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6 20:38:3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计算机会议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没有得到完善,医院在依照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比率进行提取修购基金的过程中,应当是借记医疗支出以及药品支出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在这一过程中医院资产负债表作为净资产组成部分,并没有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设计专门的核算固定资产磨损程度项目的雷击折旧科目,从这一方面来看医院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项目记录永远是原值,使得虚增额难以确定。另外在医院会计制度中的成本核算当中也有诸多的问题,主要就是成本核算的对象没有得到明确,使得成本核算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在成本项目的分类方面还没有得到合理化,比如没有设置专门的核算成本会计科目,对政府对医院的财政不住的成本项目也没有详细的考虑。还有就是成本分摊的方式在处理上不够完善。
2.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以往的制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调整变化,首先在适用的范围上有了调整,在这一制度中把会计制度的使用范围调整为公立医院,对乡村以及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包括在内,对社会上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可对其参照执行。然后就是在权责发生制方面进行了强调,要求医院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采取全部计提的方式加以处理,增设了零余额庄户用款额度科目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的科目。其次就是对财政补助资金预算管理进行了强化,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设置了财政补助资金收入以及支出和转账的科目,并增设了待冲基金科目。同时将科教资金统一归入到了医院收支管理当中,从而来提高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新的会计制度对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了完善,对以往制度当中的核算对行模糊以及范围的不明确等现象,都给出了详细的要求,在成本报表的展示内容方面也得到了完善。还有就是对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管理以及医疗会计报表体系等也进行了调整完善。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医院会计核算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首先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体系进行了完善,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改善。例如会计科目的改善以及药品进销差价的取消和对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调整等。其中在会计科目方面增加了对公益性会计核算科目,从而对医院公益性支出进行准确统计,根据实际的需要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了取消,从而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进行了有效提高。然后就是对医院成本的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其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最为主要的就是使得成本核算的对象比较明确化,科室的费用得到了归集处理,对科室管理得到了有效加强。在新的会计制度方面对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和科室成本等核算的对象有着明确的规定,在科室成本方面将其分为行政后勤类以及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医疗辅助类这几个类型,对其成本进行了归集,对其范围进行了统一。对科室管理强化方面主要就是规定了三级分摊制度。还有就是对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提高,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对医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得到了提高,对医院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资产负债管理有了加强,对医院的收支核算进行了规范,不仅是规范了医院教学科研资金的核算,同时还表现了医院收入完整性的这一特征。对医院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绩效考核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细化了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最后就是对政府财政性的资金核算进行了规范,反映了医院资金补偿信息,规定了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科教项目资金结余不能作为年终分配,应通过财政补助情况表进行反映。
3.结语
在医院会计核算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医院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其中在医院会计收支核算的制度方面还没有得到完善,在会计制度中医院的药品采用的是售价核算方法,药品的售价和进价差额应在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支出费用及采购费用应在药品支出科目中核算。但实际由于财务人员对药品收发差价及医疗服务收入、支出和药品的收入、支出等还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在收支的条目上不清晰。其次是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没有得到完善,医院在依照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比率进行提取修购基金的过程中,应当是借记医疗支出以及药品支出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在这一过程中医院资产负债表作为净资产组成部分,并没有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设计专门的核算固定资产磨损程度项目的雷击折旧科目,从这一方面来看医院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项目记录永远是原值,使得虚增额难以确定。另外在医院会计制度中的成本核算当中也有诸多的问题,主要就是成本核算的对象没有得到明确,使得成本核算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在成本项目的分类方面还没有得到合理化,比如没有设置专门的核算成本会计科目,对政府对医院的财政不住的成本项目也没有详细的考虑。还有就是成本分摊的方式在处理上不够完善。
