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 00:23: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验报告评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所谓“教师评语课堂用语”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善于引导,让学生敢说;二是敏于点拨,让学生好学乐学;三是表达赏识,让学生乐于模仿;四是鼓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课题研究包括准备、实施、结题三个阶段(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三年来的研究,总结如下研究结果。
一、通过课题研究得出当前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的现状
1.评价语言的含糊性
“很好”、“非常好”、“棒极了”等成了当前教师课堂评价的流行语。疏不知这样的评价很含糊,“好在哪”有几个同学能领悟呢?教师只有融合具体语言环境评价来弥补这不足现象。
2.评价语言的急切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独有特点,表达语言和思维方式上的特点,他们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表述完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教师本身的性格特点,或者是为了提高课堂知识传输的速度,他们经常会急忙的下结论,轻率地评价“对”或者“错”,或者过早的对一个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这样就会扼制其他同学思维的空间,发现不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丧失了许多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宝贵机会。
3.评价语言的随意性
教师一味地盼望学生进步,害怕学生犯错误,常常只盯着学生的缺点和问题不放,而忽视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问题的苗头,便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尊心,加以批评指责,有的甚至用讽刺性、挖苦性的语言,严重伤及学生的自尊、自信,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意识。随意性的评价语言,严重挫伤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4.评价语言的冷漠性
评价语言冷漠淡然,缺乏感情,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评价语言的武断性
教学是一种对话,师生双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在对话中,相互尊敬,相互学习。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很难做到。有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完学生的心声,用武断性的评价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回答,封杀了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张扬的个性。
6.评价方式呆板化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基本上能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评价这一环节,但令人遗憾的是评价除了语言还是语言,没有其他花样。应该说真诚的评价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情与情的碰撞。所以教师和学生在用语言评价他人时再投以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眼神、一下抚摸、一片掌声,这样能使被评价个体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
二、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得出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的运用方法
1.丰富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融入师生真情。
教师的的评价语言要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有着多样、生动、灵活、丰富的评价语,就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语言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课堂用语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教师的评语和用语要符合学科的特点,遵循学科自身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素养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评语和用语,首先要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在评价时要坚持正面引导原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师还应丰富评价语言,并且融入自己的真情。
2.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平等对话。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激励性”评语和用语的基础,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实施“激励性评语”的有效渠道。教学民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教师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把师生关系定位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激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能够真正实现“平等对话”。
3.坚持正面引导,寻求“鼓励”效应。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地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如“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们老师常进行的鼓励性评语,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个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真棒”……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一个班的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多差异,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用的。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4.抓好课堂主阵地,注重全面评价。
课堂上老师们注意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业业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评价过程中,以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为评价内容,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不仅评价认识层面,同时关注“表现”等行为层面,如当学生读课文流利、有感情时,教师评价“你读得真棒!”学生读的不理想时,一句“再努力一下”给学生以激励。在这样的激励下,每个学生一定会自信满满,不断进步发展。
5.加强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以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激励,鼓励学生“心中有阳光,要求自己每天进步一小步。”教师在运用评语和课堂用语的过程中,应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以及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不用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
三、主要成果推广、应用具有一定效益。
课题研究实现预期目标,推广应用具有明显效果。正确使用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形成适合我校的教学风格,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实验教师撰写论文,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多次做示范课例和专题讲座,推介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2010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
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
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评估标准。
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
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2010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
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
(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
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
(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
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
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 (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
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
⑤报告厅 300 m2
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
(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
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
(1)方案一:在我校屏峰校区设置独立的建筑系馆,将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室与办公区、实验室集中布置,或分设2处,总建筑面积满足6880平方米即可。
(2)方案二:将邵科馆2、3、4楼设置为建筑系的办公与实验用房集中布置,改建成必要的评图室、展览室等必要用房,将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9、10层统一设置,这不仅是评估需要,更是符合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特点增加学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之必须。
(3)方案三:在新教大楼内7、8、9、10集中设置学生教室及与学生相关密切的模型室、评图室、展室等必要用房,办公室保持现状不变,在建工学院6楼增设实验室。
(4)方案四:将建工学院目前所在的文荟楼北侧增加一排房间用作必要用房的建设,办公维持现状,将20个学生教室集中于新教楼8、9、10层统一设置。
(5)方案五:在尚德园四楼集中设置办公区、部分实验室和必要用房,将20间学生教师和与学生联系密切的实验室集中设置在新教大楼8、9、10三层。
(6)方案六:将子良楼a区整块作为建筑系集中、独立设置教师、办公室、必要用房、实验室的独立区域。
二、实验室建设建议
1、建设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
此实验室建设计划已经得到批准,但是由于构造实验室相当于一个基本建设项目,根据现在建筑以及装修材料和费用的增加,原有预算计划偏少,尚需增加模型以及构造节点施工费用约10万元左右。并尽快确定建设场地,需要建筑面积约150平米。
2、新建视觉艺术实验室(或称为建筑摄影实验室)
成立建筑摄影实验室,将原来归属学院实验中心的建筑摄影器材划归该实验室。目前急需购置的设备有:数码相机35台,数码摄像机2台、闪光灯、滤镜、遮光罩、照片打印机以及三脚架等,大约需要投入资金30万元。场地面积需要60平方米。
3、新建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实验室
根据目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继续建设城市信息技术实验室,可以考虑与计算机cad实验室一起建设,增加cad实验室面积和有关城市信息的软件设备,如arcgis、mapinfo、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cps城市规划软件、ppsv规划总图设计软件、hy_sz市政管线设计软件、光栅拼图软件rvcad、建筑与城市专业信息库等,总计需要投入45万元。
4、建设独立的建筑cad实验室
根据建筑数字教学的要求以及建筑虚拟技术的发展,需要建设独立的cad实验室以及购置相关的软件。拟购置台式电脑45台,服务器1台、大型绘图仪、彩喷仪、扫描仪等设备以及正版cad软件、空间彩绘大师、渲染器等软件,需要试验场地约150平米,需资金投入100万元。
