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6 12:30: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网络综合布线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通信理论;综合布线;故障检测
一、引言背景
布线系统是整个网络工程的通信基础,是弱电系统的核心工程,随着互联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布线技术逐渐显现出他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在早期的传统布线工程中各种不同的设施布线是分别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每种应用自成体系。出现故障后将难以排查,难以维护管理。同时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出现使得传统布线系统无法对新生应用提供充足的支持。标准化综合布线应运而生,综合布线将各种应用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灵活性更强,适用各种不同应用需求。一次布线可以支持语音、传真、数据传输、影像传输等应用。近年来智能建筑占新开工建筑的比例已达30%以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建筑所占的比例将不断攀升。智能建筑的持续火热使得综合布线相关技术人才十分紧缺,高职高专院校以前一直是这方面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随着智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单纯强调高技能型的职业教育已经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高学历创新型复合人才更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同时培养高学历的创新性复合型综合布线人才也是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的成长需求。
二、本科综合布线教学特点
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通信、材料、建筑施工等多学科的课程,当前由于标准化施工是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生命和保障,也导致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标准实施而轻视对标准背后综合布线的理论研究。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同,其教学侧重点也必然有所不同。现阶段各学校综合布线课程教学包括很多本科院校都停留在综合布线施工技术、技能层面。课程的内容也主要是如何对标准贯彻、执行,而对综合布线系统相关标准和规范背后的通信原理讲解甚少。这样必然导致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同质化。无法真正体现出本科教育的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特点。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综合布线课程中综合布线技术本科教学过程中引入通信等理论知识。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关于通信理论的著作和论文普遍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本科教育中计算机专业也并未设置综合布线相关先导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通信理论难度更大,因此在综合布线教学实践中很少应用。对于通信理论的应用价值和综合布线教学中的可行性值得研究和关注。
三、通信原理在综合布线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中通信电缆铺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布线施工中不规范的操作将影响日后的网络传输性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遵照国标操作就要从线缆的传输特性以及信号分析入手。只有对信号和信道特性有了一定深入的了解,日后才能胜任线缆认证、工程验收和故障诊断等工作。涉及信号和信道传输特性的通信知识在综合布线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在综合布线理论课教学的应用
传输介质和信道传输特性在综合布线理论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首先应该了解数据如何以信号的形式在网络中传播的以及局域网信号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理解信道特性,和各种参数的意义。局域网中双绞线传输的主要是数字基带信号,这种离散信号的特点是富含多种频率分量。根据信号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双绞线的带宽必须大于信号的带宽,否则,信号频率域上将受限。基带信号在频率域的失真将导致时域上波形的失真,波形的失真可能导致接受端接受数据错误或引起误操作。 所以信号和传输介质的选择必须带宽匹配,对信道传输特性的测量分析也要在全频率域内进行。衰减、串扰等参数也是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许多时候对信道进行特性分析要使用高频、长线、微波波导、天线等通信理论。可以看出通信理论在综合布线理论框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综合布线理论教学应注意有选择地、适当地引入通信理论。多做定性文字语言分析,少一些定量的数学分析,适当引入一些数学推导。这样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信原理在综合布线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布线实验教学主要分为网络工程布线设计与规划、综合布线施工技术、综合布线工程测试验收及故障检测、维护等几个部分。施工技术和故障检测是实验教学重点。综合布线实验教学过程中对线缆的故障检测、故障类型判断、故障定位及故障恢复等要大量应用通信知识。
运用通信知识通过对故障线路的测量结果对比和故障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综合布线标准的理解。运用通信原理可以快速定位、排除故障。比如生产环境中不注意对线路的保护通常会因暴力施工导致信道传输线路特性改变,导致数据传输错误。双绞线铺设时常会挤压变形,甚至导线断裂。在实验中测量一条双绞线施工铺设前后对比,通过fluke线缆认证测试仪测试的结果可以分析高、低、中频率域内信号的衰减程度,可以诊断出包带开裂、线缆张力、绞距偏大等故障。通过信号延时参数可以诊断出长度不一致的故障。实验教学中我们也经常要测量双绞线的串扰,根据高频信号、通信原理可知交变信号会产生电磁辐射,这种辐射干扰到相邻线对就形成了串扰。通过对双绞线串扰的测量也可以诊断线缆故障。串扰基本可以通过双绞线的绞结来加以限制。局域网双绞线制作过程中四对芯线的绞距均应完全不相同,而且彼此之间不应该出现可能在若干个绞距后重复对齐的现象。挤压和拉力过大导致线缆绞距突变导致串扰变大的故障。同时导线阻抗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波阻不连续引起功率反射,回波损耗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对信号的学习研究可以更深入的解读测试参数,更有利于故障诊断和排除。
四、总结
综合布线教学过程中大量涉信号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对综合布线施工验收等环节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对各种故障及时定位排除。在综合布线课程中应适量引入通信、信号等相关课程理论,是综合布线本科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黎连业,陈光辉.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高传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校园网;综合布线;结构化布线;布线系统设计;网络拓扑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6-7395-02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Generic Cabling System in Campus Network
TIAN Ji-fe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Jinan 250104,China)
Abstract: The Generic Cabling System is a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annels, and it satisfies the campus networ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t voice, data, images, video and other multi-med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design of the Generic Cabling system of school, a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relevant content of designing the Generic Cabling system.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generic cabling system; structured cabling; cabling system design; network topology
在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基于校园网的应用不断革新。通过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来提升教学水平、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共识。校园网的建设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信息化产物。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校园网络工程的信息传输通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学院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为例加以说明。根据学院建设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实现了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学生档案、排课、选课等全过程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1 设计原则
1.1 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校园网网络系统应用环境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网络设备、主机系统具有很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关键网络设备冗余工作,其关键部件可实现在线更换(拔插),故障的恢复时间在秒级间隔内完成;网络在设备、拓扑以及线路等方面均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每周7*24小时,每年365*24小时的正常工作。
