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22:37: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思想政治课,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说课的主要内容
为了把课说好,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首先,课题确定后,要查阅、搜集有关资料,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锤炼说课内容,使说课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给听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再次,准备相关的教具。
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确定说课的具体内容。教无定法,说也无定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实际,说课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说课题。以最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并介绍所任教的年级、学科。
2.说教材。①介绍本章本节本课时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前后章节的知识联系,进行“教材分析”。②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说明对教材的处理,即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及其确定的理由。③根据教材特点,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补充、删减的,必要说明。
3.说模式。说出教学模式构建的现代教育理论依据,并对模式各结构要素作简要说明。
4.说教法。即说出采用符合本课时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体现“双主”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法要因材施教,启发性强。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还应说出本节课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分析疑点的具体措施。
5.说学法。即说出本节课要教会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6.说程序。即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过程和步骤。要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学科知识形成规律,科学规划教学流程,次序安排恰当,过渡自然,教学构思好,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还要说出各个教学环节时间上的大体安排。
7.说评价。指教师当堂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说明采用哪些评价方式,如何利用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是否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增强说课的实效,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要进行整体把握。从整体看,必须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原则、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理论依据等,并具体地体现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上来。如我们要说一堂综合型的课,首先你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其次你要说明将使用怎样的教学手段去明确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三你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及其科学理论依据和优缺点。这类课型的说课重点应该是说清楚“教学目标”、“难点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依据”和“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
2.要体现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知识性、思想性、实践性三方面的统一。说课时要充分体现其德育性和说理性,要根据课程教学标准“抓纲扣本”,充分挖掘和体现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使教学活动在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让学生能动地完成学习过程,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
3.说课设计要新颖、具有创造性。比如,课堂教学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重以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为核心的能力培养,教学方法要具有接近性,重视情感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等等。
1.1保证语言的精确性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表述的准确性以及清晰性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的表达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一定要避免冗长的话语,在教学时要保证语言的精确性,一定要言简意赅,划分出重点,还要保证语言表述的透彻性,使学生充分理解段落的实际意思。
1.2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以及趣味性
很多学生反映思想政治课比较枯燥,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的方式比较单一,语调也比较平缓,使得教学的内容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在讲课时语调要注意抑扬顿挫,还要具有节奏性,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生动、直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更愿意听课。
1.3增强语言的风趣幽默性
通过调查显示,一些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教学效果更佳,在课堂中,一般学生在前15分钟时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后15分钟学习的效率比较低,而教师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住教师讲课的内容。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文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思想政治课的提问艺术
2.1把握提问的灵活性思想政治课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教师一味的灌输,要做好与学生良好的交流,一定要增加提问的环节,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提问的灵活性,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
2.2保证提问密度的合理性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满堂提问,这样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保证提问的质量,要激活学习的思维,这样可以改善学生疲惫的学习状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意图的明确性,还要保证问题的针对性,对学生集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解答,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在提问时要保证密度的合理性,要引导学生由简到难的提问顺序,要留给学生一定思考的空间,这样可以改善学生学习中的惰性。
2.3掌握提问的难度
在思想政治课堂的提问中,还要掌握住提问的难度,思想政治课有的内容比较深,学生不易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且学生存在一定思维定式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要打破思维的定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将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留到课堂的最后,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由浅入深,做好知识的过渡,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3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3.1以饱满的热情投入
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学的质量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这样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可以营造出具有亲和力的课堂环境,学生会被这种热情感染,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更好的与教师互动。教师只有具有充沛的精力,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比较热爱本职工作,这样才能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情境中,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
3.2合理应用教学方法教师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可以通过引入课外知识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课内容广泛,逻辑性强,高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把教学内容讲解得妙趣横生,使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变得活灵活现,学生不会感觉枯燥乏味。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精确掌握本专业的词汇和术语,而且要时刻关注随着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所出现的与本学科相关的新的词汇和术语,并能科学恰当地运用,使其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使学生感到教学的时代感、新颖感,有效激发学生猎取新知识的兴趣。科学性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目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没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在讲授时,语言干瘪,枯燥无味,没有饱满的情感。可见,增强教师语言的“磁性”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3.3扩充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既抽象又广泛,不仅教师讲授难以把握,而且学生理解掌握也有难度。脱离社会现实的纯粹说教、空洞教条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效果可想而知。只有把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事实、案例与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知识相结合,相辅相成,学生才能信服,才能自觉地把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化成精神信仰,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好思想政治课对初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培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组织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而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是指在仔细分析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改革,采用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教好、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呢?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1 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前提是整体把握课程的内容特色