6、对建筑物理实验室增加投入和场地面积
建筑物理实验室共分为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和建筑光学三个部分,各部分需要独立的实验室以安放试验设备,因此需要增加建筑面积,将三个实验室分别设置,同时按照建筑声学的要求需要有专门的混响、隔声以及消声室,这只能在新校区的建设中进行考虑,但是目前需要至少三个独立实验室,需要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另需购置天然采光实验用人工天穹、亮度计、驻波管、wbgt、室外气象测试仪等设备,约需资金35万元。
7、建筑模型试验室。
建筑模型试验室尚需增加设备:无绳充电式电钻、数控激光切割机、便携式铣机、大号电刨、高速木工带锯机、大方打磨机、砂带机、22升工业吸尘器、工作台、铣机部件工作台、砂带机部件、折叠式组合工作站机架、组合工作台、锯机、多功能工作台、便携式圆锯、万能线锯机、精雕转轴、钉枪、日豹气泵、切纸机、胶装机等,共计需要投入35万元。面积。。。。。。
8、合计
实验室建设需总资金投入255万元,需空间面积560平方米。
三、图书资料建设建议
1、设立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
面积不小于250平方米,阅览座位不少于60个。最好设置于建筑系馆内,若无建筑系馆,应与专业教室相对集中布置。
2、补充校馆藏图书、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藏书
近一年半内,使建筑规划专业书籍总量从目前的2.0512万册,提高到2.4万册,生均纸质专业图书达到40册。需新增纸质专业图书0.35万册,其中外文书籍1500册。以每册200元计,需资金投入70万元。
3、扩订专业外文期刊种类
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外文期刊种类达到15种,需新增外文期刊5种。需资金投入3万元。
4、调整专业中文期刊订刊目录
从09年起,使建筑规划专业中文核心订全。
5、增购现行建筑法规文件资料及工程设计参考资料
近一年半内,增购现行新的建筑法规文件资料40种,120册,以每册40元计,需资金投入4800元。购买工程设计参考资料80套(册),需资金投入2万元。
6、购买及制作教学幻灯片、音像资料和教学模型
需购买教学录像片20部,需资金投入5000元;购买及制作教学实例光盘50张,需资金投入4000元;购买教学模型5个,需资金投入5万。
7、建筑图书分馆或建筑规划专业资料室装修
装修费用按每平方米800元计(含家具),需20万元。
8、合计
专业图书资料建设需总资金投入101.4万元,需空间面积250平方米。
四、科研与课程建设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缩小学科差距
建筑学科争取列入校“重点学科”,城市规划学科列入校“重点扶持学科”。呼吁学校、学院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科研面积、实验设备和教学经费。对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作品的认可,与国内建筑老八校接轨,确定为一定的科研级别。
2、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
增加“精品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争取省级精品课程1门,确保建筑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精品课程1门。
3、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
增加“优秀课程”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3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优秀课程”2门。
4、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
增加“教改项目”倾斜力度,评估前确保建筑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3-4门、城市规划学科“校级教改项目”增加2-3门。
5、增加专业学术交流机会
评估前,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及建筑与城市规划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会15次左右,次均费用约1万元,共15万元。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累计30次以上,次均费用约0.5万元,共15万元。
6、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
建立教师学历提高与进修学习制度,评估前应达到10次以上,次均补贴0.2万元,共2万元。
7、加强教改论文扶持力度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向建筑学科、城市规划学科的教改论文倾斜。
开题报告评语:
该生在前期通过查阅文献,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对课题《拱桥平面内自由振动模型及特性研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论文的研究方法基本已经掌握。工作安排合理,态度认真,目前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开题报告符合规范格式,准予开题。
中期考核导师意见
该生为人处世和善热情,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意志坚强。尊重师长,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上努力、勤奋,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锻炼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提升了自身素质 在硕士论文研究期间,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埋头苦干,努力钻研,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能按照导师要求积极进行论文创作课题进展符合预期计划 。
关键词: 飞行大学生 汉语 水平测试
2014年6月16日,国家民航局局务会议通过了《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第四次修订版本,《规则》中明确为进一步规范民航飞行员的无线电通信资格,飞机驾驶员执照持有人需通过民航局组织或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作为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的主力院校,《规则》的出台无疑为我校民航飞行员培养提供了新的“信号”。
为全面考察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综合水平,本项目以中飞院飞行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在衡量飞行大学生实际汉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客观地考察学生在掌握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共计1000份,有效问卷962份,有效率96.2%;参加汉语语言水平测试共计100人,其中13级(大学二年级)50人,14级(大学一年级)50人,测试内容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为参考,兼顾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汉语语言综合水平能力考察。
一、现阶段民航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七项,分别针对学生参加普通话考试情况及个人汉语语言水平情况等进行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一)参加过普通话考试的民航大学生比例较低,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1.A.一次B.两次C.三次D.三次以上E.没参加过
2.A.一级甲等B.一级乙等C.二级甲等D.二级乙等E.二级乙等以下F.未通过
(二)普遍不了解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且认为目前的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不适合。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3.A.适合B.不适合4.A.是B.不是
(三)少部分人没有地方口音且汉语表达能力较好,生活中一直用普通话交流。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5.A.很重?摇B.较重?摇C.一般?摇D.没口音?摇6.A.一直?摇B.经常?摇C.偶尔?摇D.从不?摇7.A.很好?摇B.一般?摇C.较差?摇D.特别差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1.92%的学生未参加过普通话考试,6%的学生参加三次以上才通过普通话考试;
2.85%的学生认为目前汉语水平测试(如普通话水平测试)不适合民航飞行大学生;88%的学生认为“汉语水平测试”就是“普通话测试”;
3.仅2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地方口音,40%的学生一直说普通话,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很好。
二、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试成绩分析
试题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稍加变动。分为听力理解、汉字注音、朗读及口语表达三部分。
(一)听力理解
分三大部分,共15题,时间为25分钟。第一部分内容为一人说一句话,第二人完整复述,共5题。第二部分是两人进行简短的对话,第三人简单地复述,共5题。第三部分是一段简要的对话,每段话之后,提出5个问题,要求考生每听完一个题,在20秒内选择一项最恰当的答案。这项主要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语速是每分钟170~220字。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13级和14级的听力及格率都很低,前者为54%,后者为50%;50分以下的,前者占6%,后者占12%。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听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从未参加过类似考试,一进考场容易紧张,无法进入状态,影响正常发挥;
2.从未受过良好的、系统性的听力训练及测试,听力能力较差;
3.我校位于方言较重的四川,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汉字注音
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础,从中选取32个字进行注音,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能准确注音的13级仅有8%,14级仅有6%,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三)朗读及口语表达
朗读及口语表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短文朗读,内容选取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材料,短文共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第二部分为命题说话,任选一个题目进行简述,限时3分钟。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能用普通话进行熟练朗读及沟通的学生13级、14级分别仅有28%,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仍旧不足,需要提高。
三、意见及建议
测试中我们依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非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但因现阶段并没有针对民航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测试系统,所以参考普通话测试内容及方式,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全面考察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从以上测试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民航飞行大学生还不了解汉语语言水平测试,绝大多数从未参加过普通话考试,平时汉语学习接触范围小,途径少,汉语语言水平较弱。
综上所述,建立全方位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评项目及相关学习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应当整合借鉴已有汉语语言水平测试成果,同时根据民航业的特殊性、职业性,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做好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评研究和实践,提高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能力,保证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四级通过率,确保陆空通话顺畅,确保飞行安全、民航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S].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2]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考试大纲[S].北京:现代出版社,1989.
