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困生转化计划8篇

时间:2022-04-16 04:39: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困生转化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困生转化计划

篇1

一个班集体,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确定后进生名单,寻求致后原因,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早在2000多年以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对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这都说明了教师对学生了解的重要性,因此要真正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致后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

如何了解后进生致后的原因呢?我们认为主要是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从班主任那儿查阅每位学生的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德智体,家庭情况和特长,从中了解情况;二是要做细心人、做有心人,对学生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人,要进行一番深入细致地观察摸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基本上把后进生的致后原因掌握了。通过分析归纳我们认为后进生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成绩差,二是行为差,三是纪律差。而导致三差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受教学因素的影响,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三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四是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对这三差、四因素,后进生们有的必具其一,有的二者兼有。

二、坚持三心两信,做到理解尊重,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关键所在。

所谓三心就是爱心、信心、耐心;所谓两信就是信任、信用。这是教师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系列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欲速则不达。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任何操之过急,速战速胜的想法和行为都会造成揠苗助长,适得其反的后果,后进生转化工作也不例外。

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后进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摸清后进生的致差原因,而且要知道后进生们并非什么都差,在他们身上肯定有很多优点;我们不仅要与后进生建立一种和睦可亲的关系,使后进生消除生疏感、惧怕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而且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给予赞扬,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以保持和挖掘他们强大的内驱力。我班级的学生张强,在小学不做课堂笔记,不做作业,不打扫卫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三差生,尽管如此,在他身上还有优点,那就是爱好体育。在我校去年举行的校足球比赛上,他帮助班级夺得了冠军,为班级争得了重大的荣誉。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给予了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励,把他评为班级的体育明星,充分地给他以信任,让他作了班上的体育委员,然后抓住了这个契机,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对他在学习上、纪律上、行为规范上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并及时加以引导。现在这位学生转化极快,与以前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同于种植业,也不同于工厂生产产品,不能一蹴即就,企求短期见效。开展这项工作,首先需要教师有忍心耐心,要打持久战,千万不可急躁粗暴。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对后进生做了许多工作,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转变却很慢,收效甚微。这时如果缺乏耐心,就会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容易泄气。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必须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要明确: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量变是漫长的、曲折的,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后进生的基础差、起步小、与优生的差距大,哪怕是点滴的成绩和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都要及时加以肯定。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当学生有所好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要善于捕捉、善于发现,让差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后进生都是可以转化的,只要功夫深,铁捧磨成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样的话,那么即使是一座冰山,也能融化,何况是学生。所以我们说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让后进生继续老牛拉破车,仍旧破罐子破摔。我们对后进生的转化首先要具有十足的信心。信心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要充满信心,都要满腔热忱。要发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后进生的转化和进步是没有一帆风顺、事事如意的,总是一波三折、螺旋上升的。所以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的,教师大可不必为此拍案而起,怒发冲冠,大可不必心灰意冷,悲观失望,而应该冷静对待、正确引导。要保持一种常态心理,与学生沟通,并建立友谊,用教师那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师德给后进生以宽容和谅角。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要知道孩子是不会故意做坏事的,如果教育者硬认为孩子有这种意图,是蓄意干不良行为的,这就是教育上的无知。这样在教师竭力砍掉劣根的同时,把所有的根子都砍掉了。结果使他们生机勃勃的幼芽枯萎了,因此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下,还应当给他们松绑,给他们一个悔改的机会,使他们逐渐进步。

三、坚持动情、明理、导行,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后进生转化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被有些人视为转化后进生的法宝和利器,而我们却认为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之大敌、大忌,是不能允许的,必须加以制止和杜绝。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我们应做到两点:一是不对学生的身体施加体罚,不允许对后进生罚站、罚跪、罚饿、罚做、罚款,禁止扯头发、揪耳朵、煽耳光、打飞拳、踢飞脚;二是不对学生精神上施加虐待,不允许对学生讽刺挖苦、谩骂威胁。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尊严,不能把后进生置于物的地位,把学生当作奴隶,如果这样就会给后进生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这种行为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无形杀手。这种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做法,不但不能使后进生回心转意,而且还会导致后进生产生敌对情绪,变本加厉。教书育人德为先,体罚学生师缺德,对于这样的教师在我们学校不仅会受到严厉的批评,而且还会给予严重的处罚。

