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扩展训练总结8篇

时间:2022-04-08 18:01: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扩展训练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扩展训练总结

篇1

【关键词】发现问题 设计习题 解题能力

一、习题设计的针对性

教师只是使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题海中的很多习题并不是经过进行设计挑选的,有很多题目都是相近,不能够带给学生重点知识训练,只是一味的进行数量练习,在质量方面也不是很理想,事实上,这种训练只能用在缺乏针对性训练上,无法给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训练带来好的效果,否则是既浪费时间,有没什么实际效果。

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需要针对相应的教学来设计安排习题训练,这样才会使得训练有计划和目的的。例如在练习课中可以针对学生在作业中主要的解题障碍问题来设计习题训练,围绕某一训练的目标,由浅到深的设计一些能解决学生当前存在问题的针对性习题。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在知识以及技巧和方法上有较大的进步,并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和方法有所巩固,这样会消除学生对不会问题的恐惧,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判断的指导。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时,会因为粗心或者其他原因而出现问题,教师要做的是将这些问题进行收集归纳。教师在对这些问题的收集时,也要注意对其进行分析、归纳,这是一项困难的工作,但是对教学有着较大的帮助。教师通过归纳总结的学生问题为蓝本来设计习题,这样能够较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问题来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克服不足。教师通过精心有针对性的习题设计,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练兵,使学生能够灵活性解题。

二、习题设计的对比性

在做习题时,解题有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需要在平时的习题训练中积累。解题的规律需要通过日常习题中进行积累,它需要学生对题目有着较深的理解,否者单单依靠死记硬背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在解题过程中,充分的理解题目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所要表达的规律概念,在解题过程中找到乐趣,才能发现并且掌握解题规律,才能够实现解题规律的积累。

在解题时,规律表现并不在单个的习题中,也就是说需要在题组或者多个相互联系的题目中发现规律。教师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对这类习题要进行特别的收集。可以在学生平时完成的作业中发现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情况,设计具有对比性的习题组,让学生能够在这些题目中探究发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才能够学好数学,较为快速的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三、习题设计的导向性

笔者曾经就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笔者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习惯做了简单的调查。具体的情况如下:

先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划分三个等级,分别为优、中、差,每个等级抽选10名学生,并对这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0名优生中有9名学生有着习题后反思的习惯,10名中生中也有一半的学生有着偶然反思习惯,但是10名差生则完全没有这种习惯。通过分析发现,数学解题能力越强的学生,对这种习惯越重视,由此可见,良好的题后反思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是有着较大的影响。

教学时针对大家的,因此对于缺乏反思意识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帮助,教师可以通过习题中反思的合理性,来让学生体会反思的必要性。对于不同深度习惯的学生,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有细微的差异,对于反思内容较为简单的学生,主要是让他们的思维独到扩展,使其能够向更深层次思考。针对在解题容易犯错误的学生中,习题可以适当的增加反思环节,使他们能够对错误有一个系统的总结,避免在同类问题上在此出现错误。教师还需要进行不同方式的反思训练,从简单的某一习题上升到某一章节和几章节的训练。对于反思习惯较深的同学,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引导他们向各方面反思,换另外角度来看待问题,试着以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可以较好的扩展解题思路,又能够巩固基础,将知识联系的更深了。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扩展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耐性和恒心,并且能够发现学生的问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战胜对不会习题的恐惧。在习题的设计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对比性以及导向性,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是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三堂作文课的训练均重视了练前的“导”,但忽视了练后的“评”。可能是缘于时间关系,练写片段后的“评”不是省略了,就是走马观花地象征性地“展示写作成果”,仅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而已。我个人认为,在家常课的作文训练中,应认真对待“评”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实物投影等展示学生的作文,并针对本课作文训练重点进行评价,即根据“法”评价,从而让学生真心掌握此堂课训练的习作方法。