笔者将评介这份研究报告的全部,力求以美国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对重大会计问题的反思为契机,结合SEC研究报告各部分的研究思路与基本结论,对当前财务会计领域的若干难点、热点与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整理,以期推动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层面的不断发展。
一、研究报告“执行摘要”与问题的提出
SEC研究报告“引言”之前的“执行摘要”是对整份研究报告重点的概括。报告全文较长,内容甚为丰富,首先评介其“执行摘要”,已可窥其全貌。纵观这份报告,SEC带有自己的倾向――如支持FASB准则制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反对否定SFAS 157的各种观点,但主张改进这份准则;有说服力地驳斥了强加在SFAS 157之上的罪名,即指责SFAS 157导致美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产下滑与营业失败等――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不影响该研究报告的说服力与权威性。具体而言,“执行摘要”中所“披露”的以下几方面内容是研究报告的核心所在。
(一)S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之间的关系在金融危机发生与演进过程中,有人坚持认为,公允价值会计(fairvalue accounting)与按SFAS 157计量公允价值的相应指南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根据这一批评性观点,公允价值会计要求注减(write-down)金融机构所持投资的价值似乎是不恰当的,特别是此类注减发生于非活跃、非流动性或非理性市场之时,由此确认的账面价值将不能如实反映证券的经济内涵。这一观点强调,如果不能取得充足的额外资本以抵消前述投资注减,便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营业失败。筹集额外资本的需求、(金融机构)失败的影响以及报告巨额的资产减值将对市场与价格产生范围更广的负面影响,引起连续的减值与金融的不稳定。
在正面阐述金融危机尤其是金融机构营业失败中公允价值会计的实际影响之前,SEC对其所授权的民间准则制定机构FASB的S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与当前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界定。SEC在“执行摘要”中认为,“SFAS 157本身并未要求采用调到市价或公允价值会计(mark-to-market or fair valueaccounting)。相反,其他会计准则以不同方式要求采用已广为人知的“公允价值”会计。其中,调到市价会计是公允价值会计的一项特定内容。SFAS 157只是定义了公允价值,确立了在美国GAAP范围内计量公允价值的框架,并仅要求拓展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而已。本研究报告作为政策争论的回应,SEC工作人员是在一个更广泛的内容范围内来讨论公允价值会计,包括调到市价会计和SFAS 157”。在此基础上,SEC继续强调,“清楚地划分那些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会计准则与只提供如何估计公允价值指南的SFAS 157之间的差异是重要的,在考虑本研究报告的重点与建议时,这一划分也是重要的”。
笔者认为,SFAS 157主要定义了公允价值,并重点研究了“用来计量公允价值的方法和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延伸披露”(见SFAS157摘要中关于本准则与当前实务的差异部分),从而为公允价值计量建立了框架。但SFAS 157并非没有涉及到确认问题。如该准则第16~17段就规范了“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只要涉及到确认,就与财务报表的表内列示有关,就与“会计”发生了联系(此处“会计”意指会计处理,即英文fairvalueaccounting中的accounting,是与fair value measurement中的measurement相对应的概念)。因此,SFAS157不仅仅规范了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框架与表外披露,也规范了表内确认(如何计量金额)。这才引起金融机构应用SFAS 157时对金融资产大幅度贬值甚至出现亏损的非议。此外,必须指出的是,SEC在研究报告中前后连续应用了三个相互关联却又明确有区别的概念:“公允价值计量(fairvaluemeasurement)”、“调到市价会计(mark-to-market accounting)”与“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accounting)”。笔者总体上认同SEC对这一系列基本会计术语的界定及其意义,并将在后文的相关论述中再次将其作为“关键词”进行深入辨析与探讨,因为这对于全面理解并改进现行SFAS 157、合理评价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后果并最终为特定的交易或事项确定合适的计量属性与会计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二)公允价值会计对投资者可获取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根据SEC的广泛调查,与前述“公允价值会计促成金融危机”论者持相反观点的其他市场参与者,特别是一般投资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有助于增进向公众提供的财务信息透明度。这一论断还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糟糕的贷款决策、不充分的风险管理以及当前监管方式中的缺陷,而并非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只是通过财务信息向市场传递讯号,“中止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无异于射杀报信人(shootingthe messenger),资本提供者将无法获知金融机构的真实经济状况”。
按照上述观点,SEC得出研究结论,“投资者广泛支持以下观点――公允价值信息是有用的。增进了其可获取财务信息的质量……公允价值会计较为透明地反映了当前经济条件下被投资公司资产与负债的价值。中止公允价值会计将导致信息与投资者信心的丧失”。
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是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即向投资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为达到这一目标,遵循公认会计原则得到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一系列质量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可靠性与相关性。依据SEC的逻辑,“公允价值信息是有用的,增进了(投资者)可获取财务信息的质量”,因为“公允价值会计较为透明地反映了当前经济条件下被投资公司资产与负债的价值”。显然,公允价值信息对投资者的有用性以及对财务信息质量的改进,均建立在公允价值会计反映资产与负债价值的透明度基础上。那么。何谓透明度?透明度在当前美国GAAP尤其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下是如何界定的?透明度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如何来体现?当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所谓为交易而持有的和可供出售的证券价值、并将这两类证券公允价值的变动分别计入当期损益或者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部分,试问,这样处理下所提供的信息是否也是透明的信息?此类证券已实现收益(已出售部分)与未实现收益(继续持有部分)都列入当期收益或当期净资产,究竟是显示了企业真实的财务图像,还是歪曲了企业的真实财务图像?迄今为止,不论SEC或FASB都不曾对透明度给出明确的公认的权威性解释。透明度(transparency)最早由SEC前主席约瑟・利维特(ArthurLevia)在1997年5月29日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用以反映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高质量的标准。该演讲后来以“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为题发表在美国会计学会(AAA)的刊物《Accounting Horizon》1998年3月号上。他认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必须导致可比性、透明度和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并反复强调,财务报表必须根据会计准则表现真实(真实的企业财务图像),要给予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因此,按照利维特的本意,如实反映是透明度的前提与灵魂。
事实上,笔者发现(包括SEC自身回顾这一领域学术研究文献所得到的结论),来自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表明,所谓“透明地”及时反映证券价值上升与下降的公允价值信息,其“价值相关性”(股票价格与已确认或已披露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要远远高于其目前已被验证的可靠性。那么,仅具有所谓的相关性而缺乏充分的可靠性,是利维特要求的透明度吗?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在明确界定“透明度”及其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检验(结论很可能是需要改进)公允价值信息可靠性之前,SEC关于“公允价值信息是有用的,增进了投资者可获取财务信息质量”的结论值得怀疑。
(三)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在针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中,美国有些人士坚称,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会计准则可能不恰当地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针对这种反对意见,SEC从市场中广泛基础上的金融机构总体抽取了50家作为样本,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每一金融机构的影响,具体考察其资产负债表上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比重以及这些项目采用调到市价会计的情况。同时,SEC研究报告对那些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在SFAS 157公允价值层级中所处的层次进行了评估,并重点关注归入第三层次的项目。SEC发现,样本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只有少数资产(45%)和负债(15%)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
直观地看SEC所报告的数字,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包括SFAS157与SFAS 159《公允价值选择权》)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对资产负债表的考察)与报告收益(对收益表的考察)的影响似乎有限。这一经验数据对SEC的下一步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对2008年银行失败的影响)似有深意,即不难得出结论,公允价值会计并未在金融机构失败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全面、客观引介SEC对这一部分的研究方法之前,笔者对其结论暂且持保留意见。这里有两点值得重点关注。其一,SEC对公允价值层级中第三层次估计进行单独考察,包括研究期间内第三层次估计比重的变化情况、采用第三层次估计的金融机构特征与具体资产、负债类型以及第三层次估计相关的信息披露。公允价值第三层次的估计是在缺乏可观察的市场价格(输入变量)下企业的主观估计,独立的注册会计师是难以审计的。不论企业吹嘘所使用的估计方法、技术及模型如何科学,相对于第一、第二层次以可观察输入变量为基础得到的公允价值信息,第三层次估计的信息质量更令人担忧。信息使用者在多大程度上可信赖管理层的主观判断及其选用的估值模型?并且,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公允价值估计值时,几乎不可能获取充分证据以有效地展开独立鉴证。那么,一旦缺乏充分可验证性的估计数字充斥于财务报告,财务会计反映已发生事实的本质特征将完全丧失。其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应用情况也有疑点。如研究报告所揭示的,平均意义上样本公司中45%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这一比例并非均匀地分布于各金融机构,有的机构比重低于10%,有的则高达75%。负债的情况也类似。样本机构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平均比重为15%,但有的机构比重低于5%,有的则将近50%。那么,上述分布情况是否真实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类型及其交易模式?在所研究的金融机构这一行业内部,公允价值计量比重的明显差异是否还能代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四)公允价值会计对2008年银行(营业)失败的影响针对有人指责“公允价值会计导致2008年间一家或更多家金融机构失败”的观点,SEC对失败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情况(2006-2008年间)进行了评估,对直接导致银行破产的丧失充分资本化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作了分析,并评价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其他因素对资本充足性的影响。其基本结论是,“公允价值会计并未表现出在2008年间发生的银行失败中扮演重要角色或者是银行失败的一个主要基本成因。相反,在美国。银行的失败表现为以下因素的结果:不断增长的很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投资者)对资产质量的担忧以及在某些例子中不断销蚀的贷款人与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确实确认大规模公允价值损失的失败银行而言,并未验证以下一点。即上述损失的报告是银行失败的原因”。
笔者认为,全面理解并客观地评价公允价值会计在近期美国及其他国家与地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营业失败中所扮演的角色,需要一系列基础背景知识,其中一项内容是会计研究工作者比较或缺、而对于制定并改进主要应用于金融机构这一特殊行业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又至关重要――治理银行的监管框架以及银行监管资本要求与以GAAP为基础编报的财务报告(主要为权益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用于评估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管资本是否完全按GAAP报告的权益为基础确定?结合当前人们关于SFAS 157与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引起的影响权益金额确认的所有公允价值变动是否同时影响了相同期间的银行监管资本?基于向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财务报告目标应如何与金融机构旨在促进金融安全与稳健的审慎监管目标相协
调?假设SEC的研究结论可以接受,即依据所作调查“并未表明公允价值报告是任何一家银行失败的主要成因”,“这些银行失败的最重要因素是银行的基础借贷活动”,那么,失败银行资本降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公允价值会计与SFAS 157和银行资本降低的关联度有多深?或许可以提出与SEC类似的疑问:“如果公允价值会计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将增加还是降低这些银行借贷活动与风险管理的透明度?将避免还是会扩大银行的营业失败?”
