日,不改变,不修整,与时代脱节,加上部分老教师拒绝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得学生听课如同嚼蜡,教师上课,自说自话,理论与现实脱节,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的过程的偏颇,造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偏科的现象
学生在教学中习惯处于被动的地位。高中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生物科目在高考中所负的分值远远不及英语、数学和理化,因此,即便在综合考试的今天,生物课仍然没有一个合理的地位,生物学科在学生的意识中处于劣势,因此在态度上没有给予正确的认识,学生对生物课兴趣点低,没有投入过多的热情,再加上生物课本身知识点丰富,甚至有晦涩的地方,因此,学生的轻视使得生物课进入窘地。
3.实验教学比较落后
生物课的教学可操作性不强,教材的辅助及配套跟不上授课的需要,尤其是大量的实验是巩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课程的实验设备陈旧,甚至有的学校不配备实验教程和实验器材,大纲要求的必做的实验根本无法完成,部分学校长期存在黑板画实验,讲实验的现象,学校实验员缺乏,有的学校没有配备,学校实验环节全部由生物教师一人探究,创新能力差,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对策
1.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接收知识并应用知识的最终受益者。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注重把握学生的特点,牵引学生的思维,将生物的教学讲授变得生动化、生活化。比如在学习人体的时候,可以通过挂图、通过校医院的考察等多种元素的引进,让学生首先对身体感兴趣,再进一步讲授。再比如说,90后的学生对星座以及性格感兴趣,在生物课讲授基因知识时,在黄牛、花牛等牛的配对中进行解释外,可以将遗传和基因等知识同星座以及性格相结合,让学生在意识中认识生物知识就在身边。通过情景模拟,课堂论战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思考,由学生自主去探寻答案。当学生的兴趣点被挖掘出来,知识的大门自然而然就敞开了,学生原本对学科的偏见,也会随着他们的兴趣点而变淡,尤其是当他们知道所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工具,会让他们更加喜欢生物。甚至在高考志愿填写的时候,也会对该科目的继续深造产生强烈的愿望。因此,变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端正学习生物的态度,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重要环节。否则,即便在强调改革,学生不接受,不认可,也是枉然。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的教学氛围同严肃的高考对比是鲜明的。一个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氛围的培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不再一言堂,甚至独尊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简单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和互动会影响教师讲授的情绪,当然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教学相长。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是以学习知识为目的,并应用知识。因此,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允许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同学生间,甚至不同年级间的交流。大家在讨论中学习,在平等的地位上学习,有助于消除课堂的紧张气氛和学生读死书的行为。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路径,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散思维,敢于质疑的求学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注重氛围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高中生物教学由理论和实验部分组成,这是构成学生思维能力体系的重要反映指标。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要根据知识的规律,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实验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从认识――实践――认识的飞跃。学校应该对生物课程的建设加大力度,尤其是实验课的器材和实验室的提供,配备专门的实验员。由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共同配合,精心设计,在强调理论的同时,同步进行实验研究,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和探究,得出预计的或者是探求的结果,并将学生所得写成实验报告,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生物教师应当认识到生物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创新高中生物的教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设计;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高中教育中推行改革创新工作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中生物是一门对实验比较依赖的学科,良好的实验效果对于学生牢固掌握生物知识具有重要作用。而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积极开展创新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实验的质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创新设计进行分析,希望为高中生物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提供帮助。
一、高中生物课实验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课实验主要是生物学科的基础实验,对基础实验的扎实掌握是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为了保证生物课实验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具体包括实验设计技能训练,操作技能训练,观察技能训练以及报告技能训练[1]。通过良好的训练,为今后的实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对实验机能掌握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模拟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二、创新实验设计分析
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帮助。具体来说,高中生物实验创新主要包括实验材料创新,实验条件创新以及实验方法创新三方面内容。
1.实验材料创新分析。生物实验材料对于生物实验的最终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在选择生物材料时,教师要强调选择材料的原则,具体包括稳定性,易操作性,来源简单容易获取,生长周期较短等[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依照生物材料的特点对生物材料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进行色素提取实验中,根据课本安排,选择菠菜作为实验材料。但在实际实验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不可以用其他材料进行代替,例如韭菜叶。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最后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本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并进行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翻阅,发现在韭菜叶中有较多的叶绿素b和叶绿素a,然后在实验中通过验证证实了结果的准确性。在该实验中,学生不仅达到了课本规定的实验目的,同时了解了课本外的生物知识,另外加深了对于创新方法的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实验条件创新分析。实验条件通常对于实验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可以改变实验效果和实验效率。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创新可以提高实验效果,同时也是高中生物实验创新的重要内容。比如,在进行“酶的专一性”实验时,传统的实验要求是对学生唾液中的酶进行测试,这不仅会让学生觉得不雅观,同时也会造成不卫生情况。教师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淀粉酶来作为唾液的替代材料进行实验。淀粉酶可以和水混合,制成溶液进行实验,通过这种实验条件的改变将实验转变成定量研究,从而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在本试验中,要求实验的温度为50°,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温度发生改变会发生什么情况,温度改变多少酶的活性才会发生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论证。由于该实验的过程有些繁琐,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对特定的温度区段进行实验,从而在提高实验效率的情况下达到实验目的。最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这一过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成就感,并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3]。
