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1:26: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日文化差异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1 先行研究及论文问题的提起
1.1 先行研究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00年)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此文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记。作者采用“以文传人”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司马相如一生游粱、娶卓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并全文收录了与此有关的文和赋。“连篇累牍,不厌其繁”,文字之多,远超司马迁自己的记述,足见作者“特爱其文赋”,“心折长卿之至”。后来该故事又被收入到班固的《汉书》,《西京杂记》中又增添了“茂陵女”和“白头吟”的情节。由于这个故事产生的时间很早,且主人公形象又具有典型性,因此在后世一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就连日本的古书《十训抄》中也有收入。
《十训抄》共3卷,编者不详,成书于1252年,是日本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集。该书针对青少年,以“教训”为主题,将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传说故事按“朋友”、“思虑”、“忍耐”等列为10项,佛教色彩浓厚。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被收入在该书的第五项——“朋友”中。
1.2 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对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迁采用的是积极肯定的态度进行记述。尽管后世对该故事有不同的解读,但基本上也无外乎两种:一种认为,相如和文君的爱情折射出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另一种则认为,所谓的“凤求凰”实际上是劫财劫色的骗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实际上是体现了后人对爱情故事主人公或褒誉或贬斥不同态度和评价,也反映出读者背后的文化心态。
与《史记》不同,日本古书《十训抄》中引入该故事却引用了惟乔亲王的诗句来评述:“相如昔挑文君得,莫使簾中子细听”,②以此教育读者夫妻关系平等的道理,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夫妻关系对于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性。
本文拟以《史记》和《十训抄》为例,从中日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比中日两国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故事的不同解读,并分析导致不同解读的原因。
2 《史记》中的解读及其原因
2.1 故事的解读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取材于司马相如《自叙》,司马迁采用“以文传人”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相如一生游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而将与此有关的文和赋却全文收录。相如、文君的故事不但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也是整个《史记》中文学性最强的部分。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故事梗概是:卓王孙慕相如名声,将他与县令请到家中做客,相如弹琴(以琴声文君),卓文君偷听偷看,“心悦而好之”,便与相如私奔至成都。
司马迁著史的目的,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琴挑”、“夜奔”乃儿女情事,非关社稷。但司马迁却以极大的文学兴趣来叙述这一故事,并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使用倒叙、插叙、曲笔等手法,把“托喻凤凰”、“曲传心声”、“以琴为媒”等韵事,写得引人入胜。并在其描述之中流露出对此故事所持的欣赏与肯定的态度。
2.2 原因分析
中国文学的基本功能和观念是载道、治世、教化、讽喻,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指出:“在以儒学占据主要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中,由于从一开始就具有宗教性因素与政治性因素的交融合一,使‘修身’与‘治平’、‘ 正心诚意’与‘齐家治国’、‘内圣’与‘外王’呈现出两极化的歧义关系。”③而以“内圣外王”思想、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儒家文化精神作用在文学上,使得中国文学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作为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利性的特点。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司马相如事迹有三:一是他仕于武帝前的经历,二是通西南夷,三是其文赋创作于作品。仕前经历才主要写相如与文君的婚姻,生动地描画了相如落拓不羁的才子性格。但这并不是司马迁为相如立传的主要原因,相如的辞赋创作才是立传的基点所在,这一点不仅《太史公自序》中有明确的说明,从传中所载相如作品之多,所占篇幅之大,以及文中议论都可表明司马迁的着眼所在。实际上司马迁是借传主之文来反映自己的思想,相如文赋的思想都是司马迁赞成的,对相如及其文赋的评价,皆寓于相如的文章之中。他肯定《子虚赋》、《上林赋》倡言节俭的主旨,高度评价相如作品的讽谏作用与《诗经》无异,反映了作者重视作品教化作用的文学观念。正所谓“驱相如之文以为己文,而不露其痕迹”。④由此可见,用文学改造社会、启蒙民众是中国作家的自觉意识,从而使文学与政治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这也就成为《史记》中对司马相如持褒赏态度的主要原因。
3 《十训抄》中的解读及其原因
论文关键词:听力障碍;文化导入;原则;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区域性,不同民族、区域的文化迥然不同,这一差异以语言为载体,不可避免地反映在言语系统的不同层次上。任何言语都是其生存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等的表征,因此,外语学习不仅是言语学习,而且应该包括理解承载该语言的文化。日语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日本文化起着先导和制约作用。在日语教学中加强对日本社会文化信息的了解,对于日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通过语言来认识一种文化;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对文化的了解来促进语言的学习。