(五)FASB制定会计准则时采用的程序在研究报告中,SEC简略阐述了当前美国独立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虽然“法案”要求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对那些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会计准则进行修订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考虑,但SEC认为,“为恰当理解此类修订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完整地理解会计准则如何开发并是重要的”。SEC在分析FASB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后重申,“独立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开发中立且无偏向会计指南的最佳方式”。其评估FASB准则制定效果的基本结论是“运行良好,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当前的程序,包括可能增进程序及时性和透明度的措施”。笔者基本赞同SEC的观点,即捍卫民间机构(FASB)准则制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但需改进准则制定的及时性与透明性。鉴于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权最终保留于SEC自身这一事实,SEC的观察与建议未必是全面、公允的。美国现行会计准则制定程序还存在哪些瑕疵?准则制定程序在保障高质量会计准则方面发挥多大作用?此外,随着IASB及其所制定IFRS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日益加深,国际合作因素(如美国GAAP与IFRS合作与趋同的努力)应如何在准则制定程序的改进中予以考虑?
(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备选方法SEC反对否定SFAS 157的各种观点。其在研究报告中驳斥了强加在SFAS 157上的各项罪名,但基于“法案”对“可以替代SFAS 157所涉及相关要求的会计准则”展开“研究”的指令,仍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潜在替代方法进行探讨。SEC通过两个渠道来捍卫其“不应中止SFAS 157"的前述结论。第一,探讨中止SFAS 157指南的具体后果,认为“中止该准则本身将不会改变公允价值会计要求,但可能删除当前运作的执行指南……”只会带来实务的倒退,导致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的不一致以及某些场合的相互矛盾”。第二,评价可获取的替代方法(如历史成本基础的计量),认为“尽管存在此类替代性的计量基础,但每一替代属性均有其优缺点与实施问题。结合考虑公允价值信息对投资者有用性的证据,中止公允价值会计、回归历史成本基础的计量很可能增加投资者的不确定性”。当然,SEC重申“采取改进公允价值条款应用与理解的额外行动是明智的”,包括“非活跃市场中确定公允价值的补充指南(包括检验非流动性的影响)、评估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中计入信用风险是否向投资者提供了有用信息以及加强当前的列报与披露要求”。
笔者认为,SEC关于改进公允价值条款应用与理解的具体附加行动是对现时金融危机背景下,财务会计领域亟需处理的难题的积极回应。其中,在非活跃市场下如何确定公允价值事实上指出了SFAS 157中计量指南的不足,而截止当前SEC与FASB给出的解答(主要为2008年9月30日的联合声明)发挥多大程度的作用尚难评论。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则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领域。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之间明显不对称的应用是不争的事实,当前的金融危机不过将这一问题更加突显出来罢了。在列报与披露方面,市场对表内列报金额与表外披露信息的反应明显不同。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应否进入财务报表,或在表外披露,或如何实现两种信息传递方式的有效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此外,如何保证会计主体主动披露更多相对可靠的公允价值估计性的信息?回到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层面,现行概念框架中的备选计量基础中,如何全面评估历史成本基础与公允价值属性各自的优缺点?换言之,归根结底,如何为适当的项目确定适当的计量属性?这些都是SEC和FASB今后应慎重考虑的会计基础问题。
二、SEC八项建议及其发现
笔者将研究报告中修订现行会计准则与相关财务报告要求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建议及其发现(即结论基础)提供给读者,旨在帮助阅读SEC的最终结论。
(一)应改进而非中ZSFAS 157首先,SFAS 157并未确定何时应该应用公允价值,仅仅提供公允价值的通用定义及其应用的通用框架;其次,中止SFAS 157本身将只会使实务面临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的不一致以及某些场合的相互冲突;再次,其他建议已致力于对当前准则的必要改进。
(二)不应中止现行公允价值与调到市价要求一是公允价值与调到市价会计已存在多年,突然消除将削弱投资者对财务报表的信心;二是公允价值与调到市价会计并未表现为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失败的“成因”;三是调到市价会计通常只限于应用在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投资和某些衍生性投资。对许多金融机构,这仅代表其全部投资组合的一小部分;四是90%以上采用调到市价会计的投资是以可观察输入变量(如活跃市场中的报价)为基础估价的;五是投资者总体上赞同,虽然改进是适当的,但公允价值会计提供了重要且透明的财务信息。
(三)采取额外措施改进与当前公允价值要求相关的应用与实务,尤其是当其与第二、第三层级的估计相关时其一,应通过开发非流动或非活跃市场中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与最佳实务指南来改进公允价值要求;其二,应改进现行与公允价值影响相关的披露与列报要求;其三,FASB应评估将信用风险变动计人负债计量是否向投资者提供有用信息,包括是否提供充分的透明度;其四,需加强在估计公允价值时应用管理层判断的教育方面的努力;其五,FASB应考虑对其估价智囊团(ValuationResourceGroup)实施变革。
(四)应重新考虑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美国GAAP并未提供评估减值的统一方式;披露某些减值事项时,可通过要求在收益表中列示其他全面收益(OCI)来改进其应用;对许多金融机构,采用调到市价会计的金融资产仅代表其投资组合中的少数;金融机构的投资组合中,较大比例由AFS证券或贷款构成,后者存在减值判断(损失应于何时在收益表中报告)的困难;当证券价格得以恢复时,现行减值准则通常不确认收益,除非该投资已被出售。
(五)实施进一步指南以促进合理判断的使用SFAS 157是一份以目标为基础的会计准则,其应用依赖于合理和理性的判断:合理的判断是达到投资者所希望的中立且无偏向公允价值计量的平台;已要求SEC~PCAOB强调对会计与审计准则应用中合理的判断予以支持。
(六)应持续制定会计准则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投资者及绝大部分其他人士认同,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大部分人认同,公允价值计量向投资者提供了有用信息,满足了其信息需求;除满足投资者信息需求外,通用目的财务报告还有次要作用,对其他方如审慎监管者可能具有额外的效用;如修订通用目的财务报告是旨在满足其他方需求、却可能危及投资者的需求时,不应进行修订。
关键词:基础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可持续性专业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则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评价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结果和发展潜能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高校英语专业特别是师范类学校亟待建立一种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研究对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的形成与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未来从事基础英语教育的英语教师提供提前实践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机会,从而更好摸索适用于英语教育各层次的教学评价机制。
一、文献回顾
对评价的改革起步在国际上起步较早。形成性评价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进行研究与运用,而且政府高度重视,对评价研究项目大力资助,大量专家参与[1]。许多国家在担当科研任务的许多高等学校设立了评价研究中心,特别是在语言测试领域处于较先进地位的英国,如university of manchester设立了the center for formative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中心);university of bristol设立了the center for assessment studies(评价研究中心);在一贯重视标准化语言测试的美国也已经高度重视形成性评价研究,例如世界著名的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即教育测试中心 2002年在其网站的招聘优秀形成性评价专家的广告里就已说过:“ets已经在积极研究与开发运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形成性评价项目。”[2]
在我国,从教学实践来看,形成性评价在总体趋势上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没有深入研究,更没有广泛应用的领域,许多学者对形成性评价虽有许多论述,但在我国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并没有给予切实的关注,特别是对形成性评价的本质、目标以及操作如何体现过程性与激励性方面还很不够,尤其是还缺乏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和模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外语教学理念的转变、外语教学评价理论的研究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研制,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模式已具备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如一些小学,初中,高中也已在研究探索其相应阶段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操作办法和模式,但在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阶段进行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实践研究就目前看来尚未见。
一直以来,大学英语专业基础英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即只重视期中、期末考试等,通过单一的成绩来确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综合表现,而忽视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即形成性评价。鉴于过去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不足,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方式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在基础英语教育制度逐渐向高校专业英语渗透的今天,形成性评价对平时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它虽然不像终结性评价那样直观,但如果发挥了它的作用,它可以促进终结性评价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继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会产生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研究者针对大庆地区高师英语专业2005级和2007级本科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实验,涉及6个班级,共229人。
(二)研究方法
