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8篇

时间:2022-08-29 06:25: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应用语文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应用语文总结

篇1

【关键词】简明性 格式性 严谨 应用文写作

作为实用性较强的文章形式,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极为丰富,像严谨性、准确性以及清晰性等都是该类型文章所具备的语言特点,下面笔者将就几点进行详细的介绍,仅供参考。

一、准确性

只有正确的使用语言,才能确保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不会使人产生歧义,从而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就能准确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大意。而且由于应用文属于实用性的文章,像自荐书、书信以及请柬等都是因为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才进行写作的,因此高等院校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让其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实际使用时不会出现错误表达的状况。老师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用词的准确性:一方面,要让学生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文章中出现的人或事等必须要是在实际存在的,不能进行杜撰;一方面,要把握写作用词的分寸,比如在写邀请函时要根据对方的身份,使用合适的敬语,以显示自己邀请的诚意;另一方面,要使用正确的专业术语,并在使用专业术语使进行反复的斟酌和思考,才能进行使用。

二、简明性和严谨性统一

简明性就是在文章写作时用词要做到简明与干练,要尽量使用较少语言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对学生语言的精简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保证使用较少的语言将需要表达的内容表述完整,就要保证文章用词的严谨性。所谓用词的严谨性,就应用文的实用性而言,就是要在进行应用文创作时,要对文章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保证文章的结构明确、条理清晰,并且没有纰漏。如果在大学期间学生所写作的应用文存在杂乱无章,文章内容表达不清楚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改正,就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工作,尤其是毕业之后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学生而言,应用文的严谨性更为重要。因此在大学期间,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应用文语言严谨性和简明性的培养,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引用恰当的文言词语。应用文的写作特色之一就是会在文章写作中使用文言词汇,而在文章中使用这种词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文言词语的优势,简明扼要的将内容表达出来。像用兹字可以表达出现在的意思,而使用悉字,可以表达出知道、了解的意思。老师要在教学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文言词语知识的渗透,并使学生养成随笔记录的习惯,只要平时遇到应用文可用的文言词语时就将其记录下来,建立自己的语言积累库。

(二)运用介词结构进行写作。一般应用文都会运用大量的介词结构来保证整篇文章的简明性和严谨性,像让学生创作总结报告形式的应用文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大量的“按照”“为”“由于”“除非”“比”等介词进行文章的写作。这样的形式会使文章的段落严密和简洁,但要注意介词避免出现介词结构错用和结构搭配不当的情况出现。同时也要和文言词语一样,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三)使用缩略语进行写作。缩略语就是指将较长的信息进行精简、压缩,变为语言符号。它特别适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特点,它的使用也能满足现在应用文写作语言简明、严谨的特点。像“渤海大学”可以简称为“渤大”,“辽宁师范大学”可以简称为“辽师”等等,而且还有一些固定的规范简称,像“十”“五中全会”等等。

三、格式性

一般情况下,应用文的写作都会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写作,而每一固定的格式都会有该格式的一些固定用语,与其他创作性的文章不同,进行应用文写作时必须要使用固定的格式不能进行创作,这样才能体现出该文章的特点。而应用文惯用的固定用语被称为旧语或套语,以感谢类型的应用文为例,第一人称后面跟随者都是道谢的人或群体,而第二人称后面则是想要感谢的人或群体,第三人称则是泛指,可以是指人,也可以是指物。因此高校的语文老师在对大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将每一种应用文的固定模式和固定用语都教授给学生,以保证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四、朴素性和生动性

朴素性方面,应用文不仅要短小精悍,文章的字里行间更要简朴、不夸张,要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以便于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在需要时熟练书写各种形式的应用文。因为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所以它的语言基本都是以叙述、说明为主的,并不需要使用描绘类的语言,只要能够符合格式且读者能够正确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意识,不产生歧义即可。

在生动性方面,应用文语言随着具有朴素性的特点,但并不代表只是一味的叙述,是需要灵活、生动的语言来吸引读者的兴趣,从而使读者能够继续阅读下去的。因此高校语文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能够明确朴素性与生动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写作时的用词要尽量鲜活和生动,能够让读者觉得有新鲜感;一方面,要在固定格式的基础上,进行语句句式的创新,使文章能够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另一方面,就是在修辞上下功夫,利用修辞的形式来替代本体,从而使语言更加形象。

结束语:综上所述,各大高等院校想要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就需要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语言特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应用文写作之中,从而优化学生文章的表现力。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大学语文中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惠明.应用文的语言特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10,07:131-132.

