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10:14: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植物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职;国际商务;实训平台;建设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广西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通过以服务贸易带动货物贸易和投资合作,打造中国―东盟经贸信息合作平台,全面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国际贸易的地位在广西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随着广西加快了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步伐,广西与东盟经贸来往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大幅增加,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幅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队伍现状分析》提出:广西目前缺乏能开拓国际市场、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的国际化外贸人才。
近年来,中职学校在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教师素质、教学资源均取得了明显的增长,特别是明确了把培养“技能”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学生命线后,各个职校的实训基地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先进,使中职学生的培养出现了一个质的转变。
但是随着实训上升到一个高度后,一些新的瓶颈问题也出现了:(1)实训毕竟是实训,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跟真实的工作岗位仍然有差距,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提高技能水平,却无法深刻体会因为填单的一个小小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大部分学校的实训都是各专业独立存在的,缺少完整的、系统的实训环境,以商贸专业为例,市场营销、会计、物流、国际商务等专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只有对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有个完整的实训,认识到本专业岗位和其他专业岗位之间环环相扣的联系,学生才能充分认识本专业承上启下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使得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提升一个台阶,也为学校的专业教师提供一个科研的平台,本课题欲探索构建一个以学生作为主体、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监督指导、完全按照市场化经营运作的综合实训的实体企业,探讨出一条全新的、真实的实训体系,使中职的实训能突破瓶颈,真正实现校企“无缝连接”。
二、平台建设的功能目标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谋求的是一种可替代真实的工作环境,重点在于搭建一个综合性、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平台。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降低实训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为老师科研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培训场所,并在商务经营实现收支平衡,保证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实践实训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职业能力人才,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各岗位、各流程或涉及物品、或涉及现金、或涉及服务顾客等,实习学生团队成员在实训过程将受到职业道德的实战熏陶,从而培养出更有职业道德水准的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3.多专业多岗位综合实训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以国际商务专业为核心,辐射到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专业,学生通过实训室综合岗位实践实训,将亲身体验商场收银员、会计核算等十多个工种的岗位角色,熟悉从商品的采购、上架、销售等到商场的资金流、物流、人员岗位的管理及会计核算等系统的商品零售企业运作流程,熟悉各工种的岗位技能,为今后学生与相关职业的无缝对接做好充分的职前训练。
4.课程改革目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训课程融合国际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等多专业课程于一体,将涉及的课程有《进出口贸易实务》《收银员》《商务礼仪》《会计基础》《财务核算》等,根据实训室的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
三、平台建设的过程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遵循“调研―计划―实施”的研究要求和路线,提高研究实效,以求达到建设预期效果。
1.通过校企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根据建设需要进行人员和时间安排,开展针对性的学校和社会调研,通过访谈、调查问卷、挂职锻炼等手段,对相关企业在人才需求、岗位设置、设施设备、企业氛围、文化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2.校企共同论证,形成建设方案。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建设方案,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岗位能手,召开建设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校企论证会,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形成完善的、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3.完成平台建设,发挥实战功能。以建设方案为依据,构建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并整合分散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资源,形成综合实战平台,制订全新的管理和运作制度,通过平台的运作,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改革,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实战平台和一套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完善的教学、实训、管理、评价制度,学生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四、平台的运作方式
1.出台相关制度。实训平台管理制度既要体现企业特色,也要融入学校的规章,大力营造出企业工作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进入实训平台自己既是企业员工,也是学校学生。
2.成立由企业专家和本校国际商务、物流、营销、会计等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为实训平台的日常管理、运作以及学生实训进行指导。
3.打造学生核心团队。学生核心团队从各专业中遴选优秀学生组成,核心团队的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技能水平(通过培训能单独胜任所在岗位),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他们是实训平台正常运作的中流砥柱,在实训平台中的身份是中层管理人员。
4.打造学生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这一团队由技能水平尚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和新生组成,他们通过努力可以晋升为核心团队成员,从而实现了实训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5.明确岗位职责。实训平台分岗定人,每个岗位都形成“教师+专家―核心团队学生―第一梯队学生―第二梯队学生”组成的金字塔模式,各岗位间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可进行轮转,从而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多掌握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6.定期召开会议。通过会议的方式解决运作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员工精神,奖罚分明。
五、建设成果及成效
1.为学生提供了校企无缝对接的实战锻炼平台。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是一个以学生为主的经营性的实体,是一个真实的企业,摆脱了传统模拟实训的束缚,把复杂、抽象的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许多在实训中无法接触到的工作问题,还可以掌握专业内各岗位承上启下的关系和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提高各自的业务技能。