1.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3]。自评阶段,学生从学习的一个方面进行评价,逐渐形成一套自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各种语言能力有一个基本认识,有利于他们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发展目标;结合同伴评价,沟通技能和合作技能能够充分得到培养和增强,体现评价过程动态化的特点。
2.教师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3]。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成长。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学生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和有用的指导,体现评价结果公正化的特点。
3.观察评价与档案评价相结合[3]。形成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作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需要的个体,对学生的知识、智力、能力、情感因素等各方面进行观察和记录,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完全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体现评价体系人性化的特点。
4.元认知评价与行为表现评价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思考、思辨及解决问题时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过程,与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在特定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相结合,体现评价标准综合化的特点。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基础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是持续性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基础英语课程是高师英语专业的基础课,而在基础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评价环节是实施外语教学的关键步骤。开展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前景极为广阔。以其为龙头,对英语语音、英语听力、基础英语写作、英语语法等专业基础课程进行课程体系评价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也是保证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学生的心态逐渐变好,学习自觉性增强,课堂气氛渐活跃,师生互动效果明显
学生能够严格按照各种学习及生活上的规定要求自己,在严格的纪律中履行自由的权利。对于如何面对挫折、困难,如何学习、如何团结合作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家都很有兴致的参与课前活动,为进入正式课堂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氛围环境。
(三)教师自我意识提高,相互交流经验、体会,随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摆脱了以往孤立教学,不善于与同年级各位教师切磋教学心得的现状,开阔眼界,及时与系里领导沟通并交流个人的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措施,以得到领导大力支持,促进个人教学兴致与激情。同时,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学习热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缓,但其中会有几次波动。开学初兴致高,慢慢减弱,期中考试打击之下,会再次提高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之后又稍弱些,直到期末考试前。因此,不能在整个学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要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状况和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四)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课后练习及自评模式
学生认清了语言技能对于熟练表达的重要性,能够进行刻苦训练,个别开学初想改专业的同学决心向自我发起挑战,坚定了专业思想,做到思想和行动保持一致。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主动的练习。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气氛。网络教学反馈开拓教学监控新局面。英语专业四级辅导卓有成效,得到大部分师生认可。
(五)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未能采取随机抽样,研究的个案只是在高师院校师范本科范围内,没有涉及诸如国际贸易方向的本科生。形成性评价只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公平合理的评价方式,但由于能力有限,学期末成绩还是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但希望能通过学生对形成性评价的了解,更好地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自己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多关注自己的成长。
通过对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将注重评价内容与手段的改革、操作模式的构建,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体现形成性评价对终结性评价的指导性作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纸笔评价与操作评价相结合;他评与自评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观察评价与档案评价相结合;认知评价与行为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相结合;重过程,重能力、重发展、重实效,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同时将会根据课堂与学生实际制定评价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及具体评价标准,进而形成基础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标准与体系。要将形成性评价从学生初高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延续到高校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如何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对其他两种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指导性作用,更全面、更完善地评价个体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动机、自我认同变化,有利于建立各种因素在何种程度上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影响学习评价的整体模式,把握学生学习的宏观规律,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功利性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兴趣学习、思维学习。
参考文献
[1]freeman, y.s. & d.e. freeman. whole language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m].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1992.
学业评价的改革是本次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指出了本次课程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几个方面,其中就包括“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他指出新课程的评价应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纵观学业评价制度的整体改革,从改百分制为等级评价,再到等级加特长、激励性评语的改革体现了学业评价的合理性与教育性。但是在这整体评价改革的背后,各学科的学业评价该如何操作呢?是否能用统一的评价模式呢?显然,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话题。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学业评价现状中,很多学校依然延用了传统的两种学业评价方式。一种是“一唱(奏)定乾坤”式(或称“一锤定音”式)的学业评价法;另一种是在期末采用笔试与演唱(奏)相结合的方法。显然,这两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正确地反映出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而且缺少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科学性、教育性及发展性价值。
因此,无论是从新课程改革或是学业评价的整体改革来说,都要求我们当机立断,建立起符合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小学音乐学业评价操作体系。
二、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的基本理念
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是一种具有音乐学科特点的发展性评价,它旨在通过“快乐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其具有二层意义:一是将学业评价与快乐闲暇生活接轨,激励学生“快乐参与音乐”;二是通过“快乐音乐参 与”,在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业评价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样界定的依据是:
1. 《音乐课程标准》就“音乐课程的性质”是这样描述的: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音乐是快乐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快乐音乐”由此应运而生。通俗地说,音乐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它的审美功能与娱乐功能均可以使人们感到身心愉快,可以通过松弛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神的素养和活力。所以,“快乐音乐”评价旨在依托音乐本身的审美特性,以学业评价为载体让学生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参与音乐学习。
2. 小学生是天真活泼的,他们除了在校学习外,需要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大、小环境中,他们有着自己的表现欲望与竞争意识。所以,我们提倡的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就是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旨在让学生在多元化、多样化的“音乐评价”中体验音乐、体验参与中的快乐,从而达到新音乐课程目标。
三、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的操作策略
1. 拓展评价心理辅导,增强学生对评价的认识。
学生心理健康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传统教学中,提及“评价”或“考试”――一种由教师主宰、学生应付的紧张局面顿现面前。可见,在传统应试评价的背后,评价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我们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心理导向。
(1)倡导全面的过程评价认识
“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是个人才艺展示的机会,是学生间学习交流的机会;“快乐音乐”学业评价是一种比较与鞭策的过程,是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美的过程,是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
(2)倡导健康、向上的过程表现认识
“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相信自己下次会更好!
