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11:23:1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舞蹈发言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点】苑庄学校 2015.11.3
一、本镇视导情况:
从10月19日开始,我们开始了本镇内的教学视导、从学校常规管理、教师业务、学生书写、计算能力检测和新教师课堂教学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查交流。通过本次视导情况来看,各校的业务管理严格,各项常规扎实,将咱各个业务校长的总结反馈情况进行梳理,但也有存在需要进一步上升的地方,下面我从学校计划、业务管理、作业、听课记录、单元检测、教研组、新教师课堂教学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1、学校计划:各校的各种计划基本齐全,(苑庄、宦家峪)
欠缺:计划和制度混淆不明、整理不规范。(学科计划和学校各种计划在一起,每能分门别类的整理)
2、业务常规检查:各校均能按两周一次进行业务检查,有详实的记录;(前省庄、羊楼等)
欠缺:个别学校没有业务常规检查制度、作业设计统一制度能;业务检查前没有通知、标准;检查完后没有总结反馈。(可以分门别类的检查)
3、作业:每位教师均能按进度上作业、量足、批改及时。
欠缺:(1)作业本的格式学校没有做到统一,在一个学校三至五年级各自一个样,比如语文笔记本,有边上画线的、有的不画、有的画两道,很杂乱;数学作业本也不统一。
(2) 学生书写有待提升,这也是我们今后都需要注意加强的地方,有些班级全班性的书写差;有些事个别性的差,不仅是字的结构,还有学生卷面的整洁度。
(3) 作业本的管理:大部分学校作业本管理较好,但有些学校很多年级的作业本都不是很整洁、规范,干净;作业皮上的名字用修正液乱涂、本子里面还有反面乱写的。
(4) 作业内容单一:五年级语文一课的作业全是生字带拼音写一行 ,要么是抄写课文,没有题号、题目要求。
4、听课记录:数量基本都超、但个别老师的项目不全、缺少评课交流的痕迹,专任学科特点不明显,大部分是语文、数学,小科听课少。
5、单元检测:各校统一、分析讲评到位技术、及时;不足:学生书写不够规范、乱涂乱画;学校的改正不明显。
6、教研组:以语文、数学为主、活动次数档案整理基本可以,但主题性不够突出。
7、新教师课堂教学:老师素质较好、板书等基本功扎实,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下了功夫,需要进一步进行学科业务指导、研究好教材、研究好教参(有些教师对教参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它很简单,因而课堂教学存在跑偏的现象。)
二、 区视导反馈注意:
上周四区视导在宦家峪学校进行,大家跟随一上午,反馈都参与了,效果比较好,30项有17个A,因为疏忽出现了一个C.我汇总了一下每个教研员的反馈情况,有几点我们在今后常规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 除语文、数学外,其他的每个学科都有固定的课型,要求教师必须按照相应的课型的备课。
2、 语文:一年级生字本和田字格可以合二为一,不能写太多的内容;数学:一二年级必须用田字格,数字书写必须规范。
3、 备课:课型、课时必须清楚,要有学生的活动。
4、 必须开全上足课。
这是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迎来的第三个“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年来,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中国引领全球发展,我们公司也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奋进之路。我们自我加压,逆境图强,赶超一流,掀起了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打胜了扭亏增盈攻坚战,实现了各项技术指标的全面进步、企业管理的超越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发展过程中,凝聚了所有职工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凝聚了各个专业、各个部门同志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特别是我们在生产一线的同志们,一马当先,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为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月是生产的黄金季节,公司系统检修安全顺利完成,整个生产链条具备了创高产的条件。全公司上下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迅速掀起大干的热潮,用高产低耗为红五月增添更多的亮丽。
一、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服务业的发展既面临很多机遇,也面对很多挑战。从市场需求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客观基础将进一步改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从产业发展来看,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迫切需要服务业发展;从生活服务业看,人们对各方面的需求供给有着新期待;从市场环境看,环境压力加剧,对服务业发展倒避机制将进一步显现。综合来看,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杜梓书记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现代服务业推动地区转型发展,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尽快把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产值过千亿的大产业”,并把现代服务业发展列为“十二五”时期五大突破目标之一,可以说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首先,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密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是大势所趋,三次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的比重最终将演进为“三二一”。统计数据显示,年全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70%,美国是80%,低收入国家城市也达50%,我国北京已达70%,而我市占比还非常低,只占26%,比全区还低9个百分点。当前,我市正处于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预定的各项目标,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我们只有大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才能进一步强化集约发展能力,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全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的现实需要。城市具有人口集中,资源、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密集的特点,因此成为了服务业的重要载体。三次产业推动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是不同的,可以说一个城市辐射功能的提升更多的是依靠服务业。到“十二五”期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我市加快崛起的重要战略任务。目前我市的城镇化率只有40.39%,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城镇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我市有交通区位、文化底蕴、政策支持等核心优势,但其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金融、研发、设计、物流、商务、信息、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服务业中心。要真正使主城区成为对接、融入、呼应东北三省的强大动力源和支撑极,就必须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满足未来百万人口城市的生产生活需求。
第三,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养老、教育等生活服务的供给会有很多新的期盼。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市开放转型、创业富民的最终目的。服务业既连接生产与消费,又直接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增加就业、促进增收、完善保障、改善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市就业局统计,这几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的60%以上都在服务业领域,服务业已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发展服务业,能够将我市的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优势,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尤其是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必须加快健全服务业发展门类,增强公共服务供给和服务产品创新能力,使大家从服务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共享发展成果。