2.提高了实训平台的资源共享功能。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训过程中涉及国际商务、物流、市场营销和会计等多个商贸类专业,我们通过研究专业群的共性,根据它们的共性进行合理配置,搭建一个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共享平台资源,改变了过去实训室分散且各自为政的局面,减少了实验、实训室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更加有效合理地使用和管理教育资源。
3.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三个对接”。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实现了“三个对接”: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具体做法是:以实战平台为核心,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确定培养目标、制订课程计划,依据职业标准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然后,把企业的生产过程真真正正地转化为我们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通过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平台的建设,使学生在校就对国际商务行业有全面和相对深入的了解,掌握实战的综合操作技能,为今后学生与相关职业的无缝对接做好充分的职前训练。在学校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运作的全真环境,运用与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相同的实训设备,让学生得到与实战性的技能训练,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市大中型企业愿意安置退役士兵的数量越来越少,机关事业单位不再沿用未经考试直接安置退役士兵的做法,退役士兵安置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广大退役士兵的安置就业愿望和政府安置能力之间将会产生巨大的差距,因此,安置政策的宣传,退役士兵情绪的安抚,职业技能培训及推荐就业等工作将逐步成为安置工作的重要方面。如何做好这些工作,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每年城乡退役士兵约有XX人左右,近年来,培训人数逐年增加,从XX年开始实行了城乡退役士兵一体化培训,当年达XX人,20____年增加到XX人;培训项目有计算机维修、计算机操作、硬件组装、计算机制图、电工、汽车驾驶、厨师等七个项目,根据退役士兵要求还可以临时增加;学历教育方面,中心和XX学院合作,举办了高中起点升大专和大专起点升本科的学历教育,中心从学历教育应收费用中给予每一位参加学历教育的退役士兵XX元优惠,到目前为止,已有XX人参加学历教育;推荐就业方面,20____年中心已安排就业XX余人。
1、完善机构。我市退役士兵培训中心成立于XX年,但当时只是挂牌,退役士兵培训工作是东找一家西找一家,培训质量不尽如人意,鉴于这种情况,我局于XX年上半年正式确立市科技局科网中心为合作培训机构,明确培训中心负责人,中心成立了管理部、教学部、就业办,直接为培训工作服务的管理人员与教师有z人,管理人员和教师由中心招聘,工资、福利、保险等都有中心支付,中心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政府只是按退役士兵的数量拨付培训经费。
2、运作方式。中心隶属市安置部门领导,中心各部门领导对中心主任负责。一是严格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培训大纲,所有培训都做到按培训大纲规定的范围进行培训。二是采用“两化”教学方式,即教学管理现代化、教育模式现代化,提倡学员对任课教师民主评议,教师认真检查学员的学习效果。
3、培训方法。采取集中授课加实习的培训方法,首先进行集中授课,弄通培训专业基本知识。其次是动手操作,第一步在培训中心提供的设施基础上进行操作,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增强学员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4、时间安排。根据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家庭住址的远近和具体要求等情况安排不同时段进行培训。如住地远的安排在周六、周日学习,近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安排在上午、下午、晚上培训,尽量使更多的退役士兵在适合自己的时段参加培训。
5、推荐就业。中心对每一位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都制作了专门档案,并把有关信息输入电脑。对农村退役士兵和学习较认真的学员优先推荐就业。20____年已有zz余人推荐就业。20____年3月份,中心将举办一场大型招聘会,组织至少20家有影响的民营企业提供不少于zz个就业岗位供学员进行双向选择。
二、拓展功能
20____年我市在退役士兵培训中心应有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安置矛盾比较突出的形势,逐步把培训中心打造成退役士兵的心理驿站、安置政策宣传的前哨阵地、安置部门和退役士兵的沟通平台,努力使退役士兵培训中心成为安置部门的得力助手和适应新形势的有效延伸机构。
1、温馨的心理驿站。退役士兵刚从部队退伍,心理上暂时不适应、就业形势的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躁情绪,这其中包括农村退役士兵攀比的情绪、城镇退役士兵不能安排就业的情绪、特招士官征召时的征兵宣传和政策不对号的情绪,严重的可能产生敌视政府、敌视社会的的极端情绪。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疏导,将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扰乱社会的稳定。我局领导要求培训中心,一是所有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对待退役士兵要和蔼可亲,要做到有问必答,态度不要生硬。二是确定培训中心的主任和管理部主任为疏导退役士兵情绪的责任人,具体负责退役士兵情绪疏导和平时的观察工作,发现有情绪不稳定的苗头,及时进行疏导和解释工作。三是尽量为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提供生活上的方便,特别是对农村退役士兵的就餐提供便利,积极联系有国防观念的就餐单位,尽量提供质优价廉的食品。培训中心还准备饮水机、空调、常用的药品等,努力为退役士兵参加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使他们真正把培训中心视为他们的贴心人,有的农村士兵就说,没想到培训中心还能把我们农村孩子高看一眼。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退役士兵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改观,部分经常有牢骚、说怪话的退役士兵也了解了民政部门的良苦用心。
2、安置政策宣传的前哨阵地。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的宣传,我们除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外,退役士兵大量集中的地方——培训中心是一个极好的面对面的宣传阵地。我市从退役士兵回到家乡后就开始培训,今年首期已开办11个班,市局分管领导和安置部门的同志,对每个班都进行至少两次的安置政策宣传和解答退役士兵提出的问题。如退役士兵提出为什么机关事业单位不安置?我们就宣传机关事业单位“凡进必考”的规定和不能再进退役士兵的必要性;农村退役士兵提出为什么我们和城镇人一起当兵,尽同样的义务,城镇的不能安置工作还有补助金,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要上访等,我们就耐心解释安置政策的演变及我们今年将优先推荐农村退役士兵就业,说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们;特招士官提出为什么征召时征兵部门宣传回来都能安置工作,而现在连安置资格都没有等棘手问题,我们都
耐心地进行解释解答。通过培训中心这个事前的前沿宣传阵地,使我们的安置政策宣传工作争取了主动,有效的避免了可能的上访和过激行为,给民政部门的领导、安置部门的领导减轻了压力。
关键词: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16—02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是在语言(英语)类课程和商务(商务)类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借助英语来解决商务问题商务专业。它需要培养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以国际贸易实务为核心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程序;具备较强的运用英语从事一系列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的复合型高级商务英语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学生商务及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掌握到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从校内实训到企业实习结束,这个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能否顺利实现,关键就在实习前的校内综合性实训课程的质量。[1]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学生的技术实用事件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是目前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构建“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是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新思路。
