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8篇

时间:2022-02-02 14:50: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篇1

一、开放式教学的一般特征

1.认知过程的自主探索性根据国内其他省份和本省同行对课堂改革的理解与发现,同时结合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复制,也不单纯是教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鉴于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编制时,要立足于开放式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应强调学生的参与。概括的说,教师不能单纯地讲解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才能达到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力提高和迁移,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某一个知识,学习也不会变成单纯的负担。

2.实践中体现社会性小学数学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数学课堂关注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和对自然的体验,强调学生应熟悉社会生活,应了解自己所处的生活背景以及去观察、感知和操作。作为教师,应利用数学课堂,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对于构建开放式数学课堂而言,仅仅凭借数学本身往往达不到这一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同时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简单地说,要重视数学的实用性、如果数学是一门毫无用处的学科,或者脱离生活实际去学习数学,那么数学学科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线数学教师应开动脑筋,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篇2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

现阶段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模式,即在每堂课中老师讲授课本知识,学生认真听讲记录,之后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一般为5到10分钟)自己消化练习的教学模式。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应经逐渐呈现出一些问题,不再得到家长学生们的喜爱。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基础普遍薄弱,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中没有自信和动力,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关注到学生这一特征,缺乏对中职学生的全面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并未有足够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即使遇到了困难,也只是埋怨学生,批评学生不够积极认真,却不改进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课程设计缺乏新意,并未能将数学知识很好的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信心。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当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信息来看,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1、中职数学教学方式陈旧正如上文指出的,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陈旧,不像普通中学一样,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标准,进行积极的新课程改革,所以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且按照传统陈旧的模式进行讲解,即先理论公式讲解,再例题讲解最后习题练习,教学模式枯燥单一,无聊乏味,学生对这样样一尘不变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没有了兴趣,学习效率自然就提不上去,课堂一片死气沉沉,缺乏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缺少问题引导,只是按照课本进行讲解,布置任务,根本没有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2、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教材不够完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教材内容和普通中学的教材相类似,虽然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完善,在形式内容上也都进行了适当的改革,但还是不能掩盖其缺点,如缺乏理论与实际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其内容多为理论要点而少有实例,不能迎合当代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专业需求,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没有使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只是空泛的理论知识,并未充分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策略

1、开展情境性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化教学课堂模式,加强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情境教学方式下,以丰富生动的教法针对课本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以实际案例为内容,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主探索性和丰富想象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拓展思维,更好的学习运用数学知识;形成师生互动模式和学生协作模式,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难题,学生和学生互帮互助,讨论合作,建立以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完善教学教材,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不断完善,教学教材不能只拘泥于课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在课本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他工具和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来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影像等功能,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所要讲授的内容。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齐上阵的模式转变,完善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把数字教材转化为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来学习知识,把看、听的学习方式拓宽到看、听、触等多方面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理解知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刻形象的理解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变为能力。3、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教学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盲目,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对教学课程有所设计,如课程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分层次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观察,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引导教育;进行分阶段教学,一步步慢慢深入,先进行知识认识理解,等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后再做发展强化,进行具体运用,从基础理论再到实践操作,一步一步把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建立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结束语

篇3

一、做好开课引导工作,避免“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是传统数学课堂在开始教学的阶段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数学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虽然具有明显的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优势,却存在天然的教学弊端———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是整节课堂教学的奠基环节,如果基础打不好,教师就算讲得再好也是徒劳无功。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要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开始通过创设问题悬念,可以有效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问题指引学生,带领学生在教材中自主探索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为整节数学课奠基。比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疑问的教学模式,数学中关于数值的定义有很多种。比如,有理数、整数、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对于数学基础数值的概念基本淡忘。因此,通过创设疑问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数值树状体系图十分重要。如此,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杂乱的数值关系,还可以激发初中生的自主探究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结合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教学模式

初中生是一群精力旺盛的青少年,以往数学课堂呆板的教学模式,不仅固化了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还抑制了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被抹杀也在情理之中。而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响应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游戏,通过创设游戏教学模式的途径,激励更多初中生参与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队伍中,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比如,在教学数学“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中富含的美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树立审美意识,数学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对称美绘制游戏”,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亲手绘制一幅富有对称美的画,并评选出优秀的美学作品,给初中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数学平台,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优化数学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结合为学习小组,制定小组游戏比赛规则,教师给出几个相应的坐标点,让学生采用合作描点连线的方式探究一次函数图象的行走趋势,激发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兴趣,让数学教学更高效。