二、正确把握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加速期、上升期和转型期。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具备了良好工作基础,同时也有着难得的机遇和条件。我们要坚定信心,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通辽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有6条铁路交汇,4条国道贯穿境内,通辽站是全国铁路重点枢纽站和14个编组站之一,通赤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通辽至沈阳、通辽至长春高速公路于今明两年也将相继建成,民航机场可起降大中型客机,通往北京、上海、呼和浩特等6个大中城市。在《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我市同哈尔滨、长春、沈阳一起被列为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提出了“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等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突出了我市在蒙东地区的物流中心定位,也为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利用我市处于交通枢纽的有利位置,继续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的服务业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通辽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和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蒙古族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4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和库伦三大寺以及众多的山地、草原和历史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快速增长,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前景也十分广阔。尤其是旅游业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产业,还可以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壮大。依托这样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全可以将其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产业需求日趋旺盛。服务业本身既是一个产业,又是一个一、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近年来,我市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跃升全区前列,新型能源、有色金属、玉米生物和建材产业在蒙东及东北地区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能力,风电产业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农牧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粮食总产跨越百亿斤台阶,规模化养殖业比重大幅提升,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农业初具规模。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现代农牧业的强力推进,必将要求和促进金融、研发、设计、物流、商务、信息、技术等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建设百万人口城市动力强劲。把通辽主城区建成与沈阳、长春相呼应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是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六大战略目标”目标之一。百万人口的生活和就业对房地产、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业的提档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科区老城区的改造扩容和新城区的高端建设不仅需要商贸业的快速发展,形成区域性消费、购物中心,也需要积极健康地发展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同时拓展大众化餐饮、网络购物、快递配送、运输邮电、家政等便民服务。
(五)新兴服务业需求日益活跃。当今社会,消费需求多样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明显,相应的也会催生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新业态、新热点。因此,要加快推进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创意、电子信息、服务外包、节能环保服务、高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三、强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一)尽快制定全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按照全区服务业现场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着手研究制定《通辽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市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为全市总体规划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和数据,同时也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高标准编制部门服务业发展规划。一经确定,要抓紧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明确领导责任,工作落实到人,确保抓出成效。
(二)着力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投资强度达不到,就不可能有高效的产出。要把对服务业的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GDP的增长逐年提高,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二是要做好项目储备。要认真抓好服务业项目建设,使更多的服务业项目能够进入发改委的大盘子,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市重点建设项目也要向服务业倾斜,提高服务业项目在重点项目的比重。三是要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服务业发展急需的各种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要同科尔沁草原英才工程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发挥好各类人才的作用。四是要加大信贷支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服务业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开发适应服务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同时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多渠道筹措资金。五是要抓好政策落实。要确保各级已出台的在资金、土地、税收、项目审批等方面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足用好、落实到位,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努力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这次现场会议自治区对各盟市又有新的要求,我们感到压力很大,特别是与赤峰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赤峰的力王工艺美术、红山物流园区、玉龙文化产业园等已成了自治区乃至东北地区大规模、高档次、多元化的物流和文化产业集聚园区。我市的物流、文化、旅游、金融等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还没有形成集聚规模。下一步,我们要集中打造物流、金融、商贸、旅游、文化、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聚区要有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的发展规划,要有较高的产业集聚度、较大的发展规模、较优的政策环境、较强的配套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并有一支优秀的人才管理队伍。