2.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以往的制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调整变化,首先在适用的范围上有了调整,在这一制度中把会计制度的使用范围调整为公立医院,对乡村以及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包括在内,对社会上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可对其参照执行。然后就是在权责发生制方面进行了强调,要求医院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采取全部计提的方式加以处理,增设了零余额庄户用款额度科目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的科目。其次就是对财政补助资金预算管理进行了强化,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设置了财政补助资金收入以及支出和转账的科目,并增设了待冲基金科目。同时将科教资金统一归入到了医院收支管理当中,从而来提高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新的会计制度对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了完善,对以往制度当中的核算对行模糊以及范围的不明确等现象,都给出了详细的要求,在成本报表的展示内容方面也得到了完善。还有就是对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管理以及医疗会计报表体系等也进行了调整完善。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医院会计核算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首先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体系进行了完善,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改善。例如会计科目的改善以及药品进销差价的取消和对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调整等。其中在会计科目方面增加了对公益性会计核算科目,从而对医院公益性支出进行准确统计,根据实际的需要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了取消,从而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进行了有效提高。然后就是对医院成本的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其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最为主要的就是使得成本核算的对象比较明确化,科室的费用得到了归集处理,对科室管理得到了有效加强。在新的会计制度方面对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和科室成本等核算的对象有着明确的规定,在科室成本方面将其分为行政后勤类以及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医疗辅助类这几个类型,对其成本进行了归集,对其范围进行了统一。对科室管理强化方面主要就是规定了三级分摊制度。还有就是对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提高,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对医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得到了提高,对医院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资产负债管理有了加强,对医院的收支核算进行了规范,不仅是规范了医院教学科研资金的核算,同时还表现了医院收入完整性的这一特征。对医院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绩效考核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细化了医院会计核算工作。最后就是对政府财政性的资金核算进行了规范,反映了医院资金补偿信息,规定了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科教项目资金结余不能作为年终分配,应通过财政补助情况表进行反映。
3.结语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问题;建议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财会部门业务变的日益增多且复杂,为了减轻医院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现医院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核算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会计信息化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晚,应用时间短,加上医院会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水平不同,使得医院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当前医院会计电算化化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医院普遍存在着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的现状,他们将主要精力和财力向一线部门临床和医技科室倾斜,普遍重视对医院医疗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认为财务部门只是医院的辅助科室,是为一线科室服务的部门。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计算机代替了手工记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核算的效率,并未充分认识到其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深刻影响,从而忽略了会计人员电算化的培训,不注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的升级换代。有些领导认为只要购买了会计电算化软件,医院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对电算化没有进行总体规划。
2.会计信息难以共享和交换
在一些医院,同时运行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医疗保险系统甚至更多,分别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可是由于各系统相互独立,每个系统都有大量的会计信息存在,而这些数据在每个系统之间达不到数据共享和交换,形成了信息孤岛。导致各核算单位的硬件重复配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致使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会计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3.缺乏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
一是财会人员不能充分利用软件,只会对软件简单的操作,只使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以笔者单位为例:我们使用的是亿能达会计软件,有工资系统、账务处理系统、出纳系统等式模块,我们只应用账务处理系统性,其他工资系统、出纳系统等,我们都没有应用。二是,财会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更是有限,一旦计算机或软件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这样就会造成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崩溃。
4.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数据是一个单位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这个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但大多数会计软件缺少数据保密性,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的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数据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财务人员不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等,这些都给不法份子带来可乘之机,对数据的真实性带来隐患。