[2]王 春.试析应用文的语言特点[J].连云港职业大学学报,

1995,03:47-50.

[3]王忠良.应用文语言特点新说[J].天池学刊,1996,04:

46-48.

[4]王 莉.论应用文语言的生动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1,08:166-169+237.

篇2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广大中职生进入职业岗位后,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软件的“帮助文档”的阅读理解能力;会计专业的学生对销售合同、销售发票、银行票据的阅读理解能力;办公文秘人员拟写通知、启事、计划、总结的书面表达能力;机电专业学生的撰写产品说明书的能力;……。因此,广大中职生将来从业过程中广泛运用语文知识,展示语文能力,成为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育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培育职业素养

广大中职生未来从事职业活动、服务工作岗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章,从读懂到读通,为从事职业活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引导中职生正确筛选、整理专业信息,特别是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能有效获取职业岗位所需信息。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的文章。如会计专业学生要阅读会计从业人员入职以后的酸甜苦辣的人生感悟文章,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范的修订或新颁布的文件,为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要引导学生搜集职业相关的信息,在阅读理解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

(二)提升语文表达能力,培育职业素养

语文表达能力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中职生走向社会后,从事某项职业,适应某项工作岗位,都必须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实际,有目的地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掌握接待、洽谈、答询、协商等口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提升适应职业工作情景的交流能力。同时,要提升中职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密切联系职业活动需要的应用文撰写能力,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通知、启事、单据、合同、协议等应用文的书面表达格式与要求。

(三)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广大中职生的职业素养。一是围绕职业生活确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以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努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特别要针对相关行业的职业活动要求和典型任务环境,开展综合程度较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如机电产品创新设计说明书,会计专业财务状况说明书、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说明书等。

三、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目标

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首先明确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目标,要有明确的语文知识传授目标、语文能力培养目标、语文素养培育目标以及基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紧紧围绕职业素养培育的目标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任何没有明确目标的职业素养培育形式,将会弱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甚至产生无效课堂。

(二)确定职业素养培育的组织形式

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在明确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需要选择恰当的、合适的组织实施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我们可以合理选择说、演、唱、赏等多种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构建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堂,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过程

中职语文课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教师需要事先谋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全面优化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过程。一方面以活泼、生动的组织形式,吸引广大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发挥语文课堂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施成效

篇3

关键词: 语文趣例 高中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对情感的表达。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的阅读、写作都是最好的体验情感的过程,其中语文趣例在高中语文课堂情感体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验情感的氛围,促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快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老师要以快乐为主旨,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生动形象的例子;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感知知识获得的过程;以情感体验为指导建立语文课堂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艺术的熏陶魅力。

一、语文趣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语文趣例的应用可以烘托出课堂情感的教学气氛,优化课程设置。老师在应用语文趣例进行课程讲解时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感情氛围。例如在讲解关汉卿的《窦娥冤》时,可以介绍相应的作品背景,使学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氛围,这样再进行课程讲解,就会使学生自觉地融入作品中,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情感,进一步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2.语文趣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获得的渠道,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高中语文课堂情感体验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上,实现情感的表达目标。合理运用语文趣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基础知识,提高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效进行情感交流,实现彼此沟通顺畅,促使自身情感的升华。

3.学生对语文趣例进行理解时可以更好地联系到生活实际,提升自身的情感感受。通过高中语文课堂开展语文趣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生活,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更好地提高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更好地进行情感表达。

4.语文趣例可以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情感的体验。高中语文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情感体验,语文课堂情感体验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语文趣例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好地发挥语文趣例应用的实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对语文趣例进行实际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情感,培养乐观的心理素质。语文趣例已经成为课堂导入的重要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语文趣例的应用有很多手段,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讲解课程内容。

二、情景教学中对于语文趣例的应用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语文趣例教学,有效进行语文课堂导入,将学生引领到教学情景中。情景教学可以将学生引入语文情感体验中,这是情景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广泛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通过情景激发出来,在感性的基础上领略文章的内涵。否则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消极地对待学习,这对教学及学生的成长都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进行语文情景教学时,要注重对情景的设置中适当地应用语文趣例。