(四)注重无形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这些年,我市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开发地上和地下的有形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将自然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经济优势,而厚重的文化、信息、智力、品牌等无形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确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恰恰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依托。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文化教育、信息传输等服务业,将无形资源变为有形资本,从更高层次更优质服务层面成为发展的动力之源,从而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
(五)增强服务行业的服务意识。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体现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表现在城市品味的提升和城市形象的树立上。从某种程度上说,服务业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要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核心,强化管理,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培训,要积极引进先进、高端的服务技术、标准和品牌,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促进全行业服务质量、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六)抓好服务业融入东北经济区发展的工作。依据我市在东北经济区特殊的区位交通优势,服务业要做到率先融入。要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按照打造“蒙东地区综合性物流中心、东北地区一级物流节点城市”的目标,把通辽建成蒙东地区现代商贸中心;要加快旅游业发展,积极融入东北三省旅游发展和市场开发战略,把通辽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观光旅游目的地;要加快金融业发展,着力构建支撑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实现与东北地区金融业的互通互融,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
(七)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低,既有发展层面的原因,也有统计方面的问题。这不只是统计局的事,也是各职能部门的事。要全面整合服务业统计资源,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保证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服务业发展动态。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对策探讨
1.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的需要
现行的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中,缺少以舞蹈形式为教学内容的教材,只有健美操和一些形体练习,体育舞蹈填补了这个方面的欠缺。以美育为基础,以健身为目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体育活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讲文明、懂礼貌的基本素质。体育舞蹈更好的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1.2满足学生的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肩负着学习的重任,大脑超负荷运转。通过参加体育舞蹈活动,使人忘记烦恼,精神放松,心情舒畅,从而起到积极的调整和放松休息的作用,对消除大脑疲劳有显著效果。大学生正出在成长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掌握理解能力,是具有很强文化水平和素质的群体,体育舞蹈,这项表现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体育运动,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1.3体育舞蹈具有体育锻炼作用和鲜明的体育特点
体育舞蹈是在舞厅舞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发展形成的,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自娱性和社交性的特点。体育舞蹈具有严格的规范动作和高度的艺术魅力,又被称为表演和竞赛项目。从舞厅搬到舞台和赛场,突出了其体育竞赛的特点,纳入了体育运动的范畴。论文参考网。实践表明体育舞蹈对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和提高机体活动水平有良好作用,是增强体质的一种积极手段。
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对策研究
2.1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体育舞蹈的节奏是音乐节奏与各舞种自身内在节奏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倘若练习者舞姿非常优美,但却跟不上乐曲的节奏,也把握不好某舞种自身的节奏,跳得时快时慢,这样就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达不到审美效果。良好的节奏感还可以促进练习者对音乐的欣赏,对舞曲结构的理解,对舞种自身节奏的理解,从而促进习舞者兴趣。
2.2对比启发在教学中的应用
对比启发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对比分析,加深知识的理解。例如恰恰与伦巴就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两者关系密切,初学者很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比较,然后再从节奏,跳法,舞步风格上进一步对比总结。初学时学生只是感到恰恰比伦巴节奏快,教师将这两个舞种放到一起教学:节奏方面不断的放音乐听觉刺激让学生对比体会恰恰是每小节4拍跳5步,而伦巴是每小节4拍跳3步;在跳法上学生通过恰恰与伦巴的交替练习发现伦巴是先用脚掌着地,随着重心的转移而直膝落锺并扭跨,而恰恰是在前脚掌上施加压力,当重心放在脚上时,脚跟放低,膝关节伸直;在舞步方面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逐渐掌握恰恰是用稍离地面的踏步来表现心情的欢快,但伦巴是用轻擦地面的拖步来表现情意的缠绵。这样的对比区分,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动作概念,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其它舞种的对比,同时对知识技能总结和归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新动作教学中,特别是易搞混的动作,对比启发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例如对于并退位置和侧行位置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把两个基本位置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练习,前者是外侧脚后跨一步,而后者是内侧脚后跨一步。通过这样简单的对比示范,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而且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3将欣赏与教学联系起来
利用多媒体欣赏体育舞蹈比赛、教学资料等,可以使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得到更深入、更快捷、更有效的提高。