二、完善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对策建议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账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它可以把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也可以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测评、内部会计控制中,进一步深化会计职能。这就需要医院领导的直接参与、全体职工的配合和病人的理解,只有这样,医院会计电算化才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2.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将其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
信息孤岛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对现存的信息孤岛采用集成的方式,对个别无法集成的旧系统采用替换升级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会计电算化的主核算系统与收费、医疗保险、物资管理、工资发放等系统的匹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设必须纳入医院管理信息建设的统一规划,从规划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力求数据一方输入、多方共享,在硬件网络上与其他部门的管理系统共享一个网络平台。
3.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可以可以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积极组织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的内容上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通过良好的培训机制,造就一大批既能够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又专于财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二是,积极鼓励财会人员通过自学熟悉掌握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提供有利的保障。
4.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是必要的。第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组织机构,如可设置会计主管、微机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数据分析等岗位,形成相互稽核、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最好使用带有日志操作功能会计软件,这样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分清责任。第二,使用外来光盘、U盘等,要养成杀毒习惯。第三,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分人保管。第四,财务人员要遵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使用密码登录。
1.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基层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线后,运营资金的压力消失了,经济效益的动力减少了,出现整个机构工作效率降低,干部没有进取心、职工没有上进心。财政投入年年增,老百姓应享有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差。
2.财务机构权属不清,职责不明。
乡镇财政所的结算中心一般只有3-6人,只能应付集中收付中心日常的收支业务,而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常事务发生频繁,有药品收支、设备增减、人员变动等,资金周转率高,突发因素多,管理范围广、难度大,原医疗机构图省力认为现在已属于政府的事,反正日常支出有政府保障,一推了之,财政想管也管不了,出现大家管、大家都不管的现象。
3.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与非税收入管理的会计核算现状存在差异。
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明确规定,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属于非税收入,而收回的财政资金的本金应收债权部分没有明确。同样医疗单位有差价的门诊费、接种费、预防疫苗差价应当归属非税收入,而无差价的药品材料收入是否属于非税收入,理论上也存在分歧。实行收支两线、财政部门开设非税收入财政专户,要求纳入核算的单位将取得收入及时缴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而随着医疗保障的普及,现金收入随之减少,大部分收入通过医疗保障机构才能结算到所属的医疗单位。由于实行医疗药品零差价,医疗收入中的药品价格保持不变,医疗收入中的90%以上是价格保持不变的药品收入,这给非税收入核算带来新的课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法人,实行收支两线后,财务核算的系统性、完整性也出现新的变化。
二、措施与建议
1.明确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始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围绕“方便看病、便宜看病”为目标,充分调动基层医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优生优育指导等一体化的综合性健康服务。在利用媒体做好宣传的同时、采用多渠道方式加强医护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在会计核算上,要能满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核算的要求,应按支出功能分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等,并与经济分类、会计明细科目相给合,达到预算指标与预算支出的对应结合,全面提高预算执行与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水平。
2.健全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
进一步转变用人机制,以健全人员聘用管理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责权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管理制度。细化和完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全面落实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优秀业务骨干和作出特殊贡献等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医疗机构引入工作人员之间的竞争机制,也相应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
基层医疗机构全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价销售,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维护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改变医护人员形象,杜绝医生通过过多开药而得到不合法的提成现象,从制度上保障医生不会滥用药物,这样不仅能减少基层老百姓看病、就医过程中的经济负担,也能让医生回归全心全意为基层人民服务的宗旨。