要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讲活初中思想政治课,首先必须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整体有着深刻的把握和了解。纵观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成三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初一阶段主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初二阶段学习内容有所深化,逐渐深入到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构建;初三阶段在初中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爱国情操。力求初步确定学生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三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基本上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相适应,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求我们必须依据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授课的方法和技巧。
2 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方法
要想摆脱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初中思想政治课变得更有活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而学生主动精神的调动和授课教师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则呈现出一种“正相关效应”。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要想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角色创新:做好“导演”与“演员”角色的定位。 要想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活跃起来,就必须做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是一堂好的政治课。“要让政治课真正地生动、鲜活起来,教师如何作好导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并扮演好角色,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在初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定位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老师是导演,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两点:一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灵光一现的智慧火花,并给予积极评价,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更加积极地投入所应扮演的角色,强化课堂的愉悦氛围:二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探索和创造,哪怕是在学生出现标新立异式的观念时也不要去打击。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创造。如果说“发现闪光点”是教师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的话。那么“创造闪光点”就是评价一个教师能否教活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应该密切注意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方法。
一、改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展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需要入手,改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新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授课内容上来。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或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制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可以用一个笑话、一幅漫画、一段新闻、一段音乐等等,让学生感受政治课的丰富、生动与深邃,使学生感到政治课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通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乐趣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个问题,让学生“过一把教师瘾”。通过“备课”“讲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政治课学习的乐趣,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教师的劳动,更加专心认真地学习。
3.通过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成功,表现自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例如,平时考试的时候,我将总分设计为120分或者150分,这样,学生考试下来相应地都得到了高分。这既满足了学生希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4.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如,收音机、电视机、投影仪等播放视听材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上《做情绪的主人》示范课时,自己做了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十分丰富,图片精美,设计众多栏目,学生在课上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和老师一起探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容易地达到了。
5.通过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里已经有了原有的认知结构,他们总是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一旦新知识出现差异,就会在认知心理上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会应运而生,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开展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开展课外活动,从活动内容上看,要把社会活动、文艺活动、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活动形式上,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兴趣小组、演讲会、报告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法庭审判、参观游览、社会调查、专题访问、观看电影等。从组织形式上,既可以组织群体活动也可以组织个体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造最佳的思想氛围
初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他们的依耐性也很强,期待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向师心理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唤起学生的“爱师”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改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以豪迈的感情感染学生。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政治教师如果知识丰富,讲课时文采飞扬、妙趣横生,分析问题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讲课深深吸引,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佩服、“欣赏”心理,进而喜欢教师,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引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成为学生亲与信的教师,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个人的人格魅力。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大量背景材料的基础上,精通教材,熟知学生,创造性地利用教学新手段,运用教学新方法,研究思维训练新形式。
二、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的民主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我总认为“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专制的体现。教学上的专制会直接伤害学生的感情,造成无法弥补的师生之间的一种情感冲突。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减少抽象,空洞而又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增加情真意切,生动形象,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内容,把政治教学与情感教学融为一体,寓教育与情感之中。由此我们应采取多种直观的,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情动情,以理激情,借境生情,让学生投入到乐观情感之中,使之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学生不喜欢一个严肃古板的教师,尤其是一个严肃古板的政治教师。适当地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会调节课堂气氛,使原本艰涩的问题、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自然。教师要注意教学案例的新颖性:针对教材的滞后性,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内容,从而使理论更加切合实际,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可信度。教师要注意在讲授时寓教于“乐”,提高兴趣。大家也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政治课教学就是老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是乐不起来的。对“乐”的理解也不是讲有关原理时插几个笑话,让学生大笑一番。政治课的寓教于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有无比的乐趣,能够在这种乐趣中比较轻松愉快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不会学得那么累。