“参与就是进步,就是收获!”――即使本次失败,但不断的参与才是通向成功的最终途径。
“团结就是力量!”――你是集体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及合作表演可以增强音乐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取长补短、优劣互补。
“鲜花与掌声,我们共同的追求!”――谦逊是一种美德,在我们中个别人获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请给暂时的失败者以同样的“鲜花与掌声”。因为积极参与也需要鼓励。
2. 拓展评价开放度,倡导轻松、民主、公平的评价
(1)开放学业评价内容
根据教材的知识与技能的特点,有些考核内容提前公布,由学生选择进行,在有些项目的评价中,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有“备”而来。
(2)开放学业评价时机
我们根据小学音乐学科的技能性特点及发展性原则,允许学生在第一次考核(或表演)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评价反思及训练后,进行第二、第三,乃至第四次的考核。
(3)开放学业评价过程
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即学生既是被试者,同时又是评价者。评价是一个相互“协商”、“探讨”的过程。
3. 接轨生活,激发亮点,倡导“快乐音乐我能行”评价。
小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不断地创造生活,感受生活。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在创造自己课余生活的过程中是快乐的,其愉悦程度与影响深度远远超过任何课堂中的“接受性”学习。陶行知也曾说道:“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的音乐学业评价中完全可以把课堂音乐教育与课外的音乐生活统一起来。
音乐教育“生活化”便是我们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将学校音乐教育与平时的音乐休闲相结合,使课外音乐的学习与课内的音乐评价相融合。曹理老师曾在1998年对北京市城乡22所中小学960人进行了一次音乐审美态度的意动因素的调查。题为:你如果有两小时空闲时间,喜欢干什么?(选三项)结果如下表:
可见,在闲暇活动中,学生有较高的音乐活动兴趣,如听音乐、唱歌等。由此,我们认为,如果将学校音乐教育与平时的音乐休闲相结合,倡导“课余音乐生活进课堂”,让学生把平时爱唱的“卡拉OK”、课余学习的乐器及合作排练的节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将这些作为学业评价的内容之一,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及课余休闲无疑具有导向作用,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郭声健老师曾在《音乐教育,为“减负”撑起一片蓝天》一文中提出:“课外音乐活动,让孩子度过美好时光”。他把大力倡导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作为为“减负”撑起的一片蓝天,那么,我们采用“生活化”、“自主化”的评价方法则对学生的“减负”(尤其是心理“减负”)的落实及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倡导“合作表演――分项评价”,促进全体参与,增强社会适应性。
《音乐课程标准》的其中一条基本理念就是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等。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大都是音乐综合活动。诸如,歌手的背后总有那么多的伴唱、伴舞;歌曲的演唱中一般总有乐队或VCD的伴奏?鸦一首交响乐或合唱作品更是一种综合与合作……可见,音乐教学中的综合为学生人际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若以“班级音乐会”等为载体,倡导“合作表演――分项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将得到加强。
四、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 关于学业评价内容的设定――以“人文学科”理念及音乐学科特点设定学业评价内容。
李岚清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加快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的步伐”中指出: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快乐音乐”评价应立足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显然,在音乐学科的学业评价中的一份音乐基本乐理测验卷、一首歌曲的演唱难以说明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
新《音乐课程标准》与原《大纲》相比另一突显出来的主要特点是丰富了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校教育和音乐艺术自身均属人类文化活动的范畴,音乐教育与生俱来便具有人文学科的属性,这本是毫无疑义的。这次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在理念上“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和“理解多元文化”;在内容标准上,强调音乐与社会生活、与姊妹艺术、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可见,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音乐教学更大程度地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迈进。
因此,在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中,我们突出了“人文学科”特点,以激发兴趣爱好为动力,建立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格局。学业评价内容及格局如下:
音乐参与:主要对学生音乐参与的次数及课堂内外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主要对学生乐理,音乐欣赏常识,音乐与其他相关方面的联系等内容进行评价。
音乐技能及能力:主要对学生音乐的演奏、演唱以及识谱技能、听力训练等方面以及对音乐感知能力等进行评价。
合作与创造:主要对学生各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闪光记录:即“成长档案”,主要记载学生的学习态度、音乐学习习惯、音乐学习兴趣及学生参赛过程中的“成果与亮点”。
在本次内容设定中,单独设定了“音乐参与”与“合作与创造”是整个评价内容设定中的亮点,充分体现了“人文化”、“过程化”、“多元化”等特点。之所以如此增设,理由有二: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就音乐教学而言,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其基础性主要不是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音乐学习兴趣,或者说音乐兴趣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设立“音乐参与”实质上是一种导向,旨在让学生从“参与”与“获得”中提高兴趣,并让“兴趣”促进学生更多的参与,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及能力将在“热情参与”中得到提高。
(2)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从音乐本体而言,它是建立在创造的基础上的,它的这种属性就给了音乐的参与者无限的创造与创新的空间。另一方面,音乐本身也是具有综合性的。如乐队排练、合唱、齐唱及歌舞表演等都是音乐综合活动,其间的综合与合作是音乐学科本身的要求。可见,音乐本体属性决定了音乐学科中“合作与创造”的必然性,为“合作与创造”单项目标的设定提供了可操作性。
众所周知,第三次全教会也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所以,在学业评价中突出“合作与创造”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它能以明确的目标性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作好了铺垫。
2. 关于学业评价过程与方法的设定――以“快乐参与”为主线、以“快乐五分钟”及“班级音乐会”为载体设定学业评价过程及方法。
(1)平时评价――在课堂上以“快乐五分钟”为载体,进行自主式的才艺表演及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评价。
①平时评价板块的构想。“快乐五分钟”的实质是在每节课前开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自主准备好的情况下表演1―2个节目。此过程中,表演者自豪、自信,欣赏者赏心悦目,故称之为“快乐五分钟”。
“快乐五分钟”的主要栏目有:
流行(课外)音乐“大挪移”:主要对学生课外的“音乐参与”及音乐创造、创新等进行评价。
“我是小小演奏家(舞蹈家、歌唱家)”:主要对学生“音乐参与”、“音乐技能与能力”等项目进行考核。
“彝人组合”:主要对学生“音乐参与”、“合作与创造”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注:以上形式依据学业评价内容而定,各个年级可以各有侧重。
②平时评价过程的设定。教师先将整个学期分成几个学段,在不同时段确定相应评价内容,列出评价安排。如下表:
在平时的过程评价中,一般形式为部分表演,共同参评。表演者以“自告奋勇”的形式提前向教师预约,在教师安排好时间、媒体等之后进行。
③ 平时评价的操作方法。我们认为,学业评价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师、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互动的人际交往过程。因此,人际交往理论与人际激励理论为过程评价奠定了交往的理论基础。根据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D.McClelland)提出的“成就激励理论”及社会交换理论等原理,我们在评价中对每一个“代价”给予一定的“报酬”,即每次评价均采用“五星级”评价制(即每一次评价中最佳成绩为,次之则将星数递减)。学生平时评价得分采用星数累加制。每一次成绩由同桌进行记录。
(2)期末评价以“班级音乐会”、“才富大考场”的形式进行。
“班级音乐会”:表演的具体形式不限,可以是平时评价中的任一形式;
“才富大考场”:主要对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进行考核。
①班级音乐会。要求人人参与,强调合作学习与综合活动,鼓励合作表演。合作表演采用“导生制”。导生制是由学业优良的学生作为导生,以自愿的方式与一名或几名音乐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结成合作互助对子,从中体验参与的快乐,促进共同提高。
评价采用“五星级”评价制,根据学生在各个节目中担任的角色与表演情况,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②“才富大考场”。要求人人参与,先共同笔试,后选拔一定比例学生进入“大考场”比拼。内容先是本册教材的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而后加进课外音乐知识与音乐文化。共同笔试部分根据答题正确率采用“五星级”评价,进入决赛选手采用加星数的办法以资鼓励。
3. 关于学业评价结果呈现方式的设定――突出过程重现、结合“成功教育”经验代优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学业评价中,其终结性评价结果往往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应该说,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它似乎有着事实存在的必然性。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学评价的日趋完善,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技能性很强的小学音乐学科中,学生学业情况的评价已很难用传统的四个等第来衡量。诸如,“歌唱”的评价中,怎样才算是及格?怎样才算是不及格?我们该如何去用及格或不及格两个截然相对的“定性”词进行评价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文中告诫说:“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我们在小学“快乐音乐”学科学业评价中,采用模糊性等第(优秀、良好、一般、需努力)、星级评定及激励性评语作为终结性结果的呈现方式。在终结性总评过程中,首先将学生平时与期末各分项评价进行星数汇总。根据学生各项总星数的多少,再由师生共同为学生得出各项的总评成绩。各项成绩最终呈现方式为:
“音乐参与”及“合作与创造”:由总星数――五星级评价。
“音乐知识与相关文化”、“音乐技能与能力”:总星数――等级评价。
“闪光记录”:成果记载与激励语言描述。
如,某小学生音乐学习成绩报告单如下:
由上,在体现公平、公正、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中,给了学生以自信与自尊,赋予了学生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起着鼓励与鞭策的教育性作用。
五、综 述
科学地做好学生的学业评价,发挥好学业评价的功能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音乐学科学业评价改革中,我们既要考虑到音乐学科的特点,又要考虑到素质教育的总方向;既要体现好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性,又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好评价的教育性。我们坚信,只要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勇于探索,小学音乐学科的学业评价将更具有现时代的发展意义!