一、文化障碍分析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文化自古以来表现出许多与中国文化相近的东方特色。但,日本缘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历史成因、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中日文化的差异明显地反映在语言上,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对某些文化知识的缺乏,由此而带来的听力理解中的障碍,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语意的差异
词是语言的一个基本单位,它能反映出民族的文化特征,在日语听力过程中,对词语文化内涵的准确把握尤为重要。由于日文在词汇方面和汉语之间存在相互借用、相互影响的情况,中国学生很容易掌握“汉字词”的意思,但日语中也有相当数量的“汉字词”在意义和用法上与汉语词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往往倾向于按汉语字面意思去生搬硬套,容易产生误解。以下对此情况分三类进行探讨。
(1)找不到一一对应词汇。中文中的“臭老九”、“农转非”、“希望工程”、“农民工”、“洗脚城”等,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含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由于日本没有相应的历史时期与事件,故日本人不能直接理解这些单词的意义。同样,日文中的中文中没有这些单词,更不用讲通过汉字符号理解其意。
(2)字符一致,意义不同。日语中“果”(行政单位)与中文的“县”意义完全不同。日文中的“县”级行政单位对应中文的“省”级行政单位;“规友”不是指亲戚朋友,而是要好的朋友。此外还有“新阴、事情、觉悟、爱人、秤判”等等,这样的词语不胜枚举,都不等同于中文的词意。又如:“端午节”和“七夕”这两个中国传统节日,虽都已传人日本,但其内容及文化联想大相径庭。众所周知,在中国“端午节”是吃粽子、赛龙舟,使人联想到爱国诗人屈原;“七夕”则让人想起了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日本的这两个节日都与孩子们有关,前者是男孩节,家家户户插菖蒲、挂鲤鱼旗;后者是乞巧节,孩子们将写着心愿的纸条挂在竹子树上,据说这样能使愿望成真。
(3)惯用语。惯用语是由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锤炼而成,历史渊源复杂,在此略举两例:
以上两组惯用语日文与中文意义大致相同,表现形式完全相异,历史成因完全不同。日文
和中文“磨洋工”的意思都为磨磨蹭蹭地工作,et文中的源自过去日本卖发油的商人为了使女性顾客买他的发油,罗罗嗦嗦地和她们拉话匣子揽生意,后来以此形容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工作。中文的“磨洋工”原来是指建筑工的一类,“磨工”是用器具磨墙使建筑物的墙体光滑。磨墙的工作细致复杂,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后来引申为慢慢腾腾、磨磨蹭蹭工作的意思。这说明无论是中国、日本或他国,在现实的社会工作生活中都存在慢慢腾腾、磨磨蹭蹭这种行为。学生们要提高听解能力,就需要理解记忆在不
同语境下,表示这一行为现象的音声符号。从而,在日语听解的过程中即使不知道
(音符)的意思,不知道与之对应的中文惯用语,只要知道该音声符号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也能很好地理解该词在文中的意义与功效。
2.表达习惯与行为方式的差异
说到日语的特征,不能不提到暧昧表达。日语的句式简洁,语意暧昧,表达婉转,留有余地,这种特点在et常会话的听力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举例来说:
这段话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感觉没有说完,不知所云。确实这种表达方式省略了部分内容,但对话双方能够完全领会。日本人喜欢使用语气委婉、谨慎的表达,而避免直白、尖锐的表达方式,说话给对方留有一定空间。
另外,中日两国在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也是不得不关注的文化现象。例如:在日本,垃圾要分类倒,且不是每天都可以倒垃圾,而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因此以本国的文化习惯来推测日文有关“倒垃圾”的听解文,肯定是匪夷所思所以学生要对诸如“单身赴任、残柴、漫画、日本料理、扫祭i)”等各种有浓郁日本独特文化特色的相关词汇有所了解。
3.意识和价值观的差异
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培养了日本民族特有的性格。中国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传到日本后,日本人经过多年的洗练、改造形成了今天以“礼”为核心的日本儒家思想,这一日本儒家思想集中体现在日本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及日语中独特的“敬语”特色上。
度”出发,即崇尚以“和”为贵的思想。另一方面,日本地处岛国,国土狭窄、资源有限、地质环境不稳定,远古时日本人需要集体共同狩猎才能果腹,恶劣的地质灾害也需要日本人群策群力、同生死共忧患。在不定感和无常感的双重压力下,日本民族形成了强劲的民族、集体意识,日本人的团队观念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种团队精神理念下,日本各行各业下级对上级绝对地服从,上下级之间使用严格的敬语。敬语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独有特色,也是让日语专业学生们感到最难以掌握的语言表达方式。关于敬语在此不再举例赘叙。很显然不能将日语中覆盖面广的敬语语言形式与中文中覆盖面非常狭笮的敬称形式对等;而且日语中的敬语形式也不符合我国“官”、“民”平等的文化理念。
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如同一张纸的正反两面,语言是正面一部分,文化则是承载语言的纸张反面。日语的听解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积累文化知识,掌握语言心理,增进理解,排除母语干扰。这也是学好日语、提高听力水平的前提和保障。同时,利用文化背景知识作线索来预测接下来的信息,推断主题,填补未知信息,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将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听力课程中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日语听力课程中的文化导人应遵循实用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阶段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讲授与诱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实用原则是指听力课程中文化导入的知识必须与学生用日语进行日常生活会话的内容紧密结合,即指言语传授的实用性。适度性原则指文化导入的内容量不能过多,类不能过杂,范围不能过广。例如,不能因为要在听力课程需要进行文化导人就广泛地牵涉到宗教、哲学、音乐、历史等,要传授学生关心并易于、乐于接受的某些方面的知识,如:饮食、社会、科技等。关于阶段性原则,贾玉新认为学习者对文化差别的敏感度分四个阶段:1)对他国表现的文化特征表示新奇,认为是异国情调;2)对与本国相异的他国文化不信任,并排斥;3)对异国文化分析,并开始接受;4)站在对方的立场,运用异国文化。以上四点谈到的是学生在接受异国文化循序渐进的心理接受过程。从教师的立场来讲,在对学生进行文化导入时应由简及繁、由易及难。文化导入的方法可以采用比较法、解说法、展示法等,本篇暂不赘叙。
关键词 翻译 文字词汇 思维习惯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12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on Japanese in Japanese Translation