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想转变,使后进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教养、有纪律,从而少犯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运用科学的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方法。

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推崇的艺术和方法可以概括为明理、动情、导行这六个字。明理就是晓之以理。在转化后进生时,我们一定要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态度,决不能以势压人。批评教育不仅要合道理,而且也要合情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其理而改其行。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后进生是由于不明事理而违纪犯规的,不知者何以为怪呢?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一是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学校十六无、年段的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年段和班级的量化评比细则打印出来,让学生认真阅读。二是从报刊杂志上摘抄一些针对性强的文章,作为学习资料。

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始终遵循爱的原则,要爱生如子,要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地认识自已言行的错误,让学生鼓起勇气改正,抬起头来作人。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寓理于情、念情论理、情理交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改其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嘉言懿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果教师自身态度暴躁,对学生乱打棍子,乱扣帽子,乱定结论,势必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样也就无法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了。

四、把握好后进生容易反复的几种情况,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是巩固后进生转化成果的可靠保证。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般包括五个环节:醒悟、改悔、反复、稳定、发展。这五个环节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加强每一个环节中的工作,是后进生转化工作顺利进展的可靠保证。

一般说来,下面六种情况,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防范就会容易出现反复:一是班级集体松懈时;二是科任老师不配合时;三是节假日和双休日时;四是受到误会冤枉时;五是父母出现矛盾或离异时;六是旧时肝胆朋友影响时。

后进生转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班级纪律较差、班风不好,转化中的后进生很可能不能自已而引起反复,所以我们应该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优化的环境,发挥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同化力;在后进生转化中,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很可能因为科任老师一句话或一个单位的处理就会引起后进生反复,所以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要努力争取科任老师的配合;后进生转化开始是不自觉的,如果不加以督促,如果碰上节假日、运动会、双休日,就可能形成空档,造成后进生的反复,所以我们要做到假前提出要求,假中搞好联系和走访,加强空档管理防止反复;后进生由于平时给人的印象差,再加上老师和同学们又常常用习惯的心理定势来看待他们,这样就难免使后进生有时会受到冤枉误会,这时也可能会造成反复,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公正、平等,不偏袒好学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当他们的父母发生矛盾或离异时,在这个节骨眼上很可能会造成反复,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空白,进行家访谈话,避免可能的事情发生;当转化中的后进生受到旧时肝胆朋友影响时,后进生往往会发生反复,所以我们要及时隔断他们与旧时肝胆朋友的关系,与家长一起共同配合,联手防范。

教育好一个后进生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德行,是教师工作最高水平的体现,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同样重要,同样光荣。如果我们做好了这项工作,那将是功德无量啊!没有攻不破的堡垒,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滴水能穿石,绳锯能断木。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辛勤劳动,循循善诱,就一定能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后进生们也一定能够转化得更快更好。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篇2

一、用“爱心”滋润学困生,用真情叩开他们的心扉

失去尊重的人最需要尊重,失去信任的人最需要信任。学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长期缺少爱。因此处于特殊境遇的学困生特别需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当然,爱学困生,绝对不是迁就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的无原则的爱。要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只有这样热爱他们,关怀他们,他们才有可能敞开心灵的大门,任你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和浇灌。

二、“细心”捕捉闪光点,用其长避其短

在实际工作中,善于细心观察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充分使他们的“闪光点”发光、增光。做法是:对他们立足于争,着手于拉;极积创造条件,给他们一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便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老师信任自己,并引以自豪,从而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对学困生来说,用其长的过程,也就是避其短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心理上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是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

三、“耐心”教育“学困生”,迎接“反复”的挑战。

篇3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我打算做到如下几点:

一、与优生比,要更加尊重学困生的人格,理解他们的苦衷,体谅他们的难处,要用爱去温暖、关怀他们。多激励、少指责批评,更不能以朽木不可雕之类的言词挖苦他们,以免加重对立情绪。积极情绪和情感可以助长动机性行为,也能促动个人产生新的行为。

二、必须转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做到这点,要(1)动以真情,真正从内心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确实感到爱的温暖,与你心心相印。(2)解除、忘掉不良情绪的情景,用有意义的事情填补心理空旷。(3)用语言暗示,消释消极盛怒情绪。(4)激励法,使其振作精神,相信自己,理智的克服困难。

三、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努力给他们创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多引导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安排优生主动接近帮助他们,让他们体验自己处处受人尊重,置身于爱的海洋 ,排除一些消极因素干扰,如家长、亲朋、同学的讥嘲和轻视。学习上有意识避免一些刺激性量化数据标准,特别是作业等第和考分等。更不能排名次,即使有量化必需,也只能用粗线条表示,这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和才干,引导鼓励他们担任某方面的职务,把有一定难度、责任较大的任务交给他们完成,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培养其责任感。有意图地创造条件,经常组织他们到校外参观,推荐有益作品(包括书籍、电影、电视、录象等),并要求写感受,多角度地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兴趣,逐步转变原来的不良行为。

四、进行理想和纪律教育。

篇4

可以说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其中有个层次的学生成绩差,纪律涣散,甚至思想品质也存在问题,他们是班级的是非之源。尽管他们占班级人数的比例不大,但他们对班级的影响却相当大,倘若形成气候,就会成为班里的一个消极面,这部分学生就是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厌学以致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因此,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下面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我谈几点个人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三心”关爱学困生

1.爱心

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颗关爱之心,尤其是对学困生更要关爱有加。学困生之所以会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现实问题,也有基础原因;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每一个学困生的都可以转化的观念,本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理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主要矛盾,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给与特殊的关怀和温暖。教师的爱心会使学困生心灵的闪光点得以激活,使这些闪光点在他们的思想上占据主导地位并巩固下来,进而使其产生改变自我的动力,让他们逐渐变得爱学习、爱班级、关爱他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逐步达到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效果。

2.自信心

首先,教师必须对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这一信念坚信不疑。其次,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十三四岁的孩子在人生的旅途刚刚起步,难免会有跌跌撞撞,在遭遇挫折时,他们很容易就会产生就此罢休的想法。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勇气、信心,尤其是学困生,教师更需要帮他们树立信心。

记得一次期中考试后,我所教的一个班的几名学困生的成绩十分不理想。在我讲解试卷的时候,他们有的灰溜溜,低着头,眼皮儿都不敢往上抬;有的摆出一幅满不在乎、自暴自弃的样子。见此情景,我便对他们说:“同学们,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只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考试才能取得好成绩,这次考试有一些人的成绩不理想,但你们思考过没有:你平时的努力程度如何?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又是怎样努力的呢?其实,人的智商原本没多大差别,我相信咱们班的学生都是非常聪明的,只要你们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及时复习,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取得好成绩的”。我记得当时学生们的精神都为之一振,尤其是那几个学困生,一个个扬起了小脸儿,开始认真地听起课来,还不停的记一些笔记。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加以引导、鼓励,用放大镜去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优点,对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倍加珍惜。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树立争取进步的信心,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对他们转化的目的。

3.耐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寒”。这句话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没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就不会有事物性质的改变。学困生的思想转化,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地,一点一滴地做思想工作,。学困生的基础一般都比较差,教师一方面要努力找出他们落后的原因,另一方面要对症下药,为他们制定好转化的计划。这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对此必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切忌急功近利,半途而废。值得一提的是学困生的思想在转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反复,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

二、利用“四忌”感化学困生

1.忌责骂

一个班级的学不可能没有学困生。有的教师看到学困生做错了事或作业做得不好、考试成绩差,不是说服教育、帮助辅导,而是以开口就骂,什么“这样的作业都写不好,黄鱼脑袋呀!”等等。骂的学困生抬不起头来,在全班同学面前丢丑,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从此情绪更加低落,进而自暴自弃。今后,他会对老师的教育采取抵抗的态度。