最近学习了《语文教学通讯》7~8月合刊关于作文教学的专辑,颇有启发。特别是关于构建习作序列和作文教学的技法训练,谈点收获。

反思一下自己的常规作文教学,往往是扔给学生一个题目,等学生写完后,打个分,有时间也只是讲评一下共同存在的问题或者读一读优秀的范文,结果发现写了好多篇文章,学生的水平还是没进步。

再看看中年级与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课堂,你也是在强调写文章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他也是在强调写文章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这堂课是在讲文章要写具体、生动,那堂课也是在强调这一点,可再看学生的作文就是不具体、不生动。

由此我想,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构建一个习作教学序列,必须重视教师的引导,必须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一些习作的艺术手法,一些谋篇布局的技巧,一些立意构思的方法。

如何构建习作序列?要构建怎样的习作教学序列?这显然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我认为,习作序列的构建应当包括两个层面: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习作之文体序列,二要依据课文、例文的特点构建习作技法应用序列。

中年级学生作文刚起步,应以片段训练为主。习作主题侧重:以“趣”为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记录生活中的趣事。学生技法侧重:不同的对话形式,人物外貌描写,人物神态运用,动词使用,总分总结构,过渡段的训练,详略得当等。

高年级学生习作主题侧重:以“情”为主,要学会情感类叙事文章的写作。习作技法侧重:选择典型材料,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记叙要学会倒叙、插叙等,描写要学会侧面描写、场景描写、以动写静,点面结合等。

其实,关于习作技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系列。如按照作文成文过程,可以分为角度系列、标题系列、选材系列、立意系列、结构系列、语言系列、体式系列等;按照表现手法,可以分为陈述系列、描写系列、抒情系列、议论系列等。描写系列,又可以分为细节描写、性格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等。划分并不绝对,有交叉之处,只要方便教学与训练即可。因此,以上中高年级的习作序列的构建还需共同商量、讨论。

要提高作文技法训练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技法水平,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材示范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小学生学习的范文。进行技法训练,首先要关注这些“典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典范”细加揣摩、品味,力求悟得透,析得透,品得精,做到烂熟于心。在进行技法训练时,也要尽可能从这些“典范”中取材,这样既可保证技法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阅读扩展

教材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利用课外阅读进行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有关技法的例子摘录出来,整理分类,品评鉴赏。但一定时间内,要规定摘录技法的具体内容,不能见到哪种就摘录哪种,那样就没有重点突出的效果,质量也难保证。同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以实现资源共享。阅读可以采用定向与不定向结合的方式。定向,是教师指定阅读的篇目,这些篇目包含本段时期正在进行的技法训练内容。定向阅读,目的性强,针对性强,因而收益明显,但也容易形成阅读疲劳,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自己发现的乐趣。因此,定向阅读要与不定向阅读相结合。

三、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是对“教材示范”与“阅读扩展”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分析,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细节描写,通过总结归纳,要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为什么要有细节描写,什么地方要有细节描写,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某种写作技法,为己所用。总结归纳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立专门的技法指导课,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题参与积极性。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来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己总结归纳的习惯。

篇3

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87-88页例3,并且完成做一做和练十二1-2题。

2.教材分析:这个例题是含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又在四册和本册教材中学习了三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之后进行教学的新知识。两步应用题是本册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它在应用题教学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在两步应用题中,连续问是基础,三个已知条件是过渡,两个已知条件是重点。例3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它应当是重点中的重点,为此给学生造成显明、深刻的第一印象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目的:根据大纲精神和教材意图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的。

(1)通过多(少)几求和,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解答,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

(2)通过条件变换,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能力和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能力。

(3)通过本节知识学习,向学生渗透事物间是有"联系的"、是可"变化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重点应当是;有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两个已知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在解题中用两次学生很少接触是教学难点。教学关键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1.运用迁移规律、比较的方法进行启发诱导式教学。