1.2 开放性和标准化
整个布线系统的接口全部采用开放技术、支持国际标准协议,具有良好的互连互通性,保证支持同一厂家的不同系列的产品以及与不同厂商的不同网络设备无缝连接和互操作的能力,而且能支持不同的网络结构及应用。
1.3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整个系统采用先进的跳线管理, 终端的改位、移位只需在配线架上进行简单的跳线即可实现,便于系统的扩展。灵活扩充性表现在灵活的端口扩充能力、模块扩充能力、满足网络规模的扩充。系统还具备支持新应用的能力,即产品具有支持新应用的技术准备,能够符合实际要求的,方便快捷地实施新应用。
1.4 先进、成熟和经济性
综合布线常采用光纤和双绞线混布的方式,选用较成熟的线缆类型。综合布线厂商都有15年的质量保证。综合布线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和性能价格比,大大地减少了传统布线的重复预留。另外模块化、开放式的产品结
构,降低了日常维护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节省运行费用。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拓扑结构设计
校园网通常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方案,便于将来的扩展。本项目中,学院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面积比较大。我们从功能上考虑,把校区分为几个区:教学办公区、图书馆区、教工学生宿舍区。采用层次设计方法,将整个网络划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在实训楼的网络中心部署核心设备,通过千兆以太网互联各个楼宇,作为组成整个校园网的骨干网,骨干网络依托千兆链路连接各楼宇汇聚的接入。
2.1.1 核心层
核心层一直被认为是流量的最终承受者和汇聚者。本项目中核心采用万兆核心交换机作为整个校园网的核心设备。信息中心负责为各个楼宇的区块间流量提供交换平台,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
2.1.2 汇聚层
根据各个楼宇的用户和流量特点,我们分别在教学A楼、实训楼等流量比较大的楼宇设置汇聚交换机,担负着各楼宇用户数据的数据交换和交换数据的分发。汇聚交换机实现汇聚层数据的交换和转发,并为各个楼宇或者系部网络流量做一些安全策略和QoS的设置,实现用户的流量过滤和智能安全控制。
2.1.3 接入层
分散于学校各个单位和系部,提供最终用户的网络接入。接入层主要面对各办公区和各教学区、宿舍区,接入量大。我们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交换机网络产品作为接入层产品,支持堆叠,支持基于端口、协议的灵活划分VLAN方式,非常适于一栋大楼内分布不同部门的网络环境中使用,并支持采用1000M光纤上联。其物理拓扑结构如图1。
2.2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管理区、设备间、水平子系统、主干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但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不同的楼宇内部系统组成也会有所变化。例如教学C楼信息点的数目比较少,范围比较小,我们只需要设计工作区、设备间和水平子系统就可以了;而在信息点多、情况复杂的实训楼,综合布线系统由管理区、设备间、水平子系统、主干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以及工作区六个子系统组成。
2.2.1 工作区
工作区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主要由计算机等设备终端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包括一些跳线、软线等非有源器件。跳线接头和信息插座的颜色设置需符合国际标准,我们采用的是EIA/TIA 568B标准的线序。跳线根据实际的需要在施工现场手工制作,方便灵活而且价格便宜。
2.2.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在整个布线系统中占的比重很大,主要是由配线架、信息插座和它们之间的缆线组成。线缆一般选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考虑6类线缆,甚至是光纤。例如在教师、学生宿舍楼和办公楼这些带宽要求不高的地方,我们采用的是性价比较高的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满足1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而在图书馆和实训B楼的二楼等要求较高的地方我们采用的是光纤布线,以满足将来的发展需求。
2.2.3 管理区
管理区是整个布线系统的管理环节,所有水平线缆、主干线缆端接于此。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根据需要进行跳接,即把跳线跳接到相应的信息端口,满足增加设备终端、对网络进行变化的需求。管理区子系统主要包括光纤配线架、铜缆配线架及绕线架。楼层的高度、面积和信息点的数目决定了管理区的数目。经常的做法是一个楼层设置一个管理区,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变化。如果单层面积小、信息点比较少,并且缆线在最大允许的传输范围内,我们可以两个楼层甚至多个楼层设置一个管理区;反之,可以一个楼层设置两个或者更多的管理区。另外管理区的大小、位置等也有专门的规定。
2.2.4 主干子系统
主干子系统是整个大楼的交通枢纽,主要是将设备间与各配线间连接起来。本系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电缆的选择,通常采用大对数电缆或者光纤。电缆总对数的计算,必须遵循干线通道中资源共享原则,即干线线缆的数量和类型不能按信息最大流量时配置,只需要统计信息量的平均值,以避免资源的浪费。通过点对点端接或者分支递减连接方式,线缆从设备间连接到各个配线间。
2.2.5 设备间
设备间主要由跳线电缆及相关硬件组成,把各个公共系统的设备互连起来。通常情况下,该系统与网络具体应用相关。设备间的大小、位置需要根据设备的数量、网络中心位置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决定,但一般处在建筑物的中间位置,例如实训楼设在二层的网络中心机房。设备间的跳线因为插拔的次数比较多,可靠性要求高,我们选用的是专用的6类和光纤跳线。
2.2.6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另外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过流过压的电气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线缆通常采用光缆。例如教学楼A楼通过1条6芯室外光纤与核心机房连接。另外我们需要根据现场的敷设情况如工地的大小、建筑物的位置特点等选择敷设方法。
2.3 信息点及线缆说明
综合布线中的信息点主要包括语音、数据、图像和监控信号等。它的估算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人员性质等因素,我们主要的做法是:普通办公室2个信息点;普通教室2个信息点,大的教室4个信息点;机房至少4个信息点;学生、教工宿舍4个信息点;大会议室6个信息点。另外,有的地方考虑到网络的扩展,需要预留信息端口。计算结果和缆线使用如下:
教学办公区包含教学楼A、B、C、D楼4个楼, 共有1000多个信息点。考虑将来的发展需要,教学楼A、C、D楼分别采用1条6芯室外光纤和实训B楼相连,每个楼都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同时实训B楼是整个学院的网络中心。
图书馆区共有400个信息点,拓扑结构采用星型,中心放在四楼的核心机房,通过1条6芯光纤与B楼相连接,满足吉比特的数据传输速率。楼内干线子系统线缆采用光纤,水平子系统采用超5类电缆。
教工学生宿舍区共有800个信息点,拓扑结构采用星型,考虑校区规划,还有3座学生宿舍待建设,采用2条6芯室外光纤和教学C楼相连。
实训B楼包含6个布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中采用超5类的双绞线,而在垂直干线上采用100对的大对数的电缆;图书馆的水平子系统采用超5类电缆,干线子系统线缆采用光纤;其他的建筑物内信息点数目比较少,范围小于90米,子系统组成也做了相应的改变,但线缆都采用超5类的双绞线电缆。
3 系统优势
在本项目中,为了提高系统的质量和方便维护,我们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光缆和双绞线混布的方式;采用模块化星型拓扑结构,主干段相互独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物理链路备份问题,使用了双100Mbps铜缆类型,增加系统的冗余,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便于网络的扩展。主干网上采用了1000Mbps的光纤,减少了周围的电磁干扰影响,有利于今后更高速率的网络应用。实训楼的拓扑结构如图2。
接入层交换是在第二层进行,支持即插即用,采用1000M光纤上联,也可支持堆叠、划分VLAN。我们可以灵活的将每个部门(可跨楼层)处于一个独立的VLAN中,保证了各个部门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提高了网络访问效率,同时还便于网络管理、排错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布线系统是校园网智能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用户实际的需求,合理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优化网络的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先进、可靠、开放、经济实用的综合布线。另外,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工程的性价比,便于将来网络的扩充和改造,适应今后网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平,余明辉..网络综合布线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聂元铭,曾志,刘晖.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实战实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就综合布线设计和施工过程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大厦的硬件基础,工程的组织施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论文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
0引言
综合布线系统是伴随着智能大厦而崛起的,作为智能大厦的中枢神经,综合布线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满足传送语音、数据、文字和图像及自动控制信号等各种信息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布线系统的适用场合、应用范围、服务对象和通信内容都会逐步扩大和增加。笔者结合近年来在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碰到的相关问题,对综合布线系统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1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1线缆的选择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水平线缆使用双胶线是比较普遍的,按照电气性能的不同,双绞线可分为三类、五类、超五类、六类和七类双绞线。不同类别的双绞线价格相差较大,应用范围也大不相同。