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施赏识教育
学生是有上进心的,对他们多点表扬鼓励有助于他们进步。当然,这并不排除批评帮助,但即使要批评学生,也要考虑学生个性特点,讲究方式方法。总的来说还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时,凡是答的好的,不管个人或集体,都当场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只答对了一半,也应先赞扬几句,然后再讲存在的问题;如果完全不懂,也不要当面批评,叫他们再认真想一想,每次测验和考试后,在班上表扬多名考得好的学生,考得不好的学生不要在课堂上批评,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找个别学生交谈,指出答卷存在的问题。总之,凡是学生在学习政治课中有好的地方,都要给予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得到表扬鼓励越多,越有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越有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五、教学时要有取舍、精讲精练
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就会使学生厌烦。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精讲,学生可以理解的东西就不要多讲,学生能自己明白的问题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互相讲解当小先生。适当的练习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但如果练习不当,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同样要讲究“精”字,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防止滥做习题,也不宜搞一些偏、难、怪题,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关键词】学习动机 教学模式 情感参与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当然,力图改变现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也很多。探索的目标是为了改变政治课教学现状,让政治课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政治课教学中去。要达到这一目的,所有的探索必须面对同一个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内在学习动机。
“当不存在智力障碍与知识缺陷时,学习动机的有无与强度对学习的影响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所谓动机,就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有机体的各种行为和活动都是由动机所引起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地是由学习的动机引起的。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心理学家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由内部动力驱使而产生的动机叫做内部动机,由外部动力(诱因)驱使产生的动机叫外部动机。具体到学习行为而言,内部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自我的报偿而引发的,它的核心是“认知、好奇心”,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行为;外部学习动机则是由学生对奖励、表扬或者竞争等外在的报偿因素引发的。受内部动机驱使学习的学生,他们更看重的是获得知识本身的行为;而靠外部学习动机驱使学习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得到高分,为了获得奖励和表扬。在不同动机支配下,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由此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拥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在学习行为上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持久的学习耐力,会把学习知识作为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在这种动机支配下的学习行为会自觉、持久和有效得多。
众所周知,改变政治课目前的教学现状,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探索中,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兴趣,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
我国现代教学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支持和合作。
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就是此种教学论的现实表现,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为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这种教学实践模式顺应了人是在活动中存在的的人学理论,是我国现代教学论结出的硕果。
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误入歧途之虞。他们很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经常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辩论、表演、讲解等。这些是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但如果只是一味地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而采取这些方式,忽略了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参与就有些变味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公开课:老师学生闹哄哄,花里胡哨的表演占了大半节课,学生参与不可谓不多,可一节课下来,连听课的老师都不知道讲了什么,所谓学生的参与也只是按照老师的安排走走过场,这个过程完了就完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样的课显然违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
笔者以为,学生主体参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主体行为的参与,我们应把学生主体参与分为主体行为的参与和主体情感的参与两个层面。所谓主体行为的参与,就是指课堂上学生以行动参与到教学中,完成教学。例如,学生课堂的讨论、回答、辩论、表演等。所谓情感的参与,就是指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兴趣等能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
主体行为参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活动课教学。新制订的《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并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活动课教学是主体参与型教学最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研究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作为教师,反思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更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并提高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美国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成长的公式: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而已,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不可能有高效率的教学。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准的基础,是增强学生学习收益的有力保障。
(2)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 (即反思什么)。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有的老师常常会在填写教学设计上的“教学反思”时无从下手,甚至认为此属多余,无话可说,于是往往就胡编乱造、前言不搭后语,这种反思是无效的。教师究竟该反思些什么呢?①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前奏,是教师要反思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学目标明确往往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学目标的最终落脚点是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学生的态度,对自己讲过的内容重新强调或进行调整、修正。②反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课教科书设计了大量探究性活动。活动内容的增加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分散到了活动性课程中。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活动中的知识,就需要将它们挖掘出来。教师们在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时,只需要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落实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上,就等于抓住了教学内容的科学合理性。
(3)教学反思的模式(即什么时间反思)。我们进行反思不是为了重温过去,而是为了指导将来的教学实践。因此我们根据行动的阶段特点,利用当代组织学习理论,建立了反思模式,即从“为教学实践反思”开始,转向“教学实践中的反思”,然后是“教学后对教学实践的反思”。由此,我认为教学反思模式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课前反思。在备课与制定课程计划的时候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现实教学中,如果我们只作表层上的反思,就会糊里糊涂地学之、听之、改之、做之,上完课后还是一个糊涂虫,只有在教学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才可能不断地提高我们有效教学的水平;退而思之,不如思考在前。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审美教育
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审美教育