4.合理调整非税收入范围。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执行零差价销售,简化财务核算成为可能。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下,医疗收入可分为有差价收入和零差价收入两类,有差价收入包括挂号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化验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一般诊疗收入、其他门诊收入、防保疫苗差价、防保疫苗接种费(以下简称接种费)等;零差价收入包括药品收入、卫材收入。发生医疗收入时,统一在“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帐户”分设基层医疗机构的明细进行核算,其中有差价收入的医疗收入如门诊收入、公共卫生发生的部分药品差价及接种费等根据有关收入分设明细进行核算,定期从“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帐户”转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从而实现了有差价的医疗收入收支二线。实行药品零差价的药品,当遇到国家按规定调整药品价格,药品零售价变化通过财政弥补(价格下调记增加红字)。按各医疗站点分设药品核算明细,取得药品、卫材收入直接记到各个站点,不再通过“非税收入财政专户”核算零差价的药品、卫材收入项目,各单位药品库存的变动及时在本单位的明细帐簿中完整的反映出来,每月财政核算会计同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员进行核对,定期对药品进行盘点,发现差错,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做到每月医疗单位的药品的库存的减少与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相对应,规范并简化了核算程序。同时,根据各单位药品实际用量(1.5至2个月为基准)核定药品的库存限额,在保证业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既加速财政资金周转,又能防止药品过期变质及方便药品库存的核对(张家港市金港镇财政所采用上述的药品核算办法、对基层医疗单位药品进行核算,四年来没有发生一笔药品差错)。含差价的药品(如预防接种疫苗),以含差价全额记帐,差价部分记入待结算医疗款(应缴财政疫苗差价);发生疫苗接种费时增加“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帐户”分设基层医疗机构的明细进行核算、同时增加待结算医疗款(应缴财政接种费)、增加医疗收入(接种费)、红冲当期财政补助收入,这样一来、满足医疗收入的核算要求,准确核算出实际财政补助金额与实现的医疗收入(减少当期的财政补助收入与应缴财政接种费相对应)。在合理调整非税收入范围后,在实际核算中要考虑到二个平衡,取得医疗收入与门诊收入、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等有关科目收入相一致;取得医疗收入同收到的现金与应收医疗保险金相一致。同时规定每月5号前,把上月取得现金部分的医疗收入缴入“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帐户”,方便了乡村医生医疗收入的结报、又能同收支二线规定较好的衔接。通过上述调整,医疗单位在满足了收支二线规定的同时、又体现了作为一个核算单位的系统性、完整性。
5.完善组织机构。
一、涉及货币性资产的非货币易确定问题
企业的非货币易一般是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但有时也会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补价占交易额的比例成为区分货币易与非货币易的标准,我国的准则指南中规定此比例为25%,即:低于25%(含25%)的,视为非货币易,按本准则进行会计处理。这一比例的计算从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分别考虑,对于支付方,比例为支付的补价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的比例);对于收到方,比例为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补价之和的比例)。
二、非货币易会计核算的中心问题
非货币易会计核算的中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二是是否确认交易损益?准则在将非货币性资产划分为待售资产与非待售资产的基础上,将非货币易分为同类非货币易和非同类非货处易两大类:前一类,由于换入、换出的非货处性资产在企业中的用途和地位相同或类似,这种交换不能视为盈利易,因此,一般不确认损益,采用账面价值作为计量标准。只有当换出资产发生减值(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出于稳健原则的考虑,才应确认当期损失;后一类,由于换入、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已改变,可高为盈利过程已经实现,因此,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公允价值与几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特殊情况下,虽然换入、换出的资产用途不同,但换入资产还需要再次用于非货币易才能实现企业既定目的时,这交易应视为盈利过程没有完成,即:应比照同类非货币易进行会计处理。
三、涉及补价情况下同类非货币易的会计核算问题
对于支付补价方,会计核算比较简单,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1)换出资产没有发生减值时,换入资产价值=换出资产几面价值+补价,没有损益;
(2)换出资产发生减值时,投入资产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确认的损失额=换出资产几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对于收到方,也分两种情况:
(1)换出资产减值时,会计核算较简单,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确认的损失额=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
(2)换出资产没有发生减值时,按照准则指南,应“以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为基础,确认收益”。
确认的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对于涉及补价的非同类非货币易,在盈利过程已完成,收到补价方确认的损益=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或=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这两个公式分别情况使用。
四、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易问题
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其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单项资产交换时完全一致,但须注意两个问题:
(1)判断换出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时,应将换出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与其账面价值总额进行比较,而不论换出的单项资产是减值还是升值;
(2)在确定了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总额之后,应以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全部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计算确定换入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
1.1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内部控制还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面积较大、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很多农村地区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受到编制、经费等因素的影响余弦值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乡镇一般都是专门制定一个人来完成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而此人一般还兼任其他工作,例如:有的农村合管办主人兼任着审核与审批工作;还有的工作人员有可能是受理人、审核人、基金的出纳、基金的会计等。这种内部控制的严重匮乏导致有的农合基金被侵吞、挪用、挤占,更是为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的机会,这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
1.2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差异