三、利用高效信息技术,营造视听教学气氛

在科技现代化的今天,高速传递的信息以及各种媒体技术的应用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更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福音。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因此,对于一部分理解能力稍弱的初中生来说,存在学习障碍。比如,在学习“三维视图”的相关知识时,由于一些学生在大脑中无法构建三维立体图像,导致解析立体几何的问题时屡屡出错,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恰便利了学生的理解,更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只需要在计算机上绘制几幅立体的几何图形并标明相应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即可,一眼明了的直观呈现方式,极大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得省心,学生学得轻松。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积极探寻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做好开课引导工作,避免“开门见山”;其次,结合趣味教学活动,创设游戏教学模式;最后,利用高效信息技术,营造视听教学气氛。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依然在路上,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探究和总结,胜利的曙光必定在不远的前方向我们招手。

作者:张明霞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优化 教学教学 课堂效率 素质教育 学习方式 参与 探究 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

2011年版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及新课标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让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情绪下学习数学。

一、把社会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为学生创设探究合作的问题情境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七年级上册“打折销售”一课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我创设了“小小百货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标上价钱。学生四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其中的一人当售货员,其他的同学当顾客,“顾客”要把选中的商品按售货员打折后的价钱付款给“售货员”,若给的钱数不对,其他同学要指出,角色要互换。然后,我提出问题:甲乙两件商品卖出价都是60元,店主说其中一件赚了20%,另一件亏了20%,请大家通过计算回答:这笔生意中店主是盈利了还是亏本了?让各组学生进一步思考:你若是店主怎样打折正好可以盈利?有几种不同的打折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打折销售这类比较难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教学七年级“探索规律”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让学自主观察课件、摆小棒、讨论,归纳出的规律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游戏巩固本节的内容。这样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活动交流就获取了数学知识和方法。

三、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中改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主动去发现数学问题,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数学。在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可以使学生保持愉快而兴奋的心境,自主明确学习目标,大胆设想,积极地通过书本认证或相互认证自己的见解,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四、组织有趣的实验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和组织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可以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如,七年级教学“多彩的图形世界”一章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角的特征、边的特征,通过相互交流、补充,就能较完整地归纳出长方形、正方体的特点。然后我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进行多次的练习,整堂课气氛十分活跃。通过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得开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但掌握得快,而且记得牢,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如七年级教材中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课,例1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运算方法,通过教师的教读,学生齐读,抽读,同桌互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述,然后在例2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在小组内互说运算方法,进而再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运算方法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述。从这些小细节里面,也让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编写者们的编写理念,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必要性,通过对知识的文字语言描述,同学们看法、思维交互推进,完善了自我认识。

五、建立多种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在新型开放式的教学中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如,在七年级上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中“有趣的七巧板”一课的教学时,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学具摆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图案,而每个学生所拼的图案都是被认可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在这样课堂上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同时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可以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为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纸,剪成红旗状,一个红旗上写一个算式,然后请孩子们来,“摘旗子”,如果孩子答对了,全班同学就对他说“对对对,这面红旗属于你。”如果答错了,就对他说“错错错,请你继续再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学习和创新的热情。

总之,现代课堂教学不是让学生取得一个装知识的袋囊,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我们数学教师都应当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和思考的机会,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学习中,去认识数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领会数学。随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的增强,学生在实践中使得数学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必将使数学课堂效率大幅提高,同时也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快实现素质教育的步伐。

参考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 作者:王升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 协作学习 定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23-01

1 翻转课堂的特征

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但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应成为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创设协作学习环境中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 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2.1 创设合理的预习

对于课前预习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教师要合理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在学生预习之后,应该对书本中的内容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记录。在学生课前的预习中,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网络交流。学生在家可以通过QQ和邮箱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沟通,了解彼此之间的收获与疑问,进行互动解答。

2.2 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学生之间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问题,以获取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学生对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做出决策,选择合适的交互策略,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1)设计动态性的数学问题。