2.忌讥讽

有的学困生虽然已经读到初三了,初一的知识他可能还不会,教师苦口婆心的辅导,终因他基础薄弱,未能改变他的成绩。教师有些不耐烦,就会非常气愤地说:“就你这智商只可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争高低,去降级到幼儿园吧!”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对学困生挖苦、羞辱,会使学困生觉得低人一等,更加失去对学习的信心。

3.忌冷漠

学困生的思想认识及成绩的提高,很少有直线上升的,而是螺旋式的,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反复。有的学困生纪律观念淡薄,表现鲁莽、蛮横,常做一些越轨的事。他们认为老师和同学看不起他们,因而对老师和同学有戒心,甚至破罐子破摔,以粗暴无礼来反抗老师和同学的教育帮助。对此情况,有的老师会说:“汝子不可教也!”于是对其采取了由他去吧、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教育态度。殊不知教师的冷漠,只能使他们愈加自暴自弃,在后进的路上滑得更快。

4.忌过分惩罚

有的老师经常对学困生进行惩罚,例如,学困生完不成作业,老师就罚他们写一百遍、二百遍;学困生不遵守纪律,老师就罚他们站着或进行劳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严厉的惩罚和过分的责备,都会招致教育上的失败。惩罚是短暂的、消极的、让人痛苦的教育,它的反作用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别林斯基说:“有损人类尊严的各种惩罚施加于儿童,会压制儿童精神上的可贵的自由,也会使儿童的心灵为自卑、恐惧、隐瞒和狡猾的肮脏之诱惑所腐蚀,在这种情况下的教育是徒劳的。”

篇5

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在我们的社会中,许许多多普通人,以平凡崇高的思想和行为,净化着社会风气,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引导学生努力向上。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消极影响,对于有些学生可谓潜移默化,立竿见影。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传播黄色书刊,宣传抢劫、凶杀、拜金等侵蚀学生纯洁的心灵,使得他们失去上进心,失去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最容易受到腐蚀,逐渐形成人们难以想象、难以接受的行为方式,甚至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其次,家庭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有钱有势或腰缠万贯,便不择手段地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有的抛弃了人性、道德和良心,一切从金钱和享乐出发,以利己为目标,偷盗、贪污、受贿、行骗,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这造成一部分学生认为“精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有些家长忙于生计,早出晚归,甚至长期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学习无暇顾及,疏于管教。以上这样,无形中引发了一部分学生旷课、逃课,常常光顾于录像厅、游戏厅、网吧等场所,这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下降。长此以往,必然磨灭了这些学生的奋发向上的进取心。

其三,自身的因素。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倍受娇宠。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滋长了一些学生的骄纵任性、刁蛮专横的行为。在家里,不喜欢父母过多管教,不愿聆听长辈的谆谆教导;在学校,一切以我为主,同学之间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学习上害怕成绩差,受到老师批评,又怕同学们瞧不起,心理压力大。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得不到矫正,就会破罐子破摔。长期下去,会使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就会表现为学习丧失信心,出现情绪性心理障碍。

其四,教育的缺失。一是班主任在平时管理工作中不能正确看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一次错误就对学生定性,有印象主义,对学生造成压力。二是课堂上,教师常对成绩好、感兴趣的学优生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对学困生往往忽视了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有的还受到责备。这些学生面对自己的学习也就失去信心,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还对教师失去信任,产生对抗情绪。

如何尽量避免学困生的产生,又如何转化呢?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影响外,最根本的是教师的疏导要通过学生自身这个内因来起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情感教育,是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进步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加强情感培养,让成功的满足感激励学困生

心理学认为,人一生中只要有一次关于成功和胜利的体验,便可以激发起他无限追求的愿望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后进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劳动者的自豪感。”所以,在教学中,减少学困生的挫败感,增加成功感,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表现自我,获得人们的认可,是情感教育的关键。可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如下设计。