在新授课导入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一场精彩的比赛资料,感受比赛的激烈、热情和力量,欣赏到动作的美感,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到最高点,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基本的了解,在头脑中有一定的模式或者说在记忆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在接下来的授课教学中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就会比较顺利。在教学提高阶段时,再进行一次教学影像资料的观看,可以使学生在技术动作上有一个对比与提高。欣赏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重点注意某些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发挥,再一次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论文参考网。在组织教学阶段,教师可以介绍和播放新的欣赏影像片段,让学生在观看后评论某些运动员技术风格,身体素质的特点。至此,即初步达到让学生学会欣赏体育舞蹈的目的。
2.4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的改进
教师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是搞好体育舞蹈教学的关键。体育舞蹈在我国开展较晚,水平较低。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该项专业学习,业务能力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可以通过观看教学录象和教学光盘、参加培训班等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教师之间应该经常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阅读有关书籍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教法落后,教材缺乏。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体育教材中,对体育舞蹈部分的编写明显不足。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初期没有被列为体育的范畴,最初被一些交谊舞爱好者接受。论文参考网。也就是说,体育教育工作者参与体育舞蹈的研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尤其是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起球类、体操、武术这些已经作为高校主要教学内容有50年的项目来讲,要落后的多。
参考文献
[1]崔小梅.体育舞蹈的发展及在高校教学的开展[J].体育学刊,2001,(3).
[2]答英娟,张婷.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12.
[3]谭长春,卢晓鹏,桑明华.浅析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特殊性[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师资和课程开设现状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财经学院9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图书馆有关书籍、搜索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有关体育舞蹈的文章,为本研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刘贵友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重庆市部分高校体育舞蹈开展进行调查研究,旨为提高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较年轻,学历结构较高;课程设置方面,多数高校没有体育舞蹈课程大纲,大都选用教师自定的大纲和教材,专业出身较少,学时数不够,学生课外体育舞蹈训练不足。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重视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课时数有待增加,学校应多组织开展体育舞蹈比赛,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摘要究提供理论依据支撑。1.2.2专家访谈法。采用面谈或电话访谈研究对象高校知名体育舞蹈专家、教师,就重庆市体育舞蹈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访谈,积极听取各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切实了解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课开展的现状。1.2.3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对已经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学校共发放40份问卷,收回40份,有效问卷39份。1.2.4数理统计法收集数据运用Excel整理,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师资队伍现状。2.1.1年龄结构。通过调查发现,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教师,35-45岁年龄段占47.8%,所占比例为最高,35岁以下占37.5%,从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对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有较好的影响,同时也说明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年轻化、富有活力。2.1.2学历结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较扎实的功底,教科研能力也较强,目前高校人才引进门槛已至少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生所占比重为72.8%,本科学历层次占27.2%.尽管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重庆市师资队伍的水平。当前,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加强教师队伍师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是更好适应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更好的加强体育舞蹈科研教研水平的需要。2.1.3是否专业。据调查,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占36.7%,有63.3%的教师为非体育舞蹈专业出身,表明重庆市体育舞蹈教师大多数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转行”而来,部分教师经过短期培训既上岗,所以,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他项目转行来教体育舞蹈的2.2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设置现状。2.2.1教学大纲。调查显示,没有教学大纲的学校占52.9.3%,比例为一半以上,选用自编教材的占39.5%,采用其他补充教材的占46.8%,表明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多数为自己制定体育舞蹈教学大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多选用自编教材为主。目前,体育舞蹈方面的专家学者出版了许多关于该项运动的书籍,但这些书籍通常比较适合体育舞蹈专业院校使用,太过于专业,而针对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材较少。2.2.2课时情况。通过调查发现,体育舞蹈课程大多数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共计四个学期,选修课时安排为36个学时,67.8%的教师认为课时量不能够满足教学需要。2.2.3课外活动。通过调查,50%的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开展体育舞蹈课外活动满意度一般,不好的占28.3%,70.1%的学校没有进行课余体育舞蹈训练,同样70.1%的学校没有举行过任何形式的体育舞蹈比赛,42.5%的学校没有参加过省级或者更高级别的比赛,42.9%的学校很少参加比赛,表明重庆市高校体育舞蹈课外活动开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对策
(1)加强重庆市体育舞蹈教师的在职培训,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外派教师多参加培训学习,同时引进高水平专业教师,解决师资缺乏、水平较低的现象.(2)建议重庆市体育局定期组织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专业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3)积极组织体育舞蹈的课外活动,结合学生体育舞蹈社团,、体育舞蹈协会形式,定期辅导学生们开展舞蹈训练,同时,多组织学校或系部层面的体育舞蹈比赛,给喜爱体育舞蹈的同学们自我展示的机会。