三、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情况
1、校内建立仿真综合模拟实训室
进行商务英语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建立以实际商务业务运作连接的企业运作模拟环境,使学生在此模拟环境中,借助网络技术和英语熟悉国际商务运作方式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2]该实训室布局可以完全模拟成一个外贸公司,其主要由会议室、办公区域、经理办公室三个区域组成。其中会议室配备一张椭圆形会议桌,学生可以在这个区域模拟公司情景,开展各种商务活动。例如,商务英语谈判、公司对外营销策划活动,办公区域配备教室主机一台,投影仪一台,学生用机若干台。每台电脑配备外贸流程仿真软件,引导商务生进行逼真的商务活动模拟。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可以较多地接触商务活动中较真实商务应用文件,使学生能够读懂商务应用文件,能够正确书写应用文件,培养学生各种商务活动实际工作能力。
2、加强校内实训,设置“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将来能够胜任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的跟单员、单证员、秘书、外销员、货代、翻译等岗位,所以实训课程的设置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邀请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设置校内实训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
(1)国际贸易实训
安装国际贸易实训软件,按照业务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索赔理赔等外贸业务流程,让学生分成若干个进出口公司,以进口商、出口商、供货商等不同的角色进入网络系统进行国际贸易模拟训练。
(2)商务谈判实训
建立模拟交易市场,让学生自由组合建立交易摊位,完成从建立业务关系,到价格条款,签订合同整个谈判过程,学生通过模拟的商务谈判活动,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谈判理论知识巩固加深,同时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3)国际单证实训
将国际单证实训分成国内业务单据制作、结汇单据制作、全套托收单据制作三个部分,利用外贸实训软件和网络资源,向学生呈现各类真实的商务英语函电和外贸单证,反复学习和操练单证制作规范。让学生以网络为平台,建立虚拟的外贸公司,分角色完成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3]
3、合理安排学生校外实训
在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中,除了校内实训课程,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校外实训,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进入校外实习基地,例如外贸公司,进行一定时间的顶岗实践。校外实训是“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必不可少的部分。[4]校外实习基地是真实的企业单位,学生所实训的内容也是今后工作中所遇到的内容。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实训学习,不仅培养学生语言和商务实际应用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经过企业机关人士的言传身教,加强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就业与岗位零过渡。
4、“工学结合”实训评价机制的建立
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是确定其职业能力的核心,是确定其技能水平的直接依据,是确定其理论转化为技能能力的有效手段。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训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单看学生的实训报告是远远不够的,要求建立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既要有校内实训指导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又还要有来自校外实训单位的专业评价;既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又要重视过程评价。这就要求把商务英语工学结合实训的成绩分成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两部分,校内实训由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针对学生的实训报告,相关商务软件的操作情况,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外贸流程的熟悉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价;校外实训由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际的外贸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处理具体的外贸事务中的能力,对学生的校外实训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实训评价机制,可以实现课堂上的知识评价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人才评价有机的结合。
四、商务英语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社会效益
在构建商务英语综合实训体系的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把学生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校外实训,学生在获得专业岗位经验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5]企业可以与借助学校这个知识后盾,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学校利用了企业的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企业通过学校获得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技能人才,学生获得了劳动的本领受益最大,做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改变教育培养人才的观念,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队伍“双师”结构重组、教学质量的评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商务英语专业构建“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提高个人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更贴近于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宣克勤.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改革
《园林植物保护》是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传统的教学中,强调教学内容系统性、教学过程的教师主体性、教学方式的灌输性,加之,教材结构相对松散、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不高,往往是为学习而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当地生产实际情况,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园林植物保护》教学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病虫害识别和防治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基于工作过程整合教材和调整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从利于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和就业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地生产实践,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调、选。
1.基于工作过程适当增、删教学内容。采用“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全国高职学生适用。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生产需要,结合廊坊及京津地区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增加当地常见病虫害内容和综合实训课时比例,增加了昆虫饲养、天敌饲养及天敌与害虫共生的实训内容,通过饲养,学生们能直观地观察到昆虫由幼虫-蛹-成虫-卵的变化过程、生活习性及天敌对害虫的控制和致死过程,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防虫、治虫奠定了基础。
同时根据生产需要,将当地危害较轻甚至不常发生的病虫害内容删除;对于昆虫的内部构造特征,也进行了适当删减,只讲授与防治有关的昆虫的口器、触角、翅、体壁的构造、类型及特点,而对昆虫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部分进行了删除,这样学习目的明确,培养目标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2.基于工作过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学习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生产需要来进行,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教学过程中,任务实施主要依托课堂、实训基地、实训室,采用学、练结合的方式,达到能力培养目标。