LI Yan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Abstract To do a good job of Japanese translation, not only to grasp the text, vocabulary and grammar, but also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thinking expression have 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f only rote lexical meaning, Chinese thinking habit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will be affected, so the translation,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nterference Chinese to Japanese factors is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 translation; word vocabulary; thinking habits; national culture
日本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在语言文字方面,日语充分吸收的汉语文字精华,两种语言有着跟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相处之处,但汉语与日语的语言特征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汉语属于孤立语,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关系,语序相对固定。而日语属于粘着语,通过助词确定句子成分、句子含义,语序相对灵活。在翻译中,汉语对日语有大的影响,有好的影响同时也有坏的影响,本文从文字词汇、思维习惯、民族文化等方面浅谈在翻译中汉语对日语的影响。
1 汉语文字、词汇对日语翻译的影响
1.1 日语文字由来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前日本没有文字,直到我国汉字传入日本,日本才有了文字。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了记录史实的文字,也是一般学者用以写作的文字,成为当时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古事记》是日本古代第一部史书,书中有1507个汉字,《日本书纪》是日本第二部史书,书中有3513 个汉字,[1]根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等记载,于应神天皇十六年,《论语》、《千字文》等汉文书籍,伴随着冶金、纺织、农耕等汉文化传播到日本,由此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汉字文化区。经过几世纪的发展、完善直到7 世纪汉字才正式成为日本的文字。汉字传入日本后,不仅促进了日本古代文化的进步,同时也促成了日本人借用汉字草体创造了平假名和借用汉字楷体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虽在1866年,一些日本文字改革者主张废除汉字,但至今近150年汉字仍未在日文中废除,日本政府还规定了1945字为常用汉字。因此可见,汉语对日语文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1.2 汉语文字、词汇对日语学习正迁移
当汉语的某些特征与日语的某些特征相似或者完全一致时,就会产生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因为汉字传人日本是在汉朝以后,所以可以说日本人最早接触到的汉字字体大部分是c现代汉字字体同形。日文里很多的词汇与汉语词汇是同形同义词的,如:
(1)描述自然现象的名词:春、夏、秋、冬、天气、风、雨、雪、霜、雷、梅雨、台风;(2)描述事物的名词:山、水、温泉、公园、学校、食堂、银行、船、广告、音乐;(3)方位名词: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4)地点专有名词:中国、日本、北京、东京、上海、西安、广岛、京都、名古屋、奈良;(5)动植物名称:虎、犬、鱼、猫、鸟、松、梅、竹、花;(6)家庭称谓名词:父、母、兄、弟、姐、妹;(7)固有名词:京剧、故宫、太极拳、歌舞伎、富士山、柔道、相扑;(8)生活物品名词:电话、杂志、椅子、眼镜、伞、车、寿司、茶、红茶、绿茶;(9)身体部位词汇:目、鼻、耳、齿、舌、手、口、肩、胸、腹、唇、发、腰等这些词汇对日语学习产生了正迁移作用,给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和优势。可以说汉语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日语的学习,所以在翻译中要积极发挥母语优势,提高其对日语汉字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1.3 汉语文字、词汇对日语学习负迁移
当汉语与日语的差异微妙时,而学习者仍旧依赖母语的特征来做出错误的判断时,往往产生负迁移作用。如:“娘 、丈夫、人参、手纸、汽车、看病、亲友、兄弟”这些词与汉语的意思大相径庭,若不加以重视,直接套用汉语思维,在翻译时很可能曲解作者的原意,如日语中的“丈夫”,对于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第一反应就是中文里“妻称夫为丈夫”的意思,但日文里是“坚固、结实、健壮、健康”的意思,两者一对比就发现意思迥然不同,若平日里不够重视,很容易出现笑话。
例:「k明王エジソンは小学校に3ヶ月しか行っていない。自分もM学しないでヘドロを研究しようとQ心し、^に通って勉し、何十Nものa品をそろえ、舛趣冉Mみ合わせを浃à胜ら木材のかすやヘドロに混ぜる研究に没^した。[2]
有汉字的地方,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基本上可以很轻松翻译出来,但有两处会被汉语误导,吃闭门羹,第一处是“勉”,从汉语的角度来看,是“难为情”的意思,可日语里是“学习”的意思;第二处是“没^”,汉语字面意思是“没有脑袋”,正确的日文意思是“埋头苦干”。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有些词汇形同但意思天壤之别。所以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要刻苦专研、严谨笃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汉语思维习惯对日语翻译的影响
2.1 语序的困扰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转换活动。在翻译中,若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日语表达,会发现翻译出来的句子不通顺,难以理解中心意思。最明显的差异是汉语里句子主干顺序是“主谓宾”,而日语是“主宾谓”的顺序,因此在翻译时,不能受母语定势思维,要灵活调整语序,以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清晰转达语言内涵。
例:私は日本Zを勉しています。
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我正在学习日语。若按照中文思维表达方式,直接按字面语序翻译就会出现:“我日语学习正在。”翻译后,完全不知所云,没有达到翻译的最终效果。
再例:何をしますか。
抗战片里常有这么一句滑稽幽默的台词:“你什么的干活?”经常有人有声有色地模仿,并乐在其中,没学过日语的人,一笑而过。学过日语的人,知道这是个病句,只因日语的语言思维表达与汉语表达有区别,日语是“主宾谓”结构,而主语很多时候又会省略掉,所以根据汉语的思维逻辑,正确翻译是:“你是干什么的?”