作者:刘贵友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欣莹.陕西省理工科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行动导向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核心和主体,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和调整者,强调对学生学习自发性的调动和培养。它以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学习目标,对其进行详细分解,落实于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构建的具体学习行动中。对于物流课程的开发,遵循“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规律,即先按照物流岗位的工作过程开发相关的学习领域,这些领域包含了各环节物流工作的职业要求,然后以这些学习领域为目标,设计能保证学生掌握有关职业技能的学习活动,即“学习情境”。这种教学模式在德国得到了充分发展,也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行动导向法中的“行动”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行动过程,具体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二是指职业行为;三是指人的认知规律。因此,行动导向法强调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要以实际工作情境中所要求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在研究职业情境的基础上提取学习情境,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作为培养学生的途径。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包括了对一系列具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张贴板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实物展示法等。以下以采购管理课程为例,对几种主要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是由学生对某一给定的问题自由讨论,在彼此交换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问题的认识或解决方法。教师作为协调者,不评判任何学生在讨论中发言的正确性与否,重点控制讨论的效率,避免出现闲聊或无意义的争执。这种方法有利于集思广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条件。案例教学法是由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原始资料提出问题,并自己动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给予的反馈,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两者在高职物流教学中可以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采购业务流程再造内容的教学,就可给出学生一个企业采购流程的案例,让其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自由讨论该企业采购流程再造的方式。具体步骤为:首先,由教师给出某物流企业采购流程的基本信息,即六步骤里的“资讯”;其次,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整理讨论结果,提出企业采购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即“计划、决策、实施”;最后,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即“检查、评估”。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合理想法给予鼓励,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过程或虚拟工作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获得相关技能。此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反复练结的机会,更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角色扮演法主要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工作角色,通过虚拟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采购谈判的教学,就可模拟实际谈判的过程,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扮演采购方和供应商,根据给定的案例,按照谈判准备、正式谈判和检查确认三个阶段,对合作的基本内容进行洽谈,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实用的谈判技巧和策略。3.张贴板教学法张贴板是一种用软木或者塑料泡沫制作的粘贴板,教师和学生可将学习过程中的任何思考、总结写在卡片上,然后用大头针钉在上面。采用张贴板教学,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改变了传统的黑板板书不便更改整理的缺陷,板上的卡片可以随时更换调整,便于师生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将讨论的过程和总结的结果全部记录下来。在采购管理的教学中,JIT的看板原理的学习就可以巧妙地运用张贴板。由于看板管理本身就是运用传送看板和生产看板明确每个工序对物料的需求量,根据卡片提示来以需定产的,因此可让学生根据案例实际制作和使用看板,将所有看板即卡片钉在张贴板上,然后按看板管理的流程进行更替操作,便可对JIT的基本原理加深印象。4.实物展示法实物展示法即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实际工作工具展现给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际的工作情境。在高职物流管理的教学中,可带学生去物流企业参观,或者借用、租用乃至购买部分物流工具,如叉车、托盘、物流信息管理软件等,建立学校自己的物流实训基地。也可以考虑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既提高了其动手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注意的问题
一、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专业知识底子弱。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舞蹈专业基础薄弱,这一情况严重制约了舞蹈课的发展,也使得该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面存在局限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若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优秀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文化素质更是不可或缺。舞蹈虽属艺术学科,但它具有多元化的内涵,涉及到许多学科知识。因此,普通高校在教学期间,除了要注重学生文化课技能的培养,更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为学生夯实专业基础。
(二)与学生活动不协调。其实,有许多高校对于人才类型的培养概念并不明确。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严重脱节,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工作不够到位,致使学生步入社会后,无法满足就业岗位对综合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舞蹈课一直未被列入必学课程,只有少数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条件优秀的学校,在课外活动课中,涉及舞蹈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开展得并不深入。还有一部分学校,因教学条件差,除文化教育这类必学课程外,基本上没有开设舞蹈、音乐等素质教育课程。而在大学中,舞蹈教育只为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并未起到任何素质教育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舞蹈教育事业才会长久以来止步不前。
(三)思想观念落后。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地占据着主体地位,各类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中,舞蹈课无论如何都撼动不了文化课的地位。舞蹈教育课程的教学通常存在以下特点:(1)教师教育观念老旧。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为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方式依然以灌输为主,教学水平低下,教学质量与结果显然不容乐观;(2)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师生课堂互动少,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二、舞蹈教育发展策略及措施