在学习椭圆的定义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用计算机演示“通过两焦点位置的改变而引起椭圆形状变化的课件”,从一个点分裂为两个点,从圆变成椭圆;随着两点间距离增大,椭圆越来越扁,直到动点到此两点距离之和恰好等于两点间距离时,动点的运动曲线变成了线段,然后随着两点间距离的缩小。曲线再变成椭圆;当两点重合时,曲线又变成了圆,如此反复几次,那直观逼真的图形,生动形象的画面,能深刻启发学生发现椭圆定义中的条件。在课堂上,同学们带上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行探求,建立椭圆的标准方程,已是水到渠成。

(2)设计实用性的数学问题。

在设计数学预习作业时,可以创设出一些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因此,在作业设计中,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布置有趣的生活式作业、丰富的调查式作业、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4―5人一组,在网上采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相互交流,同学们设置的栏目各具特色。如: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玩中学数学”;竞技比赛中的数学问题“棋盘上的数学”;金融服务中的数学问题“小小理财家”;图案设计中的数学问题等等。笔者认为,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展示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由于开放题的答案不唯一,给学生提供了较多提出自己新颖独特方法的机会,有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研究函数的性质时,如y=(x-2)2-1的抛物线性质,布置给学生,课外去研究,那个学生写的最多。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①开口向上,顶点坐标(2,1),最小值-1。

②值域[-1,+∞]。

③对称轴是直线x=2。

④抛物线经过四个象限。

⑤与x轴有两个交点,在x轴上点的坐标是(1,0),(3,0)。

⑥图象被x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x轴的上方,另一部分是下方,图像在x轴上方部分表示y>0,下方部分表示y<0。

⑦y>0,x的取值范围是x<1或x>3,因为,y=x2-4x+3>0所以x 2-4x-3>0,x的取值只能是x<1或x>3,y<0,x的取值只能是(1,3)。

⑧x轴被抛物线分为三部分,可用区间表示。等等。

(4)设计生活情景特征的数学问题

为了使学生理解分段函数的实际意义,在学习分段函数之前,课前布置给学生预习题,要求用实际例子说明

然后,请用分段函数形式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①x表示时间,单位:月,y表示某产品销售增幅。开始记录时增幅为10%,随后的5个月增幅为20%;从10个月后销售增幅开始下降,到20个月末增幅为0(类似地,也可用来解释价格增幅)。

②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已不再销售(即售价为0元)。

(5)设计小组批改讨论作业的情景。

布置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结合为一组,成绩好的同学为组长,这样班内就形成了几个学习小组。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思维深刻的作业,让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然后独立完成。有的作业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向教师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同时,为了加强交流与合作,我常常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展开,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另外,章节学习完成以后,为了让学生能对学知识记忆深刻,了解学习内容的重点,让每个学生自己出一份试卷,并要完成本试卷的标准答案。学生为了出好试卷,会对知识加以整理,划分主次,会去翻阅一些课外书籍,碰到问题会请教别人,让学生课外完成试卷,然后老师在课堂上指出本节课的所有的知识点和要点,发给学生相互批改。

布置数学小论文,通过翻转式的数学课堂研究,学生对翻转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些素材和一点感受,撰写论文或谈谈对翻转式的数学课堂研究的体会,也就有了一些基础。

3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评价应该由老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翻转课堂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的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娟,程静飞,程彬.基于播客的课堂改革――“翻转课堂”[J].轻工科技,2013(4).

篇6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建立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思想,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精髓。针对逐渐变化的教育对象,“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再适应学生的发展。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这样“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让中职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更好学习专业学科以及为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实际应用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2新设计

教师创新,关键是要运用到教学设计的创新上。而新理念只是为教学设计提供创新的源泉。而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则在课堂上能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体现在:

2.1设计新颖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基本上对每堂课都注重教学设计,一个新颖的教学设计可以抑制学生注意力分散,保持其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进而有效地改善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成效。比如说数学百花园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古代的:“商人过河”、“韩信点兵”、“猴子问题”、国外的“牛顿九树阵”等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将这些趣题与所讲的新课联系起来,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使新课趣味浓烈,课堂妙趣横生。