2.运用线段图、讨论、总结等方式和解题思路分析,激发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主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深化学法训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教材编者是按照:复习-例题-想一想-做一做-练习题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系列或是教学过程安排的。其中每一环节均有其自身的侧重点。复习的目的在于迁移引新,例题的目的在于探究解题思路,想一想的目的在于扩展知识,举一反三,做一做的目的在于内化知识、强化能力、训练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五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抓迁移。

用复习题引入新课。这一复习题是本节知识的生长基础,要有意识地把复习题向例题导入。为此分四个层次完成复习题。

1.出示复习题:"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16只白兔,一共养兔多少只?"并出示符合题意的兔子彩图,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兴趣、注意力和理解题意。

2.独立解答本题(指名板演),同时教师画出复习题的线段图。这个线段图主要为新授作伏笔,同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题意。

3.共同订正复习题。

4.变条件、抓迁移。如果把"16只白兔"改为"养白兔比黑兔多6只"应当怎样算?因为复习题学生都顺利完成,而经此变化学生便会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此激情入境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并简单提出学习要求。(略)

(二)探究新知抓思路。

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要求的中心环节,通过启发诱导、分析比较、推理判断和线段图的直观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及探究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1.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一共养多少只兔?"

2.指名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3.比较例3与复习题相同点与不同点。意在理解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4.讨论:

(1)参照黑板复习题的线段图想一想例3的线段图与它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地方?

(2)谁能把复习题的线段图改成例3的线段图?让学生参与画图活动,培养画图能力,并实现图形的迁移。

5.学生改图,教师适当帮扶。以上几步旨在理解题意和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形成能力。

6.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

(1)教师指图说题意。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教师要指出图中四条线段,五种数量及其包含的与所求有关的两层数量关系。

(2)分析数量关系、抓解题思路。①要求一共养兔多少只,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②根据已知条件能直接算出共养兔多少只吗?为什么?③根据什么条件可算出白兔的只数?以上几步是按分析法训练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下面两步用综合法进行解题。④想一想应先求什么?为什么?怎样求?学生口述算式:10+6=16。⑤所求问题是否求出?为什么?应怎样求?学生口述算式:10+16=26。

7.学生看书消化例3,并完成例3中的填空,提出不懂地方。

8.让学生用分析、综合法口述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时师生共同把黑板例3补充完整。

9.小结例3。

(1)共同总结解题方法:①先求中间问题②再求所求问题③根据数量关系求出中间问题是解题关键。(2)抓难点。例3"10"用了两次每次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3)强化审题。比较复习题与例3都有两个已知条件为什么有的一步计算,有的两步计算?

(三)联系比较抓扩展。

完成"想一想中的两个问题。主要联系例3变换条件,进行比较,使静态知识变成动态知识,使单一知识点变成知识链。从而合理扩展知识,实现举一反三。通过例3完成了四个方面知识教学,"想一想"扩展两方面内容,因此分两层进行教学。

(1)看书中第一题该怎样想?怎样做?①学生试着改题。②出示改好的题。③对比例3找出联系和区别。④学生说思路和方法。⑤独立完成并共同订正。

(2)出示第二个问题,问该怎样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偏重中下生。指名回答:每步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师生共同回顾上两题,联系例3回答:1.变化的地方是什么?2.没变化的地方是什么?

(四)练习巩固、抓内化。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实践的环节。

(1)求同思维内化知识。完成"做一做"两题。一题是培养审题能力,如何确定用一步还是用两步运算。二题是巩固几倍求和。

(2)变式思维拓宽知识。完成练十二前两题。一题是逆向思维拓宽知识。二题是几倍求差,是本课、扩展的第四方面知识。可比照"想一想"解答。有余力的学生可尝试改变本节做过的问题。

(五)全课总结、抓规律。

课堂过程实质上是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进行的。全课总结是再认识的过程,是认识的升华和飞跃,时间虽短却起到画龙点晴、概括规律的作用。