2.2 助词的困扰
日语是粘着语,依靠助词或助动词的粘着来表示每个单词在句中的意思,因此要想学好日语,掌握助词和助动词的用法是极其重要的。日语常见助词有:“は、を、か、の、で、も、と、へ、に、が、から、まで”,每一个助词都有各自的用途,且每一个助词有好几种甚至十多种用途。
如:“に”的用法就有十六种之多:(1)表存在的场所:机の下に猫がいます;(2)表动作的时间:今朝7rに起きました;(3)表动作的到达点:自榆に荷物をdせる;(4)表变化的结果:辘解けて水になる;(5)表动作的目的:昼ごを食べに行く;(6)表动作的对象:IHにを欷堡耄唬7)表比例、分配的基准:Lに1回デパ`トへ行く; (8)表比较评价的基准:私の大学はkに近いです;(9)表原因:家屋がいLに倒れた;(10)表理由:お土bに衣をIった;(11)表并列、添加:いつも青い上着に赤いネクタイという格好をしている;(12)构成主语、表示对主语的敬意、或对主语有某项能力:私にはこの本がgだ;(13)表示被动句中施动者:子供が犬に咬まれた;(14)表使役对象:学生に本をiませる;(15)表对动作的强调(动词连用型+に+同一动词):待ちに待った夏休みがやっと来た;(16)表语气缓和(用言+に+同一用言):痛いには痛いが、我慢するしかない。
由此可见,日语助词的用法是丰富的、灵活的,日语语言思维跟汉语语言思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在翻译时切记不能忽略助词的意义,或只单纯记忆一种用途而忽略其他的意义用途,而凭汉语独立语思维去猜测、揣摩句子意思。助词是日语区别汉语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助词的用法和意义的掌握是学习日语的重中之重。
2.3 暧昧语的困扰
日本人说话含蓄、委婉、t和,喜欢绕圈子;而中国人说话直爽,清晰表明态度。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 日语表达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暧昧。暧昧的语言反映了日本人崇尚“和谐之美、不完全之美、朦胧暧昧余韵之美”。[3]日本人不论说话还是写文章,甚至在正式的场合、文件当中,都使用让人模糊、似是而非的暧昧表达。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翻译时很困扰,拿捏不了尺寸,很难翻译出日本人的内心情感。这种暧昧表达与历史、社会文化、人文情怀、审美观念等息息相关,日本人很重视这种暧昧表达方式,被认为是最美的最优秀的语言。日本人甚至在学术论文中也用「であろう等推量、不确定的表达口吻,虽备受国际争议,但日本人仍然坚持着这样的表达方式,足以显示暧昧语的魅力,可以说暧昧语是国民文化,根深蒂固,所以在翻译日语时,要特别重视这样的语言表达思维差异,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语言表达特征。
例:(1)あした、雨が降るかもしれません;(2)あの人は教授でしょう;(3)もう八时になったから、先生もまもなく来るだろう。
句子中“かもしれません、でしょう、だろう”是最典型的暧昧语,用推断的、不确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来避免武断,有尊重他人之意,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日本人使用这种暧昧的表达方式是为了避免伤害他人。
3 民族文化对日语翻译的影响
语言不仅是符号,也是文化载体,受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中日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差异,时常出现一些误解甚至冲突。不同的民族孕育不同的文化,中日两国就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日本是一个典型的海洋文化和岛国文化国家。很多词汇与海洋和鱼类相关。而中国属于大陆文化,很多词汇都有着大陆文化的印记。
如中国人用“挥金如土”这个成语来形容“人花钱慷慨或挥霍无度”,而日本人会说“をんでみたいな”,大致翻译出中文就是说“像喝水似的”。如脚掌或脚趾上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肉刺,中国人形象地称为“鸡眼”,这是因为大陆文化以农牧为主;而日本是海洋文化,接触鱼较多,故称之为「鱼目。[4]不同国度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不同,所孕育的文化、语言也有差异,在翻译时,要注意中日文化差异,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从事翻译工作。
4 结语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翻译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译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还应深入了解语言文化的方方面面,克服文化障碍与差异,以达到两种语言更好的交流。
基金项目:右江民族医学院2016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一般项目yy2016sk012)
参考文献
[1] 王力.汉语对日语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Vol.21(5):3-28.
[2] 李虹.小议日汉翻译中的几个难点[J].文教资料,2011(3):34-35.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29-02
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开发领域近5年以来一直以50%的增幅持续发展,会日语并懂得国际软件开发规范的中国IT人才已成为国内对日软件外包企业的最热门人才。为适应时展需要,北航软件学院把握时机,从实际现状出发,依托自身强势的品牌优势,为国家发展及学子前程量身打造特色的专业,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能提供日文应用软件开发方向硕士学位的正规教育机构,并摸索出一套以“产学研”为主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想
“产学研”模式是一种从实际到理论又到实际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培养机构与生产企业进行紧密联合,从而从生产、管理的一线前沿了解最新的、最为需求的工程技术、工艺方法以及新的应用理论;同时从企业那里得到设备、项目、技术。然后,利用这些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按照企业实际的要求,通过制定课程体系、编写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最新的、最实用的。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在校不但可以学习到技术,而且可以参与学校或者企业的科研项目,实现第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该专业的学生有较多机会在日企或中日合资企业实习、就业,因此在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学生又有机会到国外企业中实际工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结合。通过以上两次理论联系实际、工与学的结合,培养学生将来在企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
我们将研究生培养思路确立为“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坚持教学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具体做法是:把当前成熟的软件工程理论成果和思想,凝炼成基础课体系的核心,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加强学生现代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外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自主创新的潜力。
作为对日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日语不仅是这类人才的专业工具,而且是领会日企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毕业生:日语水平达到国际交流基金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以上,且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训练有素且深谙日本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日文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具有使用全日文软件开发环境、编写日文开发文档能力,可以胜任日文软件开发各个层次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2基本培养模式
2.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这就需要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设计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应用领域广、技术更新快是当代软件工程技术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因此在设计对日软件开发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我们遵循了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五个基本原则。
2.2实用外语教育