本门课程在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8-9月份正是某些昆虫和病害发生的时期,而按照教材首先讲授的是总论部分,涉及不到各论,因此,我们根据生产上出现的病虫害,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大学城区域二期美国白蛾发生严重,实训基地的杨树白粉病严重,我们把这部分内容提前讲授,同时结合现场教学,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分析。如美国白蛾从危害到越冬整个过程都一一调查(8-10月),最后总结其危害寄主、越冬虫态及场所;结合当地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我们自编的配套实验实训教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整合后的《园林植物保护》反映了社会实践的直接需要,保证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科学性和职业性。
3.根据学生兴趣,增加选修内容。廊坊市是北京的菜篮子,无公害产品生产规模大,农药检测任务重,因此,我们根据学生兴趣和就业岗位需要,对精密仪器使用和农药残留测定等实用内容进行选修,这样学生就业就多了一条出路。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以黑板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增加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用投影仪、数码相机、电视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当地案例现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
1.多媒体教学。经过几年的素材积累,课题组已完成了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80%幻灯片均图文并茂,并加入了适当的声像设计,演示画面活灵活现。充分利用本院网络资源,制作了网上农药展厅和病虫害防治导航图,并根据科技和生产新动态随时更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2.师生换位教学,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对于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去,变“传授知识”为“互相交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做到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差的学生知识也够用。如在讲解“园林植物害虫与环境的关系”一节时,首先让学生课下预习,课上由成绩中等的学生代表讲解,再由成绩好的学生代表点评,再开展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为学生应聘打下了基础。
3.启发讨论式教学。在讲授昆虫的习性与防治关系时,如昆虫的趋性,包括趋光性、趋化性、趋色性等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害虫习性,科学防治。
4.实物演示法教学。如昆虫体躯构造、昆虫分类特征等内容,授课时把课堂搬到实训室,对照实物进行讲授,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化,学生学习记忆深刻。
5.实验法。充分利用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部分内容采取在实训室边讲边看的方式,体形微小的害虫和微观的病原菌形态,过去是教学的难点,而今由于实验室配备了显微投影仪,经放大演示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徒手切片,利用显微镜学习鉴定病原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现场教学。在讲病虫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时,将学生带到现场进行观察识别,在真实的环境中接触活生生的病虫、杂草。如廊坊市梨锈病发生非常严重,在锈病发生期,带学生到梨园,现场指导学生调查锈病发生情况、周边植被(有桧柏)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梨锈病连年发生严重?引导学生树立综合防治观,同时提醒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植物搭配时,避免病虫害加重,梨和桧柏不应相邻种植。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法,合理选择低残留、低毒的农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实训法。通过改进教学手段,突出实践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每年在园林植物病虫草害的多发季节,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各项技能进行训练,深入田间进行实战演练,包括病虫草害标本采集、制作;病虫草害调查;病虫草害识别与鉴定;化学农药的配制;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书籍,分析发生原因并拟定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实战能力。
三、基于工作过程改进课程考核机制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与终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改变以往考核“一纸定终身”、“高分低能”的片面做法,加大平时成绩、综合实训和基本技能在学分中占的百分比,学生该科总成绩包括实训成绩20%、平时成绩10%、基本技能10%,期末考试成绩60%。
1.考试成绩。卷面考核改变了传统的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的模式,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之外,主要侧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结合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问题及案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场作弊等行为,又能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学习态度、出勤等,作业形式丰富多样,如书面作业、上网查阅资料、田间调查报告等作业形式。
3.基本技能。主要指田间病虫害的识别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别当地常见病虫害。
4.实训成绩。学生对每个实训内容理解正确、操作规范、实训结果准确、实训报告书写工整、实训结束后做好实训室卫生及实训中团结互助的精神,均作为实训成绩的考核,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优良的团队精神。
四、教师队伍建设
转变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和管理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应转变自身观念,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积极投身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去,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从专业实际出发,通过市场调研对专业发展和自身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并通过到校外实训基地锻炼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在《园林植物保护》教学中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的教学和生产实践中要进一步改进,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及当地生产需要,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兴元.《园林植物保护》模块教学探讨[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 王艳丽,等.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改革[J].教研教改,2009,(11).