篇4

一个喜欢学习物理、经常受到物理老师表扬、掌握物理学习方法的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一定会不错。全班的同学都能如此,这个班级的物理成绩一定会很好。“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让每人学生爱上物理?关键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引路人的作用,带领、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的殿堂,遨游物理知识的海洋。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很高。教师要针对高中物理的特点,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做到谨而不束,趣而不俗,乐而不稽,寓教于乐,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奋状态,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即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真理,更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无论如何,充分调动出学生的积极性才可能实现高效教学,因此持久的兴趣是高效教学的前提,是高效教学的动力。

二、激励赞扬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说教的作用往往不及让其有一些小小的成功体验来的效果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及时、适当、确切的成功体验能令人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体验到“跳一下,就能摘到好果子吃”的愉悦。这要求我们教师要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知其心,救其矢”,发现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对于有创新的学生给以高度的赞扬,对于有进步的学生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学困生要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美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不吝惜我的赞美之词,因为我知道一句赞美或鼓励的话语可能成为学生一辈子的动力!

三、教会方法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学习每一门功课,学习方法都很重要。

1.教会学生阅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学到课本里没有学到的东西,知识就丰富了,眼界也开阔了。这对于活跃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还应该看到,学校生活毕竟是短暂的。未来不论他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即自己阅读有关书籍和报刊。在学校时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培养起来的这种自学能力,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这可通过预习和复习来做。

篇5

一、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有效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一味地强调阅读的结果,没有真正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开展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也不是很了解,最终导致阅读效果不佳,长期下来很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

其实,现代文阅读并不是简单地靠教师的讲解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积累经验,养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所以说,我们应该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自己,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适当地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

比如说,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做一些特殊的标记,利用符号标记法来开展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打上问号,自己有心得的地方可以画上波浪线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的细节,但 是对于阅读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尝试进行阅读经验的积累,一些学生经过长期的摸索可能会觉得将关键词汇记录下来比较有帮助,有的学生可能觉得重点段落细致阅读的方式比较有帮助,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特点来进行习惯的养成,逐渐的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其实,经过这样的经验积累,学生就会发现现代文阅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就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解决很多阅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建立阅读的自信心。

二、拓展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积极性

很多教师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训练当中,学生表现得还不错,但是一到真正考试时就一塌糊涂,总结下来并不是学生心理素质等因素的问题,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平时的阅读训练范围过于单一。一般来说,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选择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很少有机会涉及课外文章的阅读,阅读的范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不论学生多么熟悉课内阅读材料都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让他们阅读的范围变得更加宽广,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打开思路,拓宽视野。

虽然阅读的范围应该得到扩展,但是拓展的范围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把控,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阅读,而是要进行与课内材料相关联的拓展阅读,做好课内教学的延伸工作。比如,当学习完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分析,或者找同一风格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扩展阅读,并且总结一下和课内阅读的区别等。学生接触的材料多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于现代文阅读也会产生一定的热情,更加懂得如何分析和理解这些文章,自然而然地更加愿意去主动阅读和学习这些内容,进而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心得体会,落实阅读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社会生存以及人际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贯彻落实了阅读的实效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比较深的,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从而取得好的成绩。虽然说正确回答问题在某方面体现出了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程度,但是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能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现代文阅读的套路,并不是真正有了心得体会。因此为了真正落实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分析。

阅读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语言应用之美、艺术手法之美、情感表达之美等都是需要仔细进行分析研究的内容。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读懂文章的意思是最基本的,根本就算不上阅读的效果。所以说,教师在检查阅读效果的时候需要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进行,应该注意到更深层次的内容。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方法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此培养阅读能力越来越被广大中学师生所重视。有调查研究显示,初中生运用英语阅读策略的频率不高,他们只是有时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在研究的20项策略中,只有自我管理、自我鼓励这两项策略是初中生经常使用的。所有策略中分值较低的是总结、记笔记、翻译、预先组织、演绎和自我评价策略等。究其原因,其一,初中阶段在统一考试中很少出现和“记笔记”“总结”相关的题目,而学校的教育在考试的指挥棒指导下,可以预料到学生会很少使用这两种策略。其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记笔记策略的训练,学生缺乏总结和记笔记的技能和技巧。其三,受母语的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为了更好理解文章内容,喜欢将文章逐字逐句地翻译成汉语。其四,学生缺乏反思能力。最后,学生很少有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英语阅读量不足。笔者就国内初中生阅读教育现状和策略,谈谈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