在结构化综合布线中,语音和数据的互换已广泛应用,所以目前市场上综合布线的线缆以超五类和六类线为主。六类线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与超五类布线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且能够非常好地支持1000Base-T,所以正逐步取代超五类线。七类线由于是一种全新的布线系统,虽然性能优异,但由于价格昂贵且施工复杂,可选择的产品较少,因此很少在布线工程中采用。根据综合布线国际标准ISO11801,综合布线系统的使用寿命至少为10年,作为一种长期的基础投资,同时减少日后网络升级带来的问题,综合布线应当充分考虑网络的潜在需求和布线系统的发展,因此,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建议选择六类产品构建布线系统。
在室外线缆的选择中应尽可能使用单模光缆,因为单模光缆只能以一种模态传输,避免了模态的色散,使得传输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是未来光纤通信和光波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目前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水平系统布线时,传统的双胶线受到有效距离的限制,则也可考虑使用光缆来解决。
1.2信息插座的设置
信息插座的设置看似很简单,其余很重要。信息插座的位置及数量对于今后的使用,以及办公区域的美观影响很大。
对于信息插座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确定,并保留一定的余量。如果暂不能确定今后使用的数量,亦可根据建筑的实际空间来估算信息插座的数量,可分为基本型和增强型。基本型是按实际使用面积每9㎡~10㎡安装1个双孔信息插座;增强型是每9㎡~10㎡安装2个双孔信息插座。
其次是信息插座安装的位置,办公室桌椅的摆放通常是避门放置,信息插座的放置应跟随桌椅就近设置。如果办公室使用实木地板,那么在综合布线设计时,就考虑将信息插座设置为地插,放置在办公桌下面,避免办公室到处是线,显得较为整洁。信息插座安装的高度正常是离地面30㎝,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改变。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综合布线是属于弱电项目的一部分,通常是由土建设计单位进行了设计后再由弱电设计单位进行深化设计,在深化设计设置新的信息点位置时,需注意信息点旁是否有强电插座,如果没有还需要增加强电插座。
1.3预埋线管的管径
预埋线管的管径可参考如下的标准:1~2根双绞线穿管15mm~20mm线管;3~4根双绞线穿管20mm~25mm线管;5~8根双绞线穿管25mm~32mm线管;8根以上双绞线最好走线槽;单根32mm线管可由2根20mm线管代替。
在线管预埋时应注意尽可能少走S弯,否则会增加现场穿线的难度。
2系统施工中的几个问题
2.1水平线缆敷设的相关问题
(1)需考虑线缆的余量
为了便于今后的维护,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线缆端接时,应预留一定的冗余长度,以满足上述的需要,正常的端接冗余为5m~10m。
(2)线缆避免束得过紧
在有束缚和捆绑线缆时,位于的线缆受到的压力比线束里面的大。压力过大,会使线缆内的双绞线对变形,从而影响线缆的性能。如有多处的束缚和捆绑,就会将回损的影响积累起来,最后都表现在总损耗上。在配线柜里也要特别注意这点,因为配线柜里面的线缆较多,为了保持线缆整齐,有可能会把线缆束得太紧。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使用理线环,这样就不会压迫线缆。
(3)水平线缆用量的估算
布线前要估算一下线缆的用量,可采用以下的公式进行计算。
平均电缆长度=(L+S)/2
总电缆长度=平均电缆长度/2+备用部分(平均电缆长度的10%)+端接冗余(5m~10m)
L为配线架连接最远信息点的距离;S为配线架连接最近信息点的距离;
这个公式只算出一个点的总线缆的长度,还后乘上此楼层的信息点数再除以305(有余数进1),即可得到此楼层所需线缆的箱数。
(4)制作布线标记[1]
线缆的标记系统要遵循TIA-606标准,标记要有十年以上的保用期。传统的标记是采用普通标签纸,然后由施工人员用圆珠笔或钢笔书写。普通标签使用期很短,粘性消失后即会脱落。此外,施工人员书写习惯等原因会造成书写的字体不正规,字迹潦草,甚至无法辨认,不利于后期维护工作的开展。所以,施工单位应采用正规的标签机打印标签纸,保证标签的寿命,便于今后对布线系统维护工作的进行。
3电气保护
综合布线系统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间距。综合布线系统与干扰源的间距应符合表1的要求。[2]
表1综合布线与干扰源的间距表
其他干扰源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最小间距(mm)
380V以下电力电缆<2kV·A与缆线平行敷设130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70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10
380V以下电力电缆<2kV·A~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300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150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80
380V以下电力电缆>5kV·A与缆线平行敷设600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300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150
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如表2所示的规定。
表2墙上铺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其他管线最小平行净距(mm)最小交叉净距(mm)
电缆、光缆或管线电缆、光缆或管线
避雷引下线1000300
保护地线5020
给水管15020
压缩空气管15020
热力管(不包封)500500
热力管(包封)300300
煤气管30020
4.系统测试[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完成之后要对各信息点进行测试。目前比较多的是采用FLUKE专用仪器进行测试。根据各信息点的标记图进行一一测试,若发现问题则可先做记录,等全部测完之后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再检查。测试的同时做好标号的检查工作,检查各点标号在信息点及配线架处是否一致,以便今后对系统进行管理及维护。进行测试时一般是两头发现问题,这可能是配线架没做好,也可能是模块没打好。全部测试完成之后把平面图进行调整,最后做出完全正确的标号图和竣工验收图,以备查用。
5结束语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门技术要求很高的学科,不仅要求施工人员自身业务水平高,而且需要与土建、装潢等各方相互配合,只有通过紧密的配合、严谨的施工,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宋超.浅谈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2):68-69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综合布线技术;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得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综合布线技术是网络信息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各类高职院校开设了网络专业相关课程,在进行系统的教学培训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兴趣,最终培养出合格的网络专业人才。
一、目前综合布线技术教学存在的不足
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由于其兴起的突然性,社会上对其教育培训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也就是说,没有系统的、针对性的课程培训纲要。各大高校开展的《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是根据别的计算机课程改进而来,并不是针对其特点,广泛论证得来的。
传统的教学法,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层次,首先通过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给学生以基础概念,然后通过上机实践,加深学生的内在理解,深化其知识内涵,以达到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方法,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缺乏学生自身的创新探索性。总的来说还是老师片面性的讲,学生片面性的记。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理论的讲授上,而到了上机实践的时候,理论又与实践脱节。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增强了学习的难度,又减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综合布线技术总的来说是一门计算机通讯系统课程,需要学生对本技术有内在的理解,并且很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片面的知识讲授与死记硬背,只会给学生僵化的死知识,而在具体工作中,各种变数广泛存在,这样的学生到了社会,会因为缺乏创新能力与变通能力而不能较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们的教学,不仅要给学生现成的知识,也要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改变以上问题的途径,就是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使之更加符合课程和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引进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同与现在社会广泛提倡的素质教育一样,不同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几乎是为了计算机教育而特定准备的。考虑到计算机教育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紧密的联系理论与实际,让学生真正的变成学习的主体,广泛的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而是真正的学会了符合社会要求的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在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培训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围绕问题展开教学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具体的任务目标相结合,以解决和探索具体的问题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传统的散面讲授为关键点突破,以点带动面,捉住中心,拓展深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人为创造的学习环境中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体,带着任务学习,拥有极高的主动权。学生不再是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钻探知识宝藏的钻头,随着任务目标的解决,学生产生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时刻保持的高昂的学习劲头。