1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时数不足在以加强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下,教学为了面向就业市场,必须减少专业课的课时数,来增加基础课学时数。内蒙古大学高职最新教学大纲将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实践)教学三部分,理论和实验教学为48学时,其中实验课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通常每个实验必须在2~4个课时完成,因此只能安排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教师或课本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无法对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未能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环节是在理论和实验教学完成后进行的,主要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蒙古大学在夏季学期集中安排7d(32学时)的时间进行实训,但由于学时数和植物生长季节的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主要育种途径和整个育种过程。1.2实训条件和实验经费不足园艺植物育种学涉及植物育苗、培育、繁殖、生产技术指导等多方面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靠大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内蒙古大学该课程的实验及实习基地仍处于一种调研拟建的状态,这使得种植观察实验都无法进行。实验室条件简单,实验安排只能因陋就简,以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方法为主,如进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花粉生活力测定实验等;需要较高级实验仪器的实验,如DNA亲缘关系鉴定、同工酶电泳检测种子纯度技术等均不能正常开展。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训教学,部分在实验室进行的,更多的是在田间进行。由于实训经费有限,加之学生人数较多,实训既无法租地进行,也不能到园艺技术先进的区外参观实习。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该课程教育教学的发展。
2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训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内蒙古大学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园艺专业园艺植物育种学实训教学的措施。2.1改变实习方式,加强实训效果在园艺专业教学大纲中,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教学实习是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利用夏季学期7d的时间集中进行,无法顾及到主要育种途径和育种全过程。将集中的实训,分散安排在整个学期,由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既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的时间来补充实训课教学时数的不足,又增加了该课程的开放性和有效性。教师授课过程中强化育种学课程实践性强的观念,并注重融入交叉学科知识及本学科发展前沿。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根据植物生长季节,结合科研课题,由任课教师列出若干实训题目,每个题目由一组学生完成,每组2~5人,经由学生讨论后自主选择。学生组成小组、选定实训题目后,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初步了解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对于拟研究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开花习性等知识进行详细了解,进而制定出适宜的实验方案。由于这种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研实验之间对园艺植物育种全过程进行训练的教学实习方式,比以往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更接近实际的生产科研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在实训过程中,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田间和实验室操作、信息采集、数据记录等工作,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撰写实习报告,不仅加强了基本技能训练,更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2优化实训内容,提高专业兴趣由于教学时数较少,实验课内容尽量安排不需要连续观察的项目,如多倍体的诱导与鉴定、花器结构观察、蔬菜食用品质鉴定(含糖量、含酸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等实验,而将需要连续观察的项目安排在实训中,2012~2013年的实训集中安排了花粉活力鉴定、柱头可授性鉴定、室内储藏花粉寿命检验、授粉方式确定、有性杂交技术及杂交后管理、花粉管法导入植物总DNA等实验。实训场所及所用植物主要由兄弟院系和友好实习基地单位或教师的科研课题提供。花粉活力鉴定、柱头可授性鉴定、室内储藏花粉寿命检验等实验根据植物自身特点,在观察花器结构和开花特征的基础上,一般选开花前2d、开花前1d、开花当天、开花后1d、开花后2d的蕾或花做鉴定,鉴定出活力或可授性强的开花时期后,再进一步分时间点鉴定,如青椒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最强,开花当天的花粉和柱头可于8∶00、10∶00、12∶00、14∶00、16∶00、18∶00六个时间点鉴定其活力,以准确确定最佳授粉时间;同时选用不同的鉴定方法,如花粉活力鉴定时采用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亚甲基蓝染色法、蔗糖琼脂培养法,以便筛选出最适宜的鉴定方法,同时各种方法相互印证,为有性杂交建立充分的科学依据。实训有性杂交技术的小组从实验设计到播种、育苗、定植、杂交母株及用花的选择、采粉、去雄、授粉、标记、登记、采种以及数据整理,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手完成,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育种周期后,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育种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有性杂交技术是该门课程必须掌握的要点,实训要进行杂交技术训练,操作后调查杂交结实率,分析总结影响结实率的原因。由于各组的实验内容不尽相同,避免学生在实验的准备、操作、观察以及结果分析等过程中机械、被动地照搬或抄袭他人的现象,基本解决了学生对教师和课本的依赖,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为避免学生仅注重组内的实训内容,而忽略需掌握内容的相关性、连续性,在具体实验操作之前,带实训教师要组织全班同学,集中讲解实验流程、步骤要点、注意事项,使学生了解其它组的实训内容,更全面地掌握实训知识;在实训过程中举行1~2次交流会,以组为单位,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汇报讨论,便于组间相互了解不同的研究课题及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建议解决的方案,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3组织参观教学,扩大知识视野参观实习对于巩固专业基础、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专业兴趣、就职选择意义重大。内蒙古和信园蒙草抗旱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在我国旱区的山地、草原和荒漠生长的“蒙草”,其具有三节(节水、节能、节地)、三耐(耐旱、耐寒、耐盐碱)、两低(低碳、低成本)、一高(高存活率)的特征,再经过长期引种、驯化可使其抗逆特性更加凸显,更广泛地运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恢复和城市园林绿化中。其下所属的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建有近1.33万hm2苗木生产基地,拥有德国景天、石竹、紫花地丁、马莲和千屈菜等常规品种,同时还研发了蒙草抗旱特色品种,包括二色补血草、地榆、蓝亚麻、少女石竹、蓍草、桔梗、野罂粟、蜀葵、委陵菜、地黄鸭葱、野韭等地被类及柽柳、蒙古扁桃、蒙古犹、沙地柏和沙冬青等灌木类苗木品种[4]。组织学生参观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对种质资源进行观察和记载,并通过专家讲解,使学生集中、直观、生动地掌握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组织培养等的生产流程和园林绿化植物销售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前市场所需的种类、品种和类型以及育种目标的时效性等,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参观使学生对该企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切身感受,部分学生选择在所参观的企业做毕业实习或就业,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与平台。由于受学校实习基地和实验材料限制,全面进行杂种优势制种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参观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院可见大量的青椒、胡萝卜亲本及其组合,观察到雄性不育系和雄性不育两用系亲本植株的花器结构特征,并通过主持课题的育种专家讲解,使学生了解选育过程及其在杂种优势制种中的应用,创建了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且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2.4完善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意识内蒙古大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训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计1学分。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实训的目的,将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操作过程、实验结果三部分综合起来打分,全面评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和实训效果。平时认真管理,使学生的操作过程规范,得出的实验结果真实可靠,具有可评价性及科学性。