三、写作教学中对语文趣例的应用

1.语文写作过程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总结,是实践的重要过程,同时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用语文趣例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语文趣例的应用可以使写作教学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例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明确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表达,学生在词汇的运用上会出现一些相应的错误,老师通过语文趣例的应用纠正学生写作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趣味中增强高效写作能力。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语文课堂情感体验教学已经成为指导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思想,关系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语文趣例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情感体验的效果。正确地运用语文趣例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例应用,不断优化教学架构,更新教学形式,使高中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四、结语

我们要深入细致地研究语文趣例教学,正确对待语文趣例带来的功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取得成功。不断发展教育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例子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彬福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篇4

一、转变理念,认识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前提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社会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体系的脱节,导致医学教育偏重于自然科学,忽视医学的社会属性,忽视对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强。医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对象除了疾病,还有患者(人)。医学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知识,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汉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善于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适应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医疗事业发展和医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摆正医学教育中人文类课程的位置,打破以单一医学为主的学科体系,重视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增设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实用语言艺术、口才训练、阅读学、交流与沟通、应用写作等课程。

2.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

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相当数量的专业老师认为那只是大学语文老师的事,自己只要教好专业知识就行,其实不然。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靠几个大学语文老师和几堂大学语文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所以,专业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始终牢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汉语应用能力,用良好的知识修养、生动流利的教学语言感化每一位学生,并适时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当然,作为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主要任务的大学语文教师,更要坚定信念,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汉语学习的魅力,为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从而愿意、乐意学习汉语。

3.学生的认识和行动是保障

医学生大多数来源于高中的理科生,对汉语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兴趣。许多学生做论文,写文章,甚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利用电脑网络下载现成的文字资料,进行剪辑拼贴,疏于动脑、动手。再加上,在校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参加各种培训和证书考试,无暇顾及汉语学习。学生有意无意忽视自身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了他们提笔忘字,用词混乱,造句为文错误百出,开口用语平庸乏味,与患者交流缺乏技巧。受传统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只要医术高明就是一名好医生,孰不知,临床工作中病历书写,治疗问诊,术前谈话,处理医患、医医、医护关系,医学科研工作中的论文撰写,医学生涯中的知识更新,都需要汉语应用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作为将来要成为白衣天使的医学生,一定要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在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二、凝聚力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

1.发挥班主任对学生阅读、书写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可到图书馆去借阅查阅,也可以自己购买,请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阅读指导讲座),督促学生按计划阅读,开展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要求手写),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为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积累大量的素材。

2.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课外阅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性,出现了无限的文献资源和有限的阅读时间之间的矛盾,使得有强烈求知欲的大学生产生了困惑,需要图书馆及时有效地进行阅读指导。

图书馆可开设文献检索课,指导大学生如何利用文献;组织管理学生读书社团,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和方向,引导他们健康阅读:设立《阅读与欣赏》栏目,推荐优秀图书的介绍和赏析,领悟作者的感情,体味书中的意境;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交流会、书目推荐会、读书有奖征文、书评论文、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等。

3.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网络阅读质量

随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选择网络阅读,但因缺乏有效的网络阅读指导,阅读质量不高。因此,学校要开展大学生网上阅读调查,加强网络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网站目录,组织专题网络资源导航,指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阅读中的各种评价标准,创建自己的WEB站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综合信息,实现互动、研究型学习,提高网络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锻炼,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1.利用课堂大练兵

这里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大学语文课堂,也指专业理论知识课堂,无论是大学语文老师,还是专业理论老师,要共同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任务。在大学里,大学语文课时数相当少,以学医学知识为主的医学院校就更少,有些甚至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专业理论课老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又不注意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培养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就成了一块教学的盲区,极大地影响了医学生素质的提高,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医学院校的所有老师要发扬团体教育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教师可把理论知识设计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前一周或一个月利用手机飞信,QQ群等途径,通知要上课的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上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解答问题。医学理论知识在查找资料、交流讨论中得以掌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增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