(二)焕然一新的教育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比以往的知识驱动教学法有着革命性的改变。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计算机是只不过是学生复习理论或者说练手的工具,其他工具和设备,也仅仅是为已经讲授的理论知识服务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教师只不过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切入点,而其他教学机械,或者说工作设备,则成了学生挖掘知识宝藏的工具。在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下,学生带着目标而行动,真正的参与其中。实际上,每一次任务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都可以看作是学生的实习体验,这对学生由内而外的理解知识尤为重要。
(三)紧密联系社会实际
我们学习的技术知识是为了社会服务的。但是,往往我们的毕业生一走到工作岗位却发现自己学的跟实际工作要求根本就是两回事。任务驱动教学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学习的要求与工作的要求。当前的社会对于综合布线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的培训措施,课堂是课堂,工作是工作,那么课堂与工作中的缝隙由谁来填补?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学生在自主的探索问题过程中,已经培养出较强的用变能力和创新观念,另一方面,社会知识更新很快,只有掌握技术的实在内涵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一)创造情境
为学生创造一个恰当的主题或者说一个准确的任务目标,保证现实中有类似的情境发生。教师必须对每一个任务有着深刻的了解,在任务设计工程中满足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要求。所设定的情境一定要有实际意义,能够把学生吸引进来,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又要广泛地捉住学习的知识点,教师要明白,一个学习任务的实现,到底能够给学生带来哪些知识。
(二)确定问题,分配任务
引导学生去面对一个可以立即解决的具体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使教师针对性的提出,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发问。凭借以往的知识,学生们一定能够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深入掌握,也是引发新问题的开端。即能够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又提出一个问题。这样子环环相扣,才能保证教育方案的完整性。
(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此时,教师不再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是对学生进行纲领性的引导。只要保证学生的实践方向符合课程的要求,就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个人(或者是学习小组)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实际操作与检验,能够对暴露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对双绞线端接、机柜安装的学习项目中,学生要实际动手体验操作流程,并且认知双绞线,T568A、T568B端接信息模块、配线架端接底盒、面板、理线器、机柜的安装方法,管道穿线、双绞线测试方法。在综合布线设计的学习任务中,学生们要现场勘查,做好需求分析,独立完成系统结构,子系统结构的设计。确定需要的产品类型,并完成工程。与实际工程要求的一样,学生要画出系统拓扑图,管线与信息分布图,并按图施工。
(四)学习效果评价
这其中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完成具体的问题,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具体动手实践能力是否符合课程进度的要求等等。第二部分是学生的自主评价。主要是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认真完备的解决,任务完成的质量怎么样等等。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此阶段进行点拨和总结,以便于上一阶段的收尾,下一阶段的开始。有些时候,特定的目标并不是能够顺利实现的。在学生独立探索失败以后,教师更应该好好的总结暴露出来的问题,以便于下一阶段的工作具体开展。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任务驱动教学设施的建设
教学活动需要有硬件设备的支持。各高校应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条件。建设能够满足教学任务的教学场地,采购相关的器材设备,注重师资的投入。教育教学组织者要有创新的观念,主动引导教学改革的实现。另外,又要注意高教和职教的教学目标不同,要对不同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做好校企结合联合教学,让学生实际的参与到工程进去,也为企业的人才招募搭建良好的平台。
(二)个人探索与小组学习相结合,设立设当的奖惩措施
任务驱动教学强调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的高效统一。有些任务,需要个人独立完成,有些任务,需要小组协作完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独立面对困难的应变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有些教学难点,个人很难有效地解决,只有通过团队的公关协作,各种想法与方案交叉碰撞,才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团体协作还是个人独立完成目标,都不能无限制的拖延时间。事实上,时间的不合理拖延已经说明的学生自主探索的失败。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的加干预和引导,给予学生紧迫感和信心。要适当的设立奖惩制度,对于能够高效高质量或者短时间完成任务的小组要基于表扬,并将其方法公布以便于大家共同学习。对于不专心,应付了事的小组,要给予批评。
(三)要确立培养人才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不能泛泛而教,而应该树立以培养高精尖,技术过硬,素质合格的人才为目标。具体就是要结合企业需求实际,企业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对于员工的考核办法,我们同样可以拿来以激励学生。将企业工程师请进课堂,将学生放入工地,以体验真实的操作工程。在进行任务目标的设定时,可以参考企业同时在进行的实际目标,这样学习与工作经验可以同步积累,使得我们的毕业生毕业就能入岗,成为合格的人才。
(四)综合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有了新的教学方法就要有新的评价体系。在每一个任务的实施和完成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评价,可以参考一下几个方面:方案的合理性、创造性、操作工作态度、知识的综合运用、项目的完成质量、团体合作能力、知识的更新量。每一项指标有不同的分值,以便于检测到学生到底有哪方面的不足。对于学生的考核,要淡化理论考试,重视对实际知识的运用,重视对于学生操作能力的评价。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并深化考试的内涵,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还要引入社会评价体系,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行业标准判定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总结
综合布线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需求量非常的巨大,社会要加紧培训相关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文章分析了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教学的不足,提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教学和社会实际的需求。同时文章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仅希望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为市场培训更多的,等符合要求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吕雅君.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应用实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2]李永培.浅谈综合布线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才智,2008,13
论文关键词:高职;网络专业;工学交替;探索与实践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一种重要的培养模式。目前,作为高职教育的实施者,为使网络专业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一培养模式。网络专业学生的“工学交替”应该正确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认真设计学生的工作内容,尽可能的做到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工学交替”模式方案的设计应从市场需求、学生的基础、模式的可行性和收效等实际出发,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工学交替”。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院的学生大都是来自欠发达地区,通过高考录取进校的,学习成绩较低,学生知识面窄,视野局限,学习能力较差。同时,学生的品质纯朴,学习生活中很少有出格的表现,学生的可塑性强,但学习的兴趣不高,例如,学生只知道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能主动的探索知识、吸取知识、创新知识。为此应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工学交替”中来。