同时在课程结业考试时,结合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知识要点与课程实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将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解答,增加分析题的比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基础薄弱、应付考试等现象。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实训方式、结构内容的调整,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考核方式的改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信心和踏实肯干的作风,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专业素质和合作精神,为将来的工作或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孙淑英 李美莲 单位:内蒙古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职业教育园林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2-02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园林专业人才尤其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园林方面的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园林类中职学校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这对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中职学校面临着技能型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基地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如何破解当前困境,走出一条实践教学良性发展的成功模式,是当前中职学校园林专业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中职学校教学大多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实验教师配置少,实践教学教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往往被当作教辅人员看待。“双师型”教师更为不足,多数教师没有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技能职业资格,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教师人才缺乏,现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二)符合条件的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我国中职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缺乏一直是制约中职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瓶颈。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虽有一定的实训室,但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基地并不多。
(三)传统的实践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缺乏严谨的要求和科学的指导,沦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辅活动。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学校对实践教学的研究重视程度不高,实践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实践基地缺乏,以致实践教学方法陈旧,缺少主动积极开发性思维的创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厌倦传统陈旧模式的教学实践,不能适应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实践教学管理不够完善。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缺乏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及管理体系。由于受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实践教学的投入机制、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等不够完善,教师对实践教学投入精力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的投入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对策
面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一)重视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提升“双师型”教师占比。中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而且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广西桂林农业学校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将实验教辅人员纳入教学教师队伍管理,同时通过经费及时间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教职工积极继续深造学习或到企业锻炼学习,并探索引入企业专家等外聘兼职教师进入课堂参与教学,不断扩大教学环节“双师型”师资人才比重。
(二)改造升级学校自建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中职学校因经费有限等因素,学校自建的能真正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极少。除了利用好学校本身现有资源条件加大对落后的甚至闲置淘汰的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尽可能为实践基地创造条件,更主要的是在学校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利用学校本身优势与用人单位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在互惠互利前提下,充分利用企I资源,打造更多既符合职业学校教学需要,又能得到企业大力支持的教学实践基地。
(三)融合德育促进实践教学,以成功校友树立榜样,激励学生。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对今后的前途迷惘,如何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自信,明确目标,我们在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运用典范,树立榜样。以近几年从学校走出的成功人士为典范进行教育,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示范教育,使学生真正懂得:一个人拥有金钱不算真正富有,只有拥有了知识和自信才拥有一切,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比如,广西桂林农业学校学生 A 毕业后,在桂林某旅游景点工作,由于他既有园林植物的知识,又有园林植物景观的知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进取,已从一名普通的员工而成长为“金牌导游”。他不仅讲解园林植物和景观,而且把园林植物的实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介绍给游客,让游客既欣赏了美丽的大自然风光,又了解植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是其他导游做不到的。当上课学习园林植物应用一章内容时,学生都兴趣较高,不仅认真学习教科书中园林植物识别的知识,而且主动借助上网和到图书室查阅相关联的知识,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的班级同学还利用周六到该同学的旅游景点亲自去上门请教学习。
关键词: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是园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病虫害防治基础理论,学会识别园艺植物上的主要病虫害和防治方法,养成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园艺植物病虫害发生、防治方面问题的实际能力。《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具体培养能力包括:掌握防治园艺植物病虫害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识别主要病虫害种类,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具备从事病虫害调查、试验和防治等技术工作能力。教学中要注意与“植物与植物生理”、“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草坪建植与养护”、“产品采后处理”等相关内容的衔接,适当介绍学科的新进展,结合当地园艺植物生产的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基础差,教学存在较大难度我校园艺技术专业生源较广,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涉及的植物、微生物、动物、昆虫、化工等方面的知识过去很少接触,系统学习更是无从谈起。教师讲课时,内容讲深了,学生一脸茫然,讲浅了则达不到教学要求。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集体讨论等,都因为学生不积极、不踊跃参与而难以开展。