早在我国古代就很重视艺术的感染作用,如春秋时期的孔子,他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从外到内都要发展,才能符合“君子”的要求。而要达到“君子的人格”标准,就需要融入审美教育。再如近现代的,他在教育方针中明确了美育的地位,更全面地阐述了美育。思想政治课不仅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的德育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情感属性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的指导下,逐渐把审美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其最初的形式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学的艺术展现出来,这种侧重于从方法论来美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以及美学的审美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主要通过艺术的形式实现。思想政治课中的审美教育是在思想政治课的视野下丰富了审美教育的内涵,使思想政治课与审美教育相融合,也就是德育与美育的结合。换言之,思想政治课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它也是富有情感的课程,应该有美的体验,应该加入审美教育的思想。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审美教育困境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当前学校、社会和家长更多地关注高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社会背景和社会心理之下更容易被忽视。目前,在学校中并没有独立的审美教育课程,所谓的审美教育或者更多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理念和规划上,或者寄栖于一些学科、课程之中,而以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培育为宗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审美教育也往往只是一种构成要素,而不是教育教学理念,并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脱节。反思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不能满足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需求,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真正和美育相结合。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
3.1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素质在教师的综合能力中占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政治教师更要重视自己的素质,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只有自身的审美素养提高了,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的审美素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3.1.1教师要具有内在美的品质一个人的品质是个人综合素养中的核心部分,对自己及他人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职能,其内在美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1)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课中的审美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政治判断力。教师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要具有高水准的道德品质,从而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哲学,通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进而教导学生做一个明辨事理的人。(2)专业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专业的教学能力是核心。只有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才能轻松驾驭教材,区分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只有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才能把审美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中。首先,教师要对思想政治学科有足够的热情,要有敬业精神。只有拥有饱满的热情才会更加出色地备课及授课,才会积极地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入审美教育,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去追寻真、善、美。其次,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这是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条件,也是进行思想政治课审美教学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了专业的学科知识,才能对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只有具备专业的教育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3)崇高的审美意识。教师只有自身具有崇高的审美意识,才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现美的存在,才能在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才会让学生有更好的审美体验。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会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自身审美意识的前提是教师具备美学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修养,进而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实现审美教学目标。3.1.2教师要提升外在美的形象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教师不仅要有美的内在品质,还要有美的外在形象。美的外在形象主要包括教师的教态美和语言美。(1)教态美。教态是教师呈现给学生最直观的第一印象,教师具有美感的教态,可以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美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官刺激会让学生更主动地接受审美教育,会使学生有美的享受。教师的外表其实是其品德修养、人格气质、思维特质、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外在体现。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服饰和教态,让其更加贴合教学内容。(2)语言美。语言是教师特色风格形成的基础,教师的语言美对其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要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教师的语言美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求教师的语言要严谨。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在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课学科中融入审美教育,要逐层启发学生,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最后,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思想政治课本身理论性较强,比较枯燥,这时候就体现出教师语言美的重要性。优秀的思想政治课,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是要让学生有愉悦的审美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让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的神话传说、经典故事、古诗词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秀的思想政治课单单凭借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建构优秀的思想政治课堂,才能使师生双方都得到更好的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2.1发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发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也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入审美元素的重要途径。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有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学生应该对美的事物有强烈而敏锐的感受力,不断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这样有助于思想政治课的审美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可以更加主动而积极地配合老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经济生活》第三课中讲到消费的相关知识,里面展示了购物场景,这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哲学美,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荣誉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美和国家美的感受力,进而可以发现美、创造美。3.2.2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在感受美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有发现美的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和发现美的心。现今社会不主张培养“死读书”的高分学生,而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高中生的主要生活场所是学校,但并不乏美的事物。在学校中有人文建筑、花草树木、一些品德高尚的学生与老师等等,这些美的事物等待学生去发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美的元素,逐渐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3.2.3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所谓创造美的能力,即在感受美和发现美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审美活动,通过美的现象看到美的本质,最终通过这个本质的有关规律来创造美。感受美和发现美是提升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强调审美教育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感受美和发现美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4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4.1理论意义从性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分别属于德育和美育。从范畴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教育在精神内涵上是相通的,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哲学的视角下对德育与美育进行审视,可以为中学素质教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丰富了中学教育理论,有助于推动中学各学科的发展。4.2现实意义审美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期望能够对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进而使教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提高他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4]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6]张建权.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审美渗透.[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