(二)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我院学生目前对于工作和就业的认识还不够明确,许多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例如,在一些工作实践中,学生不能吃苦耐劳、不能够按时上班,不懂得请销假,下班时不打扫卫生,上班期间工具丢三落四,工作中擅作主张,不向领导请示汇报等问题非常突出。为此我们应加强职业素质教育:1、应加强课堂教育,重视开设《职业修养》这门课的重要性;2、作为主要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专业相关的工作锻炼,让学生在做中去体会和加强自身的职业修养。最后,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每位教师都应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己任。
二、企业用人需求
(一)把企业调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目前,我院和企业的接触还比较少,经常接触的也为数不多,而且企业并不是有足够耐心和热心为我们提供服务。所以应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为调研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
1、通过调研,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寻找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差距;2、通过调研,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使教学内容紧贴本行业职业的需求和发展,讲那些企业需要的知识,学那些企业需要的技能;3、通过调研,对我们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4、通过调研,对我们的教学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改。
(二)把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对应起来。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是一个相对应的关系,任何一个岗位都有其对应的知识点,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职业岗位的需求对我们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和调整,按照职业岗位去培养人才。例如在综合布线工程中,目前的岗位有工程设计、工程预算、工程安装、工程管理、测试与验收、工程维护等。其中工程设计人员应掌握的知识内容包括:1、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方法;2、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动态;3、综合布线系统的产品;4、相关的国家标准;5、CAD等制图工具等。根据这样的的分析和总结,然后去安排《综合布线》课程的知识点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最终使学生具备方案设计、文档书写和图纸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针对不同职业的不同岗位,尽可能地把学生培养成各个岗位都适合的人才。对于现在的计算机行业来说,员工对自己企业的各个岗位技能都应该熟悉,然后去精通一两门技能,例如作为一个网络公司的员工,那么就应该掌握美工设计、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网站架构、后台数据库设计、创意策划等岗位的技能,它既可以做美工师,又可以做设计师、还可以做程序员等等。
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是切实结合企业用人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是随时到企业中随时可以工作的人,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成本,同时也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对“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探索
(一)通过和企业的接触为学生寻找各种工作机会。在通过和企业的不断联系中,我们和企业的关系不断融洽,和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企业经常会遇到承接了工程后,自己没有充足的人力去实施,这时,企业就会找到我们寻求帮助,我们就可以为企业提供免费的施工人员去做工程。这样,不但解决了企业人员的短缺,还可以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不需要企业为学生负担工资,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我们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学生掌握了除了书本和实训室里所不能学到的一些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这也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就业时可以凭借自己在工程中的经验和工作能力去应聘,用人单位也不用为招聘的新员工做培训。这样就使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起了一个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局面。 转贴于
(二)通过学校内一些工程的施工熟练掌握技能。对于学校自身来说,经常也会有一些工程需要做。在以前基本上是把这些工程交给其它的公司去做,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我们把一些工程交给学生,任课老师为项目负责人,施工主要由学生去做。例如教学楼、办公楼经常会需要增加信息节点,校园网网络的布线,学校新增机房的建设,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校园网的维护,故障排除等工作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都可以作为“工作交替”的一部分,这些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的熟练工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四、对“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实践
通过学生提供一些校内外的实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规范,而且对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堂中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有了具体化的印象,同时对老师来说,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校外实习。以兰州比特瑞旺电脑有限公司的九洲开发区管委会服务中心大楼的布线工程为例。我们通过和企业的联系,得到了这样一个实习机会,由老师带领学生参与该公司的施工,除了项目负责人以外,其他工作都有我们老师和学生担任,进行了为期15天的实际工作锻炼,包括网络布线、信息点的安装、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内容,通过此次实际工作的参与,学生对新建楼宇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工作过程有了很好的掌握,从研读图纸、方案设计、网络布线、信息点的端接,到路由交换设备的安装和调试都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实际工作,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对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也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学生丰富了楼宇综合布线的经验。
(二)校内实习。以学院路桥系专业机房建设为例。我院路桥系专业机房建设项目由我系承建,由老师任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完成,为期12天。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我们首先做了充分的用户需求分析,按照用户的要求对机房布局、机房用途、设备类型数量等进行充分考虑后,由老师带领学生做出设计方案,在经过系领导和专业老师的研讨后确定方案。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网络布线、机柜的安装、交换机的安装、电源的布线、稳压电源柜的安装、电脑的安装、网络最后的测试等工作。最后由老师写出项目竣工报告。通过此次实习,学生掌握了机房建设的各类施工技术,同时也对出现的问题通过老师的纠正得到了充分认识,为学生丰富了机房建设的经验。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明确中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致性,同时也要体现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差别。在终生教育的理念下设计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参考国家职业资格的五个级别和企业岗位级别的设置,将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作为每个阶段的能力测试。中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适应能力,以应知应会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主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地域专业发展要求,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人才。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动态,熟悉计算机的组成、能进行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能从事网站的建设和管理、熟悉广域网的常用技术和网络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高职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岗位的发展能力,以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现行的应用技术为进行组合。具体描述为:能适应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集成、网络管理和应用、网站建设的理论和技术,具有网络设计、设备调试、综合布线、网络管理、小型企业网站开发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衔接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后,要根据实际教学任务明确中高职各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1.