1.重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1)注重课堂阅读前、中、后的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最重要的地方。利用阅读课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钱燕老师认为阅读前,教师先教一些较难的单词或词组或有碍课文意思的单词或词组。而后介绍一些跟阅读内容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然后根据文章标题、插图或利用简笔画等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徐金璐老师以5个步骤开展学生阅读教学①准备。教师让学生讨论阅读策略的使用,学生就阅读习惯、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策略使用交换意见。②呈现。教师以课文为例,清晰教授何时、如何使用认知、元认知阅读策略。③练习。给学生一定的策略练习,以供其运用所学的策略。④评价。让学生讨论和评价策略的使用。⑤扩展。发展学生将已掌握的策略应用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阅读教学方法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显示出一定的波动性,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培养阅读能力应首先从培养阅读兴趣做起,要把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传统阅读教学缺少生机和活力,不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韩艳敏老师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老师在讲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时,先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然后在班上选导演,再由导演招演员,阅读教学时应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先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再让学生自读自学,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学过程中的问题。遇到比较简单的课文时,可以让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教学过程。

巩固教学阅读文章,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一些关键的句型、词组等并让他们复述文章;有时也可采用填空、图表等方式巩固文章。加强学生们对重要单词、词组以及句子的记忆,为全面提高英语打下基础。

2.扩展学生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精选学生课外读物,扩展阅读能力

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适合他们英语水平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阅读,以帮助他们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和全面完成。

(2)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巩固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应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并让学生发现阅读的快乐,感受到阅读对于文化积累的重要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下来,就会形成良好的习惯。教会学生阅读考试解题方法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的关键:(1)浏览阅读任务要求,掌握阅读目的;(2)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大意;(3)带着任务进行仔细阅读文章,捕捉相关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可用铅笔勾画一些重点);(4)最后要仔细核对答案。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外语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有效的训练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金璐.运用阅读策略使初中英语阅读课更有效[J].时代教育,2009(10):163

2.钱燕.浅谈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J].科教园地,2009:250

3.韩艳敏.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考试教研,2009(10):82

篇7

关键词:学习动机、实际、方法、动手、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校教育及物理教学中,可采取如下途径:

一、密切联系实际

现代和未来的物理教育要求,利用人文教育使学生回归自然,正确认识完整的自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真正把物理知识学好。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兴趣,使他们喜欢物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实用的,物理就在身边。联系实际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现代生活、科学实验、各种产业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要注意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理解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既重视科学家的发现,又重视发明家的发明。要结合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我们的教材(试验修订本)在编写中充分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讲到阻力问题时,介绍了小轿车、气垫船等;在各章前专设一页,印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我国最新设计制造的“飞豹”式战斗机、运动员赛跑、南浦大桥等;在讲到振动时介绍了心电图仪、地振仪、微波炉等;在讲到反冲运动的内容时介绍了我国的系列运载火箭以及“神舟”号载人飞船。另外还有与阻力问题相联系的磁悬浮列车,与红外辐射相联系的红外遥感技术,与原子辐射相联系的激光等。

二、加强方法指导与训练

1、训练学生学会阅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有了自学能力,就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学到课本里没有学到的东西,知识就丰富了,眼界也开阔了。这对于活跃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还应该看到,学校生活毕竟是短暂的。未来不论他们从事哪种工作,都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种提高主要靠自学,即自己阅读有关书籍和报刊。在学校时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培养起来的这种自学能力,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这可通过预习和复习来做。