在日本的企业或对日外包的企业,不会日语几乎无法进行沟通,限制了发展和培养机会。通过学习日本的企业文化,学生不仅了解了中日文化差异等问题,以后在日企实习、工作中可以更快适应并融入到公司中去,而且可以全面了解日本文化和设计风格,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能和软件管理,这对日文应用软件开发设计有莫大的帮助。
在具体实施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由中国教师教授日语语法,日籍教师教授会话和听力练习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加强,成为能掌握中、日、英3种语言的短缺人才。
3“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3.1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核心课程
产学研合作应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在理论教学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应用的结合。例如,专业核心课程“双语软件工程规范化设计”,既包括从需求到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四项主要基础技术,即需求分析、设计法、文档、和设计审查,同时还介绍了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工程中的成熟技术、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软件工程最新话题等前沿性内容,实现了在软件工程领域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的学习强调了与工程的结合,由日籍一线软件工程师在全日文开发环境下讲授,配备实训教材并提供日文软件实训。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形式完成一定规模的项目,实施规范化的项目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及维护各环节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日文文档的撰写能力,培养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能真正掌握一门实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对于致力于软件外包领域的专业学位获得者,应精通外语,了解外包国文化和软件工程规范。
3.2配合核心课程的系列教材
配合核心课程,我们还主编并由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了软件工程所急需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软件工程设计与实践”、“计算机日语”、“软件工程规范化设计”、“软件工程设计案例与分析”等。学术界和工业界专家对系列教材给予较好评价:“这种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我国已出版的软件工程专著和教材中不多见,此系列教材可以为我们树立应用性著作的范例。”
3.3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在学生毕业前还安排了三级实践性教育。学生应能满足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软件研发,以及担负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一级实践:用来测试学生基本掌握的编程能力及使用基础工具的能力;比如用C++来编写程序,使用Oracle数据库等;通过这级实践的同学可以进入二级实践的考核。
二级实践: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实践项目大都来自于各个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按照日企的标准分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最后要在有日本资深专家的现场,用日语来讲解自己做的项目,通过二级实践的同学有资格去企业实习。
三级实践――企业实习:
(1) 与Fujitsu、NEC、RICOH等200多家日文软件开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日文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实习基地。NEC日本总公司、NTTdata(日本电信)、理光、富士通等公司提供专业奖学金,金额累计高达4000余万元日元/年。
(2) 学院在日本建立了30多家实习基地。
(3) 福建最大最成功的软件企业――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是北航软件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学院已在福州富士通开设了该方向软件工程硕士点,于2004年12月正式开学。
(4) 与日本Kinsoft株式会社、NETCOM株式会社以及系统综研株式会社等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在学院内部建立“零距离”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
学生通过企业的面试后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在企业中完成实际项目,同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论文。
4工程技术与研究兼并的论文要求
(1) 两种类型论文特点的对比分析
工程型论文要有产品;研究型论文要有理论价值。
工程型论文强调实用性和社会效益;研究型论文则需要有关调研、问题分析、方案选择、创新验证等的严格根据和论据。
工程型论文书写格式要按国家规范;研究型论文书写格式相对自由。
(2) 两种类型兼有的论文要求
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实际应用意义和社会效益。
将以工程背景的项目,做有关调研的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问题分析、方案选择、创新结果汇报。
将工程规范和研究书写格式进行合并。
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知识较好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软件项目研发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和研究的意识。
论文一般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选择研究题目。对这类项目,除需指定学校指导教师外,还需指定一名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负责指导,由软件学院负责监督和管理。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中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以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毕业环节上的有效实施。
论文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讨论研究论据充分,写作认真,文图标准规范,数据详实准确,软件文档符合标准规范。
5教学效果分析
北航软件学院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与国外大学和领导性的企业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已经安排了200多人出国实习/就业),吸引了大量的学生。通过对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看出,我们的毕业生已分布在国内的诸多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科教院所、外资企业。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2005、200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了98%以上就业率,平均起薪达到了6000元/月。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2] 徐辉.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3] 蔡克勇. 论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J]. 高等教育研究,1986,(4).
[4] 刘力.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J]. 教育发展研究,2006,(7):16-22.