一、研究方法描述
(一)术语界定本项研究中,“银行失败”是指根据立即纠正措施(PCA)的授权,由联邦存款保险机构依照适用的法律或规章,遵循相应的州或联邦登记程序,或相应的联邦银行业机构基于《联邦存款保险法案》(FDIA)的权威,而使一家银行被关闭。该界定将两类主体排除在研究范围外:一是未满足上述失败标准与程序且本应在2008年获得其他联邦资助或救援的银行;二是未在法案授权研究之列的非银行失败金融机构。
(二)数据来源有关银行失败的信息均来自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网站。截止2008年12月1日,2008年共22家银行失败。SEC按资产规模将样本失败银行分为三组,以保证小规模银行的数据及影响不被大规模银行所覆盖或抵消。这三个组别是: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失败银行(12家)、资产规模介于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的失败银行(7家)和资产规模大于100亿美元的失败银行(3家)。按2007年12月31日资料,小规模失败银行所持资产约占失败银行总体资产的1%,中等规模失败银行所持资产占比5%,三家最大规模的失败银行则分别占3%至83%。鉴于上述重要性分配,SEC对三组失败银行采取的分析方式有所不同。即中小规模失败银行以总体性分析为主,对三家大规模失败银行则进行单独考察。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对失败银行的影响时,数据取自这些银行在2006、2007与2008年间公开可获取的季度财务数据,以评价失败银行在多大程度上持续或非持续地应用公允价值会计以及公允价值会计是否重大地降低了银行监管资本。为评估信用状况对银行失败的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他可能致使银行失败的原因,SEC对季报中的信用损失与过期贷款数据以及失败银行其他公开数据也作了仔细分析。
二、治理银行失败的监管框架
(一)紧急纠正措施(PCA)条款当前美国针对资本不再充足但经联邦存款保险机构保险的存款机构的监管框架,主要是《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革法》(FDICIA)所确立的紧急纠正措施(PCA)条款。其目标为“在对存款保险基金产生最小长期损失的基础上解决前述存款机构的问题”。PCA框架涉及存款机构处于低级别资本类型进而使情形更为严峻时所须采取的最低限度强制性措施。在此基础上,联邦银行机构还享有采取其他自由行动的权利,如制定理解备忘录、发出结束与终止营业指令以及确定进一步的资本指令。具体而言,PCA条款确立了五类资本,并要求资本标准符合杠杆限制和风险基础资本的要求。除用于确定存款机构的资本是否已致命不充足的最低要求外,当前具体资本标准均由联邦银行机构确定。具体如表l所示。
(二)资本不充足银行约束银行必须于每一季度末计算并报告资本水平。资本不充足的银行将被诉诸许多强制性措施,包括提交45日内资本补足计划。此外,联邦银行机构也会施以其他可自由裁量的约束措施,按照对FDIC可能产生的长期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帮助解决银行问题。未能提交资本补足计划的资本不充足银行与资本严重不充足银行将受到更多约束。资本致命不充足的银行除适用与资本严重不充足银行相同的约束外,还附一项额外条款,即在资本演变为致命不充足的90日内被接管或接受保护,除非主要的联邦或州监管者和FDIC一致认为,其他举措将更能实现PCA目标。联邦银行机构有权任命银行的接管者或保护人,而不必依据银行是否已沦为资本致命不充足的境地这一事实。在评价机构稳健性时,联邦银行机构采用“统一金融机构评级制度”,即CAMELs评级制度,以银行财务状况与业绩的六个关键指标为基础得到综合性评级。这些构成因子分别致力于银行在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能力、收益质量与水平、充分流动性和市场风险敏感度(包括利率)六个方面的表现。任命接管者或保护人的条件则包括:(1)该银行继续营业已不再安全且不再稳健;(2)该银行很可能不再能支付其债务或满足其存款人的要求;(3)该银行已发生或很可能发生将消耗其所有或几乎所有资本的损失,在无联邦援助的前提下,不存在合理预期可恢复至资本充足状态。州登记机构亦可按照州法为特定银行指定保护人或接管者。
样本中大部分银行因无能力维持充足资本而失败。一些银行失败的直接原因则表现为不能满足存款人的提款需求,几家因流动性问题而被迫关闭的银行也存在资本不充足问题,但另一些银行在其关闭时则存在充足的资本。
三、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GAAP基础财务报告的影响
(一)银行资产类型与公允价值应用的一般分析如“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研究中的发现,总体上,银行多数资产与负债并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确认于当期损益中。多数银行所持的绝大部分重要资产类型是为投资而持有(HFI)的贷款。HFI贷款通常采用摊余成本计量,只确认已经发生的信用损失,即在信用损失很可能发生时进行确认。公允价值可能影响信用损失计量的一种情形是问题贷款(problem loans),即贷款的收同预计将完全来自于基础抵押品。此时,信用损失计量以支持性抵押品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类似的。银行持有的用以抵消抵押品赎回权的财产,其会计处理也是基于该财产的公允价值。大部分银行倾向于持有分类为可供出售(AFs)的证券投资组合,其未实现公允价值损失只在价值降低是非暂时性时才确认于当期损益中。
公允价值在银行会计处理中扮演的角色随银行业务复杂性程度的提升而更为广泛。如发起和购入贷款以供出售的银行,通常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报告上述业务活动。在以往交易活动中发起并出售大量贷款的银行,则很可能拥有重大的为出售而持有(HFS)的贷款。HFS贷款通常以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或者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确认于当期损益的方式进行处理。参与证券化业务的银行亦很可能在已售贷款中持有抵押服务性权利(MSRs)。MSRs被界定为非金融资产,通常以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或者以公允价
值计量并将其变动确认于当期损益的方式进行处理。涉及贷款证券化的银行更可能频繁地从事重大套期活动,致使银行持有更多交易性证券并签订更多衍生性合同。由此,交易性证券或衍生性合同上的公允价值变动可抵消其他诸如采用公允价值处理的HFS贷款和MSRs上的敞口。
(二)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GAAP基础财务报告的影响:样本分析在研究期间内,小规模失败银行呈现如下特征:(1)采用摊余成本处理的贷款持续占银行总资产的80%以上;(2)不存在持续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资产;(3)未单独对外报告交易性资产或负债、非交易性金融资产、选用公允价值选择权(FVO)的MSRs或者衍生品情况;(4)在投资性证券中,分类为AFS或HTM且其公允价值降低是非暂时性减值时通过收益确认的部分,代表所持资产的5%;(5)所持的注减至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的资产敞口非常小。中等规模失败银行情形类似,采用摊余成本处理的贷款构成其多数资产,所持采用持续性公允价值处理的资产比重略高,但在报表中的比重相对不重要。在投资性证券中,分类为AFS或HTM且其公允价值降低是非暂时性减值时通过收益确认的部分,亦仅代表所持资产的6%。