(一)更新传统学习模式。当学生步入高等教育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使用新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确保满足社会需求与社会发展建设?在笔者看来,第一步就是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不予置否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是历史经沉淀与累积最终演变而成的结晶。不过,作为现代人,为促进舞蹈教学健康发展,我们务必保持严谨的态度,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良,扬长避短。摈弃教育旧思想是不可避免的,思维模式的改变并不仅是文化课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思维的跟进。在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应多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除学习以外的艺术能力的应用以及表达能力,为日后他们在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打下良好基石。
(二)完善理论课程建设。以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舞蹈教育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对高校舞蹈教育而言,优化专业结构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内容。怎样安排专业课程。才能使文化课与素质教育课程实现有效结合,这是目前教育从业者需要探讨的总要课题。在笔者看来,开展文化课的同时,提升舞蹈理论课程的比重,对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组织够强的人才十分有益。众所周知,舞蹈课与文化课并无冲突,为实现二者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为社会输出合格的综合型人才,将舞蹈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是必经之路。
(三)发挥特质人的特长。从教育的层面来看,大学舞蹈教育应根据个人能力、特征以及优劣势,拟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对于一些没有舞蹈天赋,对舞蹈没有任何兴趣的学生而言,学习舞蹈是件痛苦的事,学习舞蹈会成为他们的压力与负担。相对而言,对于那些有舞蹈天赋,热爱舞蹈的同学而言,学习舞蹈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舞蹈,以艺术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形体美。而这些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都是有所裨益的。
(四)提高教师的素质。大学教育不但要对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改进,还应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在笔者看来,学校应定期举办培训,全面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老师拟定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这一套教学方案的引导下,开展一切教学活动。了解自己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另外,教师还应响应国家“因材施教”的号召,以免给部分同学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总之,教师应该独具慧眼,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困境 思路 实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也经过不断改革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提升,可以说进入了大众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与其相匹配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尤其辅导员职业化却相对滞后,出现许多“非职业化”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关节点。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要求,而且是高校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高校各级领导对辅导员职业化的认同感不强。
在以教学、科研为主旋律的大学校园里,人们对辅导员职业化是缺乏认同感的,大多认为它是一个过渡职业,各级领导对其工作的重视仅仅停留于文件和口头上,往往在应急的时候、不稳定的时候辅导员才是前线的“战士”,而辅导员本身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分子却享受不到教师的同等待遇。尽管高校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出台了很多的文件,但由于各级领导从思想上就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对辅导员工作客观上是轻视的,最终导致辅导员自身缺乏职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我国目前辅导员队伍存在严重的“非职业化”问题。
1.职业化素养和职业化技能上的欠缺。目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由专职与兼职人员组成。无论哪部分成员往往是从未从事过学生辅导员工作的,仅接受过短暂的“上岗培训”,甚至没有任何培训经历就加入了辅导员队伍,应该说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与工作要求之间在较大差距。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具备了一定的工作技巧和能力,但大多开始离岗,然后又选留一批新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也造成了辅导员职业的“过渡性”。
2.职业化行为规范的欠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导致辅导员在教师与管理者之间难以定位;同时角色不明确使辅导员无力拓展职业空间,难以坚定从业方向并明确目标,导致辅导员工作呈现短期性和流动性。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初步思路
对于高校辅导员这一特定职业来说,职业化建设要求对职业本身专业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对辅导员的岗位设置、工作内容、权力权限、方法理念等作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规范和指导。可以考虑把高校辅导员职业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划分,如思想政治、带班辅导员,心理咨询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和普通事务类辅导员(包括学习、生活和住楼辅导员)等,使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日益专业化,形成一个职能多样化、工作标准化、人员职业化、理论综合化、运行高级性的专业领导机构。
(一)学生社区辅导员。
随着大学后勤的社会化发展,各高校学生宿舍的规划建设、社区环境、功能设施、服务管理等都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公寓凸显了生活化功能。社区辅导员应当常驻学生宿舍,并以此为主要工作区域,做到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不仅与宿舍管理员一起做好宿舍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细化、实施和对应的管理与奖惩,而且要做好与学生相关的思想交流、生活指导、健康服务、学习督促和文化营造等工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
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都迫切需要一支专业队伍进行全面、快速、高效的实施和处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便承担着这一职责,他们应该更多地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深入学生社区,宣讲心理健康知识,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介入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危机干预。
(三)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应当将所学专业知识,积极用于实践,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咨询,帮助和指导他们认清自我、确定目标,为专业学习和人格塑造打下基础;同时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例如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技巧、就业心态、求职礼仪等方面,帮助大学生摆正位置、扬长避短,顺利走上社会。