目前,我国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科目设置并没有依据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自身特点来设置,而是参照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会计科目来设置的,但是由于存在地域差异,很多地方的会计科目设置并不同意,这也就为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控制、监督,信息的统计等带来了困难。目前,新农村合作医疗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存在的主要差异表现为:收入过渡户会计科目的设置、个人交费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一般门诊的支出与规定项目体检支出的会计科目设置。
1.3任存在私设小金库现象
由于目前我国对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不完善,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对于那些违反了医疗结构行为而处罚的款项,由于没有相关的账务处理很可能会对已经上交的款项私设金库。由于在相关的新农合会计制度中所设置的会计科目较少,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只能将医院的保障支出作为合作医疗基金支出,而对于那些暂扣的医院预留款项则采取长期挂账的方式,最终导致账面支出大于实际支出。例如:某医院在进行补偿结算时,向上级申报的住院补偿额为:50000元,经审核后应扣减2300元,应预留4770元,实际拨额为42930元,那么账务处理为:借记:统筹基金支出———住院支出47700贷记:暂收款———预留款4770支出户存款42930
1.4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报告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相关制度与规定中并未对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会计报告做出明确的规定,只对资产负债表、基金收支表进行了编制描述,而对于财务状况说明书的报表并未涉及;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新农村合作医疗中只对主表进行了编制、但是并未编制附表的会计财务报告,会计软件的更新与完善还十分滞后。这对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
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计合算的对策
2.1不断完善、修正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会计核算基础
在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会计核算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对权责发生制加以运用,例如:可以根据当年的参合人数以及人均的筹资标准,对当年的收入做出计量,使会计核算的基础更加趋于科学化、精准化;以国家出台的具有较强的刚性的配套措施为指导思想,使得政府财政能够在当年全额配套基金;再例如:可以以协调收支配比挤时间上的归属关系来满足新农村合作基金的运行目标与管理要求。另外,进一步对收付实现制予以修正,一定要站在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需求的角度,以此来弥补权责发生制在时间中的不足。
2.2不断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要实行管办分离来对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机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并将现有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机构与劳动保障机构进行合并,以制度的形式对农村一包的运行机构与模式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制定。第二,我国必须尽快出台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的相关政策,统一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的方法,加强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必须杜绝挪用、挤占、贪污新农合基金的现象的发生。
2.3不断完善我国新农村医疗会计合算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新会计制度下,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与准确度,要求医院的各个科室都应积极参与成本核算工作,细化自己科室的各个成本项目的使用说明,确保医院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医院应避免财务收支的总账概念,要求每一个科室都应关注和细化本科室的收入与支出,保证医院有效的控制成本,有针对性的避免资源浪费。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的不足
医院新会计制度不但能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改善医疗服务和增加社会效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核算意识还不够强
由于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营长期都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所以成本核算意识薄弱,没有对医院内部的成本核算工作引起重视。医院的管理人员将关注点放在了医院的整体效益和短期发展,注重医疗服务的深入改革,但是正是因为这样,却忽略了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工作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医院的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所以常常导致重复投资和浪费资源的想象,这样必然严重影响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成本核算方法制度未得到全面的完善
由于成本核算意识有待加强,因此造成成本核算方法制度也不够完善。医院往往是事后再进行成本核算,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具有滞后性,其收集的资料也不够全面、科学。医院也未对成本核算的数据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仅仅把它当作一项任务完成,没有为医院长远的发展进行筹谋。
(三)实物的资产核算不到位
目前,新会计制度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以及核算物资占用资金工作还不够到位,仅仅做一些固定资产日常拆旧与清理工作,因此造成医院实物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的后果。
(四)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不仅需要财务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完善的信息化管理里系统,不但能精确的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还能通过一定的数据对比得出管理成本的好方案。
(五)未与绩效考核紧密相联
新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积极参与,共同为创造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出贡献。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成本核算尚未与各部门、各科室的绩效考核相关联,使得员工参与成本核算的积极性还不够高。
三、加强医院新会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工作
(一)提高医院的成本核算意识
要想更佳准确和快速的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就必须先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成本核算意识,所有医务人员应坚持医疗服务的成本效益原则,积极参与成本核算工作,为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做出贡献。根据医院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医院应该从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制定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与成本控制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规范化、科学化医院相关成本核算流程,提高员工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做到有效的控制成本,促进医院医疗改革。