2.抓住实习多实践

医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间有一年,一定要抓住实习的时间培养汉语应用能力。开展实习教学晨会,由学生轮流主讲各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注意事项,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特殊病例。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安排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并利用多媒体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鼓励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治疗方案,教师只在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开展与患者沟通交流活动,教师示范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鼓励学生多接触病人,与病人交谈,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从患者病痛的角度多给予患者体谅和关心,获得病人的信任,提高口语能力和交流技巧。实习完后每生上交一份实习体会,锻炼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言积累小学语文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多了,读熟了,才能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使课文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心田,而只有在理解语言基础上的读,才会读有所值读有所得。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要加强背诵检查的力度。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积累语言。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我们在平常的作文教学和语言交流中会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或没词可用的尴尬情形。究其原因就是平时读得少、记得少。这正应了那句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话。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课外多读点,多积累些,并坚持不舍,这样时间一长,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鼓励学生、创设条件和机会让他们经常光顾图书馆、阅览室、报廊、报架,介绍推荐优秀书报杂志供学生订阅,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组织一些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等。现实不断的告诉我们,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常常是那些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的人;许多文字文学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在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强调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三、以课堂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主渠道。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往往注重的是课文的内容、情节。在教学中,往往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往往采用“一问一答”式的方法,过于追求有关问题的解答,而忽视了语言的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及其运用。其实,课文无非是创设一种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来进行各种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因此,我在理解课文内容和情节的基础上,着重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通过加大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不断地积累和运用语言。

四、以校园为载体,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充分利用校园的语言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将对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系统化有着极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我除了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发展学生的语言外,还十分注重利用校园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比如,利用学校图书阅览室,让学生多看课外书,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举行手抄报展,摘录好句子、好段落,写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受等等,并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栏中进行展评;利用班会活动或少先队活动等,开展讲故事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组建兴趣小组,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像读书读报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等;经常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时甚至进行问题答辩等;利用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组织学生出板报,收集板报内容,设计板报格式,书写板报文字等。

五、 以社会、家庭为载体,拓展学生的语言体系。

学生的语言积累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在校园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的语言,要在社会和家庭的实践中去运用,去发展。同时,社会和家庭当中丰富的语言也有利于学生语言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所以,要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就必须把学生引入社会、引入家庭,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只是课本当中的,或与课本关系十分密切的内容,而没有注意把语言训练延伸到课外去。在教学中,我常把学生的语言训练引到社会、家庭之中,让学生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与家庭中的长辈、兄弟姐妹相互交往,进行语言交流,情感沟通,以此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比如:结合少先队活动经常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农民当中,深入到工人当中,深入到机关干部当中,调查一些社会发展情况,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家乡的发展和变化情况。通过调查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进行语言交流;布置学生把在校学习、生活的情况,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聆听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与要求;开展“小记者在行动”活动;教爸爸、妈妈学习普通话等等。

六、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红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外,还要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

总之,学习语文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如此也就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6

一、转变理念,认识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前提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社会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体系的脱节,导致医学教育偏重于自然科学,忽视医学的社会属性,忽视对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强。医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对象除了疾病,还有患者(人)。医学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知识,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汉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善于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适应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医疗事业发展和医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摆正医学教育中人文类课程的位置,打破以单一医学为主的学科体系,重视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增设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实用语言艺术、口才训练、阅读学、交流与沟通、应用写作等课程。

2.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

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相当数量的专业老师认为那只是大学语文老师的事,自己只要教好专业知识就行,其实不然。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靠几个大学语文老师和几堂大学语文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所以,专业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始终牢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汉语应用能力,用良好的知识修养、生动流利的教学语言感化每一位学生,并适时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当然,作为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主要任务的大学语文教师,更要坚定信念,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汉语学习的魅力,为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从而愿意、乐意学习汉语。

3.学生的认识和行动是保障

医学生大多数来源于高中的理科生,对汉语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兴趣。许多学生做论文,写文章,甚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利用电脑网络下载现成的文字资料,进行剪辑拼贴,疏于动脑、动手。再加上,在校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参加各种培训和证书考试,无暇顾及汉语学习。学生有意无意忽视自身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了他们提笔忘字,用词混乱,造句为文错误百出,开口用语平庸乏味,与患者交流缺乏技巧。受传统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只要医术高明就是一名好医生,孰不知,临床工作中病历书写,治疗问诊,术前谈话,处理医患、医医、医护关系,医学科研工作中的论文撰写,医学生涯中的知识更新,都需要汉语应用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作为将来要成为白衣天使的医学生,一定要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在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二、凝聚力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