(1)教学计划中做到层次化设计。即在设计某一知识的教学计划时,将问题拆解,设计成难易、抽象程度不同的层次化问题,使学困生也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练习时做到习题弹性化。即学生在做练习题时,为避免学困生因习题过难、过多而产生畏难心理,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地指导学生做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3)反馈学习结果做到及时化。实践证明,对于学习结果的考查及反馈,当堂或者当日反馈给学生,效果是最好的。及时反馈,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正确的知识,可以得到强化;对于错误的地方,可以及时纠正。某种程度上,这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意念。

二、注重情感迁移,让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困生

《学记》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曰:“尊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转化学困生的重点。首先,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相信任何一个学困生都不是先天的“学困”,而是由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其次,教师要拥有崇高的责任感,用心用爱去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对学困生而言,老师的理解、关怀、赞扬和期待,是激励他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喜爱一位老师,就更乐意听他讲的课,更乐意去听从他讲的道理。因此,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生活上,对学困生做到体贴、关爱。课堂上,循循善诱,课后,及时给予辅导。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篇6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引言

在中学教育当中,初中教育是起始阶段,而化学是初中九年级开始开课,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课程,在化学后期的学习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初中化学学习出现困难,本文针对初中化学学困生进行研究,通过相关的调查,找出影响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制定出合适的学习计划帮助化学学困生快速摆脱学习困难的局面,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形成学困生的原因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一些地处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虽然在基础设施方面会有所投入,但是实际的设备仍旧十分短缺,仪器匮乏等问题都会影响实验教学,导致教师不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二)由于化学被称之为理科中的文科,因此想要学好化学,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只理解但是记不住,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而如果只记忆却不理解,更会导致化学学习学不懂。(三)很多学生由于父母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自控意识不强,导致养成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部分学生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沾染很多不好的习惯,不思进取,还有部分家庭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心理薄弱,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四)教师自身专业不精,教学缺乏活力和艺术性,经常责骂学生,对学生关注度不高,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三、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一)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任何学生都需要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一些学困生,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但是由于他们成绩较差,时常犯错,会遭到冷落和批评,导致自尊心严重受损,产生自卑心理。教师运用鼓励的语言照顾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爱护,教师要切记“一碗水端平”。如果不能够公平对待学生,那么学困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会产生敌对情绪,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学生处在一个变化和发展的阶段,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习惯和行为,因此教师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激发他们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二)学困生往往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化学老师都清楚,记忆对于化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有些困难,教师可以采用鼓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融洽师生的关系。

四、依据化学学科特点,采用科学的方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兴趣小组,组织他们开展新实验、新创作等,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化学竞赛,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困生中女生居多,在学习化学方面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记忆,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观察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困生大都较为自卑,因此教师对他们要做到不歧视,更多的发自内心的关心学困生,同时加强和学生的交流谈心,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增加课堂提问

学困生大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教学当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当中,同时还将教材化难为易,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困生由于自身不够自信,不敢开口讲话,在课堂上教师尽量问他们简单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采用优生帮差生,更好地实现合作帮助,带动学困生参与,让学困生在和谐的氛围当中学习。

(三)督促学生课后复习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可以选择面批,因为很多学困生不够自觉,教师布置的任务并不上心,过后就忘记了,这就要求教师督促学生完成教学作业,同时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布置要适当,难度要合适,否则学生就会讨厌做作业,去抄作业。面批作业能够让学困生及时认清自己的薄弱点,并及时更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交作业的习惯。

(四)和家长密切配合

学困生思想较为复杂,需要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因此既需要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又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如果家长不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学生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抓住家长普遍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这一点,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让他们督促孩子主动去做作业,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五)批评讲究艺术性

对学生的批评教育需要谨慎,一旦处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的时候需要注意客观,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同时还要具有善意,注重分寸,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心。

五、小结

综上所述,学困生是一个教学难题,也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需要理智地面对他们。转化学困生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教师奉献出无私的爱感化他们,满足学生的自信心为突破口,严格进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进而达到转化学困生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艳,杜君,孙锡凤.多元智力视野下“化学学困生”智力培养的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2]黄秋香.积极的归因模式和归因训练方式[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吴雷.综合高中化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改变对策[J].职教论坛,2005(32).