2.2设计兴趣化

在每次实施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时,只独立给出当堂课教学内容,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举例恰当、容量适中,满足行业需求。同时采用形象的举例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也尽量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器官,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的快乐性,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皮亚杰也曾指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人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足以使工作具有趣味,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去营造轻松、愉快、融洽的教学氛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3设计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数学教学要使得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学到生活中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要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学设计应尽量的实际生活化,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捕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数学,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原来如此的熟悉,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热情。如一次数学课上,我发现一位叫“小白”的学生正在无聊折飞机玩,于是我就走到他旁边问他:“你可以将这张纸对折多少次?”他红着脸摸摸头,回答:“大概10多次吧”。于是我就让全班以自己手边的纸张动手实验对折,结果大多数学生只能折七次或八次,“为什么对折九次以上这么困难?”我让学生下课后讨论其原因。第二天,“小白”上台做了报告,获得了全班的喝彩和我的高度评价.纸张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等比增加,而面积则以等比减少,加上纸张拉力,将纸张对折九次,比一次将256张对折是更加困难的。

2.4设计专业化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因此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文化课应当与专业课连接。所以教师因根据所教班级的专业,大致了解专业课的内容,以便适当地安排教学进度为专业课服务。如我在教汽修专业班级的时候,他们学的课程有机械基础和电子电工,里面很多内容要涉及到三角函数,但是时间上与数学有些脱节,但专业课老师反应,不学三角函数很难教下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选取三角函数的内容先教,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3新方式

3.1教学方式创新

教师创新,最终要落实到教学方式的创新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适当的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得尽可能多样化、个性化,生活化,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如竞争式提问,小组展示式讨论,角色扮演,二人循环,光盘演示,知识接龙,分组FK(FLAYERK工LLING),“助教”式讲解等。教师应根据自身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具体情况,适当选用。比如分组是实施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至关重要的一步,分组时,应明确告诉学生:我们要分组(包干到组);我们要教学创新(学生可以当老师);我们要快乐学习(认真而不严肃);我们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当主角);我们要取消期末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当天评估)。以上几点,一点比一点吸引学生,通过分组让学生互相团结、互相帮助,通过讨论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考核方式创新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艺术。”对于一个章节内容,如果学生感觉自己掌握非常理想、牢固,则该同学可以申请课堂进行评价,老师可以从测试题库中随机给出部分题目,学生给出答案。这种测试可以为学生总的成绩提供一个支持。评价内容从三个大方面考虑:知识、技能、态度;把综合评价与阶段评价、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它可以激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巩固、归纳所学知识。

4讨论与思考

篇7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五、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3.问题的选择

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

(1)重视情景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

(2)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

(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

4.教学策略的运用

(1)主体发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织并落实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增强情感体验、情感控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2)动机激发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从正、反两方面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层次设计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等层次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领悟寻找真理、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思想。

(4)探究创新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探究的时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七、研究的成效

1.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

2.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优秀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才能针对当前课程及教学内容选用恰当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因材制宜地调控和综合运用最优组合模式,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针对不同课型选择不同教学模式。

一、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评价学生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而设计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目标,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在评价学生时,应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允许学生大胆猜想,取得不同的成果,得出不同的结论,即使没有得出正确结论,也应给予成功的评价,对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独创性的学生,大力进行表扬鼓励,把他们的成果在班级进行展示。这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实践,促进自我认知

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作为教师就要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回答、板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准备、实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有时是编剧、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观众,学生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修订、补充剧本的编剧。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凝炼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冒险、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课堂科学练习,发展学生个性

虽然新课程追求学生主动、愉快学习,但双基不能忽视,因此,在新知识结束后,为让学过的知识达到巩固的效果,自主科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练习可以消化理解并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可以提高学生解题技能、技巧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主练习是让学生有机选择适合自身水平的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重活动、重合作、重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师通过问题串,让学生个体发言,同位讨论、小组探讨,全班辩证,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自主解答,教师适时肯定与点拨,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点拨精讲,解难释疑。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自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教师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例如: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问题串的处理方法。第(1)问针对情境中的问题结论引导学生弄清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并以此解决后面的实际问题。

四、创造问题情境,倡导自主探究

教师应该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这里的问题情境,最好是用一段文字编写或描述一个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中;也可以是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的数学问题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学生主要是观察实验、体会变化、自主参与、发现规律。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仅仅起到主导作用。许多教育家认为“学生自己也可独立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对学生的自由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并对传统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给予了尖锐的抨击,认为“纪律则是通过自由而来”。的确,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就应把课堂上的学习自由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
  • 数学研究
    刊号:35-1177/O1
    级别:省级期刊
  • 数学
    刊号:42-1163/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进展
    刊号:11-2312/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季刊
    刊号:41-1102/O1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