1.发挥班主任对学生阅读、书写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可到图书馆去借阅查阅,也可以自己购买,请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阅读指导讲座),督促学生按计划阅读,开展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要求手写),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为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积累大量的素材。

2.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课外阅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性,出现了无限的文献资源和有限的阅读时间之间的矛盾,使得有强烈求知欲的大学生产生了困惑,需要图书馆及时有效地进行阅读指导。

图书馆可开设文献检索课,指导大学生如何利用文献;组织管理学生读书社团,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和方向,引导他们健康阅读:设立《阅读与欣赏》栏目,推荐优秀图书的介绍和赏析,领悟作者的感情,体味书中的意境;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交流会、书目推荐会、读书有奖征文、书评论文、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等。

3.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网络阅读质量

随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选择网络阅读,但因缺乏有效的网络阅读指导,阅读质量不高。因此,学校要开展大学生网上阅读调查,加强网络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网站目录,组织专题网络资源导航,指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阅读中的各种评价标准,创建自己的WEB站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综合信息,实现互动、研究型学习,提高网络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锻炼,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1.利用课堂大练兵

这里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大学语文课堂,也指专业理论知识课堂,无论是大学语文老师,还是专业理论老师,要共同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任务。在大学里,大学语文课时数相当少,以学医学知识为主的医学院校就更少,有些甚至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专业理论课老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又不注意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培养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就成了一块教学的盲区,极大地影响了医学生素质的提高,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医学院校的所有老师要发扬团体教育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教师可把理论知识设计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前一周或一个月利用手机飞信,QQ群等途径,通知要上课的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上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解答问题。医学理论知识在查找资料、交流讨论中得以掌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增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

2.抓住实习多实践

医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间有一年,一定要抓住实习的时间培养汉语应用能力。开展实习教学晨会,由学生轮流主讲各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注意事项,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特殊病例。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安排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并利用多媒体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鼓励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治疗方案,教师只在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开展与患者沟通交流活动,教师示范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鼓励学生多接触病人,与病人交谈,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从患者病痛的角度多给予患者体谅和关心,获得病人的信任,提高口语能力和交流技巧。实习完后每生上交一份实习体会,锻炼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篇7

一、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感染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讲课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语音、音量、声调、语速、停顿时间等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利用昂扬顿挫的语言创设独特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执教《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把作者描述的我国西北的腰鼓声转化为课堂语言。文中的腰鼓声有时是“铿锵的节奏,心灵的激荡”,有时是“慷慨激昂”,有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变化中彰显魅力,与语言的艺术如出一辙。教师不妨思考,如何运用这种抑扬顿挫,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充满心灵震撼的语言环境,洗涤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享受学习获取知识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稍瞬即逝的,而是深层次的内在收获。

二、用巧妙生动的评价语言激励学生

精妙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的一句评语会对学生的心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他们或因教师的评价更加积极学习,或因教师的评价消极应付,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执教九年级上册《雨说》这篇抒情诗时,一位学生把诗读得很平淡,笔者在反馈中并没有简单地指出他朗读时的缺点,而是针对他的朗读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这首诗对儿童的叮咛还不够,作者希望中国儿童能够快乐幸福、充满朝气的愿望表达还欠缺一些,如果你在朗读时语气再缓和、温柔一些就更好了,你能再尝试吗?”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该如何读这首诗,朗读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当他第二遍朗读时,笔者感觉到了他感情的运用。教学中,评价无处不在,教师不能忽略哪怕是很简短的评价语。当学生回答完教师的提问后,如果学生答得好,教师要及时表扬,可以用“见解独到”“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说得很有道理”等语言进行评价;如果学生发言不太好,说不到要点,品味不到位时,为了不使学生感到挫败,教师可以竖起拇指说:“你这样回答已经很棒了”“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好吗”“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等等。实践证明,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进行生动巧妙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课堂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三、用博学多闻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语言文库