中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基本的公民道德、遵纪守法的意识和文明礼貌的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基本的人文知识、科学素质、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正确的就业观念,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的意识;良好的职业素质,较强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2)知识要求。①具备中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必备的数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一定的美工基础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③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原理基本知识;④具备一定的网络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⑤掌握网页的制作基本知识,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了解程序设计的开发工具;⑦掌握网站服务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⑧具备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知识,了解WEB应用程序设计;⑨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网络的管理和维护;⑩具有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数据库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③具有局域网布线、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④具有网络服务器暗转、使用、维护的能力;⑤具有一定的网站规划、设计、管理、维护的能力;⑥具有基本的英语翻译和日常交流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的能力;⑧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2.高职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一定的人文、科学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心;产品竞争意识和工程意识;奉献意识和创业意识;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2)知识要求。①具备高等技术人才必备的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和其他科技文化知识;②具备美工知识;掌握动画制作、图像处理等媒体处理技术的相关知识;③具备数据库的理论知识;④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⑤掌握网站、网页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开发工具;⑥具备一定的编程理论知识和项目化程序开发知识;⑦具备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相关知识;⑧掌握动态网页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⑨具备网络安全的知识和相关维护策略。(3)能力要求。①具有较强的媒体制作和处理能力;②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程序的能力;③具有利用各种开发工具编写WEB程序的能力;④具有数据库规划、设计、应用和维护的能力;⑤具有局域网规划、设计、规划和组建的能力;⑥具有网站和网页设计、规划、管理和维护的能力;⑦具有一定的英语翻译、会话能力和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⑧具有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⑨具有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良好沟通的能力;⑩具有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学制的衔接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中高职学生都有半年至一年的定岗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实行2+1的模式,高职普遍实行2.5+0.5的模式。其中,中职教育的第三年定岗实习时间长、学生流动性大,是中高职衔接中的重要阻碍。因此在参考多方建议和中高职升学考试现行机制的前提下,提出中职教育实行1+0.5+1+0.5的学制,第一个“0.5”为第三学期,按照教育部规定实行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工学结合,完成工学结合科目的教学任务。第二个“0.5”为第六学期(最后一个学期),按照学生毕业意向调整:欲就业学生实行工学结合、欲考大专学生实行高职预科。这样既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又能为欲升学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
(四)课程开发
1.科学设置课程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构建了“三平台、六模块”课程体系。搭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生涯教育”三个平台,形成了“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生涯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六个板块。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两个板块,占总学分36.9%;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三个板块,占总学分58%;生涯教育平台贯穿于四年全过程,主要包括入学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程和创业意识、校企合作班等选修课程,占总学分5.1%。课程在设置上妥善处理了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并通过引进、改造、借鉴等途径,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构建符合专业、经济社会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多样化的“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结构。
2.创新教学环节安排
为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避免在今后学习中产生盲目性,学院对新入校的新生在第一学期即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网络工程实训。利用学院锐捷网络基础实验室、西元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H3C网络工程实验室和云虚拟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平台,让学生带着好奇去了解网络,带着问题去进一步学习网络。通过综合布线工程的现场讲解,通过网络互联通信的现场操作,通过网络安全攻防的现场演示,让学生对网络有了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直观且全新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网络的兴趣,也为他们今后更加明确地进行网络工程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的集中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构建了“一主线、四层次、五平台、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这“一主线”;加强公共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四层次”的实践训练;搭建起实验实训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就业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五平台”;保证素质训练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实训教学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应用与创新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八模块”真正落到实处。
2.形成模块化实践教学环节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新制(修)订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上,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分为公共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四个层次。除公共实践外,共设置了21个课内实验、6个课程设计、3个实训教学,外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教学共58学分,占总学分的28.4%(不含公共实践学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实验项目,合理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积极开展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课外科技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在专业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岛式实验台”,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明确每个学生在任务中的具体分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明确实验的复杂过程。另外,针对学生网络基础的不同情况,在实践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开出不同的“菜单”,因势利导地进行分层教学、差异教学和订单式实验选择,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如“网站配置与管理(低级要求)”、“网络互联设备配置(中级要求)”、“网络仿真与网络编程(高级要求)”。同时,通过设置科技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途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三、以内涵建设为保障,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加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1.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对相关知识平台进行扩展。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取主要内容、重点内容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提问为辅”,其他内容以“学生课后自学为主、老师答疑为辅”的方法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讲细讲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精讲、选讲,通过对课程的网络化改造,在满足既定的教学要求下尽量减少课内学时,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另外,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双语教学