[5] 王庆. 校企合作:高校办学的有效途径[J]. 上海高教研究,1997,(2).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带动着国家之间跨国、跨文化的各种活动日愈加多,文化的差异性日渐显露,谋求一种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能力变成了学习一门语言中比较重要的板块,传统日语教学中只是单方面培养“听、说、读、写、译”能力,已经开始无法适应如今社会中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求。本论文通过对于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和必要性的讨论入手,提出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单纯对于读写能力的追求,而转换教学目的归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为了满足文化交流中对于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更应该加强对该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性;日语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融合度、交流度十分高的世纪,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不同文化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沟通和交流变得原来越重要,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类型不同、社会环境的不同甚至是由于阶级水平的不同,不同的文化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蒸蒸日上被放入了同一个大熔炉,经济利益和科技推动使其不断融合,而其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性又让它们不停碰撞摩擦出火花。如何在不同文化中得体有用的沟通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商业会谈、经济交易中不同的文化背景让人们在面对同等利益时有了不同想法,国际舞台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都成为了文化交际中的大问题,如何在每一个场合保持礼貌的沟通交流,为对方留下好的印象,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给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个巨大挑战。
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以及中日关系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拥有不同语系的人互相之间的交流交际行为,也就是在与异国人相处时候所需要注意的礼节,如何表达以及避免某些容易犯错的误区。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发生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也会发生在我们个人之间,例如,我们很容易在与异国人交际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教育让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在生活习惯、交谈习惯甚至在思维特点方面都有极大的差异,如果不加以注意就容易在异国他乡闹出笑话或者在交谈中发生不愉快。在国际商务或者跨文化商业中,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能够带给对方以愉快的商谈心情,同时也能极大程度上表现出我国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在某些商谈中,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了商谈成功的推动性作用。但是在中国教育中大部分学生与家长对于外语学习的要求只是学习语言本身而不是学习语言在交际中的运用,这样的误区导致我国的语言学习方面多数有优异成绩而在跨文化交际就常常发生笑话。而日本作为亚洲地区唯一一个身居发达国家之列的国家,与中国交往关系从古至今都有,我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从山东蓬莱出发到扶桑的大阪,民间也有无数关于中日关系的传说,并且在文化方面中日之间体现出了大量一致性,例如在日本曾经挖掘出中国的开元同宝钱,在中国也曾经挖掘出日本的银币,以及史书记载中两国高僧都曾经到达对方国家进行学习传经布道,这些诸多事例无一不在说明,中日之间关系是十分值得考究的,但是即使是在前期有很多的联系,由于日本特殊的地形和传统,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有十分大的差异性。随着近年来日漫不断引进中国动漫市场,日本的许多企业也陆续在登陆中国,中日之间虽然仍有矛盾,但是更多的还是合作,越来越多的中日合资企业的建立,日本留学市场的扩大,这对于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言是一个十分严严峻的考验。
二、在日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中对于外语学习的普遍认知认为,学习一种语言知识学习语言的形式,这种现象与国人面临的社会环境下所形成的心理有很大相关性,很大程度上的语言学习注重的是语言中必要的语法和词汇的积累,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在掌握了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就必定可以使用这种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只要再注重平常表达方式和某些细微的变化,甚至有教师并不在乎学习一种言语是否要使用这种语言,而在乎掌握一种语言给自己带来的经济利益,这使得我们的教学成果在交流中得不到体现,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交流时却漏洞百出,引人笑话,这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欠缺的最为直接的表现。在日语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更多的日语学习还禁锢在课本词汇本身微乎其微的知识摄取,而对于实际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当地习俗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却忽视不见。所以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日语中将某些表达方式和平时所学习的常规语法相违背,或者存在有从逻辑思维的偏差,这些问题只是从文学现象本身上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如果仅仅是从古板的某些学习入手,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并且这些问题在重要场合的影响十分重大。比如在中国,见面打招呼一般是“你去哪里?”或者“出去吗?”,而在日本,两个人遇见却一般以“今天天气真好啊。”此类比较漫不经心的话语作为开场白,这样的开头让相见的两方都可以保持一种尤为轻松的心情,从而引出之后的交谈。如果我们仅仅是在学习一种语言本身而不是语言的运用,只是注重词汇和语法,而不在乎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那么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永远是低下的,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用于没有办法深入,只有培养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才有利于一种语言的掌控,同时只有日语教学可以置身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才可以看清楚文化交流之间的障碍,减少误解和冲突,才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理念和能力,从而才能让日语教学变得完整和全面。
三、在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方法举例
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学术性知识灌输,它建立在对日本文化了解程度以及交流经验的积累上,是一种长期性、综合性的能力培养,需要比较多样的手段以及长时间的坚持,有以下几个培养方法和要求。
(一)日语老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交流主体的日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重要,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直接决定着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没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那么学生仅仅通过自身的学习努力是很难找到一个正确的途径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为这是一个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进程还是在课堂中,配合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与理解,如果缺少这样一个环节,那么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变得十分困难。一个优秀的日语教师,不仅仅要在日语教学水平上有其独特的特点,也要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有预见性的眼光和自己的方法,日语教师在教会学生日语语言特点和基本语法知识后,更要让学生认识了解到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对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保持一种敏感性,并且在教学中传播这种意识,导入两国的文化知识。