学习不主动,专业兴趣不高社会上很多人历来对涉农专业有偏见,部分学生本人和家长对专业及课程不了解,认为选择这一专业纯粹是来混学历、拿文凭。边疆地区与园艺技术专业有关的单位不多,园林企业少而且规模小,显示不出效益,一些单位又把专科学历排除在招聘范围之外,导致部分学生感觉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就业前途迷茫,导致学生得过且过,学习不积极,不努力。
对课程理解不全面部分学生提到园艺植物病虫害,马上就问要打什么农药,认为病虫害问题只有用农药才能解决,忽视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基础措施。受一些不当宣传的影响,对农药有极深的偏见,“谈‘药’色变”。如,在教师带领下外出采集昆虫标本,尽管事先教师已经做了讲解,对敌敌畏农药配制的毒瓶,学生们谁也不敢碰,虽然在教师指导下使用,还不断询问是否会中毒或自我感觉已经中毒或出现中毒症状。平时的言行明显表现出学生对课程不能正确全面理解。
教材面广,无法突出地域特色我校园艺技术专业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为教材,该书收集了常见的园艺植物病虫害,知识全面,内容丰富,但我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园艺植物及病虫害种类繁多,很难照顾周全。一部分北方特有的园艺植物病虫害,在南方连园艺植物都难找到;而南方的一些园艺植物病虫害没有收集进去,缺少近年来南方各地重点引进、开发的一些热带、亚热带特色园艺植物病虫害内容。
实验性教学设备不足由于学校进行实验室合并搬迁重建等原因,实验性教学设备明显不足,常用的植物病虫害永久性玻片残缺不全,而现用现做的临时水装片,则受季节、时间及条件限制,无法收集全面,制作效果较差。实验室使用的光学显微镜、体视解剖镜陈旧破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低,教学局限于教师大量进行课堂讲授,学生“填鸭式”接受,师生均疲惫不堪,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好。 转贴于
缺少定点实习实训基地当地没有专门的病虫害防治研究机构,各类病虫害防治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是技术推广。学校确定的实验实训基地均以品种培育、引种实验、栽培管理为主。学生到实习实训基地直接学习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机会少,病虫害发生和防治问题只是作为附带问题提出,学生很难有机会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进行验证。
解决问题的措施
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针对学生基础差,水平不一致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和要求,教师讲课时应尽量穿插补充基础知识,按照教学大纲规定,不降低水平和减少内容;采取灵活教学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听得懂。教师应认真组织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集体讨论等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后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思考,不论学生说的是否正确,都认真听取答案,随后进行细致解释。例如,针对现在的学生熟悉微机使用、时常上网的具体情况,在讲授昆虫分类知识时,可要求学生上网下载各目的昆虫照片,带到教室,作为作业由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学生参与随堂批改。
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到当地有一定规模的园艺花卉养植园,在进行园艺植物病虫害实验实训的同时,请园主讲解创业经过与目前效益等,让学生了解园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经济收益情况,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视。例如,某地有一条主要街道,用龙眼树进行绿化,树荫浓密效果非常好,但是每年四五月份都发生荔枝蝽象危害,除影响景观外,蝽象喷射体液使行人受到惊吓或伤害,市民反映强烈,要求将龙眼树砍除。市政府出面协调,由城管部门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有效防治,控制了荔枝蝽象危害,保住了龙眼树。结合这一具体事例,教师带领学生看龙眼树受害状况,调查防治效果,走访城管部门,使学生对园艺技术专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全面理解课程设计中,突出栽培管理是病虫害防治基础理念,在讲授中应强调保护生态、减少污染、合理用药等观念。我们结合课程进度,在实验地种植生长速度快的鲜食甜玉米,设置同种作物精细管理和粗放种植两种模式对比,精细管理田块玉米生长茂盛,病虫害较轻;粗放种植田块玉米长势差,病虫危害严重。再选择病虫发生严重田块,在防治适期使用农药防治,迅速减少病虫危害。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了病虫害防治不等于喷药防治,应全面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正确理解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内容。
结合本地实际,增加教学内容我校所在地云南省德宏州属亚热带气候,物产丰富,作物种类多:柠檬形成规模,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近年来开发种植了咖啡、澳洲坚果、毛竹,形成当地特色产业,起到增加收入、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上述各种亚热带特色作物病虫害突出,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中,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在讲授柑橘病虫害防治后,增加柠檬病虫害防治内容,以便进行比较和侧重讲解。在第六章果树病虫害的内容中,增加咖啡、澳洲坚果、毛竹病虫害内容,并带领学生到生产基地进行实践操作,观看防治效果,安排毕业班学生到柠檬、咖啡、澳洲坚果研究和生产单位顶岗实习。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结合学校的发展,全面进行植保实验室建设规划,设置专门的病虫实验教室、标本室、养虫室、接种室、鉴定室,与农学实验室共用多媒体实验教室。分教师科研和学生实验,重新购置显微镜、体视镜等必需的设备。增加病虫害标本,主要途径一是购买实验需要的专业永久性标本;二是结合实验实训采集当地病虫害制成标本,特别是当地柠檬、咖啡、澳洲坚果、毛竹及其他特色产业作物病虫害标本;三是在科研工作中制作标本。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也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展和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条件。
选择确定实验实训单位在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教学中,我们联系了设在德宏州瑞丽市的云南省农科院柠檬研究所、德宏热带作物研究所等研究单位作为病虫害实习实训点,开展当地特色园艺植物病虫害实验实训;结合课程讲授内容,联系州、市植保植检站、林业植物检疫防治局、国家检验检疫局在德宏的机构等单位,分别建立综合防治、植物检疫等内容的实习点;联系生产植物源印楝素农药的潞西市光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当地正规的农药批发销售点作为化学防治内容实习实训点;联系当地规模较大的园林、花圃等作为校外补充实训基地,构建了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费显伟,黄宏英,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费显伟,黄宏英,等.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连荣,等. 园艺植物病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一、课程体系层次分明,注重工作经历和科学研究
英国农业职业教育实行的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有两种资格证书体系,一种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这种类型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针对没有进入过综合性大学的年轻人及部分成年人,为提高他们的素质而设置的。这类证书分为不同的等级,完成一个等级的学习,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找相应的工作,如:园艺技术专业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学生获得一个等级的证书才能进行下一等级的学习:
1级(level 1)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1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基本的花园技术;基本的乡村技能;基本的植物种植
2级(level 2)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1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植物和土壤科学;园艺产业和有机食品;观赏园艺;园艺机械;基本的园林结构;相关工作经历
3级(level 3)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1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承担以土地为基础的研究项目;植物和土壤原则;机械操作;观赏植物的认识、选择和使用;园林和花园设计的原理和实践;植物繁本文由收集整理殖;相关工经历
高级证书:
学习时间:全日制2年,一周开设3天课;
开设课程:承担基于土地的研究项目;理解植物和土壤科学的原则;机械操作;观赏植物的分类和使用;植物繁殖的管理;以土地为基础的商业管理;花园设计;相应的工作经历