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要先行一步”。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又进一步指出,要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网络综合技能人才,提高学生阅读国外教材、文献的能力。安徽新华学院以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为依托,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omputerNetworkFourthEdition》教材,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大胆尝试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简单渗透层次整合层次双语思维层次”梯度模式,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表达计算机网络知识,思考、解答问题,即从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上采用逐步过渡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双语教学。
3.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一改传统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考核采用结构化评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理论课程考核不以“一张试卷定终身”,课程总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与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法,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来评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的能力、实验过程中疑难问题的排除能力以及实验故障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此来探索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突出双证教育
为进一步突出“双证”教育,提高网络专业技术证书的考证率与通过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网络工程师人才,提高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2012年,安徽新华学院与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H3C公司)合作成立了安徽新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H3C网络学院。网络学院以“专业务实,学以致用”为理念,积极推广以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计划,并通过课程植入、考核置换等方式积极进行相关课程改革。目前学院已有160多名同学拿到了H3CSE证书(网络工程师证书)。
四、结语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
青岛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原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方向的基础上组建了网络工程专业。在组建该专业时我们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规范[1-3],结合我院原有的办学资源,制定并多次修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特别对实践环节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并参考了兄弟院校的一些做法[4-6],制定出了相应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许多的经验和体会,下面做一简要介绍。
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思路
根据《规范》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我院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信息技术”型人才,需要考虑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综合应用,特别是要侧重实践和工程化。但同时网络工程专业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通讯相关的交叉、边缘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同时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技能,使得毕业生就业可以从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软件开发、网络应用等几个层面进行,从而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即学科基础课程应涵盖硕士生入学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本专业培养计划由通识课、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课(包括必修课、方向选修课及专业任选课)等组成,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应做到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应结合专业特点与社会需求,认真研究并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改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加大与生产、科研、社会实际结合的力度;改革实习、社会实践环节的设置,加强校企合作,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和相关社团活动。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具体内容
从学科平台角度来看,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如图1所示)。
(1) 学科实践技能。包括:
学科基础实验及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学科实践技能,涉及到的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一级学科平台实验及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完成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学生所必备的实践技能,本部分同本学科的其他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以下简称3个专业)的学生掌握的内容基本相同,设置中同时考虑实验和课程设计,某些课程还同时设有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涉及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等。
(2) 专业实践技能。包括:专业平台实验及课程设计――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体系上分为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网络程序设计等几块。
从课程形式形式上来看,可划分为以下几个系列(如图2所示)。
(1) 实验系列(以下课程均包含实验内容):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Web系统与技术、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数据库系统概论、软件工程、网站规划与实现、电子商务、J2EE企业级开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Intranet组建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
(2) 课程设计系列:计算机程序设计(C)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C++面向对象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3) 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包括校园网维护实习、网络施工实习等)、毕业实习。
(4) 实训:专业方向综合实训、网络应用实训。
(5) 认证培训:包括CCNA、CCNP、网络安全认证等(可选)。
(6) 毕业设计: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同时也为今后工作作好准备。
在课程与学时数上,以学科基础建立学科基础平台课,以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设立专业课,并辅以选修课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根据“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梯度模式,设置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外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同时全程一直设有开放实验。其中,必修与选修学时占总学时的19%,加上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中的实践学时,约占总学时的21%。
在课程性质上,属于核心或主流技术领域的教学内容,采用必修课;属于新兴技术领域的内容,采用选修课;属于能力外延扩展或深度提高的教学内容,采用课外的开放实验。
3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3.1实验室建设
我院原有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软件机房,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新建了网络实验室,综合布线实训室正在组建中。
3.1.1网络实验室