(二)深化医院内部成本核算方法与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的促进医院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发展,医院应该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各科室相互关联、相互协作的组织结构,并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准确核算各个科室的收支项目。同时,医院还应制定严格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明确约定成本核算方法、流程以及各科室职责,并要求各科室人员严格履行此制度约定。
(三)健全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医院新会计制度下,应健全医院内部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完善的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产出分析以及投入分析,新会计制度下的投入分析应从劳务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三方面考虑,而产出指标主要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健全成本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不但可以强化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管理工作,还能使成本核算体系规范化与高效化。
(四)善于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及分析
医院新会计制度下,必须要依靠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对成本核算进行管理,还应严格其使用流程及使用规范,对于医院中所有的支出与收入都应该准确填入其中,以便定期对收入支出进行分析匹配,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成本核算的全程控制
准确的成本核算对于日常工作起着良好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因此医院在事前应加强事前预算,细化具体项目成本,还要加强事中控制,进而根据预算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事后也要具体对预算与实际支出是否匹配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结果既可以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数据,又可以作为经验指导下一个相关项目的成本预算工作。
四、结语
21 世纪是高科技、电子化的世纪,对于疫苗管理工作必然要用到信息化手段。对于所购进的各类疫苗,疫苗管理人员首先要进行网络入库,要建立统一的疫苗管理库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疫苗网络管理系统,加强疫苗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实行疫苗信息公开化,主动接受监督。这也是提高疫苗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疫苗会计核算的现状
各级疾控中心属于非营利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该制度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对疫苗核算方法没有明确规定。故有的疾控中心疫苗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有的疾控中心疫苗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一)一类疫苗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类疫苗由国家发改委定价,财政全额补贴,不再向接种人群收取疫苗制品费和注射费,所以大部分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对这类疫苗都没有进行会计核算管理,导致一类疫苗缺乏财务监督,账实不符。
(二)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下,购入疫苗实际支付款项时: 借记“事业支出”、贷记“银行存款”。销售疫苗实际收到款项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收到财政返还款时: 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事业收入”。而对购入疫苗未付款的业务及赊销均不作会计处理,由于二类疫苗的特殊性,大多数疾控中心在购买二类疫苗时都选择赊销方式进行购进,很少能够及时付款。所以在这种核算方法下,财务对疫苗的入库,出库、库存数、债权、债务缺乏核算与监控。同时,还容易出现人为操控结余,如需要增加结余数时则人为减少购进疫苗,需要减少结余数时则人为增加购进疫苗来达到操控支出数的目的,导致疫苗会计核算结果失真,账实不符、债权债务不清晰,不能反映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对贪污、挪用及高风险的债务问题更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采用权责发生制下疫苗核算存在的问题
权责发生制下,购进疫苗时: 借记“存货 - 疫苗”、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销售疫苗时,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同时按已销售疫苗的成本,借记“事业支出”、贷记“存货-疫苗”科目。上缴财政时,借记“应缴财政专户款”、贷记:“银行存款”。收到财政返还款时,根据实际返还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事业收入”。采用权责发生制解决了收付实现制中对疫苗的入库,出库、库存数、债权、债务缺乏核算与监控的情况。但有的地区规定事业单位上缴收入的一定的比例用于统筹开支,一定比例返回单位用于弥补单位的工作经费。没有区分收入的性质,一律全额上缴,按统一的比例返还。有时就会出现实际返还金额不足以弥补疫苗成本、事业支出大于事业收入、出现负结余现象。购入疫苗款项就难以及时足额的支付给供应商,使疫苗接种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疫苗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在事业单位必须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相关规定,我对疫苗核算方法有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第一,将一类疫苗纳入会计核算,一类疫苗验收入库时:借记“存货———一类疫苗”、贷记“其他应付款”。发出一类疫苗时:借记“其他应付款”、贷记“存货———一类疫苗”。第二,购入二类疫苗时:借记“存货———二类疫苗”、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出售疫苗时: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同时,按出售疫苗的成本借记“其他应收款———财政(疫苗成本)”、贷记“存货———疫苗”。上缴财政时:借记“应缴财政专户款”、贷记:“银行存款”。收到财政部门返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按弥补疫苗成本部分贷记“其他应收款——财政(疫苗成本)”、财政返还款超过弥补疫苗成本的部分,记入“事业收入”的贷方。这样核算的优点是:一是严格执行了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关于非税收入必须全额上缴的规定。二是财务对一类、二类疫苗的入库,出库、结存都进行了及时核算、发挥了财务的监督职能,合理保障了资产的安全。三是全面、准确的反映了有关疫苗购进和销售的债权债务,为加强债权债务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四、解决了因收支不匹配造成的负结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