篇7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40―01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抽象、枯燥、乏味,很多学生不感兴趣。如,计算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觉得很枯燥,学习计算法则、规律也提不起兴趣。如果教师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2. 数学概念理解肤浅。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各个概念,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故而不能灵活应用。

3. 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学困生”都有个通病,就是不会学习。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才能抓住学习的重点、课后怎样回顾小结、怎样使知识系统化、怎样分析问题等,都是他们学习的障碍。

4.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统一进度,致使部分学生跟不上。例如,一、两步应用题还没弄清楚,就开始教学生三步甚至四步应用题。教师的教学节奏越来越快,学生落下的距离就越来越远,总是赶不上教师的进度,致使“学困生”知难而退。

二、转化对策

1. 用爱感化“学困生”。“学困生”由于成绩差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自卑心理,教师应该格外关心他们。如,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任务让“学困生”做,使学生能感觉到教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课后还要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并在平时注意培养“学困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以达到转化的目的。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创造条件,促使其重复出现,直至形成习惯;对某些不良的表现要及时指出,并帮助纠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内部强化,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3.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尤其“学困生”,他们普遍存在压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厌学情绪。因此,教师更应该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4. 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足以说明方法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减少学习中出现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总结与归纳,怎样准备考试。所有这些,教师都要教给学生。

5. 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查漏补缺。“学困生”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较快地接受新知识,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上的“陪客”。教育家布卢姆把学生比作医院里的病人,他指出:一个医生的责任不是在作出诊断后就结束下来,还应当自问自己还能为病人做些什么。对待“学困生”也应该如此。教师应当把“学困生”在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整理出来,从错误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篇8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86-2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内部的因素。学生本身存在智力缺陷,无法接受正常的学科知识,这部分学生是先天性的学困生,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学困生。其次是外部的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们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次是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等造成的。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学习中就没能打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基础,到中学,随着数学学科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使这部分学生学习显得尤为吃力,出现课上接受慢,课后无法消化课上知识的现象,进而发展为数学学困生。第四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传统的评价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分数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第五家庭因素也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家庭不和使孩子缺少应有的爱,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进而发展为对社会不满,对学校不满,对班级不满,对班中的老师同学不满,学习的动力也就无从谈起。这类学生不仅仅是数学中的学困生,其他学科中都会成为学困生。

二、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措施

(一)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真爱去关心和帮助学困生。数学学困生多表现为课上反应慢,课后无法独自完成作业的共同特性,他们对数学学习不太关注,反而更关心教师对尖子生的态度并进行比较,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满。因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备好“学困生”这一课,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状况,把握好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掌握学困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教学画面尽可能新颖,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以吸引学困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力求有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设问力求低起点,让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能有话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要打击,即使批评,也应婉转表达善意,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在情感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保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照顾和关怀。课下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体谅他们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时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能把老师做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设法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在教学中,教师讲课要力求通俗易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点成绩,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课上只要是学困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鼓动学生通过掌声进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以侧面教育为辅。

(三)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树立学困生主人翁精神

在数学课教学中力求分层教学,让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对需要转化的学生心中要有数,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目的性,抓重点,促局部。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 课堂上把简单的题目让给他们做,让学困生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有目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教师加以指导。转化学困生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不可流于形式。

(四)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密切联系家长,学校家庭双结合,共同辅差。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联系,互通信息,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为进一步转化做好信息储备。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好坏也从侧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关系好就会让学困生消除对老师的看法,而主动地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对学困生学习的转化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大多学困生都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的普遍现象,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校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在家则需要家长配合教师监督做好这项工作,所以,与家长关系的好坏也是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改变评价的方式是转化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总有一部分“学困生”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有进步就应该鼓励,让他知道点滴进步都是努力的结果,有付出就有回报。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