网络实验室有4组网络工程实验的设备,每组由4台路由器4台交换机和8个计算机组成,每组4人,总共每次可容纳32名学生。实验室还配置了实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可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实验配置,实现在多个网络实验设备之间的平滑切换。教师可通过访问控制管理服务器对每个试验组进行方便、快捷的监控和管理,无须手工线缆插拔,以保证设备端口的使用寿命。
网络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任务有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管理、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程序设计、Intranet组建与管理等课程及课程设计、网络工程实训、网络应用实训、开放实验室、毕业设计等。
3.1.2综合布线实训室
综合布线实训室主要承担网络布线、网络测试、工程实习实训等课程的学习。综合网络布线是网络工程教学的一部分,是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够真正掌握的教学环节。“网络工程实训”、“网络施工实习”等环节就在本实验室完成。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工具使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训锻炼”培养学生按规范进行预算、设计、施工、测试、竣工等工程设计的习惯。学生只有养成了按标准进行工程实施的习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实践基地建设
目前我们已经和学校网络中心合作,以校园网和网络中心为实习基地,开展校园网络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工作。同时我校正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其网络建设工程也是相当繁重的,我院正在与校方协商,让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的建设当中。我们还与青岛本地较大的网络公司建立了良好联系,定期介绍学生到他们那里实习。
3.3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主要与青岛软件产业园建立了实训基地协议,学生在那里主要进行网络应用、网络程序开发等方面的实训。目前已完成了多批次的实训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资格认证
目前,国内计算机方面的资格认证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革,大大增加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资格认证方面的培训,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又可获得某一方面的资格证书,为将来走上社会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
3.5师资队伍建设
如果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师工程实践经验较少,或者工程能力较弱,那么学生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加大培训力度。为了锻炼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派教师到水平较高的高校参加某些课程的培训,派教师参加企业的专向培训,还鼓励教师参加在全国召开的与网络工程有关的各种会议或培训。目前部分教师获得了CCNA、国家网络安全工程师等资格认证。
(2) 科研融入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让学生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和学科的前沿。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室组建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和“无线自组网技术”等科研小组,便于集中精力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工作,促进教学。
(3) 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我们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即“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积极参加纵向、横向项目的申请和开发研制。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真题真做,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青岛市软件产业园进行定期实训,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考取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3.6开放实验室措施
课堂上的学时毕竟有限,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将所有的实践环节全部照顾到,同时,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完不成相关的实践环节。为兼顾好、差两类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网络实验室”和“网络布线实验室”以开放实验室的形式向计算机学院的所有学生免费全天开放。只要学生有学习的兴趣,我们就提供实验环境。
4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特点
本实践体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本专业的办学理念为注重理论、强调实践,突出能力,面向社会 ,采用“理论+实验+实战(实训)+综合设计”等多级强化教学模式。
(2) 充分利用校内,最大化利用校外资源。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实验室的潜能,选取尽可能多的课程在实验室教学。和学校网络中心合作,以校园网和网络中心为实习基地,开展校园网络(主要是学生宿舍)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开发工作。与青岛软件产业园等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实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应用密切结合。
(3) 最大化利用课堂外时间与资源。由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特性,要取得很好的成效难度更大。应用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仅仅靠计划学时内的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在课堂外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编程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环节设置,给学生提供具体的任务要求和必要的条件,例如开放专业实验室、建立科技活动室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条件。
(4) 分阶段渐进式教学。实践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技能实践,第二阶段为专业技能实践,第三阶段为校内外工程化训练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体现了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遵循由易到难、由认识到应用、步步推进的原则。最后所有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完成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理论+实践)的总体检测和评估。
(5) 层次化、模块化教学。从学科基础、专业平台、专业方向、专业选修等层次、模块组织实践体系的教学。每门课程的实验部分都包括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同时对于有重要实践要求的课程采用实验与课设兼顾的方式。为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特意设计了一个综合课程设计,它涉及的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程序设计等。对于每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包括网络应用、网络工程、无线网络等),我们都设计了一个5周的综合设计。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毕业生在今后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需要,可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开发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软件;从事信息网络安全工程的设计和维护等。
5总结
目前我们已在实践体系的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果,针对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了由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具体体现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建设了相关的实验室和基地,提出并实施了有关的执行和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1)继续组建新的实验室,如信息安全、协议分析等实验室;(2)选取部分实验教学比重较大的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即将实验室作为课堂,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3)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规范[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 施晓秋.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J]. 中国大学教育,2008(12):35-37.
[5] 肖锋,唐俊勇,容晓峰.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2):180-182.
[6] 吴怡,蔡坚勇,洪亲. 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及改革方案[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3):87-92.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LI Dao-quan, XUE Wei-hua, JIANG Mei, ZHANG Jun-hu
(College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