(四)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辅导员。
这与传统的专职辅导员比较接近,但是职责分工更明确,工作内容更具体,易于将相关事务做精做深,主要从事学生的党团建设、活动指导、社会实践、考核奖惩、帮困助学、日常管理等工作。
(五)学风学术辅导员。
吸取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中最新流行的SLI理论经验,结合我国教育重视学生学业的优良传统,建议设置学风学术辅导员。他们以学风建设和监督、为大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辅导与咨询、联系任课老师、反馈教学等为主要工作内容。
(六)课程教学辅导员。
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以针对个人为主的一系列日常服务、教育和管理,而且需要在一些重要专项内容上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培养,例如大学期间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入学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等。这些便可以由课程教学辅导员担当,可从相关专业毕业生中选拔。
以上六种辅导员岗位的设置,应当说是对当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内涵的具体体现。当然随着对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的不断深化,可能还会赋予其许多新的甚至是不同的特点和内涵。因此,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一定是在其专业化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动态发展着的。①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实现途径
根据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基本条件,结合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认为,高校应该从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完善机制等几方面入手,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
(一)提高认识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基本前提。
高校党委行政人员作为学校政策的制定者,首先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确立辅导员也是高层次人才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有关部门文件精神,制定相应配套措施,把好辅导员“入口”关,落实辅导员的编制、职别、级别等问题,配齐所需人员,增加投入,努力培养一批既懂教育又通管理的新型的专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
(二)明确职责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重要条件。
1.将辅导员的人事、工资关系归属与日常工作的安排、考核划归为一个部门管理。由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校领导或学生工作部门统一管理,使他们成为名符其实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管理干部。
2.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使辅导员能够专心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凡涉及辅导员的工作不能分别布置,要总体协调,通过一个渠道来安排。
3.在具体工作的安排上,辅导员既可按现在的模式分别负责某一院系的学生工作,又可由学校总体安排,这样既可提高工作成效,又可适应学分制条件下可能带来的学生流动对工作的要求。
(三)完善机制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根本保证。
1.坚持准入机制。即从辅导员岗位的“准入机制”着手,严把“入口关”,以保证专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各高校应在分析辅导员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专职辅导员的数量与录用条件,由学校学工事、组织等部门联合参与,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选拔。
2.强化培养机制。高校要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和重实效的辅导员队伍培训体系,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持证上岗制度,强化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在岗培训、骨干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
3.建立保障机制。从完善辅导员专业职称评聘办法、规范辅导员提拔使用机制、改善辅导员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专职辅导员队伍的政策保障机制,大力改善辅导员的待遇和条件,鼓励其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4.健全考评机制。高校应切实加强对辅导员的考核和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工作要求的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完善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规范和考评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职定级密切挂钩。通过实施科学的考评机制,进一步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进程,进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5.拓宽发展机制。高校要统筹规划辅导员的发展,采取“专、转、提、派”等措施,广开“优出”渠道。
(四)搭建平台,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发展保障。
1.要构筑四大平台,强化辅导员培养力度。即搭建培训平台、进修平台、交流平台和科研平台,引领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2.要创造发展机会,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培养辅导员带头人,实施名辅导员工程,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久、有名望的辅导员,闯出一条学术型、专业化的学生工作之路。
3.创新工作组织机构模式,使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有良好的环境保障。实行专业化培养,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队伍培训体系。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具有专门化知识、实践经验和岗位技能的专门人才。
注释:
①马健生.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历史流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6,(10):63-69.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文强.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洪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
[4]周先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必须强化五项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06,(3).
[5]赵B.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1).
[6]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A].教社政[2005]2号,2005-1-13.
[7]陈靖.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再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8.
[8]詹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学,2008,(9).
[9]陈英弟.浅议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