3.实验方法创新分析。在高中生物实验中,有的实验设计比较繁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精力分散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比如,在进行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时,在实验中涉及到了研磨步骤。如果按照实验规定,学生自己进行研磨,研磨的时间较长,同时在研磨过程中可能出现挥发现象,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此时,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在实验室中装备打浆机,通过机器方式进行研磨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独立完成实验并做好实验报告
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在实验后做后啊实验记录。根据统计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意外情况的发生机率较高,各种意外因素可能对学生的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教师此时要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关注,引导学生独立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一方面确保实验结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增加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在实验后要监督学生做好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对实验体会进行重点描述,通过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失败原因分析时,常常可以获得对知识新的领悟,由于实验失败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学生间通过适当的交流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提高生物学习兴趣,从而使得生物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创新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生物实验教学上,由于实验本身的包容性和可改变性较大,因此可以积极尝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从而确保生物实验质量。教师要突破书本的限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进行考虑,进行探究方式教学试验,有效创新实验机制,从而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梅.高中生物实验技术改进与创新[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91.
[2]熊族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5,10:191.
一、PBL教学模式简介
所谓PBL,为Problem-Based Learning的英文简称,它是指一种基于现实问题为导向,围绕学生为主体而实施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努力自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问题查找、资料分析及问题解决都有着极为现实的辅助意义。在我国教育事业中,PBL教学模式得到各阶段教学的普遍应用,因为其具有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的主要流程如下:提出问题、创设小组、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按照这四个基本流程,笔者将对PBL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如下思考:
1.提出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模式,首要环节便是问题的提出。问题设置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提出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关于本节课主要内容的思考,高中生物课程具有诸多的知识点,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应用PBL教学模式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性,让知识深入人心。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跨膜运输”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身体的细胞是如何搬运货物的?”通过这类趣味性而贴近知识点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而在后续的实验模型或小组讨论中得出答案。
2.创设小组。
PBL教学模式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施行,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形式或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得出问题的答案,亲身参与,将生物学知识掌握牢靠。为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异质学习小组,对上节中“细胞跨膜运输”的问题设立一些问题假设,引导小组带着假设去探究生物知识。例如让学生思考“细胞在跨膜运动中,会不会带有蛋白质、能量及糖类物质?”进而让学生深入问题本质,进行小组讨论,并选出每个小组的组长进行代表发言,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3.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PBL教学模式中极为关键的教学环节,解决问题也是课堂假设的过程。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解Q问题,主要是实施具体的生物实验,深化问题探究过程的同时也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在上述“细胞跨膜运输”的问题引导下,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进行课题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要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一起观察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与假设相符或相悖的问题,给予及时指正,并结合形象化的问题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展示成果。
成果展示是PBL教学模式实践的最后环节,是综合学生智力成果和知识点评的过程。在上述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的一系列环节后,老师可就学生在“细胞跨膜运输”问题上出现的意见分歧及实验操作结果进行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总结与点拨,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形成实验报告,展示各小组的实验成果,同时对“细胞跨膜运输”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综合学生的问题、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价。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教与学始终是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话题,也是整个教育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理念是指导各学科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物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中,需要适时调整教学,改变传统的脱离实践生活和主体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等积极地方式,既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终极目标的体现。
1.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师知识更新慢,案例老套。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完全拖了后腿,尤其是农村,初中专业老师缺乏,生物教学成了空话。等到了高中,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量大,知识点多,课时有限,授课知识占主要时间和精力,教师由于受到观念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教学案例往往是年如一日,与时代脱节。
1.2 学生学科认同差,不予重视。
学生在教学中习惯处于被动的地位。高中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生物科目在高考中占分最低。因此,即便在综合考试的今天,生物课仍然没有一个合理的地位。
1.3 实验条件过陈旧,创新力低。
生物课的教学可操作性不强,教材的辅助及配套跟不上授课的需要,甚至有的学校不配备实验教程和实验器材,大纲要求的必做的实验根本无法完成,部分学校实验员缺乏,有的学校没有配备,学校实验环节全部由生物教师一人探究,创新能力差,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
2.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与其他学科相比,生物科学主要来源于生活,而且具有服务于生活的特性。在基因工程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生物技术在能源、化学、制造、冶金、环保等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样,对高中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实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改革,其中对于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作了大量的工作,每年的继续教育学习让教师的义务水平得到了提高。要大力实现高中生物的教学改革,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就应该:
2.1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接收知识并应用知识的最终受益者。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的特点,牵引学生的思维,将生物的教学讲授变得生动化、生活化。比如通过讲述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从而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再比如说,讲到微生物的作用时,当众制作果酸、果醋,让学生在意识中认识生物知识就在身边。当学生的兴趣点被挖掘出来,知识的大门自然而然就敞开了,学生原本对学科的偏见,也会随着他们的兴趣点而变淡,会让他们更加喜欢生物。甚至在高考志愿填写的时候,也会对该科目的继续深造产生强烈的愿望。
2.2 改变传统的思维,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且真正成为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观念,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的结合空间不断拓展。另外,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教师要选择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生活问题.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独立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专业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一个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氛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师生间的互动有助于教学相长。
2.3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课程的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要根据知识的规律,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实验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学生所得写成实验报告,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成生物研究第二课堂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感受自然,应用社会,引导学生学有所用。
2.4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22-02
时代的发展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基础教学的任务不断进行调整,素质教育继续全面推行,而学生在高中学习生物的基础薄弱,学习考试的压力巨大,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当前高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对生物学科重视程度低。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学习目的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取得高分、考取名校,而高中生物考试的分值相较语数外等“主课”而言比重不高,直接导致了生物学科在学生的学习潜意识中处于一个次要地位,重视程度低。
2.教师知识更新较慢。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受到观念的限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认为课时有限而教学任务量大的情况下,应该将传授基础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教学的拓展和实验,这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
3.实验教学条件有限。高中生物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来巩固理论,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条件的匮乏会直接导致生物教学的困难,如有的学校实验设备陈旧,有的学校长期在黑板上画实验,甚至有的学校完全不配备实验器材,这都影响生物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改革模式
1.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外在条件,刨除照本宣科的固定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鼓励其寻找答案,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出来了,自然就会对生物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课堂教学时要允许学生在有疑问和不同见解的时候随时打断,更要在能控制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上课时的拘谨,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变成牧羊式的教学模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去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加深记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亦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疑问来进行思考,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
2.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学生对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从本质上会感到厌倦,教学效果也不甚良好,所以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理论、练习、思考、实验和活动相结合构成一套新颖而富有成效的体系。高中生物的教学由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构成了学生的思维体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感性材料入手,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的内在规律,再通过实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思维跨越。
3.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阔学生视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为主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正在加速进入课堂,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课堂上,通过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来展示图形、图像和声音,让不会说话的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毫无疑问,动态化、形象化的知识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开发能力提供了更易辨识和记忆的符号,学生也能理解得更加彻底,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此外,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也能将课外许多有趣的生物学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当中,在增加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将一些生物学的规律和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教授给学生,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起主导作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汲取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可以建立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如制作生物标本,制作挂图,观察动植物习性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生物竞赛活动,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课本上的内容,同时扩展知识面,也培养了较强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5.加强实验操作和教学。目前我国学校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在这方面相对薄弱,无法向学生开设实验课,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是很严重的打击。通过实验教学,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仅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知识,同时通过自己的精心设计,让学生从实验中认识到生物学的乐趣和奥妙。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进行精心的指导,多方位告知学生生物实验中的内在联系,并对学生填写的生物实验报告进行分析和点评,不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实验意识,即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猜测—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分析实验数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总结
综上,高中生物教学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既稳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注重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尽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深入到教学改革的探索之中,总结经验,为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筱.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文汇,2010,(8).