所有的学生不学习外语、计算机、政治、体育等基础课程,一进校就开始学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另一种证书是皇家园艺协会(royal horticultural society)颁发的证书:这种证书主要针对想从事与园艺相关工作的成年人及一些想更新知识的园艺师设置的,即满足社会上在职人员的进修及培训的需求。在英国很多成年人自己交学费参与这样学习的人很多,因为他们要想获得与园艺相关的工作,必须要获得相应的证书。获得这种证书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花园中使用的观赏植物的种类,花园的初步设计,果树、蔬菜的种植技术,土壤知识,常见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及怎么培育新品种。实行半工半读,学习时间一年,一周上一次课
开设的课程有:植物分类;植物繁殖;土壤和植物营养;植物保护;花园植物和草坪;果树和蔬菜生产
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课程,只要完成相应等级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既可获得相应的证书。
二、课程教学注重实践
(一)专业基础课程
英国农业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比较简单,强调适用性,很多专业基础课程融合在一起,如把土壤、农业气象、植物融合为一门植物和土壤科学,将遗传与育种融合为育种,分别讲授一学期。
(二)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部分一般采用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一门课程由不同的技能组成,每个技能需写一个小的计划,许多小计划组成大的计划,每个小计划由许多问题构成,理论教学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课程普遍具有趣味性。学生完成计划后即开始实践,实践部分一般采用分组实验,每一个同学负责一个技能的不同部分,协调合作,分工完成。学生每获得一个证书需完成相应技能的学习并熟练操作,一个技能一般要重复3- 5次,甚至更多。老师刚开始指导,到后来只需要监督就可以了。学生学习非常轻松,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小,主要强调实践操作及动手能力。
(三)课程安排
部分学生是半工半读的,大部分学生每天都要回家,为了方便学生,一般一门课程一周只上一次课,一次课即上半天。早上9:30上课,到了10:30- 11点是早茶时间,学生老师都去喝茶或咖啡,中午1点左右下课,吃中午饭,2点开始上课,4:30放学。一个班只有8- 12个人,学生上课参与性很强,大部分的知识和实践都由学生参与讨论和操作,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由于选修的课程不同,有些学生一周上一天课程,有些学生一周上2- 3天课程,不上课的时间学生基本都到企业工作,大部分学生都是开车回家,基本没有没有学生管理这个机构,每天只有一个老师住在学校里,负责几个留校的学生的吃饭,睡觉和安全。
三、教师实践经验丰富,考核严格
老师一般采用聘任制度,大部分老师是在行业、企业干了5- 10年,已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后,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后才应聘到学校当老师。教师有些是全职的,有些是兼职的,全职老师一部分时间为学生上课,其余时间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同时带学生参与生产,全职教师既是教师也是技术骨干;兼职老师通常是某些领域的能手或园艺学科的专家,一般上一门课程或课程中的部分内容,一周只上一次课。教师主动学习的能力很强,他们会主动参与社会培训或进修以更新知识和技能,如教园林规划的老师,为了使自己的设计能适应社会需求,经常自费参加各类设计活动。教师每年都要进行考核,采用自评,同行评,学生评,系主任评等方式,考核结果作为晋升、续聘或解聘的依据[3]。
四、实训场是农场
(一)实训场类型
实训场即是农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学生在实训场学习,相当于在企业工作,课程外在实训场工作可以获得相应的工资,实训场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都用于销售,包括学生的实践产品,销售所得用于学生实践教学的开支。
(二)实训场管理
实训场属于学校,学校董事会聘请的一位资深老师或行业专家担任经理,负责实训场管理及人员安排,经理有权从学校或社会公开聘请工作人员负责实训场日常的生产管理、销售及给学生准备实训材料,工作人员接受经理的考核。经理即是老师也是专家,一边上课,一边生产,经理获得老师及经理两份工资。学校负责监督实训场的教学及生产管理,每年对经理考核一次,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是否聘任的依据。
五、教学做一体化的实验室
实验室即是教室,教室也是实验室,一边上理论课,理论完了做实验,然后分析结果。这样安排即满足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的需要,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如:他们做的种子发芽的实验,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种子,不同的发芽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种子和发芽条件,下次上课的时候学生自己先分析结果,然后老师总结。
六、学生构成多样
英国农业类专业的学生组成比较复杂,有16- 20几岁左右的年轻人,也有40- 50岁的中年人。年轻人中,有些是初中生,有些是高中生,他们通过相应考试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中年人中有些是失业者,为了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到职业院校学习,以获得相应资格证书;有些是某一行业、企业的能手,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园艺技术的学习;有些是残疾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到学校学习,国家承担他们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19岁以下的学生学习农业类专业,国家全部承担学费。
七、对我国农业类专业职业教育的建议
(一)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2012年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国农业要破解发展难题、突破瓶颈约束、参与国际竞争,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和农业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从业者科技素质低等因素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培养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类高职院校在培养新型农业技能型人才中承担重要责任,因此,政府应重视农业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加大投入以改进农业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降低甚至免除农业类学生的学费。
(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高职农业类专业的很多基础课程都延续了本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理论为主,淡化了技能的培养。如化学、植物生理、遗传学等课程中的某些内容理论性太强,是本科甚至研究生学习研究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应在调研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后,加强种植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筛选及专业基础课教材的研究及编写工作。
农业类专业的部分学生对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不清楚,毕业时面对企业,面对社会比较迷茫,知识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课程体系中必须要有学生到企业实习锻炼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了解企业,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便在将来的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将教室与实验室的功能合二为一,建立教学做一体的教室,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搬到田间地头,在田间设置课堂,老师布置任务,学生一边做,老师一边指导,学生再独立完成任务,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
(四)建立生产型实训场
政府加大投入,学校积极参与,建立生产型实训场,实训场的管理完全按照公司的运行模式进行,实训场的负责人负责实训场的生产管理及学生的实验实训,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参与生产,实训场提供物质及场地,课后老师作为技术员参与实训场的生产,学生可作为员工,在老师安排的安排下实践,并获得一定的酬劳。
(五)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提高教师从业的门槛,教师必须有参与相关企业管理或在相关机构培训学习的经历,具备较高的业务知识及能力,且考核合格后才能从事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参与学校实训场的生产管理工作。对于新进教师,必须要在行业、企业从事相关工作2- 3年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