对于三家大规模失败银行,具体情形如下:(1)华盛顿共同基金(WaMu,资产超过3000亿美元),采用摊余成本处理的贷款仍占资产多数(比较期间内占总资产的65%-78%),因其业务并不集中于发起一分散模式,以公允价值处理的资产比重明显小于大银行总体水平。如WaMu采用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资产比重小于5%,其中MSRs约占50%,而在公允价值发生非暂时性下降时确认损失的投资性证券占资产总额的8%。(2)IndyMac(资产超过300亿美元,较集中于证券化和未经联邦银行机构保险的贷款服务),采用摊余成本处理的贷款占重要比重(比较期间内占总资产的35%-50%),但与其他失败银行相比则小得多。IndyMac持有重要的抵押基础证券和由私人性证券化活动产生的剩余权益构成的投资组合,并将其中许多权益分类为交易性资产。因抵押基础证券市场条件的变化,在2007年期间山dyMac明显保留过多由证券化活动产生的证券。这些权益包括信用风险集中的非投资级别证券(BBB级以下),通常吸收了较大金额的信用损失,而此时这类损失尚未影响其他高级别或投资级证券甚至通常不被全国知名评级机构定级的剩余权益。从2006年开始,IndyMac因采用以公允价值处理的衍生品和交易性证券对MRSs公允价值进行积极套期,对MSRs适用公允价值会计。2008年,IndyMac又对HFS贷款选择持续性公允价值处理并将所有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中。于是,截止2008年3月31日,采用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占该银行总资产的13%,其中MRSs约占62%。此外,该银行持有大量分类为AFS并在发生减值时确认公允价值损失的投资性证券(比较期间内占总资产15%~18%)。(3)Downey Savinand Loan(资产超过100亿美元),采用摊余成本处理的贷款占总资产的绝大多数(比较期间内均占84%以上),采用持续性公允价值处理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者以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进行处理的资产或负债不具有任何重要余额。但是,分类为AFS且其公允价值发生非暂时性下降时确认损失的投资性证券却存在重要余额(比较期间内占总资产9%-12%)。因此,对样本失败银行的分组考察表明,采用摊余成本处理的资产(本质上为历史成本属性)仍构成失败银行资产的主要部分,公允价值会计未对银行GAAP基础的财务报告产生重要影响。
四、监管资本与美mGAAP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美国联邦银行机构对GAAP基础的权益与监管资本的区分SEC认为,旨在向投资者与债权人提供对其决策有用信息的财务报告目标不同于旨在促进金融安全与稳健的审慎监管目标。美国的联邦银行机构在评估金融机构安全性与稳健性时,对按照GAAP确定的权益与用于评估资本充足性的监管资本是进行明确区分的,并非所有影响权益的公允价值变动均会同时影响监管资本。即针对银行的监管资本要求以根据GAAP确定的财务信息为起点,经过若干调整得到,以反映银行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的偿付能力、安全性和稳健性。如分类为AFS的债务性证券上未实现利得与损失作为累计其他全面收益的一部分计入GAAP基础的权益,但通常不影响监管资本。银行已经实现的损失,无论通过出售债务性证券方式,还是确定债务性证券上公允价值降低为非暂时性时所引起,均在监管资本中得到了反映。此外,监管资本的确定未考虑商誉因素,并对某些按GAAP已确认为资产的服务性权利作出严格限制。因此,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对特定报表项目的账面价值作出调整,并由此降低了GAAP基础的权益,但并未对监管资本产生影响。
(二)美国其他官方机构对GAAP基础的权益与银行监管资本的界定2005年,联邦储备委员会一份规则最终稿,致力于监管资本的定义:“GAAP对资本性工具会计处理的变动并不必然改变该工具监管资本的处理方式。虽然GAAP为监管资本的界定提供了某些信息,但在定义一级资本(核心资本)或二级资本(非核心资本)时,联邦储备并不将自己束缚于GAAP的会计概念,因为监管资本要求旨在确保银行业组织安全性与稳健性的监管框架,而非旨在确保财务报表透明度的会计设定。由此,自联邦储备在1989年采用风险基础的资本规则后,一级资本的定义已在许多方面不同于GAAP的权益。联邦储备认为,这些差异与通过监管来确保银行业组织资本基础的稳健性是一致的。这些差异并非监管报告与GAAP会计要求之间的(本质)差异,而仅仅是GAAP目的下权益的定义与银行业监管资本要求目的下一级资本定义之间的差异。”2006年和2007年,随着允许银行业对自身负债选用公允价值会计的GAAP准则,联邦银行机构从监管角度探讨将负债公允价值的全部变动计人监管资本是否足够谨慎,并在季度财务报告补充性指南阐述:“机构正在考虑使用FVO,包括FASB第155号关于某些混合金融工具和第156号对服务性资产和负债的FVO对监管资本的意义。除下文所论及的,应用FVO引起的、已在盈余中确认的资产与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应在一级资本中作出反映,直至机构作出进一步指南。对于应用FVO的负债,银行应将自身信誉变化对该负债公允价值的影响考虑在内。机构已经认定,对于那些采用FVO引起的已计入留存收益且可归因于银行自身信誉变动的负债公允价值的累计变动,银行应排除在一级资本之外。”
五、失败银行资本降低的原因分析与环境评估
(一)失败银行资本降低的原因为分析失败银行资本降低的原因,SEC审阅了每一家失败银行的收益表信息,以确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每一银行一级资本的项目,并收集了持续性与非持续性
公允价值计量在收益表中得到确认进而影响一级资本的数据。SEC认为,全面、连贯地提供所有失败银行的收益表数据将十分困难,因为财政报告与储蓄财务报告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收益表项目进行归类。如财政报告中,AFS证券上已实现利得与损失净额包括因出售而确认的利得与损失以及减值损失。在储蓄财务报告中,因出售AFs债务性证券而确认的利得与损失则和出售HFS贷款而确认的利得与损失归人同一组,而AFS证券的减值损失与信用损失准备归入同一组。对于中、小规模两组失败银行,除一家银行外,均提交了财政报告,因此,相关分析依据财政报告格式展开。大规模失败银行则全部提交了储蓄财务报告,相关分析则主要利用其储蓄财务报告展开。
根据SEC的调查,总体上,中、小规模两组失败银行的资本降低由信用损失准备增加引起,信用损失准备的增加则表现为不履约贷款水平的持续上升。并且,这两组失败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远远超过规模相似但未失败银行所经历的不良贷款水平。大规模失败银行的不良贷款也极大地超过类似规模未失败银行通常经历的水平。如WaMu的信用损失是导致其收益降低的最重要原因。在分析期间内,WaMu确认的公允价值损失明显少于相同期间内确认的信用损失。2007年度,WaMu确认了约5亿美元交易性证券的公允价值损失,这主要由信用卡证券化中低于投资级别的保留权益引起,以及2亿美元非同质住房抵押贷款(分类为HFS)的公允价值注减损失。而同期确认的信用损失则为3l亿美元。2008年第一季度,WaMu确认了用于MSRs公允价值套期的衍生品上约6亿美元的公允价值利得,但该利得部分地被相关MRSs上公允价值降低所抵消。2008年第二季度,MRSs套期工具上的公允价值损失亦部分地为相关MSRs上公允价值利得所抵消。除套期活动的公允价值影响外,截止2008年6月30日,WaMu对分类为交易性证券的信用卡保留权益与以次优贷款为基础的证券,确认约5亿美元公允价值损失。而相同期间确认的信用损失则为944L美元。IndyMac的资本降低则由两个因素驱动:一是确认已发生的信用损失;二是由HFS贷款、投资性证券与衍生品组成的投资组合公允价值降低而确认的损失。但MSRs套期工具上的公允价值利得与损失则部分地被相应MSRs上公允价值变动所抵消。并且,IndyMac确认的公允价值损失中有一部分与嵌入交易性证券投资组合所遭受的信用损失相关。对于样本中第三家大规模失败银行,Downey Savings and Loan的已发生信用损失亦是导致其收益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且在研究期间内,该机构没有为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确认任何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