【关键词】感教育 高中 生物课程 教学改革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65―01
1 研究背景
2003年4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颁布,成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准绳。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了学生的态度情感教育。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重视与渗透。随着新课改的呼声渐高,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开始研究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情感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迎合国家新课标教学改革,在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浅析了应对策略与方法。
2 现存问题
在目前国内教育体制下,由于高考的压力影响,通常各高中生物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生物学知识,以求在高考中获取更多的分数。于是,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在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前,专门设置课节单元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是不现实的,所以情感教育的教学形式以渗透教育为主。经过笔者调查,历经多年改革,有关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渗透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化阶段,对新课标的贯彻落实实质性进展较慢。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情感教育与教学内容脱离,比较牵强。
3 对策研究
情感教育明确的列入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需要教学工作者引以足够的重视,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来渗透、培养。
3.1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教育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应该体现出知识、能力、情感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法。情感教育内容以爱护生命、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科学观等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正确的科学精神、健康的生活态度。
3.2在评价考核中渗透情感教育考察
新课程必将引起评价考核内容的改变,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可以在评价考核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生存形态。考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通常以开放性题目居多,让学生通过正确的观点陈述、科学分析、反思总结,综合评价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3创建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
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渗透情感领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过程。在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树立和谐的言行、要树立科学的言行、要树立正确批判的言行,要树立积极向上的言行,发挥教师积极情感所具有的感染作用,以达到熏陶、引导、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
3.4挖掘教学素材激感教育
挖掘生物科学领域教学素材,有很多科学发展史、有很多勇于实践、顽强拼搏、甘干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及人物事迹。这些教学素材不仅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等方面理解科学模式,而且能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
3.5拓展情感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
高中生物课情感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要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讲一个生物科学领域的故事、穿插一个典故、剖析一句成语、运用一句经典名言、观看一幅图片、观看一段视频音像、组织开展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生动、具体、形象,避免程序化、简单化、枯燥化的牵强。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恰当时机进行情感态度教育,就课堂上随机的一言一事,及时进行表扬弘扬、批判纠正。
3.6加强实践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组织策划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例如:利用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选登环保题材的摄影作品、数据统计、文学作品、漫画美术作品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义;通过相应题材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报告会等形式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参观、调查、实习、种植养殖实践、课堂内外实验、论文写作、日记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
3.7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工具
现代中学生处于信息时代,学生上网人群多,网络信息量获取较大。针对现代中学生的时代特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分辨应该获取什么,不应该观看学习什么;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错误的;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教育。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新课改
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传统书本教学远远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要,更不能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传统书本教学远远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要,更不能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实验基本操作中的问题处理
1、在实验中经常将滴管混用。如,在“酶的专一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要在不同的试管中分别注入2ml的新鲜唾液、盐酸、氢氧化钠、清水、1滴碘液。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不注意滴管的区别使用,造成对比实验失败;交叉污染药品导致试剂不纯,并且还会影响后面班级的实验。
2、量筒的使用常被忽略。在实验中,有许多试剂的用量都是1ml或2ml。使用量筒量取,要求操作者要细心有耐心。学生觉得使用量筒麻烦,常常凭感觉来估计试剂的使用量。这会造成学生所做实验中试剂的使用量差别很大:同一组实验不同试管内的试剂量相差太大、不同组间试剂用量差别更明显。这样就不能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使定理实验的结果失去真实性。
3、显微镜的操作有许多不妥之处。如,用显微镜观察固定切片时,镜臂可倾斜一定角度。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及“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等实验中,将新制成的装片固定在载物台上后,为了观察方便,不少学生将镜臂倾斜较大角度,以致装片中的液体往下面流,污染了显微镜,并造成实验失败。
4、分组实验中许多是验证性实验。有的学生先从书上找到结论,再做实验;有的不做实验,也有结论。定量实验不如实记录结果,凭空捏造数据,自圆其说,就失去做实验的意义。实验失败后,简单归结为没操作好,不会主动去质疑、分析,然后重做实验,找到问题所在。分组实验通常二人一组,但有些实验组自始至终由一人完成,另一人旁观,甚至实验报告也是后者抄前者的。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生物意识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注重学生学习意识、学习效果的探究。特别是在理科的科目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研究型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动手能力以及科目的学习意识,其实就是在帮助他们打好研究基础,而实验教学就刚好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生物科目的知识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化课的教育,而且还有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往往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难。因此,生物实验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提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在平时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寻找解决困境的突破口
1、要使实验课实现多重教学目标,就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课的管理、实验计划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了解、实验作用的理解,使学生变要我做实验为我要做实验,同时,在一系列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不应只重实验结果,更应看重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即获得了综合性、协调性的发展。这是理论课替代不了的,也正因如此,我们应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环节。首先,时间上应确保这一环节的完成;同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或实验材料。当然,学生自己尝试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果,但靠自己获得“为什么”的道理要比接受现成的“是什么”更有意义。
3、教师应从监管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是指导者,指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而不是监督者,监督学生是否讲话、是否按规定的步骤操作、是否损坏了东西等。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放手,给学生自由,改变那种“一放就乱”的旧观念。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