2、训练学生的思维。物理课堂教学的目的,首先是思维的训练,其次才是掌握知识,这一点要让学生明确。因此,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让活跃的课堂气氛感染他们,训练他们的思维。这样他们上完一节课,才有所收获,才有一种成就感,对物理也就有深刻印象,也就产生兴趣。

课本中设有“思考与讨论”栏目,其中提出的问题多是基本的问题,供学生钻研或讨论。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明确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并给以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能让学生自己概括、推理、证明的,应该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最好不要都由我们教师讲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有收获,有成就感,也就越学越有兴趣。

如关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教材在正文中没有列出,要求学生自己推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经常要求学生自己去做,预料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适时总结,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化,而且总结本身也是一种方法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在一些重要之处,如物体受力分析、动力学问题的解法、静力学问题的解法等,都要求适时地进行总结。课本中有提示,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章后设有“本章小结”,要求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加以条理化,有深入、概括的理解。

3、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课本中设有“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阅读材料中,有很多属于扩展知识面的内容。灵活渗透的学习方式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采取灵活渗透的方式学习,不必给出概念和术语的严格定义,了解一个大意,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扩展了眼界,激发了兴趣,就达到了目的。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适当给予补充和指点,指导学生学会灵活渗透地吸取知识,并且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结合起来。

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指导学生借阅或购买其他相关的科普读物。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物理前沿的发展,进而对物理课程产生兴趣。

篇8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句型教学 教学方法

句型学习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的前提条件。所以,很多教师对于高中英语的句型学习十分重视,不断创新英语句型学习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下面结合自己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英语的句型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句型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之所以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既让学生们失去了通过交流沟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也体现不出英语语言的功能和价值,极大地影响了英语的学习效果。句子作为语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呈现形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一方面练习所学的语法和词汇,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理解语篇的内容。句型的学习与掌握是建立在大量运用的基础上的。所以,在高中英语句型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内容,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达到运用句型进行交流练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双重否定的句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图画,图画的主题是“A boy is very bored, he can’t come down.”让学生借助图画的内容,来理解双重否定句型“I think it is not uncommon to find him reading the books.”所表达的意思。在这种直接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就可以对于句型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产生运用句型进行表达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句型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从而达到训练句型的目的,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 通过多种方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

不同的句型,句子的结构各异。通过比较这种句型上的不同,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句型知识,并且更加准确地运用句型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高中英语的句型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不同方式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别,总结得到一些英语语言的表达规律。在比较英语句型时,可以通过英语与汉语句型的比较,让学生发现英语与汉语两种不同语言在表达方面的不同,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训练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较句型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表达“我的英语学习比她好。”这个意思时,有学生说:“My English study is better than hers.”还有学生说:“I study English better than she does.”教师把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不同,引导学生从各种语言学习材料中去发现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并且教育学生要尊重英语的表达习惯,按照英语的思维方式组织句子,让学生认识到通常在英语中表达这种比较句型时,往往都采用“I study English better than she does.”这种句型来表达。

3. 采用不同扩句练习,加强句型应用训练

总的来看,句型的掌握是建立在反复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大量的练习,句型才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如果简单机械的重复同一种句型,难免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新鲜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就需要教师不断变化句型的花样,对于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各种句型,通过扩展的方式,变换不同的形式,避免学生由于反复的练习同一句型而产生厌烦情绪。

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型,比方说主+动结构、主+动+宾结构、主+动+补结构、主+动+宾+补结构等。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句型,在学习时,可以通过扩展句型,让学生反复的运用句型,达到掌握句型的目的。通常扩展句型的方法主要有,对于句型的主语、谓语等不同部分进行扩展。主句可以通过增加定语的形式,谓句可以增加状语、双重宾语等形式,通过逐渐地增加句子的难度,让学生既感觉句型学习有一定挑战性和新鲜感,又可以在反复的训练中学习了句型。在学习“主+谓+宾”句型时,教师让学生举例,“That girl is reading a book.” 然后让学生在这个句子的基础上扩句,达到训练这种句型的目的,学生们在这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