(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教学始终离不开课堂,课堂是它的依托,在教学中如果没有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常常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同时我们要明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堂教学进行的,例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对跨文化交际的问题一带而过,而注重于语法等语言知识,而在如今时代的需求下,教师可以通过一则小的寓言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或者提出关于文化差异性的课题,进行小组讨论,或者找经典关于文化差异的例子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些系列活动,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升了同学们对于日语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老师通过各种事例导入,灵活地带同学们进入一个不同与中国文化的学习氛围中,运用先进的教学设施,从影片、文学作品、新闻写作等方面带领同学走进文化交际的世界。同时也要鼓励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师有意培养有关的日本本土文化的书籍,通过书籍体会不同的日本文化。例如某位大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小组学习组建“读书小组”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于日本的古代和近代文学的阅读来了解日本不同的习俗,他们阅读了例如《源氏物语》以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等的作品,并且进行了讨论阅读,不是仅仅通过教学的知识性灌输感受到差异性,而是通过亲身实践和体会,了解其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从而了解到文化差异性的根源所在,同时也加强了识记、巩固了自身日语水平。
(三)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在如今的日本教学中,引进新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固然重要,但是同时也不能直接抛弃传统教学方式,在推陈出新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传统教学方式的优越性。所以这就对我们的教学时间安排提出来要求。例如某日语专业课程中的时间安排就十分合理,教师在上一节课先布置预习工作,在课程中分为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在课堂最开始的时候,对于语法的讲解和词汇的了解,此过程延续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方法,通过识记词汇和语法的强化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和加大词汇量的积累,此过程占据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一的时间,接下来的板块是针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书籍或观看相关的影片,挑选出其中尤其带有重点性的片段进行分析,并且就此进行情景模拟扮演,配合教师幽默诙谐的语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十分高,本过程中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极大的提高,此过程占据全课程二分之一的时间,最后一个过程是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和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在课后,这位老师积极鼓励同学们阅读相关书籍,日本古代名著中有许多相关俚语和俳句,这对于同学们的学习也是有极大帮助的,他也鼓励与日本同龄朋友进行书信或者邮件往来,通过实际的交流来提高在言语交流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同学们不仅对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最主要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
四、结语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言;文化差异;贤妻良母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153-02
语言是文化的直接反映,不同的语言会体现出不同国度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传统文化是各国民族最本质、最富有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身长期发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它虽然肇始于过去,却贯通于现在,还必然要影响于未来。由于它的存在和影响,人们在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广义上的文化,它包括人类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至国家社会制度,小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观念,以及各种生产工具、各式生活用品等。本文试图通过汉语和日语中的具体语言现象,探寻出中日间文化方面的差异。
在日语词汇中,有些词汇和汉语词汇是同形同义,有些则同形但不同义。同形不同义的这些词语往往会影响阅读理解和交流。不过,只要在学习中不望文生义,用日语辞典逐一确认或向老师请教,此类词语则不难掌握,初学时的障碍也会随之消除。
例如:床(ゆか)/地板,机(つくえ)/桌子,新(しんぶん)/报纸,汽(きしゃ)/火车,手(てがみ)/书信, 工夫(くふう)/办法,丈夫(じょうぶ)/结实,娘(むすめ)/女儿,大家(おおや)/房东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没关系,工作(こうさく)/特工,料理(りょうり)/饭菜,境内(けいだい)/(寺庙)院内,(ゆ)/开水,日照(ひでり)/干旱,工事(こうじ)/施工,束(やくそく)/约定,(ひっとう)/首位,女将(じょしょう)/老板娘,文句(もんく)/牢骚,人(あいじん)/情人,成就(じょうじゅ)/完成,泥棒(どろぼう)/小偷,道具(どうぐ)/工具,心中(しんじゅう)/殉情自杀,行(しこうさくご)/摸索尝试。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发现,一些原封不动地从中国传到日语中的四字熟语反而成了交流的“陷阱”。这类词语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其词义出现了差异,而我们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原来语义加以应用,则会出现交流上的误解。
例1:落花流水(らっかりゅうすい)。
『辞苑解释为:男に女を思う情けがあれば、おんなにもまたおとこを慕う情けの生ずること。(比喻男女之间相思相爱)。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大势已去。
例2:朝三暮四(ちょうさんぼし)。
『辞苑①目前のいにばかりこだわって、同じ果となるのにがつかないこと。②口先でうまく人をだますこと。③生。暮らし。(①只拘泥眼前的差异,而没有注意到结果相同。②用花言巧语蒙人。③生计,生活)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
以上述两个为代表的四字熟语与汉语是同形异义或增添了某些含义。我国学生学习日语时,稍加注意就会很快加以区别掌握,迅速增加词汇量。
在日语词汇中,还有些词汇是与汉字异形同义的,如日语中的“良(りょう)妻(さい)(けん)母(ぼ)”(日文)与汉语中的“贤妻良母”是异形同义。相同类型的四字熟语很多,如:“不(ふ)(とう)不(ふ)屈(くつ)”、“粉(ふん)骨(こつ)(さい)身(しん)”等。本文即以“良(りょう)妻(さい)(けん)母(ぼ)”一词为例来看中日文化的差异。
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有的学生对“良妻母”一词的理解只停留在汉语语义上。因此,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也把“良妻母”作为日本女性的美德大加论述。还有一些学生对日本女性外籍教师以“良妻母”一词进行赞美时,日本女性却流露出异样的目光。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在现代日本社会,“良(りょう)妻(さい)(けん)母(ぼ)”一词已经由褒义变成了贬义。
在中国,“贤妻良母”一词自古以来一直是被用来赞美女性辛勤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的褒义词。贤妻良母型的女性也是绝大多数男性心目中的理想标准。即使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也不失其赞美之义。尽管“女强人”、“铁娘子”在现实社会中也不乏其人,但在中国女性的内心里也不会拒绝这样的赞美。
然而,在现代日本,大多数女性并不把“良妻母”一词当作褒义词来理解。原因之一,在日本,受中国儒教思想的影响,人们很久以来一直把“男主外,女主内”当作是天经地义的行为规范。绝大多数女性结婚后,辞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成为一名专职的家庭主妇,为了家庭、丈夫、孩子,心甘情愿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精力。男子则早出晚归,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以保证家庭所需要的财力。夫妇俩在家庭和社会中分工不同,各尽职守,相安无事。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使一些年轻家庭陷入生活难的困境。单靠丈夫一人的收入很难像以前那样维持家庭的正常支出。婚后的女性重新走向社会去工作,来添补丈夫收入的不足。所以在日本出现了许多双职工的家庭。女性的地位不断提高和参与社会活动机会的不断增多,使得女性对丈夫在经济方面的依赖不再像过去那么强烈,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多数女性认为,单方面要求女性成为“良妻母”是不公平的。原因之二,“良妻母”一词与儒教思想的“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同出一辙。在追求男女平等的西方思想影响下,这一词语被当作是对女性的轻视。