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必备的条件,无论教育方式多么的现代化,都替代不了教师的“讲”。“讲”的艺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锤炼。掌握娴熟的语言艺术需要有强大的语言文库作为支撑。更新、丰富自己的语言文库是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做的。现代的语文教师要通晓电脑、科技、网络、哲学等,更要集百家之所长,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更新自己的语言文库。只有才华横溢、博学多闻的语文教师,才能以个人的才学“征服”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教师不仅仅要学习经典,还要跟得上时代,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文库,学习网络用语。一方面,我们生活在网络时代,网络用语应用广泛,教师要学习网络用语,便于使用网络;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喜欢网络化的语言,在生活中他们也经常使用,教师要懂得学生就要懂得学生的语言。网络是现代教师要不断学习的方向,也是这个时代教师应具有的一个重要能力。一个才华横溢和博学多闻的教师引经据典、睿智幽默,必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如沐春风。

四、适当采用幽默的语言

人每天都要说话,但要把“话”说好,说得精彩,却不容易。教师每天授课,要做到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语言幽默诙谐,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倍增,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幽默的课堂语言,能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它可以使泪水盈眶的人眉开眼笑,心思凝重的人心情舒畅。魏书生老师的课能够如此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适当地采用了幽默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欢乐向上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笔者在执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一课时,在导入部分借用了小品《钟点工》中赵本山的开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在笔者模仿了小品中的这一情节后,学生都笑了,并开始思考幸福的含义。这样类似的引用往往能让学生开怀大笑,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不仅能烘托课堂气氛,还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笔者发现,课堂内容与小品相结合,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合情合理地把小品中的流行俏皮话穿插在教学中,学生会感到兴奋,对教师而言,这也是对语言艺术的一种追求。如何借用当下的流行语、网络语言、影视小品作品中的幽默语,是教师需要思考的运用语言的艺术。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博学多闻,运用抑扬顿挫、机智幽默的语言,巧妙生动的评价,才能使教育成为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教师面对的是人的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因此,课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生命。只有运用语言的艺术,语文课才能焕发生机。语文教师用语应该在规范化的同时具有艺术性,就像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让丰富的语言艺术给语文课堂注入一股股春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语言氛围中如沐春风,这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长久工作。

作者:张顺珠 单位:南平市建阳区徐市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绍振.幽默答辨50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篇8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际环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执行过程如下。

(一)导入任务(前任务)

首先,由教师引入任务,然后介绍完成任务需要的相关知识点,最后介绍完成相关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具体步骤。任务要具有实际意义,任务的引入本着由简到繁、从易到难,首尾相连,并由多个任务块组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导入任务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主发能动性,在学习的初期,就让他们处在一个积极、主动的氛围当中。同时,教师所引入的任务要与课程内容相互吻合,并将学生的切身经历课程教学相互贯通,让学生自我感受到现实生活与学习内容是相辅相承的,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多媒体素材环境:多媒体教学的素材可以体现在多方面,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满足要求的材料。例如,图片、图像、影音、剪辑资料和一些与之相关的软件、网络资料等。

2.实训模拟环境:根据语文课文内容所需要的场景设计模拟环境,让学生在现实的环境进行阅读,从而进行语言体验活动,达到理解、强化运用知识的目的。

3.课外实训环境:以新闻报道稿件为实例,主要讲解新闻采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提出导入的相关问题:你曾经采访过什么人?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如果现在让你去采访一下你周围的老师或同学,你最想采访哪方面?新闻内容从哪方面下手?

(二)实施任务(任务环)

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就是任务环,也是最关键的步骤。教师会把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够知道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例如,可以参考教材中的对话,但不要照抄照搬,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查阅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将每个小组演示的结果汇总上报,最终由教师做评价性总结。任务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通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

2.每个小组成员通过网络视频和群语音进行模拟演练,其他成员认真聆听,相关内容做详细笔录,并写出总结报告。

3.每个小组成员根据以上记录进行点评,从中总结经验,进而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价任务(语言点)

评价任务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后总结分析,是为了考核学生将所学知识和语言技能转变为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具体通过观察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表现和情况来评定他的学习效果,并对不准确之处进行讲解,这也有利于小组成员更加熟练地总结、理解和使用常用的短语和句型,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施的意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