所以,为了使女性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在当今女性参与社会活动日益增多的今天,要对日本女性赞美时慎重使用“良妻母”一词,特别是在新婚典礼上,更不能对新娘吐露“良妻母”一词。但在葬礼上可以对已故女性称颂“良妻母”。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与学生讲清楚这类词的用法,帮助学生更正确地使用这类词。
参考文献:
论曹植文学创作风格中的二元对立
建安公宴诗情感内涵浅析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男权思想
浅析巴金家庭题材小说隐指作者的转变
近10年(2000-2010)词调研究论文综述
三个“雨”合成词的隐喻和翻译研究
小议中国商务汉英翻译现状
《新庵谐译初编》翻译史价值再发现
辨《离骚》“溘死以流亡”
权力与荣誉: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国家战略及实践
“新社会运动”挑战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转型
白马人山、树和动物崇拜的文化人类解读
前苏格拉底时代古希腊哲学中的荣誉观
科学与人文融会——论卡尔·波普的猜想理论及其社会价值
抗战时期冯玉祥与关系研究
论现代图书馆的室内植物装饰
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
泥河湾远古文化探研
浅析张家口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浅议“原始情结”的积极健康导向——“药马类命案”为当代国民教育提出的严峻课题
本科二类综合性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阅读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经管类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
高自尊与低自尊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突破教学难点中的作用研究
从上京纪行诗观张垣地区独特的物候民风
冯梦龙“三言”在俄国
一个缺少独立人格的傀儡——《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的再思考
蔡仪文艺思想的二重性
肉体与灵魂的冲突与慰藉——《丽达与天鹅》解析
镜像理论观照下海德先生的理想自我
从文本类型理论谈中国古诗动态意象直译策略
浅析语言转述中的话语角色关系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突转现象探析
零位派生现象的认知阐释
张家口市城市标识语英译的顺应性研究
阮刻《论语注疏》用字研究
从“上帝死了”到“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对尼采“虚无主义”的批判
齐格蒙特·鲍曼的消费哲学初探
明清时期城乡娱乐的繁荣与特色
辽朝殿前都点检探析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启动机制探讨
小产权房利益博弈及出路——从“正名”来分析
逃税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析
张家口市农村信教群众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应建立三项机制
诗歌——缓解大学生压力的良方
库森比较教育思想评析
完善自主学习机制 开发大学英语学习资源
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自主性研究——写前计划自主性策略分析
高职高专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初探
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农村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试论“乐教乐学”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高诱生平事迹考
论“三言”叙事时间的和谐特性
张家口方言响音的鼻化度研究
修辞学视野中王尔德的悖论
会议口译译前准备工作略论
操纵论视野下的晚清小说之“不信”翻译
从“红”与“白”透视中日文化差异
清代绘画世家及其家学考略
论前雷铁崖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特点
中日关系之历史问题论析
山寨文化的知识产权法解读
关于完善中国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思考
鼓励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职业流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选择
论同志“三次革命”提出的重大意义
东乡族服饰中的符号学意蕴
提高声乐生艺术声音自我评定能力的对策1
魏晋南北朝百戏的演出与禁毁
张家口坝上地区百年开发的回顾与反思
谈明朝镇藩合一类型城市的建设——以明朝宣化古城为例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与情”
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和谐交通建设
文化迁移的解析及其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1整合优化中日传统医药教育资源,培养满足中日市场需求的国际化医药人才
中日两校充分合理的利用各自的传统医药教育资源,大胆创新教学管理体制,基础理论课程在日本校学习,各类实验、实训、实践课程学生来华完成。目前日本部分医科、药科大学以选修课程等不同形式开设传统医药讲座,但与中国有所不同,目的不是培养专门的中医药人才,只是使部分医学、药学学生能在适当范围内正确运用传统医药学疗法[4]。日本校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与此不同,改变目前日本中药教育重药用、轻理论、一切以西医诊断为是非标准、向西医学一边倒的弊端,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中医思维导入中药学教育体系,用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中药的应用。同时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学大纲为基础,又不全是照搬中国的教学课程,而是针对日本国家资格考试做适当、合理的设计和调整,教学科目及学时符合参加日本国家资格考试的标准,在保证总学时和总学分不变的前提下,将德育教育、计算机及部分选修课程替换成中药专业课程,最大限度的满足日本学生的需求。日本校的很多教师都是在中国的医药大学毕业后,取得日本的国立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还有来自日本当地医科大学的外聘教师,再加上天津中医药大学定期选派优秀专业教师赴日授课,使得教师队伍汇聚了中日的医药教育专家,最大可能的整合优化了中日教育资源,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日本校毕业生全部参加了日本药品销售师资格考试,很多学生在医药品、化妆品企业找到了理想职位或是计划独立经营药店,还有学生选择继续在华深造,将来从事中日传统医药的研究工作。
2探索中日双语教授中医药,打造“日语入学、汉语强化”的中医药国际教育新模式
学习中医药的外国留学生因为语言障碍、文化背景不同,学习中医药的困难很大,很难接受中医的思维方式。日本校采用中日双语教学,70%课程日语授课、20%课程汉语授课、10%课程中日双语授课。前3年学生在日本校学习,入学初期汉语相对薄弱,采用日语授课使学生很快就能适应中医药的教学,期间不断学习汉语基础课,还利用每年暑假来中国短期强化学习汉语和部分专业课。第4年学生来中国学习,1年专业课及实训实习阶段采用汉语授课,并用汉语完成毕业论文答辩。还有部分学生提前来中国先进行半年汉语强化,加强对汉语能力的培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随后进入1年专业课学习及实习。通过4年循序渐进学习汉语,特别是在中国学习期间强化,最终圆满完成中药学专业本科的学习内容。“日语入学、汉语强化”的新模式使得外国留学生克服了学习中医药专业之初的语言屏障,缩小了文化差异,提高了中医药国际学生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吸引了医学类国际学生学习中国传统医药。
3加强中医药行政、学术的全面合作,摸索“跨文化、跨院系”的创新管理方法
日本分校是中日两校众多部门全面合作的产物,需要两校行政系统和教学单位的密切合作。中日两校每年多次在两国召开教育教学会议,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材选用、考核方法、教学评估、教师资格认证等进行严格监控,同时探讨机构组织和学生管理的高效合理的运营方法。两校的行政部门经过几年的磨合,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实习管理、住宿管理各个方面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最后1年在中国学习阶段管理模式由单独编班授课,转变为与中国学生合班上课,实现中日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在教学单位增设了一名日语流利的辅导员,不仅可以帮助行政部门管理学生,更能在生活中、思想上时刻关心帮助日本学生。“跨文化、跨院系”的管理方法可以发现不足、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推动了学校行政管理模式和后勤配套改革,从硬件到软件全面深化了中医药院校国际化进程,树立了中医药来华留学的良好品牌。
4日本分校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